大诗界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观云忘我

李白诗全集(938篇首)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4: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761


秋浦歌·渌水净素月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翻译/译文
透明的绿水中映着一轮素净的明,一行白鹭在日光下飞行。种田郎荷锄听采菱女唱歌,并一道唱和着歌踏月而归。

赏析/鉴赏
第十三首,写江南水乡之景和民间采菱男女之情,也是先写景,后写情,而景和情又是相互关联、渗透、交融的,充满了乡土气息和生活气息,语近情逸,令人神远。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4: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762


秋浦歌·炉火照天地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翻译/译文
炉火隔彻天地,柴烟中红星乱闪。炼铜工人在明,一边唱歌一边劳动,他们的歌声响彻了寒峭的谷。

赏析/鉴赏
第十四首,是一首正面描写和歌颂冶炼工人的诗歌,在中国浩如烟的古典诗歌中较为罕见,因而极为可贵。“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诗一开头,便呈现出一幅色调明亮、气氛热烈的冶炼场景:炉火熊熊燃烧,红星四溅,紫烟蒸腾,广袤的天地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通明。诗人用了“照”、“乱”两个看似平常的字眼,但一经炼入诗句,便使冶炼的场面卓然生辉。透过这生动景象,不难感受到诗人那种新奇、兴奋、惊叹之情。接着两句“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转入对冶炼工人形象的描绘。诗人以粗犷的线条,略加勾勒,冶炼工人雄伟健壮的形象便跃然纸上。“赧郎”二字用词新颖,颇耐寻味。从“赧郎”二字,可以联想到他们健美强壮的体魄和勤劳、朴实、热情、豪爽、乐观的性格。结句“歌曲动寒川”,关合了上句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冶炼工人一边劳动,一边歌唱,那嘹亮的歌声使寒冷的河水都荡漾起来了。他们唱的什么歌,诗人未加明点,读者可以作出各式各样的补充和联想。歌声把寒川激荡了,当然不会,这只是诗人的独特感受,是夸张之笔,却极为传神。如果说,“赧郎”句只是描绘了明月、炉火交映下冶炼工人的面部肖像,那么,这一句则揭示出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情操,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的赞美歌颂之情。
这是一幅瑰玮壮观的秋夜冶炼图。在诗人神奇的笔下,光、热、声、色交织辉映,明与暗、冷与热、动与静烘托映衬,鲜明、生动地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景,酣畅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的形象,确是古代诗歌宝库中放射异彩的艺术珍品。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4: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763


秋浦歌·秋浦田舍翁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
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



翻译/译文
秋浦的田舍老翁,为捕而睡在水上的中。他的妻子在林深处张结网,捕捉林中的白鹇。

赏析/鉴赏
第十六首李白用一种极为欣赏的眼光,再现了秋浦人家的生活情调:渔家在以继日地打,而他的妻子也不肯闲着,在竹林深处,张网捕鸟。一家人都在为着生活而忙碌,但是心态却是非常平和的,这首被人赞为颇有王维《辋川诗》格调的诗作,显然是在一种轻自在的心境下创作出来的。正是这种不断地自我更新,不断地接受新事物的健康心理,才使得李白不论身处何地,都能写出脍炙人口的华彩辞章来的重要主观因素。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4: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764


秋浦歌·桃波一步地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桃波一步地,了了语声闻。
黯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



翻译/译文
桃波离这里只有一步地之遥,那里的人说话这里都听得清清楚楚。我在这里暗与僧告别,遥向白作揖而去。

赏析/鉴赏
第十七首,也是最后一首,以黯然离别秋浦作结,传达了一种伤感的情调。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4: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765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古诗简介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是唐代伟大李白的作品。这是一首格独特的怀旧诗,前面主要内容是写景状物,描写了登上谢脁楼所见到的美丽景色,而在最后点明怀念谢脁,抒发了诗人对先贤的追慕之情。全诗语言清新优美,格调淡雅脱俗,意境苍凉旷远。

翻译/译文
江边的城池好像在中一样美丽,色渐晚,我登上谢朓楼远眺晴空。
两条江之间,一潭湖水像一面明亮的镜子;江上两座桥仿佛天上落下的彩虹
橘林柚林掩映在令人感到寒意的炊烟之中;秋色苍茫,梧桐也已经显得衰老。
除了我还有谁会想着到谢朓北楼来,迎着萧飒的秋,怀念谢先生呢?

注释
⑴谢脁北楼:即谢脁楼,又名谢公楼,唐代改名叠嶂楼,为南朝齐诗人谢脁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故址在陵阳山顶,是宣城的登览胜地。谢脁是李白很佩服的诗人。
⑵江城:泛指水边的城,这里指宣城。唐代江南地区的方言,无论大水小水都称之为“江”。
⑶两水:指宛溪、句溪。宛溪上有凤凰桥,句溪上有济川桥。明镜:指拱桥桥洞和它在水中的倒影合成的圆形,像明亮的镜子一样。
⑷双桥:指横跨溪水的上、下两桥。上桥即凤凰桥,在城的东南泰和门外;下桥即济川桥,在城东阳德门外,都是隋文帝开皇年间(581~600年)的建筑。彩虹:指水中的桥影。
⑸人烟:人家里的炊烟。
⑹北楼:即谢脁楼。
⑺谢公:谢脁。

赏析/鉴赏
宣城处于山环水抱之中,陵阳山冈峦盘屈,三峰挺秀;句溪和宛溪的溪水,萦回映带着整个城郊,“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一个晴朗的秋天的傍晚,诗人独自登上了谢公楼。岚光山影,景色十分明净。诗人凭高俯瞰,“江城”犹如在图画中一样。开头两句,诗人把他登览时所见景色概括地写了出来,总摄全篇,一下子就把读者深深吸引住,一同进入诗的意境中去了。严羽沧浪诗话》说:“太白发句,谓之开门见山。”指的就是这种表现手法。
中间四句是具体的描写。这四句诗里所塑造的艺术形象,都是从上面的一个“望”字生发出来的。从结构的关系来说,上两句写“江城如画”,下两句写“山晚晴空”;四句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而又是有层次的。“两水”指句溪和宛溪。宛溪源出峄山,在宣城的东北与句溪相会,绕城合流,所以说“夹”。因为是秋天,溪水更加澄清,它平静地流着,波面上泛出晶莹的光。用“明镜”来形容,用语十分恰当。“双桥”长长地架在溪上,倒影水中,诗人从高楼上远远望去,缥青的溪水,鲜红的夕阳,在明灭照射之中,桥影幻映出无限奇异的璀璨色彩。这更像是天上的两道彩虹,而这“彩虹”的影子落入“明镜”之中去了。这两句与诗人的另一名作《望庐山瀑布水》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相似。两者同样是用比拟的手法来塑造形象,同样用一个“落”字把地下和天上联系起来;然而同中有异,异曲同工:一个是以银河比拟瀑布的飞流,一个是用彩虹写夕阳明灭的波光中双桥的倒影;一个着重在描绘其奔腾直下的气势,一个着重在显示其瑰丽变幻的色彩,两者所表现出来的美也不一样,而诗人想象的丰富奇妙,笔致的活泼空灵,则同样十分高明


秋天的傍晚,原野是静寂的,山冈一带的丛林里冒出人家一缕缕的炊烟,橘柚的深碧,梧桐的微黄,呈现出一片苍寒景色,使诗人感到是秋光渐老的时候了。当时诗人的心情是完全沉浸在他的视野里,他的观察是深刻的,细致的;而他的描写又是毫不粘滞的。他站得高,望得远,抓住了一刹那间的感受,用极端凝炼的形象语言,在随意点染中勾勒出一个深秋的轮廓,深深地透漏出季节和环境的气氛。他不仅写出秋景,而且写出了秋意。他在高度概括之中,用笔丝丝入扣。
结尾两句,从表面看来很简单,只不过和开头二句一呼一应,点明登览的地点是在“北楼上”;这北楼是谢朓所建的,从登临到怀古,似乎是照例的公式,因而李白就不免顺便说一句怀念古人的话罢了。这里值得注意是“谁念”两个字。“怀谢公”的“怀”,是李白自指,“谁念”的“念”,是指别人。两句的意思,是慨叹诗人“临风怀谢公”的心情没有谁能够理解。这就不是一般的怀古了。
客中的抑郁和感伤,特别当摇落秋风的时节,使诗人的心情非常寂寞。宣城是他旧游之地,此时他又重来这里。一到宣城,他就会怀念到谢朓,这不仅因为谢朓在宣城遗留下了像叠嶂楼这样的名胜古迹,更重要的是因为谢朓对宣城有着和诗人相同的情感。当李白独自在谢朓楼上临风眺望的时候,面对着谢朓所吟赏的山川,缅怀他平素所仰慕的这位前代诗人,虽然古今世隔,然而他们的精神却是遥遥相接的。这种渺茫的心情,反映了他政治上苦闷彷徨的孤独之感;正因为政治上受到压抑,找不到出路,所以只得寄情山水,尚友古人;他当时复杂的情怀,很难有人能理解。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4: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766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其一】
胡尘轻拂建章台,圣主西巡蜀道来。
剑壁门高五千尺,石为楼阁九天开。
【其二】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
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
【其三】
华阳春树号新丰,行入新都若旧宫。
柳色未饶秦地绿,花光不减上阳红。
【其四】
谁道君王行路难,六龙西幸万人欢。
地转锦江成渭水,天回玉垒作长安。
【其五】
万国同风共一时,锦江何谢曲江池。
石镜更明天上月,后宫亲得照蛾眉。
【其六】
濯锦清江万里流,云帆龙舸下扬州。
北地虽夸上林苑,南京还有散花楼。
【其七】
锦水东流绕锦城,星桥北挂象天星。
四海此中朝圣主,峨眉山下列仙庭。
【其八】
秦开蜀道置金牛,汉水元通星汉流。
天子一行遗圣迹,锦城长作帝王州。
【其九】
水绿天青不起尘,风光和暖胜三秦。
万国烟花随玉辇,西来添作锦江春。
【其十】
剑阁重关蜀北门,上皇归马若云屯。
少帝长安开紫极,双悬日月照乾坤。







古诗简介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组作品。关于这组诗的意旨,历来有争议,主要有两种看法:一说认为是颂歌,意在为唐玄宗的还朝而感到欣喜,为国家形势的好转而高兴;另一说认为全是用反讽手法,对唐玄宗在安史之乱中的逃跑主义进行了批评,安史之乱中,国家处在风雨飘摇的情境,而李白也不幸陷入内战的漩涡中,他运用一惯的讽刺手法,表面上以唐玄宗“西巡”为“盛事”,其实抒发了他对玄宗弃国出奔的可耻行为的义愤。

翻译/译文
【其一】
胡兵的战尘使长安的宫殿受到了污染,圣三西巡来到了蜀道。剑门高耸,高达五干余尺,石壁像楼阁一样昂首九天。
【其二】
锦城成都如九天所开,万户干门$3像图一样美丽。其地的草树如同绵绣,秦川长安光能比得上这里美丽吗?
【其三】
华阳国的春树绝似影丰,太上星所驾幸的新都如同长安的旧宫。色之青绿绝不下于秦地之柳,光之红艳也不减于上阳之
【其四】
谁说君王行路难呢?皇帝的互驾西幸使得万众欢腾。好像是地将锦江转成了灌水,天将玉垒变回到了长安。
【其五】
天下一时,万国同,锦江风光哩一点比不上长安的曲江?蜀国的石镜明宝可比天上之明,后宫的殡妃亲得前去映照丽影。
【其六】
灌锦江水长流万里,龙嗣佳上帆,向东可以直下扬州。北方的长安虽有上林苑可供夸耀,南京成都也有散花楼可与之媲美。
【其七】
锦江水东流绕过锦城。江上七侨恰似北天上的北斗七星。天下士庶都云集此地来朝见圣主,峨眉山上有座座仙庭相连。
【其八】
秦惠王时置金牛以引诱蜀王灭开黝道,所经之汉水仿佛与银河相通口天子西巡一道留下了许多圣迹,流城成都从此回以长为帝王州矣。
【其九】
蜀中水澡天青,了无纤尘;风光和暖,气侯宜人,远胜三秦。一路上烟水春花随伴玉荤,都一起西来为锦江增添春色
【其十】
剑阁为蜀北门的一座重关,上皇的车驾归回长安,随驾压车如云。少帝在长安大开宫门迎接上呈的归来,二需如同双日并耀,朗照天地。

注释
⑴上皇:指唐玄宗李隆基
⑵建章台:汉代长安宫有建章宫,宫中有建章台。此代指唐代宫苑。
⑶成都:即今四川成都。
⑷秦川:即秦岭以北、渭水流域的关中平原。此指长安。
⑸华阳:蜀国的国号,此指成都。新丰,汉县名。
⑹上阳:唐宫名,高宗所建,在洛阳
⑺六龙:皇帝之车驾龙,之美称。
⑻同风:即风俗同一。《汉书·终牟传》:"今天为一,万里同风"
⑼石镜: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有一美艳的山精被蜀主纳为宫妃,死后蜀王为她作冢,盖地数亩,高七丈,上有石镜,晶莹照人。
⑽龙舸:皇帝的舟
⑾散花楼:一名锦江楼,在成都锦江边。
⑿锦城:即成都。
⒀金牛:即金牛道,是由秦入蜀的要道。
⒁星汉:即河汉,银河。
⒂三秦:项羽灭秦后,将秦地三分,封给雍王章邯、塞王司欣和翟王董翳,谓之三秦。
烟花:谓春景也。玉辇:皇家所乘之车。
⒄云屯:集聚如云,形容人多。
⒅双悬日月:谓二日并耀,指唐玄宗和唐肃宗。日月:偏指复词,此单指日。日者君象。

赏析/鉴赏
李白在安史之乱中有题目相仿的两组七绝:《永王东巡歌》和《上皇西巡南京歌》。《永王东巡歌》是颂歌,而关于《上皇西巡南京歌》的意旨,历来有争议,主要有两种看法:一说认为是颂歌,意在为唐玄宗的还朝而感到欣喜,为国家形势的好转而高兴;另一说认为基本是反讽唐玄宗的逃跑主义,看似歌颂,实为讽刺
颂歌说
《上皇西巡南京歌》是产生于特定历史背景下和诗人特定处境中的一组颂诗。组诗的内容要点是:一、以庆幸胜利的心情,赞颂上皇两巡南京;二、极力铺陈成都之美,表明“安吾君”的欣慰之情;三、标榜上皇西巡给蜀地带来的荣耀。《西巡歌》作于举国欢庆之时,而诗人自身却正处于危难之中。所谓“特定历史背景”、“诗人特定处境”指此。《西巡歌》的赞颂为玄宗而发。李白虽对玄宗有过怨望,同时又有眷恋与感戴之情。由于他的冤狱是肃宗一手造成,所以寄希望于玄宗,故诗的最后一句是“双悬日月照乾坤”。《流郎闻酺不预》与《上皇西巡南京歌》作于同时,是针对肃宗而发,悲愤莫名,二诗作意不同。
讽刺说
安史之乱中,国家处在风飘摇的情境,而李白也不幸陷入内战的漩涡中,他运用一贯的讽刺手法,表面上以唐玄宗“西巡”为“盛事”,表面上一句批评也没有,其实抒发了他对玄宗弃国出奔的可耻行为的义愤,字字见血,首首入骨。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4: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767


豫章行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胡风吹代马,北拥鲁阳关。
吴兵照海雪,西讨何时还?
半渡上辽津,黄云惨无颜。
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
白马绕旌旗,悲鸣相追攀。
白杨秋月苦,早落豫章山。
本为休明人,斩虏素不闲。
岂惜战斗死?为君扫凶顽。
精感石没羽,岂云惮险艰?
楼船若鲸飞,波荡落星湾。
此曲不可奏,三军发成斑。



古诗简介
上元元年(公元七六O年),李白寓居豫章,当时安史余党仍骚扰河南一带,平叛战争正在艰苦地进行,人目睹吴地人民应募从军、奔赴战场的悲壮情景,有感而作此诗。诗中对出征战士寄予同情和希望,鼓励他们英勇作战。

注释
①、豫章,今江西南昌市。《豫章行》,乐府“相和歌·清调曲”调名。古词是写豫章上白杨变为洛阳宫栋梁的根株分离之苦。李白借用旧题,描写行军作战的悲壮情景。
②、代,古国名,在今山西东北部和河北蔚县一带。其地盛产良
③、鲁阳关,古关名,在今河南鲁山县,是古代的军事要地。
④、吴兵,吴地征来的兵。照,指吴兵旗帜鲜明,照耀如同海中的浪。这句写唐军的出发西征。
⑤、上辽津,即上辽水,今名潦水。源出江西奉新县西,流经永修县,与修水汇合。两句意为:大军正在上辽津渡河,当时黄蔽空,天色暗淡。
⑥、豫章山,泛指豫章境内的高山。
⑦、休明人,太平时候的人。
⑧、素,向来。闲,通“娴”,熟悉。
⑨、精,精诚。羽,指箭。石没羽,据《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李广在边塞打猎时,把草中的石头误认为是隐伏着的老虎,立即弯弓射去,由于他射箭时专心致志,这箭竟深深地陷入石中。后来再射,就不能入石。
⑩、惮,惧怕。
⑾、落星湾,也叫落星湖,在今江西鄱阳湖西北
⑿、此曲,指《豫章行》。
⒀、发成斑,头发变成白。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4: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768


胡无人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
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
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
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
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
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
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
胡无人,汉道昌。
陛下之寿三千霜。但歌大风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古诗简介
《胡无人》是唐代伟大李白借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古诗。这是一首以汉代唐,描写一次出征,向胡兵展开激战的战歌。全诗分三段:前六句为第一段,写胡汉两方兵强壮;中间四句为第二段,以龙虎交战为喻,写战斗的激烈;剩余部分为第三段,表达诗人希望汉军大败胡兵,进而彻底消灭胡人的强烈愿望。全诗写得气势豪迈,慷慨不凡。

翻译/译文
在霜凌厉、大漠草凋之际,胡人又背着精坚的弓箭,骑着骄悍的战入侵了。这时,朝廷派出威猛如霍嫖姚一样的将军,率领三十万战士出征迎敌。将士们腰插着速如流星一样的白羽箭,手持闪耀着秋莲寒光的利剑。向着战场进发。朝廷大军在玉门关与胡兵中交战,敌人的箭簇像沙石一样的射在我军战士的衣甲上,双万龙争虎斗,经过多次回合的激战,战士们奋勇杀敌,又有太白入,胡虏必灭的吉兆,大家都坚信一定能够打败敌人。敌虏可摧,胡星将灭,要将胡虏彻底消灭。将胡虏之首悬挂在空中,将羽虏之尸埋在边塞上,看他们可敢再来兴兵浸犯?胡无兵将可侵,中国自然和平昌盛。陛下圣寿三干岁,稳坐庙堂之上,但须高歌汉高祖的大风歌:“安用猛士兮守四方!”

注释
⑴胡无人:乐府旧题。《乐府诗集》卷四十列于《相和歌辞》,题为”胡无人行“。南朝梁王僧虔《技录》中有《胡无人行》,乃李白此诗所本。
⑵“严”句:谓冬天的寒风将刮起,塞外湖沼边的水草凋零。严风,冬天的风。,胡地沙漠中的湖沼,即所谓“海子”。


⑶“筋干”句:意谓胡人的弓强壮。筋干,谓弓箭精良坚固。筋,弓弦也。干,即竿,箭杆也。《周礼·考工记·弓人》:凡为弓,冬析干而春液(浸渍)角,夏治筋,秋合三材。骄,强壮的样子。
⑷“汉家”二句:谓汉家派猛将与胡兵交战。《史记·匈奴传》:(武帝元光二年,公元前87年)汉伏兵三十余万马邑旁。《汉书·霍去病传》:去病以皇后姊子,年十八为侍中。善骑射,再从大将军。大将军受诏,予壮士,为嫖姚校尉。颜师古注:嫖姚,劲疾之貌,。霍嫖姚,即霍去病,这里泛指猛将。
⑸“流星”二句:言战士腰插白羽箭,宝剑出匣,光芒四射。流星白羽,指箭。流星,喻箭之疾速。白羽,以箭羽代指箭。秋莲,宝剑上饰以秋莲之,亦喻宝剑洁白清冷。
⑹“天兵”二句:写胡汉交兵。汉兵在大雪纷飞中,开赴玉门关;胡兵射箭如沙,顽强对抗。天兵,王师,即汉家朝廷大军。
⑺“龙”句:喻两军厮杀之激烈,如龙虎相斗。龙风虎,皆阵名。《易·乾》: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尽交回,言交战激烈也。
⑻“太白”句:谓这次战争,胡兵可被打败。太白,星名,一名启明星。太白入月,按星象家的说法,太白星主杀戮,入月入昴为灭胡之象。诗文中常指战事。摧,挫败。
⑼旄头灭:灭胡之星象。旄头,也作髦头,即昴星,为胡星。这里代指胡兵。
⑽紫塞:北方边塞。晋崔豹《古今注》:《都邑》:秦筑长城,土色皆紫,汉塞亦然,故称紫塞焉。
⑾三千霜:三千岁。霜:谓秋也。
⑿“但歌”二句:引汉高祖刘邦《大风歌》入句:“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敦煌残卷唐诗写本无“陛下”三句。诗末一本还有两句:“胡无人,汉道昌。”苏轼等人谓“陛下”后几句为后之好事者添足,按诗意,应删去。

赏析/鉴赏
此诗写胡汉交战。“汉”并非特指汉朝,汉朝以后,凡中原汉族所建立的王朝,皆称“汉”。诗人站在中原汉族的立场上,希望汉军战胜胡兵,清除中原汉族疆域边境上北方游牧民族贵族武装的侵扰,让边疆人民过上宁静的生活。此诗的主题思想是有积极意义的,是爱国主义的表现。
全诗可分为三段。前六句为第一段,写胡汉两方兵强马壮。首句写边地风凋草,烘托战争的残酷。接着极力描写胡人兵强马壮,汉军兵多将勇,暗示将有激烈的战争发生。诗写汉军的人多势众,将谋兵勇,反映出诗人希望汉军克敌制胜的感情倾向。中间四句为第二段,以龙虎交战为喻,写战斗的激烈。“天兵照雪”、“虏箭如沙”,如黑云压城,使人不寒而栗。剩余部分为第三段,表达诗人希望汉军大败胡兵,进而彻底消灭胡人的强烈愿望。


此诗描写汉家将士与胡人军队在战场中遭遇,双方排兵布阵,将士出击进攻,场面激烈。特别是对汉军将士的英勇杀敌,写得气势豪迈,慷慨不凡。由于古代中国胡汉战争频发,而自宋以来,汉军往往处于劣势,因此这首《胡无人》与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异曲同工,都能对饱受屈辱的中原人民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从而得到广泛流传。
李白这首《胡无人》是否有本事,注家意见不一,难以定论。因为中唐诗人段成式著《酉阳杂俎》,有”及(安)禄反,(李白)制《胡无人》“之说,是否如此,别无旁证。另外,诗末有无“陛下之寿三千霜,但歌大风云飞扬,安用猛士守四方”这三句也难以确定。而有无这三句,对诗的内容会有不同的理解。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4: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769


去妇词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古来有弃妇,弃妇有归处。
今日妾辞君,辞君遣何去?
本家零落尽,恸哭来时路。
忆昔未嫁君,闻君却周旋。
绮罗锦绣段,有赠黄金千。
十五许嫁君,二十移所天。
自从结发日未几,离君缅山川。
家家尽欢喜,孤妾长自怜。
幽闺多怨思,盛色无十年。
相思若循环,枕席生流泉。
流泉咽不扫,独梦关山道。
及此见君归,君归妾已老。
物情恶衰贱,新宠方妍好。
掩泪出故房,伤心剧秋草。
自妾为君妻,君东妾在西。
罗帏到晓恨,玉貌一生啼。
自从离别久,不觉尘埃厚。
尝嫌玳瑁孤,犹羡鸳鸯偶。
岁华逐霜霰,贱妾何能久?
寒沼落芙蓉,秋风散杨柳。
以比憔悴颜,空持旧物还。
馀生欲何寄,谁肯相牵攀?
君恩既断绝,相见何年月?
悔倾连理杯,虚作同心结。
女萝附青松,贵欲相依投。
浮萍失绿水,教作若为流。
不叹君弃妾,自叹妾缘业。
忆昔初嫁君,小姑才倚床;
今日妾辞君,小姑如妾长。
回头语小姑,莫嫁如兄夫。







古诗简介
《去妇词》的作者是李白,但也有人认为是顾况所作。以第一人称手法描写了一个因年老色衰被丈夫抛弃的妇女形象,通过对人物细节的刻表现出了弃妇的哀怨与孤苦,表现了对抛弃妻子的人的谴责。

翻译/译文
父母家人已经零落无人,我只好在当初嫁来的路上恸哭。
忆往昔未嫁与你的时候,听说你很会交际应酬。
聘礼有绮罗锦绣段,还有黄金千两。
我十五岁那年与你订婚,二十岁嫁到你家,把你当作依靠的肩膀。
自从我们成为结发夫妻以后不久,你便离家去到遥远的地方。
别的家家都夫唱妻随,不尽欢喜,只有孤妾我独自长怜。
幽独的闺阁怨思绵绵,嫁到你家不到十年颜色衰败。
相思循环,枕席上日泪流如泉。
流泉咽咽,日夜不干,夜夜梦见自己孤独地行走在寻找你的关道路上。
现如今你回家了,我也衰老了。
喜艳厌衰,人情所至,喜新厌旧,新宠妍好。
我掩泪走出曾经的洞房,伤心凄凄侮辱秋草的衰草。
自从我嫁给你为妻,就一直两地分居,你在东来我在西。
罗帏里的我从夜到晓独自怨恨,原来的颜玉貌被啼哭的泪水泡蔫了。
离别得那么久,已经不感觉屋内的尘埃积了多厚。
看到孤独的玳瑁就生可怜之情,特别羡慕双双成对的鸳鸯
岁华容颜追逐霜霰而衰败,我又怎么能躲过这个劫?
池沼的寒水凋落芙蓉花,萧瑟的秋使杨柳叶纷纷坠落。
就如同我憔悴的容颜,如今空持旧时的嫁妆而归。
下半生却寄托与谁呢?谁会愿意接纳我呢?
你的恩情既然已经断绝,相见的日子不知在什么年了?
真后悔当初与你共倾连理杯,也后悔与你虚作同心结。
女萝依附青松,珍贵的是想你是个依靠。
如今浮萍失去绿水,叫我如何才好?
我不埋怨你抛弃了我,自叹自己因缘已尽。
想当年我嫁给你的时候,你的小妹妹才能倚床而行。
今日我辞别你的时候,小妹已经和我一样高了。
我回头对小姑说:以后千万别嫁给像你哥哥那样的男人。

注释
(1)此顾况集,题作“弃妇词”。瞿蜕园()朱金城注:“王本虽仍列此诗,而《才调集》明指为顾况作,题为(弃妇词),所多不过四句,其他差异亦甚少,《英华》选此诗,亦以为疑。!!安旗等注:“《弃妇词》有繁简之分:《文苑英华》所载为简本,仅十七联;《才调集》所载系繁本,达三十二联之多。繁本较白集《去妇辞》多四句,其他差异亦甚少,盖为一诗之两传者。此诗之作者,当据《才调集》定为顾况。”
(2)来有:顾况集作“人虽”。
(3)遣:顾集作“欲”。
(4)却:顾集作“甚”。周旋:行礼时进退揖让之举。
(5)所天:妇人未嫁以父母为天,既嫁以丈夫为天。
(6)自从:此二字误衍。结发:谓成婚。
(7)缅:远。
(8)傅玄《怨歌行》:“情思如循环,优来不能遏。”
(9)以上顾集作“及与同结发,值君适幽燕。孤魂托飞鸟,两眼如流泉”四句。
(10)扫:顾集作“燥”。
(11)独梦:顾集作“万里”。
(12)此:顾集作“至”。
(13)恶衰贱:顾集作“弃衰歇”。
(14)掩:顾集作“拭”。
(15)玳瑁:动物名,似龟,甲片可作装饰品。
(16)岁华:岁时,时间
(17)顾集无以上十二句。
(18)此句顾集作“妾以憔悴捐”。
(19)空持:顾集作“羞将”。
(20)何:顾集作“有”。
(21)牵攀:顾集作“留连”。
(22)江总《杂曲三首》:“未眠解著同心结,欲醉那堪连理杯。”连理杯,谓夫妻相爱共饮。
(23)若为:如何。
(24)缘:因缘定分。业:佛教名词,泛指一切身心活动。佛教称,前世之业,将招致今生相应的果报。以上十句顾集作“空床对虚偏,不觉尘埃厚。寒水芙蓉,秋堕杨”四句。
(25)“忆昔”四句:《焦仲卿妻》:“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忆昔,顾集作“记得”。才,顾集作“始”。妾辞君,顾集作“君弃妾”。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4: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770


出自蓟北门行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虏阵横北荒,胡星耀精芒。
羽书速惊电,烽火昼连光。
虎竹救边急,戎车森已行。
明主不安席,按剑心飞扬。
推毂出猛将,连旗登战场。
兵威冲绝幕,杀气凌穹苍。
列卒赤山下,开营紫塞旁。
孟冬风沙紧,旌旗飒凋伤。
画角悲海月,征衣卷天霜。
挥刃斩楼兰,弯弓射贤王。
单于一平荡,种落自奔亡。
收功报天子,行歌归咸阳。



古诗简介
《出自蓟北门行》属乐府杂曲歌辞,内容多写行军征战之事。唐代伟大李白于公元752年(天宝十一载)北游蓟门时所作的这首诗歌颂了反击匈奴贵族侵扰的战争,同时也描绘了远征将士的艰苦生活

翻译/译文
胡虏列阵横行在北方荒原,胡星闪耀血腥的精芒。
报信的羽书速如惊电,示警的烽火昼燃烧。
调兵谴将的虎型符急救边难,武装战车森森而行。
明主坐不安席,按剑怒心飞扬。
用隆重礼遇任命将帅,军旗连绵登上战场。
兵威凌厉直逼大漠,杀气汹汹直冲苍穹。
列站阵与赤之下,扎军营于紫塞之傍。
孟冬季节沙漫天,旌旗被沙凋伤。
角阵阵悲鸣,征衣不脱,漫卷天霜。
挥利刃直斩楼兰王,弯雕弓直射左右贤王。
荡平匈奴单于,追逐其部落,各自奔亡。
将军收功捷报上呈天子,漫天歌舞,凯旋回归咸阳

注释
⑴出自蓟北门行:乐府“都邑曲”调名,内容多写行军征战之事。
⑵虏阵:指敌阵。胡星:指旄头星。古人认为旄头星是胡星,当它特别明亮时,就会有战争发生。精芒:星的光芒。两句意为:胡虏横行于北方,胡星闪耀着光芒。
⑶羽书:同羽檄。这里指告急的文书。两句意为:告急的文书快如闪电,报警的烽火日夜燃烧。
⑷虎竹:泛指古代发给将帅的兵符。这两句意为:救边的将领受命出征,战车森严地列队前进。
⑸明主:英明的皇帝。不安席:寝不安席,形容焦急得不能安眠。
⑹毂:车轮。推毂:相传是古代一种仪式,大将出征时,君王要为他推车,并郑重地嘱咐一番,授之以指挥作战全权。
⑺幕:通“漠”。绝幕:极远的沙漠
⑻列卒:布阵。赤山:山名,在辽东(今辽宁西部)。
⑼开营:设营,扎营。紫塞:指长城。因城土紫色,故名。见《古今注》。
⑽孟冬:初冬。飒:飒飒风声。两句意为:北方的初冬风沙十分猛烈,旌旗飒飒,飘扬在万物凋伤的边塞。
⑾画角:古乐器。本细末大,用竹木或皮革制成,外加彩绘,军中用以报告昏晓。卷,这里是凝聚的意思。天霜,古人认为霜是从天上落下来的。两句意思:在边地的月光下吹奏出悲壮的画角声,战士的军衣上凝聚了层层寒霜。
⑿楼兰:古国名。
⒀贤王:这时指敌军的高级将领。
⒁单于:匈奴的首领。平荡:荡平。
⒂种落:种族,部落。这里指匈奴所属的部落。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4: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771


赠张相镐其二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本家陇西人,先为汉边将。
功略盖天地,名飞青云上。
苦战竟不侯,富年颇惆怅。
世传崆峒勇,气激金风壮。
英烈遗厥孙,百代神犹王。
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龙颜惠殊宠,麟阁凭天居。
晚途未云已,蹭蹬遭谗毁。
想像晋末时,崩腾胡尘起。
衣冠陷锋镝,戎虏盈朝市。
石勒窥神州,刘聪劫天子。
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
誓欲斩鲸鲵,澄清洛阳水。
六合洒霖雨,万物无凋枯。
我挥一杯水,自笑何区区。
因人耻成事,贵欲决良图。
灭虏不言功,飘然陟蓬壶。
惟有安期舄,留之沧海隅。







古诗简介
《赠张相镐二首》当作于公元757年(唐肃宗至德二载)八九间,此题下李白自注是“时逃难在宿作”。当时李白刚出寻阳之狱,入宋若思幕府,正等待“推覆清”“奏闻”朝廷后的批复。组诗中有向张镐表明心迹,欲求其用之意。

翻译/译文
我的本家原是陇西人,祖先为汉边将,传说是李广
功绩谋略高盖天地,英名高飞青之上。
艰苦百战竟然没有封侯,少壮之时颇为惆怅。
世传崆峒山的人勇猛善战,气激霄,秋悲壮。
英烈李广子孙遗传其勇猛,历经百代,仍然得其精神。
我十五岁观阅奇书,作赋凌驾于司马相如之上。
曾经皇上龙颜殊宠,曾经在麒麟阁遥望天子的宫殿。
晚途坎坷不平,命运蹭蹬,惨遭谗毁。
现在的情况与晋末有点类似,胡尘崩腾而起。
衣冠富豪陷于刀光剑影之中,胡虏充溢朝廷和城市。
安禄山像石勒一样窥觑神州大地,又像刘聪一样想劫持天子。
我常常在间抚剑吟啸,雄心不已。
我发誓要斩除害人的鲸鲵,澄清洛阳河水,
内六合遍洒霖,万物欣欣向荣,再无凋枯。
我笑挥一杯,自己是什么啊?竟然以天下为己任。
我也耻于依靠别人的力量来成事情,最重要的是先有良图在胸。
不要谈论灭虏的功劳,完事以后我就飘然去蓬莱仙岛。
只是像安期生一样,把玉鞋留在沧海之隅。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4:25:11 | 显示全部楼层
772


九月十日即事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翻译/译文
译文
昨天刚登上龙宴饮,今天又在这里举起了杯。
菊花为何这样受苦,遭到两个重阳的采折之罪?
注释
1.即事:以眼前事物为题材之,称即事。
2.登高:古时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
3.更:再。举觞(shāng):举杯。觞,古代喝酒用的器具。
4.遭此两重阳:古时重阳节有采菊宴赏的习俗。重阳后一日宴赏为小重阳。菊花两遇饮宴,两遭采摘,故有遭此两重阳之言。

赏析/鉴赏
  在唐宋时代,九十日被称为“小重阳”,诗人从这一角度入手,说菊在大小重阳两天内连续遇到人们的登高、宴饮,两次遭到采撷,所以有“太苦”的抱怨之言。作者以醉浇愁,朦胧中,仿佛看到菊也在嘲笑他这个朝廷“逐臣”,他痛苦地发问:菊花为什么要遭到“两重阳”的重创?对于赏菊的人们来说,重阳节的欢乐情绪言犹未尽,所以九月十日还要继续宴饮;但菊花作为一种生命的个体,却要忍受两遭采撷之苦。诗人以其极为敏感、幽微的灵秀之心,站在菊花的立场上,发现了这一诗意的空间。实际上,诗人是借菊花之苦来寄托自己内心的极度苦闷。借叹菊花,而感慨自己被馋离京、流放郎的坎坷与不幸,正见其愁怀难以排解。此诗语虽平淡,内涵却十分深沉。主要表现了作者一生屡遭挫败和打击,而在节日里所引发的忧伤情绪。

  这首诗是李白在当涂(今安徽当涂)龙山登高之作,时在唐代宗宝应元年(762)秋重阳节后一日,作者已于前一日登过一次龙山,并作了首《九日龙山饮》,这属于第二次登上宴赏,故作者感叹菊花连续两天遭到采摘,联想到自己两入长安,都遭到政治上的重创。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4: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773


谢公亭·盖谢脁范云之所游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
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



赏析/鉴赏
  谢公亭位居安徽宣城城北,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曾在这里送别诗范云
  “谢亭离别处,景每生愁。”谢朓范云当年离别的地方犹如还在,人每次目睹这里的景物都不免生愁。“愁”字内涵很广,诗人思念古人而恨自己不能见到古人,度过每一天却觉得孤独,乃至由谢朓的才华、交游、遭遇,想到诗人自己的受谗遭妒,这些意思都可能蕴含其中。
  “客散青天空碧水流。”两句紧承上联“离别”、“生愁”,写谢公亭的景。由于“离别”,当年诗人欢聚的场面不见了,此地显得天旷山空,谢公亭上唯见一轮孤月,空山寂静,碧水长流。这两句写的是眼前令诗人“生愁”的寂寞李白把他那种怀古人而不见的怅惘情绪涂抹在景物上,就使得这种寂寞而美好的环境,似乎仍在期待着久已离去的前代诗人,从而能够引起人们对于当年客散之前景况的遐想。这不仅是怀古,同时包含李白自己的生活感受。李白的诗,也经常为他生活中友人散去、盛会难再而深致惋惜,这表现了李白对于人间友情的珍视,并且也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客散”两句似乎已经括尽古今了,但意犹未尽,接着两句“池春映日,窗鸣秋”,不再用孤月、空山之类的景物来写“生愁”,而是描绘谢公亭春秋两季佳节良宵的景物。这是用了反衬的手法。池映着春日自开自落,窗外修竹在静谧的秋夜中窣窣地发出清响,景物虽美,却没有知己为伴欣赏,越见寂寞孤独。这两句看上去似乎只是描写诗人眼前的风光,而由于上联已经交代了“客散”、“山空”,因此,这种秀丽的景色,也表现了诗人言外的寂寞,以及他面对谢公亭风光追思遐想,欲与古人神游的情态。
  “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诗人在缅怀遐想中,似乎依稀看到了古人的风貌,沟通了古今的界限,乃至在精神上产生了共鸣。这里所谓“一相接”,是由于心往神驰而与古人在精神上的契合,是写在精神上对于谢公旧游的追踪。这是一首缅怀谢朓的诗,但其中却表现了李白的精神性格。他的怀念,表现了他美好的精神追求,高超的志趣情怀。


  李白的五律,具有近似于古体的特点。这,一方面体现在往往不受声律的约束,在体制上近古;而更主要地则是他的五律绝无初唐的浮艳气息,深情超迈而又自然秀丽。像这首《谢公亭》,从对仗声律上看,与唐代一般律诗并无多大区别,但从精神和情致上看,说它在唐代律诗中带点古意却是不错的。李白有意要矫正初唐律诗讲究词藻着意刻的弊病,这首《谢公亭》就是信笔写去而不着力的。“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浑括地写出了谢公死后亭边的景象,并没有细致的描绘,但青天、明月、空山、碧水所构成的开阔而又带有寂寞意味的境界,却显得高远。至于诗的后四句,王夫之说得更为精辟:“五六不似怀古,乃以怀古。‘今古一相接’五字,尽古今人道不得。神理、意致、手腕,三绝也。”(《唐诗评选》)因为“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二句,写得悠远飘逸,看似描绘风光,而怀古的情思已包含在其中。“今古一相接”五字,一笔排除了古今在时间上的障碍,雄健无比。尤其是“一相接”三字,言外有谢公死后,别无他人,也就是“古来相接眼中稀”(《金陵城西月下吟》)的意思。这样就使得李白的怀念谢公,与一般人偶尔发一点思古的幽情区别开了,格外显得超远。像这种风神气概,就逼近古诗,而和一般的初唐律诗面貌迥异。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4:26:50 | 显示全部楼层
774


流夜郎赠辛判官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
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
夫子红颜我少年,章台走马著金鞭。
文章献纳麒麟殿,歌舞淹留玳瑁筵。
与君自谓长如此,宁知草动风尘起。
函谷忽惊胡马来,秦宫桃李向明开。
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


翻译/译文
译文
往昔我们在长安醉眠,与王公贵胄们同杯喝
豪士面前,气岸凛然,什么时候流肯落他人之后。
当时夫子清晨红颜,我也当少年之时,在章华台走挥金鞭。
麒麟殿献纳文章,听歌看舞淹留在豪华﹑珍贵的玳瑁宴席。
原以为咱们就这样长久过下去了,那知道草动尘起,那安禄小子反了。
函谷关忽报胡杀来,皇上身边的人一个个得以提拔,如同秦宫向阳的桃李开得格外绚丽。
我现在却远谪到郎去,愁死我了,何日朝廷金大赦,让我回来?
注释
①五侯:《汉书·元后传》:河平二年,上悉封舅谭为平阿侯,商成都侯,立红阳侯,根曲阳侯,逢时高平侯,五人同日封,故世谓之五侯。
七贵:潘岳《西征赋》:窥七贵于汉庭。李善注七姓谓吕、霍、上官、赵、丁、傅、王也。
唐人多以汉暗喻本朝之事,故五侯七贵借指当时与李白结交的达官显贵。
②气岸,犹意气。
章台,汉时长安城有章台街,是当时长安妓院集中之处,后人以章台代指妓院赌场等场所。《汉书·张敞传》:“时罢朝会,过走章台街,使御吏驱,自以便面拊。”颜师古注谓其不欲见人,以扇自障面。后世以“章台走马”指冶游之事。
④汉代宫殿名,《汉书·佞幸传·董贤》:“后上置酒 麒麟殿 , 贤 父子亲属宴饮。”
⑤淹留,停留。淹,滞留。
⑥玳瑁筵:筵,席也。玳瑁筵为中常用语,盖华靡之席,黑白交织,有似玳瑁纹,故
⑦金鸡放赦:金鸡,古代颁布赦诏时所用的仪仗。后用作大赦之典。

赏析/鉴赏
  这首诗写于乾元元年(758年),李白在这年春天,终因参加永王李磷幕府事而获罪,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省桐梓县一带),此诗大概是诗人刚被流放时所作。辛判官,可能是李白供奉翰林时的朋友。或许这位辛判官在与诗人对饮时,反复安慰诗人,于是诗人慷慨高歌,尽情向他倾诉郁悒之情。
  前面八句描绘了诗人春风得意时的生活景象。开头两句写诗人醉眠柳,与当朝权贵们开怀畅饮。显示出诗人当时的生活之奢华。后面四句则表现出诗人当时的心态。那时候,诗人风华正茂,豪气干。手握金鞭,走马章台,流连琼筵,出入宫掖,睥睨权豪。花红酒绿时纵情喝酒歌舞声中尽情享受。随后两句凸显出皇帝对诗人的宠信,诗人能够在宫殿中为皇帝呈献文章,在酒席上流连忘返。表现出诗人在朝廷上的地位之高。
  中间两句是转折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诗人原本以为这种同赴侯门、走马章台、献赋金宫、醉卧酒筵的得意生活会永远持续下去,谁知好景不长,平地风,安史之乱爆发了。“函谷忽惊胡马来”,即指安史叛军攻陷潼关,占领东西两京。一个“忽”字表现出这次战乱的出乎意料,忽然之间,平静的生活就这样被打乱了,诗人再也无法过以前那种无忧无虑的生活了。
  最后四句是对诗人战乱爆发后的生活的描述。敌人已经占领函谷关了,许多昔日同僚因兵兴之际,被朝廷越次擢用,好像桃花李花在阳光下盛开。此句或为诗人对当朝统治者的谴责,诗人眼见国家罹难,生民涂炭,欲为国效力而不可得,故而生发哀怨之情。最终诗人独自远谪夜郎,漂泊天涯。只能期待能够等到朝廷大赦天下的时候,使诗人能够有机会重新回归朝廷,为国家尽一份力。最后两句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希望辛判官能够施以援手,使诗人能够早日回归的心情。


  此诗回忆昔日在长安的得意生活,对长流夜郎充满哀怨之情,通过今昔对比,写出他此时此刻企盼赦还的心情。诗中今昔处境的强烈对比,自然有博取辛判官同情之心,也暗含有期待援引之意。由于李白此诗直露肺腑,对当年得意生活颇有炫耀之意,不无庸俗之态,所以历来不少读者认为它非李白所作,即使肯定其豪迈气象,也显得极为勉强。不过穷苦潦倒之时,落魄失意之后,人们都不免会对当年春风得意的生活充满眷念,尤其在一个陷入困境、进人晚年依靠回忆来支撑自己的的诗人身上,这种眷念更会牢牢地占据他的心灵。
  诗中使读者看到了诗人凡俗的一面,对失去繁华功名的痛苦。只是诗人凡俗的这一面并没有主导诗人的精神生活。在更多的痛苦与不称意中,诗人是将自己的精神放飞在大自然中,放飞在睥睨一切的狂放与飘逸中。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4:27:35 | 显示全部楼层
775


大堤曲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汉水临襄阳,花开大堤暖。
佳期大堤下,泪向南云满。
春风无复情,吹我梦魂散。
不见眼中人,天长音信断。


翻译/译文
译文
汉水绕着襄阳城,大堤上春暖开。
在大堤上想起了与佳人相会的日子,不禁望着蓝天而热泪盈眶。
本是多情春风,如今也显得无情起来,将我的好梦吹散。
梦中的眼中人不见了,想给她寄个音信,也因天长地远,而无法到达。
注释
⑴大堤曲:南朝乐府旧题,乐府清商曲辞。起于梁简文帝,又作《襄阳曲》,李白沿用,写一女子对丈夫的怀念,地点即在湖北襄阳城外大堤上,与歌紧相关合。
⑵“汉水”句:言汉水流过襄阳。临:一作“行”。
⑶大堤:古迹名,据《一统志》、《湖广志》等记载,大堤在襄阳府城外,周围有四十多里,商业繁荣。
⑷佳期:《楚辞·九歌·湘夫人》:“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王逸注:“佳谓湘夫人也……与夫人期歆飨之也。”后用以指男女约会的日期。
⑸“泪向”句:谓望南而流泪,因相思之人在南面。南云:南飞之云。常以寄托思亲、怀乡之情。晋陆机《思亲赋》:“指南云以寄款,望归而效诚。”
⑹复无:一作“无复”。
⑺梦魂:古人认为人做梦时,是离开肉体的魂魄在活动。唐刘希夷《巫怀古》诗:“颓想卧瑶席,梦魂何翩翩。”散:一作“断”。
⑻眼中人:指旧相识或想念的人。南朝梁何逊《霖不晴怀郡中游聚》诗:“不见眼中人,空想南山寺。”
⑼音信:音讯;信息。《宋书·范晔传》:“吾虽幽逼日苦,命在漏刻,义慨之士,时有音信。”

赏析/鉴赏
  大堤,在襄阳城外,周围四十余里。隋唐时,大堤一带商业繁荣,人口众多。梁简文帝作雍州十曲,内有《大堤》《南湖》《北渚》等曲,其源盖本于此。
  李白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2),当时李白曾一度离开安陆(今属湖北)北游襄阳(今属湖北)。这首诗当作于李白游襄阳之时,是怀人之作。



  此诗开篇即写大堤。大堤东临汉江,春来堤上百盛开,堤下绿水溶溶。一个“暖”字复盖着江水、江花和岸上的千家万户,自然这其中也有遍历名山大川远道而来的李白。这里,“江城回绿水,花使人迷”(李白《襄阳曲四首》其一);“水绿沙如”(其三)。触处生春,不禁撩动人的多感心怀。所以这个“暖”字又有很重的感情分量。于是自然地转入下面的抒情:“佳期大堤下,泪向南云满。”旧时以“佳期”指男女的约会。《九歌·湘夫人》:“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王逸注:“佳,谓湘夫人也。”约而不得见,因此“泪向南云满。”晋·陆机《思亲赋》云:“指南云以寄钦,望归而效诚。”陈·江总《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云:“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陆云《九愍》:“眷南云以兴悲,蒙东而涕零。”南云、归风、东,本是寄兴之作,后人引申为思亲和怀念家乡之词。这里似用前人诗意。不过也可以有另一种解释。此诗与李白《寄远十二首》其五诗只前三句文字不同,该诗云:“远忆巫山阳,花明绿江暖。踌躇未得往,泪向南云满,春风复无情,吹我梦魂断。不见眼中人,天长音信断。”写所思之人在巫山,巫山在襄阳南,故云“南云”。李白两次漫游都到过湖北,这位念远之人,可能就是他自己。但也不妨看作是泛指。旧时襄阳,不仅为商业重镇,且为南北交通要衢,往来伫足人多,送往迎来的人也多。李贺《大堤曲》便说:“莲风起,江畔春,大堤上,留北人。”“莫指襄阳道,绿浦归帆少。”那么,思乡念远的实不止李白一人。
  望南云,热泪盈睫,“佳期”既误,结果只有寄情于梦。可是“春风复无情,吹我梦魂断。”从岑参的“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春梦》)的希望终于得在梦中实现的欣然快意,到张仲素的“袅袅城边,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梦渔阳”(《春闺思》)的梦后仍未能忘情,梦中相会,确实给了人们无限安慰。如今却是由于春风无情,吹破幽梦,使人不能长在梦中相会。古乐府《子夜春歌》:“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与此两句含意相反,而遣词造语上却不无影响。“散”一作“断”。断,截断,折断。杜甫哀王孙》:“金鞭折断九死。”给人一种戛然而止的意象。散,表示逐渐散开,逐渐远去。“吹”而“散”,则梦在脑中是一点一点淡化,最后无影无踪了。“梦”之于人,事实也是这样。“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李白《春思》)微露谴责意。这里说“春风复无情”,“复”者,又也。“无情”,已令人难堪,何况其“复”!表面上不见怨意,实际怨怀尤深。这个“复”字上与“泪向”紧相呼应,下启结束二句:“不见眼中人,天长音信断。”“眼中人”指所思者。佳期误,梦魂散,音信断。这一连串的打击,岂不令人黯然神伤!这种境况,在不少诗人笔下是会写得“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但李白表现得“雍容和缓”(朱熹语),神清骨秀,正是“幽秀绝远俗艳”(《唐宋诗醇》)的。
  这首小诗意似直述,笔实曲折:先地点,后时令,从一个“暖”字中暗传出春来人的感情的跃动。接下六句,情思绵绵,直至尾句。“佳期”二句,似见离乡远别的客子伫立大堤上,目送南天云彩,魂为之销。“春风”二句折回,此情此景,似是“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那也许是“语多时,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韦庄)吧?诗人没有说,妙在可引起读者种种揣想。意味隽永。最后结以“天长音信断”,更觉余味无穷。楚天辽阔,百花竞放,百争喧,雁鸣晴空,人却是别一番心情。此刻,“断”者,音信也;而情,不仅未断,却更绵邈无尽了。天才纵逸的李白,即使从这首短章中,也可看出它的情深意远,婉转流丽,完全超脱六朝乐府的“轨辙”,而使“古今诗格于是一大变”(胡应麟《诗薮》外编)了。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4:28:18 | 显示全部楼层
776


别中都明府兄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吾兄诗酒继陶君,试宰中都天下闻。
东楼喜奉连枝会,南陌愁为落叶分。
城隅渌水明秋日,海上青山隔暮云。
取醉不辞留夜月,雁行中断惜离群。



古诗简介
《别中都明府兄》是唐代伟大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八句五十六字,表达了兄弟间的别情和友谊

翻译/译文
你继承陶渊明的遗,诗治理县政,管理中都的业绩天下传闻。
你在东楼喜开连枝兄弟的送别酒宴,我上就要在南陌发愁,为我们的分别而悲哀。
江城的渌水在秋日的照耀下更加明媚,上青却遮隔着暮
咱们今大醉一场,留下夜的明媚月光,明天再放手,可惜的是,我这只孤雁不得不离开雁群分飞了。

创作背景
唐天宝年间,李白的哥哥曾任中都县令。仕途不顺、穷困潦倒的李白携妻女迁居汶上,“寄家东鲁”23年。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4:29:01 | 显示全部楼层
777


游敬亭寄崔侍御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我家敬亭下,辄继谢公作。相去数百年,风期宛如昨。
登高素秋月,下望青山郭。俯视鸳鹭群,饮啄自鸣跃。
夫子虽蹭蹬,瑶台雪中鹤。独立窥浮云,其心在寥廓。
时来顾我笑,一饭葵与藿。世路如秋风,相逢尽萧索。
腰间玉具剑,意许无遗诺。壮士不可轻,相期在云阁。



注释
敬亭名,又名昭亭山、查山,在今安徽宣城县北。崔侍御,即崔成甫,李白的好友,曾任校书郎、摄监察御史,后因事被贬职到湘阴(今湖南湘阴县)。
⑵家,作动词用,住家的意思。辄即,就。谢公,指谢朓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曾在敬亭山上游览赋。两句意为:我住在敬亭山下,效法谢朓游览作诗。
期,度。
⑷素秋,即清秋。两句意为:登上高处仰望秋月,俯视青山和城郭。
⑸鸳鹭,即鵷鹭。因鵷与鹭飞行有序,故以喻百官朝见时秩序井然,也指朝官。鸣跃,边叫边跳。这两句是用群的自鸣得意来影射权奸的争名夺利、得意忘形。
⑹夫子,对崔成甫的尊称。蹭蹬,路途艰阻难行的样子。这里比喻失意、潦倒。瑶台,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两句意为:你虽然在政治上不得志,但仍像独立出众的瑶台仙鹤
⑺浮,喻指权贵。寥廓,空阔。这里指高空。这两句是用仙的冷对浮、心在高空,比喻崔侍御对权奸的蔑视。
⑻顾,看望。葵,冬葵,中国古代一种蔬菜。藿,豆叶。这里指较粗糙的食物。两句意为:你时常来看望我,欢乐地一道吃些粗淡饭。
⑼世路,即世道。萧索,冷落。这两句是作者感叹自己到处遭受冷遇。
⑽玉具剑,一种在剑柄顶端装有辘轳形玉饰的剑。这里指名贵的宝剑。意许,心中默许。无遗诺,不遗忘已许的诺言。相传春秋时吴公子季札奉命出访晋国,途经徐国,徐君喜欢季札的宝剑,想要而不敢明言。季札从晋国回来再经徐国时,徐君已死。季札解剑送给徐国的嗣君,他的随从说:“这剑是吴国之宝,不能随便送人。”季札对他们说:“当初徐君想要此剑而未明言,我因使命在身没有奉献,但已心许了。今徐君已死,我如果爱剑而不献,那就是欺心。”徐国的嗣君也不肯接受。季札就把剑挂在徐君墓地的树上。见刘向《新序》。这两句是作者借季札献剑的典故,表示自己有轻财重义、说到做到的品德,以及与崔侍御之间生死不渝的友谊
⑾轻,轻视。
⑿相期,互相期望。云阁,即云台,东汉时陈列功臣象的地方。这里指朝廷。

创作背景
公元七五三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秋,李白游宣城敬亭时作此诗。诗中对崔侍御傲岸耿介的品格表示了赞许,并以“壮士不可轻”互勉。
此诗虽然层次重叠,但由于诗人的巧妙安排,却给人以一气贯通的感觉。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4:29:43 | 显示全部楼层
778


秋夕书怀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北风吹海雁,南渡落寒声。
感此潇湘客,凄其流浪情。
海怀结沧洲,霞想游赤城。
始探蓬壶事,旋觉天地轻。
澹然吟高秋,闲卧瞻太清。
萝月掩空幕,松霜结前楹。
灭见息群动,猎微穷至精。
桃花有源水,可以保吾生。



古诗简介
秋夕书怀》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写诗人见秋而思道,表现了作者因理想难以实现转而追寻仙境的思想。

翻译/译文
吹,雁归,向南飞,鸣声寒彻。
客游潇湘,对此秋景感叹不息,其流浪心情与雁共鸣。
胸中系念的是仙境沧洲,想如飞霞游赤城。
开始探讨蓬莱仙事,旋既感觉天地为轻。
在这秋高气爽之时澹然吟咏,闲卧着心想太清仙宫。
天幕中明在女萝藤间躲闪,高结霜光耀前楹。
心念寂灭,万物归元,微妙至精自显。
桃花流水潺潺,我将在这里养生

注释
⑴《初学记》:《名略记》:赤城山,一名烧山,东卿司命君所居。洞周围三百里,上有上王清平天。
⑵《拾遗记》:“蓬壶,蓬莱也。”
⑶陶潜诗:“日入群动息。”
⑷《庄子》:“至精无形。”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4:30:27 | 显示全部楼层
779


君道曲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大君若天覆,广运无不至。
轩后爪牙尝先太山稽,如心之使臂。
小白鸿翼于夷吾,刘葛鱼水本无二。
土校可成墙,积德为厚地。



古诗简介
《君道曲》是唐代伟大李白创作的一首乐府诗。此诗言帝王致治,必得贤臣猛将为辅佐,同时树德于民。从中可见李白的政治观点。

翻译/译文
大君直德如天覆地,东南西北无所不至。
黄帝的辅臣任为泰山稽守统治下民,如心指挥手臂,想哪里指到哪里。
齐桓公视管仲为自己的羽翼,刘备与诸葛亮如同水一样。
垒土可成高墙,积德可立存身的厚地。

注释
⑴作者自注:梁之《雅歌》有五章,今作其一。《乐府诗集》:《古今乐录》曰:梁有《雅歌》五曲,一曰《应王受图曲》,二曰《臣道曲》,三曰《积恶篇》,四曰《积善篇》,五曰《宴篇》。其中无《君道曲》。王琦认为《雅歌》中后人讹“臣”字为“君”字。
⑵“大君”二句:谓天子之仁德,如天之覆盖万物,东西南北,无不广布。大君,天子。《易·师》: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孔颖达疏:大君,谓天子也。天覆,上天覆被万物。后用以美称帝王仁德广被。《汉书·匈奴传下》:今圣德广被,天覆匈奴。广运,犹广袤,东西为广,南北为运。


⑶“轩后”句:谓黄帝治理天下,以常先、太稽(泰山稽)为辅佐之臣。轩后,指黄帝。爪牙,本为兽的爪和牙,引申为国之武臣。《诗经·小雅·祈父》:祈父予王之爪牙。常先、太山稽,黄帝大臣。《史记·五帝本纪》:(黄帝)举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正义:四人皆帝臣也。《淮南子·览冥训》:昔者黄帝治天下,而力牧、泰山稽辅之。高诱注:力牧、泰山稽,黄帝师。
⑷“如心”句:言黄帝用大臣,如同大脑指挥肢体一样。
⑸“小白”句:言齐桓公治国,离不开管仲的得力辅佐。齐桓公名小白。管仲字夷吾。《管子·霸形》:桓公在位,管仲、隰朋见,立有间,有二鸿飞而过之,桓公叹曰:“仲父,今彼鸿鹄有时而南,有时而北,有时而往,有时而来,四方无远,所欲至而至焉。非唯有羽翼之故,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管仲、隰朋不对。桓公曰:“二子何故不对?”管仲曰:“君有霸王之心,而夷吾非霸王之臣也,是以不敢对。”桓公曰:“寡人之有中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仲父不以一言教寡人,寡人之有耳,将安闻道而得度哉?”
⑹“刘葛”句:言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就跟与水的关系一样。《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先主)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


⑺“土扶”二句:谓土相扶,可以成高墙,多积善,可以成厚德。喻人君靠大臣辅佐,可以成治世;多为善政,可施惠于民。扶,一作“校”。《北齐书》卷十五《尉景传》:土相扶为墙,人相扶为王。《淮南子·地形·》:山为积德。高诱注:山仁万物。

赏析/鉴赏
此诗分三层。首二句发端,言帝王之任大,养育教化百姓,如天之覆地。中四句三用典故:黄帝治天下,以常先、泰山稽为“爪牙”;齐桓公成霸业,以管仲为羽翼;刘备割西蜀,与诸葛亮为“鱼水”。末二为结句,点明诗旨:土相扶为墙,人相扶为王,多积善,可以成厚德。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4:31:21 | 显示全部楼层
780


与谢良辅游泾川陵岩寺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乘君素舸泛泾西,宛似云门对若溪。
且从康乐寻山水,何必东游入会稽。



古诗简介
《与谢良辅游泾川陵岩寺》是唐代伟大李白创作的一首诗。全诗共四句二十八字,主要抒写与友人游泾溪的感受。

翻译/译文
乘你的白艇游泾溪,就像在会稽游若耶溪。
也仿佛像与你的本家谢康乐寻山水之胜景,何必去东边的会稽呢?

注释
①《唐诗纪事》:谢良辅登天宝十一年进士第。德宗时,刺商州,为团练所杀。《江南通志》:泾溪在宁国府泾县西南一里。陵岩教寺,在泾县西七十五里,隋时建。泾川,即泾溪也。
谢灵运诗:“可怜谁家郎,缘流乘素舸。”
③《方舆胜览》:门寺,在会稽县南三十一里,今名雍熙,为州之伟观。昔王子敬居此,有五色祥云,诏建寺号云门。杨齐贤曰:若耶溪、云门寺,在越州会稽县南。
④《宋书》:谢灵运出为永嘉太守,郡有名山水,灵运素所爱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志游遨,遍历诸县,动逾旬朔,民间辞讼,不复关怀,所至辄为诗咏,以寄其意。

创作背景
根据詹锳《李白诗文系年》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四载。是年,白五十岁在宣城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诗展公众号|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留言薄|中国成年人诗歌界限网 ( 苏ICP备14046093号 )

GMT+8, 2024-12-22 00:59 , Processed in 0.792760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