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诗界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观云忘我

李白诗全集(938篇首)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2:39:41 | 显示全部楼层
681


宣城青溪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青溪胜桐庐,水木有佳色。山貌日高古,石容天倾侧。
彩鸟昔未名,白猿初相识。不见同怀人,对之空叹息。



古诗简介
公元754年(唐玄宗天宝十三载),李白游广陵、金陵、宣城、南陵、秋浦等地。 此当作于李白游秋浦时,是一首入律的五言古。此诗描绘了青溪周围的美丽景色,也流露了诗人寂寞愁闷的情怀。
翻译/译文
宣城青溪的景胜于浙江的桐庐,水木清华,秀丽轻婉。
势是远古面貌,石头仿佛天上飞来。
彩羽从来没有人命名过,白猿猴也是初次与人相见。
看不到与我一样喜爱大自然的人,对着美景,只能徒自叹息。

注释
⑴青溪,一作“清溪”。王琦按:清溪,在池州秋浦县北五里。而此宣城清溪者,盖代宗永泰元年,始析宣州之秋浦、青阳及饶州之至德为池州,其前固隶宣城郡耳。
⑵浙江省有桐庐县,境内的富春江清澈见底,两岸连山,风景秀丽。《太平寰宇记》:睦州桐庐县,汉为富春县地,吴黄武四年,分富春置此县。耆老相传:桐溪侧有大桐树,垂条偃盖荫数亩,远望似庐,遂谓为桐庐县也。
吴均与朱元思书》:自富阳至桐庐一百里许,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⑷同怀人,指志同道合的人。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2:40:34 | 显示全部楼层
682


夜泛洞庭寻裴侍御清酌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日晚湘水绿,孤舟无端倪。明湖涨秋月,独泛巴陵西。
过憩裴逸人,岩居陵丹梯。抱琴出深竹,为我弹鹍鸡。
曲尽酒亦倾,北窗醉如泥。人生且行乐,何必组与珪。



古诗简介
泛洞庭寻裴侍御清酌》是唐代伟大李白的作品。此诗描绘了洞庭湖的美丽夜景,抒写了与友人聚会的欢乐情景。
翻译/译文
时近黄昏,湘江绿得更可爱,江面就我们这孤舟在飘荡。
秋月趁着明亮的湖水的上涨而冉冉升起,我们独自在巴陵西边泛舟。
路过裴逸人的住所,他岩居在陵丹崖洞中。
他抱出瑶琴,为我弹奏《鹍》古曲。
待他曲子奏完毕,我已经把他的瓮喝了个底朝天,在北窗下醉了个一滩泥。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天有愁明天愁!何必一定要当官呢?

注释
⑴《文献通考》:巴陵县有湘水,有洞庭湖。《潜确居类书》:湘江,在长沙府城西,水至清澈。
谢灵运诗:“溟涨无端倪。”李周翰注:“端倪,犹崖际也。”
谢朓诗:“即此陵丹梯。”李善注:“丹梯,谓山也。”吕延济注:“丹梯,谓山高峰人霞处。”
嵇康琴赋》:“鹍鸡游弦。”李善注:“古相和歌有《鹍鸡曲》。”李周翰曰:“琴有《鹍鸡》、《鸿雁》之曲。”
⑸后汉时人语:“一日不斋醉如泥。”
⑹《汉书》:“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2:41:41 | 显示全部楼层
683


流夜郎至江夏陪长史叔及薛明府宴兴德寺南阁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绀殿横江上,青山落镜中。岸回沙不尽,日映水成空。
天乐流香阁,莲舟飏晚风。恭陪竹林宴,留醉与陶公。



古诗简介
《流郎至江夏陪长史叔及薛明府宴兴德寺南阁》是唐代伟大李白的作品。此诗抒写作者在流放夜郎途中受到友人隆重招待的感受。
翻译/译文
青红色高阁崇殿横空江岸,远处青倒映明亮的水镜中。
江岸迂回,沙沉水静,日光摇曳在水面,一派空蒙。
香阁里音乐如同天籁,江中莲舟在晚中飘荡。
恭陪两位在林下清宴,谢谢你们像当年请陶渊明一样款待我这个布衣。

注释
徐陵《孝义寺碑》:“绀殿安坐,莲养神。”《说文》:“绀,深青扬赤色也。”
⑵《华严经》:百万天乐,各奏百万种法,相续不断。宋之问诗:“香阁临清汉,丹梯隐翠微。”
⑶沈君攸诗:“平川映晓霞,莲舟泛浪华。”莲舟,采莲舟也。飏者,随摇荡之义。
⑷《晋书》:阮咸任达不拘,与叔父籍为竹林之游。陶公,谓陶潜,以喻薛明府。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2:42:35 | 显示全部楼层
684


在水军宴韦司马楼船观妓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摇曳帆在空,清流顺归风。诗因鼓吹发,酒为剑歌雄。
对舞青楼妓,双鬟白玉童。行云且莫去,留醉楚王宫。



翻译/译文
巨大的帆在天空摇曳,乘着长顺江流而下(李白用清流比喻士人归顺永王)。
听到鼓声奏乐声,不禁兴大发,气为歌舞剑气注入雄
青楼妓女双双对舞,双鬟小白玉童在傍边伺候。
天空的行何必匆匆飞过,下来,下来,与我在楚王宫里醉他一千场!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2:43:21 | 显示全部楼层
685


与周刚清溪玉镜潭宴别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康乐上官去,永嘉游石门。江亭有孤屿,千载迹犹存。
我来游秋浦,三入桃陂源。千峰照积雪,万壑尽啼猿。
兴与谢公合,文因周子论。扫崖去落叶,席月开清樽。
溪当大楼南,溪水正南奔。回作玉镜潭,澄明洗心魂。
此中得佳境,可以绝嚣喧。清夜方归来,酣歌出平原。
别后经此地,为余谢兰荪。



翻译/译文
康乐公谢灵运到永嘉出任太守时,喜欢去石门游乐。
江中孤岛上有座亭,千年以后古迹犹存。
今天我来秋浦游乐,三次到桃花陂的源头探幽。
只见千峰积明耀,万壑猿猴啼鸣。
我与谢公一样喜欢山水之态,因周子邀请,故写文章记载这段雅兴,并与周子共赏析。
我们在山崖上扫清落叶,席坐在青石的光上举杯欢饮。
溪水正对大楼山的南面,潺潺向南奔流而去。
在这里汇流成玉境一样的深潭,澄净的潭水可以洗净心婚。
看到如此静谧的景色,那里还会有人间的喧嚣烦乱?
直到深,我们才趁着兴,一路高歌回到平原的家。
我走了,周子你再来此地的时候,别忘了替我问候那溪边的兰花和石荪草,谢谢她们的清香满鼻。

注释
(1)《南史》:谢灵运袭封康乐公,出为永嘉太守。《一统志》:石门山。在温州府城北。薛方山《浙江通志》:温州府北山,说者谓为郡主山,又曰石门山。有石崖悬瀑,高百余丈,潴为二潭,名曰水际。
(2)《太平寰宇记》:孤屿,在温州城北四里永嘉江中,诸长三百丈,阔七十步,屿有二峰。谢康乐有《登石门最高顶》,又有《登江中孤屿》诗。
(3)陶隐居《解官表》:“席月涧门,横梁际。”
(4)《江南通志》:大楼山,在池州府城南六十里。
(5)《韵会》:“荪,香草。”陶隐居:“荪,生溪恻,有名溪荪者,极似石菖蒲,而叶无脊。”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2:44:05 | 显示全部楼层
686


朝下过卢郎中叙旧游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君登金华省,我入银台门。幸遇圣明主,俱承云雨恩。
复此休浣时,闲为畴昔言。却话山海事,宛然林壑存。
明湖思晓月,叠嶂忆清猿。何由返初服,田野醉芳樽。



古诗简介
《朝下过卢郎中叙旧游》是唐代伟大李白的作品。此诗写诗人翰林待诏时与卢郎中叙旧的情景,含蓄地表达了功成身退的思想。
翻译/译文
你有幸进门下省工作,我也到翰林待诏。
我们都很荣幸受到开明皇上的重视,感受皇上的恩情
今天大家休息,我们两位旧友才有机会在一起唠唠过去的事情。
谈起过去在边游玩的情景,历历犹新。
以前我们一起在明湖赏,山峦叠嶂,猿鸣猴叫。
什么时候再重返山林?在美丽的田野大醉几天!

注释
①刘孝绰诗:“步出金华省,遥望承明庐。”蔡梦弼《杜诗注》:按《汉宫阙记》:金华殿,在未央宫、白虎观右,秘府图书皆在焉。故王思远《逊侍中表》“奏事金华之上,进议玉台之下。”后世以门下省名金华省,盖出此也。
②《雍录》:翰林院在大明宫右,银台门内,稍退,北有门,榜曰翰林之门。
鲍照诗:“休浣自公日。”休浣,犹休沐也。《汉律》:吏五日得一休沐。言休息以洗沐也。杨升庵曰:唐制:十日一休沐,故韦应物九日驱驰一日闲”,白乐天诗云“公假日三旬”,是也。
④杜预《左传注》:“畴昔,犹前日也。”
⑤任昉诗:“叠嶂易成响,重以猿悲。”
⑥《楚辞》:“退将复修吾初服。”
⑦刘孝绰诗:“芳樽散绪寒。”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2:44:17 | 显示全部楼层
687


与从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挂席凌蓬丘,观涛憩樟楼。
三山动逸兴,五马同遨游。
天竺森在眼,松风飒惊秋。
览云测变化,弄水穷清幽。
叠嶂隔遥海,当轩写归流。
诗成傲云月,佳趣满吴洲。



古诗简介
《与从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是出自《全唐诗》的五言古诗,作者是李白。此抒写了诗人与从侄李良同游天竺寺的所见所感。

翻译/译文
乘坐帆来到蓬丘岛,上樟楼观赏著名的钱塘江潮。
大车载你我一同遨游,兴致如三逐浪高。
天竺寺森然收如眼底;一路在唱着秋天的歌。
舒,变化莫测;顺水流而上,穷其源头的清幽。
遥远的大海在重重山峦的那边,窗外江水奔涌归大海
诗写好了,足以傲视日,吴国山水充满了无限乐趣!

注释
⑴唐时,杭州隶江南东道。州有天竺寺,乃今之下天竺寺。《咸淳临安志》:下竺灵山寺,在钱塘县西十七里。隋开皇十三年,僧真观法师与道安禅师建,号南天竺寺。唐永泰中赐今额。《淳祐志》云:大凡灵竺之胜,周回数十里,而岩壑尤美,实聚于下天竺灵山寺。自飞来峰转至寺后,岩洞皆嵌空玲珑,莹滑清润,如虬龙瑞凤,如层华吐萼,如皱縠叠浪,穿幽透深,不可名貌。林木皆自岩骨拔起,不土而生。传言兹岩产玉,故腴润能育焉。其间,唐宋游人题名不可殚纪。《一统志》:下天竺寺,在杭州府城西十五里。晋咸和中建,寺前后有飞来、莲诸峰,合涧、跳珠诸泉,梦谢、流杯、月桂诸亭,游人多至其间。
⑵《十洲记》:蓬丘,蓬莱山也。
⑶《梦梁录》:樟亭驿,即浙江亭也,在跨浦桥南江岸。《浙江通志》:樟亭,在钱塘县旧治南五里,后改为浙江亭,今浙江驿其故址也。
⑷三山,谓蓬莱、方丈、瀛州三神山。
⑸五,古太守事。
⑹杨齐贤曰:自西湖入天竺寺路,夹道皆古松,其地名曰九里松。灵隐、天竺同在一处,皆由松门而进。
⑺颜延年诗:“振揖发吴洲。”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2:45:56 | 显示全部楼层
688


秋夜与刘砀山泛宴喜亭池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明宰试舟楫,张灯宴华池。文招梁苑客,歌动郢中儿。
月色望不尽,空天交相宜。令人欲泛海,只待长风吹。



翻译/译文
县宰开明,游艇新试;张灯结彩,喜宴华池。
有著名文人献上精美的文章,有精彩的歌手声动心弦。
光满照,空地一色,一望无遗。
此景此情,直使人想升帆远航,就等待着长吹来。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2:46:42 | 显示全部楼层
689


游南阳清泠泉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惜彼落日暮,爱此寒泉清。
西辉逐流水,荡漾游子情。
空歌望云月,曲尽长松声。



古诗简介
《游南阳清泠泉》是中国唐代伟大李白创作的一首纪游之作。此诗作于公元740年(唐开元二十八年)春。诗中写出了作者对清泠泉周边景物的喜爱,流露出思乡之情。
翻译/译文
红日西下,珍惜之情油然而生,寒泉清冷,惹人喜爱。
夕阳的光辉追逐东流水,游子的心情荡漾不已。
远望中明,不禁鼓喉高歌,连古也和着我的歌声呼啸不已。

赏析/鉴赏
此诗是一首纪游之作,作于公元740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春。当时李白漫游来到南阳(今属河南),感于此处美景,于是写下了这首清新俊逸、含蓄隽永的作品。
清泠泉是今渠江流域著名的甘泉,位于河南南阳寺侧。这里的脉脉流水给诗人善感的心灵诸多启迪与慰藉,引得他诗情盎然、逸兴翻飞。诗中写出了诗人对清泠泉周边景物的喜爱。同时,落日余晖,松声月色更是勾起诗人的思乡之情。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2:47:29 | 显示全部楼层
690


酬崔十五见招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尔有鸟迹书,相招琴溪饮。手迹尺素中,如天落云锦。
读罢向空笑,疑君在我前。长吟字不灭,怀袖且三年。



古诗简介
《酬崔十五见招》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五言律诗。该李白回复好友崔十五的五言律诗,全诗体现了作者对朋友字迹的珍重和才华的喜爱,表现李白对崔殷勤相邀的谢忱和对友情的珍重。

注释
①《水经注》:仓颉本迹为字,取其孳乳相生,故文字有六义焉。
②《一统志》,琴溪,在宁国府泾县东北二里,溪侧有石台,相传琴高控鲤之所。
③《古诗》:“呼儿烹鲤,中有尺素书。”
④木华《赋》:“锦散文于沙汭之际。”张铣注:“锦,朝霞也。”
⑤《古诗》:“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2:48:20 | 显示全部楼层
691

至陵阳山登天柱石酬韩侍御见招隐黄山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韩众骑白鹿,西往华山中。玉女千馀人,相随在云空。
见我传秘诀,精诚与天通。何意到陵阳,游目送飞鸿。
天子昔避狄,与君亦乘骢。拥兵五陵下,长策遏胡戎。
时泰解绣衣,脱身若飞蓬。鸾凤翻羽翼,啄粟坐樊笼。
海鹤一笑之,思归向辽东。黄山过石柱,巘崿上攒丛。
因巢翠玉树,忽见浮丘公。又引王子乔,吹笙舞松风。
朗咏紫霞篇,请开蕊珠宫。步纲绕碧落,倚树招青童。
何日可携手,遗形入无穷。



古诗简介
《至陵阳登天柱石酬韩侍御见招隐黄山》是作者李白为答谢韩卿而作的一首。唐天宝13年(公元754年)韩卿任玄宗的文学馆学士,他在漫游黄山后,曾寄诗于李白,说黄山是:“丹岩翠障都成,异草奇尽是书。万卷青缃何必读,其君来此共吟趋。”这首诗当时就激起了诗人李白“一生好作名山游”的兴趣,答谢了他一首《至陵阳山登天柱石酬韩侍御见招隐黄山》。
注释
⑴杨齐贤曰:陵阳山,在泾县西南百里,乃窦子明钓得白龙放之之处。按地志,陵阳山在池州府石壕县之北、宁国府宣城县之西,三峰连接,迤逦屈盘。天柱石,是其山之一峰也。洪焱祖《新安续志》:《新安广录》云:郡西北黄山有三十六峰,与宣池接境,岩岫秀丽可爱,仙翁释子多隐其中。山有汤泉,色红,可以澡沦。《一统志》:黄山,在宁国府太平县南三十里,昔黄帝与浮丘仙人炼丹于此。山当宣、徽二郡界,有三十二峰、三十六源、二十四溪、十八洞、八大岩。
⑵《神仙传》:刘根,字君安,如华阴山中,见一人乘白鹿车,从者十余人,左右玉女四人执采旄之节,皆年十五、六余。再拜稽首,求乞一言,神人乃告曰:“尔闻有韩众否?”答曰:“实闻有之。”神人曰:“我是也。”
嵇康诗:“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⑷《后汉书》:桓典拜侍御史,常乘骢,京师畏惮。
⑸五陵,谓献陵、昭陵、乾陵、定陵、桥陵也。
⑹《过秦论》:振长策而御宇内。
⑺任昉诗:“时泰玉阶平。”绣衣,御史之服。
枚乘《七发》:“飞鸟闻之,翕翼而不能去。”吕延济注:“翕,敛也。”
⑼陶潜诗:“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谢灵运诗:“连嶂叠巘崿。”李善注:“巘崿,崖之别名。”
⑾《甘泉赋》:“翠玉树之青葱。”
⑿《列仙传》: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遇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
⒀萧士赟曰:《紫霞篇》即《黄庭内景经》也,经曰:上清紫霞虚皇前,太上大道玉晨君,闲居蕊珠作七言,散化五形变万神,是为《黄庭》曰内篇。梁丘子注:“蕊珠,上清境宫阙名也。”
⒁《真诰》:“使经师授以方诸洞房步纲之道。”《真灵位业图》:“柏成子高,汤时退耕,修步纲之道。”《度人经》:道言:“昔于始青天中碧落空歌。”注云:“始青天,乃东方第一天,有碧霞遍满,是云碧落。”
⒂《真灵位业图》:龚仲阳、幼阳兄弟二人,受道于青童君。
⒃《庄子》:广成子曰:“余将去汝,入无穷之门,以游无极之野。”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2:49:06 | 显示全部楼层
692


答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虹霓掩天光,哲后起康济。应运生夔龙,开元扫氛翳。
太微廓金镜,端拱清遐裔。轻尘集嵩岳,虚点盛明意。
谬挥紫泥诏,献纳青云际。谗惑英主心,恩疏佞臣计。
彷徨庭阙下,叹息光阴逝。未作仲宣诗,先流贾生涕。
挂帆秋江上,不为云罗制。山海向东倾,百川无尽势。
我于鸱夷子,相去千馀岁。运阔英达稀,同风遥执袂。
登舻望远水,忽见沧浪枻。高士何处来,虚舟渺安系。
衣貌本淳古,文章多佳丽。延引故乡人,风义未沦替。
顾侯达语默,权子识通蔽。曾是无心云,俱为此留滞。
双萍易飘转,独鹤思凌历。明晨去潇湘,共谒苍梧帝。



注释
⑴杨齐贤曰:虹霓,指太平公主辈。哲后,指玄宗。《晋书》:虹霓,日旁气也,斗之乱精。《汉书》:夫日者,众阳之宗,天光之贵。潘尼《释奠颂》:“于穆伊何,思文哲后。”《书·蔡仲之命》:“康济小民。”
⑵开元,唐玄宗即位所改年号。
⑶《晋书·天文志》:太微,天子庭也,五帝之座也。《尚书考灵曜》:秦失金镜。注曰:金镜,喻明道也。
⑷端拱,谓端居拱手,犹垂拱无为之义。《晋书·阮孚传》:正应端拱啸咏以乐当年耳。遐裔,远方也。张华《鹪鹩赋》:“鹍窜于幽险,孔翠生乎遐裔。”
⑸《隋书》:“涓流赴,诚心屡竭;轻尘集岳,功力盖微。”裴骃《史记集解序》:“譬嘒星之继朝阳,轻尘之集华岳。”
⑹紫泥,古人用之以封诏书。
班固《两都赋序》:“朝夕论思,日献纳。”
⑻仲宣,王粲字也,作《七哀》:“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长安。”
贾生,即贾谊。《汉书》:贾谊上疏陈政事曰:“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
江淹诗:“旷哉宇宙间,罗更四陈。”
⑾《史记》:范蠡事越王勾践,勾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乃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耕于海畔。
鲍照诗:“登舻眺淮甸。”李善注:“李斐曰:舻,前头刺棹处也。”
谢朓诗:“早玩华池阴,复鼓沧浪枻。”《广韵》:“枻,楫也。”沧浪枻,用《楚辞》渔父事。
谢灵运诗:“虚舟有超越。”李周翰注:“轻舟而进曰虚舟。”
⒂杨齐贤曰:通蔽,通塞也。
⒃《汉书》:太史公留滞周南
⒄双萍,喻权、顾二侯。
⒅独,喻高人。班固《览海赋》:“遵霓之掩荡,登涂以凌厉。”《博雅》:“凌,驰也。”《广韵》:“凌,历也。”《汉书·息夫躬传》:“鹰隼横厉。”颜师古注:“厉,疾飞也。凌厉,犹横厉也。”
⒆《方舆胜览》:湘水自阳海发源,至零陵与潇水会,一水合流谓之潇湘。
吴均诗:“欲谒苍梧帝,过问沅湘姬。”苍梧帝,谓虞舜。

创作背景
李白性格傲岸,藐视权贵,遭到政敌的忌恨和报复,来自各方面的攻击和毁谤接踵而来,谗惑英主心,恩疏位臣计。彷徨庭阙下,叹息光阴逝。在这种情况下,李白清楚自己再留在朝廷已不可能有什么作为了,便主动向皇上辞请还山,而听信了谗言的玄宗皇帝已不喜李白的傲慢自负,放诞不羁,也就顺水推舟,以李白“非廊庙器”为由批准了他的请求,免去其供奉翰林的职位,“赐金放还天宝三载,李白满怀悲愤,沉痛的心情离开了长安,开始了其长达十二年得第二次漫游生涯。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2:50:39 | 显示全部楼层
693


答裴侍御先行至石头驿以书见招期月满泛洞庭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君至石头驿,寄书黄鹤楼。开缄识远意,速此南行舟。
风水无定准,湍波或滞留。忆昨新月生,西檐若琼钩。
今来何所似,破镜悬清秋。恨不三五明,平湖泛澄流。
此欢竟莫遂,狂杀王子猷。巴陵定遥远,持赠解人忧。



注释
①古乐府:“破镜飞上天。”
②《古诗》:“三五明满。”张铣注:“三五,谓十五日也。”
③王子猷,用乘舟访戴事,见九卷注。
④巴陵,县名,属岳州,古巴丘也。洞庭湖在其地。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2:51:21 | 显示全部楼层
694


江上答崔宣城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太华三芙蓉,明星玉女峰。寻仙下西岳,陶令忽相逢。
问我将何事,湍波历几重。貂裘非季子,鹤氅似王恭。
谬忝燕台召,而陪郭隗踪。水流知入海,云去或从龙。
树绕芦洲月,山鸣鹊镇钟。还期如可访,台岭荫长松。



注释
《一统志》:太华山,在陕西华阴县南一十里,即西岳也。以西有少华,故此曰太华。《白虎通》:西方太阴用事,万物生华,故曰华山。是山削成四方,高五千仞,有芙蓉、明星、玉女三峰,苍龙岭、黑龙潭、白莲池、日崖及仙掌、石月之胜。
陶令谓陶潜,潜尝为彭泽令,以喻崔宣城。
战国策》:李兑送苏子黑貂之裘,黄金百镒,苏子得以为甲,西入于秦。季子,苏秦字也。见《史记注》。
晋书》:王恭尝披氅裘,涉而行,孟昶窥见之,叹曰:“此真神仙中人也。”
燕台、郭隗,见二卷注。
芦洲,旧注指为樊口之芦洲。琦按:鲍照《还都道中》:“昨宿南陵,今旦入芦洲。”是芦洲当在南陵之下。若樊口之芦洲,旧传为伍子胥所渡处,其地乃在武昌,与南陵、宣城殊远,恐未是。
《元和郡县志》:鹊头镇,在宣州南陵县西一百一十里,即春秋时,楚伐吴,败于鹊岸是也。沿流八十里有鹊尾洲,吴时屯兵处。
孙绰《游天台山赋》:“苟台岭之可攀,亦何羡于层城。”又曰:“藉萋萋之纤草,荫落落之长。”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2:53:13 | 显示全部楼层
695


酬崔侍御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严陵不从万乘游,归卧空山钓碧流。
自是客星辞帝座,元非太白醉扬州。



古诗简介
《酬崔侍御》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七绝,约作于天宝六载(747),是李白答赠崔侍御而作。诗中李白以东汉不臣天子的隐士严光自比,充分展现了李白的傲岸性格,李白的志向在于“济苍生”,“安黎元”,如果唐玄宗真正重用李白,李白是愿意跟随他干一番大事业的。诗中所说的向往隐居其实也蕴含着一种无奈的情绪。
翻译/译文
严子陵不愿意做汉光武帝的随从,回归富春江,醉卧空,闲钓碧流。
我也像老严一样,客星辞帝座,回归江湖,并不是太白金星醉卧扬州

注释
(1)崔侍御:即崔成甫,李白的好友。曾任校书郎、摄监察御史,后因事被贬职到湘阴(今属湖南)。曾作有《赠李十二》诗赠李白。
(2)严陵:即严子陵,名光,东汉人。少曾与刘秀同游学。刘秀即帝位后,严光变更姓名隐遁。刘秀遣人觅访,征授谏议大夫,不受,退隐于富春山。万乘:指帝王。按周制,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因以“万乘”指天子。
(3)碧流:指富春江。
(4)客星:指严子陵。严子陵与光武帝共卧,足加与帝腹。太史奏:客星犯御座甚急。见《后汉书。严光传》
(5)元非:原非。太白:指太白金星。
(6)扬:扬州与金陵相近,三国孙吴置扬州于建业,及隋平陈,始移扬州于江北之江都。见《元和郡县图志。润州。上元县》此以扬州代指金陵。

赏析/鉴赏
崔侍御,即监察御史崔成甫,李白友人。崔成甫因涉韦监一案,天宝五载(746)被贬湘阴,后至金陵见李白,赠诗曰:“我是潇湘放逐臣,君辞明主汉江滨。天外常求太白老,金陵捉得仙人”。此是李白的答诗,约作于天宝六载(747)。
另一说为公元七五三年(天宝十二载)秋,李白南游宣城(今属安徽);冬,再游金陵(今江苏南京)。这段时间李白写了多首酬赠崔侍御的诗,此诗为其中之一。
此诗运用严子陵的典故:“严陵不从万乘游”。理解诗歌主旨的关键在这个“游”字,李白虽然颇受唐玄宗所赏识,供奉翰林,但唐玄宗只是把他看成一个文学侍从,这就是李白表示自己羡慕退隐江湖生活的重要原因。
作品第三四句“自是客星辞帝座,元非太白醉扬州”。“太白”与上句“客星”对举,又与李白字“太白”相同,一词两指,并运用对偶手法,表现出作者的隐居其实也包含着一种无奈的心情。”元非太白醉扬州”答崔诗“金陵捉得酒仙人”,前后进行照应。
此诗清浅可爱,如出山泉水,虽一望透底,却并非一览无余,清澈的诗句里隐藏着无穷的诗意。李白不知后世对他的仙化,但他对当时谪仙的称呼欣然认同并引以为自豪。在这里,李白把自己醉饮江南之事,与太白酒星醉游人间相比,其戏谑疏狂姿态可掬。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2:54:25 | 显示全部楼层
696


酬谈少府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一尉居倏忽,梅生有仙骨。
三事或可羞,匈奴哂千秋。
壮心屈黄绶,浪迹寄沧洲。
昨观荆岘作,如从云汉游。
老夫当暮矣,蹀足惧骅骝。



古诗简介
《酬谈少府》是唐代伟大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诗。全诗共计十句,五十字,是一首酬赠诗
翻译/译文
南昌尉梅福当县尉不久就辞职学闲去了。
田千秋以一言劝皇上成功而位居宰相,这事没有什么可害羞的,但匈奴人还笑话他。
你雄心勃勃却位屈县尉,我浪迹天涯,没有着落。
昨天看你关于荆州岘的大作,仿佛跟你去银河游荡了一回。
我已经老了,怕是跟不上你这匹千里飞快的步伐了。

注释
(1)《太平御览》:梅福于是弃南昌尉,去妻子,入洪崖山,得道为神仙。代代有人见,或于玉笥山中逢之。
(2)《汉书》:“天子我监,登我三事。”颜师古注:“三事,三公之位,谓丞相也。”
(3)田千秋以一言悟主,旬取宰相封侯,匈奴讥之。见十一卷注。
(4)颜师古《汉书注》:“丞尉职卑,皆黄绶。”
(5)《庸六典注》:荆山,在襄州荆山县。岘山,在襄州襄阳县。
(6)《诗经集传》:“汉,天河也,在箕、斗二星之间,其长竟天。”曹粹中曰:“汉之在天,似而非云,故曰云汉。”
(7)《汉书》:“造父善御习,得骅骝,騄耳之乘。颜师古注:“骅骝,言其色如华之赤也。”颜延年《赭白赋》:“望朔云而蹀足。”张铣注:“蹀足,疾行也。”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2:55:15 | 显示全部楼层
697


送崔氏昆季之金陵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放歌倚东楼,行子期晓发。秋风渡江来,吹落山上月。
主人出美酒,灭烛延清光。二崔向金陵,安得不尽觞。
水客弄归棹,云帆卷轻霜。扁舟敬亭下,五两先飘扬。
峡石入水花,碧流日更长。思君无岁月,西笑阻河梁。



古诗简介
《送崔氏昆季之金陵》是李白长安时写的。“少府”,是唐朝对县尉的通称。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注释
(1)刘铄:“罗帐延秋月。”吕向注:“延,引也。”
(2)融《广成颂》:“张帆,施霓。”[1]
(3)孟康《汉书注》:扁舟,特舟也。《唐书·地理志》:宣州宣城县有敬亭
(4)郭璞《江赋》:“觇五两之动静。”《韵会》:“綄,上候羽,楚人谓之五两。”

赏析/鉴赏
该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千古传诵,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城阙辅三秦,烟望五津”。“阙”,是皇宫前面的望楼。“城阙”,指唐的帝都长安城。“三秦”,指长安附近关中一带地方。秦末项羽曾把这一带地方分为三国,所以后世称它三秦。“辅”,辅佐,这里可以理解为护卫。“辅三秦”,意思是“以三秦为辅”。关中一带的茫茫大野护卫着长安城,这一句说的是送别的地点。“风烟望五津”。“五津”指四川省从灌县以下到犍为一段的岷江五个渡口。远远望去,但见四川一带风尘烟霭苍茫无际。这一句说的是杜少府要去的处所。因为朋友要从长安远赴四川,这两个地方在诗人的感情上自然发生了联系。诗的开头不说离别,只描出这两个地方的形势和风貌。举目千里,无限依依,送别的情意自在其中了。
诗人身在长安,连三秦之地也难以一眼望尽,至于远在千里之外的五津是根本看不见的。作诗,往往超越常人的视力所及,用想象的眼睛看世界,可以置万山于几席,览千春于瞬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河源直看到东海。“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从三峡直看到长安。这首诗运用这种手法,一开头就展开一个壮阔的境界,同一般的送别诗只着眼于燕羽、杨枝,泪痕,盏是不相同的。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彼此离别的意味如何?同是为求官飘流在外的人,离乡背井,已有一重别绪,彼此在客居中话别,又多了一重别绪:其中真有无限凄恻。开头两句调子高昂,属对精严,这两句韵味深沉,对偶不求工整,比较疏散。这固然由于当时律诗还没有一套严格的规定,却也有其独到的妙处。开头如千尺悬瀑,从端奔泻而下,接着便落入深潭,潺潺流来,飞韵清远,形成了一个大的起伏、一个强的跌宕,使人感到矫夭变化,不可端睨。
再接下去,第五六两句,境界又从狭小转为宏大,情调从凄恻转为豪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远离分不开真正的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地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气象阔达,志趣高远,表现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
结尾两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行诗贯通起来是一句话,意思是: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告别啊!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紧接前两句,于极高峻处忽然又落入舒缓,然后终止。拿乐曲做比方;乐曲的结尾,有的于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有的却要拖一个尾声。这首诗是采用第二种手法结尾的。欣赏古代诗歌,特别是象五律这样既严整又短小的诗歌,不光要吟味它的某些妙句,还要领悟它的章法,它的思路的顿挫、腾跃,变化和发展。文似看山不喜平,诗也如此。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2:56:05 | 显示全部楼层
698


五松山送殷淑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秀色发江左,风流奈若何。仲文了不还,独立扬清波。
载酒五松山,颓然白云歌。中天度落月,万里遥相过。
抚酒惜此月,流光畏蹉跎。明日别离去,连峰郁嵯峨。



古诗简介
《五送殷淑》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首句以送别触题,先夸好友的才华,为叙述离别积聚情感,中间描绘送别的场景,结尾处借”“、”龙点睛,抒发作者自己才情得不到舒展的抑郁心情。

翻译/译文
秀美的容色多生在南国,你雅潇洒,真令人无话可说。
殷仲文一去而不回还,唯有你独立于世,激扬清波。
带着酒来到五松山上,醉中高唱《白歌》。
中天的月亮已经偏西,但仍遥隔万里拜访你我。
手把酒壶流连这轮明月,唯恐把大好的时光蹉跎。
明天你就会离我而去,只剩下高峻的山岭连绵不绝。

注释
五松山:在今安徽铜陵西北。殷淑:道士李含光门人,道号中林子。
江左:即江南
若:汝,你。奈若何:谁能和你相比。
仲文:指晋人殷仲文。据《晋书·殷仲文传》“殷仲文,南蛮校尉颧之弟也。少有才藻,美容貌”。
颓然:感伤之意。《白歌》:又名《白云谣》。相传穆天子与西王母宴饮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因首句为“白云在天,山陵自出”,故名《白云谣》。
“中天’’二句:谓月过半空,已向西落,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流光”句:谓光阴似箭,令人忧愁
“连峰”句:形容别离后将相隔万水千山。郁:阻滞。嵯峨:山高峻貌。

赏析/鉴赏
这是一首颇有新意的离别诗,一首贮满友情和才情的诗歌。
诗一开首,先夸对方的才情。好友殷淑“秀色”江南,“流”无比,真像才貌双全的殷仲文再生。诗人以“送别”为这首诗诗情的触发点,却未吐离情别绪,反倒特写好友的才华,颇有离题之嫌。其实,其妙需要推敲。首先,写才情是为了突出友情。不平凡的才华和“独立扬清波”的傲岸不羁的性格是双方彼此深入了解并引为同调、至交的不寻常友谊的纽带。友情来自才情,来自相互吸引。其次,友情的深厚引起刻骨铭心的离情之苦:好友一去,知音难觅,还有谁能如此理解和慰抚自己。因此,诗人开头用了曲笔,看似曲折绕远写来,其实却把诗人离别时复杂的痛苦心情含蓄而细腻地表达出来。这样写绕了个弯子,为诗人情感蕴集、积聚做了铺垫。
诗中间直抒离情。诗人描绘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送别场面,引出一幅“五松山月夜送友图”。诗人送友精心选择了月五松山这典型环境是颇具匠心。清幽的五松山是美的,月夜的五松山更是妩媚。而一对好友身临其境,勾起漫步山麓,谈诗论文,长啸抒怀,高歌述志的美好友情的回忆。酒、月是诗人李白诗中的宠物。而今五松惜别,诗人又借酒、月写景抒情,颇见奇效;好友举杯话别,“别语缠绵不成句”(黄大临《青玉案》);临别痛饮,对月把酒而歌《白云》;醉不成欢,颓然相对而离情油然而生,坐看月落,别情依依,难舍难分……这幅诗人精雕的“送友图”,景情相生、相融。
尾句“连峰郁嵯峨”除加重了万山阻隔的别离痛苦的沉闷气氛外,还巧妙地抒发了诗人长期怀才不遇的抑郁心情。“抚酒惜此月”,借酒、月过渡,巧妙自然;借月色流光之喻,发时光飞逝、壮志不遂之牢骚,画龙点睛。
这首诗诗首以夸好友才情为开始,结尾以自己才情无法施展结穴点题,令全诗主旨豁然显露。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2:56:54 | 显示全部楼层
699


送赵判官赴黔府中丞叔幕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廓落青云心,交结黄金尽。富贵翻相忘,令人忽自哂。
蹭蹬鬓毛斑,盛时难再还。巨源咄石生,何事马蹄间。
绿萝长不厌,却欲还东山。君为鲁曾子,拜揖高堂里。
叔继赵平原,偏承明主恩。风霜推独坐,旌节镇雄藩。
虎士秉金钺,蛾眉开玉樽。才高幕下去,义重林中言。
水宿五溪月,霜啼三峡猿。东风春草绿,江上候归轩。



翻译/译文
空有青直上的心愿,干谒交结百两黄金散尽。
有的人富贵的时候早把贫贱朋友忘却,真令人独自哂笑不已。
我如今蹭蹬不进,鬓毛斑白,年青强盛的时光难以回还。
山涛曾经对石鉴大叫:知道司马懿称病不朝的意思吗?我们为何还留恋官职不回家呢?
绿萝青翠得让人喜欢,我现在正想回归东山。
你有曾子尚,对父母非常孝敬。
你的叔叔赵中丞有赵平原的范,得到皇上的喜爱。
独坐朝堂而风霜骤起,旌节飘扬,雄镇边藩。
朝堂上虎士手执金钺,内室中蛾眉靓装美女频开玉樽劝
你才高学识渊深.现在去你叔叔府幕里效力,就象阮籍阮咸叔侄一样,义气为重。
你此行要在五溪水宿,随便玩赏玩赏水秋天三峡的猿啼如秋霜一样清冷。
等到明年东风春草染绿的时候,我会在江上等候你的归来

注释
《册府元龟》:赵国珍,天宝中为黔府都督,本管经略等使。国珍有武略,习知南方地形,在五溪凡十余年,中原兴师,惟黔中封境无虞。《通鉴》:黔中节度使越国珍,本牂牁夷也。胡三省注:赵国珍,牂牁别部,充州蛮酋赵君道之裔。杨国忠兼剑南节度,以国珍有方略,授黔中都督,护五溪十余年。天下方乱,其所部独宁。所谓黔府中丞者,即其人欤?中丞是其兼衔耳。《唐书·地理志》:黔州黔中郡下都督府,本黔安郡,天宝元年更名。
(1)宋玉《九辩》:“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吕延济注:“廓落,空寂也。”
(2)《韵会》:“蹭蹬,困顿也。”
(3)《晋书》:山涛,字巨源,河内怀人也。州辟部河南从事。与石鉴共宿,涛起蹴鉴曰:“今为何等时而眠耶?知太傅卧何意?”鉴曰:“宰相三不朝,与尺一令归第,卿何虑也?”涛曰:“咄!石生无事蹄间耶?”投传而去。未二年,果有曹爽之事。
(4)又《晋书》:谢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
(5)《史记》:曾参,南武城人,孔子以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作《孝经》。
(6)平原君赵胜者,赵之诸公子也。诸子中胜最贤,喜宾客,宾客至者数千人。
(7)汉时御史中丞,与司隶校尉、尚书令会同,得专席而坐,详见十卷注。
(8)《旧唐书》:天宝中,缘边御戎之地,置八节度使。受命之日,赐之旌节,谓之节度使,得以专制军事,外任之重无比焉。《新唐书·百官志》:节度使辞日,赐双旌,双节,行则建节。竖六纛。入境,州县筑节楼,迎以鼓角。
(9)虎士,有力之士,详见八卷注。《·商颂》:“有虔秉钺。”秉,执也。陆云《吴故丞相陆公诔》:“金钺镜日,旗绛天。”
(10)《晋书》:阮咸任达不拘,与叔父籍为林之游。
(11)谢灵运诗:“水宿淹晨暮。”吕延济注:水宿,宿舟中也。《通典》:黔中,古蛮夷之国,春秋、战国皆楚地,秦惠王欲楚黔中地,以武关外易之,即此是也。通谓之五溪。注云:五溪谓西、辰、巫、武、沅五溪也。
(12)《水经注》:《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一百许里,山水纡曲,两岸高山重嶂,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白贴》:《荆州记》曰:“巴东三峡。猿长鸣至三声,闻者莫不垂泪。”
(13)《南齐书》:凡车有幡者,谓之轩。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2:57:39 | 显示全部楼层
700

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吴江女道士,头戴莲花巾。霓衣不湿雨,特异阳台云。
足下远游履,凌波生素尘。寻仙向南岳,应见魏夫人。



古诗简介
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是唐代伟大李白创作的一首送别诗。全诗八句四十字,属五言古诗
翻译/译文
吴江女道士,头戴莲巾。
霓虹衣裳遇不湿,与阳台神女真不一样。
素足蹬着远游布履,行走时犹如洛水女神凌波生尘。
你到南岳衡山去寻仙,或许可以见到赫赫有名的仙女魏夫人。

注释
(1)《太平御览》:《登真隐诀》曰:太玄上丹灵玉女,戴紫华芙蓉巾。
(2)巫神女,旦为朝,暮为行,朝朝暮暮,阳台之下。详见二卷注。
(3)《洛神赋》:“践远游之文履,曳露绡之轻据。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吕向注:“远游,履名。步于水波之上,如生尘也。”
(4)《南岳魏夫人传》:魏夫人者,晋司徒剧阳文康公舒之女,名华存,字贤安。幼而好道,静默恭谨,志慕神仙,味真耽玄,欲求冲举,吐纳气液,摄生夷静,住世八十三年,以晋成帝咸和九年,岁在甲午,太乙元仙遣飙车来迎,夫人乃托剑化形而去。位为紫虚元君,领上真司命南岳夫人,比秩仙公,使治天台大霍山洞台中,主下训奉道,教授当为仙者,男曰真人,女曰元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诗展公众号|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留言薄|中国成年人诗歌界限网 ( 苏ICP备14046093号 )

GMT+8, 2024-6-26 10:03 , Processed in 0.728699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