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诗界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观云忘我

李白诗全集(938篇首)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3:53:32 | 显示全部楼层
741


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歌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高堂粉壁图蓬瀛,烛前一见沧洲清。洪波汹涌山峥嵘,
皎若丹丘隔海望赤城。光中乍喜岚气灭,
谓逢山阴晴后雪。回溪碧流寂无喧,
又如秦人月下窥花源。了然不觉清心魂,
只将叠嶂鸣秋猿。与君对此欢未歇,放歌行吟达明发。
却顾海客扬云帆,便欲因之向溟渤。



古诗简介
《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歌》是李白的杂言古诗,是《全唐诗》的第166卷第10首。这首诗主要是写诗人欣赏壁画的过程与感受。前八句写鉴赏壁画的过程:诗人烛照此景而生仙游之想,依照主观感受和想象所再造出来的艺术意象来表现整个画面意境。末六句写鉴赏壁画后的感受:壁画中秋猿哀鸣、因欢放歌行吟、客高扬帆;表达出诗人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超凡想像力,直挂帆济沧海的壮阔胸怀。 此诗不写具象写意象,不从实处描摹,而从虚处传神,画之所长,诗之所短,力避之,画之所短,诗之所长,力扬之,正是此诗艺术上的主要成功之所在。
翻译/译文
在高堂白壁之上,有一幅海上仙图。举烛前观,但见沧洲清逸,招人欲去。
仙山高峻峥嵘,四周洪波汹涌,神山光华匹照,犹如丹丘,遥隔大海,可以直望赤城。
山中岗气已灭,山光清明一片,好像是山阴晴后之景。
碧溪回流宛转,却寂然无声,就好像秦人在下偷看桃花源。
见此图画,胸中了然,清人心魄,好像在叠嶂之中听到了秋猿的叫声。
与君对比,欢赏不已,于是放歌高吟直到天明。
回首看见画中的海客高扬云帆,便不禁产生了入海求仙的出世之思。

注释
金城:唐属京畿道京兆府,即今陕西兴平县。据王琦注,唐代名金城者凡四处:一在今陕西兴平市,一在今陕西延安市,两处在今甘肃兰州附近。此金城不确定在何处。尉:指县尉,官名。秦汉时县长、县令下置尉,管治安。历代因之。
尉叔卿,王琦云:“李季卿《三坟记》:先侍郎之子曰叔卿,字万。天质琅琅,德光文蔚,识度标迈。弱冠以明经擢国,投荐邑虞、乐二尉,魏守崔公沔洎相国晋公甲科第之进等举之,转金城尉,吏不敢欺。”
壁画,画在墙壁上的画。
粉壁:白壁。
蓬瀛:指蓬莱、瀛洲等海上仙山。
沧洲:水滨之地,多指隐备所居之地。
皎,清楚。
丹丘,亦作丹邱,神仙所居之处。《楚辞·远游》:“仍羽人于丹丘。”王逸注:“丹丘,昼常明也。”
赤城:山名,任今浙江天台县北。《一统志·台州府》:“孔灵符《会稽记》:赤城山,土色皆赤,状似云霞,望之如雉堞。”帮故名赤城。
岚气:山中气。
山阴:县名。在今浙江绍兴市。《水经注·浙江水》:“山阴县,……川土明秀,亦为胜地。故王逸少云:“从山阴道上,犹如镜中行也。”晴后,谓后山川景色之美。此处暗用王子猷山阴雪夜访戴故事。见《世说·任诞》。
回溪:言画中回旋的溪流寂然无声。
源:即桃花源。此用陶渊明《桃源》故事。
明发:黎明、天明。《诗经·小雅·小宛》:明发不寐,有怀二人。朱熹传:明发,谓将旦而光明开发也。
却顾,再看。却,副词,再。
海客:海上的客。云帆:帆。
溟渤:溟海和渤海,泛指大海。《文选》鲍照《代君子有所思》:“穿池类溟渤。”李善注:“溟、渤,二海名。”

赏析/鉴赏
天宝三载(744),李白四十四岁。春,李白上疏唐玄宗请求退隐,唐玄宗诏许。李阳冰《草堂集序》云:“天子知其不可留,乃赐金归之。”范传正《李白新墓碑》云:“既而上疏请还旧山。玄宗甚爱其才,或虑乘醉出入省中,不能不言温室树,恐掇后患,惜而遂之。”李白在待诏翰林期间,亲眼见到国君荒淫,故作诗以讽刺之。如《乌栖曲》《寓言三首》等(或作于当时,或作于事后)。同年夏,李白与杜甫洛阳初次相识。同年秋,李白与杜甫高适同游唐河南道二十七州(今河南东部开封商丘一带)。同年冬,李白到达齐州(济南郡),从高天师接受道篆。此诗当作于天宝三载(744)李白即将想离京之前。
此诗是写诗人欣赏壁画的过程与感受。全诗可分为两段。
首二句点题,写晚上秉烛观看壁画,壁画中画的是山水。第三句概括山水特征:水,洪波汹涌;山,高峻峥嵘。第四句写诗人对壁画的总体印象:就像处在仙境里隔海遥望赤城山一样。五六句说山水间没有雾气,景物清晰得就像山阴道上雪后初晴那样美。七八句说壁画中虽然流水回旋,可是听不到丝毫的湍流声,幽静得就像避乱之秦人处在桃花源一样令人安详。桃花源本来幽静,月下桃花源则更为安静。“窥花源”以上八句写观壁画。
最后六句写诗人观画后的感受。感受之一,心神清净。静极生动,反而觉得在壁画的层峦叠嶂中有秋猿哀鸣。感受之二,欢。因欢而放歌行吟,直至翌日清晨。感受之三,第二天清晨再观画,看到了海客扬帆,诗人于是产生了壮阔的胸怀: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人依照主观感受和想象所再造出来的,用以表现整个画面意境的艺术意象,是这样迷离,可是细加体味,其暗示性又是那样丰富,不仅不妨碍反而极大地吸引和调动读者,以其丰富的艺术联想去悉心感受它。虽嫌迷离,终觉美好。无怪乎诗人烛照此景而生仙游之想。不写具象写意象,不从实处描摹,而从虚处传神,画之所长,诗之所短,力避之,画之所短,诗之所长,力扬之,正是此诗艺术上的主要成功之所在。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3:54:15 | 显示全部楼层
742


邯郸才人嫁为厮养卒妇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妾本崇台女,扬蛾入丹阙。
自倚颜如花,宁知有凋歇。
一辞玉阶下,去若朝云没。
每忆邯郸城,深宫梦秋月。
君王不可见,惆怅至明发。



翻译/译文
小妾我本是邯郸才女,扬起蛾眉入皇宫。
自倚美颜如,那知道也有有凋歇的时候。
一旦辞别皇宫,飘荡如朝,不知道去处。
每每回忆邯郸城的景象,就梦见深宫秋月
再也看不到君王了,惆怅万分,坐待明晨出发。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3:54:59 | 显示全部楼层
743


姑孰十咏·姑孰溪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爱此溪水闲,乘流兴无极。
漾楫怕鸥惊,垂竿待鱼食。
波翻晓霞影,岸叠春山色。
何处浣纱人?红颜未相识。



古诗简介
这首李白的《姑孰十咏》之一,是一首饱含情感、非常雅致的写景诗。
翻译/译文
我爱姑孰溪,溪水娴静,轻舟随流,游兴无边。
想鼓浆急行,又怕惊动了鸥鹭,只好垂竿钓
波光与霞光轻柔缠绵,两岸青春色叠叠。
溪边那浣衣少女是谁?可惜不认识这红颜少女,真遗憾!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3:55:54 | 显示全部楼层
744

地藏菩萨赞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本心若虚空,清净无一物。
焚**怒痴,圆寂了见佛。
五彩图圣像,悟真非妄传。
扫雪万病尽,爽然清凉天。
赞此功德海,永为旷代宣。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3:58:02 | 显示全部楼层
745


咏方广诗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圣寺闲栖睡眼醒,此时何处最幽清?
满窗明月天风静,玉磬时闻一两声。



古诗简介
《咏方广》是“诗仙李白游览南岳方广寺时所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李白写景诗的佳作。

翻译/译文
在这神圣幽静的寺庙里好好地睡了一觉,此时还有何处比这里更幽清?满天的明,温柔的,不时传来玉磐的敲打声。

赏析/鉴赏
创作背景
方广寺是公元503年,由一位南岳衡山的得道高僧惠主持兴建的,取名“方广寺”,寓意“佛法十方广布”之意。李白一生游历江湖,纵情诗。自称“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对南岳向往已久,于肃宗乾元元年(758)秋取道长沙,溯湘江而上,以游衡岳。游览至方广寺时,为名山古刹的幽然环境所打动,作下此诗。
赏析
《游方广寺》是李白写景诗的佳作。手法自然、简练,朴素无华。
方广寺位于衡山莲峰中央,其间古树苍苍、流水潺潺,幽雅深邃。所以李白称其为“圣寺”。寺庙地处幽深,多泉石、枫树和杉树,深林密景极美,有「不游方广,不知南岳之深」之说。故李白发出“此时何处最幽清?”的感叹。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4: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746


寒女吟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昔君布衣时,与妾同辛苦。
一拜五官郎,便索邯郸女。
妾欲辞君去,君心便相许。
妾读蘼芜书,悲歌泪如雨。
忆昔嫁君时,曾无一夜乐。
不是妾无堪,君家妇难作。
起来强歌舞,纵好君嫌恶。
下堂辞君去,去后悔遮莫。



古诗简介
《寒女吟》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歌是以一位与夫君共苦,却在夫君拜官之后为之所嫌弃的妇人的口吻,对夫君喜新厌旧的控诉,最终毅然离去。其中思想与诗经中的《氓》有异曲同工之妙。

注释
词语注释
(1)鲍照诗:“洛阳少年邯郸女。”
(2)遮莫,俚语,侭教也。见六卷注。

创作背景
李白在诗中塑造的寒女比《秋胡行》中的秋胡子妻有志气多了。他决不为无情无意的丈夫殉节,而是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毅然主动离去。“下堂辞君去,去后悔遮莫”。你后悔去吧!这种敢于冲破礼教纲常罗网的行为,在夫为妻纲的封建社会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她比汉乐府《蘼芜》中被动休去,犹存思念的女主人公更进了一层。与诗经中《氓》中妇女的毅然离去相比,本诗中的寒女更加决然。从她以“读《蘼芜》”来劝说丈夫看,寒女无寒,却是知书识字之人。也许正是从《蘼芜》的悲剧中,她吸取了教训,才下决心冲破罗网,自主去追求新的生活呢!

赏析/鉴赏
“靡芜书”,即古诗“上采靡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亦弃妇诗也。诗中有“新人不如故”之句,此诗亦有“纵好君嫌恶”之句。反映出妇女之被弃,并不是她本身有什么不好,而是由于丈夫从“布衣”变成了“五官郎”,责任在“多异心”的男性,责任在造成男性“多异心”的社会。因此,要改变妇女这种悲惨命运,只有改变造成这种悲剧的社会才有可能。李白关于“弃妇”的诗篇,使人最后不能不得出这样的结论。所以,这些诗篇具有高度的思想性,而高度的思想性又是和高度艺术性——女主人公的生动的形象描写和深刻的内心刻划分不开的。  李白关于妇女诗歌中,不仅有对“思妇”的深刻同情,有为“弃妇”的强烈不平,还有对一些敢于反抗封建社会秩序的“侠女”与“勇妇”的大胆歌颂。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4: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747


谢公亭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谢公离别处,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
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



赏析/鉴赏
  谢公亭位居宣城城北,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曾在这里送别诗范云
  “谢亭离别处,景每生愁。”谢朓范云当年离别之处犹在,今天每睹此处景物则不免生愁。“愁”字内涵很广,思古人而恨不见,度今日而觉孤独,乃至由谢朓的才华、交游、遭遇,想到自己的受谗遭妒,都可能蕴含其中。
  “客散青天空碧水流。”两句紧承上联“离别”、“生愁”,写谢公亭的景。由于“离别”,当年人欢聚的场面不见了,此地显得天旷山空,谢公亭上唯见一轮孤月,空山寂静,碧水长流。这两句写的是眼前令人“生愁”的寂寞李白把他那种怀斯人而不见的怅惘情绪涂抹在景物上,就使得这种寂寞而美好的环境,似乎仍在期待着久已离去的前代诗人,从而能够引起人们对于当年客散之前景况的遐想。这不仅是怀古,同时包含李白自己的生活感受。李白的诗,也经常为自己生活中故交散、盛会难再而深致惋惜,这表现了李白对于人间友情的珍视,并且也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客散”两句似乎已经括尽古今了,但意犹未足,接着两句“池春映日,窗鸣秋”,不再用孤月、空山之类景物来写“生愁”,而是描绘谢公亭春秋两季佳节良宵的景物。池映着春日自开自落,窗外修竹在静谧的秋夜中窣窣地发出清响,则风景虽佳,人事依然不免寂寞。两句看上去似乎只是描写今日的风光,而由于上联已交代了“客散”、“山空”,读者却不难从这秀丽的景色中,感受到诗人言外的寂寞,以及他面对谢公亭风光追思遐想,欲与古人神游的情态。
  “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诗人在缅怀遐想中,似是依稀想见了古人的风貌,沟通了古今的界限,乃至在精神上产生了共鸣。这里所谓“一相接”,是由于心往神驰而与古人在精神上的契合,是写在精神上对于谢公旧游的追踪。这是一首缅怀谢朓的诗,但读者却从中感受到李白的精神性格。他的怀念,表现了他美好的精神追求,高超的志趣情怀。
  李白的五律,具有律而近古的特点。这,一方面体现在往往不受声律的约束,在体制上近古;而更主要地则是他的五律绝无初唐的浮艳气息,深情超迈而又自然秀丽。象这首《谢公亭》,从对仗声律上看,与唐代一般律诗并无多大区别,但从精神和情致上看,说它在唐律中带点古意却是不错的。李白有意要矫正初唐律诗讲究词藻着意刻的弊病,这首《谢公亭》就是信笔写去而不着力的。“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浑括地写出了谢公没后亭边的景象,并没有细致的描绘,但青天、明月、空山、碧水所构成的开阔而又带有寂寞意味的境界,却显得高远。至于诗的后四句,王夫之说得更为精辟:“五六不似怀古,乃以怀古。‘今古一相接’五字,尽古今人道不得。神理、意致、手腕,三绝也。”(《唐诗评选》)盖谓“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二句,写得悠远飘逸,看似描绘风光,而怀古的情思已寓于其中。“今古一相接”五字,一笔排除了古今在时间上的障碍,雄健无比。尤其是“一相接”三字,言外有谢公亡后,别无他人,亦即“古来相接眼中稀”(《金陵城西月下吟》)之意。这样就使得李白的怀念谢公,与一般人偶而发一点思古之幽情区别开了,格外显得超远。象这种风神气概,就逼近古诗,而和一般初唐律诗面貌迥异。
(余恕诚)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4:01:34 | 显示全部楼层
748


苏台览古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古诗简介
《苏台览古》是唐代伟大李白的作品。此诗描写了姑苏台的今昔变化,突出了春光依旧,而穷奢极欲的帝王已无处寻觅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昔盛今衰的感慨之情。全诗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旨意遥深,感人肺腑。

翻译/译文
上荒台与残破的宫墙对着新绿杨柳,山下采菱人的歌声中一派春光锦绣。当日这里的欢歌盛舞何处去寻?只有那曾照吴王宫里人的西江月依然如旧。

注释
⑴苏台:即姑苏台,故址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览:观览。
⑵旧苑:指苏台。苑:园林。
⑶菱歌:东南水乡老百姓采菱时唱的民歌。清唱:形容歌声婉转清亮。
⑷西江:指长江,因其在苏州西,故称。
⑸吴王宫里人:指吴王夫差宫廷里的嫔妃。

赏析/鉴赏
此诗兴由“苏台览古”而起,抒发古今异变,昔非今比的感慨,则今日所见之苑囿台榭,已非昔日之苑囿台榭;今日苑囿台榭的杨青青,无边春色,不仅令人想起它曾有过的繁华,更令人想起它曾经历过的落寞。起句的“旧苑荒台”,以极衰飒之景象,引出极感伤的心境;而“杨柳新”,又以极清丽的物色,逗引起极愉悦的兴会。前者包含着属于历史的巨大伤痛,让人不由去作深沉的反省;后者又显示出大自然无私的赐予,召唤着人们去追求、去享受、及时行乐。第二句,继续对这种感受作进一步烘托。由柳岸湖中传来一曲曲悠扬悦耳的江南小调,更为这人世间不尽的春花增添了无限的柔情蜜意。不胜,犹不尽。“不胜春”三字,似乎将人们的欢乐推向了极致。但此时此刻,正是这些歌声,勾引起诗人的无限怅惘:昔日的春柳春,吴王的骄奢,西子的明艳,以及他们前月下的歌舞追欢,馆娃宫中的长之饮,都不断在诗人的脑中盘旋浮动,使诗人躁动不安。由此,引出了三四两句。这是经由“旧苑荒台”逗引起的情感体验的进一步升华。人间没有不散的筵席,物是人非、江山依旧,昔日苏台富丽堂皇,歌舞升平,今天只剩下那斜挂在西江之上的一轮明月了。这两句景色凄清,情感古今,以含蓄不尽的言外之意,味外之旨,使读者的情感体验产生了新的飞跃。永恒的西江明月和薄命的宫中美人,作为一组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语境,旨意遥深,感人肺腑。
此诗一上来就写吴苑的残破,苏台的荒凉,而人事的变化,兴废的无常,自在其中。后面紧接以杨柳在春天又发新芽,柳色青青,年年如旧,岁岁常新,以“新”与“旧”不变,不变的景物与变化的人事,做鲜明的对照,更加深了凭吊古迹的感慨。一句之中,以两种不同的事物来对比,写出古今盛衰之感,用意遣词,精练而自然。次句接写当前景色,而昔日的帝王宫殿,美女笙歌,却一切都已化为乌有。所以后两句便点出,只有悬挂在从西方流来的大江上的那轮明月,是亘古不变的;只有她,才照见过吴宫的繁华,看见过像夫差、西施这样的当时人物,可以做历史的见证人罢了。


这首诗所表述的不仅有古今盛衰的历史喟叹,而且有执着强烈的生命意识。因为,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总是在不断追求着自由自在,追求着超越解脱。但是,这种渴望与追求常常难以实现,人就常常难免陷入一种痛苦绝望的境地。古今贤愚,莫不如此,英雄美人,无一例外。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4:02:23 | 显示全部楼层
749


秋浦歌·秋浦长似秋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
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翻译/译文
秋浦水像秋一样的长,景色萧条令我心愁。客愁像秋浦水一样不可量度,我乐行至大楼以散心忧。站在山顶西望伏安,直见长江之水正滚滚东流。我问江水:你还记得我李白吗?请你将我一掬泪水,遥寄给扬州朋友去吧!

赏析/鉴赏
第一首是这组诗中最长的一首。开头说“秋浦长似秋”:秋浦老是像秋天的样子。这是因地名而产生的诙谐,也是为引出下句“萧条使人愁”而设。秋——萧条——愁,顺理成章,并且十分和谐,读之顿生冷落寂寥之感。三四句承上写愁:“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一个“望”字,凝聚着深沉的忧愤。“望长安”正是诗眼所在。后面四句是对江水说的话。“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扬州是北上长安的必经之处,诗人要把忧国之泪寄往扬州,实为寄往长安。泪虽一掬,却极有分量。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4:03:16 | 显示全部楼层
750

秋浦歌·秋浦猿夜愁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
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
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
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翻译/译文
猿在秋浦水上哀鸣,连附近的小黄山也愁白了头。青溪虽非是陇水。但也发出像陇水一样的悲胭之声。我想离开这里,但却因故而去不得;本来打算暂游此地,但却滞留此地而成了久游。何年何才能回家乡啊,想至此不觉在孤舟上潜然泪流。

赏析/鉴赏
第二首与前一首一样,也是抒发客愁和对长安思念,思归益切,愁绪愈来浓。“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前四句写别愁,比较婉曲;“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何年是归日,泪下孤舟。”后四句进一步言归思,直抒胸臆,一气呵成。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4:04:03 | 显示全部楼层
751


秋浦歌·秋浦锦驼鸟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
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



翻译/译文
秋浦产一种霹驼鸟,其羽毛之美,为人间天上所少有。以美丽著称的,见了它也羞得不敢走近水边映照自己的华美的羽毛。

赏析/鉴赏
第三首是一首具有寓意的咏物诗。此诗正面赞美秋浦的锦驼,而以山鸡作为陪衬,但对后者并无贬意。从诗意看,诗人对山鸡所倾注的同情似乎还更多一些。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4:04:52 | 显示全部楼层
752


秋浦歌·两鬓入秋浦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
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翻译/译文
入了秋浦之境,一个早晨就愁白了我的双鬓。那凄切的猿声,叫得将我满头的白发郡成了纷乱的素丝。

赏析/鉴赏
第四首李白的自像。全诗描绘的诗人形象是满腹忧郁,形容枯槁,白发苍苍的孤苦老人。盛年不再的李白,是怀着失意的心情来到秋浦的,虽然是刚过“知天命”的年纪,可是好像一下子白发就全白了。在此诗的开头,他说自己是“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听起来似乎觉得原来还李白一直是两鬓青丝,但到了秋浦之后,没有想到竟然会在一天早上起来之后,发现两鬓已经白发苍苍了!“一朝”极言头发白得之快,简直出乎意料之外,言下之意,还真有点当年伍子胥过不去昭关,一之间,就把头发愁白了的味道,但是伍子胥是心急火燎,李白却并不着急赶到哪里去,而且,也不像伍子胥那样过不了昭关就有性命之忧,但是又为什么白了头发呢?李白在惊异之余,给自己找了一个看上去说得过去的原因:“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中国古代的文人一听到猿声,上就会愁肠百结的,这其中的例外恐怕还只有李白一人,不过那也是他晚年在长流夜郎的途中,在三峡中得到大赦,乘舟东归的时候,曾经欢快地写到“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可是在眼下,他可没有这么好的心情,猿声一“催”,他满头的青丝,不管是长是短,统统白了,这个“催”字可谓是用得惊心动魄,本来头发就在一夜之间白了,那里还禁得住猿声的催促!这首诗由于用了“一朝”和“催”这两个词来着重强调自己头发白得异乎寻常地快,不由得让人想到他在《将进酒》中的名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
这首诗的表层意义是诗人对进入暮年的喟叹,深层意义是抒发一种匡时济世之大志而又无门可报,欲罢而又不能的矛盾情怀。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4: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753


秋浦歌·秋浦多白猿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
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



翻译/译文
秋涌河畔的树丛中多产白猿,其跳跃飞腾如一团白雪。它们在树枝上牵引着儿女,在玩水中厉的游戏。

赏析/鉴赏
第五首前两句“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说明了地点和描写的对象,并塑造出白猿欢乐嬉戏的群像;后两句“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则是对白猿母子戏月的特写,把白猿的动态写得活灵活现。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4:06:53 | 显示全部楼层
754


秋浦歌·愁作秋浦客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
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翻译/译文
愁作秋浦之客,强看秋浦之。秋浦的川就如剡县一样优美,而其光却像长沙一带的潇湘之景。

赏析/鉴赏
第六首开篇以“愁”字领起,展现出诗人面对残酷现实和即将爆发的战乱一筹莫展的苦闷心情和深广忧愤。”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连观赏秋色也要强打精神,与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惊心“的感受相似,可见情绪是比较低落的。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4: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755


秋浦歌·醉上山公马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
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



翻译/译文
我像晋朝的简一样大醉骑而归;我像春秋时的宁戚一样倚牛角而歌,空吟着《牛歌》而无人知遇,便只有像苏秦那样泪落黑罗裘了。

赏析/鉴赏
第七首可以说是这十七首诗的纲领,它真挚深切地抒发了诗人畅游秋浦时的心境。诗中以山简、宁戚、苏秦自况,抒发了自己抱负、境遇和不平。从”白石烂“和”黑貂裘“这两个典故上,读者不难明白,在长安时失意于最高统治者其实一直是李白心中抹不去的隐痛。”白石烂“是宁戚在不得志时,抓住齐桓公出行机会,牵牛叩角而歌时唱的歌词,”南山灿,白石烂,……生不逢尧与舜禅,长漫漫何时旦!“从而引起了齐桓公的注意而最终得到了重用;”黑貂裘“则是说的战国时期最成功的策士苏秦在一开好游说秦惠王失败后,穷困潦倒的处境,”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战国策·苏秦始以连横说秦》)李白觉得自己的处境就好比那失意东归的苏秦,而再也不会像宁戚那样得到君王的赏识了。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4: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756


秋浦歌·秋浦千重岭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
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



翻译/译文
在秋浦的干重岭中,唯有水车岭的景最为奇特。天空好像要随着大石一道倾倒下来,山石上的萝兔丝在顺水飘拂。

赏析/鉴赏
第八首和第九首,人描绘了秋浦的奇特景观:水车岭和江祖石。在艺术处理上,两首也很相似。第八首除一句”天倾欲堕石“略带夸张外,其余都是如实描绘;第九首也是除”青天屏“一句用比外,纯用白描手法,不以词语惊人而以意境取胜。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4: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757


秋浦歌·江祖一片石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
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



翻译/译文
巨石江祖耸立在清溪河畔,就像是直扫青天的一幅天然屏。上面古人的题千年犹在,其在绿字之上长满了美丽的苔藓

赏析/鉴赏
第八首和第九首,诗人描绘了秋浦的奇特景观:水车岭和江祖石。在艺术处理上,两首也很相似。第八首除一句”天倾欲堕石“略带夸张外,其余都是如实描绘;第九首也是除”青天扫画屏“一句用比外,纯用白描手法,不以词语惊人而以意境取胜。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4: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758


秋浦歌·千千石楠树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
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
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翻译/译文
秋浦河岸的两旁,长着千千万万棵石楠树和女贞林。各个头上都落满了白鬓,各个山涧里都有白猿在哀吟。劝君千万莫要去游秋浦,那悲哀的猿声会搅碎你这位他乡游子的客心。

赏析/鉴赏
第十首李白以轻快的笔调描写山乡的自然光:嘉木成林,满山葱翠,白鹭横飞,白猿长鸣。但末二句笔锋陡转,劝诫人们不可去观赏这里的山光水色,因为那凄厉的猿声使人愁肠寸断。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4: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759


秋浦歌·逻人横鸟道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逻人横鸟道,江祖出鱼梁。
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



翻译/译文
逻人石之高踱,上只有飞鸟才能飞过。江祖石上有渔人筑起了捕的小堤坝。急流使得客舟飞快地行驶,挨着人面,散着阵阵香气。

赏析/鉴赏
第十一首,诗人选择了两块不寻常的岩石,描写它们雄奇峻峭的姿态,绘制了一幅十分壮观的面,倾诉了诗人对秋浦山水的爱慕之情。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4: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760


秋浦歌·水如一匹练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翻译/译文
水如一匹静静的白练,此地之水即与天平。何不乘此舟直升天去一览明,一边看赏两岸的鲜,一边在舱中饮酒呢?

赏析/鉴赏
第十二首,写的是平天湖的景和诗人观赏夜景时的感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想象丰富,韵味无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诗展公众号|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留言薄|中国成年人诗歌界限网 ( 苏ICP备14046093号 )

GMT+8, 2024-12-22 11:51 , Processed in 0.665390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