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诗界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观云忘我

李白诗全集(938篇首)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2:58:40 | 显示全部楼层
701


送纪秀才游越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海水不满眼,观涛难称心。即知蓬莱石,却是巨鳌簪。
送尔游华顶,令余发舄吟。仙人居射的,道士住山阴。
禹穴寻溪入,云门隔岭深。绿萝秋月夜,相忆在鸣琴。



翻译/译文
如果不是登高远眺大海,观赏涛就难以称心。
我们即知道蓬莱岛,是由巨鳌背负的,不知道驮到那里去了。
此刻送你去游览华顶,我不由自主想高歌越曲。
仙人居住在射的山顶,道士居住会嵇山阴。
你要寻找禹穴的话,必须顺溪而入,门山深深,山岭重重。
绿萝中秋隐约,想我的话就弹琴好了,我会有共鸣的。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2:59:27 | 显示全部楼层
702


奉饯高尊师如贵道士传道箓毕归北海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道隐不可见,灵书藏洞天。吾师四万劫,历世递相传。
别杖留青竹,行歌蹑紫烟。离心无远近,长在玉京悬。



翻译/译文
大道隐不可见,灵书藏在洞天,
吾师历尽四万劫,一世一世交递相传,
传承信物有青杖,步蹑紫烟行吟道情歌谣,
无论距离远近,此心长在仙都玉京悬挂。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3: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703


送祝八之江东赋得浣纱石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西施越溪女,明艳光云海。未入吴王宫殿时,
浣纱古石今犹在。桃李新开映古查,菖蒲犹短出平沙。
昔时红粉照流水,今日青苔覆落花。君去西秦适东越,
碧山青江几超忽。若到天涯思故人,浣纱石上窥明月。



古诗简介
《送祝八之江东赋得浣纱石》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作品通过对西施浣纱石的描写,希望朋友之间的情谊永存。

翻译/译文
越溪美女西施,明艳光照
未入吴王宫殿的时候,越溪浣纱的古石现在依然存在。
两岸桃李新掩映古杏,溪中的菖蒲还短,刚刚长出平沙。
曾几何时你红粉白脂当流照水,如今却青苔上面飘满落花
祝八兄,这次辞别西秦到东越西施故乡,碧水青,那可是路途悠悠,心情悠悠啊!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3: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704


送崔度还吴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幽燕沙雪地,万里尽黄云。朝吹归秋雁,南飞日几群。
中有孤凤雏,哀鸣九天闻。我乃重此鸟,彩章五色分。
胡为杂凡禽,雏鹜轻贱君。举手捧尔足,疾心若火焚。
拂羽泪满面,送之吴江濆。去影忽不见,踌躇日将曛。



翻译/译文
幽燕大地沙漫天漫地,万里尽是黄色沙尘瀑的
现在已经是秋天,每天清晨都有几群大雁南飞。
其中有一只孤凤雏,哀鸣之声九天可闻。
我特别看重你这只凤雏,内外兼修,五色华彩眩目。
怎么能和这些凡禽混杂在一起呢?小人轻贱君子
我举手捧起你的双足,心若火焚。
手拂你的羽毛,泪流满面,送你回吴江滨的故乡去。
你离去影踪突然就看不见了,我踌躇终日,直到太阳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3:01:43 | 显示全部楼层
705


送白利从金吾董将军西征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西羌延国讨,白起佐军威。剑决浮云气,弓弯明月辉。
马行边草绿,旌卷曙霜飞。抗手凛相顾,寒风生铁衣。



古诗简介
《送白利从金吾董将军西征》是李白五言律诗,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76卷第21首。此诗前两句描绘出一幅西羌叛乱招引大唐国征讨、白利将军奔赴战场助军威的景致。第三四句以剑、弓显示白利将军武艺高强、万夫不挡之勇。末四句写诗人对未来战场情景的描写和伤感离别的情景。此诗写得言简意赅又不失笔调豪放,回肠荡气又不失痛快淋漓,诗句中富有着强烈的感情色彩,蕴含祝颂友人之意,亦有李白理想抱负的烘托,给人一种新鲜的意趣。

翻译/译文
吐蕃将要受到我大唐帝国的征讨,您这白起将军的后代也为助军威奔赴战场。
举起倚天长剑斩断浮在敌人阵地上的妖氛,拉满明之弓,箭镞闪看凛烈的光芒。
驰骋在边塞的原野上,旌旗在霜晨中飘扬。
当将士们招手相看时,铠甲上已是结满了厚目的寒霜。

注释
西羌:汉朝人对羌人的泛称,唐朝又概指吐蕃为西羌,原因正像《旧唐书·吐蕃列传》所说:“吐蕃,在长安之西八千里,本汉西羌之地也。”
延:请,此意为招引。
国:唐王朝。
白起:战国秦之名将,曾为秦始皇攻占六国统一天下立下战功。《史记》记载他善用兵,声震天下。这里借指白利。
剑决浮气:《庄子·杂篇·说剑》:“天子之剑……上决浮,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决:断。
抗手:举手拜别。
凛:凛然,敬畏之貌。
铁衣:铠甲。

赏析/鉴赏
白利,生平不详。董将军,名字无考。金吾将军是京城卫戍部队的将领,按《新唐书·百官志》所载,左右金吾卫各设上将军一人,大将军一人,将军二人。题下原注“长安”。此诗当是李白天宝初年在长安所作。
“西羌延国讨,白起佐军威”这两句运用铺叙的手法,描绘出一幅西羌叛乱招引大唐国征讨、白利将军奔赴战场助军威的景致。诗人通过交代事件发生的背景和形势,烘托气氛,点明题旨,升华主题,富有龙点睛的作用。
“剑决浮云气,弓弯明月辉”这两句以剑、弓显示白利威武的气势:挥动宝剑,使空中云气为之消散,弯弓如满月,似与天上的明月相映增辉。诗中“剑决”“弓弯”富有烘云托月之意,字里间处处充溢着豪气四溢、志兴翻飞的气度。侧面夸赞白起将军后代的白利将军武艺高强、万夫不挡之勇。
行边草绿,旌卷曙霜飞”这两句是诗人对未来战场情景的描写:战在边塞中驰骋、旌旗在寒霜中飞卷。诗人虽然没有把杀敌的情况加以叙述,但那种飘逸豪放的气度、扬眉剑出鞘的神情、鲜明生动的形象,都洋溢着李白的浪漫采,寄托了李白的沉阔情怀。
“抗手凛相顾,寒生铁衣”描绘一幅将士们举手凛然拜别、寒霜照铁衣的离别图景。诗人将饯行离别和抒怀融为一体,情意深长而又志气干云。如果说伤别诉情诗是李白热爱人民的必然,那么饯行述怀诗则是李白兼济天下、富安万民理想之结果。
云、风、、电,天、、月、涛,是李白爱入诗的事物。凌、挥、飞、吼,奔、卷、横、啸是李白最爱入诗的动词。此诗借用“云”、“月”、“风”、“卷”、“飞”等有巨大气势的事物和表现大起大落的动词,使得诗意具有飞扬跋扈、迅猛阔大、不可一世的气势,易使读者产生激昂振奋的感觉。
此诗借助驰骋想象的笔墨,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沙场剪影。着重描写友人到前线威武飒爽的风姿,祝颂之意即暗含其中,这样来写送别,生面别开。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3:02:30 | 显示全部楼层
706


送梁公昌从信安北征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入幕推英选,捐书事远戎。高谈百战术,郁作万夫雄。
起舞莲花剑,行歌明月弓。将飞天地阵,兵出塞垣通。
祖席留丹景,征麾拂彩虹。旋应献凯入,麟阁伫深功。



翻译/译文
你凭借英才大略入选安西僚幕,投笔捐书去远方从事军事。
高谈阔论百战百胜之术,俨然是可敌万夫的英雄
你舞剑涌起莲,敲击满般的弓弦行高歌。
将军飞布天罗地网兵阵,雄兵一出,关塞畅通。
我们在为你饯行的宴席上留下美好的光景,你的征麾就像要飘拂华丽的彩虹
相信你很快就会有捷报传来,你的像将绘入功臣麒麟阁。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3:03:31 | 显示全部楼层
707


送张遥之寿阳幕府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寿阳信天险,天险横荆关。
苻坚百万众,遥阻八公山。
不假筑长城,大贤在其间。
战夫若熊虎,破敌有馀闲。
张子勇且英,少轻卫霍孱。
投躯紫髯将,千里望风颜。
勖尔效才略,功成衣锦还。



古诗简介
《送张遥之寿阳幕府》的作者是李白,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76卷第13首。

翻译/译文
寿阳这个地方古来是天险,天险横扼着荆关。
当年苻坚号称百万之众,也被遥遥阻隔八公下。
本来就无所谓长城长城,有大贤人在其中,就是长城
战士倘若熊虎之士,击破敌军绰绰有余,还有空闲下棋呢。
张遥你是个好小子,勇敢且英俊,初生牛犊不怕虎,卫青霍去病都不在你眼里。
毅然投躯于紫髯将军,敌军将千里望披靡。
希望你效尽英雄才略,功成衣锦还故乡,到时候我们喝它几天几

注释
①寿阳:即寿春,东晋时尝改为寿阳。唐寿州寿春郡,治寿春,即今安徽寿县。
②假:借助。
③大贤:指谢安,他是淝水之战中晋军的主帅。
④战夫:士兵。
⑤卫:卫青。霍:霍去病。二人均为汉代名将。孱:懦弱。
⑥紫髯将:指孙权。《三国志·吴书·孙权传》裴注引《献帝春秋》:“张辽间吴降人:‘向有紫髯将军,长上短下,便善射,是谁?’降人答曰:‘是孙会稽。”,此指寿阳军的主将。
⑦勖:勉励。
⑧衣锦还:《南史·庆远传》:“出为雍州刺史,加都督。(梁武)帝饯于新亭,谓曰:‘卿衣锦还乡,联无西顾忧矣。”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3:04:17 | 显示全部楼层
708


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安西幕府多材雄,喧喧惟道三数公。
绣衣貂裘明积雪,飞书走檄如飘风。
朝辞明主出紫宫,银鞍送别金城空。
天外飞霜下葱海,火旗云马生光彩。
胡塞清尘几日归,汉家草绿遥相待。



古诗简介
《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是唐代伟大李白创作的一首送别诗。全诗共十句七十字,虽写送别,却不伤感,通篇为勉励与期望之语。

翻译/译文
安西幕府才俊豪雄众多,
鼎鼎有名的就数你们三位。
监察官的绣衣貂裘明如白雪
飞书走檄的笔法快如飘
今朝辞别明主出了金銮紫宫,
你们骑的银鞍一去,金城顿显空寂。
天外飞霜正纷飞落下安西的葱岭翰
你们一去,火红的旗帜,飞似的骏马顿生光彩。
边塞胡尘清静的时候就要到了,
长安草绿的时候,我在这里等待你们凯旋。

注释
⑴侍郎、判官:唐代官职名。安西:唐代安西都护府,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
⑵绣衣:御史所服,此用《汉书》绣衣直指事。
⑶紫宫:指皇宫。
⑷葱海:指葱岭一带。
⑸清尘:原指佛除尘垢,此指边境安定。

赏析/鉴赏
《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是李白创作的西域题材诗歌的代表作之一。程刘二侍郎,郁贤皓《李白交游杂考》中认为刘侍郎乃刘脁,程侍郎即程千里。独孤判官就是独孤峻,唐肃宗时官至越州都督、左金吾大将军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3: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709


送窦司马贬宜春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天马白银鞍,亲承明主欢。斗鸡金宫里,射雁碧云端。
堂上罗中贵,歌钟清夜阑。何言谪南国,拂剑坐长叹。
赵璧为谁点,隋珠枉被弹。圣朝多雨露,莫厌此行难。



翻译/译文
你也曾经骑过白银鞍的天,亲身承蒙皇上的恩情
你也曾经在金宫里斗鸡,射下高飞在碧端的大雁
你是王侯堂上的贵客,听歌看舞直到阑天明。
怎么突然就贬谪南国的宜春了?难怪你拂剑长叹,坐立不安。
你这块宝贵的赵璧被哪个苍蝇所点污?你这个珍贵的随候明珠怎么被冤枉,被弹到偏僻的地方?
没关系,圣朝多露,皇上一定会恩赦你,打起精神,别怕此行艰难。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3: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710


鲁郡尧祠送张十四游河北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猛虎伏尺草,虽藏难蔽身。
有如张公子,肮脏在风尘。
岂无横腰剑,屈彼淮阴人。
击筑向北燕,燕歌易水滨。
归来泰山上,当与尔为邻。



翻译/译文
猛虎隐伏在尺把长的草丛,藏腿难蔽身。 有如咱张公子,飞扬跋扈在尘。
难道你没有横腰而系的宝剑?只是韩信当初在淮阴的时候也受尽委屈。
你现在要击筑去向北燕,在易水滨高唱燕歌。
等你归来,我们相聚泰山上,我们一起隐居,当个好邻居。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3: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711


送族弟单父主簿凝摄宋城主簿至郭南月桥却回栖霞山留饮赠之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吾家青萍剑,操割有馀闲。往来纠二邑,此去何时还。
鞍马月桥南,光辉歧路间。贤豪相追饯,却到栖霞山。
群花散芳园,斗酒开离颜。乐酣相顾起,征马无由攀。



古诗简介
《送族弟单父主簿凝摄宋城主簿至郭南桥却回栖霞留饮赠之》是唐代伟大李白创作的一首送别诗李白族弟李凝原来是单父(今山东单县)主薄,将要前往宋城,在送别时创作此诗。

翻译/译文
小凝弟真是我们家族的出息儿,犹如青萍宝剑,游刃操割有馀闲。
在单父与宋城两邑往来纠察,此去宋城什么时候回单父城?
咱们在月桥南边系好鞍月亮光辉照耀分岔路口。
贤良豪杰都追相饯送你,一直送到栖霞山。
正值暮春,芳园群凋散,我们斗量,大开欢颜。
忙着相互敬酒逗乐,那有心事骑离去呢?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3: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712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尔从咸阳来,问我何劳苦。沐猴而冠不足言,
身骑土牛滞东鲁。沈弟欲行凝弟留,孤飞一雁秦云秋。
坐来黄叶落四五,北斗已挂西城楼。丝桐感人弦亦绝,
满堂送君皆惜别。卷帘见月清兴来,疑是山阴夜中雪。
明日斗酒别,惆怅清路尘。遥望长安日,不见长安人。
长安宫阙九天上,此地曾经为近臣。一朝复一朝,
发白心不改。屈原憔悴滞江潭,亭伯流离放辽海。
折翮翻飞随转蓬,闻弦坠虚下霜空。圣朝久弃青云士,
他日谁怜张长公。



古诗简介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是唐代诗人李白所写的一首杂言,创作于天宝四载秋。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75卷第019首。此诗是诗人借送族弟李沈去长安,倾吐自己被排挤出长安后的愤懑心情。诗中一方面对那些“沐猴而冠”的权贵投以极端的蔑视,另一方面又念念不忘追求进步的政治理想,渴望有朝一日再返长安实现自己的抱负。诗人以激昂的感情,丰富的联想,托古喻今,回顾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自己受排斥、遭打击的愤懑情怀,表明了自己“发白心不改”的坚定志向。
翻译/译文
你从咸阳来东鲁,问我劳苦不劳苦。
长安那些官儿简直就是戴着官帽的沐猴,根本不足言语,现如今我身骑土牛,滞留在东鲁。
沈弟上要回咸阳了,凝弟却要留在东鲁陪陪我,沈弟将像孤飞的大雁,回到咸阳的时候已经是秋天了。
我们坐饮的时间不短了,树上的黄叶已经落下四五成。北斗星也已该挂在西城楼上。
宴上丝桐管弦感动人心,满堂的高朋都为你的离别而心酸。
酒楼珠帘卷起,清兴即刻跟随皎洁的光涌来,感觉是会稽里的那片原。
明日就要离别了,今夜要喝到天明,明天惆怅的情怀就象一路尘不绝。
望长安太阳,却看不见长安城里人。
长安宫阙高高九天之上,我曾经在那里作为皇上的近臣。
一天天过去,我的头发都白了,但是我想为国家效力的痴心不改。
屈原放逐并滞留在湘江洞庭湖一带,为国家而憔悴;崔亭伯因为上谏而流离放逐辽东边,忠心不改。
我如今向折羽的雄鹰,只好随转蒿蓬翻飞,听到空弦都有可能坠下霜空。
现如今所谓的圣朝,久久抛弃青之士,什么时候,什么人会可怜直言不讳的张长公呢?

注释
单父:山东县名,即今山东单县。
沐猴:即猕猴。沐猴而冠,用项羽事。项羽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思欲东归,日:“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日:“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见《史记-项羽本纪》。沐猴而冠,谓猕猴不耐久着冠带,以喻楚人性情暴躁。身骑土牛:亦猕猴事。三国魏司马懿召辟州泰,仅三十六日,擢泰为新城太守。尚书钟繇戏谓泰日:“君释褐登宰府,三十六日拥麾盖,守兵郡,如乞儿乘小车,一何快乎?”泰日:“诚有此。君,名公之子,少有文采,故守吏职,如猕猴骑土牛,又何迟也!”见《三国志·魏书·邓艾传》裴之注引《世语》。猕猴骑土牛,喻困顿、升迁之慢。二句以猕猴自喻,前句谓己不堪着冠带在朝,后句谓己困顿迟滞于东鲁。
坐来:犹言适才、正当其时。
北斗已挂西城楼,指时令入秋。古人“斗柄指西,天下皆秋”。
山阴:今绍兴,晋王子猷在山阴,夜大雪,忽发清兴,思见剡溪戴逵,即命舟前往。见《世说新语·任诞》。
清路尘:曹植《七哀》“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长安:今西安
屈平:即屈原。《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亭伯:东汉人崔驷字。崔驷为车骑将军窦宪掾属,宪擅权骄恣,驷数谏不听,被出为长岑长。见《后汉书·崔驷传》。长岑汉时属乐浪郡,其地在辽东。以上二句以屈原、崔驷自喻,言其出朝事。
翮:羽上的茎。
闻弦坠虚下霜空:古有善射者名更赢,尝于京台之下为魏王引弓,虚发而下雁。魏王问之,更赢日:“其飞徐而呜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雁故疮未息,惊心未忘,闻弓弦音而高飞,故疮裂而陨。见《战国策·楚策》。句以自喻,言其心灵创痛之深巨。
张长公:名挚,西汉张释之之子,官至大夫,后免官。以抗直不能取容于当世,故终身不仕。此以张长公自喻。

赏析/鉴赏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作于天宝四载秋,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的漫游时期。诗借送人还京,自抒被放去朝之恨及眷恋长安之情。可知此期李白出世思想原非本心,而用世之志未尝少废。
这首诗是诗人借送族弟李沈去长安,倾吐自己被排挤出长安后的愤懑心情。诗中一方面对那些“沐猴而冠”的权贵投以极端的蔑视,另一方面又念念不忘进步的政治理想,渴望有朝一日再返长安实现自己的抱负。诗人以激昂的感情,丰富的联想,托古喻今,回顾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自己受排斥、遭打击的愤懑情怀,表明了自己“发白心不改”的坚定志向。
首两句,诗人以简单的疑问句,说明诗人是从何处归来。“劳”、“苦”字都为下文的“沐猴”、“牛滞”起到了有力的铺垫作用,慢慢引出受排斥、遭打击的处境。
第三、四句,“沐猴而冠不足言,身骑土牛滞东鲁”是说那些腐朽权贵活象猕猴带高冠,不值得一谈。我却如骑土牛一样,政治上受打击、排挤,滞留在这东鲁一带,长期停留在低微的官职上。诗人借“沐猴而冠”用来讽刺当时的权贵,说他们毫无政治眼光,只不过是带帽子的猴子,不足言,不值得一谈。表达诗人对那些“沐猴而冠”的权贵投以极端的蔑视。
第五至十二句,主要描写了诗人、李沈与李凝的离别时情景。李白这里是用故事中的月色写眼前的景色。以浊水泥和清路尘会合不到一起与李沈离别。“绝”字是说感人的琴声也弦断音绝了,表达诗人不愿看到离别这一幕。“惜”字道出了送客的人都恋恋不舍,更道出了诗人的叹惜和依依不舍之情。李白这里是用故事中的月色写眼前的景色。以浊水泥和清路尘会合不到一起比喻离别。这里比喻与李沈分别。
第十三至十六句,诗人用故事中的月色写眼前的景色。以浊水泥和清路尘会合不到一起与李沈离别。想象李沈走后的思念情怀。
第十七至二十句,诗人曾经在这个地方做过皇帝所亲近的臣下,虽然遭受打击,但仍然坚持进步的政治理想。
第二十一至二十二句,诗人在这里用屈原的遭遇来喻指自己的遭遇,抒发自己的愤懑心情。以崔姻得罪窦宪被贬一事,比喻自己因反对腐朽权贵而受到打击。
第二十三至二十六句,诗人在政治上受打击的创伤很重,又象断了翅膀的孤雁,随着被吹起的蓬草翻飞。翮,鸟羽上的茎。听见虚发的空箭声就从天上掉下来了。诗人以张长公比喻自己已经被迫离开朝廷,无法再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坠”字表面上是描写断了翅膀的孤雁听见虚发的空箭声而坠落,实质是表达诗人自己受排斥、遭打击的愤懑情怀。“怜”字有怜惜、悲凉之意,诗人因为没有人怜惜像他这样的人才,而感到悲凉和痛苦。反衬出唐王朝统治的黑暗政治现实。
诗的结尾,诗人又以辛辣的笔锋,把矛头直指以唐玄宗为首的唐王朝统治,深刻揭露和批判了“久弃青云土”的黑暗政治现实。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3: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713


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猎客张兔罝,不能挂龙虎。所以青云人,高歌在岩户。
韩生信英彦,裴子含清真。孔侯复秀出,俱与云霞亲。
峻节凌远松,同衾卧盘石。斧冰嗽寒泉,三子同二屐。
时时或乘兴,往往云无心。出山揖牧伯,长啸轻衣簪。
昨宵梦里还,云弄竹溪月。今晨鲁东门,帐饮与君别。
雪崖滑去马,萝径迷归人。相思若烟草,历乱无冬春。



古诗简介
《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是唐代伟大李白创作的一首送别诗。全诗共计二十四句一百二十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翻译/译文
小猎户埋兔夹子,怎么能捕到龙与虎?
所以,想青直上的人,就要在山岩隐居高歌。
老韩你英才勃发,老裴你清真飘逸。
老孔你更是高山秀出,傲视群雄,你们都与霞亲近。
峻节凌于古之上,巨大的盘石上一床被子盖三人。
利斧碎,洗嗽寒泉,三人同穿二只屐。
时时或有诗兴,清净如云无心。
出山是对太守们作揖致个礼,管他什么官不官的,俺愉快俺长啸。
你们做梦了?梦里还山了?想山里的白云翠竹溪中明了?
今天一早,我就在鲁城东门,围个布帐,搞些肉水果,为你们仨饮别。
要担心山崖有,别把及骑在上的人滑倒;那山径傍边的萝藤密密麻麻的,可能把路给遮盖了。
朋友们,想你们啊!相思就像春天的烟草,无边无际。

注释
⑴兔罝(jū):捕猎野兔之网。《诗经·周南·兔罝》:“肃肃兔罝,施于中林。”孔颖达疏:“《笺》云:‘罝兔之人,鄙贱之事,犹能恭敬,则是贤者众多也。’”后因以“兔罝”指在野之贤人。北宋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微贱兔罝之人,犹莫不好德。”萧士贇注:“陆机《演连珠》:‘顿网探渊,不能招龙,振网罗云,不必招凤。是以巢箕之叟,不眄丘园之币;洗渭(耳)之民,不发傅岩之梦。’此诗首四句意出于此。”此诗明谓“猎客张兔罝”,似与萧氏所解不类。
⑵青云人:青云,喻高。青云人犹青云士。指立德立言的高尚之人。北宋郑獬《留别汪正夫》:“夫子青云士,声名孰与齐?心经时事老,颜向俗人低。”亦喻朝廷贵臣。汉扬雄《解嘲》:“当途者升青云,失路者委沟渠。”刘禹锡:“出入金门,结交青云士。”有时也喻隐居。《南史·齐衡阳王钧传》:“身处朱门,而情游江;形入紫达,而意在青云。”《云笈七莶》卷一〇七:“遂拜表解职,求托岩林,青云之志,于斯始矣。”
⑶云霞:云气。一作“烟霞”。
⑷峻节:峻,高也。峻节,犹高节,谓高尚的节操或高亮节。
⑸同衾:衾,大被。同衾,犹“共被”。
⑹出山揖牧伯:牧伯,称州郡长官。《汉书·朱博传》:“今部刺史居牧伯之位,秉一州之统,选第大吏,所荐位高至九卿,所恶立退,任重职大。”王琦注:“《尚书正义》:《曲礼》曰,九州之长曰牧。《王制》曰,千里之外设方伯。八州八伯,然则牧、伯一也。伯者,主一州之长;牧者,言牧养下民。郑玄曰:殷之州牧曰伯,虞夏即周曰牧。后人称太守曰牧伯,本此。”揖,古代拱手平交之礼,长揖不拜。此句是谓韩准、裴政、孔巢父三人出自徂徕山之竹溪隐居处,来兖州治城瑕丘谒见兖州刺史。
⑺轻衣簪:轻,此谓轻视,不看重之意。衣簪,犹衣冠簪缨。古代仕宦的服饰,常借指官吏或世家大族。《宋书·孝义传论》:“若夫孝出闺庭,忠被史策,多发沟畎之中,非出衣簪之下。以此而言声教,不亦卿大夫之耻乎。”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诫兵第十四:“衣冠之士”。器案:汉书杜钦传注:“衣冠,谓士大夫也。”文选奏弹王源集注:“钞曰:‘衣冠,谓簪缨人也。’”
⑻鲁门东:唐鲁国之都、兖州治城瑕丘城东门外。
⑼帐饮:谓在郊野张设帷帐宴饮饯行。江淹别赋》:“帐饮东都,送客金谷”唐杨炯《送徐录事》诗序:“临御沟而帐饮,就离亭而出宿。”
⑽历乱:犹言纷乱,杂乱。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诗之九:“锉檗染黄丝,黄丝历乱不可治。”又《绍古辞》:“忧来无行伍,历乱如覃葛。”诗言“历乱”,喻心烦意乱。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3: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714


送族弟凝之滁求婚崔氏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与尔情不浅,忘筌已得鱼。玉台挂宝镜,持此意何如。
坦腹东床下,由来志气疏。遥知向前路,掷果定盈车。



翻译/译文
你才比王羲之,志气疏远,尽可以坦腹躺在东床上等好消息,东床快婿一定非你莫属。
我想:你去她家的路上,一定有许多美女象当初给帅哥潘安掷水果一样,一定会用水果掷满你的车。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3:25:06 | 显示全部楼层
715


送当涂赵少府赴长芦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我来扬都市,送客回轻舠。因夸楚太子,便睹广陵涛。
仙尉赵家玉,英风凌四豪。维舟至长芦,目送烟云高。
摇扇对酒楼,持袂把蟹螯。前途倘相思,登岳一长谣。



古诗简介
《送当涂赵少府赴长芦》是唐代伟大李白创作的一首送别诗。全诗共计十二句六十字,体现了李白对友人的殷殷之情和豪放气概。

翻译/译文
我来六朝都城游玩,却送你这个客人回去。
以前有人去探访楚太子,约好与诸侯一同观看广陵的洪涛,今天我们也看到了。
仙尉你是赵家的宝玉,有出息,英凌驾于平原君等四豪之上。
你乘舟到了长芦,尽目之处,烟辽阔。
你可以摇扇上楼,与朋友一起用蟹螯下酒。
途中想起我,不妨登山高吟我的歌谣。


注释
⑴赵少府:即赵炎。河北人,唐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中任当涂县尉,后任六合县尉。“少府”,《嘉靖六合县志》作“明府”。
⑵扬都市:南北朝时期人们对六朝都城的并称。这里指的是“建康”(今南京)。如东晋庾阐有《扬都赋》,就是描述南京的形势、物产、宫室等;《北齐书·文苑·颜之推》中有:“在扬都值侯景杀简文而篡位……”,梁简文帝正是在建康城被侯景废掉并杀害的。
⑶舠(dāo):刀形小
⑷因夸楚太子,便睹广陵涛:典出汉枚乘《七发》,楚太子有疾,吴客往问之,客曰:“将以八之望,与诸侯远方交游兄弟并往观涛乎广陵之曲江。”
⑸仙尉:典出《汉书·梅福传》。梅福,字子真,九江寿春人。“少学长安,明《尚书》、《谷梁春秋》,为郡文学,补南昌尉。”元始(汉平帝年号,1~5)年间,王莽专政,梅福“一朝弃妻子,去九江,至今传以为仙。其后,人有见福于会稽者,变名姓,为吴市门卒。”故后世称品德高尚、公正廉洁,深受人民爱戴的县佐为“仙尉”。赵家玉:即指赵少府赵炎。
⑹四豪:指春秋战国时期的四君子,即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齐国的孟尝君田文、楚国的春申君黄歇,他们以收养宾客,招致人才著称。
⑺谣:有章之曲称为“歌”,无章之曲称为“谣”。

赏析/鉴赏
长芦,即江苏南京六合区长芦镇(现长芦街道)。《送当涂赵少府赴长芦》一诗是现存最早题咏长芦的诗文。
此诗是作者在长芦送别当涂县尉赵炎时所作。据市当涂县地方志办公室编《李白与当涂》一书认为,他们送别时间在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夏秋之交,正是“山雨欲来满楼”,那一年安史之乱爆发了,唐朝开始由盛极而走向衰败,社会矛盾不断出现。慷慨自负的李白虽然年届垂暮,但壮心不已,仍想振国颓、安民生。这在此诗中也有暗示。
从诗的题目和诗的首联可以看出,李白是从南京市内一直将赵炎送到长芦渡口的。长芦当时属扬州广陵郡六合县(见《唐书·地理志》),但从地理上看两地相距还是很远的,可见李白殷殷之意、依依之情。同时也说明长芦渡口在当时是沟通长江南北和长江航道上的一个重要的渡口。
从第二联开始,李白连用三个典故,隐讳地表达了他欲起沉疴、救危世的想法,以及对赵炎的赞赏。
第二联中“楚太子”、“广陵涛”,典出自汉代文学家枚乘著名散文《七发》,文中说楚太子生病,有一个吴地的宾客去问候他,吴客认为太子的病是吃得太好,穿得太暖,住得太舒服,声色娱乐过度所致,长期下去会危及生命。于是向楚太子叙说了七件事,以引起他的重视,其中第六件事就是描写观看广陵涛。广陵涛其实就是在广陵郡所辖的一段长江上的汹涌波涛,包括长芦古镇所面临的部分江段,太子听了吴客的描述被吓出一身冷汗,病就全部好了。李白用这个典故来说明现在的唐朝政治就像楚太子一样,身缠重病,需要像吴客这样的人来指出它的病根,唤起统治者的觉悟,才能从根本上挽救。李白曾被谗逼迫离开长安,流放郎,他生活上能够接触民众,政治上遭受失败挫折,精神上倍受痛苦打击,使他清楚地认识到社会的问题所在,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现实,让他非常无奈。楚太子因吴客的叙说幸亏而愈,而眼前的状况却没有谁能改变。李白在平静的引用中,寄寓了深刻的思考和希望。
第三联连用两个典故“仙尉”、“四豪”表达了对好友的称赞。“仙尉”典出《汉书·梅福传》。李白借此称赞赵炎在当涂任上的政绩。“英风凌四豪”一句是赞扬赵炎风流倜傥、风采英姿和礼贤下士的形象和气质贾谊《过秦论》说“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重士。”李白说他超过了“四豪”,可见对他的评价是很高的。这里李白轻地引用了两个典故,盛赞了友人的才情,同时也隐含了自己怀才不遇,难展宏图的愤懑。
第四联交待了送别的地点和天气情况。在秋高气爽的时节,在长江边的长芦古镇,李白将船系在岸边,看着烟高云淡的天空,浩淼荡荡的长江,面对好友,有说不尽的话语,割不断的愁思。从短短的诗句中,读者可以想象李白挽着赵炎的手,抬首翘望天水一色的远方,心中充满惆怅的送别场面。
第五联“摇扇对酒楼,持袂把蟹螯”,意犹未尽的李白拉着朋友的衣袖,欢快地来到长芦街市的酒楼,炎热的天气就像他们的感情一样火热,他们手把蒲扇,一边摇扇,一边喝金陵美酒,食长江蟹鲜,话离别之情。“摇扇”的动作不禁又让人想起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羽扇纶巾”的儒雅形象,他们谈论的话题除了知己家事之外,肯定还有政治国事。“蟹螯就金液”(李白《月下独酌》)是李白最喜欢的美事,“酒仙”和朋友一起吃着“蟹螯”美味,赋诗吟唱是多么美好的“快事”。这一句诗同时也给读者提供一个非常珍贵的史料,即唐代的长芦古镇酒楼矗立,街市繁华,商旅很多,这填补了历史上有关唐代长芦古镇风貌记载的空缺。
诗的最后一联集中体现李白对告别友人的殷殷之情和豪放气质。他们这一分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再次见面,前途顺逆难以预料,但思念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什么时候想起了老朋友,就登上高处,向远方吟歌一首,遥寄幽思吧。十分深情,十分豪放,十分浪漫,“诗仙”的本色表现无遗。
从全诗整体上看,李白虽是信笔写来,但落笔还是错落有致的。他的描写由远及近,从南京写到长芦;再由近及远,从当前写到未来,一气呵成,体现了他驾御文字的非凡能力。人言“李白斗酒诗百篇”,但绝不是只有数量没有质量的粗制滥造,而是篇篇饱含了他对世事的观察和思考。
这首写在长芦古镇的《送当涂赵少府赴长芦》一诗,同样为后人留下了李白的幽然思绪和发生在这片土地上深深的历史印记。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3:26:42 | 显示全部楼层
716


南阳送客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斗酒勿为薄,寸心贵不忘。
坐惜故人去,偏令游子伤。
离颜怨芳草,春思结垂杨。
挥手再三别,临岐空断肠。



古诗简介
《南阳送客》是唐代诗人李白于开元后期送别友人时所作的一首古近体,因此诗中间两联虽然对仗但声律不和,故此诗体在律诗和非律诗之间。  这首诗诗人通过描写送别友人时的场景,表达自己与友人离别时的不舍。

翻译/译文
不要嫌少,寸心贵在不忘。
深深的叹息故人的离去,游子十分感伤。
离别的愁容看到看到芳草就会埋怨,将自己的四年寄托在春天垂杨之上。
挥起手再三告别,临到分别仍然是枉自断肠。

注释
南阳:今河南南阳。
薄:少。
坐:意为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是诗人在开元后期游南阳时送别友人所作。  以酒饯别在唐代达到了高潮,亲朋好友欲远行,置办酒席,为其送行,以示祝福和惜别。唐诗中常常出现饮酒饯别的场面,酒也就成为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又一意象。

赏析/鉴赏
文学鉴赏
这首诗一气呵成,就像说话一样流畅直白,这种写作特征唯独是诗人李白最擅长的。“春思结垂杨“这句最妙,想必是作者偶然得之,却成了历史名句,而此句中又妙在一“结’字上。”坐“者,为也。“游子”,指作者自己。诗中惜别故人离去,正是诗人李白悲伤的原因。然而这首诗通篇仍有豪情。常说大喜是豪情,其实大悲亦是豪情。好像诗人李白“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悲就悲伤了,然而自然有诗人李白的豪情之处。这首诗的“挥手再三别,临歧空断肠”二句应当成一句看待。
此诗颔联客中送客语,故尤黯然神伤;颈联近似六朝人语,故特细腻委婉。芳草引发离情,丝关合意思,似有儿女沾巾之态,及结语“挥手”、“断肠”,复见豪爽人之度,依然太白也。
名家点评
胡应麟:盛唐绝作。(《诗薮》)
钟惺:亦是客中送客语,说得浑然不觉。结易。(《唐诗归》)
唐汝询云:此客中送客,故极叙不忍别之情。夫“斗酒”薄矣,勿以为薄,而中心藏之意,不在酒也。其奈故人去,而我游子独伤乎?于是藉草而怨生,折柳而思结,挥手再三,临歧肠断,非所谓心折骨惊之别乎?(《唐诗解》)
陆时雍云:一起四语是本色当家。(《唐诗镜》)
吴昌祺云:平平说去,而有别致。悲芳草用王孙不归意。(《删订唐诗解》)
翟晕云:“斗酒勿为薄”,拗句。(《声调谱拾遗》)
弘历云:从《古诗十九首》脱化而出,词意俱古,咏至五、六,可谓蕴藉流矣。(《唐宋诗醇》)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3:27:44 | 显示全部楼层
717


将游衡岳过汉阳双松亭留别族弟浮屠谈皓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秦欺赵氏璧,却入邯郸宫。本是楚家玉,还来荆山中。
丹彩泻沧溟,精辉凌白虹。青蝇一相点,流落此时同。
卓绝道门秀,谈玄乃支公。延萝结幽居,剪竹绕芳丛。
凉花拂户牖,天籁鸣虚空。忆我初来时,蒲萄开景风。
今兹大火落,秋叶黄梧桐。水色梦沅湘,长沙去何穷。
寄书访衡峤,但与南飞鸿。



翻译/译文
秦国想欺骗得到赵国的和氏璧,蔺相如安然把它送回赵国的邯郸宫。
和氏璧本是楚家玉,现在归来山中
璧上符彩如沧溟泻浪,又如白虹闪烁精辉。
不幸的是玉璧被青蝇玷污,我们一起流落到这里。
族弟你是道门的卓绝人才,谈起玄妙就像支遁公一样滔滔不绝。
女萝藤下结茅庐幽居,修围绕鲜芳丛。
清凉的鲜拂窗户,虚空里飞鸣着天籁。
回忆我初来的时候,正是葡萄藤叶摇曳春风
如今已经是秋天炎炎,梧桐叶黄。
我想去长沙一趟,昨天还梦见沅湘秀美的水色。
记得寄书给我啊,让南飞鸿捎信来衡山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3:28:36 | 显示全部楼层
718


夜别张五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吾多张公子,别酌酣高堂。听歌舞银烛,把酒轻罗裳。
横笛弄秋月,琵琶弹陌桑。龙泉解锦带,为尔倾千觞。



古诗简介
别张五》是李白于盛唐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收录于《全唐诗》。 全诗透露出一种宁静空明的氛围。抱琴、横笛、弹琵琶,则在下本身就非常淡雅,然而这些弹奏却是“取意任无弦”没有定型的曲调,只是随意的弹拨,这种宁静可以说是已经静到空明的境界了。也许有的人一生都没有经历过这种平和的宁静,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李白体验并描绘了那种高文化、高修养,才可能领悟到的人生真谛。
翻译/译文
我最尊重张公子你啊,别宴频酌离别,酒酣醉卧高堂。
银烛光焰摇曳,歌声激荡,把酒看美女轻舞罗裳
横笛吟弄秋月,琵琶弹奏的是《陌上桑》乐曲。
我解开悬挂龙泉剑的锦带,为你劝酒千觞。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3:29:32 | 显示全部楼层
719


自金陵溯流过白璧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沧江溯流归,白璧见秋月。
秋月照白璧,皓如山阴雪。
幽人停宵征,贾客忘早发。
进帆天门山,回首牛渚没。
川长信风来,日出宿雾歇。
故人在咫尺,新赏成胡越。
寄君青兰花,惠好庶不绝。



古诗简介
《自金陵溯流过白璧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是唐代大李白的作品。这是一首游赏景、寄赠友人之作,诗中描写自金陵至白璧山、天门山一路而行的景色,诗末写与友人不能同游的惆怅及友谊长存的期望。诗以写景为主,却又不乏抒情妙笔。全诗语言清逸,过渡自然,情景交融,富有韵味。

翻译/译文
自青苍色的大江逆流而归,行至白璧山赏玩秋月
秋日的月光照在白璧山上,如同山阴之般皎白令人兴发。
隐逸之士停止了出行,商贾买卖人忘记了早晨出发。
扬帆再行来到天门山,回头望去牛头渚已被掩没。
大江长啊季按时吹来,太阳升起夜消散。
朋友近在咫尺却未见面,不能共同欣赏奇景相隔如胡越。
寄您一枝青青的兰花,愿我俩和谐美满友谊长存。

注释
⑴白璧山:在今安徽当涂,天门山在太平府,二山夹大江。水曰博望,西曰梁山,对崎知门。句容,今属汉苏。主簿:为县令佐官。
⑵沧江:江流;江水。以江水呈苍色,故称。溯(sù):逆流而上。溯流:逆着水流方向。
⑶山阴:用晋人王徽之典故。《世说新语》载: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四望皎然。山阴:今浙江绍兴。
⑷幽人:幽隐之人;隐士。宵征:夜间出行。《诗经·召南·小星》:“肃肃宵征,夙夜在公。”毛传:“宵,夜;征,行。”
⑸贾(gǔ)客:商人。《后汉书·班超传》:“六年秋,超遂发龟兹、鄯善等八国兵合七万人,及吏士贾客千四百人讨焉耆。”
⑹进帆:谓利用风力扬帆使前进。
⑺牛渚:今安徽鞍山采石矶。据《一统志》载:牛渚山,在太平府城北二十五里,下有矶,曰牛渚矶,去采石矶近一里。
⑻信风:随时令变化,定期定向而至的风。
⑼故人:此指王主簿。咫(zhǐ)尺:形容距离近。
⑽新赏:欣赏新奇景色。胡越:喻相隔遥远。
⑾青兰花:俗你草兰,又名春兰。一茎一清香。一茎数花者为葱。也有开放于秋季的。古人以兰花友情
⑿惠好:恩爱,和谐,友好。

赏析/鉴赏
此诗起句擒题,“沧江泝流归”,谓沿长江逆流而上,起自金陵,“归”而未道及终点,恐怕大抵不出太平府(今安徽当涂、芜湖)一带。在归途中过白壁山,此山之三峰,本已是“中起如垩”,加以秋月郎照,当然更见其白了,“白壁见秋月”,此句看似平实,却深得自然风致。在白壁山下看见秋月,一“见”字,悠然自得,不期而遇,正如陶渊明饮酒》中的“悠然见南山”,自然无为之中,意与境会,真味盎然。上句“白壁见秋月”,下句“秋月照白壁”,非仅是上下句连的顶真句式,而且二句中仅换当中一字,余为“白壁”与“秋月”的词序颠倒,颇饶民歌风味。“秋月照白壁”,在平淡自然之中,作者由“见秋月”的无心而得,转为凝心观照,注视月色下的白壁山。山色之白更得月色之白,“皓如山阴”,此句足传月光下白壁山的迷人风采了。晋人在山水赏会之中,对自然风光一往情深,李白形容月下山色如“山阴雪”,不仅出于《世说》,而且亦如晋人那样,怀有对山水的无比热爱。李白不仅对此景色深为留连,而且推己及人,以自己之心为他人之意,用“幽人停宵征,贾客忘早发”,进一步渲染月色、山色之美。《诗经》中有“肃肃宵征”之句,李白“幽人停宵征”。商贾逐利而行,“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却也“忘早发”。幽人与贾客之所以驻足不行,是因为被自然界的动人美景深深吸引住了。
在“溯流”的过程中,“白壁山玩月”是第一个高潮,虽然幽人停其宵征,贾客亦忘早发,但“林无静树,川无停波”,总不能容与江中忘其所归,何况还总有“行舟催发”一幕吧,于是,又继续泝流而上,“达天门”而成第二个高潮。
“进帆天门山”,一“进”字足见体物之妙,既是进发之意,又是因地形而言。由于江东的博望山(东梁山)与江西的梁山(西梁山)夹江对峙,形似天门,船行至此,有入门之感,故“进帆”二字确是传神之笔。“回首牛渚没”,因天门耸峙,遮断视线,回首眺望,已不见牛渚山踪影了。李白望天门山》写道:“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此处的江山形势可见。前句“进帆”,后句“回首”,一进一回,极得生动之致,物色与人之精神皆治。夜间已去,曙色渐现,“川长信风来,日出宿雾歇”。此二句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江间美景:江风沾着长川吹拂,日出而宿雾渐歇。杜甫曾称道李白诗“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这“日出宿雾歇”,就是化用鲍照诗句“江寒雾未歇”而来,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亦云:“晓雾将歇,猿乱鸣”。可见李白虽推尊汉魏风骨,却也不废六朝的清词丽句,对其有所汲取和熔铸。
诗至于此,“白壁山玩月”与“达天门”两个内容均已完成,前者的山色与月色,后者的山势与风、雾,均传其神韵,得其气象。于是,再转为“寄句容王主簿”的第三个内容。“故人在咫尺,新赏成胡、越。”据《唐书·地理志》可知,江南东道昇州江宁郡有句容县,离此地不远,“在咫尺”并非夸张过甚。然而,咫尺之遥竟成胡、越之远,胡地在北,越地在南,其间距离遥远为一义;另一义则如《吴越春秋》所说“胡北风而立,越燕望日而熙,同类相亲之义也。”李白为人傲岸,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平交诸侯,长揖君主,王主簿以九品官当“故人”之称,如非深知,必与李白为人有相似之处,胡越之叹的同类相亲之义,或许不是妄加。诗人并未说出咫尺成胡越的原因,而深切地表达了作者诗人对王主簿的一片深情:“寄君青兰花,惠好庶不绝。”这未免令人想起《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也令人想起陆凯的《赠范晔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礼轻情重,诗虽止而情未止。
李白喜游山水,“凡江、汉、荆、襄、吴、楚、巴、蜀,与夫秦、晋、齐、鲁山水名胜之区,亦何所不登眺。”(刘楚登《太白酒楼记》)李白尤爱月亮,其字为太白,孩子叫明月奴,诗中常写明月,这是他向往光明、纯洁,痛恨污浊、庸俗所致。此诗之大江、明月、白壁如雪,既是诗人所见之处境,又是诗人所发之内心,堪称情与景融,意与境合。
“秋月照白壁,皓如山阴雪”。明月下的白壁山,如山阴雪景的皎然洁白,悬照大江之上,似一幅静止的图。而“进帆天门山,回首牛渚没。川长信风来,日出宿雾歇。”却是四个活动画面的转换。进、回、来、出、歇五字,皆极平常,又恰到好处,入天门、望牛渚,风来、日出、雾歇,时间推移,行程亦变,景物变换,极其自然。白壁玩月为静,天门行舟为动,分则各得其宜,合观互为映衬,在李白的笔下,有郢匠运斤之妙,转接自如,毫不费力。
此诗以写景为主,却又不乏抒情妙笔。前面的“幽人停宵征,贾客忘早发”,是将己情移之于人,以停征,忘发言秋月白壁之景色迷人,加深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后面的咫尺之叹、胡越之慨,足见李白与友人的一片深情,而寄君青兰之举,惠好不绝之想,更翻新了古诗意境,使人有情韵不竭之感。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3:30:24 | 显示全部楼层
720


早过漆林渡寄万巨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西经大蓝山,南来漆林渡。水色倒空青,林烟横积素。
漏流昔吞翕,沓浪竞奔注。潭落天上星,龙开水中雾。
峣岩注公栅,突兀陈焦墓。岭峭纷上干,川明屡回顾。
因思万夫子,解渴同琼树。何日睹清光,相欢咏佳句。



古诗简介
选自王琦辑注《李太白文集》卷十四,另收录于《全唐诗》第一百七十三卷。时李白游历泾县蓝后又游漆林渡。中描写此处的湖光山色,甚为幽美。水中倒影,瀑布奔注,泉水清澈,山峦空青,还有注公栅、陈焦墓等古迹,渴望友人万巨来此相聚同游,共咏佳句。
翻译/译文
西行经过大蓝山,来到南边的漆林渡。
水色清明倒映青天,森林烟缭绕如一匹白丝稠。
流水翻腾沸涌,浪涛奔注。
清潭落满天上星光,龙啸水如烟。
高耸的岩石上有注公栅,还有突兀而起的陈焦墓。
矗立的山岭,明媚的清川让我频频回顾。
思念万夫子你啊,如同解渴想琼树。
什么时候一起同睹这清丽的光景,吟咏欢乐的佳句。

注释
[1]诗作于唐上元二年,时李白76岁。另有一说此诗作于天宝十三载(754)秋。万巨,原本无注,从卢纶及韩栩两人送万巨诗,可以考知万巨曾为江南幕职,与李白交往时还很年轻。按《宁国府志》卷三十一《人物志·隐逸类》,“万巨世居震山,天宝间以才荐不就。李白有《扶豪士歌》,即巨也。因巨远祖汉槐里侯修封扶,因以为名。”
[2]大蓝山,又名兰山,在今安徽省宣城市泾县西南六十里,危崖高耸,下临落星潭。
[3]漆林渡即今章家渡,因绕岸有漆树为林故名。
[4]吞翕(tūnxì),聚合;归并。
[5]沓浪(tàlàng),层叠而涌的波涛。
[6]峣岩(yáoyán)高耸的山岩。
[7]陈焦(?-261)三国时吴丹杨安吴(今安徽太平东北)人。永安四年(261)卒。《吴志·孙休传》称其死后“埋之,六日更生,穿土中出。”
[8]清光(qīngguāng),清美的风采。李白《赠潘侍御论钱少阳》:君能礼此最下士,九州拭目瞻清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诗展公众号|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留言薄|中国成年人诗歌界限网 ( 苏ICP备14046093号 )

GMT+8, 2024-6-26 10:25 , Processed in 0.702263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