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诗界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观云忘我

李白诗全集(938篇首)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0:53:19 | 显示全部楼层
621


荆州贼平临洞庭言怀作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修蛇横洞庭,吞象临江岛。积骨成巴陵,遗言闻楚老。
水穷三苗国,地窄三湘道。岁晏天峥嵘,时危人枯槁。
思归阴丧乱,去国伤怀抱。郢路方丘墟,章华亦倾倒。
风悲猿啸苦,木落鸿飞早。日隐西赤沙,月明东城草。
关河望已绝,氛雾行当扫。长叫天可闻,吾将问苍昊。



古诗简介
《荆州贼平临洞庭言怀作》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五言古诗,是《全唐诗》的第183卷第15首。中前四句巧用比喻手法,讲述襄州将领康楚元、张嘉延在荆州叛乱,宛如大吞食巨象,横行无忌,作恶多瑞。接着六句讲述诗人目睹时局动荡不安、战乱纷扰频仍,欲要改变现状又无能为力的悲痛之情。再接着四句诗句描绘客观现实的残酷和自然景物的悲凉,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愁苦忧伤的情愫。最后六句流露出诗人对现实时代动乱、个人经历坎坷而感到忧愤不平。 诗中可窥见诗人已是垂暮之年,鬓虽残,心未死,重在强调爱国壮志之心犹在,仍密切关注社会时局,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封建上层统治集团,不减当年豪迈不羁、炽烈奔放的性情。
翻译/译文
巨蛇横陈在洞庭湖畔,在江岛边将大象一口吞掉。
吐出象骨堆成巴陵,告诉我这个传说的是楚国的遗老。
三苗国在水的尽头、三湘道旁水多土少。
峥嵘又到了年末,困境中的人显得多么苍老。
战乱不已我思归不得,远离放土悠伤满怀抱。
郢都已成了废墟,章华台早就倾倒。
中猿啼多么哀苦,叶落雁飞秋来得太早。
夕阳隐没在赤沙湖,明月映照着东城草。
望断关河川,妖该被清扫。
我仰天长啸,老天你可知道?老天啊我在问你,你可知道?

注释
《通鉴》:乾元二年八月,襄州将康楚元、张嘉延据州作乱,刺史王政奔荆州。楚元自称南楚霸王九月,张嘉延袭破荆州,荆南节度使杜鸿渐弃城走,澧、朗、鄂、峡、归等州,官吏闻之,争潜窜山谷。十一月,康楚元等众至万余人。商州刺史充荆、襄等道租庸使韦伦发兵讨之,驻于邓之境,招谕降者,厚抚之,伺其稍怠,进军击之,生擒楚元,其众遂溃,得其所掠租庸二百万缗,荆、襄皆平。
修蛇:长蛇、大蛇。《淮南子·本经训》:“尧乃使羿断修蛇于洞庭。”高诱注:“修蛇,大蛇。吞象三年而出其骨之类。”
巴陵:山名。《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十七:“昔羿屠巴蛇于洞庭,其骨若陵,故曰巴陵。”
三苗:我国古代部族名。《史记正义》:“三苗之国,左洞庭而右彭蠡。”即今湖南、江西一带。孔安国《尚书传》:三苗之国左洞庭、右彭蠡,在荒服之例,去京师二千五百里。《通典》:岳州古苍梧之野,亦三苗国之地。青草洞庭湖在焉,二湖相连,青草在南,洞庭在北。注:凡今长沙、衡阳诸郡,皆古三苗之地。
三湘:今湖南湘江流域。
《楚辞》:“岁既晏兮孰华予。”王逸注:“晏,晚也。”鲍照《舞赋》:“岁峥嵘而愁暮。”李善注:“《广雅》曰:峥嵘,高貌。岁之将尽,犹物之高也。”
郢路:今湖北江陵一带。《通典》:江陵郡,今之荆州。春秋以来,楚国之都谓之郢都,西通巫、巴,东接、梦,亦一都会也。
《楚辞》:“惟郢路之辽远。”左思《魏都赋》:“临淄牢落,鄢郢丘墟。”吕延济注:“丘墟,谓居人少也。”
章华:章华台,春秋时楚国离宫名。故址在今湖北监利县西北。《方舆胜览》:江陵府有章华台。晋杜预云:“在今南郡华容城中。”华容,即今监利。
赤沙:赤沙湖,在湖南华容县南。《水经注》:洞庭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若出没于其中。《方舆胜览》:洞庭湖在巴陵县西,西吞赤沙,南连青草,横亘七八百里。《岳阳土记》:赤沙湖,在华容县南,夏秋水泛,与洞庭洪通。杜甫《道林岳麓诗》所谓“殿角插入赤沙湖”也。《一统志》:赤沙湖,在洞庭湖西,夏秋水泛,与洞庭为一,涸时惟见赤沙。
琦按:“城草”,恐是“青草”之讹,然青草在南,而诗云“东青草”,则又未敢定也。旧记云:洞庭南连青草,西亘赤沙,七八百里,又谓之三湖。《初学记》:盛弘之《荆州记》云:巴陵南有青草湖,周回数百里,湖南有青草山,因以为名。《一统志》:青草湖,一名巴丘湖,北连洞庭,南接潇湘,东纳汨罗之水,每夏秋水泛,与洞庭为一,水涸则此湖先干,青草生焉。
关河:关山河川。
氛雾:雾气。诗中比喻乱贼。江淹诗:“皇晋遘阳九,天下横氛雾。”张铣注:“氛雾,喻乱贼也。”
苍昊:苍天。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承苍吴之纯殷。”张载注:“苍、吴,皆天之称也,春为苍天,夏为昊天。”

赏析/鉴赏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的深秋,比《秋登巴陵望洞庭》的写作时间,可能稍后一些。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唐王朝的封建中央集权日趋衰落,地方割据势力起来反对朝廷的事件时有发生。乾元二年八月,襄州(今湖北省襄阳)将领康楚元、张嘉延起兵叛唐。九月,张嘉廷袭破荆州(今湖北江陵县一带)。商州刺史充荆襄等道租庸使韦伦发兵讨之。十一月,康楚元被擒,其众遂溃,荆、襄于是平定。李白当时正在巴陵(即岳州,今湖南岳阳县一带),目睹时局动荡不安,战乱纷扰频仍,自己北归不能,想要改变现状又无能为力。诗人对此感伤不己,写下此诗表达自己对迅速平息战乱的渴望。
“修蛇横洞庭,吞象临江岛。积骨成巴陵,遗言闻楚老。”古代流传过这样一个神话故事:尧曾派后羿在洞庭斩杀巴蛇(即修蛇,大蛇)。这条大蛇死后,蛇骨堆积得象臣陵一样,因此人们把这个地方取名为巴陵。古代还传说,巴蛇能吞食巨象:“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山海经·内南经》)诗一开始,诗人就用这些传说作了一个比喻:襄州将领康楚元、张嘉延在荆州叛乱,就象那大蛇一样吞食巨象,在洞庭湖一带横行无忌,作恶多瑞。


“水穷三苗国,地窄三湘道。岁晏天峥嵘,时危人枯槁。思归阻丧乱,去国伤怀抱。”这几句写诗人当时的心情和处境。是说自己正流落在穷乡僻壤,加上岁暮将届,气候阴寒,时局充满危机。诗人被困居在这里,形容枯槁,憔悴不堪,虽然归心似箭,无奈又为动乱的现实所阻隔,真是有家难投,报国无门。
“郢路方丘墟,意华亦倾倒。风悲猿啸苦,木落鸿飞早。”前两句写社会环境:由于当时荆州一带战乱纷扰,破坏惨重。昔日繁华的章华台亦已倒塌。后两句写自然环境,点出时令和节候。时值深秋,秋风萧瑟,猿啸声声,落叶纷纷。鸿雁早已自北而南,飞回南方了。这几句写的都是客观现实和自然景物,但诗人愁苦忧伤的心情却在字里行间处处流露,不能自已,大有物尚如此,人何以堪的深沉感慨。
“日隐西亦沙,月明东城草。关河望已绝。氛雾行当扫。长叫天可闻?吾将问苍吴!”《水经注》有这样的记载:“洞庭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若出没于其中。”看来诗人“临洞庭”的时间已经不短,太阳已被洞庭湖西的赤沙湖所吞没。一轮明月却从东方冉冉升起,照完了青草湖。


末尾四句,诗人写得尤其沉痛:天色已晚,山河逐渐望不见了。有如烟氛迷雾的“荆州贼乱”理应统统一扫而光!我要高声地问问苍天:我的呼叫声你到底听得见还是听不见?由于时代动乱和个人坎坷的经历,在这首诗里,忧愤不平和感伤的情绪不免流露,但与此同时,也可窥见已是垂暮之年的诗人,仍然密切关注时局,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封建上层统治集团,他那豪迈不羁的性格和炽烈奔放的感情不减当年。
全诗对“洞庭”的自然景物没有作精细的刻和描写,只是选择了“荆州贼乱”这一客观事实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和强烈的爱憎,达到“言怀”的目的。诗中运用神话传说作比喻,使诗意增添了浪漫主义的情调和色彩。这首诗除了首尾几句外,也有不少对偶的句子,但都自然而毫无斧凿痕迹,充分显示出诗人功力的深厚。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0:54:15 | 显示全部楼层
622


避地司空原言怀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南风昔不竞,豪圣思经纶。
刘琨与祖逖,起舞鸡鸣晨。
虽有匡济心,终为乐祸人。
我则异于是,潜光皖水滨。
卜筑司空原,北将天柱邻。
雪霁万里月,云开九江春。
俟乎泰阶平,然后托微身。
倾家事金鼎,年貌可长新。
所愿得此道,终然保清真。
弄景奔日驭,攀星戏河津。
一随王乔去,长年玉天宾。



古诗简介
《避地司空原言怀》是由唐朝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公元756年(唐玄宗天宝十五载、唐肃宗至德元载),李白因永王李璘兵败受累,避居于佛教司空山。在司空山的一年多时间里,李白写下了《舒州司空山瀑布》和《避地司空原言怀》等作品。在《避地司空原言怀》一诗中描绘了司空山气势磅礴的山图,表达了赞美山景之情及出世求仙之念。
翻译/译文
自古以来都在一刻不停的呼啸,豪杰圣人仍在做着治理国家的思考。
然而西晋末年一代名将刘琨和祖逖,经常在雄报晓时候起来练习武艺。
他们都有匡扶晋室收复国土的决心,终究还是被朝廷陷害成为获罪之人。
我和他们虽遭遇相同但结果不一样,我沿着皖河水边漫游饱览潜山光。
最后选择禅宗道场司空山筑屋定居,这里与三祖寺天柱山北面遥遥相邻。
晴时这里可以映照万里之外光,开时这里可以沐浴九江之域春风
等到有一天灾难过去天下太平之时,就把这里作为远离朝廷的托身之所。
我在这里要把全部家产用来炼仙丹,吞下仙丹使自己容貌鲜嫩永远年轻。
我希望的就是得到长生不老的妙术,最终这样就可以保持自己真实自然
我可以驾驭太阳蓝天上欣赏美景,我可以攀摘星星银河边嬉戏游玩。
跟随着神仙王乔乘云游一起去吧!到时我将成为玉皇天宫的长年宾客。

注释
⑴《一统志》:司空山,在安庆府太湖西北一百六十里,山极高峻。山半有洗池,即古司空原,李白尝避地于此。《太平寰宇记》:司空山,在舒州太湖县东北一百三十里。
⑵《左传》:晋人闻有楚师,师旷曰:“不害,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楚必无功。”杜预注:歌者吹律以咏八风,南风音微,故曰不竞也。太白借用作晋朝南渡兵力不竞解。
⑶《晋书》:祖逖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论曰:祖逖散谷周贫,闻鸡暗舞,思中原之燎火,幸天步之多艰,原其素怀,抑为贪乱者矣。太白乐祸之论盖本于此。《梁书》:高诅睹内方乱,有匡济之心。
曹植诗:“潜光养羽翼,进趣且徐徐。”《太平寰宇记》:皖水。在舒州怀宁县西北,自寿州霍山县南流入,经县北二里,又东南流二百四十里入大江,谓之皖口。《一统志》:皖水在潜山县北,下流会潜水,经府城,西达大江。
⑸《江南通志》:太白书堂,在太湖县司空山,李白避地于此,有“卜筑司空原”之句。
⑹《韵会》:“将,与也。”《唐六典注》:霍山,一名天柱,在舒州怀宁县,自汉以来为南岳。《通典》:舒州怀宁县有灊山,一名天柱山。《方舆胜览》:天柱峰,在皖山,高三千七百丈,周三百五十里。山东有瀑布。汉武帝尝登此山,即司元洞府,九天司命真君所主也。《江南通志》:天柱山,在安庆府潜山县,与潜山连,其峰最高,突出众山之上,峭拔如柱,屹然为尊,道书谓之司元洞天。汉武帝尝登封于此,以代南岳。山有魏左慈炼丹故迹。
⑺九江,在浔阳。
⑻《长杨赋》:“玉衡正而泰阶平。”
江淹别赋》:“炼金鼎而方坚。”李善注:“炼全为丹之鼎也。”
⑽《广雅》:“日御谓之羲和。”陈子昂诗:“还丹奔日驭,却老饵云霞。”
⑾河津,谓天河之津。
⑿王乔有三:一是上古之仙人,或称王子乔,或称王乔,《楚辞》中累引之。一是周灵王之太子晋,亦称王子乔。一是后汉时河东人,为叶县令者。
⒀玉天,道家所谓玉清境之天,天宝君所治,即清微天也。又王绩诗:“三山银作地,八洞玉为天。”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0:55:05 | 显示全部楼层
623


春滞沅湘有怀山中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沅湘春色还,风暖烟草绿。古之伤心人,于此肠断续。
予非怀沙客,但美采菱曲。所愿归东山,寸心于此足。



翻译/译文
沅湘已经是春天,暖暖的春风绿草如烟。
自古以来的伤心人,都于此伤心断肠。
我不是屈原那样的《怀沙》客,但是很喜欢沅湘民歌《采菱曲》。
我的愿望就是归隐东,能满足这点就可以了。

注释
⑴《史记》:“浩浩沅、湘兮。”《史记正义》曰:《说文》:沅水出牂牁东北,流入江。湘水出零陵县山北,入江。按二水皆经岳州而入大江也。后人以沅、湘为岳州之异称。
⑵《史记》:屈原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⑶《尔雅翼》:楚之俗,当菱熟时,士女相与采之,故有《采菱》之歌以相和,为繁华流荡之极。《招魂》:“涉江采菱发《阳阿》。”《阳阿》者,采菱之曲也。
沈约:“所愿从之游,寸心于此足。”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0:55:54 | 显示全部楼层
624


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醉来脱宝剑,旅憩高堂眠。中夜忽惊觉,起立明灯前。
开轩聊直望,晓雪河冰壮。哀哀歌苦寒,郁郁独惆怅。
傅说版筑臣,李斯鹰犬人。欻起匡社稷,宁复长艰辛。
而我胡为者,叹息龙门下。富贵未可期,殷忧向谁写。
去去泪满襟,举声梁甫吟。青云当自致,何必求知音。



古诗简介
《冬醉宿龙门觉起言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此写作者醉宿龙门醒后的所见所想,表达了作者理想不得实现的悲愤之情。
翻译/译文
在醉后摘下宝剑,旅憩在高堂安眠。
夜半忽然惊觉,起立站在明灯前。
打开窗户放眼望去,拂晓的飘更加陪衬了河的壮观。
哀哀歌声咏叹苦寒,郁郁寡欢,独自惆怅。
宰相傅说曾经做过夯土的工作,宰相李斯也曾经是个鹰犬狩猎人。
忽然而起匡扶社稷,难道没有经历长期的艰辛。
而我在干什么呢,在龙门的客栈独自叹息。
富贵不可预期,满腔殷忧向谁说。
永别了龙门,高声吟颂梁甫吟,泪流满襟。
直上要靠自己,何必求知音举荐!

注释
⑴龙门:《通典》:河南府河南县有阙塞,俗曰龙门。
《太平寰宇记》:阙塞山。
左传》:晋赵鞅纳王,使女宽守阙塞。服虔谓“南山伊阙”是也。杜预注,洛阳西南伊阙口也,俗名龙门。
⑵古乐府有《苦寒行》,因行役遇寒而作。
⑶《韩诗外传》:傅说负土而板筑,以为大夫,其遇武丁也。李善《文选注》:“郭璞《三苍解诂》曰:板,墙上下板。筑,杵头铁沓也。”
⑷《韵会》:欻,暴起也。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文》:“举师扬威,并匡社稷。”
阮籍诗:“感物怀殷忧。”李善注:“《韩诗》曰:‘耿耿不寐,如有殷忧。’《诗经·国》:‘以写我忧。’《毛传》曰:‘写,除也。’”
⑹《梁甫吟》,古代用作葬歌的一种民间曲调,音调悲切凄苦。
⑺《史记·范睢传》:“不意君能自致于青之上。”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0:57:20 | 显示全部楼层
625


与元丹丘方城寺谈玄作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茫茫大梦中,惟我独先觉。
腾转风火来,假合作容貌。
灭除昏疑尽,领略入精要。
澄虑观此身,因得通寂照。
郎悟前后际,始知金仙妙。
幸逢禅居人,酌玉坐相召。
彼我俱若丧,云山岂殊调。
清风生虚空,明月见谈笑。
怡然青莲宫,永愿恣游眺。



注释
①《庄子》:“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
②释家以此身为地、水、火、四大假合而成,坚者是地,润者是水,暖者是火,动者是
③《楞严经》: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却求观世间,犹如梦中事。湛然常定之谓寂,莹然不昧之谓照。寂,其体也。照,其用也。体用不离,寂照双运,即是定慧交修,止观互用之妙谛。
④《维摩诘所说经》:法无有人前后际断故。《华严经》:虽知诸法无有前际,而广说过去。虽知诸法无有后际,而广说未来。虽知诸法无有中际,而广说现如今。金仙,谓佛。释成时曰:李白:“朗悟前后际,始知金仙妙。”束文人如稻、麻、、苇,吐不出此十字。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0:59:13 | 显示全部楼层
626


姑孰十咏·灵墟山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丁令辞世人,拂衣向仙路。伏炼九丹成,方随五云去。
松萝蔽幽洞,桃杏深隐处。不知曾化鹤,辽海归几度。



翻译/译文
古人丁令威,脱离尘市,毫无反顾,学仙。
九转金丹,一旦成功,驾五色彩而去。
如今此地,高萝藤密,桃花杏花茂盛,他曾经隐居的山洞深幽难寻。
不知道他曾经几次化为黄,飞回故乡辽东看望亲人。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0:59:57 | 显示全部楼层
627


姑孰十咏·谢公宅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青山日将暝,寂寞谢公宅。竹里无人声,池中虚月白。
荒庭衰草遍,废井苍苔积。惟有清风闲,时时起泉石。



古诗简介
这首李白《姑孰十咏》之一,是很优美的写景诗。“池中虚白”中的“虚”字用得极到位,无可替代。
翻译/译文
夕阳西下,青暮色一片,谢公旧宅,人去楼空,寂寞难耐。
丛无人,池塘水月空灵虚白。
庭院荒芜,杂草丛生,废弃的井栏长满苍苔。
唯有清,悠闲自在,不时从岩石中的清泉上飘拂而来。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1: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628


与贾至舍人于龙兴寺剪落梧桐枝望灉湖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剪落青梧枝,灉湖坐可窥。雨洗秋山净,林光澹碧滋。
水闲明镜转,云绕画屏移。千古风流事,名贤共此时。



古诗简介
《与贾至舍人于龙兴寺剪落梧桐枝望灉湖》是“诗仙李白晚年的作品。作品出处《全唐诗》,文学体裁是五言律诗

翻译/译文
剪一枝青青的梧桐叶在手,坐在龙兴寺西阁上,就可以悠闲悠闲地望尽灉湖光。
远处的峦在秋雨的冲刷下是多么净谧,树叶散发出绿油油的光彩。
一丝不动的水面恰如一面明镜,看飞奔却感觉寺中的屏在移动。
有缘与你这位著名贤人一起聚会,真是千古难得的流盛事。

赏析/鉴赏
作于李白晚年,可见诗仙宝刀不老,风流不减当年。这首诗中比较突出的是李白的观察和状写工夫:水闲明镜转,绕画屏移。对仗十分工整,写景万分生动,语句清丽,动态如目亲睹。
最后两句“千古风流事,名贤共此时”则是表达古今共聚此时、名贤皆汇此事的盛况,表明“剪落梧桐枝望灉湖”是件盛事。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1:01:32 | 显示全部楼层
629


游南阳白水登石激作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朝涉白水源,暂与人俗疏。岛屿佳境色,江天涵清虚。
目送去海云,心闲游川鱼。长歌尽落日,乘月归田庐。



翻译/译文
乘着朝阳,登涉白水河的源头,可得片刻与人世俗事隔绝。
江边青如岛屿,宛如仙境,水天一色,涵养清虚。
眼光随白边飘去,心就像儿在水中悠闲地游荡。
一直高歌到太阳下山,身披洁白的光回归田舍。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1:02:15 | 显示全部楼层
630


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黄鹤高楼已捶碎,黄鹤仙人无所依。
黄鹤上天诉玉帝,却放黄鹤江南归。
神明太守再雕饰,新图粉壁还芳菲。
一州笑我为狂客,少年往往来相讥。
君平帘下谁家子,云是辽东丁令威。
作诗调我惊逸兴,白云绕笔窗前飞。
待取明朝酒醒罢,与君烂漫寻春晖。



翻译/译文
高楼已我被捶碎了,
骑黄鹤的仙人无所依凭。
黄鹤飞上天庭跟玉帝告状,
玉帝却把黄鹤流放回江南
神明太守再把黄鹤楼重建雕饰,
新近图的粉壁还芳菲犹闻。
整州的人都笑我为狂客,
连你这个小小少年也来讥笑讽刺我。
我去严君平帘下打探过,
我知道你姓丁,你家祖宗就是汉朝的辽东太守丁令威,是个神仙
你竟然在我面前写调笑我!坏我兴,哈哈,关公面前耍的什么刀?
瞧瞧俺这把笔,那是笔尖生儿,笔杆子绕着白窗前飞的笔。
小子,等我明天酒醒了,
写一首让你知道什么叫诗歌的诗给你看看,再与你一起寻找诗中烂漫的春晖。


注释
⑴阎伯珵《黄鹤楼记》: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图经》,昔费袆登仙,尝驾黄鹤还憩于此,遂以名楼。
⑵《汉书》:黄霸为颍川太守,吏民咸称神明。
⑶《汉书》:严君平卜筮于成都市,得百钱足自养,则闭肆下帘而授《老子》。
⑷《搜神后记》: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墟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1:03:04 | 显示全部楼层
631


答从弟幼成过西园见赠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一身自潇洒,万物何嚣喧。
拙薄谢明时,栖闲归故园。
二季过旧壑,四邻驰华轩。
衣剑照松宇,宾徒光石门。
山童荐珍果,野老开芳樽。
上陈樵渔事,下叙农圃言。
昨来荷花满,今见兰苕繁。
一笑复一歌,不知夕景昏。
醉罢同所乐,此情难具论。



翻译/译文
世间万物,嚣喧繁杂,独守心身,自然潇洒。
我虽然处于一个开明的时代,可是因为自己才智浅薄,只好辞谢朝廷,回归故乡田野。
幸运的是有堂弟李幼成来西园旧壑相访,四邻好友们也驾驰华美的车到来。
朋友们一个个衣剑光彩鲜美照耀林与屋宇,连宾客的随从也光耀石门。
童端上珍贵的山果,老翁欣喜地打开芳香的窖藏坛。
我们从砍柴捕谈到农圃桑麻(就是莫谈国事)。
昨天你来的时候池塘荷花正盛开,今天又看见满院凌霄怒放。
此景如何不惹人欢笑,如何不使人高歌?又歌又笑,不觉晚已来临。
一样的醉中欢乐,就是难以用语言表达,那就不说了,你想知道,就跟我醉一回!

注释
谢灵运《王子晋赞》:“王子爱清净,区中实嚣喧。”
⑵陶潜:“华轩盈道路。”
⑶刘孝绰诗:“芳樽散绪寒。”
郭璞诗:“翡翠戏兰苕。”李善注:“兰苕,兰秀也。”张铣注:“苕,枝鲜明也。”
⑸《古诗十九首》:“欢乐难具陈。”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1:03:57 | 显示全部楼层
632


酬张司马赠墨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上党碧松烟,夷陵丹砂末。
兰麝凝珍墨,精光乃堪掇。
黄头奴子双鸦鬟,锦囊养之怀袖间。
今日赠予兰亭去,兴来洒笔会稽山。



注释
(1)上党碧烟:指上党所产用优质松烟加珍贵香料制成的墨。初唐至盛唐,潞州已成墨的主要产地。宋人晁说之《墨经》在论及松烟产地时说:“唐则易州、潞州之松。上党松心尤先见贵。”《潞州志·田赋志》载:“唐潞州上党郡大都督府土贡墨(《唐书》)。潞州贡墨(《通志略》)。上党郡贡墨三挺(《文献通考》)”。本所指张司不详。
(2)夷陵丹砂朱:指夷陵(今湖北宜昌一带)所产的丹砂墨。
(3)兰麝凝珍墨:在上党松烟墨中添加麝香之类珍贵香料。
(4)黄头奴子双鸦鬟:指黄头少女鸦青色发髻。
(5)锦囊养之怀袖间:这样的好墨只有藏之于锦囊,养之于怀袖才配得上。
(6)今日赠余兰亭去,兴来洒笔会稽:把这样绝好的松烟送给我,只有等到再赴兰亭的时候,才能取出一助诗文。兰亭,以行书法帖《兰亭集序》而著名,在浙江会稽。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1:04:38 | 显示全部楼层
633


江夏送张丞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欲别心不忍,临行情更亲。
酒倾无限月,客醉几重春。
藉草依流水,攀花赠远人。
送君从此去,回首泣迷津。



古诗简介
作品原文江夏送张丞欲别心不忍,临行情更亲。倾无限,客醉几重春。藉草依流水,攀赠远人。送君从此去,回首泣迷津。

翻译/译文
身欲离别,而心不忍,临到分手,情更亲。
倾酒如月光,下泻无限,客人一醉,几年可醒?
席坐岸边青草,双足嬉戏流水,攀枝儿赠给远别之人。
送君此地去,回首哭泣,迷津何时清晰?前途在那里?

注释
藉草依流水:孙绰《天台山赋》:“藉萋萋之纤草。”李善注:“以草荐地而坐曰藉。”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1:05:19 | 显示全部楼层
634


送梁四归东平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玉壶挈美酒,送别强为欢。大火南星月,长郊北路难。
殷王期负鼎,汶水起垂竿。莫学东山卧,参差老谢安。



翻译/译文
我手提玉壶,盛满美,送你离别,强装欢颜。
现如今正值仲夏,大火南星与并存,炎炎日光,长路难行。
当今皇上正期待能人,就像殷王期待伊尹负鼎一样,你在汶水边就收起你的钓竿吧。
莫学谢安高卧,那样会老却英雄的!

注释
⑴东平,唐时郡名,即郓州也,隶河南道。
⑵《六经天文编》:夏氏曰:“仲夏之月,初昏之时,大火见于南方正午之位。”
⑶《史记》:阿衡欲干汤而无由,乃为有菩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越绝书》:伊尹负鼎入殷,遂佐汤取天下。
⑷《春秋正义》:《释例》曰:汶水出泰山莱芜县西南,经济北至东平须昌县入济。《行水金鉴》:《述征记》泰山郡水皆名汶,今县界有五汶,皆源别而流同。其原山之汶水,西南流经乾封具治南,去县三里,又西南流九十里,人郓州中都县。按五汶者,曰:北汶、小汶、紫汶、牟汶,其一则经流也。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1:05:58 | 显示全部楼层
635


送麹十少府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试发清秋兴,因为吴会吟。碧云敛海色,流水折江心。
我有延陵剑,君无陆贾金。艰难此为别,惆怅一何深。



古诗简介
《送麹十少府》是唐代伟大李白创作的一首送别诗,属五言律诗

翻译/译文
清秋到来,诗兴大发,高唱吴会歌曲。
使色灰暗,流水在江心回旋。
我空有延陵公子宝剑,你却没有祖宗留下的遗产。
都是艰难度日,在此一别,惆怅的心情多么幽深!

注释
(1)《新序》: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详见十二卷注。
(2)《汉书》:陆贾有五男,出所使越橐中装,卖千金,分其子,子二百金, 令为生产。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1:06:41 | 显示全部楼层
636


送范山人归泰山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鲁客抱白鹤,别余往泰山。初行若片云,杳在青崖间。
高高至天门,日观近可攀。云山望不及,此去何时还。



古诗简介
《送范人归泰山》是李白的五言古诗,是《全唐诗》的第176卷第37首。此诗前两句运用铺叙手法着重突出范山人抱白鹤泰山的景致,既寓有求仙学道之意,在形象上又比“白”、“白犬”更美。第三四句描绘范山人抱白与诗人的距离渐渐拉远,由近在咫尺,直至仍能清晰可见。第五六句讲述诗人巧妙地以红日为衬托,范山人抱白鹤仍能依稀可见。末两句描绘一幅朵遮白鹤、人影望不及的远景。 此诗在色彩的点染上颇具匠心。从诗人对这一片白色的依依不舍的目送中,直到“生望不及”,表达出李白对范山人的一片深情,亦寄予出李白对求仙学道的向往之情。

翻译/译文
东鲁范山人抱着求仙的愿望,告别我又要回到泰山
入山群岩如片,山路杳在青崖间。
过去南天门,日观峰即可登攀。
多少云山可望不可及,此去不知何时回还?

注释
鲁客:指范山人。
鲁客抱白鹤:据《抱朴子》载:“欲求仙革,入名山,带灵宝符,牵白犬,抱白鸡,以白盐一斗及开山符檄著大石上。”《续博物志》又载:“学道之士,居山宜养白鸡、白犬”。这里说“鲁客抱白鹤”,既寓有求仙学道之意,在形象上又比“白鸡”、“白犬”更美。
杳:远。
天门:指泰山的南天门。《初学记》引《泰山记》云:“盘道屈曲而上,凡五十余盘。径小天门、大天门,仰视天门,如从穴中视天窗矣”。
日观:日观峰。在泰山玉皇顶东南。为岱顶观日出处。“旭日东升”为岱顶四大奇观之一。

创作背景
范山人,李白在东鲁时的友人,名字、生平不详。李白诗中有《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摘苍耳作》之范居士,杜甫诗中《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之范十,与此范山人可能同为一人。此诗为李白辞朝归东鲁时所作。

赏析/鉴赏
“鲁客抱白鹤,别余往泰山”,范山人自身的色彩本不鲜明,但诗人让他“抱”上一只“白鹤”,这样就引人注目了。于是,李白的目光随着这片白色的行进向泰山移去。“初行若片”,了然在目;“杳在青崖间”,距离远了,看上去更小,但因为出现了青色(“青崖”)作为衬托,仍很清晰;“高高至天门,日观近可攀”,更高了,更远了,更小了,这时,诗人又巧妙地使用红色(“日”暗藏着红色)作底,所以还依稀可见;最后,“云生望不及”,“白鹤”终于被飘浮的云朵遮住了,范山人的身影看不见了,伫立送行的诗人不禁油然而生惆怅之情:“此去何时还”?
此诗完整再现了初唐送别诗三部式的结构。首先,诗人用首联“鲁客抱白鹤,别余往泰山”介绍了送别事件以及友人的去处。其次,诗人用中间两联按时间顺序进行景的描写,友人离开初期是“初行若片云,杳在青崖间。”接下来是“高高至天门,日观近可攀。”最后,诗人用尾联抒发别情。从诗人对这一片白色的依依不舍的目送中,直到“云生望不及”,表达出李白对范山人的一片深情。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1:07:21 | 显示全部楼层
637


送萧三十一之鲁中兼问稚子伯禽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六月南风吹白沙,吴牛喘月气成霞。水国郁蒸不可处,
时炎道远无行车。夫子如何涉江路,云帆袅袅金陵去。
高堂倚门望伯鱼,鲁中正是趋庭处。我家寄在沙丘傍,
三年不归空断肠。君行既识伯禽子,应驾小车骑白羊。



翻译/译文
可以吹动白沙,江浙一带,天气太热,牛大声喘息,呼气成霞。
水国水气蒸郁,简直不可居住,天气这么热,道路遥远,也没有车。
夫子你如何回家?乘顺江回去?帆袅袅别离金陵而去。
父母高堂正在倚门而期望你回家孝顺他们,鲁中也正是孔鲤趋庭受教于孔子处。
我家就寄居在沙丘旁边,我已经三年没有回去,想起就难过,心不断肠也断。
你是认识我家小子伯禽的,你回家的时候去看看他,这小子应该驾着白羊拉的小车乱溜达吧。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1: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638


送张秀才从军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六驳食猛虎,耻从驽马群。
一朝长鸣去,矫若龙行云。
壮士怀远略,志存解世纷。
周粟犹不顾,齐珪安肯分。
抱剑辞高堂,将投崔冠军。
长策扫河洛,宁亲归汝坟。
当令千古后,麟阁著奇勋。



翻译/译文
吉祥的六驳猛兽能食猛虎,怎么甘愿与驽为群呢?
你今朝长鸣而去,矫若飞龙
壮士你胸怀远大的志向与方略,立志拯救国难。
你具有不食周粟的隐士范,视功名利禄为浮
抱剑辞别高堂父母,将要投奔崔将军
用你的策略横扫河洛的安禄叛军,再回故乡省亲。
应当留名千古,麒麟阁上著奇勋。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1: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639


送于十八应四子举落第还嵩山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吾祖吹橐籥,天人信森罗。归根复太素,群动熙元和。
炎炎四真人,摛辩若涛波。交流无时寂,杨墨日成科。
夫子闻洛诵,夸才才固多。为金好踊跃,久客方蹉跎。
道可束卖之,五宝溢山河。劝君还嵩丘,开酌盼庭柯。
三花如未落,乘兴一来过。



古诗简介
《送于十八应四子举落第还嵩山》是李白受人请托为于十八写的一首“落第”。李白迷恋纵横家的学术,此时他正在长安待诏,不想参加科举考试,希望能像战国时代的游说之士那样一步登天,自以为利用纵横术可以让于十八大展宏图。从此诗可知李白的学问,也可出他自此开始有了不满的情绪。本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于十八写的“落第诗”。全诗十八句九十字,意在劝人安心静修,别与世俗官府掺合。
翻译/译文
我家祖宗老子认为天地就像牛皮箱,仙人一定有很多,森森罗列。
清净即宇宙最原始状态,是为归根,静生动,则动植物从元和化生出来。
名声卓著的庄子文子列子庚桑子四个真人,执笔为文,铺陈翰藻若波涛汹涌。
天地交流无时休寂,杨朱与墨翟的学说也成为法律承认的科目。
反复吟颂孔夫子的学说,口才若悬河口。
能铸莫邪剑的金属性质活跃,长期为客不被赏识,心情必然蹉跎。
道,是不可以捆绑出售的,那是满溢河的金银铜铁玉五宝。
我劝你还是回归嵩山,手把杯看着自家的枝条早开,管他官家的草长不长!
如果嵩山的贝多树开的三季儿未落,我哪天乘兴去看。

注释
⑴橐籥(tuóyuè):亦作“橐爚”。古代冶炼时用以鼓吹火的装置,犹今之风箱。《老子》:“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⑵摛(chī)辩:铺陈辩论。
⑶杨墨:战国时杨朱与墨翟的并称。
⑷为金好踊跃,久客方蹉跎:出自《庄子·大宗师篇》:“大冶铸金。金踊跃曰:我必为镆铘。大冶必以为不祥之金。”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1: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640


送羽林陶将军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将军出使拥楼船,江上旌旗拂紫烟。
万里横戈探虎穴,三杯拔剑舞龙泉。
莫道词人无胆气,临行将赠绕朝鞭。



古诗简介
《送羽林陶将军》出自《全唐诗》第176卷009首。
翻译/译文
陶将军大驾楼出使,威凛凛。
江面上旌旗飘飘,紫烟缭绕。
你将远行万里,横戈试探虎穴。
三杯后,拔出龙泉剑舞个昏天黑地。
别说我是个词人,没有冲天胆气。
在你临行前,我将把绕朝鞭赠送给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诗展公众号|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留言薄|中国成年人诗歌界限网 ( 苏ICP备14046093号 )

GMT+8, 2024-11-18 06:48 , Processed in 0.155763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