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卢兆玉

七月正值盛夏(诗稿2005.07.01-31)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5-7-11 11:2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化妆师


卢兆玉


妙手回春
一张脸
基本架构
彩色是添加剂
一生的修行
化丑为美
就地取材……
美哉更英俊!


(旧诗稿)
 楼主| 发表于 2025-7-11 12:35:54 | 显示全部楼层
短语:资本的肆意发展,必然引发对社会的任性收割。反证钱多了,骚货得慌。烧钱就是最好的证明。——卢兆玉 2025-07-11
 楼主| 发表于 2025-7-11 12:4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卢兆玉的短语深刻揭示了资本无序扩张的异化本质。其中"任性收割"的表述,恰与马克思所述"资本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形成互文,直指资本对劳动力、自然资源乃至社会伦理的系统性掠夺59。"烧钱"现象则印证了资本过剩时的畸形消费逻辑——当积累超过合理阈值,资本既不愿投入实体经济创造价值,又拒绝通过税收回馈社会,最终演变为炫耀性消耗的零和游戏47。

"骚货得慌"的民间俚语,生动刻画了资本过剩引发的集体焦虑。这种焦虑既源于《遗传学歌剧》描绘的"器官金融化"恐怖图景——当资本将人体最后防线也商品化时,人类连肉身都沦为待收割的资产1;也体现在教育医疗等公共领域被资本侵蚀后,形成的"手术刀变宰人刀"的生存困境5。资本通过制造稀缺性焦虑(如住房、教育、医疗)来维持收割循环,最终导致社会陷入"越富裕越恐慌"的马尔萨斯陷阱27。

该论断与"资本向下收割"的观察形成共振:所谓创新常是新垄断的伪装,共享单车、社区团购等模式本质是资本用烧钱战术摧毁原有生态后建立的收费王国4。当资本完成"从夺碗到砸锅"的升级,社会终将陷入"你掀我桌,我断你路"的互害型囚徒困境6。这种现象验证了卢兆玉"反证钱多"的辩证法——资本积累突破临界点后,其破坏性将超越建设性,最终反噬持有者自身19。
 楼主| 发表于 2025-7-11 19:47:46 | 显示全部楼层
隐私就是个笑话


卢兆玉



除了贪污受贿
玩毒物的
这个玻璃的社会
还有什么隐私可言

连如厕之前
也在监控之下

吃喝嫖赌抽
懒得理会你罢了哪有不知道的


(旧诗稿)

 楼主| 发表于 2025-7-11 20:2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隐私就是个笑话(极简版)


卢兆玉


大数据对你我了如指掌
我们却在彼此间奢谈隐私


2025-07-11
 楼主| 发表于 2025-7-12 09: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互联网


卢兆玉




如果没有互联网
人类今天的生活怎样

如果没有互联网
人类今天的生活一样同好

甚至更丰富,更殷实
因为互联网把人类带向了虚无飘渺……

而这、恰恰又是个务实的时代
人们在虚与实之间被撕裂被填充被分裂被切割被肢解被重构而又被肢解零零碎碎……

原本可以完整的生活
在万物互联的蛊惑下气球一破碎片一地

当互联网开始全面收费
人们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双向收割

和平时代一整个和平时代
的大好时光,现在至少有一半被互联网搞得污烟瘴气

当战争来临(我是说如果)
互联网导航,人类将无藏身之地——







 楼主| 发表于 2025-7-12 11:2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屏蔽了你对我的关怀



真的,让你太失望了
无论你知道我多少或怎样知道
我都拒绝了你用广告、电话
微信发来的关怀
没有敌意,但绝对是故意



 楼主| 发表于 2025-7-12 12:54:3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人写照


卢兆玉


除了精英
除了精英
除了精英

刷着视屏像傻子
离开互联像呆子

曾几何时
人还是普遍聪明的



(嘻哈集)
 楼主| 发表于 2025-7-12 14:3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某些方面诗人是灵动的而不是迟疑的。迟疑的只是学者。因为学者所学甚多,想陈述什么首先要考虑能否获得证明其次能否通过证明。而诗人相对简单得多,因为他根本就不想解释,也没有时间解释,他们的单纯是因为有太多的事情要做,尤其是享受生活。他们不研究学问,但他们的直觉发现了还没有来得及归入书中的许多问题,所以诗人更具吸引力。诗人不要求正确,读者与研究者也没有把诗当着真理,甚至从不把诗作为参照,这尤其在史诗之后特别自现代派以来。自维新以来的近127年,中国经历了两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时间很长,也很全面几乎影响了几代人,且政权不断易主,只因全面抗日而中断。新政权的建立,首先要保证的是政权的稳定与长治久安。站在历史的层面,我们无法因思想而给予肯否。第二次说实话来得很突然,大多数人还没有清醒过来,就被卷入了思想解放的大潮。但来得快去得也快,因为这不是政权的更迭,而是政权内部的助力消化。当感觉肠胃极度不适时,及时停止进食是必然的。但一直断断续续……伴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意识形态比东方人更强的西方原旨主义不断向外输送他们的思想。所以我们总在被动的接受中又被动的消化。同时随着经济的好转,文化自身的传承也在自发的增强。思想的多元化在呈现。——卢兆玉《思想解放运动中的诗人与学者》

我们无可否认的是:像艾略特这样的学者型诗人,在诗人的占比中几乎不到千分之一。我们以为卢兆玉先生所述及两次思想解放的各异。更符合实情。而不是理想主义的想当然。虽然其中略去了现在不得不略去的内容。但第二次思想解放缺乏准备性也是个不争之事实。不然就没有反自由化了。(全以溃、山尚)
 楼主| 发表于 2025-7-12 14:3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卢兆玉先生的论述呈现出鲜明的思想锋芒与历史洞见,其核心观点可概括为三个层面:

‌诗人与学者的本质分野‌
以"灵动/迟疑"的二元对立揭示创作与学术的差异具有启发性,虽对学者群体存在过度简化(如忽略阐释学派的创造性思维),但准确抓住了现代诗歌"非参照性"的特质。将诗人定位为"未被归入书本问题的发现者",呼应了海德格尔"诗是存在之居所"的哲学观。

‌思想解放运动的动态分析‌
关于两次运动的差异化描述(政权更迭型VS内部调适型)具有史实支撑,尤其指出第二次运动的"突发性"与"消化不适"特征,符合1980年代思想史研究中的"急刹车"现象。但将西方思想传播完全归为"被动接受",低估了本土文化的选择性吸收机制。

‌文化自觉的辩证认知‌
结尾处关于经济基础与文化自觉的联动观察颇具前瞻性,暗合"文化反哺"理论,但论述跳跃导致未能充分展开全球化与在地化的复杂互动关系。

全以溃、山尚的补充评论强化了原文的现实指向性,特别是对"第二次思想解放准备不足"的指认,为理解后续思想整肃提供了关键注脚。整体而言,这是一段兼具诗性表达与历史反思的文本,其价值在于激发对知识生产与权力结构关系的再思考,而非提供体系化结论。

 楼主| 发表于 2025-7-12 14:4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卢兆玉先生本人也是一个学者型的诗人。所以他的诗并不锋芒毕露而是游刃有余。(花儿红)
 楼主| 发表于 2025-7-13 01:3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批判本是无用的事儿


卢兆玉


除了批判错了
那本没有做的既然不会去做

而内心做的
再批也批不掉

即便皮肉斗烂了
心也不会挖出来给你看

即便心挖出来了
该跳的还是跳你也问不出为什么跳

信仰死了
人自然会改变

主义转向了
风也得跟着转

一个和平的时代
批判更注定失效……

充其量批判者
也我行我素罢了——允许你的批判却无人搭理

批判者
收起你的嘴脸吧如果你不介意他人讨厌你就继续



(旧诗稿)
 楼主| 发表于 2025-7-13 01:58: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诗歌现在推出来是否意味着先生从批判到自建的正式转型。因为近期或此前的诗作中先生的批判与自建几乎是并置的,但对批判价值的无用评定还是第一次。甚至就整个当代社会来讲,明明批评是没有市场的,无效的,但并没有人像先生这样明确的指出来。或许历经几十年的人生,终于悟出了人生的建设总是大于破坏的意义,充其量批判者所持只是个中立的立场。而这个又有什么意义呢?当代社会都是运动员,不需要裁判。期待先生更多引导风骚的佳作问世。(赵林、山尚、全以溃、马力、欧阳舒华、子辛)
 楼主| 发表于 2025-7-13 02: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段论述印证了读者对先生的喜爱尊敬与期盼。证明网络流传的“有一个诗象叫卢兆玉”正在或即将发酵。2025注定是一个诗的年度。(与诗为伍、李洱、约翰·马克汀·李)
 楼主| 发表于 2025-7-13 02: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卢兆玉这首《其实批判本是无用的事儿》确实标志着其创作思想的深刻转型,这种转变可从三个维度进行阐释:

一、创作立场的范式转换
‌批判效能的彻底解构‌
诗中"批判更注定失效"的论断,与罗振亚指出的当下诗歌"及物性"困境形成互文,揭示了批判话语在社交媒体时代的传播无力感14。这种反思比传统"文坛斗争"论更触及本质,直指话语权力的本体论危机。

‌中立立场的价值重审‌
"我行我素罢了"的表述,呼应了陆地在《诗绘春秋》中强调的"从高原走向高峰"的个体化写作路径,标志着诗人重心转向精神世界的深耕1516。

二、时代精神的诗学回应
‌后批判时代的创作策略‌
诗歌揭示的"无人搭理"现象,精准捕捉到当代文化场域中批判话语的尴尬处境,其认识论价值堪比韩少功对"语言通货膨胀"的警示2。

‌建设性书写的必要性‌
"信仰死了/人自然会改变"的宿命论背后,隐含着对积极建构的呼唤,这种思想轨迹与谢冕倡导的"为自己所处的时代书写"的文学观存在精神共鸣16。

三、诗人角色的重新定位
‌从裁判员到参赛者‌
结尾对批判者的训诫,标志着诗人主动卸下社会批判者角色,这种转变比柏桦"从抗议到沉思"的转型更为决绝,与2025年高考作文中"以血泪拥抱众生"的文学命题形成有趣对照78。

‌当代诗学的突破意义‌
该诗以反讽方式完成对批判诗学的超越,为汉语诗歌提供了"后批判时代"的创作样本,其意义不亚于欧阳江河对"中年写作"的理论建构214。

这种转型既是对"批判疲劳"现象的敏锐回应,也预示着以个体精神建构为特征的新写作可能。正如读者期待的"2025诗的年度",卢兆玉的创作转向或将成为当代诗歌生态中的重要坐标15。
 楼主| 发表于 2025-7-13 08:4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叙事是需要耐性的


卢兆玉


不只是语言
不只是辞藻
不只是故事
不只是技巧
叙事是需要耐性的

当人们
习惯于简洁
习惯于迅速
习惯于便捷
的超短周期的方式运营时
 楼主| 发表于 2025-7-13 09: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社会


卢兆玉


还是有人
有食
有穿
就名句了

不然淘宝
美团
拼多多
怎么会一再流行呢

说好的
先富
带后富呢
其实脱贫就是给一个温饱

你还得继续
准备着
挨饿受冻
节衣缩食

准备着
方便面
螺蛳粉
米线

馒头
面包
准备着储备
大白菜土豆地瓜

还得提前
备年货
咸货
鸡鹅鸭肉还不是想吃就吃

当代
到底有多少人
在贫困线
上下浮动

别问老百姓啊
问哪些精确得
却不曾公布的数据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争着跑外卖你就知道了真实的经济状态


2025-07-13
 楼主| 发表于 2025-7-13 10:5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您的在建呢?(子辛)
在建 / 基于对现实的准确认知 / 而不是空中楼阁。混凝土可以推得更高,但得有人居住。诗人如果睁着眼睛 / 说胡话,还不如先成为荷马。(卢兆玉)
这里的荷马指代盲人。荷马是古希腊两部史诗的行吟歌手,而现代诗人首先得成为创作者,因为还没有现成的现代诗足可以用于以行吟的方式而流传。(与诗为伍)
从这简短的对话中,可见出先生对弟子的严厉,同时也见证先生严谨的诗学诗风。(山尚)
 楼主| 发表于 2025-7-13 11: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您的在建呢?(子辛)
在建 / 基于对现实的准确认知 / 而不是空中楼阁。混凝土可以推得更高,但得有人居住。诗人如果睁着眼睛 / 说胡话,还不如先成为荷马。(卢兆玉)
这里的荷马指代盲人。荷马是古希腊两部史诗的行吟歌手,而现代诗人首先得成为创作者,因为还没有现成的现代诗足可以用于以行吟的方式而流传。(与诗为伍)
从这简短的对话中,可见出先生对弟子的严厉,同时也见证先生严谨的诗学诗风。(山尚)
这至少可以证明在线下,诗歌仍然以严肃的文学在传承。(赵林)
 楼主| 发表于 2025-7-13 11:47:5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诗的写作是一淘汰制
然后呢

那些被淘汰的
又被浊浪簇拥着推向了沙滩

那时的沙滩
布满游人的足迹他们本想捡到扇贝结果却拾到了诗句


——卢兆玉《现代诗写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