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791|回复: 8

《分行格律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30 16:05: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概念- K* e. X3 i/ I4 D
分行格律诗的概念是建立在分行分节的基础上,而非建立在音节的基准上,可以用韵也可以不用韵,可以标点也可以不标点。
+ h( A9 x; q  A0 E+ ?/ J& E
& T3 X9 c' G: Y) k8 j: @0 t( K0 [二、写作原则$ ]* B* o1 z: l' e' B/ d) V8 ^) p) H$ W
我们提出“以节为格,以行为律。参差之间,错落一致。一行一句,变体自律。”的写作原则。
" Q4 K6 [0 Q/ c( ~  p    1、以节为格1 I& V, J+ W7 G8 w
    分行格律诗必须分节。每首诗,最少在两节以上,每节由2行至8行构成,最大单节不应超过一首唐律的行数。并以此循环往复。5 t8 P+ m3 Y# R/ x
    2、以行为律
1 K4 E- ~& _$ E% G, I& s# `    分行格律诗的节是建立在行的基础上的,所以必须分行,而且要规范分行,不应把句读作为行的转折,而应保证行句的完整。" q# j# @# h2 @/ {
    3、参差之间,错落一致% B0 s, K/ Y5 W/ J$ U, S
    提到了参差,就确立了建行与分节的无须整齐划一。一首诗中,行,可长可短。节,在8行之内可以任意组合。双行一节,三行、四行、五行、六行、七行皆可各自组节。* Z+ v0 ~# j5 a/ b! T# i# s
    和参差结合成整体,我们提出错落一致。那就是无论诗行的长短,节行的多少,在一首诗中,必须形成错落一致的对应效果。否则就不是分行格律诗,而是分行自由体了。
# k) ~7 |' U: v) V; T    4、一行一句,变体自律
3 [: @* {- D3 b- y) l6 N. s    推崇并实践中国诗的一行一句,而非西诗的一句数行或数行一句。但由于表达内容的需要,我们不得不破句跨行时,则必须依据“参差之间,错落一致”的变体自律原则。组建成规范的分行格律诗。; B$ \: P& g- Z) i" u

" k' p' ^6 O, u6 i/ ^2 S6 }; ^三、单独成篇0 c- C  d& E* P7 t  ~
双行,或三行以上单独成篇的诗歌,因不受诗节所限,其行的长短也构不成节的对应,但因其分行大体上遵循了一行一句,所以也包括在分行格律诗之内。这还包括单句成诗的一句诗。只是由于单行或单节成诗,在形式上其分行就当尽可能地对称,而不是散乱。诗越短,越应推崇标题,而非无题。比如《生活·网》,如果你不标题《生活》,那读者一定不知你所云何指的。同样标题《渔》内容“网或沪”则是以渔为题,用网或沪渔鱼之意。若只写“网或沪”那么你去猜吧。
  a# P% H1 T% {# d5 R* w9 t! }: {
- s0 T9 |) @- P8 A# a8 E四、分行的飞跃
4 i8 A" G3 h( h  E2 w7 p' Y" z4 w3 r- ]行是由西诗引进的,分行格律诗的提出是行引进中国之后的一次飞跃,也是近百年来诗实践的结果。中成所做的只是明确的归纳和归纳后自觉的写作。分行格律诗和分行自由体,共同组成今天的汉语诗歌。
7 k! A: U! c) C+ e0 q) E( J5 w9 m" Z) O- m
五、分行格律诗和分行自由体
+ O" _; f. D( l8 v6 g8 a分行自由体一般不分节,也不照过到行与行之间长短的对应;偶然的分节只是内容的需要,而不是格律的要求,所以无规范可言。“分行无异于句读,它使阅读的过程不断产生间隔,而这种间隔就产生了特殊的节奏感,让思维在短暂的瞬间形成思考,审视或感受。诗,这现代的分行,终于将我从困惑中解脱出来。成为一种自觉自由的写作方式。当然我更不敢否认人们对于新格律诗的尝试与写作,因为规范的语言模板一直是我们所期待的。”+ {# v& I* H! E2 l9 l% t2 f1 S$ U' O
观云忘我,当时提出的新格律诗,即本篇的分行格律诗。而在内容表达上的“当下的分行写作,我们几乎已无法分清哪些是抒情的,哪些是叙事或哲理的。它们是一种综合,这种综合包含了诗的一切元素,使我们很难判断与取舍。”分行格律诗和分行自由诗的取向是相同的,因此我们在提倡分行格律化的同时,也寄希望于作者能够在内容上予以清晰。2 F- o% \: h) Q% m4 h5 k* @5 }
$ h- a7 f. V( |, @& N
六、中成诗界首倡- H& G, b) J/ S/ f* Q
分行格律诗是由中成诗界首先提出,在原先分行诗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分行格律诗和分行自由体的区别,将行首次提到了格律的高度。希望中成的诗友们,把分行格律诗作为我们共同的发现之一。并把它做为可以标识的诗体尽可能地落实于以后的写作中,将类似的格律诗统一标注为分行格律诗。
  U* x3 H; c7 H7 _7 A
* o8 U0 f" a5 e. U$ I" b4 }) x) D" Q! w  C: C0 \
                                           中成诗界; g2 d1 ~. P, P5 [
                                           执笔:卢兆玉% `3 K: Z5 C' a( N4 _
                                           2010年5月30日发布
 楼主| 发表于 2010-5-30 16:4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中成的诗友们一起探讨,共同研习、交流。
( e+ w: w1 W( [2 J1 p% t. Z$ K% }& I7 S, D2 A! ^! M
一个诗体的诞生,就是一次诗界真正的革命。
 楼主| 发表于 2010-5-30 21:43:37 | 显示全部楼层
由此,我们可以将当下汉语诗歌,依次分为:
/ W9 B. n- P3 H% C0 K7 s, t4 F6 @! |) L
自由诗——包括散文诗、小说诗系列。其句式长短不一,参差无序。分行或不分行,分节或不分节。诗人的情绪是其结构的主干,围绕情绪,作者收罗内容。& ~5 b  w. {0 F4 Q8 h9 p

# G% b7 U/ |8 J0 O分行自由体——由于分行的节制,不仅收拢了自由诗的随心报欲,也增加了内容的品质要求,使其趋向于集中和一定的选题。且节奏感及情绪点,都有了较为明确的句读效果。
: s' {6 w1 z  q6 L, a. [
1 W5 m! k& Y: c分行格律诗——以分行为基础,进而提出了分节的要求。虽然不像文言格律诗那样要求整齐划一,但在“以节为格,以行为律。参差之间,错落一致。一行一句,变体自律。”的写作原则下,对诗的分行文本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将行首次提到格律的高度。其形式的确立,必影响到内容的选择。使作者自律于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结合,构筑诗的最新文本。6 T/ ~8 ^; {' j( b

0 N; n9 ^9 ?) K$ G0 B2 S) V分行格律诗,有许多诗体。如只有一句一行的一句诗;双句的对联体;单节成篇的三行诗、四行诗、五行诗、六行诗、七行诗等。以及由两节以上组成的格律诗。其形式是活泼多样并且可塑的。但在行、节的基础上,它们同样有一个“参差之间,错落一致。一行一句,变体自律。”的原则。这样首节的分行,就显得非常重要。
9 m) q% q: ?+ ?! r& k一首诗可以由不同的行节所组成,但不宜选择太多。诗越长,则所选行节越需一致,太多就杂了……成了地道的杂行诗之后,也就如无谓分节了……而演变为分行自由体,而不是分行格律诗了。
发表于 2010-5-31 07: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 D8 a" v# [& Q7 ^' k8 ~
* z# q, R: I' o+ D5 R+ M8 H9 Q) X

; P( F& d) `+ e- r若不是心中有诗史(汉语诗的历史),若不是洞悉当下诗歌之写作,何以在如此简短的篇幅下,得此精确的判断,分明的归类。
+ e8 s# I1 j- p% X. v
0 x& J! A5 T; m, f2 r/ e祝贺
发表于 2010-5-31 17:4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发表于 2010-5-31 17:49:5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需要有更多的实践者,实践以行命名的新诗体。自觉地遵守“以节为格,以行为律。参差之间,错落一致。一行一句,变体自律。”的写作原则,才能真正构筑分行格律诗。
发表于 2010-5-31 21:28:5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小雪、与诗!
发表于 2010-6-2 15:33: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成诗界首倡6 [( M9 E- n' @
分行格律诗是由中成诗界首先提出,在原先分行诗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分行格律诗和分行自由体的区别,将行首次提到了格律的高度。希望中成的诗友们,把分行格律诗作为我们共同的发现之一。并把它做为可以标识的诗体尽可能地落实于以后的写作中,将类似的格律诗统一标注为分行格律诗。; d! c: b/ j* O# ~

+ U/ ^1 N/ L/ O# ~9 a6 ^——-让我们共同能够实践!!!
发表于 2010-6-2 17:5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兄台的支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