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186|回复: 9

《获救之舍》语言赏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16 14:2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获救之舍》语言赏美
▲ 山城子

    回到乡下小镇的居所,就离开了网络。这样才可以静下心来读朋友们给我寄来的书。半年来已经积下十余本。叠在上面的恰好是诗人穆晓禾的诗集《获救之舍》(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年7月第一版)。这是一本精选的集子。前面有陈德胜的序言。其中谈到语言时说:“他的口气是柔弱和宽容的。”又说“他的语言歌性很重,语言的轻灵常常飘渺于物外。”
    我读诗歌作品,很看重语言。毕竟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而说到艺术,各种艺术形式无不与美结缘。语言一艺术起来,自然也是一种美的享受。
    语言的美与不美,我个人的经验就是是否能够卒读。如果爱不释手,一定是文本的行走太绰约、太款款,或太新颖别致,或太什么了。

▲ 什么呢——清晰明朗又雅致!

    比如穆晓禾的诗歌语言,我觉得就是流过浅滩的溪水,平缓而又清澈。全书125首(组)作品,没有一星半点的阴暗与晦涩。读下来给人一种清晰明朗又雅致的美感。
    这样的语言,可以慢条斯理地给你讲一个诗的故事。例如《同桌伊沙》,仅25行两百多字,阅后就仿佛读了一篇小说似的。这样有限的文字,居然还有细节描写:
    “老盯着前排女生的衬衫/ 发现她的乳罩/ 背后都有一个扣子”
    “他结巴的时候/ 脸上露出坏坏的笑”
    看,这就是清晰明朗,没有丝毫的阴影与蜡感。那么,雅致在哪里呢?雅致在语言之外。前者说伊沙作为诗人观察生活很细致,后者说的是伊沙在诗界近于顽皮的一种善良的气质。这里的雅致说的是诗意在言外。
    这样的语言,还可以给你闲情雅致地说说他本人存于内心的近于隐私的事情。例如《车上》。仅17行(都很短的句子),就透露出他去看朋友乘车与一位“娇美的女孩”坐在了一起,而默默地想人家“她有没有男朋友/ 她去哪里/会在哪一站下车”,甚至揣摩人家“她在想什么”。看这些语言表达得多么清晰明朗。至于雅致,更明显于“我想了一路/ 都没想出一个/ 和她说话的理由” 。这也是在语言之外——思维比话语活跃的一个很内向很善良的诗人形象,就站在我们面前了。
    这样的语言,也可以给你漫不经心似的说一个哲理。例如《距离产生风景》。这个标题就是个哲学命题。生活中的许多事,因为时间与空间的相隔,而朦胧而析出,于是成为美好,成为风景。正如诗人在最后两行说的“故乡的某些风景,只在梦中/ 似隐似显,似近似远” 。诚然,这是“低头思故乡”的现代版了。
    这样清晰明朗又雅致的语言,非常易于接近大众。因为一读就懂,一想里边还有意味,有美感,是可以静下来享受一番的。

▲ 什么呢——煞是灵动鲜美!

     穆晓禾的诗歌语言,又似语言王国来的一个天使,时而灵气活现,时而灵眸一转,煞是灵动鲜美。自然不是句句。虽然不是句句,却如人的两只眼睛,顾盼生辉之时,便生动了整个一个人。倘若浑身都是眼睛,肯定就失却了意味。
    这样的美感效果,在于诗人对修辞的不经意把握。修辞毕竟是使思与情表达得更为生动、形象、活泼、灵气、鲜美的语言手段。诗人在诗情洋溢时,总是下意识地进入这种修辞轨道,而尽情地表达。诗人穆晓禾这方面的功夫,主要表现在他对词类活用——这种积极修辞的继承与创新上。
    这样的继承与创新,几乎每首诗里都或疏或密地存在着。我们不妨随意录出几个例句来欣赏:
    例① “冬天的一场大雪白了树白了爱情白了落叶和苹果”(摘自《守株待兔》)。这里的三个“白”字的复沓(修辞格),是对古汉语词类活用中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的继承。但在继承中又有创新用法。因为正常的可以使雪白、树白、落叶和苹果白,但爱情没有一个色彩的附着面,如何使它“白”呢?然而就“白”了。这样一“白”,就不同了——在使动用法的基础上,创新出来个形容词的拟物用法。就是说这个“白”的使用,有了拟物的修辞效果。
    例② “唯一的记忆/ 我曾为你热血过/ 沸腾过/ 心动过”(摘自《我爱过你》)。“热血”是偏正式双音合成的名词,“沸腾”是形容词,“心动”是主谓式双音合成词,这里却因都加了时态助词“过”,便都有了动词的性质。其中形容词用作动词,古已有之,是继承;而合成的名词用作动词,应是古名词用作动词的开拓;而主谓式合成词用作动词古代没有,属于创新。
    例③ “我想打开的是你的生活/ 寻找丢在你那儿我的影子/ 我想打开的是你的心灵的窗户/ 我真的很想打开你/ 看一看/ 我们的孩子是从哪里出来的呢”(摘自《我想打开你》)。生活里的逻辑,通常我们可以打开门与窗,也可以打开封闭着的箱柜、器具、包裹、书卷等等。但这里打开的分明不是这些,而是“生活”和“你”(人的身体)。这样的用法修辞上可以叫做“异配”的。但五花八门的“异配”,其实都是分属于不同类别的词类活用。这里的前后两个“打开”,都具有了拟物的修辞效果,可归属于被当下新诗创新出来的动词的拟物用法。中间那个“打开”因为句子末尾出现了喻体“窗户”,因此属于比喻格,而不是活用,是比喻中的通常用法。
    例④ “一个人的村庄,我先开夜/ 掀开夜被覆盖的那些陈年往事”(摘自《一个人的村庄》)。“夜”与“陈年往事”也不是有形的物件,这里也被“掀开”了。也属于动词的拟物用法。但这里的用法,与上例中的“打开”语势却不同,上例是并出的具有排比的味道,这里却是同递进格结合在一起的。
    例⑤ “两段没有因果的故事,在童谣里荡漾/ 在这个雨季之后,天各一方”(摘自《一场雨的河流》)。这里的“荡漾”,属于动词的比喻用法,是因为文本中省去了喻体“河流(或湖水)”,但比喻的效果依然.。这种创新用法可称之为动词的比喻用法。
    例⑥ “野外的青草,青青的田地/ 有多少春虫的嘤叫,多少人/ 在夜晚里惊醒,惊觉春天的悸动”(摘自《惊蛰》)。“嘤”是虫儿嘤嘤鸣叫的简约,这里用来修饰动词“叫”,就具有了形容词的性质,这应当叫拟声词简约用作形容词的用法。而“悸动”属于人的专用品,这里用于“春天”,则属于新诗中常见的动词的拟人用法,属于创新。
    恕不再举下去,因为实在太多了。活用的种类丰富,比如还有些数量词的活用,甚至是副词的活用,还有成语与短语的活用,比比皆是的了。
    正是诗文本中有了许多的继承或创新了的词类活用的镶嵌,才使穆晓禾的诗歌语言,又具有了珠子般的润泽与亮彩,因而具有一种灵动而鲜美的阅读效果。这样的审美效果,在古诗中是几乎没有的,因为古诗中的词类活用,还没有这样发达和茂盛。我没有厚今薄古的的意思,却坚定地认为,没有古诗的根,就没有今天新诗的可喜的茁壮。

▲ 什么呢——不时地出现萃句!

    我还想说,正是诗人比较密集地使用了迄今为止产生出来的多种词类活用的积极修辞方法,才在他的作品中,会不时地出现萃句。请注意我说的不是名句,不是警句,亦非佳句,而是应当与它们并列的而强调并显示艺术美的精粹句子。这应当是穆晓禾诗歌语言特色的结晶,是诗文本中美丽的靓点。
    例如:“我很穷/ 穷得找不起一个小姐/ 像她一样/ 用性去流浪”(摘自《一个诗人的自画像》)。哎嗨!这个“用性去流浪”,五个字的短句,时代暗流的浓重痕迹,诗人无可奈何的感情色彩,以及简约灵动的修辞,都汇合到了一起,令人感叹唏嘘不已。这个句子的精粹,主要在于“流浪”这个动词的活用。这个词通常是用于整个人的,比如“他去流浪”,但根本没有用什么去流浪的说法。可是呢,只有这样说,才能深刻地反映出被边缘了的当下诗人的困窘和尴尬的处境。诗人为了简约又准确地表达这样的情感,因此就积极地进行修辞。于是,客观上就创新了修辞,就产生了这样的萃句。
    再如:“那一年  孤苦伶仃/住在一个陌生的城市/ 思想的风很大”(摘自《那一年》)。这个“思想的风很大”,也是个萃句。创新在于“思想”这个抽象名词的活用。通常它是不可以与“风”搭配的,但搭配了就产生了比喻的修辞效果,是用自然界的大风,来比喻内心剧烈的思前想后的状态。准确而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在外打工者内心的磨难。这是创新了的名词的比喻用法。
    又如:“担心着任何一只走失的母羊,怕/ 怕羊水破了,怕无羊的日子我无限寂寞”(摘自《羊》)。至少,这两句里的“羊”,已经成了“温良恭俭让”的注释,成了善的象征。其所表达的应是诗人善良的心地,特别是对现实中不善良现象有泛滥的担忧。这个担忧,是通过“怕”的直接反复和复沓两格连用完成的。这里的萃句是“怕羊水破了”。诗人用“羊水”暗喻善良生长的人文环境,是这一萃句的旨要,而动词“破”的双关活用,是艺术美的靓点。
    应当说,类似“用性去流浪”、“思想的风很大”、“怕羊水破了”这样的萃句,只要不走马观花,只要跟着诗人的语言脚步慢下来走,还可以找到一些。这里仅是说明何谓萃句,而穆晓禾的诗中,就时不时地有这样的萃句出现。
    沉浸在诗人的语言美中大半天了,老伴已经预备了可意的晚餐,就此打住。
  2010-1-30草于黔中文化村
                        2010-2-15输入
发表于 2010-2-16 23: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欣赏《获救之舍》
我们欣赏你的文评。
发表于 2010-2-16 23:5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此篇当精,不在其文笔优美,构思缜密,而在其恰如观云忘我所说“阅读也需要灵感!”灵感来了,便打开了审美之门,如同诗人灵感一来“感时花沾泪,恨别鸟惊心”读者的灵感一来,那笔下也就对诗人的文字寻乎异常地爱恨起来……而此文所引所证,不由你不信。
 楼主| 发表于 2010-2-20 21:4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此篇当精,不在其文笔优美,构思缜密,而在其恰如观云忘我所说“阅读也需要灵感!”灵感来了,便打开了审美之门,如同诗人灵感一来“感时花沾泪,恨别鸟惊心”读者的灵感一来,那笔下也就对诗人的文字寻乎异常地爱恨 ...
张三阳 发表于 2010-2-16 23:53


深谢三阳的鼓励!!!
发表于 2010-2-20 22:4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的,我来加精!
 楼主| 发表于 2010-2-20 23:4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的,我来加精!
王芥 发表于 2010-2-20 22:47


谢谢王芥的鼓励!!
——本文也被《新诗大观》加入精华鼓励。
发表于 2010-6-12 16:3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此篇当精,不在其文笔优美,构思缜密,而在其恰如观云忘我所说“阅读也需要灵感!”灵感来了,便打开了审美之门,如同诗人灵感一来“感时花沾泪,恨别鸟惊心”读者的灵感一来,那笔下也就对诗人的文字寻乎异常地爱恨起来……而此文所引所证,不由你不信。

真是精彩至极啊
 楼主| 发表于 2010-7-29 16: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此篇当精,不在其文笔优美,构思缜密,而在其恰如观云忘我所说“阅读也需要灵感!”灵感来了,便打开了审美 ...
飞来飞去 发表于 2010-6-12 16:30



    谢谢飞来的褒奖!!!!
发表于 2010-8-15 10: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4 21:3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哑榴!!
—— 互相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