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观云忘我

“华语诗人访谈”第十期——观云忘我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07: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利子:
# `+ M# d, r$ e6 k  V& ?' n
0 u! s& G9 B1 m* u; A# Q访谈结束,肖今注意下期访谈人物——清泓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07: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七星宝剑:
) k# L/ q* g) l
, W& j8 o; ^1 E, ]+ Y这一帖绝对有收藏价值.!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07: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贴子最后由观云忘我在 2004/07/03 03:05pm 第 2 次编辑]
4 g: f4 d# ^( U, G" u' S9 M3 e, D3 L! E' R
3。如何看待诗歌文字经济效益和政治影响的关系?. ?6 r' ?; P" I3 A4 }9 V- L$ w
当将诗歌置身于政治与经济之间时,我宁可选择政治影响而放弃经济效益(虽然我们必须活着,必须生活。),这是因为我觉得诗歌作为主情艺术离经济较远离政治较近的缘故。我们有政治抒情诗,而没有听说过或出现过以经济命名的诗歌。因为政治除了它的统治与被统治的内存外,它还是操纵情感的艺术,有时甚至比诗歌更煽情。所不同的,政治是群体的行为,诗歌是个体的举动,政治体现的是统治者的情感与意志,诗歌喧泄的是被统治者的情绪。  j& J& M7 z6 `# F' Z
历史上所有的统治者,即使暴君,为了使自己的统治顺理成章也会打出天命所归的旗号。这天命所归乃是借着“天”的绝对的意志来实现对被统治者情感的控制与精神的奴役。神权如此,君权如此,近代赤裸裸的资本主义同样如此。他们一方面高呼着“天赋人权”,喧喻着私有财产的不可侵犯,一方面却奉行着弱肉强食的所谓大自然的神圣法则。这就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权的纵情艺术。而经济是什么呢?如果寻求类比,这就象我前面所讲到的主叙事的语言艺术——小说。那叙事的过程正如经济在我们眼前舒缓地展开它的结构、组成、资本关系、财团起落……而文学创作的实绩也佐证了我的这一说法。大家打开近代小说看看那些经典,它们与经济的关系是多么的密切,简直就是经济形态的翻版。而当代影视的声光效应就尤如现代的泡沫经济。(请不要轻率地认为这是本末倒置, 我这里是在寻求一种反证,反证诗歌与其它文体的不同,从而阐述它们对政治与经济的依附关系。)鉴于这一事实,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我们都得承认文学对于社会动荡、变革及经济发展的依赖关系。而仅从诗歌的角度考察,经济对诗歌的影响微乎其微,这也就是当今中国经济如此腾飞,诗歌却对此无动于衷的内在情结之一。唐代诗歌的高峰为什么不在盛唐时而在盛唐后?其因也在此。; d# z6 a, e8 V1 P) e, F* F! A
诗人多与政治联姻,这也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事实。谁要他们在纵情这一点上相通呢?!因此当我们古代最伟大的诗人屈原在喧泄他的情绪时写出了《离骚》并直接把锋芒指向天,写出《天问》。随后天的主题在历代诗人的作品里频频出现,这是因为天意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核心。是最高的权威,才每每受到诗人的责疑。这里暂不讨论古代文人的忠君忧民的思想。西诗史上但丁的《神曲》虽然被誉为百科全书,但它的锋芒却直指神学;莎士比亚,甚至英国诗歌之父乔叟,他的《坎特伯雷故事集》也传达着英国人文思想的先声;而普希金、莱蒙托夫成为沙皇阴谋的牺牲品;《草叶集》的作者更是美国自由民主精神的化身。他们虽然享誉世界但他们始终首先是那个民族那个时代的骄傲。虽然诗的英雄的时代早已过去,但是人类渴望英雄,渴望无愧于现时代的诗人。7 g4 c2 J% z1 g: a. L, H' H
鸣之这里所说诗歌经济效益与政治影响的关系,也许是指诗歌作品或作者所获得的物质回报与荣誉的关系吧,而这又怎样理顺呢?尤其在当下一个以阅读为买方的市场,当名家的诗集都只能自费与限量出版时,诗歌的经济效益和政治影响对诗人来说还有什么实在的意思。这是一个非诗的时代,诗人在夹缝中生存。诗人要想获得应有的物质补偿和应得的荣誉,必须付出更高的代价。因此这也是一个真正考验诗人的时代。如果诗人不能理顺诗歌与政治和经济的关系,则这一艰难的诗歌历程还将继续。只有诗人的群体关注现实,诗歌才能引起现实的关注。才能实现它的经济效益、政治影响,乃至切实的美学价值。6 r- E; b% S- |
诗歌的边缘化写作为我们提供了这种突发的可能,但是如果我们长期地沉溺于此,就会丧失诗人灵敏的嗅觉,而成为一群匠人。一旦失去了群体里的自由分子这个角色,一旦放弃了对尘世的话语权,诗人的地位就不复存在。如果我们不想当代诗歌的创作继续沉沦,我们就得重新思索“出世与入世”这一对古老的命题。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07: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引用由利子在 2004/07/01 09:01pm 发表的内容:<br>访谈结束,肖今注意下期访谈人物——清泓<br>
" k' O! y* t( j+ I4 ~<br>谢利子:)<br>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07: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引用由七星宝剑在 2004/07/01 09:11pm 发表的内容:<br>这一帖绝对有收藏价值.!<br>% j7 H7 y2 T0 D) ]! L/ z8 |

  q7 v+ S8 d* o& O0 ?& K: n活活。七兄,果真如此么?<br>祝安:)<br>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07: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引用由成林子在 2004/07/01 06:01pm 发表的内容:<br>观兄对一些问题作答的非常好,思维清晰,用词恰当,林子佩服!林子也有一问:你对目前网络诗歌的现状和发展如何看待?<br>2 o, M. _) p) u& Z0 a. G/ T/ }1 y

% Z. b( O) X' j4 S8 f! E$ Z: x<br>先谢林子!你的一问,待答完鸣之的几个提问后,将换一个角度作答。<br>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07: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鸣之:; c5 Z0 _0 F/ z2 f* j

- |5 L& H  I" g4 u2 p+ N观云君辛苦啦,在下不急的呢,一路慢慢看来真的受益匪浅。莫要冷了林子君哈,如有还请先回他吧?(但觉可能与在下的一题似有相仿,一起回也行呀)。<p>看这第三篇,余以为不如上两篇好些呢,可能涉及了些许敏感话题(却又是不可避免的!)即使是说经济也会沾来政治的。为不搅乱君之思路,在下不做更多意见的讨论,只是跟着看了便是,等全部完成后一并细品,再看有无空子可钻?但就目前看,在下可心的很,既结识了朋友又学了理论知识。<p>观云君的疑问有理,应该是两方面都有的,也可能在下提的笼统,实为匆忙乱点没有清晰具体,但从全部提问上看是后者更有现实意义的,而前面的有与之密不可分呢。谈的都很好!还请兄台多注意休息!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07:24:18 | 显示全部楼层
秦堤:
2 ~; Q5 N, B0 W' X( v4 m# z6 _3 s. c) V0 n: t( {9 s# e4 W
秦堤近来实在太忙。谢谢肖今,请继续主持诗人访谈栏目!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07: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肖今:5 S6 J3 S9 V( @

+ j7 O: e6 u6 B, p- P' X$ \  e好的,得令了<br>最近上网时间紧,请大家原谅哦<p>老师辛苦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07:25: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引用由鸣之在 2004/07/02 03:33am 发表的内容:<br>观云君辛苦啦,在下不急的呢,一路慢慢看来真的受益匪浅。莫要冷了林子君哈,如有还请先回他吧?(但觉可能与在下的一题似有相仿,一起回也行呀)。<br>看这第三篇,余以为不如上两篇好些呢,可能涉及了些许敏感话 ...<br>  b! K( N  e) S# `! h4 c0 }

4 G' j2 A+ o4 K2 n  `# e<br>不管怎样,还是要先谢鸣之的鼓舞。只是近日因忙于搬家,答题就难免走神了。吃题不准,自然就会东扯西拉,牵强附会了。<br>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07:27:12 | 显示全部楼层
鸣之:
$ t8 S  n6 D' \, v+ ?2 f- `, ?
- V! Z& n6 S) e9 c. \观云君可能觉得在下有些乱缠的,但不知看到没有哈,如果不是感兴趣的话题和没有遇到高手,在下是不可以随便的。有幸结识在理论和修为以及有重要作品的且与在下能够说得来的,确为少见,也许会被人称作臭味相投。。。莫管那些,只管我们来探讨学问便是。也希望这里能够给予我们沟通的余地。。。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07:27:58 | 显示全部楼层
鸣之:
7 N# ]0 f( S+ ^7 w
# B2 E8 P1 U& ~& u1 ?; ^同时也谢过宝剑兄。即使他来骂我,也不会引起无聊争端的,但他已经肯定了我们的讨论,也欢迎各路豪杰参与。在诗歌创作的发展和目的上,我们作为起码的爱好者,于情于理都有责任和义务来端正创作的原则和方向,也是我们孜孜以求的文如其人的理念和我们写作的认识么?来吧,我们继续。。。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07:28: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引用由秦堤在 2004/07/02 12:33pm 发表的内容:<br>秦堤近来实在太忙。谢谢肖今,请继续主持诗人访谈栏目!<br>) E# P9 A* K- K8 Q

' z! b, z( n8 ^0 o+ J- C<br>秦堤见过此贴,应信我前言不虚。<p>问好,祝安:)<br>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07:30:10 | 显示全部楼层
观云君可能觉得在下有些乱缠的,但不知看到没有哈,如果不是感兴趣的话题和没有遇到高手,在下是不可以随便的。有幸结识在理论和修为以及有重要作品的且与在下能够说得来的,确为少见,也许会被人称作臭味相投。。。莫管那些,只管我们来探讨学问便是。也希望这里能够给予我们沟通的余地。。。 7 v* x) ~# S, ?$ b, q% m
7 u* f1 C$ V: Z" G' d
插曲
- y8 A' r! S8 g7 F
7 p& @3 c8 s$ x1 W5 p8 K; v《当我的愚妄令我唠叨不休》
: w3 x3 D# p  E  i9 U0 G
& X8 }6 c) Z- s- \) [5 D6 z: |% i8 I5 E/ X# m6 f
当我的愚妄令我唠叨不休
# ~/ X! U2 x) H4 G+ }* D7 z  |1 W我听见一个声音响在耳后: \8 V4 d- u6 Y$ T+ _
仿佛弹琴的手被另一只手按住2 w: l1 E5 I9 B* u! W9 K
转过身来却只见琴台依旧
# Q, a8 ]. v+ r; s7 E* V/ u
! y4 b- N: i% @+ v7 r0 g7 P/ X9 @3 G5 q1 @那背负苍穹的流云) z/ z$ [* s8 p" ~
在磐石上行走
) o4 w6 F( C% l0 G时间的泉水
1 N+ m  ?" h2 }) G溅起串串珍珠
% p+ k. k$ D  ]- D0 @5 V
3 h& R! N, d: _. W. U. m' r起舞的松涛回鸣风的绝唱+ r8 [9 ~- d8 U" \* z6 r
柏枝如凤求偶于东皇
0 O- E1 `$ F7 m; E; n; t  K- ], D" I我择一隅而居于穷乡僻壤
- [9 w+ ]; f  O8 x诗观弄潮我只叙家常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07:30:41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鸣之注意!!!<p>第三篇已改。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07:31:20 | 显示全部楼层
4。如何看待诗歌文字的人文理念与现实的关系?
5 h- {! E" H( n诗歌的人文理念也好,人文理念也好。在这里我们只能把人文理念看成是动态的而不是一层不变的,否则我们就无法谈论它与现实的关系。尽管人文理念的核心——人文关怀,始终要求我们从人文精神出发来实现人文的关心与教育,并以此匡正现实的谬误,但现实即使是腐朽的它也是强大的。人文理念与现实的关系,正是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它们的最终方向是一致的,但它们始终是矛盾的。新的客观的存在不断修正着人文理念,产生于近现代的各种思潮,个人主义的泛滥,对人类前途的悲观与失望,荒园主义,颓废、夸掉的一代,下半身、垃圾派,我们不能说它们空穴来风,但它们只能是现实泛起的残碴。是人文理念这棵精神之树上的残枝败叶。
- G$ F! |6 L' n6 S  ?7 ]人文理念的核心——人文关怀,不是空泛的人道主义更不是当代美式民主的“人权加霸权”。它一方面强调以人为本,服务于人;另一方面作为主体的人又必须肩负起对人类的责任。国家、民族,社会制度,文化传承,这些是人文理念的区域性特征。我国的人文理念,最早起源于君轻民重的思想,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但在长期的封建社会,由于现实(当时的社会制度,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制约,这只能从另一面以忠君忧民的形态在士大夫间碾转彳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只反贪官不反皇帝。这是上至大夫下至庶民的共识。辛亥以后,中山先生受西学影响及其与现实的合拍形成了他的新旧三民主义,这是孙中山作为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与其他民主革命家所不同的地方,他顺应了时代与现实发展的要求,而不是停留在某一理念之上,他修正了旧三民主义使之成为新三民主义。作为新文化的起点——五四运动,更是给我国的人文理念带来了全新的内容——科学与民主。
3 g4 o6 K+ T8 {2 m% B* s3 W新中国毛泽东所倡导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中国最具时代特色的人文理念。无论是从旧时代过来的人还是与共和国同时成长的人,他们都接受了这一理念的洗礼,使之成为一种生存的准则,这是到今天人们仍然念念不忘的,并成为现形丑恶现象的一面宝镜。我之所以避开诗歌的人文理念不谈,而只谈人文理念,是因为我觉得从大革命开始到文革结束这五十年时间,我们的诗歌全都可以划入为时而作的范畴。所以诗歌的人文理念在主流上基本与时代合拍。当然也有“被主义奸污得好苦”而取得不俗艺术成就的新月派及其他流派。& n- H; b; G6 m7 X) i) }7 l
今天现实的生存“随之而来的经济大潮淹没了意识形态。”(见拙文艺《关于意象的一次悖论》),诗的原有的人文理念受到冲击,诗歌界正面临又一次人文理念的失衡——以人为本,服务于人,成为相当一大群作者,尤其是网络作者泄私的籍口。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诗歌本质的探索性回归之路从朦胧诗开始至今没有完成,其主因就是人文理念的校枉过正。所以人文理念的核心——人文关怀,它一方面强调以人为本,服务于人;另一方面作为主体的人又必须肩负起对人类的责任……(前文再述)。这是不可动摇的原则。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07:3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鸣之:
; R% S3 d5 U2 [1 A8 Q" g# x1 P' q1 n( o5 @3 e6 A/ b. D/ |
有理有据,旁证博引。佩服。但在下觉得,第四自然段似乎刚开始介入话题的,适当时候也可以引入君之其它相关论述以飨读者,愿闻其详。当前正值酷暑,观云君也要多注意休息才是,挂念啦。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07:34:3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贴子最后由观云忘我在 2004/07/05 00:44am 第 1 次编辑]
, ~0 K) V5 [" z& Z2 ]  y( H5 C) ^8 @3 |6 M; Y8 H
5。如何看待诗歌文字风格发展和大趋势的关系?1 b/ G" I5 c0 o: _/ L) H) |$ g$ T1 r
诗歌风格的演变(请原谅我不用发展一词),主要体现为语言的沿革,形式的变迁,主流题材的更递,思潮的影响以及诗人主体的定位。从大的框架上可分为民族的,时代的,流派的,个体的写作风格。我不阐述具体的流派,是因为在流派之上才能广瞰诗歌的本质,看到其发展的趋势。
6 w/ ?& {7 ]3 p: {$ V中国诗歌从《诗经》,《楚辞》而下,一路走来。途径两汉歌赋,魏风晋蹈,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散曲,至现代汉语诗百体具备。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到现代白话,其间参差着各种古体的杂言。从诗经的四言比兴到楚辞的骚体陈言,尤其是兮的频繁应用。这之间固然有楚文化的积淀,但其间有明显的断代,而《诗》由于经过删定也过于成熟与整齐,使我们难观诗源全貌。这两部诗集之所以代表着中国古代诗歌的高峰,是因为其漫长的集成,一南一北雄峰对峙。同开现实与浪漫之先河。虽然楚辞以屈原为集大成,但此前的作品却鲜见,如果不是毁于战乱就是这一形式曾以歌吟的方式长期的流于民间。诗以意达,骚以词胜。, h2 L4 R. `0 I9 U; p
中国既有不讲对仗,只讲押韵的古体诗,又有格律严谨的今体诗;既有行如流云的古风、歌行体,又有按律填词的长短句。从诗经以来,几乎所有出现过的诗体都得以保存和持续。可见中国诗之包容,民族之包容。汉魏风骨,齐梁山水,一时间盛唐气象群星璀灿。小令慢词,宛约豪放。那些大家们不仅擅长各种风格的诗体,连现实与浪漫在他们那儿往往也能熔为一炉。李白的浪漫固然和屈原的不同,东波、稼轩的豪放也各自不同,大李杜小李杜固然不必同日而语,桐城派,西江体也不能不看成是一种持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中国诗歌有如此之底蕴,那说中国读者不懂诗歌,对诗歌的解读能力太差,“需要提升阅读者水平”的先锋诗人和学者是怎么想得出来的。现代诗汉尽管实现了文言与白话的跨越,实现了从格律向自由体诗的彻底过渡,形成了具有现代汉语一切体征的现代白话诗。但传统诗学及其诗风的演变仍然值得现代汉诗鉴别。
, I8 K- U5 c0 [7 d( K9 c* M& A现代汉语诗,从语言上讲那简直可以称为全新的诗种。但它得益于古代文言诗学的传承,受益于西诗的熏陶,尤其是近代西方思潮的影响,可谓古今中外博采众长,这种得天独厚的起点,按理早就迎来现代汉语诗的辉煌。然而时局多舛错。这虽然怪不得诗歌,也怨不得诗人,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反封建的任务必须完成,建立人民民主的新政权,我们的诗人做出了一代又一代牺牲,他们的诗风悲壮而雄沉,虽然与时代结合得过于密切,以至分不出哪是诗歌哪是口号,但他们是时代的骄傲,也是现代汉语诗的骄傲,他们在特殊的时代,挺立在时代的浪尖上,他们传达着民众的声音,虽然艺术成就不高却是有声的艺术。新时期以来,朦胧诗确实有启蒙之功,颇有开一代诗风之像,然而很快就掉进了另一个旋涡——当代诗歌几乎不失时机的续继了一条西方现代派后现代派的貂尾。
, J6 m+ W% I) q/ Z6 D西风盛行,全盘西化虽然在意识形态上受到抑制,但在当代诗坛留下了很深的印辙,尤其网络平台至今仍大有市场。如果朦胧诗前诗人们掉进的那个旋涡,多少有点悲壮,有些迫不得以,而朦胧诗后诗坛掉进的这个旋涡却真的显得那么龌龊,那么自戕。不思自强民族文化,却去仰仗他人之鼻息。于民族是远了,于国计民生是远了,但并没有提升现代汉诗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相反因疏离民众,失去了读者,失去了诗人的声音。其实即使世界经济一体化,世界一体化,也不能消灭语言,消灭民族,消灭时间差,消灭诗人的创作个性。既然诗人的创作个性,个人风格必须发展,必须保持,那民族的、语言的、时代的特色就必将光大而永存。世界文化发展的大趋势以我看来其走向是大衍生、大包容,而越是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越是受到人文的呵护。( w7 \# i( O0 c0 R
个性在共性中产生,共性在共性中消亡。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07:35:23 | 显示全部楼层
但在下觉得,第四自然段似乎刚开始介入话题的……<p><br>回: &nbsp;结尾是有些促了,少了点舒缓,少了点从容。
: n$ ^6 w7 s4 A
& c5 t3 K2 x: I' p2 V- B8 p<p>问好,鸣之:)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07:36:18 | 显示全部楼层
鸣之:1 U2 I1 R- |( Q

: x$ N" g# Q! C" J4 N不急,不急。慢慢来哈。学问,学问,为学而问。你学的好,在下只能问你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