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山城子

山城子《赏诗笔记》原文目录链接及文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18 12:30:28 | 显示全部楼层
赤心拳拳赋长吟

——走进巫逖先生“5、12”以来近期诗 (赏诗笔记-51)
文/ 山城子

居家上网经年,印象深刻我心者可数一长串。其老骥伏枥之队伍中,最动我心者莫过侨居悉尼的老先生巫逖了。一年前我注册“长风论坛”,不久成为澳洲彩虹鹦国际作家笔会会员,每天登录“澳洲彩虹鹦”,交道诗朋文友,最火的就是荣任澳洲彩虹鹦国际作家笔会荣誉会长的巫逖先生了。我贴出诗文,先生必阅,阅后必热情留帖;他每有新作上传,我必学,必问候。此大有“一见钟情、心心相印”的意味,尽管是两个逾花甲近古稀的老头子了。
巫逖先生是“八行迷你诗”的创立者,也是“中国微型诗”的推进者。他思维敏捷,笔锋灵动,几乎天天临屏即刻成诗,一般都在八行之内,或直抒胸臆,或曲寄良善,皆收大气奇诡之美之妙。自“5、12”以来,原本时时刻刻关心祖国的巫逖先生,更其心怀深切,肝胆拳拳,情不可抑,笔不能收,长吟短咏连绵无绝发于网上,诗量陡增数倍于平时。更令我惊叹的是:先生一改先前的短制,竟将“八行迷你”与“中国微型诗”多首联袂而行,成为长吟了。其势如无数溪流汇为壮观,而浩浩荡荡起来。立岸观之,感慨不已,遂有此文,以扬游子之赤心,以图共鸣于众朋。

◆ 游子之脉动,动在祖国。

可以说巫逖先生生命的每一个脉跳,都是跳动在祖国的。这走进“巫逖文学馆”(博客)你就可以强烈地感觉到。不消说以前,单是从5月13日到6月6日这三周半的时间,先生已经贴出26帖约千行的诗作。这日均40行当量5首(节)的“迷你诗”或10余首的“中国微型诗”,处处都是祖国情,行行皆为游子意。意深情切都是屏前一个字一个字含着泪花敲打出来的。

“不是亲人,却胜亲人/ 江东父老兄弟姐妹谁个不亲 / 汶川啊,总理来了 /党来了! /南半球的心脏 / 震动得,比7.8级还剧烈 ” (摘自《震亡纪念碑》 ——为四川省汶川县地震而作)这应当是海外华人诗人的第一首“情系汶川”诗作(13日——当地时间几乎是汶川地震的同一天)。诗人疼爱祖国的心情一览无余,跟下来还说“爱 / 已经不能完全把我概括”,情之深切动于衷呀!
“不哭,是一种坚强 / 流泪,也是一种坚强 / 第一首诗,要让诗人哭出声来” (摘自《澳大利亚诗人是怎样写作的》)是的呀!震初的日子里,我也是这样地含着眼泪看电视直播,流着眼泪写诗的。颐养天年的人,身体不能志愿汶川,心却无法离开——挥之不去是汶川。
“川人从未负国人 / 国人从未负川人/ 侨胞 / 把爱寄去/ 把爱寄去!”(摘自《国哀日》
——写给5月19日至21日中国地震哀悼日 )“把爱寄去”的反复,是强调关心祖国关心同胞的急切心情。

“情系汶川”就是情系祖国,祖国的悲、喜大事,巫逖先生从来心系情衷。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造访北京,诗人即刻喜出望外:“两张热情的笑脸 / 两双世纪的巨手/ 胡锦涛与吴伯雄 / 2008年5月28日 / 把海峡澎湃的血脉接通 / 把“台独的一小撮”/ 扔进历史的垃圾桶/ 叫它们见鬼去吧!”(摘自《立国为公,统一为民——欢呼国共第三次握手》)诗人还在《序》中写道“这是历史性的伟大壮举。为纪念这激动人心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时刻,谨以《立国为公,统一为民》为主题写下59行诗,以表达我的一片衷情。” 其爱国情怀,就不是“可见一斑”能描述得了了。先生还将胡与吴说的原话引来直接入诗:“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胡锦涛)/ “天下为公人民最大”(吴伯雄)(摘自《两党理念与共识》)其殷切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都在字里行间了。

◆ 赤子之赤心,心系汶川。

网络有言“国家不兴诗家幸”,我以为这句俗语用在“情系汶川诗现象”上未免亵渎了诗人的真情实感。“5、12纹川大地震”震惊全球,全球近14亿华人潜藏着的民族情中国心,立刻以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形式表现出来,并迅疾地呈现出空前的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局面来。三周多来,千百个网上诗歌论坛,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情系汶川”诗,专集专刊也以出书史上不曾有的速度汹涌而出。巫逖先生则以数十首的诗作汹涌在浪头上,引领“澳洲彩虹鹦”的文友们悲激前行。

“自5月12日临屏 / 连日来,昼夜瀑布两行 / 我的诗/ 泪如雨下 ”(摘自《我的诗,“孟姜女哭长城”》),情形已在目前。“悲痛! / 抓破山河!! / 300余颗祖国的花朵!!!”这递增的“!”,悲情之激足以感天动地。
大悲之中,诗人泪眼没有忘记聚焦灾难面前挺立起来的英雄,其沉郁大气的讴歌,全在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并从精神层面注入“抗震重建”以无形的力量。浏览先生的近期诗,他所讴歌的英雄多达20余位。其中《十九英雄传》中就有19位。而对那位用手机留下遗言的年轻的母亲,诗人先后以“13首迷你诗联袂”和“14首中国微型诗联袂”,完成了两篇长吟之作。“跪向苍天 / 跪向大地 ”(摘自《手机上的母爱》)——那年轻母亲的“跪”姿,不是通常的“跪”的含义,而是为了救护孩子向苍天向大地,也就是向大地震的宣战呀!这里巫逖先生写出了英雄母亲的凛然大气!所以这种“跪伏”的姿势,就成为一座母亲的丰碑,诚如诗人写的“你的跪伏姿势,定格为 / 孤儿瞻仰的母亲塔” (摘自《手机上的母爱》)。我想在这样的塔里,就是这位母亲的灵位,或仙位,乃至神位。是的,“妈妈用跪伏成一座神母峰 / 旦为行云 / 暮为行雨 // 妈妈用血和肉铸成一首 / 最现代的中国微型诗 / 手机上的绝笔”(摘自《瞻仰神母峰》(中国微型诗14组))这样的抒写,无疑是要永远地流传下去了。还有那遗言,诗人也分行入诗:“亲爱的宝贝 / 如果你能活着 / 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诗人继续讴歌:“这是诗人生命的宣言 / 这是母爱的伟大的宣言 / 这是所有母亲的共同宣言” (摘自《瞻仰神母峰》(中国微型诗14组))情怀激烈呀!
“女儿走了!/ 五十九条性命/ 留住!”(《十九英雄传》[刘宁])仅12个字,就写出了更博大的母爱。“把活的希望先让给别人的孩子 / 把死的降临留给了自己的独生娃 / “娃。。。娃娃。。。妈妈来不及!”(《十九英雄传》[聂晓燕])这样的崇高与伟大,如何不感人又鼓舞人呢?

诗人没有停留在一味地讴歌上,而是寻找所以能留下“绝笔”,所以这样“伟大”的民族根源——这就是“翻开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 …/…/ 母爱——/ 天下第一爱 / 你承继了中华文化传统” (摘自《手机上的母爱》)。而这种继承,恰恰是现实的弘扬。赤子之赤心,就是这样简练明白地表达出来的。

◆ 炎黄之深情,情溢奥运。

中国北京承办2008年第29届奥运会,是中国人民的光荣,是包括三千万海外华人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光荣,同时也是共和国向世界展示,让世界了解中华五千年文明,以及改革开放30年来物质和精神文明伟大成果的机会。鉴于此,所有的爱国诗人,无不拿起笔来讴歌北京奥运,以抒发心中对祖国强烈的爱。巫逖先生先前已经写过多首,近期当圣火在世界屋脊的顶峰成功传递时,先生激动的心情,又转化为一篇15首联袂的“迷你”长吟之作《珠穆郎玛峰宣言!》先生在《序》中写道:“奥林匹克火炬点亮全球,走向世界,走过百余年光辉的历史。 2008年八月八日走进第116年,走进东方之珠——北京城! 为此,我以116行澳大利亚迷你诗讴歌,歌颂这历史性的伟大时刻,歌颂“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所以这样直接地表白,当然是因为心里装着北京,因为心里怀着祖国。

“无论奥林匹克火炬走进那个国都 / 都是—— / 你的/ 我的/ 大家的/ 共同的体育事业 / 都在振臂高呼:“奥运加油!/ 中国加油!”
—— 这一节的落脚点,就是为中国加油,爱国之情,开始涌溢于奥运了。
“是的/ 中国人民已经下定决心,要把 / 二十九届奥运会办成 / 历届之最 / 办成/ 向国际奥委会交上一份 / 最满意的答卷—— / 一百分的奥运华章”
——这一节说出了所有华人的心声。
“以胡锦涛主席/ 温家宝总理为首的中国政府 / 欢迎世界各国政要 / 运动健儿/ 国际友人 / 到北京来,到中国来 / 看看腾飞的中国 / 看看腾飞的中国”
——这一节是完全以主人的身份进行邀请了,同时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热爱也溢于言表,这实在令我感动!因为这样的直接表达,一位赤诚关心热爱祖国的老华侨的忠厚豪爽的形象,就立在我的面前了。

◆ 诗人之情结,结于国诗。

巫逖先生早年辗转生存与发展,忙于事业,其文学才华未能得到机会崭露,退下来之后有了闲暇,其潜藏的文化细胞才渐次释放出久积的能量。行于网络诗坛,我接触过较多的诗人,给我的感觉,笔勤诗敏情热如先生者,即便80后的青年人也极略略。而像我这样天天赋闲专以网络为事的人,也还是逊色许多。可以说,诗人的国诗情结,比我结得紧哩!这有另一篇长吟之作《不朽的汨罗江——悉尼诗人节献语》为证:

先生现在《序》里说;“‘6。8’(即农历5月5日)将至,我们民族的一个盛大节日,纪念中华民族伟大诗人屈原投江抗暴的日子。端午节,早在悉尼文坛被定格为“悉尼诗人节”,连续十余年以诗以会举行纪念活动。呼请朋友们写点作品,表达对伟大先驱者的怀念。”
真是想不到悉尼华人诗界的国诗情结,竟有这般深厚的氛围。这比起我的周围——黔中的山沟里仅剩下吃粽子来,不可同日而语。岂止此,昨晚我去给朋友家读初一的孙孙补习语文,给他留个《吃粽粑》的文题,问他端午节是纪念谁的?答曰不知道;知道屈原吗?不知道!我只好给他讲了一遍屈原流放而赋《离骚》的故事。

“你的名字活在人们的心里 / 是伟大! / 是不朽!”
——是的呀!中国诗发展的第一高峰就是《楚辞》,而支撑起《楚辞》的擎天大柱就是伟大不朽的屈原。
“诗,永远是生活的牧歌 / 诗,又是诗人生命的宣言/ 一首爱自己祖国的诗 /及其名字 /
“你有人类的全部美德 / 却毫无人类的缺陷”(*拜伦诗句)/ 爱国使你 / 点燃心灵深处的圣火 ”
——其实这篇长吟之作何尝不是巫逖先生心灵深处的圣火呢?所以是圣火,是因为先生早就形成了“诗是生活的牧歌又生命的宣言”的诗观。我理解先生这深刻的诗学理论说的是诗的源流问题——生活是源,生命是流。诗人不将生命赋予诗的状态,诗歌如何向前发展呢?
“一首优秀的作品/ 总是具有战斗力/ 永远不停息地战斗着的/ 有的著名诗人/ 选择短见。/ 我们要全社会都来 / 关爱诗人的生命啊”
——这一节诗,诗人首先阐明了诗的社会功能,然后落脚到“关爱诗人的生命”。因为进入诗的生命状态是诗的流,是诗的发展。鉴于有的诗人不爱惜生命,这让先生很痛心——足见诗之情结的悉心细微了。
“让每一首诗/ 古的 / 新的 / 都完成一次/ 核爆 / 将生命的诗篇 / 拔高,再拔高 /
成塔 ”
——先生的国诗情结,古新并重,全面发展。一个“核爆”的比喻,传达了对中国诗的发展持积极乐观态度的情怀。这与国内一些诗人或批评家的悲观甚至绝望的情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推崇先生面对国诗的发展持这样的积极乐观,并身体力行的态度与实践,推崇他的博大的爱国主义诗情结,推崇他诗语言的率直、简洁、明丽与激情如火的风格!

最后,让我的心,带着这篇文,飞到悉尼去吧——祝愿悉尼的诗人们节日快乐!祝贺悉尼诗人节活动圆满成功!祝福巫逖先生天天笔健,写出更多更美的长吟大作来!

2008-6-7于黔中文化村
发表于 2009-7-18 12:3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山城子简评巫逖致星子诗 (赏诗笔记-52)

巫逖 写道:
《随便聊聊,不对外》
——致星子

你是诗之女神吗
你是诗之王者吗
你认为自己是天才吗
你认为读者不是天才吗

作品一旦出手
诗就不属于作者
而是属于需要它的读者
属于评论它的王者



会长的总结很精妙的呀!虽然是直叙,但第一节用了两个比喻,两个排偶,就使直叙诗意化了。第二节用了转折排比,基本保住了语言的诗意。用诗意的语言,来阐述一种理念,可归入论理诗。但愿这成为“澳大利亚迷你诗”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实我前几天写的那首《两枝蓓蕾》,也属于这一类,不妨凑个热闹,录于下:

它们调皮地悠然跳下母体
徙居到我案上的细瓷白瓶里
一朵朵裹紧身子
一点羞涩微逸

看我拿起笔
争着说邀我们来做些意象吗
是的——我分行的艺术
很需开放你们的素洁与浓郁

这里我只阐述了“诗要用意象来说话,来表达”,这种诗创作的理论,非写个人的插瓶情趣和诗意人生,但也是可以那样理解的,因为很符合我个人的实际。

有时可能不符合,看来也是没关系的。我为庞非写的一首诗的评,他留言说理解错了——我只好删掉了帖子。事隔两个月,我没事“百度”汉字“山城子”,发现他发现我删帖后,赶紧留言说读者可以有自己的理解的,又说看过我的一些诗评写得不错的。总之是希望我恢复那帖子,但我觉得帖子时间已长,我竟两月没去那个论坛了,也就算了。但不久前我编汇《徜徉爱苑》品情诗系列原文链接,还是把那篇文链接上了。如将来能出书,也是要编进去的呀!
但愿诗人与评家都能有会长这样的胸怀与交流观。
_________________2008-3-20于文化村
发表于 2009-7-18 12:3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向合心学习:合心言志,双重审美 (赏诗笔记-53)
文/ 山城子

不论先锋们走的多远,展示出怎样的奇异,我还是青睐中国传统美学翻新出来的诗歌。山西诗人合心发表在《澳洲彩虹鹦》第14期上的《昨天、今天、明天》,就是一首这样精美的作品。
诗言志,是古今中外诗人们从不曾脱离的一个诗写领域。合心在这首诗中,通过一系列意象的建构,巧妙地实现了双重言志——既言诗之志,也言情之志。这样就给读者带来了一个双重审美的过程,令人欣慰。

昨天,揽镜素描
比肩,续断。影像
沉思出一个姿势。视线内外
除了黑便是白。我一直在想
怎样才能将色板打开

诗人爱诗是不消说的。先前(昨天)“揽镜素描”,是文本朴实地诗写生活,依着定式而为,未能鲜活起来,一如“黑白片”。不满意,要设法提高,就全在“怎样才能将色板打开”这个意象里了。这是诗之志,得言诗之美。
“揽镜素描”何尝不是对着镜子看一看自己,想着心事呢?“笔尖”即思绪触处“续断”,说不想不想,可是还是要想,想又没有可心的人。周围一如“黑白片”,不满意,总得设法找到一个出彩的人呀!这是情之志,得言情之美。

今天,与你相遇
七彩,缀怀。焰心
舞出道道光环。随你
跳跃于水上林间

现在(今天)学到了一种新的手法,就是“与你相遇”(拟人),诗句有了色彩了,从而提高了诗艺,作品也出彩了,“舞出道道光环”,称得起诗人了,活跃于网络论坛之间,惬意着哩!这是诗之志,得言诗之美。
终于邂逅了理想中合心的人“与你相遇”(非拟人直叙)“七彩,缀怀”是初恋,“焰心/ 舞出道道光环”是热恋。“跳跃于水上林间”是度蜜月去了吧?这是情之志,得言情之美。

明天,我们相依
唇间,婉婉如鹦,字句
醉魂。你看
彩虹的天空飘起
一首首动人的诗篇

诗是人生的雅伴儿,就是以后(明天)当然也要“相依”漫长的人生了。吟出的“婉婉如鹦”, “字句/ 醉魂”,彩虹一样飘在天空。——不能停留于现在,诗艺要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每一首都要动人呀!这是诗之志,得言诗之美。
最浪漫的事就是陪你慢慢变老。低语“婉婉如鹦”, 吐出的“字句/ 醉魂”,相爱的何其美满呀!美满的爱情生活如彩虹飘起来,也如一首首诗一样地动人哩!这是情之志,得言情之美。

双重之美根源于何处?关键是意象行走。意象产生于含蓄的要求,不含蓄就失去了诗的特点。而含蓄(或朦胧或模糊),就给了读者以想象的空间,想象这也对,想象那也像,这就产生了双重审美(乃至多重申美)的阅读效果。如斯罢了。

合心的这首诗,我所以读出了双重的审美效果,是所言诗之志、情之志,太合了我的心,太合了我于诗的理想,太合了我爱情生活的理想,所以就强烈地共鸣了!

2008-6-5于黔中文化村
(561104 贵州省平坝县红湖学校 李德贵)
发表于 2009-7-18 12:5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鼓呼崛起的时代之声——读王久辛的“抗震”诗《来吧,来检验吧》
文/ 山城子

注意到几个媒体拿山东那位写了“做鬼也幸福”的作家说事。其实该作家也就是文学与思想素养差了点,不知道如何表达,更能突出领导在大灾面前所发挥的领导作用。那些思想与文学素养较高的作家,所站的文学与思想的高度,则迥然不同。
笔者在网上和接到的诗集中,大约浏览了六、七百首“抗震救灾”诗了,其中深刻我印象的有数十首,而可称“最”的,则是著名诗人王久辛的《来吧,来检验吧》。这首诗在第一时间被数家出版的“抗震”诗集或“专刊”收入发表。应当是有些影响的了。
这个标题就不一般。一般标题都有“汶川”“灾难”“废墟”“别哭”等“抗震救灾”的标识性词语。“来吧,来检验吧”——这样的喊,我在工厂做车工时很经常,是一件活计做完了,招呼工序检验员,快来验收。喊得底气实足时,肯定是活儿做得极漂亮。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中国人民全力投入“抗震救灾”,无论从速度、投入人力物力的规模,乃至接受国际援助等等各个方面,迄今为止,都是世界公认的做的最好的,自然喊出来的“来吧,来检验吧”,也一样是底气十足。虽然,诗人还是加了副标题“写在汶川抗震救灾的日子里”,这样《来吧,来检验吧》的含义就很清楚了。

全诗71行分为5节。
第一节20行,从“山雨欲来风满楼”起笔,以“风”喻灾难,以“山雨”喻“崛起”。“山崩地裂”又如何——不过是“一个大国/ 正在崛起的先兆啊”。这样的认识极辩证的。古语不是说公囚而演周易迁宫而著史记吗?正是这个意思。但这回不是说的一个人,而是偌大的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民族,“像好钢必经千锤百炼”呀!这节的末尾,引来《海燕》里的句子“让暴风雨/ 来的更猛烈些吧”——这分明是迎接胜利呀!站位高,角度阔,诗势起的极猛,中国人民在大灾面前的英雄气概,就先声夺人了。
第二节13行。诗人“让所有的灾难”——含“自然的”、“人为的”、“五千年来的”、“一百年来的”,乃至“蔑视”、“傲慢与偏见”、“分歧”,全算上了,“统统来吧”。这样就把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具体到厚重的历史和宽泛的现实当中了。“来吧”的多次反复,极其力度地强化了民族自信心的张显。
第三节11行。11行是两个复杂的双重否定句的断行排列,从而高度地赞美了中华民族的“灵魂”与“理想”。灵魂是“能吸收与包容人类的精华”和“淹没所有灾难的浩瀚”。“浩瀚”一词的活用,极切当地概括了国魂的博大。理想则是“公平与正义”的“霞光”,是“对每一位公民福祉”的“普照”。这里“霞光”与 “普照”的比喻与互文,使诗文本呈现了诗性的表达,而落脚在“珠峰的崛起”上,则是对第一节“先兆”的呼应。
第四节19行。这里诗人用“血质”为喻,继而用“月光”借代,极致地抒发了中国人民在这次“抗震救灾”中所表现出来的“炽热”的大情大爱。从而为“崛起”铺垫了厚重的现实依据。
第五节8行。从“八方四海伸出的手”着眼,抒写“一个民族必定崛起的涌动”,高歌“战胜一切灾难”的强烈的民族自信心,落笔于“护佑着五十六个民族/ 如繁星般的每一个子民的生息……”

这样,全诗就以昂扬饱满的民族热情,充分地抒发了诗人炽热的爱国主义的情怀。这样的诗读起来,让人振奋,热血沸腾,信心陡增,从而凝聚更大的力量,去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意气风发地去复兴、去崛起我中华民族。应当说,这是鼓呼崛起的时代之声,是寂寞诗坛之大响。不明白几个媒体为什么不找些这样的时代大作来欣赏,干麻偏拿山东那位“做鬼也幸福”的人说事呢?
2008-6-25于黔中文化村
(561104 贵州省平坝县红湖学校  李德贵)

来吧,来检验吧——写在汶川抗震救灾的日子里  
文/ 王久辛

正如山雨欲来风满楼
满楼的风夹着山崩地裂
把一个震撼人心的信息
频传———哦哦
这是一个民族一个大国
正在崛起的先兆啊
像好钢必经千锤百炼
而冻雪藏独闹事手足口疫情
等等 都是面对我们崛起的
恐谔惊慌 是惊慌恐谔的
四处乱蹿 蹿吧蹿吧
现在地壳的浅表地层
也来捣蛋 哈哈
哈哈 早在一百年前
留着山羊胡须的苏联作家
就替中国人民
———发出了
迎击一切灾难的嚎叫
他吼:让暴风雨
来的更猛烈些吧 来吧

来吧 让所有的灾难
无论是天然的还是人为的灾难
都来吧 都来检验检验
中华民族优秀的品质吧
来吧 来丈量我们的坚韧
到底能容纳多大的苦难
嗯 把五千年来的屈辱和
一百年来的磨难
都加到一起来吧 来吧
对 还有西方过去的蔑视
现在的傲慢与偏见 还有不同信仰
不同种族不同语言的分歧
来吧 来吧 统统的来吧

来检验我们中华民族的灵魂吧
我们的灵魂
如果不能吸收与包容人类的精华
不包涵十倍百倍的海水
就绝不是淹没所有灾难的浩瀚
来吧 来吧
来检验我们中华民族的理想吧
我们的理想
如果不是公平与正义的霞光
不是对每一位公民福祉的普照
就绝不是珠峰的崛起 风光无限……

哦 来检验我们的血质吧
我们的博爱在血液中涌动
那是擎天之力的涌动啊
一波又一波冲进灾区的子弟兵
一波又一波舍生忘死的抢险抢救
大雨 大雨的每一个雨点
都与拼抢的热汗相撞
那是悲痛的泪水化为的力量啊
那是血浓于水的力量的迸发
昨天我们重建过一座唐山
今天我们将举起一个崭新的川                                                                  
哦 来分析一下
我们直视一切灾难的目光吧
那不是阳光的辐射
却比阳光更炽热
它要给所有灾民送去温暖
那不是月光的皎洁
却比月光更真挚
它要给所有灾民送去深情

数数八方四海伸出的手吧
看看世界各地飘过来的国旗吧
这是一个民族必定崛起的涌动啊
这是一个大国充满自信
无所畏惧的担当
不仅能够战胜一切灾难 而且
护佑着五十六个民族
如繁星般的每一个子民的生息……
发表于 2009-7-18 12:5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喜读陶然的《榴花细语》
文/ 山城子

今天是夏至,窗外的榴花正红。偏咱黔中的气温不高,南风习习吹到室内来,风凉惬意。打开网络,进入新浪博客圈,喜读陶然今天上午发上来的新作《榴花细语》,一种别样的舒爽,立刻荡漾开来。这是一首3节18行的短句作品,清词丽语,一如花雨洒落情怀。肯定不是我一人的感觉,不然不会在12个小时之内,就被12位博主加为了精华。

欣赏诗作,最好能黯知作者写作的背景,那样最易读懂,且可深深地共鸣。例如一个多月来万千诗人创作的“抗震”诗,其震撼世界的大背景都了如指掌,因此竟没有一首读不懂的,而且一读就共鸣出大情大爱来。陶然是我在网上邂逅才10天的诗友,姓刘,是一位高等学校的老师,她一直在校园里扶植学生文学社团,今春开始指导“和煦的阳吻”诗社,十分地卖力气。我知道一周来她们抒写“夏花之恋”,成果频频飞上博客,很有些激情飞扬了,自然她要带头创作。这就是《榴花细语》的背景了。请看:

六月的心事
对日呢喃
道不尽火红的细节
叹一声
遍身花雨

她的“心事”就是期盼她的学生们的诗歌写作越来越好。北方的天气连日晴和,“对日呢喃”以下,是说在一片晴朗下,她们师生定题吟咏切磋,这样写那样写的,心情愉悦而感慨,沉浸在“夏花之恋”的花雨之中了。行文何其简约明白!

夏日明亮在高原的上空
打着金色的招呼
感恩的盛放
承泽了火的凝露
仰望苍穹 
那四射的光芒
正滴落心的殷红

学生们都很上劲,两三日之内的课余时间,共创作出了10余首“夏花之恋”的系列作品,这很让老师开心,看什么都兴高采烈,仿佛太阳都在打“招呼”,且是“金色”的了。老师火一样的激情,兴奋于学生的“感恩”,都从满树的榴花的颜色与开放中表达出来了。“仰望苍穹”以下,那应是理想的象征,光芒四射哩!殷切的心情,正一步步地落实呢!诚然,好诗的审美总是多重的,不同的读者,可以有不同的美丽的解读。

盼望凋谢
不惜娇颜消陨
盼望重生
孕育满腹晶莹
盼望成熟在八月里
一树骄傲的垂青

诗贵跌宕曲折。正值“盛放”,何以“盼望凋谢/ 不惜娇颜消陨”?原来是“盼望重生/ 孕育满腹晶莹”,还不止此,更“盼望成熟在八月里/ 一树骄傲的垂青”。句句从石榴的生长程序写来,竟是丝丝入扣地表达了期望学生们于诗苑健康成长,翘首以待诗国的累累果实那种殷切的心情。那时,作为曾引领过未来的诗人的老师来说,想一想就是一件令人骄傲的事情哩!

这是一首典型的托物寄情的现代小诗,语言典雅清丽而机智。机智不仅表现在多处的比喻、拟人格的连续运用上,还明珠一样地穿插了“明亮”、“晶莹”等词的活用为动词或名词。

2008-6-21夜于黔中文化村
发表于 2009-7-18 13: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她的女儿叫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彼岸花》

文/ 山城子





打开信箱就看到新近结识的女夫子的邮件。内容是探讨一回昨夜我写的那篇评陶然(女夫子的另一个网名)昨天发在博客上的诗作《榴花细语》。下面是“附上我女儿的小诗一首,搏您一笑”。于是我就读到了《彼岸花》。但标题下空空的没有署名,她的女儿叫什么名字呢?我就看诗,现代自由体,短句22行,分三节。读一遍,再读一遍,就觉得她女儿叫什么名字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首揉古典现代为一体的难得的篇什,竟出自一位读高三的女孩之手。



彼岸花又叫蟑螂花、龙爪花、老鸦蒜、蒜头草、幽灵花、地狱花、舍子花、山乌毒、平地一声雷、老死不相往来等等。是因为这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分布的地区太广,而不同地区的人们分别给以了他们喜欢的名字。颜色多为红、白,花型像女孩一头扎撒而夸张的卷发,给人一种意气风发的感觉。常识就不必罗嗦了,还是进入高三女孩的诗文本吧:



彼岸花

吞没前生

紫色的空气微醉着岁月

寂寞在紫色中沉淀,升华

丝竹清茶,轻抚琵琶

低吟一曲蝶恋花

轻倚秋千

仰望  云卷云舒

俯视  花开花落



出语起兴处,就拎起了大势——“吞没前生”,然后再猛跌下来“微醉着岁月”。是以花自喻,还是审视一种理智的生命呢?古色古香的叙述中是别人已经,还是自己将要,履行这样的诗意人生?“寂寞”乃诗人常态,“沉淀”是厚积,“升华”是薄发。伴“丝竹”而“低吟”,想一想就是个静谧慰籍的境界,何况还可以“轻抚琵琶”?而“轻依”“ 仰望”“ 俯视”,就进入了人生淡定的境界——这也是我正在追求的呀!







沦陷今生


寂寞天,伤心雨

花瓣翻飞

繁盛而浩大的幻灭


感觉   很毕加索

在馨香中

我努力微笑

因为我怕

怕你按下快门时,我却刚好

闭上眼睛







承接前节末尾的淡定,突然又“陷落”于“幻灭”。幸而我是执教过近20年高三课程的教师,否则还以为是“少年无愁强说愁”哩!不是的呀,中国教育至今摆脱不了“应试”与“题海”的桎梏,从小学一年级积累起来的逆反与腻烦的心理,唯用“陷落”与“幻灭”,才是最准确的表达。“很毕加索”的补充说明,不仅从词类活用上展示了可贵的功底,同时也灵活地道出了内心充满了“早熟的忧郁”(
毕加索早期的作品风格用语)。“努力微笑”——是何等懂事的孩子——不能辜负父母的苦心希冀呀!幻灭中求生存,就是要笑对人生——这样的意思竟是顺手拈来的一个“怕你按下快门时,我却刚好/ 闭上眼睛”的幽默意象来暗示的。







彼岸花  花开彼岸

花开花落两不知

生生相错


结尾用“花开彼岸”预示扑朔迷离的未来,自然难以预料。“生生相错”,说尽了人生的无数的偶然与必然——这是我个人的理解了。一般说都是诗如其人的。从这首诗中我看到了一个心理早熟、很有些知识积累、又胸怀志向的高三女孩的形象,尽管我还不知道她的名字。

2008-6-22于黔中文化村
(561104
贵州省平坝县红湖学校
李德贵)
发表于 2009-7-18 13:0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山城子评诗《舒缓往复与延展的美感》(郑力)



舒缓往复与延展的美感——略论郑力古韵《截句》的艺术特色

文/ 山城子



雨天停电,展刊伴诗,就看到了河北郑力先生的《题〈红楼梦〉截句二十四首》(载《新诗大观》2007年第12期),与诗人共游“红楼”,却也十分地消遣。

早年读唐诗,就非常喜欢一些有复沓、排词、叠字的句子。那时只觉得美,不知何以美。现在我是与诗为伴儿了,渐谙了品性,知道那是修辞格的功力所在。而叠字、排词、复沓,则是古韵中常用修辞格的一部分,没想到竟被郑力先生用得这样的天然而娴熟。这二十四首截句凡十七首26处运用了这三格,于无形之中凸显了其作品舒缓往复与延展的艺术特色。



请看复沓:“底是前因底是缘,也非俗子也非仙。”(引正题一)“底是”与“也非”的先后复沓,立使诗文本的行走有了慢四步的感觉,踩到那个节拍,退而再进,不就是复沓(踏)吗?“只他洒落只他颠,尽汝伤怀尽汝怜。”(引正题十一)这将宝黛之恋的悲美,复沓得多么令人悲悯呀!

再看排词:“影里阑干月里楼”(引正题二)。专家一看:这不是“互文”吗?当然是。但山城子说它同时又是“排词”的一种,或可称之为“互文排词”。这一格是当代诗人们创新出来的。比如穆晓禾的《十二属相》里,就有多处。其实也是句子的成分排比,但排比的成分都由一个相同的主词或词缀构成的多个词语充当,这就有别于“桌子、板凳、木墩”的排比。于是我就将其分离出来,称之为“排词”了。这种修辞格的语言效果,不仅承袭了“复沓” (相同的主词或词缀的复沓)与排比的功能,而且有了类比的美感在里边,就比单纯的复沓单纯的排比更审美了一些。“玉样心灵雪样身”(引正题六)。玉、雪相映,交互(互文)生辉,自然就美多了。“万般锦绣哪般留”(引副题十二)。“万般”状繁,“哪般”说难,其情可感,其美可触了。

至于叠字的好处不须说。早年我写散文,总是有意无意用一些叠字,而且还要双叠连绵,“情情意意”、“欣欣喜喜”,很效果地伸展伸延伸长了句中的情感。证明就是顺利通过地方报纸副刊编辑的眼目,以至于连篇累牍地得以发表。“不雨桐阴叶叶清”(引正题三)。如在目前,情境如许了。“寂寂珠帘细细垂”(引正题四)。心情见于眼目,遂使凄婉延展开来。“萧萧孤馆风无吟”(引副题七)。何其孤寂无遣呀!



恕不悉数列举。郑力先生古韵的艺术特色,已经凭借他顺手拈来的复沓、排词、叠字的娴熟美妙,将其截句的舒缓往复与延展的美感,深深地印象我心了。



2008-7-2于黔中文化村

(561104 贵州省平坝县红湖学校李德贵)
发表于 2009-7-18 13:0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山城子坐在七月,读吉祥女巫《六月的心事》

文/ 山城子



与吉祥女巫在网上相遇近10个月了,经常能读到她的新作。她的作品大多都是写爱情的短诗。她的诗歌语言明白清丽,想象丰富新颖,情感深挚浓烈,已经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她日前发在新浪博客里的这首《六月的心事》,就比较有代表性。全诗仅12行,每四行分一节,排列很整齐。我们不妨逐节地欣赏一回。



不想再坐于冷冷的心狱
与阴暗和影子对峙
把寂寞捧在手心 不是为了呵护
只想防止它被阳光点燃



诗的主体形象“我”(承下节省略了),不说苦闷,不说忧伤,不说失落,只用了一个“冷冷的心狱”的意象来完成话语。也不说现实中的爱情如何的不适意,如何的说不清道不明,如何的维持着“冷战”,只用“与阴暗和影子对峙”这个意象来替代。(这就见出诗人已经握有了成熟的诗写技巧了。)但这一切都是以前的情形了,现在是“不想”僵持下去了,得有些行动了——当然这行动还是限于心理,是“把寂寞捧在手心”(“寂寞”是对前两行的概括)。做什么呢?啊哈!“不是为了呵护/ 只想防止它被阳光点燃”。好一个“阳光”,那正是可以驱散“冷冷”与“阴暗”的明丽的爱情的象征呀!可为什么不能立刻,还要“防止”呢?这要由下节来回答了。



为了营造一个长久而温暖的对视
我潜回三月的桃林 采下一朵桃花
按照梦里的印记 做成你的模样
用我浅浅的忧伤精心喂养



原来“我”是想要重塑爱情,变“与阴暗和影子对峙”为“长久而温暖的对视”。当然这就必须重来。但不说重来,说“潜回”,说“采下”,说“做成”,说“喂养”,这通过想象建构的意象真美。很细腻地表达了“我”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能追求得到吗?就看末节如何落笔了。



我小小的爱人请喝着我的泪水
快长大吧 等你眼睛里的热切
象樱桃酒一样发出芳香
我就把星星挂满我们的新房



“小小”非小,而是珍惜之情的渗透。剩下的话语,口语行走,极明白不过了。但仍不说痛苦,而说“泪水”,不说等你求爱,而说“热切”(这个词的活用,真正是用活了),不说令人倾心,说“象樱桃酒一样发出芳香”——终于到了理想的归宿,才直呼出“新房”来!



这样精心用泪水“喂养”出来的小情诗,一定会引出许多社会人的共鸣。毕竟现实社会的爱情生活质量实在不可恭维,维系力量的脆弱是显而易见的。但这已经不是本文的内容范围了。起于诗,止于诗,诗是人生的雅伴儿。如果吉祥女巫是在以爱情喻诗,那么尾句的“星星”就都是她亮在夜空里的诗作了。盼望她在诗的“新房”里,挂起更多更亮的星星!



2008-7-3于黔中文化村
发表于 2009-7-18 13: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试着解读老皮的“9行诗”系列

文/ 山城子



所以试着,是因为以寸短量尺长,是很难保证测量效度的。我于04年春上网学习写作现代诗,一直也现代不起来。那时就在网上遇见了老皮,他不时地关照关心我贴上去的习作,所以被我引为老师的。学生解读老师的诗,是一件困难的事,但为有所得,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对于“老师”这个词语,我是从自身的职业中获得个人经验的,这就是宽厚。这样我就可以从经验出发,哪怕解读得面目全非,作为老师的老皮,也会开心一笑的。



“9行诗”,而且系列,无疑这是一种新的诗歌形式,或诗体。这是老皮的一个新的征程,自4月10日写出第一首,至我7月1日在他博客下载,已经陆续地写到第十六首了。其形式上的明显特点,就是不分节的9行,且第一行已经固定为“那一瞬间”四个字了。

老皮曾说:“别把诗歌写得太像诗歌了,诗歌使人的真相败露。”**这样似乎嬉笑着说出来的话,如同说人家的孩子“别长得太像你父亲了”。潜台词是:因为“太像”,就全是遗传,而无变异,无变异就不是发展。而不论什么事物必须创新(变异)才能呈现出发展。“9行诗”则至少是形式上的创新。而这种新形式(或新体裁)诗歌的诞生,确实也“败露”(呈现)了诗人主张并付诸实践的诗歌必须创新的“真像”。



下面还是走进老皮具体的“9行诗”看看吧:这是第一首,题为《窗外的景物暗淡下来了》。这应当是“人约黄昏后”天擦黑的时刻,以时间标题,却从视觉化入。真是无处不可创新,题目也在劫难逃了。



“那一瞬间 / 你似乎向我走来了 / 我在纸上写下思念/ 我画出你的眼睛、鼻子 / 我画出你的嘴巴、耳朵 / 你的眼睫毛眨了几下 / 我甚至已经闻到你的气息 / 但我睁眼仔细一看 / 你却不是你”



诗以“那一瞬间”起兴。“瞬间”是老皮“诗歌是诗人生命的瞬间显形”**理念的具体实施。“显”的“形”则很具体,也很明白:餐后茶余天晚独处,是极容易想念人的。“似乎”一词准确地交待了恍惚的状态,愈恍惚愈真切,连“眼睫毛眨了几下”,以及“气息”都感觉到了。然而“睁眼仔细一看 / 你却不是你”。这从情感层面来看,无疑是更加“思念”了。这是我从感性上的欣赏与理解。

但老皮说:“诗歌之所以是诗歌,就是因为诗歌所体现的东西,正是世人对事物的理解判断和把握、正是诗人主观意识的理性和感性的完美结合。”那么,这首9行的理性埋藏在哪里呢?我也“睁眼仔细”一回,终于发现了,果然“你却不是你”。前面的“你”是想象中的,或可称之为理想中的,而后面的“你”,则是现实。理想来自现实,却又远远高于现实,将“你”置换过来,当然“理想”它不是“现实”。这样的真理性的理性思维,在诗中竟不见丝毫痕迹似的,能说这不是一种创新吗?相比之下,我在上周写的一首《植物进入盛夏》,也是要表达相同的理性。我将盛夏万绿葱茏茂盛自由和谐的景象描摹之后,而直接慨叹说“人类社会还远远没有进入盛夏”,这就失之直白了。老师到底是老师,学生就是学生。学生从老师的这首诗里,晓得了我那直露的尾巴该如何藏起来了。真高兴!



下面我想再具体到第16首。所以确定了两端(目前的),一是可以表明大略的全貌,二是表明我并没有刻意选择的意思,如同随机抽取。第16首的标题叫《 当我把自己想象为一头牦牛》。虽然,内容里几乎找不到牦牛的一毛一角,但诗人何以这样标题呢?这回可能是将理性“藏头”了吧?看看内容:



/ 那一瞬间/ 我从俯视者的表情里/ 抽出疼痛的目光/ 就像为了怀念从前/ 降下自己的半旗/ 坏死的钟表坚守着不羁之旅/ 眷恋沿着脚下的河流潺潺微响/ 其实  撞开栅栏/ 远处便是天空的蓝与草原的绿



起兴“那一瞬间”依然。然后直入意象说话。“俯视者”谁?当然是能接触到的居高临下者流。我所以这样理解是因我在40余年的不同岗位上贡献时,也曾被很“疼痛”地俯视过。凡“下半旗”无疑说的是大哀,我是痛心疾首地哀过那种经常碰头的来自封建道统的陈砖烂瓦的。“坏死的钟表”是已经废弃了的时间,但那时却一直是“坚守着不羁之旅”——这如同老皮所说“ 保持独立个人的精神性,才是成为一个诗人的根本标志”**的诗意表达。那么,这种“独立个人的精神性”是什么呢?这就是“眷恋”以下意象的内核,是“河流潺潺微响”的平静,是“天空的蓝与草原的绿”的祥和,是对天人合一的自由和谐的精神追求。读到这里,回头看那标题,那就是“独立个人的精神性”的形象匾额了。



老皮说:“直觉告诉我:诗歌是此岸向彼岸的艰难过渡。”**——我从这两首9行诗的解读中,明白了此岸就是开头,彼岸就是结尾,与此同时此岸就是感性,彼岸就是理性。而从起笔到落笔,从感性到理性,之所以“艰难”,就是如何将想说的话,结构成恰到好处的系列意象图。因为只有这样,才是一种文学体裁,同时又是语言的艺术。否则,只求断句排列,那未必是诗歌。而要想“系列意象图”恰到好处,就必须时时处处创新出新,否则诗歌的生命也就枯萎了。

谢谢老皮老师——坐在你诗的面前,就是坐在你的面前听你讲课哩!受益匪浅。



** 所引均摘自《诗歌蓝本》2006年总第二期《中间代诗人访谈系列·老皮篇》



2008-7-3于黔中文化村
发表于 2009-7-18 13: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孤寂的花季,冷静的诗思——读娜姿的<<过客>>

文/ 山城子



处于花季的女孩,有了孤寂之感,那是不幸或有幸与诗结缘——我的屏前,出现了这首《过客》,才让我有这样的判断或感叹。

从名字到照片,我在网上认识娜姿还不足一个月。她是北方一所五年制大专院校的低年级学生,相当于还没到高三的高中生,正值花季年龄,是90后。她很爱诗,与同样爱诗的几个女孩结成了“和煦的阳吻”诗社。她们学校的一位网名为女夫子的中年教师,具体组织她们的活动,且手把手地负责写作指导。

我与女夫子有幸在新浪博客网邂逅,相互加为好友,于是一起探讨学生们的习作,在诗社的博客或者邮件。这样我就知道了诗社的一些细节,比如学生们都没有电脑,每周两次的活动时间,才可以到指导老师那里轮流上一小会网。娜姿写诗很勤,写出来就输进手机,以短信形式发给女夫子,然后女夫子输入电脑,再贴到“和煦的阳吻”博客上。

她们活动时临场写同题诗,还可以互相切磋甚至互改,而非活动时间就很难到一起,那就是各自为战了。女夫子在博客发“纸条”告诉我,娜姿的这首《过客》,就是“各自为战”的成果之一。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并非匆匆的《过客》。

全诗以短句行文,共24行,分为三节。请看第一节:



偶然经过

空气涂抹寂寞的单色

相遇你  在眸子相碰的一刻

楚怜  忧愁

着实刺伤了我

击打一曲伤感的歌



诗的主体形象是 “我”,对应的形象是“你”。这样的两个人称代词的结对子,经常地出现在情诗之中。那么这是不是一首情诗呢?却因朦胧在一系列的意象里,既可以当作情诗读,也可以不做情诗来阅的。我是从后者欣赏。这样,第三行的“相遇你”,就是拟人了。所拟什么事物?当然是诗。少女爱上了诗。诗之于她无疑是极其诱惑的,但又不可能立刻成为诗人。这就像“偶然”“相碰”一个心仪之人,却又不可能走到一起一样,当然有些凄楚怜爱(凄怜)又忧郁怀愁(忧愁)的了。这“着实刺伤了我”——说明太爱了。那么就“击打一曲伤感的歌”吧——说说此时的心情。先拟后喻,是现代诗的常用手法,娜姿也能不露痕迹的运用了。相信90后必然要超过80后、70后的,更不消说我这个40后了。



你在角落蜷缩

如夜中的莲

黑暗将洁净包裹

窒息地  紧紧地

泪滑腮红处

滴滴坠落

惊醒了  夜的幽梦



泛着淡淡柔情

一同守候天明

天亮了

空气的孤寂悄然消散



心情赋予诗,切忌直说,必渗透到相关的意象之中。少女视诗之可爱,是“角落蜷缩/ 如夜中的莲”(这就是意象)。“角落蜷缩”极其形象地状出了当下诗歌的社会地位。然而诗作为最高雅的文学体裁和最可抒发情怀的语言艺术,夏“莲”一样地“处(这里不是‘出’)污泥(这个商品社会)而不染”,“洁净”得纤尘不附哩!诚然,越是这样就越是岌岌可危,因为“黑暗”“包裹”得太紧,竟有“窒息的”感觉。是的!不是有人说中国的诗已经死了吗?其实没那么严重,继70后、80后之后,90后不是已经“小荷才露尖尖角,便有蜻蜓落上头”了吗?小荷“腮红处”珠如泪落,好诗正一首首的产生呀!以至大背景之“夜”终于被“惊醒了”,飘荡着“柔情”,就这样地相守,直到“天明”,少女执着于诗的情结,就是这样意象出来的。那时节“天亮了/ 空气的孤寂悄然消散”——诗歌就不会备受冷落了。

这一节如果有人当作情诗来读,那么作者诗意出的“我”的痴迷梦幻通夜无眠泪流满面之伤感,“惊醒”之后的冷静从容云开雾散之自持,也都极其到好处了。



路过

我只是路过

开始及结束

无名的过客

沾染一角你的世界

转身默默离去



“路过/ 我只是路过”。于诗,谁又不是路过呢?事实上古今所有的诗人,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有名无名的“过客”。屈原是从二千五百年前的荆楚大地路过的,一路骚歌仰天察地,亘古回荡;李白杜甫且仙且圣地走过唐朝,辉光映天;海子只路过1/4世纪的共和国,就成了最年轻的绝响……虽然,他们之中有的不是“默默离去”的,但还是“默默离去”的为普遍,比如陶渊明,比如王维,比如比黄花还瘦的李清照……还是“默默”比较冷静,比较理智,比较平静,所以我说这是冷静的诗思。能“沾染一角你的世界”,就已经很欣慰了,谁可以不是“沾染”,而能掀动偌大的一个诗国呢?

诚然,爱情之路上,相互的擦肩而过,失之交臂,或者隔河相望成两棵树的情形,也屡见不鲜,“默默离去”自然是很冷静的人生驾驭。



哦!好一个生长了双重审美的诗芽儿,真愿意召唤阳光照耀,雨露滋润,柔风轻抚,朝霞披彩呀!我盼望着90后的成熟茁壮,硕果累累,重新升起诗国的满天璀璨的星光!



2008-7-5于黔中文化村
发表于 2009-7-18 13: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穆桂荣的诗歌语言何以那么灵动新颖别致?

文/ 山城子



这一瞬间/ 我掉进诗语的灵动新颖别致里/ 没人能打捞得出/ 是已潜回辽西/ 到了老乡住的兴城/ 叩问《永远的节拍》/ 还有多少踢活的小石子/ 奔跑在你行走的翩然里/ 这么令人痴迷 (《山城子诗意日志·痴迷》)



——这首小诗,是我准备这篇文的空档里,突然灵感起来两分钟的笔墨。虽然只有9行,却是我学习研究辽西青年女诗人穆桂荣诗歌语言的真实的心情记录。

穆桂荣的诗集《永远的节拍》(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我曾整体学习过,且写了一篇《来自辽西走廊的清芬》(见网帖《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43])。这“清芬”是针对语言的气息而言的,分为“轻灵活泼的口语技巧,渗透心情的语言韵调,诗性化了的乡语味道”三方面来谈的,但总觉没有说到点子上,仿佛心底压了老乡一笔债似的。

这是08年的7月上旬,我的网线到期——因俩月后将要东北行,且没计划停留多久,我不情愿再续“整年”的霸王条款,只好改在网吧上网,用时比之在家就大块大块地缩减了。这样,我就有了充沛时间,坐下来细细地学习和研讨了。这样坐起来就是大半天。大半天也只梳理了仅占1/4版本的第一辑的51首诗。尽管1/4,却也让我触摸到了奥妙的机关。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诗人诗文本的语言所以灵动、新颖、别致,主要是因为广集并拓展创新了“词类活用”这个积极的修辞方法使然。(所以用“广集并拓展创新”来修饰限制,是因为这不大好分清:哪些是上个世纪30年代、80年代以及当代诗人们拓展创新在先,哪些是穆桂荣个人拓展创新于后的。这种事情就是诗人本人也不好说清的,毕竟灵感来了之后,只想着一吐为快,哪里会顾及用什么修辞方法呢?虽然,因有求新求活求美的意绪支撑,他们还是不自觉地借助了积极的修辞方法。)



词类活用这种积极的修辞方法,是中华古代汉语遗留的文化瑰宝,多见于先秦散文典籍之中。其中常用的大体有:名词作壮语、名词用如动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为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及移就格与拈连格等九种。令人兴奋的是,近百年来中国新诗的发展,不仅继承了这些活用,而且在诗文本的行走中,还大规模地扩展和拓新了乃至创造了更多的词类活用方法,遂使当今的诗歌语言有了划时代的大发展。可以说,凡是在作品中创新了语言的诗人,于兹都做出了或大或小的贡献。穆桂荣显然是在贡献大者的行列。那么她广集也好,拓展创新也好,毕竟是怎样地活用了词类的呢?且看我的列举与说明:



1、非名词的名词化用法。

在传统的现代汉语语法当中,名词在句子成分中是被用来充当主语和宾语的。那么,句子中如果用了非名词(主要是指动词与形容词)来充当主语和宾语,这时的非名词就具有了名词的性质。此谓之“非名词的名词化”。这是当代新诗中常见的词类活用方法之一。

“似乎早已适应了这种孤寂”(《寂寞》)

——这是形容词“孤寂”占据了宾语的位置,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名词性质。语言效果在于化虚为实。

“我决定让寂寞安分守己/ 让忧伤多一点牵挂”(《落魄》)

——这里的形容词“寂寞”与“忧伤”分别在两个分句的兼语岗位上,宾前主后,也名词化了。这里不仅化虚为实,与拟人格的结合,就凸显了韵味的别致来。

“只顾观赏楼层的拔节”(《过错》)

——“拔节”系动词性动宾式合成词,在这充当来宾,加之与“楼层”的异样配置,立刻给读者以新颖的美感。

“我要把孤独  虚伪  媚笑/ 溺死在黑海里”(《睡》)

——“孤独  虚伪  媚笑”,这两个形容词和一个动词性偏正式合成词,虽然被介词拉到短语里充当了状语,但身份也还是宾语,具有了浓重的名词性质。三个丑人般地将被“溺死”,真是鲜活的可以。

“寂寞的枝头还站着我的张望”(《爱情鸟》)

——“张望”这个动词本身就够生动了,却令它“站”成名词性质,就升华为灵动了。

“我一再克制咸涩”(《今夜的泪水》)

——这里是形容词“咸涩”充当嘉宾,也是因为结合在借代格里,读来顿觉简约厚实而别致。



2、非动词的动词化用法。

传统的现代汉语语法,动词一般是充当谓语的,特别是连带着宾语的谓语,后者形容词或其它性质的词类,是不该上阵的。如果上阵,也就具备了一定的动词性质。这就是非动词的动词化,也是当代新诗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会不会又想那儿  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乡思》)

——“红”与“绿”,典型的形容词,这里都作及物动词用了。诚然这是对传统的继承,属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但也含在我的这种划类里了。也可以认为是从“春风又绿江南岸”里化出,所以就句子显得古香古色了。

“就是这个城市  让我忧伤了好多年”(《归去来兮》)

——“忧伤”是描摹心理状态的形容词。这个句子如果不是强调“城市”而前置了宾语,常态的简洁结构当是“我忧伤城市”。这样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忧伤”明显地作了连带有宾语的谓语,所以就具有了动词的性质,因而就可以加上依缀在动词后边的时态助词“了”了。

“夜从背袭击我/  谁备了一下午的寂寞开始疲惫”(《飞》)

——“疲惫”是表明身体状态的形容词,但因与“开始”联合在一起作了谓语,自然就动了起来。由于这样的活用,是与“寂寞”的名词化,以及前行“袭击”的异样搭配,建构了同一个意象,就使呈现意象的句子显出灵动的新颖来。



3、非形容词的形容词化用法。

现代汉语语法,形容词除了作谓语,主要是作句子的附加成分(定、状、补语)。而在非形容词或短语被安排在本应由形容词占据的位置时,就具有了形容词的性质。这就是非形容词的形容词化。

“把折叠的自己,平平地放在枕边”(《飞》)

——“折叠”是动作动词,而用在了定语的位置上,就成为一种状态,有了形容词的功能。这样的语言效果,就显得别致。

“草木在仰天长啸的大地上摇摇晃晃”(《郁闷》)

——“仰天长啸”这个短语一般用于人或动物。这里却用来修饰“大地”,于是就变成了形容词性的短语。这样的活用,使句子有了显著的喻拟修辞的效果。

“透过流云/ 我看到燃烧的七月”(《狂夏》)

——“燃烧”本为动词,作了“七月”的定语,作用就在于修饰了,因而也形容词化了。这一“化”的意义,无疑生动了诗的文本语言。

“有人坚持吊带  波澜壮阔的超短裙” (《狂夏》)

——“波澜壮阔”是个主谓结构的短语,异样地配置到定语,真是神来之笔,竟是“灵动新颖别致”迭加起来,也修饰不了效果的精彩了。

“也不想用一些不枯不荣的词”(《想》)

——“不枯不荣”这样用于植物生命状态的短语,异样地搭配于“词”,也新鲜别致的可以了。



4、词语之间的异样搭配用法。

现代汉语的主谓搭配、谓宾搭配、定主搭配、定宾搭配、状谓搭配、谓补搭配、宾补搭配,都有一般的原则,一是符合对应的词性,二是要符合事物内在的逻辑。超出了这两个“符合”,就被视为不合语法。然而,这种“不合语法”的词语之间的异样搭配,却在诗歌的具体语境中活灵活现了语言艺术的魅力。因此,对这样的诗歌语言现象不应当视为所谓的“反语法”,它倒是对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的一种创新一种发展。因为,这种“词语之间的异样搭配”,是当代汉语新诗创新出来,并得到广泛运用的一种词类活用方法。

“饮一杯夜色/  干一杯孤独”(《夜》)

——“一杯”是描述液态物质的数量词,在句中属于定宾搭配,显然不合逻辑。但却创造出一个多么美的月夜独酌的意象。这种活用,是由数量词与名词的异样搭配来实现的。

“月亮总是白白嫩嫩的喜人”(《月亮的脸》)

——其实传统移就格的词类活用,也可以归属到词语之间的异样搭配用法里来。此例就是标准的移就格,却也是名词与形容词形成主谓关系的异样搭配。这样构成的语言不仅新鲜,且有视觉上的质感,读来令人亲切。

“夜了  心还没落巢”(《候鸟》)

——前边是名词与时态助词的异样搭配,后边是名词与动宾式合成词的异样搭配。前边的效果在于词语的简约干净,后边在于糅合了比喻的修辞效果。

“我们坐在童话里  相爱”(《回味》)

——这是动词与补语成分的异样搭配,成句的效果令人惊喜,更令人向往。

“小雨黄昏时  爱情的盐向新的伤口注入”(《在这个夏天》)

——“小雨黄昏”是“下着小雨的黄昏”的异样搭配,效果在于简约;“盐…注入”是名动,亦即主谓之间的异样搭配,效果在于兼收用喻与移就的双重修辞作用。



以上,我只用了备下的一部分句例,来说明我的老乡诗人穆桂荣,它赋予诗中的多姿多彩的词类活用方法。正是这些词类的活用,修辞的积极,才使她的诗歌语言透出了灵动、新颖、别致的风貌、风采和风格。

最后遥问老乡好,并虚拟地远握!



2008-7-7于黔中文化村

(561104  贵州省平坝县红湖学校  李德贵
发表于 2009-7-18 13: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小子诗人和一百位丫头诗人的故事

文/ 山城子



我没有加副题,怕在最显眼的地方把王竞成这个小子诗人给曝光出来。

但不提他还不行,因为他是故事的主人公。

小子诗人竟“闲来无事(有人说吃饱撑的),读诗之余看见中国那么多美丽善良的女诗人孜孜不倦……突发奇想,选100个,为她们每人写一首诗,以表我对她们的敬慕……情到诗歌为止。”(摘于王竞成帖子《按语》)

呵呵!真的有故事。想听吗?山城子今天邀来李清照一起给你说。

李清照说:

悔之晚矣——若是晚生个八、九百年,哪里会被湖州那个胭脂丫头抢去头排坐呀!至少也不至于孤零零流离漂泊,凄凄惨惨戚戚寻寻觅觅在两宋的夹缝里呀!看如今这些丫头,没一个比黄花瘦的了,尽管还天天减肥……

山城子说:知道本家老老老太太太姑奶是性情中人,唯性情中人才与诗词有缘,才事事感叹,时时痴情。你看这个王家小子不也是个性情中人吗?不然干吗要“突发奇想”呢?

李清照说:说的也是。看你从网上粘贴回来的前20首当中,有两个是咱们李氏家族的丫头哩!这真让老朽欣慰!

山城子说:是的!一个叫李轻松,一个叫李成恩。

李清照说:两个丫头的诗你都读过吗?

山城子说:读过轻松的,成恩的没读过。

李清照说:那你先说说轻松。



山城子说:

轻松当下名气哩!好像两年前就进驻了北京的高等学府,称之为“住校诗人”,且创作了诗剧,正在排演呢!其实她的性格一点也不丫头,倒像个小子,风风火火,天不怕地不怕,敢闯敢做敢说敢笑,敢单身匹马乘坐有劫匪的大巴去湖州(没说见没见到胭脂),敢到乡下抡起大锤逆回先前的社会打铁,直到累得上气不接下气……这种气质无疑都渗透到她的诗中去了,然后又被王竞成吸出来,化作了11行(其实是8行半,那两行半是小子诗人私自的夹带,塞得鼓鼓囊囊的)。请看:



你是女巫,你是神
  你是精神病院逃跑的诗人
  你神秘冲世界微笑,你打的铁要吃人
  你是盛京的女妖,你来回北京之间
  捡拾满人散落在异乡的灵魂
  你就是梵高的向日葵啊(我在海军402医院潜伏的三年
  看见很多精神病人,他们都是天才
  我知道在那些人面前,我不敢说自己是一个诗人)
  你是黑暗的天使,在你的诗歌里
  我是死去又回来的人,你那抑郁没有伤感的微笑
  要把一切时间中打铁的艺人掩埋



李清照说:

前四行6个“你”的直叙,用了“女巫、神、精神病、女妖”的喻或比,这倒很像你说的那个风风火火的小子丫头。看来小子诗人对轻松还是了解的,所以就给形象出来了。

山城子说:是的!小子诗人还捎带出了“打的铁要吃人”的细节。“要吃人”是轻松诗作的那种很小子的艺术风格的写照。小子诗人还抓住这点不放,绕过“梵高的向日葵”以及不很必要的括弧(有了“天使”就可以了),落笔在“要把一切时间中打铁的艺人掩埋”。就是说这种又火热又坚硬的打铁般的风格,必臻于极致。

李清照说:小子诗人说“死去又回来”是怎么回事?

山城子说:他是陶醉在轻松铁火风格里了,夸张一下就“死”了,撤出夸张就活回来了。实际上是匆忙中掖进一点读轻松诗作的感觉,主要还是为了说明“抑郁没有伤感的微笑”——轻松诗歌风格的另一种意象呈现。

李清照说:那么说,小子诗人主要是抓住轻松丫头的性格与作品的艺术风格来写的,而且是很快速地写出来的,快速而不失准确,还顺便表达了对轻松丫头的由衷的赞佩。



山城子说:

是的!小子诗人可能学过美术,一幅幅都如叶浅予的彩墨速写。——写李成恩的这首也是。请看:



汴河的波涛是一浪连接着一浪的关节,内心的空隙就是历史
时间的灵魂,说出的日子;幼小朴素的花静静的开
卡丘主义,我真的不懂;知道词在分裂之后有了伤口
长出云彩,露珠;善良的眼神,根在汴河的心里
岁月娓娓的声音就是诗歌的皱纹,当灰尘
遮挡书房射出的光芒,我以误读的时间
复活一个诗人的童贞,遥远的图书馆;你被一次次复制
那是精神在记忆中,搜寻汴河消失后;需要你诗歌的注释
悲悯,来自汴河岸上家族的一次次迁徙;回到历史的腹地
伤痛与苦难都拒绝你的抚摸,汴河是你命运的彻底颠覆



李清照说:

汴河!久违了,如今可还流淌得玉一样晶莹?

山城子说:那是历史了。没见小子诗人说“内心的空隙就是历史”,移到时下心就没缝了。

李清照说:你别开小子诗人玩笑,他一定是在说成恩丫头的笔触喜欢伸进祖国历史题材,或者从历史提取素材,来说祖国的事。

山城子说:可能吧——可惜没接触过成恩的诗歌。不过“幼小朴素的花静静的开”好象画的是作品的风格,一小首一小首如乡间田野蓝色白色的小花。

李清照说:“卡丘主义”什么意思呀?你们这个时代好像盛产主义。

山城子说:是的,很盛产。不再单纯于你们那时的现实或浪漫、豪放或婉约。但我没有主义,也不入流派。因为我觉得其实也没有什么区分,除了立起的山头和旗子。

李清照说:那就不管它了——小子诗人也说“不懂”哩!

山城子说:不过小子诗人的彩墨这回没有张扬成恩的性格,只能从字里行间推测,这可能是个内敛而文静的女孩,与轻松丫头恰好一动一静,对比鲜明。小子诗人的狼毫更多是勾勒成恩作品的思想内容。这是从“词在分裂之后有了伤口”开始的,直到最后“悲悯,来自汴河岸上家族的一次次迁徙”,其现实的忧国忧民情怀,就都飞舞在墨迹的色彩之中了。

李清照说:说的是!这一幅彩墨速写没有像刚才那个那么剑拔弩张,而是一种深邃的安静的流淌。



山城子说:

看来每幅都不一样的,因为100个丫头诗人模样气质风格不一样。真羡慕这个小子诗人,100幅彩墨速写张挂于心情的四壁,晚上睡觉不定怎样的香甜哩!

李清照说:是呀!夜风入幔,醒不了神仙。



2008-7-9于黔中文化村

(561104  贵州省平坝县红湖学校 退休教师 李德贵
发表于 2009-7-18 13: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抒发透明纯静的友情——简评马令文的《望月》
文/ 山城子

马令文的《望月》是赠送友人的,主旨在于抒发友情,强调友情的透明与纯净。
说强调透明纯净,是因以月象征。因为“望着月亮的时侯/ 就想起了你”,而月亮总皎皎以透明的感觉,而那光辉又总让人感到无比的纯净。
诗人对友人透明纯净友情的强调,首先是通过“天上的月亮在水中离得很近/ 地上的你在眼前却又很远”的隔行反复,奠定基调的。在此基础上,诗人于第四节升华“愿你化作月亮/…/只要看得着离得近”,情谊切切跃然了。末节的期许“乘着金风玉露/ 悄悄的/ 升起-----”那就是天天的透明纯静了——多么真挚的情感呀!
全诗还让我们看出,这本不是朝夕相处的朋友,而是网络时代赋予我们的天天可以文字相交,却不能经常见面的友人。就此点说,这诗还带了时代的色彩。
2008-9-9于辽西北镇



附:

望月
----送友人
马令文

望着月亮的时侯      
就想起了你
月亮在天上
你在地上

天上的月亮在水中离得很近
地上的你在眼前却又很远

想念你的时候就看着月亮
天上的月亮在水中离得很近
地上的你在眼前却又很远

愿你化作月亮
不管是在天上还是在水中
只要看得着离得近

愿这水中的月亮
在某一天的
一个早晨
乘着金风玉露
悄悄的
升起----------
           
                            2007年7月13日
发表于 2009-7-18 13:2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深挚别凝痛感的“地震诗”
——读女诗人冷巉 的《绝恋---致陌生的恋人》
文/ 山城子

诗人在这首诗的末尾写着:“此诗感觉写的不是太好,请各位老师给批批。”(我不是老师,是学习来了。)
但我的感觉,则是一种深挚的痛啊!这痛有别于大多直抒的“地震诗”,而别凝到“恋人”的比附上。
世上还有比热恋中的恋人情感更贴的难解难分的吗?这是构思的独到,也是高人一筹的所在。
高人一筹还在于标题的枪眼,尤其是副标题的悖理。
但既然是“地震诗”,还是开门见山好——所以第一节就点明 “四川啊 …都是我的恋人”(当然陌生);
第二节点明时间、事件,“惨烈的景象”一句,就令人心碎了;
第三节喊出“我的恋人啊”,强化“惨烈”;
第四节强调“她是我深爱着的恋人”,强调“终身相爱”,然而“却永远没有复合的机会”——这是怎样深挚的表达呢?
末节“今天大家都哭了/ 因为她是我的恋人。同时也是/ 大家的恋人更是大家的亲人”,则表明了当时全国人民和全世界华人的痛楚心境呀!
如果可以修改,我想末句可以稍稍改动为“今天大家的心  都碎了/ 因为她是我的恋人。也是/ 大家的恋人啊”
——这(样改)也是感觉,没什么道理的感觉。
2008-9-9于辽西北镇



附:
绝恋---致陌生的恋人
文/冷巉



我的祖国。四川啊
48.4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都是我的恋人



5月12日14时28分
她被大自然震了一下刚毅的脊梁
瞬间。生命在舞动中消逝
生存的空间,惨烈的景象



我的恋人啊。
没有喊出疼痛的语音
地震便扭曲了她的城市
废墟便扭曲了她



她是我深爱着的恋人
我们终身相爱
却永远没有复合的机会



今天大家都哭了
因为她是我的恋人。同时也是
大家的恋人更是大家的亲人



2008年5月23日18:55:38

此诗感觉写的不是太好,请各位老师给批批,谢谢!
发表于 2009-7-18 13:3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夫唱妇随”的别样欣赏

——读袁伟、梦乔夫妻同题诗

文/ 山城子



因为曾经同工作在一个大的航空工业公司,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就认识了袁伟,而经常在地方和企业的报刊杂志上读到他的诗。他的诗就像一株南方我叫不上名字来的不落叶的树,见其碧绿的叶子鲜嫩而渐次厚重起来,其笔直的干窈窕而渐次粗壮起来,其美丽的冠单薄而渐次丰盈婆娑起来。见到梦乔,则是今年5月在袁伟组织的一次诗歌活动上,我们同桌进餐,这才对上号——座上有人介绍,说她是袁伟的夫人。啊哈!古今中外也许有不少的夫妻诗人,然这样的切近于我,相互交谈,还是平生第一次。这之后,我不时到梦乔的博客走走,就看到了《黑夜逼近熄灭的灯盏(与夫同题练习)》这首诗。哎嗨!就禁不住感慨:多么幸福的一对呀!夜深人静,同对灯盏,情情意意地共进诗苑,折枝摘朵,指香怀暖,其情景只能想到《红楼梦》上起诗社的章节,令人仰慕啊!咦!“夫唱妇随”这个平常的短语,竟在他们这里被别样地诠释了。

这个题目也许是顺手拈来的吧?我猜想因为就要熄灯就寝了,却因幸福时光(他们是现代的牛郎织女)的笼罩,而灵感骤至,于是就以时辰特征命了题。是不是同时敲响了键盘呢?这却无关紧要落实了。我们先欣赏袁伟的。



袁伟的这首三节24行,参差中见整齐,版面看上去很舒服。

第一节起笔是在晚上,夏夜幸福时光的笼罩,他看着自己心爱的人如看“绽开(的)花朵”,想到她的“贤惠”,具体到刚刚过去的下午“端着一碗豆花”“ 等待黑夜降临”——自然是等待“闲散者”“习惯的姿势”了。“潦草的云朵”和“舞蹈着的精灵”的比喻透出的象意是很甜美的感觉呀!

第二节写灯盏熄后忙碌着的“一场事件”。是打蟑螂、捉老鼠呢,或也进行了夜里应当进行的事呢,抑或混在一起跌宕了呢,我觉得是抑或。“窗外的绿色无奈的卧在/ 厌倦的花圃中”的意象,好像是欢愉的情绪被破坏了的感觉。

第三节写情绪的回归平复。先是诅咒那么美丽的夏的夜空,然后“书写”,当然是两个人的“书写” “将一首动听的歌停滞”——是完成了“书写”吧,继而是修改。最后表明自己愿意读比较朴实的作品,而喜欢创作反映普通老百姓生活的诗歌。

这是诗人诗意生活的诗的纪录。袁伟诗的特点在于创造独到的意象,用一系列的独到意象,描摹瞬间的感觉和抒发个性化的思想感情。



附:

《黑夜逼近熄灭的灯盏》

□袁伟



我始终是这块熟悉土地上的陌生人,用习惯的姿势

躺在紊乱的日子上做一个闲散者。

潦草的云朵,遮不住一个舞蹈着的精灵

我看见她的骨骼

绽开花朵。事实上作为妻子,她是世上贤惠的主妇

端着一碗豆花,她坐在下午的时光中

等待黑夜降临,等待一次晚餐。

狭长低矮的阳台,堆满夏日的天空



当蟑螂爬过她的惊叫,更糟糕的事情仍在继续

黑夜果真到来,裹着时间的脚趾

向突然熄灭的灯盏逼近。

我像体液倒流的蚂蚁,忙碌着一场事件的葬礼

一只老鼠就此被戕杀。这么邻近,我握着光明

却走不进那团即将赶到的黑暗

如同一个痛苦等待的人,窗外的绿色无奈的卧在

厌倦的花圃中。



天空像一条暗色的领带,浸在城市的河流

又像一条潜行而嗅觉敏锐的鱼,光滑的鳞片被我诅咒

我们只有书写,并且

将一首动听的歌停滞

在瓷片的语言中,我需要俯下身体

找到那些需要修复的漏洞,然后堵住灯光的孔穴

比起阅读,我更热爱烛光。

比起月夜,我更热爱所有低处的生活。

2008.6.28



夫已唱过,下面就是妇随了。我们欣赏梦乔的这首。

梦乔的这首也是三节,却是18行。版面上比较起来明显的窈窕瘦削。

不过我得到客厅里吸一支烟去了,再把内外甥女(妻姐的女儿)泡的龙井补充一些,以便有足够的思维解析梦乔更加独特的意象群所含的象意。

第一节暗写灵感来时的感觉与当世诗坛的情景。所以这样归纳,我以为那“病毒”就是灵感的替身,“疯牛病”就是诗情的爆发了。排比中的第一个“有人”说的是有的诗人喜欢用隐喻结构意象写诗(他们两口子就是);第二个“有人”自然是说有人可以为诗献身,比如海子;也有人为诗而失眠,甚至患上神经衰弱的。

第二节暗写诗人及其作品的社会功能及现实效果的无奈。所以这样归纳,我理解“疯人院”就是诗坛的别名。诗坛是开放着的,好诗是有震撼效果的(偶尔传来的尖叫让天空失火),而抒发理想之作,更是丰盛的精神食粮。但实际上大量的诗行(锯子——参差的排列极像锯子),却显现不出它应有的社会作用。

第三节回到现实的生活中来,他们夫妻同享诗生活的幸福“烛光”。排比的三个“关掉”,是为强化这种幸福的感觉。

比起丈夫的客观于生活而抒发对生活的热爱,梦乔则以主观结构的意象而抒发了对诗歌的热爱。两相合璧,生活就是诗,诗就是他们的生活。这如何不令人羡慕呢?



最后,山城子在遥远的辽西故乡,在北镇市广宁城,向袁伟伉俪祝福!祝你们夫妻的诗歌越写越精品。



附:

黑夜逼近熄灭的灯盏(与夫同题练习)

◎梦乔



当浑浊遁去,空气加速明朗

而病毒,总想找到可趁之机

于是,“疯牛病”让小半个地球

开始骚动

有人视阴谋为养分

有人卧轨,有人患上神经衰弱



疯人院的门一直开着

偶尔传来的尖叫让天空失火

美妙的幻想曲

在半夜里被嚼成生活的肉饼

而锯子,虽已锋芒毕露

却带不出一丝血迹



现在,世界终于有了片刻宁静

我独享南方小屋和偶尔的咳嗽

幸福来临

我再次挑高烛火

顺手关掉灯,关掉黑夜

关掉灰尘和干死的飞蛾

2008/6/28



2008-9-11于北镇市广宁城
发表于 2009-7-18 13: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积极地对待如花的生命
——读夏雨的《让我盛开》
文/ 山城子



网上浏览,点开了夏雨的博客,最新的发表就是《让我盛开》。浏览一遍,感觉不错;复读一遍,味道可人;再读一遍,“积极地对待如花的生命”,就破唇而出了。于是就想说几句感想。
原来这是写桃花源的诗,是哪家的征文,记得去年底我就把那“通知”收到电脑上了,忙来忙去就忘记了。但我若是去应征的话,绝然想不到这样的角度与诗旨。且也绝写不出这样的美丽与魅力来。

全诗四节16行,参差又整齐,看着版面心情就好。口语行走,脚步干净利索。“我就是/ 这片桃花源”,这句子多抓人呀!若不然,也许我的视线就划到别处去了。把“我”展开来就是“厚厚的黄土/河流。原野”了。且情怀切切地反复“让我盛开”。
如何盛开呢?是要“展示古树参天,修竹婷婷,花草芬芳”和“溪流淙淙”,进而“色彩斑斓”“落英纷纷”——当然是桃花源景区的美丽描摹,但我却宁愿看成是一个诗人积极地对待如花的生命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这种积极,是继续反复“让我盛开”而被强调的。就在不断地强调中剖白个人的追求“纯净”与“庄严”。两个“仿佛”的排偶,喻出了一个愉悦的心灵和大气的人格魅力来!实在的好句呀!
诗到结处,“荡漾”一词的复沓与回环,则给生命配上了音乐一般处于舒缓的节奏当中了。末句则回过头来再踏首句,这启承转合,合的何其圆满而标致呢?

还是来读原诗吧,也许你会别有更美丽的欣赏!原诗如下:



让我盛开
文/ 夏雨



我来了。让我盛开。我就是
这片桃花源
我就是这厚厚的黄土
河流。原野。让我盛开



我将为你展示古树参天,修竹婷婷,花草芬芳
还有溪流淙淙。让我盛开
让我色彩斑斓也只是你的爱恋;让我落英纷纷
也只是你年少的情怀。



斜阳古道啊,红树青山
让我盛开,那么纯净!那么庄严!
仿佛一首音乐的车轮辗过少女的心房
仿佛一捧海水的翅膀掠过万水千山



而我深陷荡漾的季节里
满足地叹息、荡漾
如果叹息也是荡漾的波纹,那么我来了
请让我盛开



——山城子2008-9-11晚于辽西北镇市广宁城
发表于 2009-7-18 13:41: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加雕琢的语言也显张力
——读非马先生的《黄河》
文/ 山城子



非马先生的的诗歌语言,是不加雕琢的书面语,读来明白如话。请看《黄河》的第一节:




挟泥沙而来的
滚滚浊流
你会找到
地理书上说
青海巴颜喀喇山

用一个“溯”字拎起来,我们就看到了这浊流的发源地“青海巴颜喀喇山”。朴实而明白。
第二节就转折了,用一个“但”字。“血迹斑斑的记载”张力很大,你会想到许多许多。请看:



但根据历史书上
血迹斑斑的记载
这千年难得一清的河
其实源自
亿万个
苦难泛滥
人类深沉的
眼穴

“源自”照应第一节的发源地,却不再是巴颜喀喇山,而是“亿万个 苦难泛滥 ”直指中国苦难的漫长的封建社会。
这样,语言的张力进一步加强。然诗人还嫌不足,用“人类深沉的 眼穴”将张力推向极致。
这回就不仅限于中国了,而是整个人类遭受过和还将继续遭受的自然的和社会的深重的压迫。
这是何等神奇的语言张力呀!

2008-11-6于乡间网吧临屏
发表于 2009-7-18 13:4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明白鲜活灵动跳跃的语言风格

——欣赏黎阳的长诗《情人节后的99朵玫瑰》
文/  山城子



黎阳先生与西亚女士的蜜月,就在隆冬时节开始了。未能去天津参加他们婚礼,领略喜庆和诗人相聚的热烈与喜悦,读一读他们相爱的诗《情人节后的99朵玫瑰 ----- 献诗给我爱人西雅》,或可补足缺憾吧!

于是上网搜索,就在辽西故土我三内弟家的电脑上,欣赏了一个上午。99朵玫瑰99首诗,首首是情,句句是爱,爱的真谛都鲜艳在绽放的玫瑰的色彩当中了。“唇在继续渴望说出/
一个字就是 一生”(第96首),这是忠诚的颜色;“让所有的目光为我们凝望/我们只是一只骆驼和 一只北极熊” (第5首),这是坚韧的的光芒;“我们满脸笑容/开放在大海的上空” (第72 首),这是婚礼上祝福的大海吧,两朵幸福的玫瑰,飘飘欲仙……

爱是情感的艺术,正如诗是语言修辞的艺术——所以我读诗,总把第一印象放在文本的语言上。黎阳的这首倾注心血的力作,通篇地明白鲜活灵动又跳跃,读来特别令人轻松愉快。



一说明白:

明白是诗歌争取走向大众的首要因素。我不赞成把诗看成是象牙塔里的事情,唐诗宋词辉煌在历史里,依然以其辉煌与普及批判着修筑象牙塔的人们。

“就像这个情人节我们没有玫瑰
玫瑰在我们的心里 不是手上
幸福在脚下 不是路上” (第2 首)
任意顺手黏贴的——明白而有哲思,小学生也能读懂,且受启迪。

“阳光从阴霾中调皮的伸出手臂
风儿 紧紧的依偎在脸庞
那些纷飞的枝条
是你我传递给春天的信息” (第11首)
还是任意顺手黏贴的——明白而美丽,美丽在拟人与比喻的新鲜。



二说鲜活:

鲜活是诗的一种明丽的色彩,是修辞格呈现的美丽。固然诗人临诗状态是顾不及运用什么格的,但那些格总会应急切的表达之约频频而至。

“爱情或许是一杯酒
初恋是白酒
热恋是红酒” (第11首)
这里的鲜活在于贴切的比喻——是用具体可感的事物酒,来比喻抽象又复杂的事物爱与恋。

“习惯在雷雨中行走的阳光
在地面上冷静扩散
那些云总是出现在春光明媚之后” (第43首)
这个鲜活在拟人化的描写——阳光与云仿佛都有了自己的习惯与思考。诗句就活起来了。
“日子被当成缎子
我们在调侃和新鲜里
种植下一个春天” (第50首)

这里的诗句,有新鲜的比喻,有动词与形容词的活用,又有“种植”的拈连格用法,美丽又鲜活。



三说灵动:

诗语言的灵动,从修辞学上看主要在于多种多样的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古已有之的积极的修辞方法,无疑又被当代诗人扩展了许多。
在你隆起的背上  写下我们
漫长的  名字(第1首)
嘿嘿!“漫长”这个形容词本来是修饰时间、岁月的,却被用在了“名字”的前面。这通常被说成异配,其实是效仿拈连格的词类活用的新扩展。
“亲爱的  我们开始琐碎了
身体渐渐融化” (第3首)

呵呵!“琐碎”也可以“开始”了,“身体”也可以“融化”了。前者是形容词的名词化用法,后者是动词的异配。这样的文本语言,能不灵动起来吗?

我看到那些纠缠  在你周围
哭泣的样子(第4首)
这是坎坷送给我的 一张请柬(第13首)

同样,这里的“纠缠”与“坎坷”,也都是动词与形容词的名词化用法。

雪花终于把这个冬季温暖起来
我们把秋天燃烧了
那些伫立的干柴 燃烧了我们以后的日子(第21首)
哈哈!“温暖”与“起来”相配,就动起来了;而“燃烧”既可以是 “秋天”,又可以是 “日子”,这样的拈连,就是灵魂的跃动呀!



四说跳跃:

跳跃是诗行走活泼的技法,其效果是文本不拘泥,不沉重,窜枝的小鸟一样轻灵可爱。我们的诗人黎阳在一开始就奠定了这样的行走方式,且贯穿了全诗。

请看《引子》:


情人在路上,被一列客车的尘烟裹走
一只只慌乱的马蹄

长亭短亭间 一些衣袖
挥来挥去

我们在还是我们的时候
节日已经走远



短短的6行3节诗,从“一列客车”就窜到了“慌乱的马蹄”,再到“长亭短亭”,最后到了“节日”。一如一部连续剧的开头叠印的一个个镜头,昭示着而后的内容。

再随意黏贴来看,这是第14首诗:



一切要重新开始 阳光
从天空的这一侧正常升起 我们的记忆

草是 绿的 河水是清澈的
高原上那些奔跑的羚羊 是我们的图案

你 坐在过去和未来之间
编织夏天的草帽

我挥舞着牧鞭 驱赶着昨日的牛羊
走进原野  亲爱的
我们开始赶路



这是从景物跳跃到了人物。从记忆中的草地河流高原跳到了现在的你和夏天,再到“我们开始赶路”。这里就含了许多的留白,为读者提供了许多想象和欣赏的空间。

正是因为这样的跳跃,明白的语言,在行走中就产生了含蓄厚重的意味。或许,这就是使用跳跃技法的妙处吧!



诗人的行踪也是跳跃的吧?前天天津婚礼毕,今天就双双爽爽地到了成都了!祝你们蜜月愉快,一生幸福!

2009-1-13于故乡辽西
发表于 2009-7-18 13:48:33 | 显示全部楼层
群体生命的代言——读郑小琼的《铁》
文/ 山城子



如果你没读过,就先读读;如果读过了,就再读读。这是郑小琼的诗。



铁/ 郑小琼



时光之外,铁的锈质隐密生长
白炽灯下,我的青春似萧萧落木
散落似铁屑,片片坠地,满地斑驳
抬头看见,铁,在肉体里生长
仿佛背对我的荔枝林,有风摇曳
花草弄影,多少铁在图纸间老去
它们随着运货车远去的背影
模糊的不可预知的命运,这些铁
这些人,将要去哪里,这些她,这些你
或者这些我,背着沉重的行李与迷茫
在车站,工业区,她们清晰的面孔
似一块块等待图纸安排的铁,沉默着
她们头顶,有一两只不知名的小鸟飞过
留下低鸣,与我内心起伏不断的惆怅
向南的窗口,我看见她们
在走着,不由自主地,朝着广阔的工业区
她们弯曲的身体,让我想起多少年前
或者多少年后,在时间中缓慢消失的自己
我不知道的命运,像纵横交错的铁栅栏
却找不到它到底要往哪一个方向



这样堆积的形式,就像一块废旧的铁,斑驳着点点锈迹;又像是站前广场挤在一起等车的打工族。
我总以为诗是用语言取胜的。看了《铁》,就不是那么回事了。《铁》,是用铁取胜的。
“花草弄影,多少铁在图纸间老去”——这句太动我情。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在航空工厂做过几年车工。天天与铁、图纸打交道。苏式大立车汗流浃背。我加工的发动机零部件,装上整机在蓝天上翱翔,护卫祖国的领空。41、93元的工资,拿了14个年头,养不起一个五口之家。那情形,或者说命运,一点也不比当今的农民工好。自然,那时国家太贫穷。
而今是富多了,但农民不富,只好去打工。



模糊的不可预知的命运,这些铁
这些人,将要去哪里,这些她,这些你
或者这些我,背着沉重的行李与迷茫
在车站,工业区,她们清晰的面孔
似一块块等待图纸安排的铁,沉默着
她们头顶,有一两只不知名的小鸟飞过
留下低鸣,与我内心起伏不断的惆怅



自然,他们是挣到了一些与付出不成比例的钱,却成就了无数的高楼大厦立交桥公路铁路和地铁以及码头集装箱里发往国外的血汗。他们是城市崛起的脊梁,却常常被城市踩在脚底下。如何不“迷茫”,不“沉默”、不“惆怅”呢?



向南的窗口,我看见她们
在走着,不由自主地,朝着广阔的工业区
她们弯曲的身体,让我想起多少年前
或者多少年后,在时间中缓慢消失的自己
我不知道的命运,像纵横交错的铁栅栏
却找不到它到底要往哪一个方向



打工是自发的,意识里是挣钱,所以“不由自主地,朝着广阔的工业区”,客观上却成就了一个时代。时代站立起来了,他们却站立不起来,甚至不知道命运(君不见沿海企业大裁员的报道!)所以“却找不到它到底要往哪一个方向”。这无疑是个群体的代言。不是小我,是大我。



诗毕竟是艺术。艺术不娴熟的诗不是好诗。那么,郑小琼的诗艺术在哪里呢?
就《铁》而言,其艺术方法是象征,用铁来象征这个打工的群体,力量的象征,城市崛起的主力军的象征。
就《铁》而言,其艺术技法是巧妙向前修辞格。20行诗,第一行是比拟,第二行是比喻和引用,第三行是比喻,第四行是比拟,第五行是比喻,第六行是拟人,第七行拟人,8-10行有成分排比和词类活用,11-14行有比喻和拟人,15-20行有比喻。用格凡十三,当然会使诗文本生动活泼起来。
就《铁》而言,其另一个艺术技法是跳跃。从“时光之外”,跳跃到“白炽灯下”;从“背着沉重的行李与迷茫”跃上“她们清晰的面孔”;从“她们头顶……小鸟”,跃到“我内心起伏不断的惆怅”;从“她们弯曲的身体”跳跃到“缓慢消失的自己”。从而使诗文本,在沉重的内涵里,显出了轻灵的行走脚步。



山城子说:初读郑小琼的诗,受益匪浅!
2009-1-14于故乡辽西
发表于 2009-7-18 13:5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山城子读于坚的《孔雀神》
文/ 山城子

在百度引擎打出“于坚的诗”,我就到了这位大诗人的新浪博客,就第一次读到了他的作品,他的《孔雀神》。
名声已在网络上无数次贯耳,我因缠身于论坛发帖回帖,竟一直没有腾出时间来学习。今天二内侄家杀猪,家族亲人相聚,年味浓浓。我偷闲在网上,完成了诸多论坛的责任,才想起向高层次学习的计划也该实施了。于是相逢了“孔雀”(很美丽的事物),且又谓之“神”(很仙气)。那里有蒸猪血小猪子肉炖酸菜粉条等着我,却舍不得这一盘精神圣餐。
这盘圣餐很耐品。产生意象的每个句子都很如话地明白着,而诸多意象结构的的意境,却不是起舞弄清影那样的直观。26行诗没分节,但三个层次还是很清晰的。第一个层次是1-11行,12-18为第二个层次,19-26为最后。
第一层表面写一个企业(大半是民企吧?)的由兴到衰,但其象征的意义则可广至这个当今的世界。毕竟,产生诗作的背景,正爆发着华尔街的寒流。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乃至“旗帜”的老词,又给读者留下了觅味的历史空间。
第二层也许是“孔雀神”的核心表达。但这是用了一系列隐喻的手法曲折表达出来的。特别是“水泥废墟像是一座无神论者的祭坛”这个意象的隐喻意义,可以帮助读者理解那个“女王、观世音”是怎回子事。
如果说前边都是叙事,那么第三层就是议论和抒情了。那是从“想象”开始的一系列意象的议论和抒情。当然,如果不用意象,说:“孔雀真是美丽,但她不食人间烟火,被宠成了神仙。你说神仙也好,妖怪也好,我还是喜欢。”这样,就不是诗了。
凡多角度多层次展现美的艺术品,对于具体的读者的欣赏都是具体的。作者只有一个笼统的阅读效果的期望值,但不会期望的很具体。诗文本是诗人的权利,对诗文本的体悟与欣赏,则是读者的权利。
谢谢于坚!你的诗让我走向了高层次手法和技法的学习。
2009-1-16于故乡辽西.

附;孔雀神
旧饭店 去年夏天有人在那里谈过巴黎货
然后小跑去洗手 向刚刚锁住的电梯苦笑
有只孔雀开业时被制成标本
放置在华灯初上的大堂 用于象征
伟大的生意从此开屏般地 蒸蒸日上
欣欣向荣 然后停电 冷场
从财务的天空垮下来 会计室贴着封条
现金自尽 窗帘面子扫地 豪华人去楼空
灰蒙蒙的桌面凝固着一片杯盘狼籍
逃走时带走了旗帜 它被抛弃在垃圾堆里
阴郁 孤独 古怪 令人担心
热带雨林的女王 土人赞美她
吉祥 善良 高贵 美丽
长着一千只纸眼睛 另一位观世音
在她的光照下 祖母们纺出了锦缎
水泥废墟 像是一座无神论者的祭坛
它站在哪里 唯一的死者 隐喻失踪
轻了 仿佛就要起飞 回到原始生命
我想象自己是一个年轻的傣族人
将那些幽蓝的羽毛插在头发中
宝石般的绿脸 眼球边有一圈青铜
尖喙张开 嘶嘶喷出火焰
竖起傲慢不逊的尾巴 向虚无求偶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这模样要么是妖怪 要么是神
我都喜欢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星期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