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卢兆玉

《偶记》(2016.9.7—)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7 15:25:29 | 显示全部楼层
唐人活得自信也自在。

诗人做为时代的见证,固然不乏浪漫情怀,但总体上以现实为主。写古为了喻今,写今更是为了务实上进。纵然如李白者“今朝有酒今朝醉”也常发出“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巨响。所体现出的不过是怀才不遇而已并非愤世嫉俗。而今人则浑浑然,活在虚实两界,整体上呈现为种种颓废的情调。在当代中国“资本”初兴的时代,表现出的却是没落的情绪。一方面可能是社会的布局上有问题,另一方面也可能是诗人们确实落伍于这时代,形成了与时代的脱节,也或是两者之间——即:社会与人的发展不协调的原故吧。
若诗人们努力地表现出这种种不协调,也可以作为时代见证之一。但,诗人们大多数采取了闭锁的方式,以隔绝来凸现人的价值一,这显然不是很好的方式。诗所脱节的不只是时代,还有更广泛的芸芸众生。一个原本就是普普通通的寻常人家一写起诗来,就习得云里雾里的目空一切。
这才是当下诗象的痼疾之一。
 楼主| 发表于 2016-9-27 17:4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反转
#指尖上的阳光
#仰,或者俯
#窗外
#完美的人怎能虚无
#心如空气
#诺
#八月带你去看海
#走向花的时间
#霜风不远
#天凉好个秋
#从绿的次高音溢出尘世的边界
#感觉初秋
#诗意无极限
 楼主| 发表于 2016-9-28 02: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需要与不爱  

现代人向往并居住在城市,却不爱城市。你说这是多么矛盾啊。
这种矛盾性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了当下人的肉体与精神的分裂,而这种分裂正是造成当代人倍感疲惫的根源之一。  
诗可以深刻的表现这种种矛盾;也可以化解甚至主动调和这种种矛盾,由不爱而爱,毕竟没有绝对的事。在群体中总是存在着个体的特殊案例。不要担心别人的不信——换言之:信了,又怎样呢?
既然想获得爱很难,那么诗人就创造爱。于是爱走进了虚拟之中,而需要一直存在在现实里。
比如:钱,这个东西。谁人说不需要呢?即便是慈善家捐赠之后,也仍然想着法子去挣钱。但有多少人把爱钱放在嘴上呢?……诗人们更是很少表现生活中已有的东西;而没有的——大多数人都有的,他又不好说出直接的追求?说了,那他成为了什么?不是让人去笑话自己吗?
因此,不仅有矛盾,诗人们中的大多数没有解决矛盾的情况下还在掩饰矛盾。寻求精神的另一条出路。而不是融化在与现实的结合里。
还是那句:没有绝对。无独有偶。
 楼主| 发表于 2016-9-28 02:3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太皮肤了……

这是我第一次将皮肤用到评论里。
 楼主| 发表于 2016-9-28 03:3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个人都是诗人

这是潜力下的,但事实不是。一首诗不表达出来,这首诗就不存在。(注意:这和我看没看是两回事。)一个人不写诗,就不是诗人。如果只是吟唱者,他可能是一个歌手,但不是诗人。甚至不是所有写过诗的人,都能称得上诗人。泛诗论是害己害人。
当然,这并不否定鼓励每个人都来写诗。但这是另一回事。两者不可混淆。
发表于 2016-9-29 09:28:22 | 显示全部楼层
要让诗成为资源,而是不堆积的文字。——谈诗的阅读与评论

发表于 2016-9-29 10: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里与面

当我们分析一首诗表现了什么什么的时候,通常所指的是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或精神实质。也即挖掘的是一首诗里的东西。那么诗所呈现在表面的东西难道步重要吗?显而易见,没有表就没有里。我们讲表里如一,说的就是诗的情思和所描绘的题材要有一致性、相互性、互补性、起码得有参照性。如果一首诗的表里不一,甚至矛盾、冲突、相反、不着边际、我说是,你说不是,那么再见吧——我伟大的诗人,你就是一个精神病。
诗人要表现自己这个里,就得寻求与表现面的统一。无论你用明喻、暗喻、隐喻、甚至借喻,象征、通感、极限至颠倒黑白,诗都不应当成为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玩意。为什么更多的人喜欢直抒己见是因为谁都想坦诚相待。难道一个精神正常的诗人不想或不愿意和他人坦诚相待么?回答是否定的。一个诗人之所以要成为一个诗人,就是要通过诗,表现自己,实现与他人的勾通,分享自己的愉悦、快乐、幸福、人生的种种成果,间或摆脱一下自己的困惑,陈述自己的苦闷……
发表于 2016-9-29 15: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诗刊需要好作品。诗性、人性、社会性。 2016.9.29
发表于 2016-9-29 17: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忆

那是一个计币到分的时代,
甚至可以在分币以下购买物品。
那时的人口袋里没有大钞,
能掏出个几元的已是阔佬。

可我不缺钱,因为我不需要钱,
在我——就没有向谁要钱的记忆。
家人给的、爸妈给的、奶奶给的,
记得我还不会花钱的时候:

爸爸月中一回来,我就急忙的去找奶奶
——奶奶、奶奶爸爸回来了,
赶紧来拿钱——
其实,这本不需要我去叫的。

每月,爸爸付给奶奶八块钱生活费。
嗯,对的。不是大洋,是人民币。
在我出生的时候,
大姐已出嫁生孩子了——

所以我最大的外甥女比我还大一岁。
在我六岁的时候,
都有


 楼主| 发表于 2016-9-29 22:4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北京大,还是网络大

儿子说:当初不该从北京回来,
这小小的三级市确实没什么拓展。

“不是说网络世界吗?”
我忍不住冒出了一句——接着说:

“是北京大,还是网络大?”
儿子一时语塞,他吱唔着:

“网络是虚拟的,有些细节你看不到……”
徒劳的反抗,对一个网族这无疑在搧脸。

我自己却在进一步的念叨着:
“是北京大,还是网络大?”这个有趣的问题。

2016.9.29
 楼主| 发表于 2016-9-29 23:53:39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活中,经常提到这个词善。
它更多的体现了人与人的交往——与人为善。
而创作、阅读及至评论
对此始终避而不谈——在虚拟里,善确实不那么重要。

好人来,好人。我忽然想到:
我们整日里念叨的好诗歌——是不是也该与善挂挂钩?
一个人的行为,一个人的思想,
哪些会令你感动?一定是善而不是恶。

为美所俘虏;为真所折服;为善所感动。

2016.9.29


 楼主| 发表于 2016-9-30 00:27: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东西方诗歌确实有些个不同,
语言一经翻译就没有了原来的对接。
音和义不可能同一在两种语言,
音译的明白了可以理解,
意译的往往先舍弃了语音的韵律。

扑克、坦克、吉普、沙发,
这些外来的词……
发表于 2016-9-30 11:4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下诗的分类

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当下诗已发展到多种元素相互交错并胶着的状态,纯粹的诗有没有?有!但所占比例极少。我这量所说的纯粹是从诗的叙述、描写、议论等元素上来加以区分的。
叙述性的语言显然更适合叙事类诗作;而描写性的语言则极容易滑向情感——除直抒胸臆外,大多数抒情诗都是错描写来完成的;而议论就其语言方式来说就是一种理性的互辩,应有着严密的逻辑,但鉴于诗的议论实际上所表现出来的诗人的自言自语主要取决于诗人自身的精神状态和语感,其主观性极强,因而逻辑的一、沉闷或混乱都成为难以避免和无法自我纠正。因此以议论擅长的诗之杰作是很少很少的。这和哲理诗没有太多的联系——哲理诗通常表现出的是结晶。而以议论为主导的语言结构——沉浸在自我论辩的模式中,而且因受外界的干扰很少会越陷越深。
我们不能说诗只是抒情的或叙事的,但诗确实不适宜于写成辩论。
发表于 2016-9-30 13:35:13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与诗人

一首诗若以真垫底,诗人回忆起来也会津津有味,起码来一句往事不堪回首。若无真垫底,以诗人不会编故事之秉性,也只能答道:一时游戏之作。
所以真不只是一首诗的根本,也是诗人的根本。诗人作有真之诗,便如同有本之木,有源之水。这首诗也会伴随着诗人,不再像今人所说的那样:一首诗完成了便不再属于诗人。我只在进一步追问:这首诗若就是写诗人自己的呢?不属于诗人又属于谁?难道有移作他解。
有些诗只有和诗人、时代结合在一起,才有它的可读性。那另一些不过是落花流水、水性杨花、萍迹无踪而已而已,作者既然当不得真,读者又如何当得了真呢?
因此,当下委实说是一个失真诗时代。
发表于 2016-9-30 15:58:41 | 显示全部楼层
试论真善美

美无处不在,是因为你发现了美和审美。审美这个词很重要。它几乎和发现一样重要。
同一个东西,你有时觉得它美,有时却觉察不到,这是因为你没有对它给予兴趣,也即你没有进入审美的程序。因此是否为美,不在事物本身,而是当事人是否进入审美。是否和所处事物产生有益的情感互动。如果是喜欢的当然发出美的赞叹,如果是不喜欢的:一是置之不理,一是发出怦击。职业的批评家可考虑得多些。……
而真是无法回避的。……
发表于 2016-9-30 18:53: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一定要涨呢?也即资产为什么一定要增值?物价为什么一定要上涨?

我们能不能在停滞的阶段或者倒退的阶段享受美好的人生。一代人有钱维持基本的生活,新生代去创业——虽然不像上涨阶段那么刺激,但并非死气沉沉,并非恐怖与不安——而当消耗了这些“库存”之后,新的欲望必然再度激起——从谷底起程。

历史曾以改朝换代的方式或动荡的方式,消耗库存,让新的力量崛起。但现在既然各国政府都不愿意退出历史舞台,也不愿意接受经济的通缩,但又担忧更大的泡沫的破灭,在这样种种的两难之间做出选择确实是不容易的。

但如果我们把一定阶段的通缩、停滞视为整个经济环节的合理部分,甚至泡沫的产生、发大、破灭、再生也视为整个经济环节的合理部分,那么恐惧就不会漫延,甚至只有停滞、倒退而没有恐惧。正如人老了面对死亡一样。
发表于 2016-10-27 01:38:51 | 显示全部楼层
补一则回帖

嗯。这很好。该有注的就注释一下,作个说明。

其实古人作诗是很明白的,注、序、小引等等大多标示明白,有时标题比内容还长,其实诗人是想分开诗、文的。现代诗人作诗,一股脑儿将要表述的、说明的、甚至解释的内容都放进诗句里,也就难怪有些诗不像诗了。而该注的不注、该说明的不说明,尤其是一些容易产生歧义的内容,混在一起既可能导致表述不清,也极易令读者陷入云里雾里。作者偷懒了一下,后果却是得不偿失。

赞一个。
2016-9-11 10:28:5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