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诗界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观云忘我

李白诗全集(938篇首)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10:25:49 | 显示全部楼层
281

答友人赠乌纱帽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领得乌纱帽,全胜白接蓠。
山人不照镜,稚子道相宜。



古诗简介
《答友人赠乌纱帽》是李白五言绝句,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78卷第6首。此诗运用铺叙的手法,描绘出一幅戴乌纱帽犹胜白头巾、儿子言辞很相宜的生活情趣图,诗句通俗易懂、言简意赅,以面清晰胜,浓墨淡彩,人、物、情浑然一体,写诗人生活细节、小有情致,透露了诗人脱却人服、试戴乌纱帽时的喜悦心情。

翻译/译文
戴上了乌纱帽,真是比白色接篱好得多。
我并不去照镜子,因为小儿子已经说很合适了。

注释
领得:诗曰“领得”,此乌纱帽当为兖州瑕丘官府的友人所赠。
乌纱帽:南朝宋明帝初年,建安王休仁置乌纱帽,以乌纱抽扎帽边。隋帝王贵臣多服乌纱帽,后民间贵贱皆服。
白接蓠:白接篱,意指白头巾,白帽。《尔雅》注:鹭头翅背上皆有长翰毛,江东取为接篱。李白《襄阳曲》(二)有“头上白接篱”。《广韵》:“接篱,白帽也。”宋程大昌《演繁露》说:“《隋志》:宋、齐之间,天子宴私,著白高帽;士庶以乌;天子在上省,则帽以乌纱,在永福省,则白纱。隋时以白幍通为庆、吊之服,国子生服白纱巾。晋人著白接篱,窦苹《谱》曰:‘白接篱,巾也。’南齐桓崇祖守寿春,著白纱帽,肩舆上城。……郭林宗遇垫巾,太子(李)贤注:周迁《舆服杂事》曰:巾以葛为之,形如幍。本居士野人所服。魏武造幍,其巾乃废。今国子学生服焉,以白纱为之。……《唐六典》:天子服有白纱帽。其下服如裙襦袜皆以白。视朝听讼,燕见宾客,皆以进御。然其下注:亦用乌纱。”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醉把青荷叶,狂遗白接篱。”陆游避暑近村偶题》诗:“红尘冠盖真堪怕,还我平生白接篱。”
山人:李白自谓。李白奉诏入京之前,应正隐于徂徕山之溪,故自称“山人”。
稚子:稚,幼也。《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疏》曰:“成童,谓十五以上。”此“稚子”指李白爱子伯禽。时伯禽年龄在十至十四间,故谓。

赏析/鉴赏
此诗为天宝元年(742)玄宗征诏李白入京前在兖州鲁门东家中之作。
詹锳《李白诗文系年》开元二十九年(741):“白居东鲁,子明奴生于鲁中,取名伯禽,约在本年。”又天宝元年(724):“《南陵别儿童入京》诗谓:‘儿女嬉笑牵人衣’,度其时白之儿女盖在三五岁间”。此诗与《南陵别儿童入京》同为天宝元年(742)玄宗征诏下至家中后所作。稚子为平阳、伯禽。
查旧版《辞》“乌纱”条,谓“古官帽名”,并引《晋书·舆服志》及《唐书·舆服志》作为佐证。说是“古官帽名”,当然无误;但读了此条,失之太简,仍不能使人明白乌纱帽的来龙去脉。
其实,乌纱帽早先并非官帽。如果望文生义,以为李白既然戴了乌纱帽,一定是做了官了,其实不然,乌纱帽在唐代与“白接 ”一样,是一种日常便帽。因此,李白此诗所写,只是隐处期间的一件小事;并进而论曰:“宋元时代,尚未见将官帽称为‘乌纱帽’,而明以后的文学作品中,则屡见不鲜。”(“乌纱帽”小考,《学林漫录》六集)这个结论是符合历史实际的。
此诗运用铺叙的手法,描绘出一幅戴乌纱帽犹胜白头巾、儿子言辞很相宜的生活情趣图,诗句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生动诙谐地表达出诗人生活细节、小有情致的隐居生活。
此诗以画面清晰胜,浓墨淡彩,人、物、情浑然一体,透露了诗人脱却山人服、试戴乌纱帽时的喜悦心情,与《南陵别儿童入京》诗中“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之心情相合,据诗意,此诗略在前,《南陵别儿童入京》诗稍后。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10:26:43 | 显示全部楼层
282

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璟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君家全盛日,台鼎何陆离!
斩鳌翼娲皇,炼石补天维。
一回日月顾,三入凤凰池。
失势青门傍,种瓜复几时?
犹会众宾客,三千光路岐。
皇恩雪愤懑,松柏含荣滋。
我非东床人,令姊忝齐眉。
浪迹未出世,空名动京师。
适遭云罗解,翻谪夜郎悲。
拙妻莫邪剑,及此二龙随。
惭君湍波苦,千里远从之。
白帝晓猿断,黄牛过客迟。
遥瞻明月峡,西去益相思。



古诗简介
《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璟》是中国唐代大李白创作的一首五古。此诗是李白于流放之前同前来相送的妻子和妻弟宗璟的诀别抒怀,是李白在踏上流放途程前的一曲含冤负屈、感慨伤怀之悲歌。全诗从内容上大致可以分为三层:自首句“君家全盛日”到“松柏含荣滋”是第一层,为盛夸宗氏门第的显赫历史,并以宗氏的败落影射己身今日之获罪;自“我非东床人”到“千里远从之”是第二层,为诗人对亲往送行的妻子宗氏及妻弟宗璟的致谢,内中又直诉其冤情;最后四句为第三层,为诗人料想路程遥远,途中自有无数险阻,并预先表达了对亲人们的思念之情。其思想意义在于深刻揭示了封建统治者的刻薄寡恩。

翻译/译文
君家兴旺之时,位列三公何其美盛。
斩断鳌足辅佐女娲,炼五色之石以补天。
维一朝日垂顾,曾得三入中书省。
虽在青门旁失势,但像邵平种瓜青门外又有几时?
依然与旧时宾客相会,三千之众光亮了大道小路。
天恩昭得洗愤懑,柏之树因之也葆含荣华。
我非如王逸少,与你姐结为夫妻
浪迹天下尚未出世,名声已惊动了京师。
适才自狱中而出,却又遇流放夜郎之悲。
拙妻如莫邪剑,与我如二龙相随而深感愧疚。
你受此浪打吹之苦,千里之远前来送我。
白帝山中猿声断,黄牛峡前过客赶。
遥望明月峡,向西而行益增相思

注释
⑴窜:“被流放”之意。乌江:有三处,此指江西的浔阳江,在今九江。宗十六璟:李白的宗夫人之弟宗璟,因排行十六,故称“宗十六璟”。
⑵台鼎:高位的意思。旧称三公为台鼎,如星有三台,鼎有三足。《后汉书·陈球传》:“公出自宗室,位登台鼎。”陆离:美好的意思。宗氏之祖宗楚客武则天当政时曾三次拜相,故
⑶“斩鳌”二句:《淮南子·览冥》:“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限,地不周载。……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翼:在诗中作动词,有“辅佐”的意思。娲皇:指武则天。维:系物大绳。“天维”即系天大绳。“补天维”就是辅弼朝政之意。二句谓宗楚客对武后有辅翼之功。
凤凰池:也称“凤池”,为禁苑中的池沼。魏晋南北朝时设中书省于禁苑,掌管政府机要,故称中书省为凤凰池。


⑸“失势”二句:《三辅黄图》卷一:长安城东出南头第一门霸城门,民见门色青,名曰青城门,或曰青门,门外旧出佳瓜。广陵人邵平,为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种瓜青门外,瓜美,故时人谓之东陵瓜。宗楚客以迹附韦后,韦后败,被杀。此二句言宗氏失势。
⑹路歧:歧路,岔道。《初学记》卷十六引晋王廙《笙赋》:“发千里之长思,咏别于路歧。”
⑺含荣:开,亦形容茂盛。
⑻东床:《世说·雅量》:“郗太傅在京口,谴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诗,惟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曰:‘此正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⑼令姊:指李白妻宗氏。忝:作“有愧”讲。齐眉:此处指结为夫妻。《后汉书·梁鸿传》:(鸿)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后世以齐眉喻夫妇和好。
⑽“浪迹”句:言李白待诏翰林事。
罗:密罗如云。二句谓己始脱狱又遭流放。
⑿莫邪剑:《吴越春秋》卷四:莫邪者,干将之妻也。干将曰:‘吾师之作冶也,金铁之类不销,夫妻俱入冶炉之中’。莫邪曰:‘先师亲烁身以成物,妾何难也’。于是干将夫妻乃断发揃爪,投之炉中,使童女三百,鼓橐装炭,金铁乃濡,遂以成剑。阳曰干将而作龟文;阳曰莫邪而漫理。
⒀二龙:指干将、莫邪二剑。
⒁湍波苦:浪颠沛之苦。
⒂白帝:即白帝,在四川奉节县城东瞿塘峡口。黄牛:山名,在今湖北宜宾市西北八十里,峙江而立,亦称黄牛峡。
⒃明月峡:在今四川巴县西北。《太平御览》卷五引李膺《益州记》:“峡口南岸壁高四十丈,壁上有圆孔,形如满月。”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当时诗人李白已入暮年,为58岁,并受到了长流夜郎(今贵州遵义一带)的处分。在流放出发之前,李白妻子宗氏和妻弟宗璟前来相送,李白因写此诗诀别。
李白此次遭受朝廷长流的处分是蒙受了很大的冤屈的。两年前当安禄山初起兵作乱时,李白正在安徽宣城,后又避难到剡中(今浙江嵊县),再入庐山。他对自己的逃难和隐居是极不甘心的,此种心情在诗作中多次透露过。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年)末,肃宗弟永王李璘屡次征召李白入幕。因李璘是奉唐玄宗之命起兵抗敌的,李白就怀着为国报效的愿望成为永王璘的僚佐。李白在永王军中随师东征,以为璘出师东巡是奉朝廷之命,旨在“救河南”“扫胡尘”,一清中原,遂作《永王东巡歌》以颂赞,并欲藉此军事行动立功报国。岂料唐肃宗怕永王和自己争抢帝位,遂命令永王去四川觐见唐玄宗,永王不从。唐肃宗便调动军队包围了他,不久永王便兵败受戮。李白也因从璘获罪,流放夜郎。而李白在永王李璘幕中,前后不过一月,本是满腔报国热情,现逢此变化莫测的形势,壮志已付东流,清白之身反成叛逆,如此冤情无处申诉,故悲愤至极。时有《南奔书怀》诗:“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活”,便是此刻心绪的写照。
自至德二载(757年)二月九日永王璘兵败至乾元元年(758年)春李白获罪赴夜郎,其间约有一年左右。李白先陷身于浔阳(今江西九江)狱中。他多次上书申诉求援,其妻宗氏亦为之四方奔走,后被江南宣慰使崔涣及御史中丞宋若思所营救,秋间获释。宋若思又委李白为参谋,并上书荐李白可用。然终因肃宗不肯宽免李白,年底再次将他投入浔阳狱,并定于次年(758年)春长流夜郎。所以说,李白的“窜夜郎”完全是无罪而遭此不幸的。   

赏析/鉴赏
文学赏析
《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璟》一诗的起首六句先写宗氏先祖的荣耀。“全盛日”指宗氏祖人宗楚客的发迹之时。他是武则天的堂姊之子,进士出身,三度为相。后因依附韦氏、安乐公主,韦氏败,亦受诛杀。前两句意为:想当初你们宗家全盛之时,先人宗楚客曾三次任相,在朝中是多么显赫啊!“斩鳌”两句,引用《淮南子》中女娲补天之神话,说明宗楚客的政绩辉煌。《淮南子》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兼载,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此为用女娲补天之奇功,喻示宗楚客在武后和中宗朝,分别于神功元年(697年)、长安四年(704年)和景龙元年(710年)为相,经天纬地有过一番轰轰烈烈的业绩。“日月顾”是以侧面描写续写宗楚客的声名远大,竟连日月也为之注目。唐制,宰相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故诗文中多以凤凰池称宰相。宗楚客既三次为相,故曰“三入凤凰池。”
自“失势”句至“松柏”句写宗氏的衰败没落。《三辅黄图》载:“广陵人邵平,为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种瓜青门外。”七、八两句即用此典。“犹会众宾客,三千光路歧”写宗氏虽自青云跌落尘世,犹不改好客之风,依然有三千宾客登门,以致使路面为之而被踩得“光”亮。“皇恩愤懑,松柏含荣滋”是记宗楚客获罪被诛以后,并未再闻有放罪之事,相反赠葬极为典重,以致太白有此赞誉。这两句意为:皇上见宗楚客诛后,就不再对宗氏一族再予追究,原先的天怒就此平息,所以人虽遭诛,但宗楚客的墓地倒是沾了皇恩的光,所以其上所植的松柏就“含荣滋”了。


此诗总共才二十六句,仅第一层记宗氏之兴衰史即占十二句,似乎所据篇幅过多,而且同送别诗的习惯体例又不同。其实李白费约占全诗一半的篇幅回忆宗氏兴衰的历史,自有其深意。关键之处是最后两句诗:“皇恩愤懑,松柏含荣滋。”这两句诗告诉读者,宗楚客死后其家未再获罪,正是作者暗中诉说永王璘死后不应当再降罪于别的与他有干系的人。“雪愤懑”三字明赞宗楚客死时皇恩的浩荡,也正是诗人暗刺肃宗“愤懑”太过了。“含荣滋”陈述了宗楚客被处死以后,皇上尚能顾念旧情,这又是李白讥讽肃宗竟连半点人情也不讲。所以这一段内容并非只是空叙“家世”,而是借他人家世的荣辱变化发泄诗人内心的无限哀痛。尽管宗氏先人遭受杀身大祸,但全家尚能得先皇之庇护;自己如今无罪而长流夜郎,虽经多人营救而犹不能赦免,这等冤情比宗楚客之被杀还要可悲可叹。如此理解,才得李白笔下的真意,诗作之大旨。


“我非东床人”以下十句为第二层,主要写离别前的亲情。前两句意为:我算不上你们宗氏的好女婿,对我妻子举案齐眉的情义深感不安。“东床人”用《世说新语》中“郗太傅嫁女”之典,指的是乘龙快婿。“浪迹”两句意为:我李白漂泊天涯并无成就,在京城长安中也只是徒有虚名而已。“适遭”两句意为:我刚才获得友人的营救,好比云雀挣脱了罗网,上又被贬谪到夜郎长期流放,岂不令人心寒?“云罗”是“大罗网”,“翻”即“反而”。“拙妻”两句意为,我的妻亦不顾年老体衰,从豫章(今江西南昌)到浔阳来送我上路,我和她形影相随好比干将莫邪雌雄两剑永不分离。“惭君”两句意为:对你宗璟兄弟千里乘舟风浪相送我更觉有愧,真是太感谢你的一番好意了。
最后“白帝”四句为作者放眼途程,但觉满眼愁云,无限悲酸。“白帝”在四川夔州城东五里峡中,是入蜀去夜郎的必经之路。其地势孤特陡峭,山上又多猿猴,故诗人以猿声之断续呜咽侧写行程之艰险。次年三月李白到白帝时,因天旱成灾才遇大赦,未到夜郎便自白帝折返。于是又有《早发白帝城》诗问世。其中有“两岸猿声啼不住”句,却又显得如此明快轻捷。不过这是后话了。“黄牛”在三峡附近,是大山之名。其山南岭叠起,高岩有石,色泽如人,负刀牵牛,黑黄分明。再加上江湍纡回,虽途径信宿,犹见此物,故民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迁深,回望如一。李白后来行到黄牛有诗曰:“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写尽旅途的艰辛和心绪的凄凉。这就是此诗“黄牛过客迟”的内蕴。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西去谪地踏上路程前忍不住满腔相思情要向亲友们诉吐。“明月峡”在四川益州(今成都)附近,用以借指夜郎。诗人说,遥望那僻远的流放之地,我将一人孤身独处其地,虽有“明月”之美名,而无“团圆”之美实,不禁使人更加思亲念友,情不能已。全诗就在这凄惋哀绝的情调中戛然收结。


综观全诗,这首诗的思想意义在于,它深刻揭示了封建统治者的刻薄寡恩。李白明明怀着一腔热血,为国效死平叛战场。只因统治集团内部争斗,他不幸而受牵连。尽管有那么多人,也包括他的妻子在内,为李白开罪,却始终不能得到宽宥。这说明封建统治者在对待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问题上,只愿将他们视作歌功颂德、遣乐娱宾的工具(如玄宗之对李白),如若有一丝半点触动他们统治权力之处,那就毫不客气,要开杀戒了(如肃宗之对李白)。理解到这点,对读懂李白这首《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璟》是不无益处的。
名家点评
王琦《李太白全集》卷十五诗后按语:若深叙情亲,少序家世,更为得体矣。
詹福瑞、刘崇德、葛景春《李白诗全译》:宗楚客附韦后而被杀,未得昭雪,李白此处是为亲者讳,不得不然(“皇恩”二句)。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10:28:44 | 显示全部楼层
283

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征君蕤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吴会一浮云,飘如远行客。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
良图俄弃捐,衰疾乃绵剧。古琴藏虚匣,长剑挂空壁。
楚冠怀钟仪,越吟比庄舄。国门遥天外,乡路远山隔。
朝忆相如台,夜梦子云宅。旅情初结缉,秋气方寂历。
风入松下清,露出草间白。故人不可见,幽梦谁与适。
寄书西飞鸿,赠尔慰离析。



古诗简介
《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徵君蕤》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此前两句以浮自喻,道明自己远游飘泊在吴会一带,饱含一种思乡的感情。接下六句诗是写自己的处境:光阴飞逝,功业未就,远大的政治抱负很快成了泡影,而自己又重病缠身,感慨自己的壮志难酬。继而八句主要是围绕着对故乡思念展开抒情:“楚冠怀锺仪”两句,引用钟仪、庄舄的典故,概写自己对于故乡的怀念,接下两句是感叹故乡辽远。再下两句是写对故乡的朝思暮想,而后用“旅情初结缉,秋气方寂历”做一小结。最后六句起总结全文的作用,首尾呼应,使结构更为严谨,进一步点出“寄书”的目的在于“慰离析”。全诗结构上顺着感情的自然发展,跳跃性并不大。直抒胸臆而语言没有夸张渲染,想象也未见飞动超人的特色,但感情真挚自然,层次井然,炼词造句处处贴切。

翻译/译文
我是吴会之地的一片浮,飘然无可依据如同远行之客。
功业无处可以成就,岁时光奔促急迫。
雄心壮志即刻放弃消失,衰老疾病日甚一日加剧。
古琴放入空匣无人弹奏,长剑挂在空壁无所可用。
楚囚钟仪奏乐歌吟皆用楚音心在怀楚,越人庄舄贵富不忘家乡病中仍是越声。
国都之门尚在遥远的天外,还乡之路远隔崇峻岭。
清晨我回忆起司马相如的琴台,晚我梦中见扬子云的故宅。
旅途之情此时刚刚了结,秋气肃杀厦是凋落万物之时。
吹入林下清冷寒冷,露水下降草间白茫茫一片。
故人如今已不可见,幽幽长梦与谁人相合?
托西飞长鸿捎去一封书信,赠给你安慰那离别分隔之情。

注释
淮南:指今江苏扬州一带。唐在扬州设淮南道,故这里淮南即指扬州。赵征君蕤(ruí):即赵蕤,字太宾,梓州盐亭(今四川盐亭县)人。《唐书·艺文志》载:开元中召之不赴,有《长短要术》十卷。《四川志》亦言其人“博考六经诸家同异,著《长短经》十卷,明王霸大略,其文亦《申鉴》、《论衡》之流,凡六十三篇。”可见他很有学问,又有骨气,是李白蜀中挚友。古代士人经朝廷征聘者叫征士,君为敬称,故称赵征君蕤。征君,朝廷征召不赴之人;赵蕤,字太宾,梓州人,是李白居蜀中时结识的友人。
“吴会”二句:曹丕杂诗》:“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惜哉时不映,适与飘会。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 吴会:即吴、会二郡,相当于今江苏省东南部、浙江省西部一带地方。浮云。用浮游之云以喻自己到处漫游。
岁光:岁月光阴。奔迫:急迫,形容光阴的匆匆而逝。
良图:良好的打算,即远大的政治抱负。俄:俄而,很快。绵剧:形容疾病缠绵、严重。
“楚怀”句:言自己象当年的钟仪、庄舄一样,强烈地怀念故乡。钟仪,春秋时楚国的伶人,晋楚之战中被晋俘虏,仍旧戴着楚国的帽子。晋侯问“南冠而絷者谁也”,手下的人告诉说“楚囚也”,晋侯命放开他。问他的宗族,他回答说“伶人也”,又问“能乐乎”,与之琴,他便奏起南音,南音即楚国的歌曲,表示不忘故土。庄舄(xì),春秋时越国人,在楚国做大官,后来生了病,楚王问:舄,本来是越国的一个穷人,到了楚国才显贵起来,他思念家乡吗?手下人回答道:派人去了解过了,他在床上口中还作越声。“越吟”句:《史记·张仪列传》载:“越人庄舄仕楚执圭,有顷而病。楚王曰:舄,故越之鄙细人也。今仕楚执圭,贵富矣,亦思越不?中谢对曰:凡人之思,故在其病也。彼思越则越声,不思越则楚声。使人往听之,犹尚越声也。”
国门:国都之门。
相如台:汉代蜀人司马相如琴台,在成都。子云宅:汉代蜀人扬雄故宅,在成都。二者都是蜀人,诗人“朝忆”“夜梦"这些地方,都是表达对故乡的怀念。
寂历:凋落疏离。
“故人”二句:一本作“故人不在此,而我谁与适”。适,适意,愉悦。
飞鸿:即鸿雁。古人有鸿雁传书的传说,所以此处以飞鸿比喻所寄赠的这首诗。
离析:不得会聚。   

创作背景
此诗大约是诗人李白开元十五年初出蜀东游卧病扬州时所作。是时功业未就,又久病缠身,感慨良深,故寄诗给蜀中挚友赵蕤,以抒发思乡怀友的感情。   

赏析/鉴赏
文学赏析
诗中一、二两句以浮云自喻,道明自己远游飘泊在吴会一带。因为此诗是寄给故乡友人的,所以先讲一下自己的行止是很必要的。飘,即漂泊,行无定处的意思,所以自称浮云。一开头便饱含一种思乡的感情。接下六句是写自己的处境:光阴飞逝,功业未就,远大的政治抱负很快成了泡影,而自己又重病缠身。最后以“古琴藏虚匣,长剑挂空壁”两句小结这一层,感慨自己的壮志难酬。这六句写得很沉痛,诉述之中真实地吐露了自己内心的苦闷。但是,应该指出:这一时期,李白年仅二十七岁,涉世未深,幼稚地认为自己“怀经济之才,抗巢由之节,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以为功名事业,唾手可得。然而事实却非他所想象的那样。于是,稍碰上几个钉子很快就堕入了失望。不过,文字虽然沉痛,感慨的程度比起晚年那种凄凉落魄的诗句来,还是浮浅得多。
“楚冠怀锺仪”句以下直至全诗结尾,所抒发的都是思乡怀友之情。这一大段直抒其情的诗句,细加分析层次还是很清楚的。“楚怀”两句,引用钟仪、庄舄的典故,概写自己对于故乡的怀念,接下两句是感叹故乡辽远。再下两句是写对故乡的朝思暮想,而后用“旅情初结缉,秋气方寂历”做一小结。以上八句主要是围绕着对故乡的思念展开抒情。虽然直抒胸臆,但诗人能够借助古人的事迹、故乡的古迹,把这种感情写得很具体而且缠绵悱侧,如环不已,倒是非常难得的。“旅情”两句小结上述八句,结得自然,而又落脚于“秋”字,自然地点明了寄诗抒怀的时间,同时拈出“秋”字又自然而然地引出下面两句对于秋天景色的描写。“风入松下清,露出草间白”,这两句并非是诗人眼前景物的实写,而是意念中的想象,经过这样一写,加强了诗的艺术气氛。“清”“白”二字写出了秋风、秋露肃杀、萧疏的特点,选词炼句极为准确。也正是受了这种凄清气氛的影响,才有寂寞、孤独之感,于是对故乡友人的怀念也就更加殷切。全诗至“故人不可见,幽梦谁与适”已经点到题目上来,最后交代一笔,进一步点出“寄书”的目的在于“慰离析”,意尽而抒情也就从此结住。


这首诗从功业未就写起,而后抒写思乡、怀友之情,一路写来如诉如泣,恰如一封寄给友人的书信。结构上顺着感情的自然发展,跳跃性并不大。直抒胸臆而语言没有夸张渲染,想象也未见飞动超人的特色,但感情真挚自然,层次井然,炼词造句处处贴切。如就诗的风格来说,由于是诗人早朝创作,还没有形成后来那种豪放浪漫的特点,但从驾御文字的能力上看,却完全是一副大家手笔,功力是极坚实的。
名家点评
清代王琦《李白诗歌全集
题解:《唐书·地理志》:淮南道寿州寿春郡,本淮南郡,天宝元年更名。《唐书·艺文志》:赵蕤,字太宾,梓州人。开元中召之不赴,有《长短要术》十卷。《北梦琐言》:赵蕤者,梓州盐亭人,博学钤韬,长于经世,夫妻俱有节操,不受交辟。撰《长短经》十卷,王霸之道,见行于世。《四川志》:赵蕤,盐亭人,隐于梓州郪县长平山安昌岩,博考六经诸家同异,著《长短经》十卷,明王霸大略,其文亦《申鉴》、《论衡》之流,凡六十三篇。又注《关朗易传》,明皇屡徽之,不就。李白尝造其庐访焉。
清代爱新觉罗·弘历《唐宋诗醇》
原选者评:亦是宣城一派,视移病还园,示亲属诗有过之,无不及也。
杨慎曰:“太白《渡荆门》诗:‘仍连故乡水万里送行舟。’《送人之罗浮》诗:‘尔去之罗浮,余还憩峨嵋。’及此诗:‘国门遥天外’四句,皆寓乡思。”
杨慎曰:“赵蕤,梓州人,精於数学。苏廷页荐西蜀人才云:‘赵蕤术数,李白文章。’宋人注李诗遗其事。”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10:29:49 | 显示全部楼层
284

口号赠征君鸿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陶令辞彭泽,梁鸿入会稽。
我寻高士传,君与古人齐。
云卧留丹壑,天书降紫泥。
不知杨伯起,早晚向关西。



古诗简介
《口号赠征君鸿》亦作《口号赠征君鸿(此公时被征)》,是唐代伟大李白的诗作。  诗人借贤儒陶渊明、梁鸿赞美好友的高尚品德才能,表达自己的惜别之意。又籍杨伯起自比,感叹自己怀才不遇。

翻译/译文
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的职务,梁鸿回归会稽隐居。
我读遍高士传,你与古代的隐逸之士一样齐名。
卧在丹壑绿溪,突然朝廷降下紫泥天书,征召你去。
不知您这位杨伯起式的人物,何时才能入关西?

注释
⑴陶令辞彭泽:陶渊明任彭泽令、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田。见《晋书·陶潜传》。彭泽,在今江西彭泽县。
⑵梁鸿入会稽:据《后汉书·梁鸿传》,梁鸿是东汉扶平陵人。早年在霸陵山中躬耕,后过洛阳,曾作《五噫歌》。居齐鲁,有顷,又适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吴,秦时局会稽郡。故李白“入会稽”。
⑶高士传:书名,皇甫盎探。
⑷天书:诏书。
⑸紫泥:用以封玺书的印泥。
⑹杨伯起:《后汉书·杨震传》:“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

创作背景
原注此公时被征,诗题有口号始于梁简文帝和卫尉新渝侯巡城口号,庾肩吾王筠俱有此作。至唐遂相袭用之,即是口占之义。萧本作口号赠征君鸿而注云见前赠卢征君题注葢以为即卢鸿矣未详是否注中被征一作被召。

赏析/鉴赏
文学赏析
首段”陶令辞彭泽,梁鸿入会稽”,意指陶渊明辞去了彭泽县令而归田,梁鸿入会稽而隐耕,讲述了陶渊明和梁鸿归隐田园的事迹,为下文作捕垫。
次段“我寻高士传,君与古人齐”,意指您的事迹完全可与高士传中的古人相比。含有结交之意,也有敬佩之情。
接着“云卧留丹壑,天书降紫泥”,特指朝廷突降下紫泥天书,征召杨征君前往报效朝庭。您却在丹塑中云卧不起。
最后“不知杨伯起,早晚向关西”,意指不知您这位杨伯起式的人物,何时才能入关西。
此诗前四句以隐士陶潜和梁鸿相比,点出隐士身份,后四句言被召。末以关西孔子杨伯起相比,切其姓与被征。离别之际,友情无暇,以口号赠杨征君,以表达李白倾慕高士轻世肆志的清高。
名家点评
李白倾慕轻世肆志的高士名士,而陶渊明志行高洁,又隐居不仕,正可谓是典型的高士。再加上陶渊明曾做过彭泽县令,所以李白在称美自己那些县令朋友的时候就很容易想到他。例如在《口号赠杨征君》中将不肯受职的友人杨征君比为陶渊明,说:“陶令辞彭泽,梁鸿入会稽。我寻《高士传》,君与古人齐。”
南宋·严羽李太白诗集》:严羽评:将头作尾,亦复无首无尾,此格甚异。若以为犯,必非知诗者。
明·高棅《唐诗品汇》:范云律诗必须守规矩。试看此等五言,何其严哉!今人虚实轻重且不审,恶乎律?
明·胡震亨《李杜诗通》:既比之陶潜、梁鸿,不得复比之杨震。一篇中用三人,任笔铺杂,此在太白可耳。范德机以为律诗须守规矩,此篇为最严,非确评也。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珽曰“前四句不特一气呵成,而援引古人,法属初创。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一气舒卷,无斧凿痕。
清·屈复《唐诗成法》:起列两高士,下紧接征君无愧古人,已把征君将人天上去,再无出仕之理。今方云卧丹壑,而紫泥已降,但不知征君早晚赴召,又与前判然盖讽其勿往也。前五句一段,后三句一段,法之变化已极。起用两古人名,结用一古人,又相应法也。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10:35:41 | 显示全部楼层
285

南陵五松山别荀七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君即颍水荀,何惭许郡宾。
相逢太史奏,应是聚宝人。
玉隐且在石,兰枯还见春。
俄成万里别,立德贵清真。



古诗简介
《南陵五别荀七》 是唐代诗人李白在南陵(今铜陵)五松山别荀七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首句运用典故而引出谈徳论贤,尾联道出送别之事,即借送别之诗,一吐胸怀,表明诗人立德之心的坚贞。

翻译/译文
君即如汉时颍川之荀淑,与许郡陈寔相比又有何惭呢!
你我相逢于此,定有太史奏称有贤人相聚
玉虽隐身仍从石中可见,兰花枯谢还会再见到春天
须臾之间你我将分手远别,望君树立明德以朴素淡泊为贵。

注释
六即:《唐诗类苑》作“轩昂”。王琦按:“六”字,疑是草书“君”字之讹。颍水:淮河最大支流,自河南流入安徽西北部入淮河。颍水荀:谓荀淑。淑字季和,东汉颍川颍阴人,安帝时征拜郎中,再迁为当途长。《后汉书》有传。此处以荀淑喻荀七。
许郡宾:谓陈寔。陈寔字仲弓,东汉颍川许人。曾为闻喜长,再迁太丘长。年八十四而卒于家。事见《后汉书》传。此亦以陈寔喻荀七。


“相逢”二句:《异苑》:“陈仲弓从诸子侄造荀季和父子,于是德星聚,太史奏:‘五百里路有贤人聚。‘”此以贤人比荀七。
“玉隐”句:语出《论衡》:“美玉隐在石中”。
俄:不久,旋即。
立德:树立德业,《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德。”孔颍达疏:“立德,谓创炼垂法,博济众施。”清真:纯洁质朴,朴素淡泊。

赏析/鉴赏
这首诗先用一半的篇幅写《异苑》上的一个典故——陈仲弓和荀季和两家相聚竟惊动太史奏报的故事。陈仲弓有志好学,修德清静,公正贤明,当时曾流传“宁为刑罚所加,毋为陈君所短”的话。八十四岁死时,内吊唁者竟达三万多人。他和两个儿子被时人尊称为“三君”。荀季和即东汉颖阴人荀淑,博学有高行,正直敢言,治政贤明,当时名贤大家李固、李膺均出自其门下。他被百姓尊之为“神君”,其子八人皆有贤名,被时人称为“八龙”。当陈家“三君”造访荀家“神君”“八龙”时,两家贤德君子相会,震动朝庭。李白用此典故,巧用好友姓氏的偶合,暗喻今日别前小聚,当是胸怀才德贤能之人的聚会。
后半篇幅,五、六两句用“美玉隐在石中”终会露出光芒,兰花枯萎明春仍会发出幽香的比喻说明贤德对人来说所具的重要作用和久远影响。最后两句,一句点出离别在即,一句结出全诗主旨:立清真之德乃士人治国立身之本。


总的来看,诗人在前四句用典故突出今日暂“聚”,暗含“德”字;后四句写俄顷“别”离,明点“德”字。即借送别而论立德。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10:36:55 | 显示全部楼层
286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闲坐夜明月,幽人弹素琴。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翻译/译文
译文
清静的里坐在明下,听着幽人卢先生弹奏起古琴。
忽然听到《悲》的曲调,又好像是《寒》的声音。
白雪》的指法使您纤手忙乱,《绿水》的音节确实让人养性清心。
可惜钟子期早已死去,世上再也找不到那样的知音
注释
1.闲夜坐明月,一作“闲坐夜明月”。
2.释居月《琴曲谱录》有《悲操》、《寒松操》、《白操》。《白帖》:《阳春》、《白》、《绿水》、《悲风》、《幽兰》、《别》,并琴曲名。
3.钟期:指钟子期。《列子·汤问》说,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俞伯牙弹琴,志在高,钟子期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俞伯牙要表达的内容,钟于期都能听出来。
4.《风俗通》:俞伯牙方鼓琴,钟子期听之,而意在高山,子期曰:“善哉乎!巍巍若泰山。”顷之间,而意在流水,子期曰:“善哉乎!汤汤若江河。”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以世无足为知音者也。

赏析/鉴赏
  “闲夜坐明月,幽人弹素琴”运用铺叙的手法,描绘一幅夜里闲坐、明月当空、静听幽人弹素琴的落寞景致,为下文“世上无知音”的孤寂惆怅之情作铺垫,埋伏笔。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用借喻手法:忽闻“悲声调”,宛若“寒松吟”,喧染悲凉的氛围,把加深悲愁的情愫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白乱纤手,绿水清虚心”用拟人手法: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便于作者尽情发挥,以情景交融的方式,把作者知音难觅的孤寂真情实感融入中,进而达到引人入胜之效果。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此句借用“钟子期”、“俞伯牙”典故喻己,紧扣上文,首尾呼应,使结构更为严谨,表达出诗人知音难觅的孤寂落寞之情感。
  诗中《悲风》、《寒松》、《白雪》、《绿水》都是古曲名,意在描写隐士卢子顺弹琴的高超的艺术水平,进而发出“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的感叹。
  这首诗写听幽人弹琴,借以慨叹世无知音。思想情绪未免有些消极,但其中也必定饱含着诗人一生坎坷、历尽艰难的辛酸痛苦。一首诗中列出四首琴曲名来,可见李白对琴道是很熟悉的。其中写《渌水》时,言其作用可以“清虚心”,这是李白的一个重要音乐观点。其所以如此,恐与李白多受老庄思想影响有密切关系。
  
  从写作上看,首写弹琴,中写琴曲,末写慨叹。在写琴曲时,诗人以《寒松吟》比《悲风》,虽是以琴曲比琴曲,却又使人能从曲名上想到它们之间的必然联系,因为“悲”与“寒”皆冷色字,感情色彩是一致的,“风”与“松”则使人想到松涛,并进而想到乐音的特色。又琴曲有《风入松》,传为嵇康所作,“风”与“松”相连,可使人想起这一琴曲。此可见诗人的比喻是如何贴切!再者,“《白雪》乱纤手”一句,诗人不仅以一“乱”字,写出弹琴动作的特点,而且从《白雪》还可使人想到纤手的白嫩,这样的配词,真是妙不可言!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10: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287

临江王节士歌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洞庭白波木叶稀,燕鸿始入吴云飞。
吴云寒,燕鸿苦。
风号沙宿潇湘浦,节士悲秋泪如雨。
白日当天心,照之可以事明主。
壮士愤,雄风生。
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


翻译/译文
译文
洞庭湖秋天,白浪连天,树木叶落稀疏,北方的鸿燕开始飞入吴地。
寒冻,鸿燕号苦。
呼啸,鸿燕宿潇湘沙浦,王节士悲秋泪如飞。
白日正在天心,照耀宇宙,照亮了你对明主的忠诚之心。
壮士愤凯不已,雄顿时横生。
怎样才能手挥倚天剑,跨斩除长鲸?
注释
1.《汉书·艺文志·杂赋》录《临江王及愁思节士歌》四篇。南朝陆厥作《临江王节士歌》。清王琦认为是对上题的误合,李白沿袭了这个误合。
2.“节士”句:节士,有节操之士。《淮南子·缪称》:春女思,秋士悲,而知物化矣。全句谓节士悲秋,泪流如
3.雄风:强劲之风。
4.倚天剑:极言剑之长。宋玉大言赋》: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耿倚天外。
5.长鲸:指巨寇。唐刘知几史通·叙事》:论逆臣则呼为问鼎,称巨寇则目以长鲸。

赏析/鉴赏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由于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奉诏来到京城长安。 他本想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曾对其妻所说:“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 苏秦不下机。”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京城权贵,受到排挤,使他只居住了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就此破灭。离开长安后,与杜甫高适东,在兖州话别,临行作本诗。
  也许是因为李白喜欢皎洁的缘故,他的诗里使用最多的色彩词就是“白”。在他的富有创造性的笔下,几乎什么都可以成为白的。“白玉”“白石”“白”“白雪”“白霜”“白浪”“白日”“白鸥”,自不待言;“洞庭白波木叶稀,燕鸿始入吴云飞。”(《临江王节士歌》)李白就这样用他的诗笔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天地。把燕鸿比喻自己,白波比喻皎洁,蕴含不与别人同流合污之意。
  “吴云寒,燕鸿苦”,虽说吴云寒冻,鸿燕号苦。实则暗寓仕途不通,得罪京城权贵而遭排挤,暗暗叫苦之意。
  “风号沙宿潇湘浦,节士悲秋泪如”,描绘出一幅节士悲秋、泪流如的凄冷景色图。
  “白日当天心,照之可以事明主。壮士愤,雄风生。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 该诗以“跨海斩长鲸”一句将临江节士的威猛与豪迈得淋漓尽致。
  整体来看,此诗写节士悲秋,激情递发,思欲报国。前六句写肃杀之秋景及节士悲秋。“白日”以下六句写节士因悲秋而思欲报国。“白日当天心,照之可以报明主”,意谓报国之心,白日可鉴。后四句写节士发奋报国,立志灭敌。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10:38:54 | 显示全部楼层
288

寓言三首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周公负斧扆,成王何夔夔。武王昔不豫,剪爪投河湄。
贤圣遇谗慝,不免人君疑。天风拔大木,禾黍咸伤萎。
管蔡扇苍蝇,公赋鸱鸮诗。金縢若不启,忠信谁明之。
摇裔双彩凤,婉娈三青禽。往还瑶台里,鸣舞玉山岑。
以欢秦娥意,复得王母心。区区精卫鸟,衔木空哀吟。
长安春色归,先入青门道。绿杨不自持,从风欲倾倒。
海燕还秦宫,双飞入帘栊。相思不相见,托梦辽城东。



翻译/译文
【其一】
周公背靠屏而立受诸侯朝拜,周成王戒惧敬慎。
周武王不愉快的时候,周公剪爪投入河湄。
贤圣都会遭遇谗言抵毁,人君也不免有所怀疑。
拔起大木,禾苗尽受损坏。
周武王弟管叔鲜与蔡叔度象苍蝇一样扇动流言蜚语,周公写下《鸱鸮》
如果周武王没有看到周公的《金縢》书,谁知道谁忠信可靠呢?
【其二】
扶摇直上的双彩凤,婉娈多姿的三青鸟
往还于王母的瑶台里,鸣舞在玉颠。
以讨秦娥的欢喜,又重新获得王母的欢心。
而诚情挚意忠心耿耿的精卫,受到的是冷落,只好衔木哀吟。
【其三】
春色回归长安城,一般先入青门道边。
绿杨没有自持能力,风吹两边倒。
海燕飞归秦宫,双双飞入帘栊,梁筑巢。
相思却不能相见,只好托梦到辽城东夫婿所在的关塞。

注释
⑴《逸周书》:成王嗣,幼弱,未能践天子之位。周公摄政,君天下,弭乱六年而天下大治。乃会方国诸侯于宗周,大朝诸侯明堂之位,天子之位负斧扆,南面立。《礼记·明堂位》:昔者周公朝诸侯于明堂之位,天子负斧依,南乡而立。郑康成注,负之言背也。斧依,为斧文屏风于户牖之间,周公于前立焉。孔颖达《礼记正义》:天子当依而立者。依状如屏风,以绛为质,高八尺,东西当户牖之间,绣为斧文也。亦曰斧依。故《觐礼》曰:天子设斧依于户牖之间,左右几,天子衮冕负斧依。郑注:依,如今绨素屏风也,有绣斧文,所以示威也。《尔雅:牖户之间谓之扆。郭注云:窗东户西也。依此诸解,是设依于庙堂户牖之间,天子见诸侯则依而立,负之而南面以对诸侯也。扆、依,古字通用。
⑵《尚书·舜典》:“夔夔齐栗。”孔安国《传》:“夔夔,悚惧貌。”
⑶《尚书》:既克商二年,王有疾弗豫,二公曰:“我其为王穆卜。”周公曰:“未可以戚我先王。”公乃自以为功,为三坛同?,为坛于南方北面,周公立焉,植璧秉珪,乃告太王、王季、文王。公归,纳册于金滕之匮中。王翼日乃瘳。武王既丧,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公将不利于孺子。”周公乃告二公曰:“我之弗辟,我无以告我先王。”周公居东二年,则罪人斯得。于后,公乃为诗以贻王,名之曰《鸱鸮》。王亦未敢诮公。秋大熟,未获。天大雷电以风,禾尽偃,大木斯拔,邦人大恐。王与大夫尽弁以启金滕之书,得周公所自以为功代武王之说。王执书以泣曰:“昔公勤劳王家,惟余冲人勿及知。今矢动威以彰周公之德。唯朕小子,其亲逆我国家,礼亦宜之。”王出郊,天乃,反风,禾则尽起,岁则大熟。《史记·蒙恬列传》:昔周成王初立,未离襁褓,周公旦负王以朝,卒定天下。及成王有病甚殆,周公旦自揃其爪以沉于河,曰:“王未有识,是旦执事,有罪殃,旦受其不祥。”乃书而藏之记府。及王能治国,有贼臣言:“周公旦欲为乱久矣,王若不备,必有大事。”王乃大怒。周公旦走而奔于楚。成王观于记府,得周公旦沉书,乃流涕曰:“孰谓周公旦欲为乱乎!”杀言之者,而反周公旦。《鲁世家》亦载此事。太白此诗盖合二事而互言之。
卢思道诗:“丰茸树密,遥裔烟稠。”
⑸毛苌《诗传》:“婉娈,少好貌。”《山海经》:“三青鸟,皆西王母使也。”
⑹瑶台、玉山,皆西王母之居。。江淹诗:“愿乘青鸟翼,径出玉山岑。”
⑺秦娥,谓秦穆公女弄玉也。
⑻精卫衔木填,上古神话传说,事载《山海经》。
⑼《雍录》:青门,在汉都城,为东面南来第一门,即邵乎种瓜之地也。
谢惠连诗:“升照帘栊。”《说文》:“栊,房室之疏也。”
⑾秦置辽西、辽东二郡,因在辽水之西、东而名。在唐时,辽西为城郡及北平郡之东境,辽东为安东都护府之地,外与奚、契丹、室韦、靺鞨诸夷相接,皆边城也,有兵戍之。

赏析/鉴赏
这三首寓言诗,寓意各有不同。萧士赟认为,第一首诗:“此惧谗诗也,隐括金滕之事以申其意。”第二首诗:“此刺当时出入宫掖,取媚后妃、公主,以求爵位者。彩凤、青禽,以比佞幸。瑶台、玉山,以比宫掖。秦娥,以比公主。王母,以比后妃。精卫衔木,以比小臣怀区区报国之心,尽忠竭诚而不见知,其意微而显矣。”第三首诗:“此闺思诗也。良人从军,滔滔不归,感时触物而动怀人之思者欤?绿杨、海燕,以起兴也,婉然《国风》之体,所谓“圣于诗”者,此哉!”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10:39:33 | 显示全部楼层
289

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陶公有逸兴,不与常人俱。
筑台像半月,回向高城隅。
置酒望白云,商飙起寒梧。
秋山入远海,桑柘罗平芜。
水色渌且明,令人思镜湖。
终当过江去,爱此暂踟蹰。



翻译/译文
  陶沔公真是逸兴横飞,与普通人那是相当的不同类
  他筑的高台不方不圆,却如同天上的半个月亮,并且与高高的城墙相对
  我们且在高台置,边看白喝酒,岂不痛快?那讨厌的秋也想从高高的梧桐树梢下来,凑趣喝一杯
  萧瑟的峦走入远方的大海,宽敞平坦的大地上罗列着桑树
  城边的湖水明亮如绿醅,看看就想喝,让我想起在浙江镜湖的好时光,
  总是要过长江去,到镜湖看看那老家伙----贺知章,不醉他成泥,我就是革命不彻底.在单父这个地方,我只是暂时呆一段时间,不过我还是很喜欢这个地方的人情与光.

赏析/鉴赏
  此明显是李白赐金还山回到山东单父(现单县)所作,当时杜甫高适与他一同来到这里,当然是李白请客,唐玄宗刚刚给了他不少黄金,沿途也收了不少馈赠,除掉给济州道士们的钱,估计还有不少赢余,后来在这里造酒楼,以及在龟阴买的地大约也是用这笔钱.
  当时三人一定很爽,难怪杜甫到死都没有忘记李白,吃了别人的嘴软哈!那高适就有点不够哥们了,帮助李白出狱是宋若思干的,他在旁边看热闹,其实,当时他比小宋的官大,也是直接管李白的事儿的,恩,不哥们!
  单县故事不少,牌坊也比较有名,李白当初也在这水边喝过酒,就把这些照片一起发给大家玩玩.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10:40:26 | 显示全部楼层
290

送外甥郑灌从军三首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六博争雄好彩来,金盘一掷万人开。
丈夫赌命报天子,当斩胡头衣锦回。
丈八蛇予出陇西,弯弧拂箭白猿啼。
破胡必用龙韬策,积甲应将熊耳齐。
月蚀西方破敌时,及瓜归日未应迟。
斩胡血变黄河水,枭首当悬白鹊旗。



古诗简介
《送外甥郑灌从军三首》是李白的五言古诗,由三首五言绝句组成,是《全唐诗》的第176卷第16首。第一首用奇异的联想,把郑灌获得从军的机会比喻为博得“好彩”头,勉励外甥树立起“丈夫”的雄心壮志,英男杀敌“斩胡头”,以报效祖国。第二首设想边境战斗的壮丽图景,流露出诗人对于正义之师的赞美,并特意叮咛郑灌要精通祖先传下的兵法,以瓦解敌军。第三首展望战斗的胜利,满怀信心。诗人以长辈的口吻,鼓励郑灌勇敢杀敌,克期凯旋。 诗中以热情洋溢的语言,盛赞外甥郑灌的爱国壮举和对他寄予殷切的希望。此诗把描写、抒情和议论融于一体,语重心长,感情炽烈,起到强烈的鼓舞和教育作用。

翻译/译文
六博要想获胜全凭好采,筹码往金盘上一掷众人高叫如排
大丈夫决胜负应该在战场,用生命报效天子,手斩胡人的头颅立功归来
大丈夫即将手提丈八长矛奔赴陇西战场,您的箭术会像古代射手养由基射猿,使敌人惊慌。
如果使用姜太公《龙韬》中的战略,一定能打败敌人,那时缴获敌人的武器会堆得如同熊耳山一样。


现今食出现在西方,正是击败敌人的征兆,明年瓜熟时您一定会如期立功回朝。
那时敌人的阵营一定会血染成河,使黄河都变成红色,还要砍下敌人首领的头挂在树梢。

注释
外甥:姐妹所生的儿子。郑灌:李白的一个外甥的姓名。从军,参军入伍。
六博:古代的一种赌博游戏。共十二棋子,六黑六白,两人相博,每人六棋,所以名为六博。《演繁露》:“博用六子,《楚辞》谓之六博。”彩:彩头,旧时赌博中赢得的钱物或赌博时得胜所获的赌注。唐代元稹诗:“偏沾打球彩,频得铸钱铜。”所谓得彩,中头彩,含有事小而幸得的意思。掷:撤下。这里指掷骰子以分胜负。《宋书·刘毅传》:“刘毅家无担石之储,樗蒲(古代的博戏)一掷百万。”这两句,是以博彩得胜比喻郑灌得到了从军的好机会。
丈夫:犹言“大丈夫”,泛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人。《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又,臻《前结交行》:“君看金尽失颜色,壮士灰心不丈夫。”赌命:以性命作为赌注。可引申为舍命,愿意牺牲自己的性命。天子:古代宣扬“君权神授”,故称帝王为天子。《礼记·曲礼下》:“君天下曰天子。”胡头:胡,古代对北方和西北方各民族的通称,这里指侵犯唐朝者。胡头,即敌人的头。衣锦回:即衣锦还乡。“回”,作“还”字讲。旧指富贵后回到本乡,含有向亲友乡里夸耀之意。这里指为国杀敌立功后返回故乡。这两句是说:一个胸怀壮志的好男子,应当报效祖国,到疆场上英勇杀敌,得胜归来,不辜负乡亲的期望。
丈八矛:古代的一种兵器名。《太平御览》:“陈安奋刀,左右俱发。陇上语日:‘陇上壮士有陈安,丈八蛇矛左右槃。’”又,《十六国春秋》:“陇上人作《壮士歌》曰:‘丈八蛇矛左右盘,十荡十决无当前。”’陇西:县名。战国时为郡名,在今甘肃省中部。汉代辖境相当于今甘肃的洮河中游及渭河上游南岸地区,包括兰州市、陇西县、临洮县一带。唐代属边境地区。弯:开弓射箭。曹丕《典论·自叙》:“使弓不虚弯,所中必洞胸,斯则妙矣。”弧:木弓。《易·系辞下》:“弦木为弧。”白猿啼:《淮南子》:“楚王有白猿,王自射之,则搏矢而熙(拾起箭头嬉戏),使项由基(人名)射之,始调弓矫矢(刚调好弓,高举箭头),未发而猿柱号矣(尚未射箭,自猿就抱着柱子啼哭)。”这两句是说:手持丈八蛇矛才跨出陇西地界,刚要拉弓射箭时,敌人(以白猿比喻敌兵)就害怕了。
陇西:郡名,唐天宝年间治所在今甘肃陇西东南。
“弯弧”句:《淮南子·说山》篇中说,楚王射白猿,白猿夺弓而笑,由射手养由基射白猿,才开始调整目箭,未射而白根就抱柱号叫。此句用典故说明郑灌箭术的高明,足以威振敌人。弧,木弓。
龙韬:《太公六韬》中的一部分。相传是吕尚编的古兵书,分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六个部分,记载周文王、武王问太公兵战之事,对后世影响较大。甲:指铠甲和兵器。《诗·秦·无衣》:“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熊耳:山名,一在今河南省,一在湖南省。齐:一样高。这两句是说:打击入侵者必须采用太公兵法的《龙韬》策略,迫使敌军投降,缴出的铠甲和兵器堆积如熊耳山那样高。
熊耳:山名,为秦岭东段支脉,在河南省西部。《后汉书·刘盆子传》记载,刘盆子向汉光武帝(刘秀)投降时,“积兵甲宜阳城西,与熊耳山齐。”
月蚀:也叫“月食”。当地球运转到月亮太阳的中间时,太阳的光正好被地球挡住,不能射到月亮上去,因此月亮上就出现黑影。这种现象叫月蚀。月蚀总在“望日”(夏历十五日)或后一两天。《史记·天官》:“日月薄蚀。”即日月亏食的意思。月蚀西方,指西方月蚀,是说指日可待,有肯定的含义。及瓜:《左传》:“齐侯使连称、管至父戍葵丘(地名),瓜时(瓜熟的时候)而往。日:‘及瓜而代。’”这是说,今年瓜熟时前往,待来年瓜熟时派人去替代。后来就用“及瓜”指任职期满。这里指完成作战任务。未应迟:不应当迟归。这两句是说:出师顺利,打败敌军指日可待,得胜后早点还乡。
枭首:斩首高悬以示众。《史记》:“武王以黄钺(武器)斩纣(王)头,悬太白之旗。”白鹊旗:疑为“白虎幡”之误。白虎幡是绘有白虎图象的旗帜,作为帝王诏令传信之用。唐代人讳虎字,叫做“白兽幡”。李白似以“白鹊旗”代用。这种旗,后来也作为传布朝廷政令之用。这两句是说:杀得敌军血流成河,把他们的脑袋砍下来高高地挂起示众。

赏析/鉴赏
这是三首充满了爱国主义激情的组诗,大约作于天宝年间,李白长安送郑灌参军所写。
这三首诗是一个整体,对作者的外甥郑灌进行教育和勉励,是出征前的一堂很好的政治、军事动员课。诗中以热情洋溢的语言,盛赞外甥郑灌的爱国壮举,对他寄予殷切的希望。
第一首,用奇异的联想,把郑灌获得从军的机会比喻为博得“好彩”头,说为了保卫祖国,从军戍边,这是非常光荣、幸运的事,应当感到高兴。“万人开”三字,把大军浩浩荡荡地开赴边境的场面展现出来,多么豪迈有气魄!接着,诗中勉励外甥树立起“丈夫”的雄心壮志,英男杀敌“斩胡头”,以报效祖国。这样,故乡的人们都会感到光彩。“天子”是封建社会中国家的最高统治者,象征国家。
第二首,描写边境战斗的壮丽图景。英武的将士们手持丈八蛇矛,威凛凛地开赴陇西边境,刚开弓搭箭就使敌兵震惊不已,一触即溃,闻风丧胆。这虽然是一种设想的情景,但却流露出诗人对于正义之师的赞美。诗人为祖国有这样的军威阵势而感到自豪,也很关切战斗的胜利。因此,他特意叮咛郑灌要精通祖先传下的兵法,瓦解敌军,使其真正降服,大量缴获他们的军需军备。
第三首,展望战斗的胜利,满怀信心,鼓励郑灌勇敢杀敌,克期凯旋。诗人以长辈的口吻,反复嘱咐郑灌:完成破敌任务后就荣归故乡,言下之意是说:亲人们在等待着你,早日归来,以免悬念!诗中还反映了诗人对于进犯祖国的敌人的痛恨。“枭首当悬”,则表明诗人希望对敌人杀一儆百、攻心为上,做好安抚事宜。
此诗把描写、抒情和议论很好地结合起来,语重心长,感情炽烈,具有强烈的鼓舞和教育作用。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10:41:17 | 显示全部楼层
291

留别王司马嵩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鲁连卖谈笑,岂是顾千金。
陶朱虽相越,本有五湖心。
余亦南阳子,时为梁甫吟。
苍山容偃蹇,白日惜颓侵。
愿一佐明主,功成还旧林。
西来何所为,孤剑托知音。
鸟爱碧山远,鱼游沧海深。
呼鹰过上蔡,卖畚向嵩岑。
他日闲相访,丘中有素琴。



古诗简介
《留别王司嵩》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写的一首五言古诗,该以“留别”为题,写的却是诗人的政治思想和人生态度。全诗多用典故,语意平和,又不失格洒脱。

翻译/译文
鲁仲连依靠谈笑出人头地,难道是为了钱帛财富
尽管范蠡在越国出仕入相,但他原本只想退隐江湖。
我也只想效仿南阳诸葛亮,所以时常吟诵《梁父吟》。
虽然苍容许了我不问世事,但落下的太阳又使我感伤流逝的光阴
只求能够辅佐一位贤明的君主,待到功成名就便退隐原来的山林。
到西边去是为了做什么?孤身一人的我去求助知心好友。
飞鸟热爱渺远的青山儿在深邃的沧游荡。
呼唤雄鹰经过上蔡,卖掉畚箕行往嵩山
待到他日得闲来访,隐居的山林中必已备下素琴一张。

注释
①“鲁连”句:鲁连,即鲁仲连。卖谈笑,指他从容不迫,谈笑退秦兵。
②“陶朱”二句:陶朱,即范蠡别称。五湖心,谓隐退江湖之志。
③“余亦”二句:南阳子,即指诸葛亮,他于南阳躬耕时,常吟诵梁父吟。
④“苍山”句:容,容许。偃蹇(jiǎn),形容偃息而卧,不问世事的样子。
⑤“白日”句:可惜光阴消逝。颓侵,这里指太阳下山。
⑥孤剑:孤剑,李白自喻。
⑦沧:沧一作“江”。
⑧“呼鹰”句:指的是秦始皇丞相上蔡人李斯年少时曾牵黄犬,臂架苍鹰,出上蔡东门行猎。
⑨“卖畚”句:卖畚,卖畚箕,用典于东晋十六国时的王猛,少时以卖畚箕为主,有大志。嵩岑,即嵩山
⑩“丘中”句:古代隐士大多喜欢弹琴。素琴,没有弦和徽的琴。此句化用于左思《招隐》:“岩穴无结构,丘中有鸣琴”。

创作背景
唐玄宗李隆基年号开元二十年冬(公元732年),李白求仕不得离开长安,游坊州(今陕西黄陵县)时作此诗,当时王嵩为坊州司
对于李白的到来,王嵩热情欢迎,并介绍李白和同样从长安来作客的阎正字相识,让他们陪着他登高饮酒对雪赋诗。王司首先写了一首诗,阎正字上奉和一首,李白自然也就来了一首《酬王司马阎正字对见赠》,已失传。
诗的末尾,他又忍不住透露出希望王司马荐举的意思:“主人苍生望,假我青去翼。风水如见资,投竿佐皇极”。主人王嵩一见,以为他不过是想多要几个盘费罢了,便按当时规矩加倍赠与。李白本待谢绝,奈何囊中羞涩;欲待收下,又觉得自己已落到 “文丐”地步。不免感慨一番,便写下了此诗。

赏析/鉴赏
文学赏析
此诗用典、化典颇多,开篇三联便接连用典,但在用典的同时也叙述了古人的精神品质,并将其延伸到自己身上,可谓一妙手。
“苍山容偃蹇,白日惜颓侵”一联是全诗唯二的对于景致的描写,但又不全然是景物,更透露着诗人的感情。下一联直白的表达了诗人自己想要建功立业的想法,但与“愿一佐明主,功成还旧林”一联同看起来便少了功利多了报国的衷心。


“西来”句至“卖畚”句三联在表明了诗人此行的目的与胸中所怀的大志向的同时,又再一次提及景物将作者实际上想要归隐的感情含蓄的穿插其间。
诗人在最后一联展望未来,又一次表达了自己归隐的愿望。“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后人爱用李白的话评价李白的诗,是很有见识的。
这首诗非常形象的表现了李白的性格:一方面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伤感之情。
在这首诗里,他演绎庄子的乐生哲学,表示对富贵的藐视。而在自然中,实则深含怀才不遇之情。全诗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李白“借题发挥”抒发自己的愤激情绪。
诚然,李白即兴赋诗,出口成章,显得毫不费力。他感情奔放,直抒胸臆,天真自然,全无矫饰,而自有一种不期然而然之妙。正所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这种功夫是极不易学到的。这首《留别王司马嵩》就体现了李白这种自然高妙的诗
名家点评
当代武汉大学教授尚永亮:以佐蜀的孔明自比,要做帝王之师,这是何等大的抱负!
当代李白研究专家康怀远:“愿一佐明主,功成还旧林”,这把理想和现实统一在一起的就是功成身退。
当代中国李白研究会副会长葛景春:“余亦南阳子,时为梁甫吟”,言外之意是,可惜世上没有崔州平那样的伯乐来推荐我。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10:42:17 | 显示全部楼层
292

思边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去年何时君别妾,南园绿草飞蝴蝶。
今岁何时妾忆君,西山白雪暗晴云。
玉关去此三千里,欲寄音书那可闻?



古诗简介
《思边》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七古。此所写为一秦地思妇,思念塞外久征不归的丈夫,深深地表达分别之后的思念之情以及联系不方便的无奈之感。全诗六句四十二字。前四句以绿草蝴蝶白雪来暗喻时间和地点,而不直白说出,深得比兴之旨;后两句点出三千里外的玉门关,言征夫离家之远,且欲寄家书而不知其所处,说明了断绝音信之久,深刻地表现了思妇的相思之苦。

翻译/译文
还记得我们去年什么时候分别的吗?那是南边园绿草地上飞蝴蝶的时候——春天
现在,你知道是什么季节了吗?冬天已经到了,西顶的白层下更显幽暗。
玉门关离我这里有三千里地,我想给你寄封信,恐怕你也难得一见。   

注释
⑴去年:刚过去的一年。唐杜甫《前苦寒行》之二:“去年白帝在山,今年白帝在地。”
⑵南园:泛指园圃。晋张协《杂诗十首》其八:“借问此何时,蝴蝶飞南园。”绿草:亦即春日之时。
⑶今岁:今年。唐元稹《赋得数蓂》诗:“尧年始今岁,方欲瑞千龄。”
⑷西山:王琦注云:“即雪山,又名雪岭,上有积雪,经夏不消。在成都之西,正控吐蕃,唐时有兵戍之。”(《李太白全集》卷二十五)吐蕃是公元七至九世纪时藏族建立的政权,控制青藏高原一带地区。在赞干布时期,吐蕃曾与唐通使修好,后来关系逐渐恶化,双方互有攻伐,唐朝廷不得不派重兵驻守。杜甫有“西山白雪三城戍”(《野望》),李商隐有“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杜工部蜀中离席》),诸句皆可为证。白雪:即寒冬之日。秦云:秦地之云,此暗指思妇家在秦地。秦,泛指陕西,唐人诗中往往特指长安
⑸玉关:即玉门关,汉朝故址在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六朝移至今甘肃安西县双塔堡附近。汉代大将霍去病破氏,开玉门关,自此成为中国与西域分界的关隘。北周庾信杖赋》:“玉关寄书,章台留钏。”
⑹音书:音讯,书信。二句言音讯不通,存亡难知。

创作背景
此诗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初年(742—744)李白长安待诏时期。安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系此诗于天宝二年(743)。

赏析/鉴赏
文学赏析
“去年何时君别妾,南园绿草飞蝴蝶。”开头两句,是思妇对去年与丈夫离别时情景的追忆。这两句妙在不纯用叙述笔调,而采用思妇自问自答的写法,显得波峭有致。“南园”一句,因是化用晋代诗人张协“蝴蝶飞南园”(《杂诗十首》其八)的诗句,故“南园”可理解为某处的一所园,未必实有所指。其时正当春天,南园里绿草如茵,百花盛开蝴蝶在花丛中翩翩飞舞。一对即将离别夫妻,面对如此良辰美景,尤其是看到那成双作对的蝴蝶,不禁触景生情,肝肠寸断。但这种哀伤情绪并未在字面上流露出来,诗人描绘的反而是一派明媚的春光,这正是王夫之在评论《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雪霏霏”四句时所说的“以乐景写哀”(《姜斋诗话》卷上)的手法,从而把哀伤之情反衬得更为强烈。对这对夫妻家在何处、为何事离别、丈夫又去向何方等问题诗中均未作交代。这就给读者设置了悬念,也为引出下二句埋下了伏线。
“今岁何时妾忆君,西山白雪暗秦云。”中间两句,用的也是思妇自问自答的写法,写思妇在丈夫离家一年之后对他的怀念。但诗中并未正面倾诉离愁别恨,而是分别描绘了“西山白雪”与“暗秦云”两幅惨淡的面,借景言情。“西山白雪”四字,看似景语,其实是借此点明丈夫离家的原因及其戍守之地。“暗秦云”三字,不仅点明了他们夫妻原来家居之地,同时也借思妇在家遥望云天之所见,来刻画她翘首期待之状以及悒郁愁苦之情。前两句留下的三点悬念,至第四句方才释然大白。这种写法,较之一开头便和盘托出,更耐人寻味,此诗构思布局之妙,于此可见。


“玉关去此三千里,欲寄音书那可闻!”末尾二句,写思妇与丈夫天各一方,难通音信。秦地距玉关达三千里之遥,欲传尺素,又无雁。夫妻二人,一别经年,满腹相思,无由倾吐,这就使思妇更感痛苦万分。诗中,思妇的丈夫戍守之地为“西山”,并非“玉关”,思妇欲往“玉关”投寄“音书”,貌似南辕北辙,前后牴牾。其实这并非李白失之粗疏。盖“玉关”自汉代以来,即为汉族统治者与西北各少数民族政权经常发生战争之地,也是闺怨诗中思妇经常梦魂萦系之地。如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云:“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李白子夜吴歌四首》其三亦云:“……秋吹不尽管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此类诗句,唐诗中不胜枚举。在这里,“玉关”并非实指,而是泛指征战戍守之地,“玉关”自然也包括其中。诗人之所以用“玉关”取代“西山”,很可能是出于修辞的需要。由于第四句已出现“西山”二字,故第五句换用“玉关”,以免重复。
征夫怀归、思妇闺怨,是中国古典词歌中一个传统的题材。自《诗经》以来,作者代不乏人,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即如李白,此类作品亦自不少。《思边》这首小诗,在李白闺情诗中虽算不得出类拔萃之作,但在艺术上有如下两点颇可注意。第一,如上文所述,首二句叙别离之悲,中二句诉相思之苦,均不落言筌,须待读者细加咀嚼而后出,可谓含蓄蕴藉,韵味悠长。第二,全篇虽用思妇口吻,但“去年何时君别妾”二句是从丈夫一方着笔,“今岁何时妾忆君”二句是从自己一方着笔,这种对仗的句式从两方落笔的写法,既具整饬匀称之美,又见回环往复之致,与缠绵缱绻的诗情妙合无垠。末尾二句,出语虽稍嫌直露,但可使题旨表达得更为强烈醒豁,收结更为斩截有力,白璧微瑕,故未足深病。   
名家点评
南宋杨齐贤注《李翰林集》,将李白诗按内容分为十九目,此诗被编入“闺情”一目中。诗中以一个妇女的口吻,抒写了她对从军戍边的丈夫的深情怀念以及关山迢递、情愫难通的幽怨之情。(宋绪连《三李诗鉴赏辞典》)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10:45:16 | 显示全部楼层
293

乌牙寺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夜宿乌牙寺,举手扪星辰。
不取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翻译/译文
晚上在乌牙睡觉,抬起手就可以接触到星空。
不敢大声说话,怕惊到在天上的人。

注释
南山又名乌牙山,亦名南乌崖。山上建有峰顶寺,又名灵峰寺,是圆证祖师手建的说法道场。圆证祖师生于唐长安二年(公元702年)俗姓陈,中山人。幼年酷爱儒学,其父时为州衙官吏,有一次遇见游的和尚来到府门,便留其住宿供施。和尚在府讲经说法,师听道入神,故而放弃儒学来研修佛经。师往白磁山,礼智幽为师受教,后遇荷泽禅师得法,隐乌牙山。山中多巨,深潭有****,自师居此山后,二物潜踪。《黄梅县志》光绪二年版载:“圆证祖师即普庵祖师,唐僖宗乾符三年(公元876年)赐号圆证,得法于荷泽,泽得法于六祖。建寺南山,塔在虎首山,去寺百步,遇旱求辄应。”圆证祖师有两个著名徒弟,据《传法正宗记》载:“乌牙山圆证禅师,其所出法嗣二人:一曰吴头陀者;一曰四面山法智者。”同时,在《景德传灯录》卷十三“黄梅乌牙山圆证祖师”一文里亦记载法嗣之事。

创作背景
唐代诗人李白曾来黄梅游览,拜谒过南山灵峰寺并亲笔题于僧舍。北宋王得臣在《尘史》中载:“南丰曾阜(字)子山,尝宰蕲之黄梅,数十里有乌牙山甚高,而上有僧舍,堂宇宏壮,梁间见小诗曰李太白也。‘宿乌牙寺,举手扪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布衣李白。’”由此可见,李白不仅是到过黄梅县,而且到过南山并且在寺中题了诗,留下“布衣李白”的字迹。只不过这首诗与蔡山江心寺所传李白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有同之嫌。
据光绪二年出版的《黄梅县志》载:“曾阜,字子山,江西南丰人,巩之从兄弟。当为黄梅令,政绩无考。宋赵令畤(后改名赵德麟)《侯鲭录》:梅有峰顶寺,去城百余里,在乱山群峰间,人迹所不到。阜,按田偶至其上,梁间小榜尘滓暋晦,乃李白所题诗,其字亦豪放可爱。诗云:‘夜宿峰顶寺,举手扪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从县志记载的资料内容与王得臣著的《尘史》是基本吻合。
在《李白诗全集》卷二十五(补遗)里,载有李白《题峰顶寺》诗:“夜宿峰顶寺,举手扪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词大全》亦有此诗。由此可知,李白生前确实到过黄梅,亲笔题诗可成定论。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10:46:12 | 显示全部楼层
294

清平乐·鸾衾凤褥词牌名清平乐|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鸾衾凤褥,夜领航常孤宿。更被银台红蜡烛,学妾泪珠相续。
花貌些子时光,抛人远泛潇湘。欹枕悔听寒漏,声声滴断愁肠。



注释
子:一点儿。
潇湘:湘水。


猜您喜欢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10:46:56 | 显示全部楼层
295

清平乐·禁闱秋夜词牌名清平乐|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禁闱秋夜,月探金窗罅。玉帐鸳鸯喷兰麝,时落银灯香灺。
女伴莫话孤眠,六宫罗绮三千。一笑皆生百媚,宸衷教在谁边?



注释
①罅(xià):空隙。
②灺(xiè):没点完的蜡烛,泛指灯烛。
③六宫:皇后嫔妃居住的地方。
④宸衷:帝王的心意。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10:49:10 | 显示全部楼层
296

古风其二·蟾蜍薄太清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蟾蜍薄太清,蚀此瑶台月,
圆光亏中天,金魄遂沦没。
蝃蝀入紫微,大明夷朝晖,
浮云隔两曜,万象昏阴霏。
萧萧长门宫,昔是今已非。
桂蠹花不实,天霜下严威。
沉叹终永夕,感我涕沾衣。



古诗简介
《古·蟾蜍薄太清》是唐代伟大李白创作的组诗《古五十九首》之一。此诗是李白为唐玄宗废王皇后而作,但也不排除对奸佞蔽君、忠良见疏的感慨。

翻译/译文
赖蛤蟆吞食着瑶池上皎洁的月亮天空一片昏暗,玉魄销蚀。
霓虹来到了太阳的旁边,太阳也失去了往日的光辉。
隔断了太阳与月亮恩情,世界一派阴霾。
往日华丽喧闹的皇后宫,如今凄凉惨彻。
就因为皇后不会生孩子,皇上就把她废黜!
就像桂花不结果实,天就怒下霜威!
夜为此事思索,使我悲痛满怀,泪流满衣襟。

注释
⑴“蟾蜍”二句:蟾蜍吃掉亮,实指月食。薄,迫近。太清,天空。瑶台,神话传说神仙所居之地。此指月亮所处之地。
⑵“圆光”二句:描述了月食发生的全过程。“圆光”、“金魄”,都指圆月。“亏”,指月食开始,“沦没”指全食。魄,月体阴暗处。


⑶“蝃蝀”二句:言日晕浸入紫微星座,遮掩了太阳的光芒。比喻谗佞壅蔽天子。蝃蝀,虹的别称,这里指日晕。紫微,星座名,即大帝座,喻天子之居。大明,太阳。夷,灭。
⑷两曜:即日月。
⑸“万象”句:言整个世界变昏暗了。万象,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景象。阴霏,阴暗朦胧。
⑹“萧萧”二句:指汉武帝皇后陈阿娇初立,擅宠骄贵,后因无子及巫蛊事被废,句长门宫。见《汉书·外戚传·孝武陈皇后传》。萧萧,头发稀短的样子。
⑺“桂蠹”二句:比喻皇后受侵害或冷落后,失势痛苦的状况。桂蠹,寄生在桂树上的害虫。
⑻永夕:长夜。

赏析/鉴赏
此诗为《古风五十九首》组诗的第二首,当作于公元724年(开元十二年)间,唐玄宗以皇后不会生孩子等理由废黜王皇后,而改宠武则天的侄女武妃以后。从诗可以看出李白正统的礼教思想,也可以看出李白政治的长远眼光。武妃以后的确给朝廷带了很不好的影响::鼓动唐玄宗废除并杀害太子等。
诗分两段。“阴霏”前一段,写月亮被食而没,太阳被遮掩而失去光芒。比喻天子受壅蔽,对朝事失察;皇后受诬陷而被废。“萧萧”后一段,是诗人对皇后被废黜的沉痛感慨。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10:51:01 | 显示全部楼层
297

古风其五十七·羽族禀万化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羽族禀万化,小大各有依。
周周亦何辜?六翮掩不挥。
愿衔众禽翼,一向黄河飞。
飞者莫我顾,叹息将安归?



古诗简介
《古·羽族禀万化》是唐代伟大李白创作的组诗《古五十九首》之一。全诗八句四十字,作者以造化对周周命运的不公,比喻自己命运多舛。

翻译/译文
飞天一族,有凤凰也有麻雀,大小不同,进化各异,都有吃饭宿营的地方。
那种叫“周周”的儿真是太不幸,翅膀巨大却张不开。
想喝点水,还要互相衔着其他鸟的翅膀飞向黄河
可是能高飞者却瞧也不瞧我一眼,更别说搭趟随风车了,唯有叹息啊叹息,此生归宿在何处?

注释
⑴“羽族”二句:谓鸟类虽各有所异,但各有生存的依托。羽族,鸟类。禀,一作“秉”。
⑵周周:即翢翢,鸟名。《韩非子·说林》下:鸟有翢翢者,重首而屈尾,将欲饮于河则必颠,乃衔其羽而饮之。辜,一作“故”。
⑶“六翮”句:谓周周的翅羽不能随意起飞。六翮,翅羽。

赏析/鉴赏
李白《古风》组诗共五十九首,这是其中的第五十七首。此诗当作于李白受永王李璘牵累之后,主要是感叹同年好友高举以后,不愿意向朝廷引荐自己,也许是指高适等人。当初李白高适杜甫他们三人曾经旅行东鲁等地数之久,吃喝多是李白掏腰包,后来高适当官,李白下狱,高适明显没有给予援手。杜甫还不错,毕竟写过几首为李白抱不平的诗,也算有一些哥们义气。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10:58:43 | 显示全部楼层
298

送别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11:04:49 | 显示全部楼层
299

长歌行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桃李待日开,荣华照当年。
东风动百物,草木尽欲言。
枯枝无丑叶,涸水吐清泉。
大力运天地,羲和无停鞭。
功名不早著,竹帛将何宣。
桃李务青春,谁能贯白日。
富贵与神仙,蹉跎成两失。
金石犹销铄,风霜无久质。
畏落日月后,强欢歌与酒。
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



翻译/译文
桃李等待暖暖的春日而开,荣华艳丽又如往年。
春风繁荣万物,草木欣欣向荣。
枯树枝上绿叶再生,涸泉有涌清水。
自然以大力运行天地,太阳神羲和日运行不停鞭。
功名应该尽早成就,青史留名,芳名千古。
桃李的容颜青春才有,谁又能长贯白日,留驻时光?。
富贵神仙,是我两大爱好,如今蹉跎成为两空。
金石都会被销铄,经历霜后什么可以长久?
日升落,时光蹉跎,何以解愁?唯有歌强欢。
秋霜何尝会可怜人,使人衰老就如倏忽凋败蒲一样的快。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11:05:40 | 显示全部楼层
300

游洞庭湖五首·其二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翻译/译文
译文
秋天晚的南湖水面水澄澈无烟,(不由生出遗世独立、羽化登仙的“上天”之念),可怎么能够乘流上天呢?姑且向洞庭湖赊几分色,痛快地赏月喝
注释
①耐可:哪可,怎么能够。
②赊:赊欠。

赏析/鉴赏
  人为我们描绘了月夜泛舟的情形:明月皎皎,湖水悠悠。洞庭秋水澄澈无烟,水月相映,清辉怡人。
  诗人与友人(此处,我们不妨把其族叔也当作友人)泛舟湖上,与清朗月为伴,不由生出遗世独立、羽化登仙的“上天”之念。但乘流上天终不可得,诗人也只好收起这份不羁的想象,姑且向洞庭湖赊几分月色,痛快地赏月喝酒
  首句写景,同时点出秋游洞庭事。“南湖秋水夜无烟”,初读平淡无奇,似是全不费力,脱口而出,实则极具表现力:月夜泛舟,洞庭湖水全不似白日烟波浩渺、水汽蒸腾之气象。波澜不惊,澄澈如。无烟水愈清,水清月更明。溶溶月色溶于水,悠悠湖光悠月明。这种景象,这种意味,非置身其中不可得,非写意简笔不可得。诗人虽然没有精工细绘,但读者心中自会涌现出一幅水天一色的美好图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诗展公众号|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留言薄|中国成年人诗歌界限网 ( 苏ICP备14046093号 )

GMT+8, 2024-12-22 16:01 , Processed in 1.732021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