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诗界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观云忘我

李白诗全集(938篇首)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00: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181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其一】
永王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
楼船一举风波静,江汉翻为燕鹜池。
【其二】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
【其三】
雷鼓嘈嘈喧武昌,云旗猎猎过寻阳。
秋毫不犯三吴悦,春日遥看五色光。
【其四】
龙盘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访故丘。
春风试暖昭阳殿,明月还过鳷鹊楼。
【其五】
二帝巡游俱未回,五陵松柏使人哀。
诸侯不救河南地,更喜贤王远道来。
【其六】
丹阳北固是吴关,画出楼台云水间。
千岩烽火连沧海,两岸旌旗绕碧山。
【其七】
王出三江按五湖,楼船跨海次扬都。
战舰森森罗虎士,征帆一一引龙驹。
【其八】
长风挂席势难回,海动山倾古月摧。
君看帝子浮江日,何似龙骧出峡来。
【其九】
祖龙浮海不成桥,汉武寻阳空射蛟。
我王楼舰轻秦汉,却似文皇欲渡辽。
【其十】
帝宠贤王入楚关,扫清江汉始应还。
初从云梦开朱邸,更取金陵作小山。
【其十一】
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
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







古诗简介
永王东巡歌》是唐代伟大李白的组诗作品。组诗现存十一首,都是七绝,其中第九首前人定为伪作。这组诗创作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记录了永王李璘军队东下的情况,赞颂了永王的“功绩”,抒发了作者的“远大抱负”,表现出向往和平的愿望和爱国爱民的热情。

翻译/译文
其一
永王在至德三载三出师东巡,天子宣他遥分龙虎之旗委以重任。永王的楼听过之处,波涛汹涌的长江和汉水,顿时变得像雁鹜一样的平浪静。
其二
北方的胡虏在三川一带纷乱如麻,中原地区的人民争相南奔避难,似晋朝的永嘉之难。如果起用东谢安石来辅佐平叛,一定能为君在谈笑中扫靖胡沙。
其三
鼓声如晒杂之声喧动了武昌,旌旗如呼啦啦地过了寻阳。所过之处秋毫无犯,三吴之地的人民都踊跃欢迎,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的祥瑞气氛。
其四
钟山龙盘,石城虎踞,金陵果然是帝王之州,如今帝子永王来访金凌之旧迹。春风吹暖了旧苑中的昭阳宫殿,明月高高地照耀着鳷鹊楼。
其五
太上皇和皇上在外巡游尚未回到首都长安,诸先帝陵寝松柏蒙受胡尘而使人悲哀。各路诸侯都不来救河南之地,欣喜的是贤王却率领兵远道前来勤王。
其六
丹阳的北固山就是古来的吴关,江边的楼台隐映于水之间,美如图。如今胡虏的战火已燃及沧,永王大军东巡的旌旗在大江两岸围绕,飘扬于碧山之间。
其七
永王大军出巡三江,按兵五湖,楼出征跨海行次扬州。战舰森森地站满了彪虎之士,战船满载着征战的良
其八
吹着船帆,其势一往无前,军威所到之处海动山倾,誓摧胡虏。君看永王率兵浮江而下,多么像当年晋朝的龙骧将军出峡伐吴呀!
其九
秦始皇想浮海却造桥不成,汉武帝在寻阳射蛟也是空忙一场。我家贤王的楼舰是为平叛而来,其举可轻秦汉,最似太宗文皇帝渡海伐辽。
其十
皇帝宠命贤王以重任入楚关,扫清江汉地区就凯旋。先在云梦开津大都督府,再在益陵取钟山做王苑中的小山。
其十一
试借我君主所赐的玉鞭一用,我坐在琼筵之上为君指挥平叛。南风所向,将胡尘一日而扫静,然后再西入长安,胜利归朝,朝拜天子。

注释
(1)永王:唐玄宗第十六子,名李璘。《永王东巡歌》李白集中本十一首,元人萧士赟、近人郭沫若等认为原其九为伪作。
(2)正月:指农历十一月。这里用的是“王正月”。周以建子之月(农历十一月)为正。《春秋·隐公元年》:元年春,王正月。公羊传: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李白用王正月,取大一统义,是春秋笔法。


(3)“天子”句:谓唐玄宗授永王璘以重任,使其远巡。龙虎旗,绘有龙虎的旗帜,为天子仪仗。这里借指节度使的重任。
(4)风波:指乱象。
(5)“江汉”句:江汉,指长江和汉水之间及其附近的地域。翻为,反而成为。雁鹜池,王琦注:《太平御览》:《图经》曰:梁孝王有燕鹜池,周围四里,梁王所凿。这里泛指游乐之地。
(6)“三川”句:形容洛阳被安禄山叛军占领后的乱象。三川,指洛阳。以其有河、洛、伊三川。北虏,指安禄山叛军。
(7)“四海”句:公元311年(西晋永嘉五年),刘曜攻陷洛阳,百官士庶三万余人,中原衣冠之族相率南奔,避乱江东。安禄山破两京,士人多携家奔江东,有似永嘉之难。
(8)“但用”二句:诗人以谢安自居,希望永王重用自己。《晋书·谢安传》:玄等既破坚,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东山,谢安隐居处。
(9)雷鼓:如雷的鼓声。
(10)“云旗”句:云旗,画有熊虎图案的大旗。猎猎,风声。寻阳,即浔阳。晋浔阳郡,隋为九江,公元742年(唐天宝元年)改浔阳。治所在今江西九江市。
(11)三吴:泛指吴地,具体说法较多。
(12)五色光:官军上面的瑞气。《南史·王僧辩传》:贼望官军上有五色云。
(13)龙盘虎踞:钟山龙蟠,石头虎踞。帝王州,南朝谢脁《入朝曲》诗句“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为其所本。
(14)“帝子”句:帝子,指永王李璘,因其是唐玄宗之子。故丘,故墟。谓金陵曾为六朝故都。
(15)昭阳殿:王琦注:《一统志》:昭阳殿乃太后所居,在台城(宫殿名)内。
(16)鳷(zhī)鹊楼:南朝楼阁名,在金陵。
(17)“二帝”句:是二帝不在京城的委婉说法。实际是安史叛军逼近长安,玄宗奔蜀,肃宗即位灵武。
(18)“五陵”句:字面意思是唐室陵寝失去祭扫,实则指社稷濒临灭亡。五陵,指三原高祖献陵,礼泉太宗昭陵,奉天(今乾县)高宗乾陵,富平中宗定陵,奉先(今蒲城)睿宗桥陵。
(19)“诸侯”句:指安禄山据洛阳,官军束手无策。河南,指洛阳。
(20)贤王:有德行的君王。这里指永王李璘。
(21)“丹阳”句:谓丹阳的北固山,是吴地的险要关隘。唐时丹阳,即今之江苏镇江市。北固山,在镇江北,下临长江
(22)“王出”句:谓永王出师巡行江南。按,巡行。三江五湖,指东南方的三条江及太湖流域的湖泊。
(23)“楼船”句:谓永王驻扎在扬州江面上的船舰一直连接到海上。次,驻守。扬都,指扬州。此句的正常语序是“楼船次扬都而跨海”。现在这样排列语序,是为了押韵和调整平仄格律。跨海,是夸张之辞。
(24)“战舰”句:谓战舰上排列着威严的勇士。森森,威严可畏貌。虎士,勇武之士。
(25)“征帆”句:谓各个战舰上都承载着豪杰之士。征帆,战舰的借代。龙驹,喻指豪杰之士。
(26)“长风”句:谓大风吹动船帆,战舰急速前进。长风,大风。挂席,船上张起的帆。
(27)摧古月:谓战胜胡兵。摧,挫败。古月,胡字的隐语,指胡兵。
(28)“何似”句:谓永王的战舰浩浩荡荡地沿江东进,多么像晋朝王濬伐吴的楼船。《晋书·武帝纪》:咸宁五年十一月,大举伐吴,遣龙骧将军王濬、广武将军唐彬,率巴蜀之卒,浮江而下。刘禹锡诗句“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即指此。
(29)“楚关”:楚地关塞。泛指楚地。
(30)“初从”二句:谓永王开始在楚地驻扎军队,后来又进军金陵,在此地招揽才俊之士。云梦,古湖泊名,具体位置说法不一。大致在今湖南与湖北之间。这里泛指楚地。朱第,汉诸侯王第宅。以朱红漆门,故称。这里指行军中的临时住所。小山,汉王逸《楚辞·招隐士·解题》:昔淮南王安博雅好古,招怀天下俊伟之士,自八公之徒,咸慕其德而归其仁。各竭才智,著作篇章,分造辞赋,以类相从,故或称小山,或称大山,其义犹《诗》有小雅大雅也。
(31)“试借”句:诗人希望永王能赋予他军事指挥权。君王,指永王李璘。玉鞭,指军事指挥权。
(32)“指挥”句:诗人自谓能像诸葛亮一样,身居帷幄,就能使胡人心悦诚服,听从调遣。指挥,发令调遣。戎虏,古代对西北少数名族的蔑称。琼筵,盛宴;美宴。这里泛指室内办公地点。
(33)“西入”句:诗人自谓平息叛乱后,西归长安,向唐天子汇报战况。日,喻指皇帝。

赏析/鉴赏
李白到永王李璘幕府以后,踌躇满志,以为可以一抒抱负,“奋其智能,愿为辅弼”,成为像谢安那样叱咤风云的人物。在这组诗里,诗人在歌颂永王东巡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抱负。
首章发端。言永王奉天子命,建节东巡,义师到处,呈现和平景象。
二章诗人自谓在国家大难当头时,希望像谢安一样从容镇静地破敌除患。这首诗艺术构思非常出色,欲抑故扬,跌宕有致。诗人于前二句极写叛军之多且凶,国灾民难之甚且危,目的却在衬托后二句作者的宏图大略。局势写得越严重,就愈见其高昂的爱国热情和“一扫胡沙净”的雄心;气氛写得越紧张,就愈见其从容镇定地“挽狂澜于既倒”的气魄。这种反衬性的蓄势之笔,增强了诗的力量。
三章写军容威武,声势浩大。军纪严明,有战胜征兆。从武昌至九江,再至三吴,一路东进,势如破
四章想象、或者说希望永王璘进兵金陵,给金陵人民带来温暖和光明。首句言金陵形胜,自古为帝王之地。次句叙事,言永王兵到金陵。三四句,以昭阳殿、鳷鹊楼借指金陵,以春风象征温暖,以明月象征光明。
五章言社稷临危,君臣束手,唯有永王挥师东来。前两句撷取京师陷落后的一是一景,突出表现当时唐王朝所面临的严重局势,表达自己和广大人民对眼前发生的一切痛心疾首,对叛军所作所为的憎恶痛恨。后两句,诗人通过对比手法,抨击在叛军进攻面前,为保存实力,节节败退,听任东都沦于敌手的各路将领,高度赞扬永王远道而来,收复国土的英雄行为。
六章言丹阳地形险要,风景如画。永王军队驻屯长江两岸,一直延伸至海边。这些都是想象或鼓励之辞,实际上李璘的军事势力最东只到丹阳。
七章写永王麾下的威武的水师。上二句言水师广布,下二句言勇士威武。
八章写永王水师以长风破浪之势,动海倾山,如同晋代王濬楼船东下破吴。
九章把永王比成唐太宗,而且超过了秦皇、汉武,比拟得不伦不类,和其他十首也不协调,可能是永王幕府中人所增益,为永王提供了一个有意争夺帝位的罪状。因此前人认为是伪作。
十章写永王奉天子之命,保卫疆土,涉及地域之广。入楚关,扫清江汉,从云梦到金陵。这是夸张之辞。实际李璘的军事势力未到金陵。
末章写诗人希望永王能赋予他军事指挥权,自信自己能像张良、诸葛亮或谢安那样,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使得反叛胡人心悦诚服,听从调遣,彻底肃清叛乱,然后向朝廷作出一个完美的交代。此诗运用浪漫的想象,象征的手法,塑造了盖世英雄式的自我形象。


诗人在组诗中表现出的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和对和平的向往是积极的,是值得肯定的。他对永王璘的政治走向不了解,是客观的,以他的身份和阅历,对此不可能作出正确的判断。组诗第二首及最后一首表现出他想作谢安、诸葛亮那样的儒将,运筹帷幄,从容应敌,决胜千里,是不现实的,甚至是幼稚的。这种思想在他的很多诗篇里都有表现。他一直希望能像范蠡一样功成不居,泛舟五湖;像鲁仲连那样功成不取,意轻千金。这些抱负虽然不可能实现,但却成就了他豪迈的浪漫主义诗风和撼山动地、脍炙人口的诗篇。组诗中某些地方的夸张和想象不符合史实,一则是属于鼓励性质,一则是属于夸张手法,是符合文学创作原则的。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00:24:50 | 显示全部楼层
182

早秋赠裴十七仲堪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远海动风色,吹愁落天涯。
南星变大火,热气余丹霞。
光景不可回,六龙转天车。
荆人泣美玉,鲁叟悲匏瓜。
功业若梦里,抚琴发长嗟。
裴生信英迈,屈起多才华。
历抵海岱豪,结交鲁朱家。
复携两少妾,艳色惊荷葩。
双歌入青云,但惜白日斜。
穷溟出宝贝,大泽饶龙蛇。
明主倘见收,烟霄路非赊。
时命若不会,归应炼丹砂。



古诗简介
早秋赠裴十七仲堪》是唐代伟大李白的作品。全诗共二十四句一百二十字,表达了作者对后辈友人的赞美及鼓励关怀的情感。

翻译/译文
上来,吹来愁绪满天涯
南星的出现预示炎夏的到来,热气蒸腾,结成彩霞。
时光不可倒流,那日神驾御的六龙天车不停循环。
卞和因为无人赏识美玉而哭泣,孔子悲叹葫芦固守一方而不能志在四方。
我如今功名无着落,常常自己抚琴长叹。
裴先生你英雄豪迈,才华灼灼,陡然崛起。
你的踪迹遍布中原,结交尽是豪杰。
喜欢随身携带两个皎洁超出荷花美女,到处游玩。
她们的歌声高歇行,就担忧时光流逝而不能尽兴。
珠宝出于深深的沧海,龙蕴藏在深大湖。
如果有朝一日,皇上看中了你,你青直上的道路就不远了。
如果时运不济,就跟我去练金丹吧。

注释
⑴南星变大火:“南星”,谓南方之星也。“大火”,星宿名。即心宿二。《尔雅·释天》:“大火 谓之大辰。”郭璞注:“大火,心也。在中最明,故时候主焉。”王琦注:“南星,南方之星也。大火,心星也。初昏之时,大火见南方,于时为夏。若转而西流,则为秋矣。”诗云“南星变大火”,是谓南方之星变之为“火”,此如同李白诗“大火南星”,是说为夏季也。
⑵“光景”二句:《初学记》引:《淮南子·天文训》云:“至于悲泉,爰止羲和,爰息六螭,是为悬车。注曰: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日至此而薄于虞渊,羲和至此而回六螭。”此两句是说,六龙所驾载日之车,去不可回,至时已由夏入秋。故该诗题谓“早秋”。


⑶荆人泣美玉:《韩非子·和氏》: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历王。历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历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韦应物诗:“碌碌荆山璞,卞和献君门。”缘于卞和抱玉三献,而两次遭刖,且以为“诳”,此典故常借喻贤能之人虽胸怀宏才大略,但却不为人主所识,以致报国无门。李白这句诗,是以“荆人”喻己,以“美玉”喻己材。兹据“荆人献璞”典故的内涵可知,在李白作此《赠裴》诗之前,其与唐玄宗必有所献。此可用李白诗“薄德中见捐,忽之如遗尘”来作证明。李白有献,玄宗“忽之”,故诗而谓“荆人泣美玉。”


⑷鲁叟悲匏瓜:“鲁叟”本谓孔子。此时李白居鲁,因以“鲁叟”喻己。“匏瓜”,有两种解释,一说为葫芦中的一种,味苦不能食用,秋熟干后一剖为二,古时可为炊具或食具;一说为星名。诗中之“匏瓜”应为星名,即天上的匏瓜星。《论语·阳货》:“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王粲登楼赋》:“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不食。”(《易经》:“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史记·天官书》:“匏瓜,有青黑星守之,盐贵。”注:《索隐》案:荆州占云:“匏瓜,一名天,在河鼓东。匏瓜明,岁则大熟也《正义》:“匏瓜五星,在离珠北,天子果园。占:明大光润,岁熟;不,则包果之实不登;客守,盐贵也。”《论语·阳货》篇的“匏瓜”,以讲作星名为合;匏瓜记于《史记·天官书》;周诗已有箕斗,春秋时当已有匏瓜的星名。诗云“鲁叟悲匏瓜”,意为李白是时如同悬之高天之上“天子果园”中的匏瓜星,不得为之用食也。在作此诗之前的公元738年(开元二十六年)之春,李白曾“荆人献玉”,谒见玄宗上赋,至时已有三年之久,犹未得玄宗所用。这一情况与星之匏瓜高悬于天,系而不作用食极为相符。因而李白诗云:“荆人泣美玉,鲁叟悲匏瓜。功业若梦里,抚琴发长嗟。”


⑸鲁朱家:《史记·游侠列传》:“鲁朱家者,与高祖同时。鲁人皆以儒教,而朱家用侠闻,所藏活豪士以百数,其馀庸人不可胜言。然终不伐其能,歆其德,诸所尝施,惟恐见之。振人不赡,先从贫贱始。家无馀财,衣不完采,食不重味,乘不过軥牛。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私。既阴脱季布将军之厄,及布尊贵,终身不见也。自关以东,莫不延颈愿交焉。”
⑹“穷溟”二句:穷溟,《文选》木华《海赋》:“翔天沼,戏穷溟。”李善注:庄子曰:“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龙蛇,《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泽,实出龙蛇。”二句喻赞裴仲堪。
⑺烟霄路非赊:“烟霄路”,即云霄路,意为登天之路。此喻赴京城长安之路途。赊,远也,“非赊”,意为不远。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05:29:15 | 显示全部楼层
183

古风其四十五·八荒驰惊飚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八荒驰惊飙,万物尽凋落。
浮云蔽颓阳,洪波振大壑。
龙凤脱网罟,飘摇将安托?
去去乘白驹,空山咏场藿。



古诗简介
《古·八荒驰惊飚》是唐代伟大李白创作的组诗《古五十九首》之一。全诗八句四十字,写安史乱起,天下惊扰,明皇逃蜀,百姓担忧。

翻译/译文
从边关突然传来的风暴,使世间万物尽数凋零。
漫天的乌遮蔽了太阳,使它黯然无光;
洪流在沟谷中激荡,使大地为之动摇。
龙与凤挣脱了罗网,飘飘摇摇,将到何处安身?
(那我呢,将何去何从?)
乘着白驹去吧!去到空寂的荒,在菜园里,吟咏那嫩嫩的豆叶。

注释
⑴“八荒”句:驰:传播,传扬。谓边远之地骤起风暴。实指边兵叛乱。天宝十四年(755)十一,安禄山以肃清君侧、诛锄杨国忠为名,叛变于范阳,出兵西犯,河东诸郡相继陷没。十二月攻占东都洛阳。第二年六月攻破潼关,哥舒翰被生擒而降贼。于是,被李白比为汉武帝的唐玄宗李隆基便成了逃亡天子,匆匆忙忙地向四川逃跑。
⑵飙:暴风。
⑶颓阳:落日。此处喻国运。安禄山叛变当时,所谓“盛唐”是怎样呢?同一《安禄山传》中有扼要的叙述,可怜得几乎令人不能相信。据说当时州县的铠甲兵器都锈坏了,不能用。临时招募的兵士,连弓套都不能解、剑鞘也不能拔。拿起木棒抗敌,当然不能抵抗。于是,地方官吏们便弃城逃跑,或者自杀,或者被俘虏。这样的情况,每日不断。这就是所谓“盛唐”的真实面貌。
⑷振:摇动。大壑:深谷、深沟。此句指叛军之势猛烈,如洪流激荡,山河为之动摇。
⑸“龙凤”句:指安禄山叛军逼近长安,唐明皇出逃事。龙凤指明皇和后妃。罔罟:指渔猎的网具,此处指险境。
“去去”句:乘白驹,咏场藿,典处《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食我场藿。藿,豆叶。为留住客人,主人用豆叶饲喂客人的白驹。全诗为贵族留客而作。白驹是客人所乘。六尺为驹。《白驹》中所写之客,才可为公侯,却愿过着隐遁山林,独善其身,享乐避世的生活,虽主人力劝也不改其志。此两自盖作者写国逢此难,自己也无所依托。

赏析/鉴赏
李白《古风》组诗共五十九首,这是其中的第四十五首。宋末萧士赟曰:“此诗前指禄山之乱,乘舆播迁(皇驾流离迁徙),天下惊扰。后言己之罹难,脱身羁囚,无所依托。”
前四句写暴乱如风暴突袭,以极其迅猛之势摧枯拉朽,惊天动地。以比喻手法,形象描绘了乱起之后,朝野(全国)上下惊恐万分、无力抵挡的情状。中二句写玄宗携贵妃好不容易得以逃脱罗网,仓皇败走西南的惨状。“龙凤脱网罟,飘摇将安托?”既可理解为“玄宗、贵妃仓皇出逃,不知托身何处”的惨境,亦可理解为诗人“见国运如此,皇帝尚不知托身何处,我又将何往”的无奈与凄凉。“去去乘白驹,空山咏场藿”二句写诗人虽有雄才,也只愿像《白驹》所写的那个“伊人”一样去过隐逸山林的生活了。


此诗作于安史之乱期间,李白遭流放遇赦以后,诗中用“颓阳”来形容唐玄宗,大为愤怒的口气,说明李白的胆子的确不小。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05:34:56 | 显示全部楼层
184

战城南(五言)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战地何昏昏。
战士如群蚁。
气重日轮红。
血染蓬蒿紫。
乌乌衔人肉。
食闷飞不起。
昨日城上人。
今日城下鬼。
旗色如罗星。
鼙声殊未已。
妾家夫与儿。
俱在鼙声里。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05:36:17 | 显示全部楼层
185

玉壶吟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
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
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
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
朝天数换飞龙马,敕赐珊瑚白玉鞭。
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
西施宜笑复宜颦,丑女效之徒累身。
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



古诗简介
玉壶吟》是唐代伟大李白的作品。此诗抒写了“壮心惜暮年”、抱负无法实现的苦闷,并以丑女效颦为喻来表现自己鄙视权贵、耻与为伍的傲岸性格,反映了诗人当时内心的抑郁和愤慨。全诗豪气纵横而不失之粗野,悲愤难平而不流于褊急,诗笔擒纵结合,亦放亦收,波澜起伏,变化入神,文气浑灏流转,首尾呼应。

翻译/译文
昔者烈士击玉壶而悲歌,以倾吐吐心之踌躇,而惜其暮年将至。而今我三杯老下肚,拔剑对舞秋月,硕慨高咏,想起今后的日子,不觉使人涕泪滂沱!想当年初接诏书之时,侍宴宫中,御筵上举杯朝贺,颂扬万乘之主,九重之内,嘲弄王公权贵于赤墀之上。朝见天子曾屡换飞龙,手中挥舞着御赐珊瑚玉鞭。我像东方朔一样,好像是天上的谪仙下凡,大隐于朝堂之内,而世人不识。我又像西施一样笑颦皆宜,大得君王恩宠。而丑女们却东施效颦,愈学愈丑。当是之时,我的得意和高兴,而今日却不同了。君王虽仍爱蛾眉之好,但无奈宫中妒女谗毁。我即使是西施一般的美人,也无法在宫中立足了。

注释
玉壶吟李白自创歌行。据《世说新语·豪爽》记载:东晋王处仲酒后常吟唱曹操《步出夏门行》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悲壮诗句,一面唱,一面用如意(古代供玩赏的一种器物)敲打吐痰用的玉壶,结果壶口都被敲缺了。《玉壶吟》即以此为题。
⑵烈士,壮士
⑶壮心:雄心。暮年:垂暮之年,即老年
⑷涕:眼泪。泗:鼻涕。涟:流不断。两句意为:酒后在秋月下拔剑起舞;忽然内心愤慨,高歌泪下。
凤凰诏:据《十六国春秋》记载:后赵武帝石虎下诏时,坐在高台上,让木制的凤凰衔着诏书往下飞。后称皇帝的诏书为凤诏。紫泥:甘肃武都县的一种紫色泥,性粘,古时用以封诏书。谒(yè):朝见。称觞(shāng):举杯。御筵:皇帝设的宴席。两句意为:当初我奉诏入京朝见皇帝,登御宴举杯畅饮。
⑹揄(yú)扬:赞扬。九重:这里指皇帝居住的地方。万乘(shèng)主:这里指唐玄宗。
⑺谑(xuè)浪:戏谑不敬。赤墀(chí):皇宫中红色的台阶。青琐:刻有连琐纹并涂以青色的宫门。赤墀、青琐,指宫廷。贤:指皇帝左右的大臣。
⑻朝天:朝见皇帝。飞龙:古时皇帝有六个厩,其中飞龙厩所养的都是上等好。这里泛指宫中的良马。敕(chì):皇帝的诏书。敕赐:皇帝的赏赐。珊瑚白玉鞭:用珊瑚、白玉装饰的马鞭。这里泛指华贵的马鞭。两句意为:上朝时经常换乘皇家马厩中的飞龙名马,手拿着皇帝赏赐的名贵马鞭。
东方朔:字曼倩,西汉平原厌次(今东惠民县)人。汉武帝时为太中大夫,为人诙谐滑稽,善辞赋。后来关于他的传说很多。他曾说:“古人隐居于深山,我却认为宫殿中也可以隐居。”这里是以东方朔自喻。
⑽大隐:旧时指隐居于朝廷。晋王康琚《反招隐诗》:“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金门:又名金马门,汉代宫门名。这里指朝廷。谪仙:下凡的神仙李白友人贺知章曾称他为“谪仙人”,李白喜欢这个称呼,常用以自称。
⑾嚬:通“颦”。这两句是用丑女效颦的典故来揭露当时权贵庸碌无能而又装腔作势的丑态。
⑿蛾眉:古时称美女。这里是作者自比。

赏析/鉴赏
清代刘熙载论李白的诗说:“太白诗虽若升天乘,无所不之,然自不离本位,故放言实是法言。”(《艺概》卷二)所谓“不离本位”,就是指有一定的法度可寻,而不是任其横流,漫无边际。《玉壶吟》就是这样一首既有奔放的气势,又讲究法度的好诗。全诗充满着郁勃不平之气。按气韵脉络而论,诗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共四句,主要写愤激的外在表现。开头两句居高临下,入手擒题,刻了诗人的自我形象。他壮怀激烈,孤愤难平,像东晋王敦那样,敲击玉壶,诵吟曹操的名篇《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烈士”、“壮心”、“暮年”三个词都从曹诗中来,说明李白渴望建功立业,这一点正与曹操相同。但他想到,曹操一生毕竟干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而自己却至今未展素志,不觉悲从中来,愤气郁结。三杯浊酒,已压不住心中的悲慨,于是拔剑而起,先是对着秋,挥剑而舞,忽又高声吟咏,最后眼泪夺眶而出,涕泗涟涟。“忽然”两字把诗人心头不可自已的愤激之情写得十分传神。四句一气倾泻,至此已是盛极难继。兵家有所谓“以正合,以奇胜”的说法。这四句正面书愤,可说是“以正合”,下面别开一途,以流转之势写往事回忆,可说是“以奇胜”。


“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两句,如异峰突起,境界顿变。诗人一扫悲愤抑郁之气,而极写当初奉诏进京、皇帝赐宴的隆遇。李白应诏入京,原以为可施展抱负,因此他倾心酬主,急于披肝沥胆,输写忠才。“揄扬”两句具体描写了他在朝廷上的作为。前一句说的是“尊主”,是赞颂皇帝,后一句说的是“卑臣”,是嘲弄权贵。“朝天数换飞龙马,敕赐珊瑚白玉鞭”,形象地写出了他受皇帝宠信的不同寻常。“飞龙马”是皇宫内六厩之一飞龙厩中的宝马。唐制:学士初入,例借飞龙马。但“数换飞龙马”,又赐珊瑚“白玉鞭”,则是超出常例的。以上六句字字从得意处着笔。“凤凰”两句写平步青,“揄扬”两句写宏图初展,“朝天”两句写备受宠渥。得意之态,渲染得淋漓尽致。诗人骋足笔力,极写昔日的腾踔飞扬,正是为了衬托时下的冷落可悲,故以下便作跌势。
“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东方朔被汉武帝视作滑稽弄臣,内心很苦闷,曾作歌曰:“陆沉于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史记·滑稽列传》)后人有“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晋王康琚《反招隐诗》)之语。李白引东方朔以自喻,又以谪仙自命,实是出于无奈。从无限得意,到大隐金门,这骤然突变,可以看出诗人内心是非常痛苦的。“世人不识”两句,郁郁之气,寄于言外,与开头四句的悲愤情状遥相接应。以上八句为第二段,通过正反相照,诗人暗示了在京横遭毁诬、备受打击的不幸。忠愤节气,负而未伸,这也许就是诗人所以要击壶舞剑、高咏涕涟的原因。
第三段四句写诗人自己坚贞傲岸的品格。“西施”两句是说自己执道若一,进退裕如,或笑或颦而处之皆宜,这种态度别人效之不得。辞气之间,隐隐流露出傲岸自信的个性特征。当然,诗人也很清楚他为什么不能施展宏图,因而对朝廷中那些妒贤害能之辈道:“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这两句话用《离骚》旨趣,托言美人见妒,暗寓士有怀瑾握瑜而不见容于朝的意思,蕴藉含蓄,寄慨遥深。


明代诗论家徐祯卿说:“气本尚壮,亦忌锐逸。”(《谈艺录》)书愤之作如果一味逞雄使气,像灌夫骂座一般,便会流于粗野褊急一路。李白这首诗豪气纵横而不失之粗野,悲愤难平而不流于褊急。开头四句入手紧,起势高,抒写胸中愤激之状而不作悲酸语,故壮浪恣纵,如高山瀑流,奔泻而出,至第四句顿笔收住,如截奔马,文气陡然腾跃而起。第五句以“初”字回旋兜转,笔饱墨酣,以昂扬的格调极写得意,方以为有云际会、水顾合之美,笔势又急转直下,用“大隐金门”等语暗写遭谗之意。最后以蛾眉见妒作结,点明进谗之人,方恃宠贵盛,自己虽拂剑击壶,慷慨悲歌,终莫奈之何。诗笔擒纵结合,亦放亦收,波澜起伏,变化入神,文气浑灏流转,首尾呼应。明代诗论家徐祯卿认为,一首好诗应该做到“气如良驷,驰而不轶”(《谈艺灵》)。李白这首诗是当之无愧的。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05:37:12 | 显示全部楼层
186

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
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
报韩虽不成,天地皆振动。
潜匿游下邳,岂曰非智勇?
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
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
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



古诗简介
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是唐代伟大李白的作品。此诗前八句主要叙写张良的事迹,颂扬其智勇豪侠;后六句叹息世无黄石公而无人识得真才,以曲笔自抒抱负。全诗饱含对张良钦慕之情,其中又暗寓着诗人的身世感慨,夹叙夹议,写得虎虎有势而又韵味深长。

翻译/译文
张良少年未能得志如虎啸时,为求刺客而不顾破产败家。从沧公那里得到一名壮士,用金椎狙击秦始皇在博派沙。这次刺秦报仇行动虽未成功,而其名声却因此震动天下。其逃匿追捕曾经过下邳,怎能说他在智勇双全上稍差?今天我怀古来到圯桥上,更加钦羡张良的雄姿英发。桥下只有碧绿的流水,而不知黄石公如今在哪?我站在圯桥上叹息着张良这样的英雄逝去,徐、泗两州从此便变得萧条空乏。

注释
⑴下邳:古县名,在今江苏省睢宁县西北邳州界。圯桥:古桥名,遗址在今睢宁县北古下邳城东南小沂水上。张子房:即张良,字子房,是辅佐刘邦打天下的重要谋臣,在帮助刘邦建立汉朝后,被封为留侯。
⑵博浪沙:在今河南省原阳县东南。
⑶黄石公:秦时隐士。相传张良刺秦始皇不中,逃匿下邳圯上遇老人,授以《太公兵法》,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下黄石即我矣。”后十三年,张良从汉高祖过济北,果见谷城山下黄石,取而祠之,世称此圯上老人为黄石公。
⑷徐泗:徐州与泗州。

赏析/鉴赏
此诗起句“虎啸”二字,即指张良跟随汉高祖以后,其叱咤的业绩。但诗却用“未”字一笔撇开,只从张良发迹前写起。张良的祖父和父亲曾相继为韩国宰相,秦灭韩后,立志报仇,“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皇”(《史记·留侯世家》)。“破产不为家”五字,点出了张良素来就是一个豪侠仗义、不同寻常的人物。后两句写其椎击秦始皇的壮举。据《史记》记载,张良后来“东见沧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诗人把这一小节熔铸成十个字:“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以上四句直叙之后,第五句一折,“报韩虽不成”,惋惜力士椎击秦始皇时误中副车。秦皇帝为之寒栗,赶紧“大索天下”,而张良的英雄胆略,遂使“天地皆振动”。七、八两句“潜匿游下邳,岂曰非智勇”,写张良“更姓名潜匿下邳”,而把圯桥进履,受黄石公书一段略去不写,只用一个“智”字暗点,暗度到三句以后的“曾无黄石公”。“岂曰非智勇?”不以陈述句法正叙,而改用反问之笔,使文气跌宕,不致于平铺直叙。后人评此诗,说它句句有飞腾之势,说得未免抽象,其实所谓“飞腾之势”,就是第五句的“虽”字一折和第八句的“岂”字一宕所构成。
以上八句夹叙夹议,全都针对张良,李白本人还没有插身其中。九、十两句“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这才通过长存的圯桥古迹,把今人、古人结合起来了。诗人“怀古钦英风”,其着眼点还是在现实:“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这两句,句法有似五律中的流水对。上句切合圯桥,桥下流水,清澈碧绿,一如张良当时。岁无常,回黄转绿,大有孔子在川上“逝者如斯夫,不舍昼”的感慨。下句应该说是不见张良了,可是偏偏越过张良,而说不见张良的恩师黄石公。诗人的用意是:他所生活的时代未尝没有如张良一般具有英风的人,只是没有像黄石公那样的人,加以识拔,传以太公兵法,造就“为王者师”的人才罢了。表面上是“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再也没有这样的人了;实际上,这里是以曲笔自抒抱负。《孟子·尽心下》说:“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表面上孟子是喟叹世孔子,实质上是隐隐地以孔子的继承人自负。李白在这里用笔正和孟子有异曲同工之处:“谁说‘萧条徐泗空’,继张良而起,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哉!”诗人在《扶风豪士歌》的结尾说:“张良未逐赤去,桥边黄石知我心。”可以看作是这首诗末两句的注脚。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05:38:11 | 显示全部楼层
187

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晨趋紫禁中,夕待金门诏。
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
片言苟会心,掩卷忽而笑。
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
本是疏散人,屡贻褊促诮。
云天属清朗,林壑忆游眺。
或时清风来,闲倚栏下啸。
严光桐庐溪,谢客临海峤。
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



古诗简介
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是唐代伟大李白的作品。这首诗是作者在翰林院读书遣闷,有感而作,写给集贤院学士们的。诗中说明处境,回答非议,表白心迹,陈述志趣,以一种潇洒倜傥的名士度,抒发所志未申的情怀。

翻译/译文
清晨直趋紫禁城,到晚仍然在金门待诏。
空闲时在图书馆看书,探古幽穷至妙。
遇有片言只语会心,就会掩卷而笑。
青蝇喜欢玷污白玉,《阳春白雪》难与《下里巴人》同调。
我本是个疏散的人,屡屡给人抓住点小辫子。
万里天属于清朗之人,我常常回忆起在林沟壑极目游眺的日子。
当有清吹来的时候,我喜欢闲倚危栏呼啸。
严光在桐庐溪钓谢灵运喜欢观看大海高山。
等到我功成名就那天,就长谢君主,到湖山投钓钓鱼去。

注释
⑴《唐书·百官志》:开元十三年,改丽正修书院为集贤殿书院。五品以上为学士,六品以下为直学士,宰相一人为学士知院事,常侍一人为副知院事。又置判院一人,押院中使一人。玄宗常选耆儒,日一人侍读,以质史籍疑义,至是,置集贤院侍读学士、侍讲直学士。其后,又增置修撰官、校理官、待制官、留院官、知校讨官、文学直之员。又:学士之职,本以文学言语被顾问,出入侍从,因得参谋议、纳谏诤,其礼尤宠。而翰林院者,待诏之所也。唐制:乘舆所在,必有文词经学之士,下至卜、医、伎术之流,皆直于别院,以备宴见。而文书、诏令则中书舍人掌之。自太宗时,名儒学士时时召以草制,然犹未有名号,乾封以后始号北门学士。玄宗初置翰林待诏,以张说、陆坚、张九龄等为之,掌四方表疏批答、应和文章。既而又以中书务剧,文书多壅滞,乃选文学之士号翰林供奉,与集贤院学士分掌制诏、书敕。开元二十六年又改翰林供奉为学士,别置学士院,专掌内命。凡拜免将相、号令征伐,皆用白麻。其后选用益重,而礼遇益亲,至号为内相。又以为天子私人,凡充其职者无定员,自诸曹尚书,下至校书郎,皆得预选。


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收华紫禁。”李善注:“王者之宫,以象紫微,故谓宫中为紫禁。”李延济注:“紫禁,即紫宫,天子所居也。”
⑶《汉书·东方朔传》:“待诏金门,稍得亲近。”
⑷《说文》:帙,书衣也。谢灵运诗:“散帙问所知。”散帙者,解散其书外所裹之帙而翻阅之也。
陈子昂诗:“青蝇一相点,白璧遂成冤。”盖青蝇遗粪白玉之上,致成点污,以比谗谮之言能使修洁之士致招罪尤也。
⑹《白》,曲名,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⑺章怀太子《后汉书注》:“桐庐县南有严子陵渔钓处,今山边有石,上下可坐十人,临水,名曰严陵钓坛也。”
⑻谢客,即谢灵运,客是其小名。灵运有《登临峤》诗,张铣注:“临海,郡名。峤,山顶也。”

赏析/鉴赏
公元742—744年(唐玄宗天宝元年至天宝三年),李白长安为翰林学士。当时在皇城里设有两个学士院。一是集贤殿书院,主要职务是侍读,也承担一点起草内阁文书的任务;另一是翰林学士院,专职为皇帝撰写重要文件。两院成员都称学士,而翰林学士接近皇帝,人数很少,所以地位高于集贤学士。李白是唐玄宗诏命征召进宫专任翰林学士的,越发光宠,有过不少关于他深受玄宗器重的传闻。其实皇帝只把他看做文才特出的文人,常叫他进宫写诗以供歌唱娱乐。他因理想落空,头脑逐渐清醒起来。同时,幸遇的荣宠,给他招来了非议,甚至诽谤,更使他的心情很不舒畅。


首二句破题,点出处境。说诗人每天到皇城里的翰林院,从早到晚等候诏命下达任务,很像东方朔那样“稍得亲近”皇帝了。“金门”指汉代皇宫的金门,是汉代宫中博士先生们会聚待诏的地方。《汉书·东方朔传》记载,东方朔“待诏金门,稍得亲近”。李白暗以汉武帝待之以弄臣的东方朔自况,微妙地点出他的荣宠的处境,实质滑稽可悲,不足羡慕。
接着,诗人就写自己在翰林院读书遣闷。宫中秘藏是难得阅览的,在其中探究古人著述的至言妙理,如果有所体会,即使只是片言只语,也不禁合拢书卷,高兴得笑起来。诗人表面上写读书的闲情逸致,实际上暗示这快意的读书恰是失意的寄托,反衬出他在翰林院供职时无聊烦闷的心情。
于是,诗人想起了那些非议和诽谤。东方朔曾引用《诗经》“营营青蝇”的篇什以谏皇帝“远巧佞,退谗言”,他也以青蝇比喻那些势利的庸俗小人,而以《阳春白》比喻他的志向情操。李白觉得自己本是豁达大度、脱略形迹的人,而那些小人们却一再攻击他心胸狭隘,性情偏激。诗人十分厌恶苍蝇的嗡嗡,但也因为无可奈何而觉得无需同他们计较,以蔑视的心情而求得超脱吧。跟上四句所写快事中蕴含不快相反,这四句是抒写在烦恼中自得清高,前后相反相成,都表现出诗人的名士风度和志士情怀。
但是,实际上诗人的心情是烦闷的,失意的。因而他即景寄兴,抒发往日隐游山林的思忆和向往。诗人仿佛在读书时偶然望见屋外天空一片晴朗,又感到一阵愉快,随之想起了山林的自由生活。有时清风也吹进这令人烦闷的翰林院,他不由自主地走到廊下,靠着栏杆,悠闲地吟叹长啸。这四句也是写翰林院的闲逸无聊生活,但进了一层,提出了仕不如隐的想法,明显地表露拂出意欲归的意向。


最后四句明确地申述志趣和归宿。说他像严子陵那样不慕富贵,又如谢灵运那样性爱山水。入世出仕只是为了追求政治理想,一旦理想实现,大功告成,就将辞别世俗,归隐山林了。诗人正面抒写心志,同时也进一步回答了非议和诽谤,从而归结到主题“言杯”。
这首诗多排偶句,却流畅自然,在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上,明显汲取了汉代《古诗》那种“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述情”(《文心雕龙·明诗》)的长处,而有独创,富个性。全诗以名士的风度,与朋友谈心的方式,借翰林生活中的快事和烦恼,抒泄处境荣宠而理想落空的愁闷,表露“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本志。它娓娓而谈,言辞清爽,结构属赋,立意于兴,婉而直,浅而深,绵里藏针,时露锋芒,在唐人言怀诗中别有情趣。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05:39:47 | 显示全部楼层
188

观猎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太守耀清威,乘闲弄晚晖。
江沙横猎骑,山火绕行围。
箭逐云鸿落,鹰随月兔飞。
不知白日暮,欢赏夜方归。



翻译/译文
太守威凛凛,黄昏闲暇时间出来行猎。
江边沙滩骑兵横冲直撞,行营四周灯火辉煌。
羽箭一发,中飞鸿落地;猎鹰高飞,仿佛要去猎取宫的白兔。
激烈的游猎使人忘记时间的飞驰,一直到深才打道回府。

赏析/鉴赏
估计此是作者随元演去太原看元演父亲时所写。元演父亲是当地的军事长官,李白在那里渡过非常美妙的一段时间,白吃白喝白玩近一年,也许当时想投笔从戎。后来,还是和元演一起回家了。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05:41:13 | 显示全部楼层
189

鞠歌行(二首)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其一】
玉不自言如桃李,鱼目笑之卞和耻。
楚国青蝇何太多,连城白璧遭谗毁。
荆山长号泣血人,忠臣死为刖足鬼。
听曲知甯戚,夷吾因小妻。
秦穆五羊皮,买死百里奚。
洗拂青云上,当时贱如泥。
朝歌鼓刀叟,虎变磻溪中。
一举钓六合,遂荒营丘东。
平生渭水曲,谁识此老翁。
奈何今之人,双目送飞鸿。
【其二】
丽莫似汉宫妃,谦莫似黄家女。
黄女持谦齿发高,汉妃恃丽天庭去。
人生容德不自保,圣人安用推天道。
君不见蔡泽嵌枯诡怪之形状,大言直取秦丞相。
又不见田千秋才智不出人,一朝富贵如有神。
二侯行事在方册,泣麟老人终困厄。
夜光抱恨良叹悲,日月逝矣吾何之?







注释
⑴《世说》:汉元帝宫人既多,乃令工图之,欲有呼者,辄披图召之。其中常者,皆行货赂。王明君姿容甚丽,志不苟求,工遂毁为其状,后匈奴来和,求美女于汉帝,帝以明君充行,既召见而惜之,但名字已去,不欲中改,于是遂行。
⑵《尹文子》:齐有黄公者,好谦卑。有二女皆国色,以其美也。常谦辞毁之以为丑恶,丑恶之名远布,年过而一国无聘者。卫有鳏夫,时冒娶之,果国色,然后曰:“黄公好谦,故毁其子不姝美。”于是争礼之,亦国色也。国色,宝也;丑恶,名也。此违名而得实矣。
⑶《史记》:蔡泽,燕人也。易鼻、巨肩、魋颜、蹙齃、膝挛。西入秦,秦昭王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范睢免相,昭王新说蔡泽计画,遂拜为秦相。


⑷《汉书》:车千秋,本姓田氏。卫太子为江充所谮败,久之,千秋上急变讼太子冤,武帝见而悦之,立拜千秋为大鸿胪。数,遂代刘屈氂为丞相,封富民侯。千秋无他材能术学,又无伐阅功劳,特以一言寤意,旬月取宰相封侯,世未尝有也。
⑸《孔丛子》:叔孙氏之车子曰锄商,樵于野而获兽焉,众莫之识,以为不祥,弃之五父之衢。冉有告夫子曰,“麕身而肉角,岂天下之妖乎?”夫子曰:“今何在?吾将观焉。”遂往,谓其御高柴曰:“若求之言,其必麟乎?”到视之,果信。言偃问曰:“飞者宗凤,走者宗麟,为其难致也,敢问今见其谁应之?”子曰:“天子布德,将致太平,则麟凤龟龙先为之祥。今宗周将灭,天下无主,孰为来哉?”遂泣曰:“予之于人,犹鳞之于兽也,鳞出而死,吾道穷矣!”乃歌曰:”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05:42:25 | 显示全部楼层
190

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鲁国一杯水,难容横海鳞。
仲尼且不敬,况乃寻常人。
白玉换斗粟,黄金买尺薪。
闭门木叶下,始觉秋非春。
闻君向西迁,地即鼎湖邻。
宝镜匣苍藓,丹经埋素尘。
轩后上天时,攀龙遗小臣。
及此留惠爱,庶几风化淳。
鲁缟如白烟,五缣不成束。
临行赠贫交,一尺重山岳。
相国齐晏子,赠行不及言。
托阴当树李,忘忧当树萱。
他日见张禄,绨袍怀旧恩。



古诗简介
为诗人李白在公元736年-751年间,寄家于东鲁(据考证今东省济宁市)时所创作。

翻译/译文
鲁国官人胸怀如一杯水那么小器,难以容纳横而渡的鲸
孔仲尼都受不到他们的尊敬,何况一般人呢?
白玉才换一斗粟米,黄金之才只值一尺薪木的价钱。
在树叶纷纷凋落的时候闭门而思,开始感觉秋天的萧条真比不上春天
听说你要调往西边弘农郡,那是邻近鼎湖的地方。
黄帝曾经在那里埋下宝镜和丹经,估计现在已经是匣生厚厚的苍藓,白尘茫茫。
黄帝骑龙上天的时候,那些小臣们也想攀龙须而去,结果纷纷落地。
那地方素有黄帝遗爱,俗淳厚,百姓善良
鲁国的丝绸白如,虽然五匹不是一整包装。
你临行把它赠送与我这个贫穷朋友,一尺就重于泰山,何况五匹。
相国齐晏子,给曾子送行,赠言不赠物,我也给你赠送几句话:
种桃树李树可以夏天乘凉,种植萱草可以忘忧,交朋友要交有德行有才华的。
如果有朝一日我发达了,一定会象秦朝宰相张禄一样不忘你的送衣袍之恩。

注释
1、弘农:虢州,天宝元年改为弘农郡,治所在今河南灵宝县西南。
2、横海鳞:巨鲸。
3、“白玉”四句:言己历抵诸侯,却极不树意。
4、宝镜:黄帝所用之镜。相传黄帝铸十五镜。丹经:传说黄帝曾登王屋山授丹经。
5、轩后,即黄帝。
6、鲁缟:鲁地生产的白绢。缣:细绢。不成束:唐制,帛以十端为束,今只五匹,故“不成束”
7、“相国”二句:《晏子春秋·内篇杂上》:“曾子将行,晏子送之曰:‘君子赠人以轩,不若以言,吾请以言乎,以轩乎?’曾子曰:‘请以言。’”
8、“他日”二句:《史记·范睢列传》载:魏中大夫须贾使齐,范睢从。贾疑范睢通齐,魏相使人答之,几死。后逃入秦国,为秦相,号曰张禄,而魏不知。魏闻秦将东伐韩魏,遣须贾使秦。范唯闻之,敝衣微行见须贾,须贾怜之,取一娣(厚缯)袍赐睢。后知张禄即范睢,大恐。范睢数其罪当死,然“以绨袍恋恋有故人之意”,故赦之。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05:45:53 | 显示全部楼层
191

江夏赠韦南陵冰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胡骄马惊沙尘起,胡雏饮马天津水。
君为张掖近酒泉,我窜三巴九千里。
天地再新法令宽,夜郎迁客带霜寒。
西忆故人不可见,东风吹梦到长安。
宁期此地忽相遇,惊喜茫如堕烟雾。
玉箫金管喧四筵,苦心不得申一句。
昨日绣衣倾绿樽,病如桃李竟何言?
昔骑天子大宛马,今乘款段诸侯门。
赖遇南平豁方寸,复兼夫子持清论。
有似山开万里云,四望青天解人闷。
人闷还心闷,苦辛长苦辛。
愁来饮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阳春。
山公醉后能骑马,别是风流贤主人。
头陀云月多僧气,山水何曾称人意?
不然鸣笳按鼓戏沧流,呼取江南女儿歌棹讴。
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
赤壁争雄如梦里,且须歌舞宽离忧。







古诗简介
江夏赠韦南陵冰》是唐代伟大李白晚年在江夏遇好友韦时写下的诗作。此诗构思奇特,从作者遇赦骤逢友人的惊喜如梦,写到在冷酷境遇中觉醒,而以觉醒后的悲愤作结,真实地反映出造成悲剧的时代特点。全诗写得回肠荡气,痛快淋漓,笔调豪放,个性突出,有着强烈的感情色彩。

翻译/译文
胡人骄矜战惊奔沙尘隆起,时局艰险石勒般的胡雏饮京师之水。您为远赴张掖近泉,我被流放来到三巴路程九千里。颁诏大赦法令宽如同天地再新,流放郎的迁谪之人携带一身寒霜归还。怀忆西方的老朋友不可相见,东把我的梦儿带到长安与你相会。哪里想到在此地忽然相遇,惊喜之间又茫然如堕烟。筵席上玉箫金管喧响四下,心情苦涩难以用七言长句淋漓抒发。昨日里绣衣侍御绿褥频倾,我却有如得病桃李竟然无言无语。昔日天子恩赐大宛逍遥迈行,如今骑劣步履艰难奔走侯门。幸赖相遇南平太守李之遥心胸豁达,再加上夫子您陈述高论清谈。有如青顶上拨开万里雾,眺望炙朗青天解除烦闷。人闷最终还是心闷,苦辛依旧长是苦辛。愁肠袭来饮酒二千石,渴望死灰复燃严寒中重生阳春。仿效山公酒醉仍能骑马出行,这也是主人与大家的一番流。头陀寺的烟空带有一股僧气,如此山水哪能称人心意?要不然鸣筑击鼓相戏沧凉清流,呼唤江南女儿鼓棹讴歌。我将为您捶碎这黄高楼,您也为我翻倒那鹦鹉之洲。三国时赤壁争雄有如梦中之事,还是边歌边舞宽却离别忧愁

注释
⑴江夏:唐天宝元年(742年)改鄂州为江夏郡,即今武汉市武昌。南陵:今安徽省南陵县。韦南陵冰:即南陵县令韦冰,李白长安结识的友人。
⑵胡骄:《汉书·匈奴传》匈奴单于自称“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此指安史叛军。胡雏:年幼的胡人。《晋书·石勒载记》:“石勒……上党武乡羯人也。……年十四,随邑人行贩洛阳,倚啸上东门。王衍见而异之,顾谓左右曰:‘向者胡雏,吾观其声视有奇志,恐将为天下之患。’”这里亦指安史之兵。天津:河南洛阳西南洛水上有天津桥。


⑶张掖、酒泉:皆唐郡,在今甘肃张掖市、酒泉市一带。瞿蜕园等《李白集校注》:“韦冰盖先曾官于张掖,旋至长安,今赴官南陵也。”三巴:东汉末益州牧刘璋分巴郡为永宁、固陵、巴三郡,后改为巴、巴东、巴西三郡,合称三巴。
⑷天地再新:指两京收复后形势重新好转。法令宽:指乾元二年(759年)的大赦。迁客:指自己。带霜寒:比喻心有余悸。
⑸故人:指韦冰。
⑹宁期:哪里料到,没想到。
⑺一句:一作“长句”。唐代以七言古诗为长句。
⑻绣衣:指御史台的官员。因其常出使幕府,故有时亦以绣衣称幕僚。病如桃李:病得像不讲话的桃李。此借《史记·李将军列传》“桃李不言”的典故。这两句大约是说:昨天曾与节度使的幕僚们在一起钦宴,但心里抑郁,像无言的桃李,没处诉说。
⑼大宛马:古代西域大宛国所产的名马。款段:行走缓慢的马。此指劣马。诸侯:此指地方长官。
⑽南平,指李白的族弟南平太守李之遥。豁方寸:开心。夫子:对韦冰的尊称。清论:清高脱俗的言论。
⑾二千石:中国古代计算酒的容量用升、斗、石等单位。二千石是夸张的说法。
⑿山公:指晋人山简,常喝酒喝得烂醉如泥,“复能乘骏马,倒著白接蓠”(《世说新语·任诞》)。贤主人:指韦冰。此句以山简喻韦冰。
⒀头陀:僧寺名,故址约在今湖北武昌县东南。
⒁笳:古代一种乐器。按鼓:击鼓。戏沧流:到江中游玩。歌棹讴:以桨打着拍子唱歌。

赏析/鉴赏
诗一开始,便是一段倒叙。这是骤遇后对已往的追忆。诗人说:“安史乱起,你远赴张掖,我避地三巴,地北天南,无缘相见。而当叛乱初平,肃宗返京,我却琅当入狱,披霜带露,长流夜郎,自觉将凄凉了却残生。想起长安旧交,此时必当随驾返朝,东风得意,而自己大约只能在梦中会见他们了。谁料想,我有幸遇赦,竟然又遇见无望相会的长安故人。这实在令人喜出望外,惊讶不已,简直不可思议,茫然如堕烟雾。”李白是遇赦的罪人,韦冰系被贬的官员,在那相逢的宴会上,人众嘈杂,彼此的遭遇不可能说得了,道得清。从开头到“苦心”句为一段,在概括追叙骤遇的惊喜之中,诗人寄托着自己和韦冰两人的不幸遭遇和不平情绪;在抒写迷惑不解的思绪之中,蕴含着对肃宗和朝廷的皮里阳秋的讥刺。这恍如梦魂相见的惊喜描述,其实是大梦初醒的痛心自白。爱国的壮志,济世的雄图,竟成为天真的迷梦,真实的悲剧。
诗人由衷感激故人的解慰。他说:“昨天的宴会上,衣绣的贵达为自己斟酒,礼遇殊重。但是,他们只是爱慕我的才名,并不真正理解我,而我‘病如桃李’,更有什么可讲的呢?当然,‘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世人终会理解我的,对于我的今昔荣辱,就得到故人的了解。前些时听到了南平太守李之遥一番坦率的真心话,使人豁开胸襟;今日在这里又得闻你的清正的言论,真好像深山拨开云雾,使人看到晴朗的天空,驱散了心头的苦闷。”从“昨日”句到“四望”句这一段,诗人口气虽然比较平缓,然而却使人强烈感受到他内心无从排遣的郁结,有似大雷雨来临之前的沉闷。
最后一段,笔势奔放恣肆,强烈的悲愤,直泻而出,仿佛心头压抑的山洪,暴发了出来,猛烈冲击这现实的一切。诗中写道:“人闷,心闷,苦痛,辛酸,接连不断,永远如此。我只有借酒浇愁,痛饮它二千石。汉代韩安国身陷囹圄,自信死灰可以复燃,我为什么不能呢?晋朝山简镇守襄阳时,常喝得酩酊大醉,还能骑乘骏马,别是一番贤主人的风流倜傥之举。”而李白喝的是苦闷之酒,孤独一人,自然没有那份闲适之情了,所以酒醉也不能遣闷。于是他说:“还是去遨游山水吧,但又觉得山山水水都像江夏附近著名古刹头陀寺一样,充斥那苦行的僧人气,毫无乐趣,不称人意。那么,哪里是出路,何处可解闷呢?倒不如乘飘游,招唤乐妓,鸣笳按鼓,歌舞取乐;把那曾经向往、追求的一切都铲除掉,不留痕迹;把那纷争逞雄的政治现实看作一场梦幻,不足介怀;就让歌舞来宽解离愁吧!”诗人排斥了自己以往自适的爱好,并非自暴自弃,而是极度苦闷的暴发,激烈悲愤的反抗。这最后十四句,情调愈转越激烈。矛头针对黑暗的政治,冷酷的现实。
“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是此篇感情最激烈的诗句,也是历来传诵的名句。“黄鹤楼”因神仙骑鹤上天而闻名,“鹦鹉洲”因东汉汉末年作过《鹦鹉赋》的祢衡被黄祖杀于此洲而得名。一个令人向往神仙,一个触发不遇的感慨,虽然是传说和历史,却寄托了韦冰和李白的情怀遭际。游仙不是志士的理想,而是失志的归宿;不遇本非明时的现象,却是自古而然的常情。李白以知己的情怀,对彼此的遭际表示极大的激愤,因而要“捶碎黄鹤楼”,“倒却鹦鹉洲”,不再怀有梦想,不再自寻苦闷。然而黄鹤楼捶不碎,鹦鹉洲倒不了,诗人极大的愤怒中包含着无可奈何的悲伤
这诗抒写的是真情实感,然而构思浪漫奇特。诗人抓住在江夏意外遇见韦冰的机缘,敏锐觉察这一意外相遇的喜剧中隐含着悲剧内容,浪漫地夸张地把它构思和表现为如梦觉醒。它从遇赦骤逢的惊喜如梦,写到在冷酷境遇中觉醒,而以觉醒后的悲愤作结。从而使诗人及韦冰的遭遇具有典型意义,真实地反映出造成悲剧的时代特点。诗人是怨屈悲愤的,又是痛心绝望的,他不堪回首而又悲慨激昂,因而感情起伏转换,热烈充沛,使人清楚地看到他那至老未衰的“不干人、不屈己”的性格,“大济苍生”、“四清一”的抱负。这是诗人暮年作品,较之前期作品,思想更成熟,艺术更老练,而风格依旧,傲岸不羁,风流倜傥,个性突出,笔调豪放,有着强烈的感情色彩。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05:47:03 | 显示全部楼层
192

古风其二十五·世道日交丧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世道日交丧,浇风散淳源。
不采芳桂枝,反栖恶木根。
所以桃李树,吐花竟不言。
大运有兴没,群动争飞奔。
归来广成子,去入无穷门。



古诗简介
《古·世道日交丧》是唐代伟大李白创作的组诗《古五十九首》之一。此诗感叹世风日下,道德标准颠倒,诗人激愤之下,言欲求仙出世。

翻译/译文
如今世道日益败坏,高洁之士远离官场,轻薄腐化之风无处不在。
人们对清香优雅的桂花树不闻不问,反而喜欢与邪恶同流合污。
有道德有正义感的人(桃李树)却不被世人理解(吐竟不言)。
天道国运自有其兴衰规律,世人争权夺利不过一场徒劳。
归去来兮!跟随仙人广成子走吧,进入无穷无尽的仙境,永远脱离轮回的苦难!

注释
⑴“世道”句:《庄子·缮性》:世丧道矣,道丧世矣,世与道交相丧也。萧士赟曰:世不知有道之可遵,是世丧道;有道者见世如此,遂亦无心用世焉。
⑵“浇风”句:谓鄙薄之风损害了原有的淳厚风气。浇风,浮薄的社会风气。淳源,敦厚朴实的本源。
⑶“所以”句:即“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之意。
⑷大运:即天运,自然的气数。
⑸“归来”句:谓世道如此,我将追随广成子入于无穷之门。广成子,传说黄帝时人,居崆峒山中。《庄子·在宥》: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在于崆峒之上,故往见之。广成子曰:“今夫百昌(有生之物)皆生于土而返于土,故吾将去女(汝)入于无穷之门以游于无极之野。”郭象注:与化俱也。“与化俱”,谓与自然融为一体,超出生死范围。

赏析/鉴赏
李白《古风》组诗共五十九首,这是其中的第二十五首。此诗是针对天宝年间,政治状态的极端黑暗恶劣,特别是李林甫打压异己,结党营私,贪污腐化,封闭言论的行为,以及士人趋炎附势的现象,有感而作。最后避世思想的流露也是无可奈何之言。
诗意分两层。前四句言世道交丧,人心日薄,道德标准颠倒。后六句言天道有常,贞者自贞,自己将追随仙人,与道俱化。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05:50:08 | 显示全部楼层
193

临路歌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古诗简介
临路歌》是唐代伟大李白的作品,题名可能是“临终歌”之误。此诗是李白在疾亟之后精力不支情况下的最后作品,当是李白的绝笔,也可看作是李白自撰的墓志铭。诗人以大鹏自比,浩叹一生壮志未酬的悲怆。全诗塑造了大鹏展翅奋飞而半空摧折,馀激荡而扶桑挂袂的艺术形象,流露出作者对人生的无比眷念和未能才尽其用的深沉惋惜之情。

翻译/译文
大鹏奋飞啊振过八方,中天摧折啊力量不济。所余之啊可以激励万世,东游扶桑啊挂住了我的左袖。后人得此消息而相传,仲尼已亡,还有谁能为我之死伤心哭泣。

注释
⑴路:应为“终”之误。
⑵八裔:八方荒原之地。
⑶中天:半空。摧:摧折。
⑷馀风:遗风。激:激荡、激励。万世:千秋万世。
⑸扶桑: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树,生在太阳升起的地方。古代把太阳作为君主的象征,这里游扶桑即指到了皇帝身边。挂:喻腐朽势力阻挠。石:王琦辑注《李太白文集》注:当作“左”。左袂,即左袖。
⑹得:知大鹏夭折半空。
⑺“仲尼”句:此处用孔子泣麟的典故。传说麒麟是一种祥瑞的异兽。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鲁国猎获一只麒麟,孔子认为麒麟出非其时,而被捕获,非常难受。

赏析/鉴赏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打开《李太白全集》,开卷第一篇就是《大鹏赋》。这篇赋的初稿,写于青年时代。可能受了庄子逍遥游》中所描绘的大鹏形象的启发,李白在赋中以大鹏自比,抒发他要使“斗转而天动,摇而倾”的远大抱负。后来李白在长安,政治上虽遭到挫折,被唐玄宗“赐金还山”,但并没有因此志气消沉,大鹏的形象,仍然一直激励着他努力奋飞。他在《上李邕》诗中说:“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也是以大鹏自比的。大鹏在李白的眼里是一个带着浪漫色彩的、非凡的英雄形象。李白常把它看作自己精神的化身。他有时甚至觉得自己就真像一只大鹏正在奋飞,或正准备奋飞。但现在,他觉得自己这样一只大鹏已经飞到不能再飞的时候了,他便要为大鹏唱一支悲壮的临终歌。
诗歌的头两句是说:大鹏展翅远举啊,振动了四面八方;飞到半空啊,翅膀摧折,无力翱翔。两句诗概括了李白的生平。“大鹏飞兮振八裔”,可能隐含有李白受诏入京一类事情在里面。“中天摧兮”则指他在长安受到挫折,等于飞到半空伤了翅膀。结合诗人的实际遭遇去理解,这两句就显得既有形象和气魄,又不空泛。它给人的感觉,有点像项羽垓下歌》开头的“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那无限苍凉而又感慨激昂的意味,着实震撼人心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意谓大鹏虽然中天摧折,但其遗风仍然可以激荡千秋万世。这实质是指理想虽然幻灭了,但自信他的品格和精神,仍然会给世世代代的人们以巨大的影响。“游扶桑”暗喻到了皇帝的身边。“挂石袂”的“石”当是“左”字之误。严忌《哀时命》中有“左袪(袖)挂于扶桑”的话,李白此句在造语上可能受了严忌的启发。不过,普通的人不可能游到扶桑,也不可能让衣袖给树高千丈的扶桑挂住。而大鹏又只应是左翅,而不是“左袂”。然而在李白的意识中,大鹏和自己有时原是不分的,正因为如此,才有这样的奇句。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前一句说后人得到大鹏半空夭折的消息,以此相传。后一句用孔子泣麟的典故。但如今孔子已经死了,谁也不会像他当年痛哭麒麟那样为大鹏的夭折而流泪。这两句一方面深信后人对此将无限惋惜,一方面慨叹当今之世没有知音,含意和杜甫总结李白一生时说的,“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梦李白二首》)非常相近。
此诗发之于声是李白的长歌当哭;形之于文,可以看作李白自撰的墓志铭。李白一生,既有远大的理想,而又非常执着于理想,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追求了一生。这首诗说明他在对自己一生回顾与总结的时候,流露的是对人生无比眷念和未能才尽其用的深沉惋惜。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05:51:06 | 显示全部楼层
194

公无渡河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波滔天,尧咨嗟。
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
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
其害乃去,茫然风沙。
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临流欲奚为。
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
虎可搏,河难凭,公果溺死流海湄。
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
箜篌所悲竟不还。



古诗简介
公无渡河》是唐代伟大李白的作品。此诗是借乐府古题以及古老的渡河故事写下的一首狂放而怫郁的悲歌。诗中描述一狂夫不顾河水汹涌只身过河,他的妻子在后边呼喊着却不能阻止,狂夫坠河溺水而死的场景,表现了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剧精神。全诗描写生动,气势磅礴,体现了浓郁的悲壮色彩。

翻译/译文
黄河之水从西而来,它决开昆仑,咆哮万里,冲击着龙门,尧帝曾经为这滔天的洪水,发出过慨叹。大禹也为治理这泛滥百川的沮天洪水。不顾幼儿的啼哭,毅然别家出走。在治水的日子里,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勤劳为公。这才治住了洪水,使天下人民恢复了男耕女织的太平生活。虽然消除了水害,但是留下了沙的祸患。古时有一个狂夫,他披头散发大清早便冲出门去,要徒步渡河。别人只是在一旁看热闹,只有他的妻子前去阻止他,在后面喊着要他不要渡河,可是他偏要向河里跳。猛虎虽可缚,大河却不可渡,这位狂夫果然被水所溺,其尸首随波逐流,漂至大海,被那白齿如的长鲸所吞食。其妻弹着箜篌唱着悲歌,可惜她的丈失再也回不来了。

注释
⑴公无渡河:乐府古题,又名“箜篌引”。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二十六列入《相和歌辞》。
⑵昆仑:昆仑山。
龙门:即龙门山,在今陕西韩城东北五十里,黄河流经其间。
⑷理:即治理,唐人避唐高宗讳,改“治”为“理”。
⑸窥家:大禹在外治水八年,三过家门而不入。
⑹九州:指天下。麻:养种麻,此泛指农业生产。
⑺茫然沙:此句的意思是水虽不至于有滔天之祸,仍有风沙之害。
⑻凭:徒步渡过河流。
⑼挂罥(juàn):尸骨挂于齿之间。
⑽箜篌:古时的一种弦乐器。似琴而小,用拨弹之。有竖、卧两种。

赏析/鉴赏
李白的这首《公无渡河》开篇就将巨笔伸向了苍茫辽远的往古——“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诗中以突兀惊呼之语,写它在霎那间冲决力量和气势的象征——横亘天地的昆仑山;随即挟着鸣般的“咆哮”,直撞“万里”之外的“龙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诗人只寥寥两笔,就在“昆仑”、“龙门”的震荡声中,展现了“西来”黄河的无限声威。“波滔天,尧咨嗟!”滔天巨浪吞噬了无数生民,茫茫荒古,顿时充斥了帝尧放勋的浩然叹息:因为诗中用的是三言短句,这叹息之音,听来便愈加激切。
于是,“大禹”出现了。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本可以激发诗人的许多奇思。但此节重在描述黄河,故诗中仅以“大禹理百川”四句带过,以表现桀骜狂暴的洪水在这位英雄脚下的驯服。然而,在“杀湍堙洪水”的近景上,诗人添了几声大禹之子“儿啼”,“儿啼不归家”,寥寥五个字就使一位为公忘私、“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英雄风貌,由此跃然纸上。黄河的荒古之害从此驱除,但它的浪波在汹涌归道之际,却在两岸留下了“茫然风沙”。以上一节从荒古的河害,写到滔天洪水的平治。不仅展现了黄河那西“决昆仑”、东“触龙门”的雄奇之境,更让读者从它“波滔天”的历史危害中,领略了它所独具的狂暴肆虐之性。为下文作足了铺垫。而今,那白发之叟,竟想“凭河”(涉水渡河)而渡,他竟然不怕被它吞没。


诗之后一节,正以极大的困惑,向悲剧主人公发出了呼喊:“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临流欲奚为?”这呼喊仿佛是“狂夫”之妻的陡然惊呼。因为诗人紧接狂夫“临流”之后,就急速推出了那位“旁人不惜妻止之”的深情妻子。于是,全诗的情景发生了惊人的突变:在轰然震荡的浪涛声中,诗人自身隐去了,眼前只留下了一位悲恸而歌的蓬发妇人:“虎可搏,河难凭。公果溺死流湄(水边)。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诗中以夸张的笔墨,痛歌狂叟的溺死浪波,终于作了巨若“山”的鲸齿冤魂。这景象是恐怖的。何况又从“援箜篌而歌”的狂夫之妻的恸哭声中写来,更觉有一种天旋地转、恻怛号泣之悲。那“公乎!公乎!”的呼叫,声声震颤在读者耳边,实在令人不忍卒听。结尾诗人陡变双行体为单行,似乎被悲愤笼罩,无以复言,便掷笔而叹:“箜篌所悲竟不还!”全诗就这样结束了。黄河的裂岸涛浪却还在汹涌,“狂夫”之妻的恻怛号泣还压过浪波,在长天下回荡。


从诗中对黄河的描述看,它那狂暴肆虐、滔天害民之形,似乎颇有象征意味;至于“白齿若雪山”的“长鲸”,似乎更是另有所指。有可能它是对猖獗“河北”的安史之乱的隐喻(如《北上行》一诗,即以“奔鲸夹黄河”喻安禄山之乱军),至于“临流”“凭河”的“披发之叟”的喻指对象,则不好确定。或者这只是一首抒写《公无渡河》“本事”的悲歌,并无其它寄寓之情。但可以肯定:古歌中“白首狂夫”的渡河故事,经过李白的再创造,带有了更强烈的悲剧色彩。那位“狂而痴”的披发之叟,似乎正苦苦地追求着什么。其中未尝没有诗人执着追求理想的影子在中。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05:54:03 | 显示全部楼层
195

落日忆山中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雨后烟景绿,晴天散馀霞。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花落时欲暮,见此令人嗟。
愿游名山去,学道飞丹砂。



古诗简介
落日忆山中》是唐代伟大李白的作品。此诗乃李白观看日落时,心有感触而作,开时的鲜美,落时的凄惨,使李白感同身受,感概再光的时刻亦有逝去之时。其中”东随春归,发我枝上花“更是描写春天千古名句。

翻译/译文
雨后原野一片翠绿,烟景渺茫, 晴空里余霞像一幅幅绮锦。
东风跟随春姑娘回来了,催开了我家的鲜花。
正是花落日暮的时候,真是让人嗟叹不止。
我想去游名大川,找仙人学道炼丹砂金丹。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05:56:49 | 显示全部楼层
196

和卢侍御通塘曲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君夸通塘好,通塘胜耶溪。
通塘在何处,远在寻阳西。
青萝袅袅挂烟树,白鹇处处聚沙堤。
石门中断平湖出,百丈金潭照云日。
何处沧浪垂钓翁,鼓棹渔歌趣非一。
相逢不相识,出没绕通塘。
浦边清水明素足,别有浣沙吴女郎。
行尽绿潭潭转幽,疑是武陵春碧流。
秦人鸡犬桃花里,将比通塘渠见羞。
通塘不忍别,十去九迟回。
偶逢佳境心已醉,忽有一鸟从天来。
月出青山送行子,四边苦竹秋声起。
长吟白雪望星河,双垂两足扬素波。
梁鸿德耀会稽日,宁知此中乐事多。



古诗简介
和卢侍御通塘曲》是李白为酬和卢侍御《通塘曲》而作的和,通篇赞美通塘之好,表现游通塘之乐。“好”是一篇之纲。

翻译/译文
你夸九江通塘的风光好,甚至胜过会稽的若耶溪。
通塘在什么地方啊?就在九江的西边。
青藤绿萝,袅袅依依,高挂碧树;沙洲堤上,白鹇翩翩,时起时落,聚集在一起玩耍。
下游江岸陡立如石门,上游堵出一片平湖,水波荡漾;百丈深的金潭映照着天空彩和太阳
那里来的神仙般的钓翁,和着敲棹的节奏唱着优美的渔歌,趣味不凡啊!
正是相逢不相识,来回通塘都绕道走,不愿意与俗人交往。
更美的是:江边沙洲旁一双白皙的双脚在清澈的水中嬉戏,哈,原来是一位浣纱的妙龄女郎。
细细围着绿潭转了个圈,潭水变得越来越清幽,就像是传说中武陵源的碧水清流。
渔翁就像秦朝人与犬一道生活桃花源,若把通塘与桃花源比较,桃源也要害羞。
去了通塘就不想回家,去十次、九次都是玩到很晚才回家。
偶尔遇到如此佳境,怎么不叫人陶醉万分?忽然有一只从天边飞来。
明媚的月亮也出了,好给游子照亮回家的路,秋劲起,四周的苦也唱起送别的歌声。
遥望天上的星河,我们唱起阳春白雪,坐在舷,把双足垂在清波中拨弄白浪。
那古代的隐士梁鸿隐居在会稽的时候,恐怕也不知道此地有如此美景如此乐事吧?

注释
⑴卢侍御前有《通塘曲》,太白作此和。侍御,官名,即侍御史。《新唐书·百官志·御史台》:侍御史六人,从六品下。掌纠举百僚及入阁承诏,知推、弹、杂事。
⑵耶溪:即若耶溪,溪名。在浙江绍兴市若耶山,北流入运河。相传为西施浣纱之所。
⑶寻阳:即浔阳,唐代郡名。今江西九江市。
⑷袅袅:也作“嫋嫋”,柔弱貌。
⑸白鹇:鸟名。又名银雉,似山鸡而白色。《尔雅注》:白鹇似鸽而大,白色红脸,可爱。
⑹沧浪翁:即沧浪老人,指隐者。
⑺鼓棹:划桨行船。
⑻浦:水边。
⑼武陵:秦汉郡名。即今湖南常德。因桃源在武陵,故代指桃花源。
⑽秦人二句:谓桃花源比不上通塘。晋代桃花源里的人,都是避乱的秦人的后代。“鸡犬桃花里”,是桃花源里的景象。
⑾迟回:徘徊。
⑿行子:出行的人。
⒀白:即《阳春白》,古代高雅的民歌,后一般指高雅的文艺作品。这里誉称卢侍御的《通塘曲》。
⒁梁鸿句:《后汉书·逸民传》:(梁鸿)遂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举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曰:“彼庸能使其妻敬之如是,非凡人也。”乃方舍之于家。德耀,梁鸿妻孟光字。按:梁鸿依皋伯通之吴,当时尚无“吴郡”之称,其地隶属会稽郡。

赏析/鉴赏
全诗可分为五段。前四句为第一段,接过卢侍御《通塘曲》“通塘好”的话题,总言通塘好,并指出通塘所在。青萝四句写通塘的人物活动。钓翁,都是隐者,鼓棹、渔歌,志趣不一,互不交往,互不相识。
浣纱女郎,足肤鲜白,在清水的映衬之下,格外好看。以上是正面实写。行尽四句为第四段,言通塘可与武陵的桃花源相媲美,甚至超过桃花源。


前二句说通塘湖面碧流幽静,疑是桃花源的溪流;后二句说,桃花源里鸡鸣犬吠的景象甚至比不上通塘之美。这是侧面虚写。“通塘不忍别”等十句写诗人游览通塘的感受。前二句说游通塘不忍离去,徘徊犹豫。
偶逢四句写偶逢佳境而心醉。佳境即:鸟从天来,出山青,吹竹响。这些都透露出通塘的“幽”来。长吟四句诗人说自己口诵着卢侍御的佳句,眼望银河,足拨清波,心情无比舒畅,想到梁鸿和其妻孟光当年在会稽过得那么和谐愉快,但也比不上自己游通塘这么快乐。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06:01:37 | 显示全部楼层
197(疑与185相重)

玉壶吟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
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
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
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
朝天数换飞龙马,敕赐珊瑚白玉鞭。
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
西施宜笑复宜颦,丑女效之徒累身。
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



古诗简介
玉壶吟》是唐代伟大李白的作品。诗人在诗里不仅抒写了“壮心惜暮年”、抱负无法实现的苦闷,并以丑女效颦为喻来表现自己鄙视权贵、耻与为伍的傲岸性格,反映了诗人当时内心的抑郁和愤慨。

注释
玉壶吟:据《世说新语·豪爽》记载:东晋王处仲后常吟唱曹操《步出夏门行》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悲壮诗句,一面唱,一面用如意(古代供玩赏的一种器物)敲打吐痰用的玉壶,结果壶口都被敲缺了。《玉壶吟》即以此为题。
⑵烈士,壮士
⑶壮心:雄心。暮年:垂暮之年,即老年
⑷涕:眼泪。泗:鼻涕。涟:流不断。两句意为:酒后在秋月下拔剑起舞;忽然内心愤慨,高歌泪下。
凤凰诏:据《十六国春秋》记载:后赵武帝石虎下诏时,坐在高台上,让木制的凤凰衔着诏书往下飞。后称皇帝的诏书为凤诏。紫泥:甘肃武都县的一种紫色泥,性粘,古时用以封诏书。谒(yè):朝见。称觞(shāng):举杯。御筵:皇帝设的宴席。两句意为:当初我奉诏入京朝见皇帝,登御宴举杯畅饮。
⑹揄(yú)扬:赞扬。九重:这里指皇帝居住的地方。万乘(shèng)主:这里指唐玄宗。
⑺谑(xuè)浪:戏谑不敬。赤墀(chí):皇宫中红色的台阶。青琐:刻有连琐纹并涂以青色的宫门。赤墀、青琐,指宫廷。贤:指皇帝左右的大臣。
⑻朝天:朝见皇帝。飞龙:古时皇帝有六个厩,其中飞龙厩所养的都是上等好。这里泛指宫中的良。敕(chì):皇帝的诏书。敕赐:皇帝的赏赐。珊瑚白玉鞭:用珊瑚、白玉装饰的马鞭。这里泛指华贵的马鞭。两句意为:上朝时经常换乘皇家马厩中的飞龙名马,手拿着皇帝赏赐的名贵马鞭。
东方朔:字曼倩,西汉平原厌次(今东惠民县)人。汉武帝时为太中大夫,为人诙谐滑稽,善辞赋。后来关于他的传说很多。他曾说:“古人隐居于深山,我却认为宫殿中也可以隐居。”这里是以东方朔自喻。


⑽大隐:旧时指隐居于朝廷。晋王康琚《反招隐诗》:“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金门:又名金马门,汉代宫门名。这里指朝廷。谪仙:下凡的神仙李白友人贺知章曾称他为“谪仙人”,李白喜欢这个称呼,常用以自称。
⑾嚬:通“颦”。这两句是用丑女效颦的典故来揭露当时权贵庸碌无能而又装腔作势的丑态。
⑿蛾眉:古时称美女。这里是作者自比。

赏析/鉴赏
清代刘熙载论李白的诗说:“太白诗虽若升天乘,无所不之,然自不离本位,故放言实是法言。”(《艺概》卷二)所谓“不离本位”,就是指有一定的法度可寻,而不是任其横流,漫无边际。《玉壶吟》就是这样一首既有奔放的气势,又讲究法度的好诗。这首诗大约写于公元744年(天宝三载)供奉翰林的后期,赐金还山的前夕。全诗充满着郁勃不平之气。按气韵脉络而论,诗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共四句,主要写愤激的外在表现。开头两句居高临下,入手擒题,刻了诗人的自我形象。他壮怀激烈,孤愤难平,像东晋王敦那样,敲击玉壶,诵吟曹操的名篇《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烈士”、“壮心”、“暮年”三个词都从曹诗中来,说明李白渴望建功立业,这一点正与曹操相同。但他想到,曹操一生毕竟干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而自己却至今未展素志,不觉悲从中来,愤气郁结。三杯浊酒,已压不住心中的悲慨,于是拔剑而起,先是对着秋月,挥剑而舞,忽又高声吟咏,最后眼泪夺眶而出,涕泗涟涟。“忽然”两字把诗人心头不可自已的愤激之情写得十分传神。四句一气倾泻,至此已是盛极难继。兵家有所谓“以正合,以奇胜”的说法。这四句正面书愤,可说是“以正合”,下面别开一途,以流转之势写往事回忆,可说是“以奇胜”。


“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两句,如异峰突起,境界顿变。诗人一扫悲愤抑郁之气,而极写当初奉诏进京、皇帝赐宴的隆遇。李白应诏入京,原以为可施展抱负,因此他倾心酬主,急于披肝沥胆,输写忠才。“揄扬”两句具体描写了他在朝廷上的作为。前一句说的是“尊主”,是赞颂皇帝,后一句说的是“卑臣”,是嘲弄权贵。“朝天数换飞龙马,敕赐珊瑚白玉鞭”,形象地写出了他受皇帝宠信的不同寻常。“飞龙马”是皇宫内六厩之一飞龙厩中的宝马。唐制:学士初入,例借飞龙马。但“数换飞龙马”,又赐珊瑚“白玉鞭”,则是超出常例的。以上六句字字从得意处着笔。“凤凰”两句写平步青,“揄扬”两句写宏图初展,“朝天”两句写备受宠渥。得意之态,渲染得淋漓尽致。诗人骋足笔力,极写昔日的腾踔飞扬,正是为了衬托时下的冷落可悲,故以下便作跌势。
“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东方朔被汉武帝视作滑稽弄臣,内心很苦闷,曾作歌曰:“陆沉于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史记·滑稽列传》)后人有“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晋王康琚《反招隐诗》)之语。李白引东方朔以自喻,又以谪仙自命,实是出于无奈。从无限得意,到大隐金门,这骤然突变,可以看出诗人内心是非常痛苦的。“世人不识”两句,郁郁之气,寄于言外,与开头四句的悲愤情状遥相接应。以上八句为第二段,通过正反相照,诗人暗示了在京横遭毁诬、备受打击的不幸。忠愤节气,负而未伸,这也许就是诗人所以要击壶舞剑、高咏涕涟的原因吧!


第三段四句写诗人自己坚贞傲岸的品格。“西施”两句是说自己执道若一,进退裕如,或笑或颦而处之皆宜,这种态度别人效之不得。辞气之间,隐隐流露出傲岸自信的个性特征。当然,诗人也很清楚他为什么不能施展宏图,因而对朝廷中那些妒贤害能之辈道:“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这两句话用《离骚》旨趣,托言美人见妒,暗寓士有怀瑾握瑜而不见容于朝的意思,蕴藉含蓄,寄慨遥深。
明代诗论家徐祯卿说:“气本尚壮,亦忌锐逸。”(《谈艺录》)书愤之作如果一味逞雄使气,像灌夫骂座一般,便会流于粗野褊急一路。李白这首诗豪气纵横而不失之粗野,悲愤难平而不流于褊急。开头四句入手紧,起势高,抒写胸中愤激之状而不作悲酸语,故壮浪恣纵,如高山瀑流,奔泻而出,至第四句顿笔收住,如截奔马,文气陡然腾跃而起。第五句以“初”字回旋兜转,笔饱墨酣,以昂扬的格调极写得意,方以为有云际会、水顾合之美,笔势又急转直下,用“大隐金门”等语暗写遭谗之意。最后以蛾眉见妒作结,点明进谗之人,方恃宠贵盛,自己虽拂剑击壶,慷慨悲歌,终莫奈之何。诗笔擒纵结合,亦放亦收,波澜起伏,变化入神,文气浑灏流转,首尾呼应。明代诗论家徐祯卿认为,一首好诗应该做到“气如良驷,驰而不轶”(《谈艺灵》)。李白这首诗是当之无愧的。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06:03:08 | 显示全部楼层
198

乌夜啼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



古诗简介
李白在天宝初年到长安贺知章读了他的《乌栖曲》、《乌夜啼》等后,大为叹赏,说他是“天上谪仙人也”,于是在唐玄宗面前推荐了他。《乌夜啼》为乐府旧题,内容多写男女离别相思之苦,李白这首的主题也与前代所作相类,但言简意深,别出新意,遂为名篇。

翻译/译文
夕晖将坠,城墙上盘桓着的乌鸦呀呀地鸣叫着回巢了,叽叽喳喳,聒噪不止;霜树在暮色中伸展疏枝,在群鸦的悲鸣中颤栗。
那正在织锦的秦川女子,透过碧如烟霞的帘子,望着迷茫的暮色,以及暮色中起起落落、嚣叫不止的鸦群,喃喃自语。
她停下如飞的梭子,怅然忆及那远去的征人;守着这空洞洞的房子,禁不住苦泪如

注释
⑴边:一本作“南”。欲:一本作“”。
⑵哑哑:乌鸦鸣叫声。
⑶机中织锦:一本作“闺中织妇:秦川女:指苏惠前泰蔡坚在位时,窦滔任秦州刺史,因罪流放至流沙(甘肃敦煌市)一带。其妻苏惠思念丈夫,织锦为因文诗赠给窦滔。其诗其八百四十字,宛转循环以读皆成诗,且每首都凄婉三人。
⑷碧纱:绿色窗纱。
⑸远人:指远在外地的丈夫。

赏析/鉴赏
传说李白在天宝初年到长安贺知章读了他的《蜀道难》、《乌夜啼》等诗后,大为叹赏,说他是“天上谪仙人也”,于是在唐玄宗面前推荐了他。《乌夜啼》为乐府旧题,内容多写男女离别相思之苦,李白这首的主题也与前代所作相类,但言简意深,别出新意,遂为名篇。
“黄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起首两句绘出一幅秋林晚鸦图,夕曛暗淡,返照城闉,成群的乌鸦从天际飞回,盘旋着,哑哑地啼叫。“乌欲栖”,正是将栖未栖,叫声最喧嚣、最烦乱之时,无所忧愁的人听了,也会感物应心,不免惆怅,更何况是心绪愁烦的离人思妇呢?在这黄昏时候,乌鸦尚知要回巢,而远在天涯的征夫,到什么时候才能归来呵?起首两句,描绘了环境,渲染了气氛,在有声有色的自然景物中蕴含着的愁绪牵引了读者。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这织锦的秦川女,固可指为苻秦时窦滔妻苏蕙,更可看作唐时关中一带征夫远戍的思妇。诗人对秦川女的容貌服饰,不作任何具体的描写,只让你站在她的闺房之外,在暮色迷茫中,透过烟般的碧纱窗,依稀看到她伶俜的身影,听到她低微的语音。这样的艺术处理,确是匠心独运。因为在本诗中要让读者具体感受的,并不是这女子的外貌,而是她的内心,她的思想感情。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空房泪如!”这个深锁闺中的女子,她的一颗心牢牢地系在远方的丈夫身上,“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悲愁郁结,无从排解。追忆昔日的恩爱,感念此时的孤独,种种的思绪涌上心来,怎不泪如呢?这如的泪也沉重地滴到诗人的心上,促使你去想一想造成她不幸的原因。到这里,诗人也就达到他预期的艺术效果了。
五、六两句,有几种译文。如敦煌唐写本作“停梭问人忆故夫,独宿空床泪如雨”。《才调集》卷六注:“一作‘停梭向人问故夫,知在流沙泪如雨’”等,可能都出于李白的原稿,几种异文与通行本相比,有两点不同:一是“隔窗语”不是自言自语,而是与窗外人对话;二是征夫的去向,明确在边地的流沙。仔细吟味,通行本优于各种异文,没有“窗外人”更显秦川女的孤独寂寞;远人去向不具写,更增相忆的悲苦。可见在本诗的修改上,李白是经过推敲的。沈德潜评这首诗说:“蕴含深远,不须语言之烦。”(《唐诗别裁》)说得言简意赅。短短六句诗,起手写情,布景出人,景里含情;中间两句,人物有确定的环境、身分和身世,而且绘影绘声,想见其人;最后点明主题,却又包含着许多意内而言外之音。诗人不仅不替她和盘托出,作长篇的哭诉,而且还为了增强诗的概括力量,放弃了看似具体实是平庸的有局限性的写法,从上述几种异文的对比中,便可明白这点。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06:04:54 | 显示全部楼层
199

长干行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长干行其一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长干行其二
忆妾深闺里,烟尘不曾识。
嫁与长干人,沙头候风色。
五月南风兴,思君下巴陵。
八月西风起,想君发扬子。
去来悲如何,见少离别多。
湘潭几日到,妾梦越风波。
昨夜狂风度,吹折江头树。
淼淼暗无边,行人在何处。
好乘浮云骢,佳期兰渚东。
鸳鸯绿蒲上,翡翠锦屏中。
自怜十五余,颜色桃花红。
那作商人妇,愁水复愁风。







古诗简介
长干行二首》是唐代伟大李白的组诗作品。这两首爱情叙事诗以商妇独白自述的手法,反映古代商人妻子的生活与情感。第一首诗描绘了商妇各个生活阶段的各个生活侧面,展现了一幅幅鲜明生动的面,塑造出了一个对理想生活执着追求和热切向往的商贾思妇的艺术形象;第二首诗从商妇望夫不归说起,一层一层,直到自怜自恨而止,抒写了她对远出经商的丈夫的挚爱和思念,凄切幽怨,缠绵感人。全诗熔叙事、状景、抒情于一炉,形象鲜明饱满,格深沉柔婉。

翻译/译文
长干行其一
我的头发刚刚盖过额头,便同你一起在门前做折的游戏。你骑着过来,我们一起绕着井栏,互掷青梅为戏。我们同在长干里居住,两个人从小都没什么猜忌。十四岁时嫁给你作妻子,害羞得没有露出过笑脸。低着头对着墙壁的暗处,一再呼唤也不敢回头。十五岁才舒展眉头,愿意永远和你在一起。常抱着至死不渝的信念,怎么能想到会走上望夫台?十六岁时你离家远行,要去瞿塘峡滟滪堆。五水涨时,滟滪堆不可相触,两岸猿猴的啼叫声传到天上。门前是你离家时徘徊的足迹,渐渐地长满了绿苔。绿苔太厚,不好清扫,树叶飘落,秋天早早来到。八月里,黄色的蝴碟飞舞,双双飞到西园草地上。看到这种情景我很伤心,因而忧愁容颜衰老。无论什么时候你想下三巴回家,请预先把家书捎给我。迎接你不怕道路遥远,一直走到长沙。
长干行其二
想当初我以前未出闺时,根本不知烟尘为何物;可嫁给长干的男人后,却整日在江岸沙头上等候良人回的消息五月南风吹动的时候,想你正下巴陵;八月西风吹起的时候,想你正从扬子江出发。来亦悲,去亦悲,因为总是见面少而别离多啊?什么时候到湘潭呢?我在睡梦里也随君渡水越江而去。昨天里来了一阵狂风,将江边的大树都吹倒了。望着烟波洁渺的大江,夫君你现在究竟在什么地方?我将乘坐浮骢,与你相会在兰渚东。鸳鸯嬉戏在绿蒲池上,翡翠鸟儿绣在锦屏当中。自顾自怜才十五岁多,面容正如桃花一般嫣红。哪里想到嫁为商人妇,既要愁水又要愁风,天天过着异地相思担惊受怕的别离生活。

注释
⑴长干行:属乐府《杂曲歌辞》调名。下篇一作张潮。黄庭坚李益诗。
⑵床:井栏,后院水井的围栏。
⑶长干里:在今南京市,当年系民集居之地,故《长干曲》多抒发船家女子的感情。
⑷抱柱信:典出《庄子·盗跖篇》,写尾生与一女子相约于桥下,女子未到而突然涨水,尾生守信而不肯离去,抱着柱子被水淹死。
⑸滟滪堆:三峡之一瞿塘峡峡口的一块大礁石,农历五月涨水没礁,船只易触礁翻沉。
⑹天上哀:哀一作“鸣”。
⑺迟行迹:迟一作“旧”。
⑻生绿苔:绿一作“苍”。
蝴蝶来:一作“蝴蝶黄”。清王琦《李太白文集注》:“杨升庵谓蝴蝶或白或黑,或五彩皆具,唯黄色一种至秋乃多,盖感金气也,引太白‘八月蝴蝶黄’一句,以为深中物理,而评今本‘来’字为浅。琦谓以文义论字,终以‘来’字为长。”作‘黄’字亦有道理。
⑽早晚:多早晚,犹何时。三巴:地名。即巴郡、巴东、巴西。在今四川东部地区。
⑾长风沙:地名,在今安徽省安庆市的长江边上,距南京约700里。
⑿忆妾深闺里:妾一作“昔”。
⒀沙头:沙岸上。风色:风向。
⒁下:一作“在”。巴陵:今湖南省岳阳市。
⒂发:出发。扬子:扬子渡。
⒃湘潭:泛指湖南一带。
⒄淼淼:形容水势浩大。
⒅浮云骢:骏马。西汉文帝有骏名浮云。
⒆兰渚:生有兰草的小洲。
⒇翡翠:水鸟名。“好乘”四句:一作“北客至王公,朱衣满汀中。日没来投宿,数朝不肯东”。

赏析/鉴赏
诗人李白写过许多反映妇女生活的作品,《长干行二首》就是其中杰出的诗篇。它以一位居住在长干里的商妇自述的口气,叙述了她的爱情生活,倾吐了对于远方丈夫的殷切思念。它塑造了一个具有丰富深挚的情感的少妇形象,具有动人的艺术力量。
这是两首爱情叙事诗。第一首诗对商妇的各个生活阶段,通过生动具体的生活侧面的描绘,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幅鲜明生动的画面。诗人通过运用形象,进行典型的概括,开头的六句,婉若一组民间孩童嬉戏的风情画卷。“十四为君妇”以下八句,又通过心里描写生动细腻地描绘了小新娘出嫁后的新婚生活。在接下来的诗句中,更以浓重的笔墨描写闺中少妇的离别愁绪,诗情到此形成了鲜明转折。“门前迟行迹”以下八句,通过节气变化和不同景物的描写,将一个思念远行丈夫的少妇形象,鲜明地跃然于纸上。最后两句则透露了李白特有的浪漫主义色彩。这阕诗的不少细节描写是很突出而富于艺术效果的。如“妾发初覆额”以下几句,写男女儿童天真无邪的游戏动作,活泼可爱。“青梅竹”成为至今仍在使用的成语。又如“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写女子初结婚时的羞怯,非常细腻真切。诗人注意到表现女子不同阶段心理状态的变化,而没有作简单化的处理。再如“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八月胡蝶黄,双飞西园草”,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展示了思妇内心世界深邃的感情活动,深刻动人。


第二首诗与第一首诗同是写商妇的爱情和离别的诗。第二首诗恰似第一首诗中的少妇风尘仆仆地划着小船来到长风沙的江边沙头上等候久别的丈夫。此诗在描述女子情感脉络上非常细密柔婉,像是林中的清泉涓涓流畅而又还回曲折,给读者留下数不清的情韵,把少妇的闺怨描写得淋漓酣畅。这首诗中,诗人用“嫁与长干人,沙头候风色”两句便将女主人公的身世交代得清清楚楚。“五月南风兴”以下四句交代了诗中丈夫的行踪。“昨日狂风度,吹折江头树”则表现了她对夫婿安危的深切关怀,最后,“自怜十五余,颜色桃花江。那作商人妇,愁水复愁风”以少妇感怀身世的方式将满腔离愁别恨渲染得恰到好处。这首诗将南方女子温柔细腻的感情刻画得十分到位。全诗感情细腻,缠绵婉转,步步深入,语言坦白,音节和谐,格调清新隽永,也属诗歌艺术的上品。
但是,与第一首诗相比起来,第二首诗显得要稍逊一筹。第二首诗与其他描写闺怨题材的诗一样,是从少妇时期入手,而第一首诗却别出心裁,偏偏从童年时期的两小无猜写起,李白在此诗中打破了陈规,自出机杼。它通过描绘出的一副副生活场景,精心渲染环境气氛,使得人物性格更加生鲜自然,显示出完整性和独创性。一连串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段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几乎显示了女主人公的一部性格发展史。这些是第二首诗所没有达到的艺术高度。
透过第一首诗典型化的语言,塑造出了一个典型的商人小妇形象。这就是典型的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来赞美这首诗是最贴切不过了,相形之下,第二首诗略显平庸,一则在于它的遣词用句没有前者的创新性,二者它的叙述方式没有摆脱掉其他相同题材诗歌的影子。它更加注重愁怨的描写,而第一首的最后两句“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则带有一丝脱离封建礼教的解放色彩。因此,第一首诗塑造的人物更加鲜明饱满,更令读者喜爱。
《长干行二首》的风格缠绵婉转,具有柔和深沉的美。商妇的爱情有热烈奔放的特点,同时又是那样地坚贞、持久、专一、深沉。她的丈夫是外出经商,并非奔赴疆场,吉凶难卜;因此,她虽也为丈夫的安危担心,但并不是摧塌心肺的悲恸。她的相思之情正如春吐丝,绵绵不绝。这些内在的因素,决定了作品风格的深沉柔婉。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06:06:16 | 显示全部楼层
200

东鲁门泛舟二首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日落沙明天倒开,波摇石动水萦回。
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
水作青龙盘石堤,桃花夹岸鲁门西。
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



古诗简介
东鲁门泛舟二首》是唐代伟大李白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描写月夜泛舟的情趣,不但概括了许多自然物独特的形态,也勾勒出波摇石动、舟寻溪转和桃花夹岸的生动面。两首诗都是前面写景,后面抒情,且都提到王徽之访戴的典故,反映了诗人豪迈洒脱的貌。全诗写景入妙,用典无痕,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水平。

翻译/译文
夕阳落了,白沙更亮,天空倒映水中;水波摇,石影动,流水回旋萦绕。
驾起小舟,乘着光,沿着溪水转,恍如王子猷后寻访戴安道。
水似青龙盘绕着石堤,鲁门西桃花夹岸。
假如在这晶莹月色中泛舟,王子猷夜访友的潇洒又岂能比拟!

注释
⑴东鲁门:据《一统志》记载:东鲁门在兖州(今山东曲阜、兖州一带)城东。
⑵沙:水旁之地。天倒开:指天空倒映在水中。
⑶萦回:萦绕回旋。唐杜甫《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诗:“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
⑷泛月:月下泛舟。寻:这里是沿、随的意思。
⑸山阴:今浙江绍兴。山阴雪:据《世说新语·任诞》记载:东晋人王徽之家住山阴,一夜大雪,四望一片洁白,忽忆好友戴逵家在剡溪(在今浙江嵊州),就乘去访问。经过一夜的时间,才到达戴的门前,却不入门而回。人家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我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阴:一作“隐”。
⑹盘:环绕。两句意为:河水像青龙一样环绕着石堤,流向桃夹岸的东鲁门西边。
⑺何啻(chì):何异。流:这里指高雅的行为。剡溪(shàn):又名戴溪,在今浙江嵊州曹娥江口。

赏析/鉴赏
  根据裴斐《李白年谱简编》,这组诗当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后数年李白寓居东鲁期间。李白寓居东鲁时,常与鲁中名士孔巢父等往还,饮酒酣歌,时人称他们为“溪六逸”。在春天一个风清月朗的夜晚李白泛舟于东鲁门,作此诗记游。



  这组诗记录着诗人寓居东鲁时的一段生活。东鲁是唐时的兖州(今山东曲阜),“东鲁门”在府城东。诗中写的是月下泛舟的情景。

  这组诗的第一首流传较广。此诗首句“日落沙明天倒开”,写景奇妙。常言“天开”往往与日出相关,把天开与日落联在一起,则闻所未闻。但它确乎写出一种实感:“日落”时回光反照的现象,使水中沙洲与天空的倒影分外眼明,给人以“天开”之感。这光景通过水中倒影来写,更是奇中有奇。此句从写景中已间接展示“泛舟”之事,又是很好的发端。
  次句“波摇石动水萦回”。按常理应该波摇石不动。而“波摇石动”,同样来自弄水的实感。这是因为现实生活中人们观察事物时,往往会产生各种错觉。波浪的轻摇,水流的萦回,都可能造成“石动”的感觉。至于石的倒影更是摇荡不宁的。这样通过主观感受来写,一下子就抓住使人感到妙不可言的景象特征,与前句有共同的妙处。
  夜里水上的景色,因“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而特别美妙。月光映射水面,铺上一层粼粼的银光,儿好像泛着月光而行。这使舟中人陶然心醉,忘怀一切,几乎没有目的地沿溪寻路,信流而行。“轻舟泛月寻溪转”,这不仅是写景记事,也刻画了人物精神状态。一个“轻”字,很好地表现了那种飘飘然的感觉。
  到此三句均写景叙事,末句才归结到抒情。这里,诗人并未把感情和盘托出,却信手拈来一个著名典故,即《世说新语》中“王子猷雪后访戴”的故事,予以形容。“乘兴而行”,正是李白泛舟时的心情。苏轼赤壁赋》写月下泛舟有一段精彩的抒写:“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正好用来说明李白泛月时那物我两忘的情态。那时,他原未必有王子猷那走朋访友的打算,用访戴故事未必确切;然而,他那忘乎其形豪兴,却与雪夜访戴的王子猷颇为神似,而那月夜与雪夜的境界也很神似。无怪乎诗人不禁胡涂起来:我是李太白呢,是王子猷呢,一时自己也不甚了然了。一个“疑”字运用得极为传神。
  第二首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在写法上与第一首有相似之处。“水作青龙盘石堤”,用青龙比喻流水,既形象地写出了水流的曲折宛转,又赋予无生命物象以生气,使诗中景物充满生机。“桃夹岸鲁门西”,不仅点明了泛舟的季节和地点,更重要的是展示了两岸桃花掩映的美丽景象。“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两句也是运用了“王子猷雪后访戴”的典故,这里不涉及怀人访友,仅取山阴夜晚的景致和乘舟剡溪的兴致,表明泛舟东鲁门的景物环境与情致意趣。


  这组诗的用典之妙,在于自如,在于信手拈来,因而用之,借其一端,发挥出无尽的诗意。典故的活用,原是李白七绝的特长之一。此诗在艺术上的成功与此是分不开的,不特因为写景入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诗展公众号|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留言薄|中国成年人诗歌界限网 ( 苏ICP备14046093号 )

GMT+8, 2024-11-18 00:46 , Processed in 0.711308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