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24|回复: 2

[选稿] 10-09《诗人文苑》栏目选稿跟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19 13: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0-09《诗人文苑》栏目选稿跟贴
(编审)柴进、穆桂荣、立雪白鹭。
选稿编辑:诗文原创分区及<中成文苑>版主

分类:

*散文
*游记
*小品
*小说戏剧


选稿时尽量标明分类。
 楼主| 发表于 2010-9-19 13: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散文

秋,是你我
文/ 蜀道人生
2010年9月9日 星期四

    又一年的秋到了,心里总是凉飕飕地,虽然每年都要在这个季节与你絮叨,可是你听得见吗?
    50年前的你,我们相识在满山红叶似彩霞的香山,那时,我们还是一对牙牙学语的春雀,不知道红叶为什么如此鲜艳?
    我们沉醉在红色的梦幻里,想我们的梦永远如这红彤彤般艳丽。
    一场暴风雪,顷刻间把我们刮得了不知南北东西。
    你走以后,我的泪如香山的红叶,片片洒落,直到被白雪深深覆盖,冻伤,冰结.....直至丧失了再生的功能。
    从此,我们便隔着遥遥的经纬。
    南纬的季节是温暖的,时有鸿雁捎来一些南方的暖意。而北纬的季节,压根没有春夏秋,就这样冻着,冻着,冻着......直到失去春夏秋季节的希翼。
    你说过,等到深秋时节,等到香山红叶再一次艳红的时候,你要来看我,要为我补尝经年的等待,给我带来春夏秋,让我能够于太阳落山之前,使我的人生,拥有完整的季节。
    你是怕履行诺言吗?为什么早早地就逃匿,逃逸到我寻不到的地方躲避?
    诺,是你许的,我并没有要求你履诺啊?你为什么选择如此匆匆逃逸?
    如今,我们不但隔着遥遥的经纬,还隔着厚厚的黄土地?
    我何处寻你?红叶长长落落,思念千丝万缕,我纵有千言万语,包括今天和你的絮叨,能否传递给你。


关于十姐妹花
文/ 十姐妹花


我的母亲,不是诗人,但她所给我的比任何诗人都多。
在那个曾经的商埠小镇,母亲和她的十姐妹,留下了很多的故事,但从我有记忆起,她们已不是商界的姐妹……我只知道叫大姨妈、二姨妈、三婕妈、五婕娘、七婕娘,且其他的只听母亲说过而没有见过。这些见过或未曾见过的女人,都曾是这个商埠小镇的名流,活跃在解放前后……最终大多平安地离世。
母亲逝世于08年2月初2(农历),享年90岁。在她仙逝前没有提起过十姐妹的事,也没有再提起她的过去,稍前的一些日子她常常遥望天空,说哪儿哪儿有几只鸟在飞,或在稍远的枝头上伫立一只鸟……我顺着母亲所指主方向说:“妈,你的眼睛真好,能看到那么远……”她摊开手掌,说:“还看得见手指的罗纹呢。”母亲双手的纹路是那样的清晰,虽然关节较粗但皮肤细腻。
在她临逝前我只陪了母亲一个下半夜,她诵着经,偶尔唠叨几句,我一点都没留神她的这次轻微的咳嗽,尽管我有点预感已给哥姐们事先发出了消息。当天亮之后,母亲说:“我累了,我要睡一会。”我把她扶下后,这一睡竟成了永远,而我当时就在她的床边……为我的不知不觉而无救,自责至今。
这次中成诗界诗歌双节邀请赛,要求各人注册马甲为面具,看到了那么多可供选择的花花草草,在这些之外,我注册了十姐妹花作为我的网名,而不是面具。她是我众多的马甲之一,也可能是我最后一个ID注册。
为了答谢中成,我将从新会员开始与中成同行。

                                                 十姐妹花
                                                 2010年9月15日落笔于中成诗界
窄巷子28号
——记参加《八月桂花遍地开——秦风诗歌专场朗诵会暨新诗集《活物记》发布会》
文/ 白乌鸦


          1·商业街

        最初我还以为商业街是一条繁华的闹市区,商铺林立,烽火旺盛,一路走过去,非得挤出一身汗臭味来。
        谁知,下车几步路左转,看见的却是:两岸梧桐繁叶枝,练得闲人静无声。遮阴蔽日读小巷,门庭院落迹无人。
        纳闷的望着这一条城市中心的安静地带,怎生不得求解:何以为商业街?

        蜀道大姐就住在这一块黄金宝地上,独享着繁华都市的宁静,抒写着她的诗情画意。
        她说:商业街以前还是很热闹的,随着城市的发展,商业街的今天就落寞了。
        嗯,清淡也好,免遭时时刻刻的吵闹,烟尘的纷扰,落得一个清风雅静的好闲居。

           2·窄巷子

        很早就听说过窄巷子的大名,但已记不清它是一条什么样的巷子,能在当今世上广播闻名。
但能记住它的名,也还是不算那么孤陋寡闻了。
        从大姐家的商业街几分钟的步行出来,就是热闹的画面,挡不住的时代脉搏立马映入眼窗。
        窄巷子的确窄,几米宽的巷道俨如一条进入深山的幽径,两边的老式房子铺以现代的灯火,在夜色的朦胧里,格外显得几分浓厚的商业气氛,古典式的神秘感觉。
        习惯于夜生活的人,此刻开始游荡于纸醉金迷的一条小巷中,纵兴于酒色烛光的交错中。
        不曾来这里的人,走过这里,也会铭记它的迷醉。
        来过这里的人,再一次踏入这里,寻思着,放纵着,感触几分思恋的情结。

          3·留影

        鸟过留声,人过留名。到过一个地方,特别是一个陌生的地方,一个有名气的地方,如果没有摄取一点可以记忆的情节和影像,或者一个路过的印迹,那是或多或少有些遗憾,落在你的心底。
        在窄巷子,我留下一个影。
        透着几个迷糊,憨着几分傻气,在夜色的弥漫里,灯火的辉映下,我牵着一匹马,一匹在墙体上奔跃的骏马。
        神不知鬼不觉的,在云之霓裳的取景框里,落下了我的印迹。
        仿佛我胡乱的刀法,在峻峭的山壁,刻下了一个流行的印章:白乌鸦到此一游。
        这个影流留得够坦白的。
        不仅留在了窄巷子,还游进了论坛的相册,牵着永久的骏马,从此扬蹄奔腾。

          4·窄巷子28号

        跟着大姐的步伐,我们走进了28号房间。
        以前我不知道28号的房子,也不知道那个酒吧是怎么回事,还是大姐的文献给我提供了依据,我才有所明白。
        由于是窄巷子,加上灯火又神秘,所以,我也没注意到我们进入的哪一个门槛,也没看见28 号的标签在哪里。
        如果某天我单独来此寻觅28号,可能要迷路,会寻不着曾经的记忆,满头大汗的走来走去,或许无果而返。
        窄巷子28号是干什么的来着,是那个有人文气息的酒吧?
        不去追寻,不去刨根问底,管它的,跟着大姐走进去就是了。
        今天的日子是28 号,门牌号也是28 号。

           5·烛光

        走进神秘色彩的白夜酒吧,已是座无虚席。
        暗淡淡的厅堂挂着几盏朦胧的柔光灯,案桌上摆放一盏幽幽地烛光灯,和几个别致的酒杯,酒杯的边缘就歇着几瓶不知何名的啤酒,等着开启。
        在大厅最里面的尽头,有一个微型的舞台,我们就在舞台的旁边就座,散散落落的几个人占据了两个桌位,等着晚会的开始。
        在明暗交替的烛光下,我们一边读着《活物记》,一边品着啤酒,还不时的给两位过生日的美女敬酒祝福,还一边胡乱的拍照留念,等着晚会的主角现身。
       烛光交映,诗意交流,似乎要探出一些不错的新感悟,张贴到酒味之中,慢慢细味。
      从烛光中,我看整个大厅,看大厅里文人墨客,到底有如何的诗味。
      从烛光中,看今夜的流行色,是否有蝴蝶光影,是否有梦幻风景。
      从烛光中,看迷糊的我,是否可以融进这蕴藏人文涌动的氛围之中。
      烛光把晚会照亮了,烛光把我们的心照亮了,像一盏盏寻路的启明星,将黑夜也给照亮了。

        6、朗诵会串烧版(原版由蜀道大姐提供)   

     主角秦风闪亮登场,
     主持人杨黎和汤巧巧,宣布朗诵会开始,
     掌声响起。
     秦风朗诵了他的长诗【 致邦达列夫】。
     一首【日本女孩】,颇受追捧,引来不少人争相朗诵。
     由于一次不约而同的共同选择,所以来一次合诵【没有睡醒的小鸟 】 。     一个美女诗人上场朗诵【 茶杯  】。
      一个串场的女歌手自弹自唱起一支优美动听的歌,嗓音清甜圆润,模样儿更是清丽可人。
     一个男粉丝即兴上场唱和。
     不晓得是老搭档还是心有灵犀。谁看得出来,这是即兴?
     一个留学韩国才回成都的美女诗人,赶来了,也献上一首【感觉】。
     还用韩语说——我爱你!
     著名诗人徐文忠上场朗诵了!大家巴巴掌拍起!
     一个来自西南民族学院的彝族学生,铿锵有力的朗诵着,把朗诵会推向高潮。
     夜深了,朗诵会终于宣告结束。
        2010·8·31——9·1





小Wn的新学期开始了
——《字里行间话作文-友情辅导纪实》书稿【4】
文/ 山城子-李


    小Wn的新学期开始了,我的义务辅导也随之开始了。与老Wn约定,照例是每周六的上午。
    9时前5分钟,我提前5分到达。他们爷孙俩正在看电视,见我进门,就关了。小Wn忙找他的作文本,然后坐到我身边。我问,老师留的假期作文都写了吗?他说写了,已经交给老师了。都写的什么?他说有《游泳》《打球》《钓鱼》《观瀑》……一口气说出七篇来。说还有一篇想不起来了。我问,字数都达到五六百字了吗?他立刻说老师没规定。我明白他是尽可能偷懒,而不肯严格自己。毕竟是被动的应试教育,极难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
    记得十几年前读过一篇赴美华人的文章,介绍他读小学五年级的孩子,如何完成老师留的作文。作文的题目很大:《论某国的文化》——班上学生来自世界不同的数个国家,这孩子由中国大陆刚到美不久,就要担负起国内研究生那样的大题目了。他的文题自然是《论中国的文化》。他爸爸看了吓一跳,这能行吗?孩子拿出一个借书清单,是老师给开出的,并都注明了要到哪个图书馆去借。他爸爸说我给你去借吧。孩子说,老师不许的,必须自己去借去还。老师要求这些书哪些必读,哪些供查资料,要用去大约一个月的课余时间(当然不能耽误别学科的学习),然后在把握大量材料的基础上写出写作提纲,待提纲得到老师的认可,这才动笔——不,是敲键。然后,就在电脑上编辑页码,设计封面,打印装订,最后交给老师的竟是一本“书”。这样的作文,一个学期只留两次。
    “你们热爱自己的国家吗?你们国家都有哪些文化遗产?老师很想知道你们国家的文化呀!看谁能原原本本的把你们国家的文化拿给老师?”这就是那个老师布置作文时的“辅导”或“引导”,其实就是一把钥匙,开启主观能动性的钥匙。一个半月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学生自主完成这件工程,提高的不仅仅是写作能力,还伴随了阅读能力、交际能力、处理材料的能力、编辑设计能力等等。总之,这样的作文训练,就是对社会作者实际写作的模拟,所提高的是以提高写作能力为中心的综合能力。
我们的作文训练,仅仅是对临场考试作文的模拟,提高的是足力,适合于过高考“独木桥”。人家不训练足力,而是生长翅膀。待到高中毕业,不论遇到那条大河,飞过去就是了。毕竟国情不一样,只要高考不彻地革命,我们就不能不训练孩子的足力。这就决定了我为小Wn的辅导,也必须是应试的。我所能做的,是如何在被动的情况下,尽可能提高小Wn的乐趣,而不是很不情愿地来应付我。

    上学期期末那阵儿,我给小Wn连续训练三周,共写了五、六篇作文,且后两篇要比第一篇的“话不成句”好多了。因为是我临场临时引出了一些积极性吧?然而期末考试如何呢?
    期末考试作文得多少分?我问。
    一半分!他脱口而出——压根不在乎。
    一半分是多少呀?
    20分呗!
    我想,我那三周的训练如果说有一点点效果,也仅仅是纠正了他的“话不成句”(他妈妈语),不然,也许就十几分吧?我这样想,或许是骨子里不承认我的训练是无效的。毕竟提高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呀!

    我问小Wn假期过得高兴不高兴?当然高兴!都有哪些高兴的事?和小朋友们玩呀!都玩什么?游泳、打球、游戏呀!
    一提到玩,他就高兴起来。步入初二的学生,是最贪玩的季节。记得1979年,我恰好带个初二班。到了课余时间,我集合队伍,说今天我们去登那座驼峰山。孩子们立刻高兴得蹦高。一个男孩子忘情地只顾蹦跶,忘了站队。我上去给了一脚。可能脚重了,他被踢倒大哭起来。想不到到了山上,他又神气活现了。我说屁股不疼了吧?他说不疼不疼就是不疼了!让我哭笑不得。
    我说,今天就写个《愉快的暑假》吧!
    小Wn说,好。答应得很痛快。
    拿了作文本就要回她的房间。我说等等。我得告诉你如何写,就是动笔之前先计划一下,写作上叫“构思”。我得帮你构思一下。你的题目主要是要写出假期如何愉快。但愉快的事太多,不能全拿来写。你得挑选一下,哪样是最高兴的。写出来让我一看,我也会觉得高兴。这选,叫“选材”,选最能表现主题思想的材料,具体到你这篇文章,就是最能表现你的愉快的事。因为是暑假,长达五十多天,所以还要照顾到全面。把你挑选出来的两件或三件事,展开描写;而没选上来的那些事,也要通过叙述,提及一下。这样就等于是整个假期了。
    半个小时后,小Wn就兴冲冲地来交卷了。16开作文本,写了一页半,大约450字左右,多少又偷了点小懒。写的还勉强:开头后,先写游泳打水排球,再写他们朋交的两个家庭去钓鱼。前者有“嘻嘻哈哈”的复叠,还有个“就是一个爽”的抒情小结。后者交待了他们钓到一条12斤半的大鱼。仅三个小亮点。但话都成句,只是有两三处用词不够准确。另还有两个错字——不是不会写,是马虎的。但我说的那个“没选上来的那些事,也要通过叙述,提及一下”,他没做,就急忙落笔了。这说明小Wn基本是听话的,只是不够认真。完成得快是优点,但,这是与缺点黏连在一起的优点。快——是快完成作业,然后就可以玩去了。这种心情的主导下,就出现了错白字,也不检查修改的;且因为赶快,主要的东西记住了,次要的就忘却了。
    严格评判,他这文,也就是一半分稍强的水平;而那“稍强”完全是因为我帮他构思了。而考试是没人帮的,且他还没有在学业成绩上争强好胜的观念,因此总是赶快(毕竟年龄小,还没有奋斗的目标建立起来)。但为了鼓励,我说可以给及格的成绩。

评完了,10时刚过。我让他拿出语文书——我得了解一下课程的结构。共六个单元,记叙文、说明文、文言文三分天下。这格局同30年前没有大变化,只是所选课文不大一样罢了。整体上也没改变初一学写记叙文、初二学写说明文、初三学写议论文的教学结构。我想这个学期不仅要让他提高记叙的能力,还要初步掌握说明的能力,学写简单的小说明文。我的心里得有个数呀!
    书末有个《虚词表》,这说明《实词表》应当在初一上学期的教材上了。就是说现在小Wn应当会判断实词了。这些常识是不考试的,但总与写作有些关系。比如出了语法方面的病句,就以这些常识为基础来判断。因为句子成分的判断,必须在词性分类的基础上,才能熟练把握。至于未来,也许创作律诗,撰写对联,那是必须的知识,其它就用不上了。记得前两年网上有在地方小有名气的网友,偏爱律诗,但五律与七律的颔、颈两联要求必须对仗的,他却拿不准。指出两回,他也改,但改后还是对不上——其原因就是没有词性分类的知识,更无词的结构知识所致。而欲有工对的本事,就必须有词性分类与词的结构这两项常识才行。
    我得看看小Wn对“名动形数量代”这些实词把握的程度,就随便地问了一些。情形是大体能把握,而对动词的三种附类,及方位名词不会分辨。看来以后得不时地夹带着让他把握。本学期还需把“副介连助拟叹”这些虚词,逐步捎带上。好为而后学习句子的成分打下基础。
    这回没有留课后作文题。每周一次现场作文就可以了,不能加重他的课业负担。应试教育条件下的中小学生,我很同情他们。
2010-9-4于文化村


让小Wn写新学期
——《字里行间话作文-友情辅导纪实》书稿【5】

文/ 山城子-李

    昨晚电视上说阴转多云,今天我醒来的早,就觉应当是晴天。天气好,人的心情就好,精神也健旺,因此醒的就早——有感应似的,打开窗子一看,竟是万里无云。
又是给小Wn辅导作文的周六了。走在路上脚步也轻快,两边的稻田相迎再相送。稻穗说低垂就低垂了,忙着埋头灌金。蹲在稻田尽头的连绵在一起的青山,照例驼峰一样地起伏着。半小时的路,就这么远眺近观地,仿佛没在意就走完了。
    我照约定的9点,提前一刻钟到达,径直进了客厅。刚刚起床的小Wn睡眼惺忪地正开电视。电视没声音,说电还没来——昨天晚上就停了。小Wn看着我说,就代替了打招呼。中国的孩子还没有问好的习惯。小Wn奶奶过来打招呼,泡了一杯茶,说这孩子贪睡,才爬起来还没吃饭呢。老Wn也过来,递了一支烟。我说先不点,就放在茶凳上。
    小Wn与我并排坐在沙发上,我们就开始了——不过就是闲唠似的。开学那天举行开学典礼了吗?没有。升旗了吗?升了。升旗仪式上谁讲话了?刘老师。刘老师讲了什么?宣布奖励名单。名单里有你吗?没有。都什么奖?优秀班干、五好学生。你是班干嘛,不是。五好都什么好?德、智、体、美、劳。你的德,就是品质不好吗?好啊!你的身体不好吗?好啊!你的美,就是唱歌呀画画呀,不好吗?也好。你不参加劳动吗?哪次都参加,每星期二就是我们扫除。那智,就是头脑聪明不聪明,你不聪明吗?聪明啊!那为什么没得五好?我不知道。是不是得五好的考试分数比你高?那陈晨语文就比我多10分。……就这样说开去,总是我问,他答。发现他对班干、五好这些事,不大有兴趣,仿佛压根就没有争强好胜的概念。奖励名单,对他来说,不算什么事似的。这正是他学业成绩老是处于中游的原因之一吧?
    我们唠了25分钟,一直没离开开学的事。我说,那今天就写一个《新学期开始了》好吗?好的。小Wn已经胸有成竹了的样子。

    小Wn用不到10分钟,先吃了早饭,然后约用了25分钟,就写完了作文。递到我手里,一页零几行,450字左右。他根本不听我对字数的强调,也不数,也不检查,写完就赶紧拿给我了。如果他自己从头到尾读一遍,肯定会发现第一段的末尾,就孤零零地放着半句不成话的短语。还好,只这一处(上次也是一处)。其它的话说得都比较顺畅。不过,第二段的三个层次,每个层次的开头,都稍嫌罗嗦。什么“这个老师姓吴,我们就叫他吴老师”,可以直接说“吴老师”嘛!
    总的说,这篇作文我比较满意。其一,他基本是按着我说的“写真实的人和事。想说啥,就写啥;想咋说,就咋写。绝不乱编。”来做的。其二,他挑选了自己感到新鲜的人与事来写。其三,他没有忘记我“新学期是否得有个新目标” 的提示。
    小Wn这篇文的第一段,开了一句头,就直接写对初二学年新增学科物理的感受。他说原来物理就是学习声、光、电、力等等的呀!说这些很奥妙,认真听就简单了。又说教物理的老师性格很暴,“雷霆万钧”(这是全篇唯一的成语),但他还是对物理兴趣。
    第二段写三个学科换了新老师。外语老师教学方式与先前的老师不一样,上了几课就适应了。数学老师“美丽如花”(他自己认为的成语),他很认真地听讲,所以作业完成得也好。历史老师是新来的大学毕业生,小Wn说他还没找到合适的教学方式。
第三段写他新学期的打算,并具体地说“要把语、数、外、生物、政治提高10-20分”,让新来的老师们看看他也不是“没本事”。
    总的说还是比较完整,如果开头衬托点开学的氛围,再过渡到感兴趣的新学科上,就更显得有头有尾了。我跟他说,这次选材(挑选开学的人和事)比较好,都体现了新学期接触到的新人新事情。再就是结尾提出的目标,这很好。当然如果再写几句大体如何实现就更好了(那样字数也会突破五百)。
    单就他末尾提出的目标看,仿佛我认定他缺乏“争强好胜”的心理状态,开始有些变化了。如果单是为了写作文,他不会想到让新来的老师看看他“也不是没本事”。这是可喜的萌芽。虽然文字平平,但这毕竟呈现了思想上的亮点。

    下来,我与他共同看了一篇刊物上的短文——当然是我在他写作文时挑选的。我挑选的标准,不超过千字,近似学生的作文,写人记事,有思想启迪的。这篇《与爸爸掰腕子》确实像个学生口气写出来的作文,大约七百字。读后我先问他,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他想了想说,告诉我们(不论做什么)要靠自己的实力。我说,实力从哪里来呀?他说自己练。我问,文章中的“我”为什么要苦苦地练呢?小Wn说他掰不过他爸爸,他爸爸又不肯让他一次。我说,你分析得很对,你想一想,他爸爸都不肯让他一次,那么将来到社会上,相互竞争,谁肯让他一次吗?小Wn说,不会的。我说这篇文章只通过“掰腕子”的平常小事,就写出一个很大的道理来,这就叫写得有意义。
    我的第二个问题是,这篇文章用了多少个成语?小Wn眼盯着文章,一个个的向我报告,一共是七个。我说七百字的文章,用了七个成语。你的四百多字的文章,只用了一个成语,这就是用成语的差距呀!
    然后我就在文章上随便地点出某个词,让他回答是什么词?我点在“强大”上的时候,他就乱懵了,说名词。我说名词是事物的名称,那么什么事物的名称叫强大呀?他说没有。接着说是形容词。我说记住:凡是大小、长短、方圆、厚薄、远近、浓淡、黑白、强弱、冷热、快慢、缓急等等这些表示性质、形状、状态的词,都是形容词。
    看来小Wn对实词分类的把握,还不够熟练,有待以后逐步提高。这个学期语文知识的任务是把握虚词。虚词当中的副词、介词学生最不容易把握,而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应当一说就懂得。于是我决定先给他说这容易的四个。我说你们在小学做过连词造句吗?小Wn说做过,就是因为、所以那些吧?我说对头,想想还有哪些……
    这是先给他下点虚词分类的毛毛雨。本学期在巩固实词分类的同时,要逐步把虚词分类也掌握起来——主要是为以后的句子成分分析夯实基础。

    我看看手表,已经整整两小时了,赶紧结束,不能弄烦了他。于是与老Wn道别。老Wn说,我们一起走,我到文化村去办点事。我说那好吧。推出大摩托来踩着火,小Wn先靠前坐了(不知给他去办啥事),我靠后坐搂着他。于是我们三人就蓝天白云青山绿野地兜了一路风。那真是好爽好爽的风呢……

        2010-9-11夜于文化村
发表于 2010-9-19 15: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山城子辛苦了!问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