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11|回复: 19

[选稿] 10-01《中成评论》栏目选稿跟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12 16:04: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审)与诗为伍、山城子。

选稿编辑:中成评论分区及所属版主

分类:

*阅读与欣赏
*美学进行曲

*文学自由谈

*中成原创主题评论



选稿时尽量标明分类。

截稿时限为当月10日。
发表于 2009-12-15 03:3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与欣赏

赏美视觉里的灵感——读沈彩初的《在海边看水》
// 山城子

     图片作为视觉艺术,在网络格外地茁壮茂盛起来。百度一下选取可意的为诗,则是诗材的拓宽。诚然,这是要以个人的诗才为柱石,才可以支撑起一片风雅。诗人沈彩初自是不乏视觉里的灵感,每搜图临屏,既有精品生产出来,令阅者视与思都得到美感享受。
      《在海边看水》,是组诗《海水舔舐着我记忆的脚面》中的第一首,列于《中国诗歌在线》09年11月精品之首。
    图片是个半身画女“面朝大海”,是否也在寻觅她的“春暖花开”?摄影家也是艺术家。摄影家的匠心在于用一头瀑布染发的披拂,替代表情,一如活用词语朦胧了意象一样,遂使图片,展示了一首朦胧诗的形象。于是,就成为精品图片。
    朦胧美进入图读者的视线,必与读者的阅历、修养、情趣、情感等发生关系,于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种美的图解。闲步海滩,面朝大海,寻觅自己的春天,是我的解读;而在诗人沈彩初的眼中,却是一颗潮湿的心,深情地怀恋。
    自然,彩初的灵感,也是来自那头瀑布染发的披拂中,于是进入她的心情,并以第一人称“我”来回忆,来怀恋,来渴盼,那渐去渐远的情缘。具体第一节写回忆,第二节写思念,第三节写无奈的渴盼。这样地由图而诗,诗的色调恰好与棕色的图的韵味一致。诗人的处理,真是恰到好处。
    然而,诗毕竟是语言艺术,必赋予语言的技艺,方能共识为诗的精品。彩初的语言技艺,主要是巧在化虚为实的语言处理、喻拟间用的行文,以及随手拈来的词类活用。
说化虚为实的语言处理,就是把抽象事物进行可感地描写。“生活被一个浪/ 一个浪淘洗/ 残缺的记忆”。这里活用“残缺”,“记忆”就可感了。“我好怕,好怕/ 你情感封冻”,这里一个“封冻”,“情感”就液态了一般可感。“远方汽笛,撕碎了/ 我涨潮的爱恋”,这里一个“撕碎”,“爱恋”也有形了;“可内心的柔软/ 却在沉重步履中/ 一步步深陷”,这里的“深陷”,也同样让那“柔软”的柔情,可以看到了一般。
    说喻拟间用的行文,是说行文中不断地出现比喻与拟人的积极修辞。“斑斑点点/ 已化成岸边沙滩/ 风干的贝”,这是用有形喻无形;“只能让时光/ 在涌动中亲吻/ 舔舐往事的脚面”,这是拟人;“那么,我在岸上/ 将如履薄冰”,也是有形喻无形。
    那些没有变性的词类活用,通常叫异配。比如“残缺的记忆”、“ 修补无你的日子”、 “打捞你的影子”、“打捞你手势”。而后三个也是省略本体的拈连格的变形运用。其实都可以统称为词类活用。“我涨潮的爱恋”中的“爱恋”是动词用作名词,“内心的柔软”中的“柔软”是形容词用作名词,“一起暗淡”中的“暗淡”是形容词用作动词。
    手中如没有这些娴熟的巧具,哪可以选一幅图来,就能临屏出精品来呢?如果说诗人有技艺,以上可见一斑了。
    问好彩初!向彩初学习!切盼彩初的读图诗,早日成册!
2009-12-12于贵阳市金阳新区

在海边看水
文/沈彩初




在海边看水
我心潮湿
生活被一个浪
一个浪淘洗
残缺的记忆。斑斑点点
已化成岸边沙滩
风干的贝

空空的画夹
我无力用一支笔
或色彩
来修补无你的日子
只能让时光
在涌动中亲吻
舔舐往事的脚面




在水中,我来打捞
打捞你的影子
打捞你手势
掠去的一片白云
心的湖面,浮起一道
虚拟的烟波

远方汽笛,撕碎了
我涨潮的爱恋
我好怕,好怕
你情感封冻
那么,我在岸上
将如履薄冰




我小心翼翼地
走在柔软的海滩
可内心的柔软
却在沉重步履中
一步步深陷

我走了,走了
空气、沙滩、水正与下滑的夕阳
一起暗淡
留在海滩这一串足迹
也盛满了眼泪
等你来读
发表于 2009-12-15 03:3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喜欢,所以推荐.
发表于 2009-12-15 03:41:42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学进行曲·文理随笔

诗人之书(一)

《多一点关心多一点爱》

谁来关心诗人,只有诗人自己。
诗人是弱势的子群体。 在今天的中国唯一不被关心的也许就是这个子群体了……

一直以来没有把诗人做为群体来构想,以为他们只是社会各个阶层的附属部分,而不是社会的某一个阶层,因为社会从来没有专职于写作诗歌的人,纵然我们所说的盛唐也是如此。诗人总是以诗为进阶寻求人生别的出路,甚至寻求赏识,在迫不得以的情况下,发点牢骚。李白是,杜甫是。李贺算一个例外。因此,诗人首先不是因为诗人身份而名,而是他们所从属的社会地位。数数中外文学史上有几位是因为独立的诗歌写作而名于生前身后呢?

因此纵观二十年来的边缘化成果,诗人,从附属的光芒里脱身而出,成为尽管还是一盘散沙的各自独立的子群,这是诗文化最伟大的成就。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现在这样,诗人们自以为是地不屑于世间荣辱的存在,他们坚持着诗的写作而不以此哗众取宠,无名而无利,这是当下资本横行、商品泛滥时代的人文奇观,也是人类进步史的奇迹,出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的非常产物。

诗人,这古老称谓终于名实至归。诗人再也不是为别人活着的那个附件了。诗人,成为一种独立的人格象征。在不屑继而又扬弃了一批又一批读者之后,诗人成为诗——人。但诗人不是一个独立的存在,是一个子群体,这个子群体极其分散而活跃,充分展示为个体的活力,只因不曾群集,所以没有力量。因而也就在当今的社会被无端地歧视,甚至写诗人不敢以诗人自居。他们内心的孱弱,还没有让他们强壮起来,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仍然被误导在往日的社会化写作里,误导在没有读者的愧疚中而不能自跋。

诗及其诗人,当然不可能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在“诗——人”的时候,他同样希望被理解,被认可,被交流,那些不指望在当下交流的诗人,他们肯定不会将他们的诗篇发布出来,而这可以肯定地说:在当下,在这个特殊的诗人子群形成的年代,一定有只埋头于写作的诗人。一旦他们的诗作发布以后,他们的成就足可以辉煌诗史。他们将出现在诗人这个子群群集之时或之后。

当下的诗人以超前的意识将其作品共产化,尽管他们中的大多数对共产社会抱着怀疑乃至否定的态度,却在现实的行动中进行了兑现。当他们的诗作在网上贴来贴去之时,当他们每天数以千计地发表作品的时候,你以为他们旨在给你一个被世人所龌龊的诗人形象吗?不,他们从非诗时代起,就企图在和过去划清界限,和有诗以来的诗人的附属地位划清界限,于是他们在非诗不成之后,一次再一次地龌龊自己,下半身、垃圾派地,拉网式的一路急先锋前行,直到诗人如今的被社会所不齿。

他们胜利了,以牺牲往昔的荣誉为代价,以将诗人的“桂冠”踩在脚下为代价,重新确立诗——人的立场。诗,作为最贴近个体的劳动,在以人为本,与弱肉强食的资本相抗衡下,直达个体的造型。于是崇高、伟大、英雄、理想、社会、道德、艺术、规范等等被颠倒置换成另一些词,但真实仍在。在这场持久的诗人非诗运动下,诗人们唯一没有革命的对象只有一个那就是真实,真实的自我,真实的人生,直到在真实的相形之下失去了诗。以往由于读者读诗是基于一种个体的选择,是基于一种共性的勾通,可现在诗人不给予这些了,他们所给予的共性恰恰是人类致命的弱点和缺陷。于是诗人们在这场运动中,同样地扮演着不光彩的角色,以求艺术真实性的统一。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运动为另一类无产者,与这个时代看似格格不入的人。

当下的诗人其本体也有背离的现象,他们一方面作为社会的成员,从事于各行各业,见证着当下中国社会的现实,感受着当下经济的进步,甚至以身试探着各种可能,从而洞察了整个社会,那些繁荣与邪恶的丛生,那些与颠覆诗歌同时存在的对价值观、人生观的颠覆,却又在不争论的图章下,被封存起来。诗要怎样地发映社会的真实呢?于是诗人们集体转向了以个人从而折射整体的大逃亡式的写作。从事于各行各业的诗歌写作者,当他们回到诗的写作中的时候,他们毫不逊色于任何一个时代诗人集体的定义。这样来自一个地壳式的运动比任何时代的诗界革命都更加彻底,彻底地完成了诗——人的命名。

中国诗人或当下的中国诗人,比任何时候都清楚他们在做什么,而且应怎样做。在历时二十余年的诗运之后,现在我们需要的是诗的阅读,和诗人的理解,以求对这场诗运的正确认识和对未来的把握。但现在没有了阅读群体,没有了我们此前曾津津乐道的读者,没有了对诗的严肃而又认真从而保护诗的批评,滑稽了社会效应。但我们有一个此前所没有的诗人子群体,这个群体散沙在(但早已不依附在)社会的各行各业而以白领以下为主,他们是八小时工作之外的自由民。但由于时间的关系,挤压了他们对诗创作之外的阅读和理解,非诗的惯性还滞留在自我的确立和排他的时辰,而时间之箭实际上已经向前。

现在我们需要的是诗人的自我阅读,而且是认真的阅读,是诗作者之间的彼此共赏与勾通,是散沙的自觉群集,是新一轮诗歌评论的重启和全面的振兴,在彼此的阅读中认识诗,认识自我以外的诗人,通过个体的逐一认识,从而认识这一诗人子群,还诗人应有的历史地位和当下社会的定性。没有谁,也不要指望谁组织我们。这仍然是一次自觉自发的行动,而且是积极的,因为这是二十余年来这场诗运的必然集合,是诗人这个子群体的共同需要。否则二十多年的努力将会付之东流或者会因时间的延长而积更多的蒙尘。

诗人们,让我们多一点关心,多一点爱,抽一点时间,走进他人,也是为了更好地走进自己,走进诗的历史进程。彼此珍惜吧,在当下谁来关心诗人,只有诗人自己。

                    观云忘我
                    2009-12-13 于网易
                    2009-12-14 定稿于中成
发表于 2009-12-15 03:42:3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会入网刊的,所以代选了……
发表于 2010-1-11 16:5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与欣赏


马兆印短诗《中年》赏美
文/ 山城子

谌容曾以一部《人到中年》闻名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文坛。福建当代著名诗人马兆印,是先有名,而后偶尔以短诗形式涉及到了这个题材。诚然,这期间有许多文人都从不同的角度,写过这个题材。关注和关心中年,其实就是关注和关心民族与国家。毕竟中年是国家与民族建设中的中坚力量。应当说他们的整体状态,就是国家与民族的整体状态;他们之一部分或大部分的状态,就是国家与民族的局部或大体的状态。先认同这个,我们就容易走进作品的质旨。
从诗中的一些句子看,比如“家住水里的稻子”、“把影子扔在田里”,诗人马兆印应当写的是弱势的中年群体(比如迈入不惑历程的农民工,或下岗的工人)。关注这一部分人的生存状态,是因为诗人的心里装着他们,装着他们而以诗的形式表达出来,全然是品格与人性使然。于是,诗人的品格美与人性美,就渗透在一种婉伤的诗意氛围里了。而以这样的氛围交流于读者,影响读者,是让读者的心中也装着这样的中年群体。这是诗的社会功能了。
兼为文学式样和语言艺术的诗,其社会功能的发挥,无疑是赖以艺术性,并同艺术性成正比例增长的。就是说艺术性越高,越能吸引读者来阅来品来共鸣。马兆印的这首短诗给我的感觉,艺术性是很上乘的。我们都知道艺术性的保证在于修辞,尤其是积极修辞。词类活用是积极修辞的重要手段,这手段成就了先秦许多散文大家,也成就了不少当今的中年与青年诗人。我的意思当然包括马兆印在内的。
第二行的第一个字“掉”,所以从首行的句末单独放在这里,无疑是在排列形式上的强调。这样的一个动词,是不改变词性,而改变动作对象的词类活用。这种活用古代没有,而大量地出现在今诗中。这应当是当代诗人对词类活用这种积极修辞方法的开拓与发展。其实也是对民间活用语言的提炼。比如“价格”这个经济名词,在民间早就被“掉”给动作了,还引申为没面子的“掉价”。相同意思的“丢人”,也是不改变词性,而改变动作对象的活用。“温度”毕竟是一种物态物质性状之一测量的名称,使用的动词是“升高”与“降低”。这里不说“降低”而说“掉”,就有了一种如物体的重量的感觉。这里又与通感(以触觉通听觉)、暗喻(以温度暗喻对生活冷暖的感受)两个修辞格揉在一起使用,遂使这开头的诗句显出了别致地准确与灵动。灵动在于词类活用,准确在于通感与暗喻的使用——由触觉变听觉有令人惊心的效果,用温度喻对生活冷暖的感受,可谓天然浑成了。
与动词“掉”的活用相同的,是第九行的“扔”字。“影子”是无法“扔”的,然而就“扔”了。于是影子也就像有形有重的物体一样,具体在“田里”了。既然可以“扔”在那里,影子也就不是影子,而是惦念,是牵挂。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外出打工如何放得下心来呢?作为读者联想到这些,足见“扔”的活用与“影子”的比喻,其张力够有多么大。
至于第十行的“瘦”,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这古已有之,是诗人马兆印对传统技艺娴熟地继承。自然这一“瘦”,那“炊烟”也就不是炊烟了,我们不能不想到留守的人,且一个“瘦”字,又隐隐地道出了生计的艰辛。而最后一行的“白花花”,则是属于定格的词类活用,叫移就格。但这样的移就效果其张力立刻增强——我们想到“白花花”的阳光普照大地,而这样的普照又是一种明确的比喻。诚然,前面复沓了“等”字,这一复沓,诗人的无奈或怨其不争的隐情就排偶在那里了。表明的是更深更理智地关注与关心啊!
没说到的积极修辞还有一、二行“听”的复沓和排偶;第四行“事物”的借代与第五行的拟人;六、七、十一行的拟人;十二行“守”的复沓与排偶。啊哈——十四行的短诗,凡十八次积极修辞,语言如何不显出别致的灵动与张力美来,诗的意境如何不显出婉伤无奈的情韵美来呢?
谢谢五年前就在网上指导我习诗的诗人马兆印,我一直把他视为我的老师和兄弟。谢谢老师这首诗给我的启迪,谢谢兄弟使我又把握了一些如何把诗写成诗的秘籍。
2010-1-7于贵阳市金阳新区

《中年》
// 马兆印


人到中年,听到温度往低处
掉,听到火车拉响
笛声,提速,中年的赞美
就慢,那些放弃的事物
已无动于衷
家住水里的稻子
在谷仓,偷偷开花
迁徙的人
把影子扔在田里
炊烟在屋后瘦,溪前
不说话的香樟
守着方言,守着一碗
社保,等春风
等白花花的尘世

2009-12-26
发表于 2010-1-11 17:0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与欣赏

让纯洁的的爱覆盖整个世界——简赏柳歌的《又一场大雪》
&&
山城子

福治兄弟在这个精华帖子上留言说“切入别致,行文通透,下期留用.”,我很为柳歌高兴。于是就认真地学习起来,就跌进了一个美的境界,就享受了一回审美过程。

第一节,从“粉红”到“银白”的切入,都是美丽的希望,对于人类,对于世界。
第二节,“邂逅”这又一场“欣喜”,“霏霏的雪花”就是纯洁善良的象征了,用“佳人”做比,可见期盼心情之切。
第三节,“美人如云”的世界,是个多么美丽动人的理想境界了?我们期待着吧!
第四节,诗人落笔在于让世界充满爱,包括每个人(你)的心情。
我喜欢抒写“大我”的作品,柳歌这首毋庸置疑是。

我还喜欢在文本的行走中,多些款款的风情,借助那些积极的修辞。
柳歌在这首中起笔就有“埋伏”的拟人,接着是两个颜色与“梦境”的异配;再是连用两个叠音,活用“欣喜”,紧跟上比喻;之后是比喻揉合拟人;最后,使用“银色”与“爱”异配。凡10次积极修辞,其辞如何不美,其行走如何不款款婀娜?
如果愿意再简约一些,第三行的“梦境”可以去掉,将“的”前移三个位置;又第九行“的身子”可以省去,在“纯洁”前加“全部”; 末行“你全部的”或可换为“所有的”。
谢谢柳歌!向柳歌学习!
2009-12-17于金阳

《又一场大雪》
//
柳歌

又一场大雪,埋伏在黎明时分
让我从一场粉红色的梦境,转而
跌进,另一场银白色的梦境
霏霏的雪花,穿过蒙蒙的天空
不期而至,那种欣喜,仿佛是在
邂逅,一些相约已久的佳人
美人如云,盈盈的走上前来
把第一个冰冷的初吻给你,然后
扑上来,为你献上纯洁的身子
如果,你依然没有感动,那么
还有一种银色的爱,铺天盖地,足以
覆盖整个世界,以及你全部的心情

09.12.03

发表于 2010-1-11 17: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与欣赏

心中有月亮——读张玉书的两首诗
文/ 山城子

    “我默默在想/ 写诗的人啊!/心里也应该镶一个月亮”
    这是张玉书《今夜我读懂了月亮》一诗中的末节。毋庸置疑,这是一种诗意的诗观。我理解那就是主张诗人写诗不论诗旨还是诗艺,都应当是明晰、明亮、明朗、明媚的。或者说诗旨是阳光的,诗艺是晴朗的。

    近读张玉书发在“中诗在线”《风雨中的木棉(外一首)》,我就觉得他的作品,正是他那种诗意诗观的实践。《风雨中的木棉》,虽然以“风雨”为衬景,但是为突出“挺拔向上的力量”,歌颂的是“生命的壮美”。有“校门口”的提示,暗里歌颂的是辛苦在普教第一线的教师,抑或就是作为一个优秀教师的自我情感的抒发。这不是很明亮很阳光的吗?
    “外一首”题为《品味冬日》,诗人的心里依然是一片阳光。因为诗人眼中的冬日,是“真实”“可爱”的,可以“听到了大地的回声”,可以“留给人苍茫而辽远的想象”,且一下子就想起了童年那些亲切的故事与景色。这其中透出的心情不也是很明亮很阳光的吗!

    从诗艺看,这两首短诗语言,是一看就懂的明朗,一品就美的明媚。这源自诗人驾驭积极修辞的功力。
    比如恰到好处的拟人:“昏黄的灯光/ 抚着小镇的骚动” “校门口那棵木棉树/ 默默地站立着”“ 喊出了一种生命的壮美”,这都是不留斧痕的拟人。
    而词类活用的不时点染,就使语言有了诗意的灵气。例如“抚着小镇的骚动”中的“抚”,是省略喻体的拈连活用,“骚动”则是动词作名词;“站成一种挺拔向上的力量/ 树枝紧紧地依偎着共同的体温”中的“站成”与“依偎”,也是省掉喻体的拈连活用;“喊出了一种生命的壮美”中的“壮美”,“在我的视线里/ 它永远不会衰老残缺”中的“衰老残缺”, 都是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用作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一句句农谚和童谣/ 在冬日的阳光下/ 被抚得又熟又香”中的“抚”,也是省掉喻体的拈连活用。有了如上的诸多活用,就像一幅梅花国画,参差地点染了花青与赭石的斑点一样,立刻使画面显出了浑然一体的美丽。
    诗歌毕竟是语言的艺术,而积极修辞则是使语言能够艺术起来的唯一有效的工具。不管承认不承认,凡是被共识为精品的篇章,就没有不够丰富的积极修辞的情形。

    学习张老师为诗的积极明媚的修辞技艺与明朗向上的心情。
2009-12-24于贵阳

风雨中的木棉(外一首)
文/ 广东 张玉书

雨点裹在风里
一片片落叶在纷飞
昏黄的灯光
抚着小镇的骚动

校门口那棵木棉树
默默地站立着
站成一种挺拔向上的力量
树枝紧紧地依偎着共同的体温

风雨中我仿佛听到大树
用独特的语言
喊出了一种生命的壮美

品味冬日

冬日的真实令人可爱
虽然听不见大雁的鸣叫
我分明听到了大地的回声

冬日虽然寒冷萧瑟
在我的视线里
它永远不会衰老残缺
留给人苍茫而辽远的想象

记得小时候
我伏在奶奶的背上
一句句农谚和童谣
在冬日的阳光下
被抚得又熟又香

一树树正在燃烧的梅花
带给人们一份期待
莺歌燕舞春暖花开
发表于 2010-1-12 09: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与欣赏


劳动者的颂歌,诗性的叙述
——感于涅阳三水《写给矿工》
文/ 山城子

劳动,是劳动者的生命价值最直接的体现。劳动者的劳动创造了人类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也直接创造了人类本身和人类社会,乃至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因而,讴歌劳动者的劳动与劳动着的劳动者,向来都是作家与诗人的不可却之的责任。
涅阳三水的这首《写给矿工》,是中国诗歌在线论坛09年11月精品组诗《面对一块煤》的第二首。该诗凡32行,分(1)(2)(3)节而行走。(1)节写采煤工人从容地把生命交付给地下800米的劳动;(2)补写采煤工对家人的思念;(3)写采煤工人的功绩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诗歌区别于散文,在于句子的洗炼、灵动而富张力,以及文本行走的活泼跳跃。因而同样是叙述,诗的叙述就散发了诗的韵味与情调,这一般被称为“诗性的叙述”。 涅阳三水的《写给矿工》,正是这种诗性叙述的突出体现。
“瓦斯,地下水/ 你决然把生命交付” 、“快乐的女儿,贤淑的妻/ 目送着,一个人的背影”、 “挥洒血和汗水。此刻,或者一生”,这些句子,都很洗炼,干干净净,一如河水冲涮过的鹅卵石,历历在目。
“昨天,你退下鞋子/ 扔掉欢爱,深秋的一天/ 掉进一片黑”。这也是洗练的句子,但由于“欢爱”与“黑”的活用,就很灵动,且有了一定的张力(令读者联想与想象的空间)。不仅如此,还因从“昨天”到“深秋的一天”,从“扔掉”到“掉进”,就有了活泼跳跃的感觉。
再看“‘1’字形的巷道/ 呈垂直方向, 牙齿的白格外醒目”,其意象的转换与跳跃,也显而易见。“谁在阳光下,点燃一支烟/ 眺望远方// 黑色,狂欢成遍地金黄”,这里是小节间的跳跃,那个“狂欢”的活用,又使诗的主体形象,从矿洞中的劳动现场想到了家乡秋收的日子。这就十分地灵动而张力了诗意。
“睁着眼睛,你注目/ 机械在大地深处张牙舞爪”、“黑色的羽翼丰满/ 矿工,你要让她飞向遥远”。这两处,三用比拟,也是使行文活泼灵动起来的好修辞。
我想,诗文本如何使用叙述,使叙述呈现诗性,三水的《写给矿工》,已经给我们展示得很明白了。事实上,进入21世纪以来的汉语诗,已经有许多诗家,以不同的风格,在自己的作品里实践着诗性的叙述。
2009-12-13于金阳

写给矿工
//涅阳三水

(1)

昨天,你退下鞋子
扔掉欢爱,深秋的一天
掉进一片黑
矿灯,不停地晃动,移动、变形
“1”字形的巷道
呈垂直方向, 牙齿的白格外醒目

朴素的矸石,夜一样的煤炭
干瘪,鼓胀,失去弹性。每想一次
家乡的妻儿,似乎都不允许

此刻,唯有睁大眼睛,与黑夜对话
瓦斯,地下水
你决然把生命交付

在地下八百米的空间
我的矿工兄弟,死神
被你自如的推开

(2)   
 
为解救古老的草木
谁在阳光下,点燃一支烟
眺望远方

黑色,狂欢成遍地金黄

父亲的伟岸站立成一座山
快乐的女儿,贤淑的妻
目送着,一个人的背影
  
     (3)
  
穿越栅栏,走进幽暗
矿工,你雪白的牙最显眼

睁着眼睛,你注目
机械在大地深处张牙舞爪

你是传道者,用红色勾勒划破的纸缝
容颜与大地一起铺向未来的土地
    
黑色的羽翼丰满
矿工,你要让她飞向遥远

唯一留下,明净和雪白的牙齿
挥洒血和汗水。此刻,或者一生
发表于 2010-1-12 09: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学自由谈

《诗是用于交流的》
(欢迎光临我的百度空间以及5257923中成诗界_品味诗歌俱乐部或6102084中成_品味人生)

  (在当下)和出书、印刷,赚钱不同,诗是用于交流的,其最好的途径在网上,在立足论坛而非旨在出书出刊的网站。网站一旦以出书刊为己任,就和书商差不多或为准书商了,其目的已不在交流,而在谋利。诚然不谋利的民刊除外。
  诗人的写作,是一种劳动,劳动是要有报酬的。简单的劳动,我们称之为打工,但诗人是替人打工的么?复杂的劳动是建于简单劳动之上的对简单劳动的收集或盘剥,现代人称其为管理,又称企业管理,企业是老板的,所以老板坐收渔利。诗人是老板么?诗人是企管么?诗人,除了“诗——人”别的什么也不是。
  或者他既是老板,也是打工仔,是自己替自己打工的打工仔,因为事先没有订单,所以便没有了销路,因而也就没有了和之挂靠的经济收益。打工了,没有报酬,而且无从讨个说法,所以诗人不要说有多恼,好在不靠此吃饭,不然真的要“饿死诗人”。
  在经过长达二十余年的努力之后,诗人已经从以往的附属下独立出来了,成为真正自由的人,可惜有了自由却没有了社会地位,因为确切地说在中国当下还不存在这么一个诗人群体,诗的写作对更多的诗作者来说既不是生命之须也无生存的危机,没有了生命之须的窘迫,没有了危机感,那更多的诗作又恰好相逢在这以娱乐为时尚的时代,所以诗便不愠不火地占了个十之七八,其余更多的那就是人生的方方面面了。
  诗是用于交流的,否则拿出来做舍?如果自娱,一个人悄悄地好了……因此,无论你为谁写作,你拿出来的目的之一,肯定是为了你的读者,一个,两个,圈子或更多的人。不要打肿脸充胖子:我的诗是为未来写的;诗写完了便和我没有关系;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还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林妹妹呢?你是谁啊?!
  诗人的桂冠早已被诗人自己踩在脚下了,你早已成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你的产品因为没有销路,展示一下,有人说好,这已经很不错了……你还高蹈什么呢?
  于是我说:我是一个诗人。一个在爱诗近四十年后第一次公开地说:我是一个诗人。我的写作,包括读诗、写诗、评诗,都是为交流而来的,为尽可能地寻找它的读者而来的。此前喜欢论坛,论坛关了,所以只好困居博客。我是一个诗的普普通通的劳动者。

                                            观云忘我2009-12-27
发表于 2010-1-12 09:2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卷首语:

2010我们将离诗歌更近

中国成人诗界(简称《中成诗界》)在历经了09年的曲折定位之后,2010我们将离诗歌更近。
一个时代的错误,造成了诗人的集体逃亡,从而使诗最终丧失了人生的象征,失去了与人类群体行为链接的意义,成为一部分非诗作者的呓语和梦幻,而那些仍然坚持着诗的信念者却艰难地跋涉在其间,甚至被掩埋于扬尘之下。

固然我们不否定这场近三十年诗运的历史意义,但它的现实意义却是糟蹋的,一个有诗无集,有集无诗的时代,一个叛变者最后叛变自已的时代,一个始于非诗从而非诗人的时代。

这一时代已经该结束了,迷惑者应当醒来,在历史螺旋式的上升空间,重新奠定诗人的地位,回归诗歌——首先是诗人的归来,而不是继续逃亡,因为我们的逃亡已经到了绝地,到了诗人被公众所无视的时代,已由“三个不屑”的正面转而成为为社会所不屑的反面。

这场诗运没有为近三十年的诗歌、诗人的命运,找到正确的方向,它是文革之后,对诗的销毁式的破坏,在旨在回归人性的写作中,却选择了非诗、非诗人、乃至逃跑的非人之途。对于这场诗运的历史意义:它就是中华有诗歌以来一次对诗的最彻底的清洗,结论为零。它所否定的不仅是此前的三十年,七十年,不仅仅是新诗的传统,而是中华诗歌的传统及其诗。从而也用它的实践否定了它本身。

这场来自诗人内部的旷日持久的诗运,它的破坏力是空前的,它结束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对诗的崇敬,对诗人的缅怀,形成了当下对诗的逆反心里。从而让自觉于诗歌写作的诗人左右为难,无所适从。诗如流沙,诗人如流沙,但质地何在?

其实,每一粒流沙都有它的质地,尤其当它们重新聚集在一起,不再被风吹散,它们就拥有了再造的力量,那些原有的磐石依然存在,那些被否定的却无法否定的依然存在,诗和写诗人依然存在。基于这一辩证的认识,那么中成诗界在这一时刻的出现就是值得庆幸的。

中成诗界坚持自觉的成人写作,坚持诗的人生、人性的方向,坚信诗信、诗理的回归,诗人的回流,在全球经济大潮、商品化之后,诗人们没有理由再隐姓埋名,甚至我们应当理直气壮地为诗、为诗人立名、立传。为羞于诗人之名的诗歌作者,树立起诗的信念。

在一个彻底革命了的没有了任何包袱的时代行将结束之际,进入诗歌。中成诗界,服务器虽然在域外,但坚决不改汉语诗歌之本质。泱泱诗国,必有后来者。请中成同仁将此贴给予转贴到相关诗歌网站、论坛。建立一个真正唯诗、唯诗人的当下诗歌论坛,是中成之选择。不再重蹈非诗之举,因为它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


                  中成诗界站长观云忘我

                  2010-1-1于真武油田
发表于 2010-1-12 09:2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学自由谈

中国成人文学网正式更名为《中成诗界》

名称当然只是一个代号,比如域名,比如那些音译的名词,对于不了解他国语言的人来说,也只是一个代号而已,这就如同张三、李四,但大家总不能都叫张三李四吧,否则这代号也就无法区分了,所以纵然是代号,也还是要尽可能地让人能够明确地区分于其它,最起码不要重名太多,比如你姓张,但你不叫张三,而叫张四李,这名字就很别致而且好记,听过了,也就不会忘记,乃至于一提起张四李,熟悉的人就知道是谁。网站的名字也是这样,既要有一定的寓义,也要尽可能地避免人们一打开网络,尤其是喜欢中文搜索的朋友,满蓝的西瓜,也不知道挑哪一个了,结果点来点去地找个半天。
中国成人文学(初名中国成人诗歌)虽然明确为成人,但终归还是在乎诗歌的(后来的文学,在中成来说主要的也还是诗)。近一年来尽管因为成人二字而让一些朋友却步,但我们还是坚持着,并且渐渐获得一些朋友的认可,因为大家都是成人吧,叫成人有何不可?!但网络上成人二字也确实是让成人们自己糟蹋够了……你承认不承认,它也是那个意思。当下的中国网络,又是如此的忌讳这个词,所以……我们最终还是选择更名,并自觉纠偏一些不正确的走向,回归诗歌,服务诗人。
目前大家已习惯用中成称呼中国成人文学,所以我们保留了这一简称。其意不变。更名诗界,旨在定位诗歌,尤其是当下诗歌。原本想取名中国诗界的,但考虑到中成一隅,难以概括中国诗界之鱼龙混杂,纵然它日论坛成熟,就让朋友们以一斑而窥全豹吧。
此外,论坛更名后,原网址没有变更http://www.zcshige.com/,大家还是收藏这个网址上线吧。又,网刊中成诗文也将从一月起更名为〈中成诗界〉与网站同名。(当初说中成诗文为中国成人文学论坛永久网刊是考虑到文学可能对诗的冲击,现在中成已更名诗界了,所以同名理所当然。再,本月的最后几日,论坛的一些栏目也会做一些切合实际的调整。原有以中成文学论坛发布的管理主题将统一收进中成2009专栏以做纪念。

                        观云忘我

                        09-12-24
                 
发表于 2010-1-12 09:3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学自由谈

什么叫快意点评

  应小雪的要求开出了这个栏目,但什么叫快意点评啊?一时间我也无法定位。
  今天看到了城子在旧贴《[同题]09-003 童年》上的几个跟贴,我一下子豁然开朗。快意点评,不就是回贴么?而且不是十分认真全面的回贴,不需要倾箱倒箧,更不需一醉方休,它需要的就是点到为止,如同频频碰杯却并非一干而尽。
  当然这点评二字还是少不得的,更不能文不对题,风马牛不相及,也不是快意到随手打几个感叹号,敲几个形容的褒义词。这快意点评,快,即迅速,直接;意,即诚意;点评,点到、评到为止,不必长篇大论。
  简洁处,读者、作者都能明白,精要处,直捣黄龙,千万别云里雾里的让人不明不白,更不能高谈阔论,等同于著书立传。要著书立传,可另立主题。
  小雪倡议,城子佐证,观云定位。此二百来字,也可谓快意命名。

                       观云忘我
                       09-12-21于中成
发表于 2010-1-12 09:3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快意点评]

童年碎片
//穆桂荣

一朵涟漪中看到了
自己寂寞的童年
脚尖飞起的石子
落入水深处
溅起一只美丽的蓝翎鸟,多像
隐藏在诗行里的预言
梧桐叶,捂不住一粒露珠的轻叹
哽咽的寒蝉在我的手心找到了温暖

山城子简评:一个寂寞的小女孩,踢石子,暖寒蝉——寂寞孤僻善良的性格,预备了一个名诗人的重要的气质。若是不想成为诗人也是难呀!!
发表于 2010-1-12 09:3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快意点评]

童    年
//小小草

一对鞋子,离天空很远
离鹅卵石很近,
浅浅的流水,螃蟹爬上爬下

一双眼睛,离太阳很远
离六畜很近,
一堆堆麦垛,蝴蝶飞上飞下

一本小人书,离梦想很远
离萤火很进,
松油灯盏的快乐,扑上扑下

一条小河,离轮船很远
离脚丫很近,
一缕缕水草,在梦里缠呀缠

山城子简评:从小河开始,逮螃蟹的乐趣许多人都经历过,有多惬意就不必说了。经历放牧马牛那些有意思的事情,当然晚上看小人书也是很兴致的,最后又回到小河里去亲近脚丫!诗意浓浓哩!艺术上深得诗经的表达功夫,通篇是对应的排比段,产生一种往复吟唱的艺术效果。
发表于 2010-1-12 09:3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快意点评]

童年记忆
//飞来飞去

脸冲着墙
倒数10 9 8 7 6...
开始

只剩下最后一个没找到了
我们齐声喊藏好了别出声
他用清脆的声音喊“知道了”

山城子简评:就一个镜头——捉迷藏的一个镜头,就唤起了童年那美好的记忆。这首写的比较精粹!
发表于 2010-1-12 09:4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快意点评]

四季民谣
//抱云

一、春

一个过路女子
让我想起
大地是怎样饱满起来的

天空座落在枝丫上
作淡泊状
而你,始终一语不发
手,作期待的枝丫状

玉兰花挂满枝头
你的一瞥眷顾
让那花朵
保持住一种向上的白

二、夏

把石头堆成燥热状
你端坐其上

你将日常生活
抽象化,然后
手握一顶多余的帽子

我羡慕
那些石缝间的野草
它们绿得自然
不因你的俯视而局促
也不因迎春花的相伴
而迷失天涯

你说,让不如意处
都曲径通幽吧

三、秋

秋是此岸之物
你毫不置疑

你故意扭一扭身段
就慌乱了秋水的尺度

我近乎失去知觉的
奢望你去印证
彼岸的那份真实与生动

你说,不妨再靠近一些
何苦去做一个落魄的书生

四、冬

两棵树,冷的
想成为一棵树了

你是它们共同的
最柔软的那部分
虽然你
早已面无表情

空气
第一次这么干净
晴朗的
现出粗糙的树皮

你说,这是生活的刻度
值得依赖,靠着踏实

2009.12.15


观云忘我点评:
这是云抱应邀注册中成后的首个贴子。初读时有些郁闷,知是云抱新作,但感觉不同于以往,云抱诗风大变否?所以静观。后读到穆桂荣的同题,方知是临屏之作,难怪有些做作。但四季而状形为四季女子,或女人的四季,倒也别出心裁。只是暗合于性爱,故而不够通达。是为不畅。           

                                                                        12-21日
发表于 2010-1-12 09:4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快意点评]

雪在路上(组诗)
//抱云

一、雪在路上

听说明天有降雪
窗户啊的一声
关的更紧了

接下来的二十四小时
我是偷窥者,那几棵槐树
早已放荡的没有叶子了

我细数着温热的心跳
如同雪的步步紧逼
眼眶,在席卷的承诺里越陷越深


二、饮

饮这个动作
徘徊在我的身体里
并一直警惕
你的出现

你是无从报复的
假想敌
似一道妩媚的闪电
垂涎着滴滴难舍的口感


三、令人置疑

坚持到最后
一棵树,终于陷进
空洞无物的泥潭

你说,这是假象
轰轰烈烈的前奏曲之后
任何矜持都会缴械

也许是不着边际的置疑
束缚了我
也许是劳累的积雪压弯了我

我要在春风中恢复挺拔
恢复一泻千里的咆啸
如同月光,迢递万水千山而来

2009.12.13


观云忘我点评:
隐喻是这首诗的主要特色,与含畜不同,与蒙胧也不同,含畜是一种暗示,蒙胧有点若隐若现,但本篇中所表达的却非常明确,只是隐喻或借代了而已。不过因为雪在路上,还没有下下来,所以也就没有现场感和真切感了……如诗中所说的假想敌、假想。此外,《雪在路上》的三个小标题也有问题,有强行插入的感觉。
发表于 2010-1-12 09:4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快意点评]

红颜
//抱云

在那个夭折的故事里
我们不期而遇了

你优雅的
收敛了翅膀
给我
一个可以暖冬的微笑

稀薄的暗示里
你一再迂回
那个字
可以让你的掌心荒芜
也可以让你的掌心潮湿
你就是不说

你厌倦了
涂脂抹粉的礼数
你只相信
那指尖上的一颤

你说,满眼风物
又有几处可以入怀
你说,清澈的泪滴
不过是回首往事的印花税

我无言以对
我的脚下
只是一个无名的驿站
你的故事
却早已驰出很远很远 

2009.12.17

观云忘我点评:
红颜薄命,或红颜知己,但此篇都不是。薄命还未写到,知己,连诗人自己都没有定位
“我的脚下/只是一个无名的驿站”所以他人如何知之?因此这个红颜代指女人,而且是那一类女人,说诗人一时的相好也无妨,相比于上文的驿站,一句“你的故事/却早已驰出很远很远”就足够了……或许是萍水相逢吧。
发表于 2010-1-12 09:4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快意点评]

无从完美
//抱云

栏杆冰冷
北风从这里
突破
昨夜的昵喃
从此陷落

我和你一样
洗脱不了
迷乱的情罪
迟疑中
婉约派的月光
拾级而上

你转身而去
那情景
有多少唐诗宋词的功底
也不能注解

有多少纠缠
有理由
你的背影
是一场猝不及防的寒冷
冻僵了
所有抚摸的念头

我不想原谅自己
无从完美的
为什么总落得说谎的罪名
如同完美的
总落得半梦半醒的感觉

2009.12.21

观云忘我点评:
此篇应是四首中最流畅的,诗人在这里什么也顾不得了,只想把自己的想说的都说出来,尽管用了婉约之词,用了唐诗宋词的功底,但那不是行文,而是指情罪迷乱时我们(此所应是两个人)的婉约之姿,“你”转身时的倩影,诗却是非常现代的直接。“我不想原谅自己/无从完美的/为什么总落得说谎的罪名/如同完美的/总落得半梦半醒的感觉。”诗人是实着地有感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