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009|回复: 5

历史总是公正的 艺术总是美好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22 17:47: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也读雪地游弋《乌骓马》
. P, p' _$ k3 q' u( J4 V. w0 h  G9 I
失败的项羽成为千古的英雄,得胜的刘邦开拓了汉家的基业。那种胜者为王,败在为寇的说法在这儿就卡住了。项羽没有成为流寇,他以一刎而成为失败的英雄。所以世间(人文)没有唯一的标准,只有大概的尺寸。
0 r9 o2 @- N( b* m对于历史是不能假设的,假设只是一种愚妄。因为假设的目的就是导出另一种结果,而这一结果将无法回归史的真实,所以假设对史学的研究是不许可的。但文艺是不一样的,他不仅充许假设,而且允许演义假设,他可以把作者的思路顺延下去,从而进入另一个空间。
' ]" K6 F3 H9 }# [( w对于项羽(也许是爱慕英雄的缘故吧)后人有两大惋惜,一是鸿门宴上没能把刘果断地除去。毛泽东批评此举为沽名,有诗句云: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借鉴的大概就是鸿门宴而非刎乌。我的母亲由于受戏曲文化的影响,一个不识的普通妇女直至晚年也没改变这一看法。而自刎乌江更是让千百年来项羽的粉丝们捶胸顿足。崇拜项羽,这可能与项羽作为英雄同时兼俱了宝马和美人也不无关系。那些崇拜项羽的粉丝中(女性)又有几人不私下地视自己为美人而没有成为虞姬呢?!而另一个就是宝马了。英雄爱宝马,而宝马又如何不好英雄呢?!
+ v) d! Z) C/ C& N! `  h9 X诗人雪地游弋面对项羽(全诗,无论如鸣之评说最伤感)也是做为英雄来缅怀的。而宝马正是他最好的选择。诗人不是女粉丝(我的猜测),但又如何不可以视自己为一匹宝马呢?!于是这就是诗的锲点。乌骓马作为项羽纵横一生的驰骋,应当说是最了解也最钟情主人的,它的爱自然要超出一般的粉丝而一样地成为千古不再。9 E. o2 {( S2 j  _8 ?  ]
全诗六节,层次分明。前两个层次为乌骓马(1-2)与主人(3-5)的情感对话,第6节是对话后的结局。这个结局是诗的必然的升华——再一次构成了永不逝去的三位一体——英雄、美人、宝马。: h/ B  {$ }9 U) V# ^; w+ d2 f
为什么说前五节是情感对话呢?因为五节的全部内容都基于招魂式的首节。, L2 m4 }1 ^/ e  H; t
吞剑的
2 K0 R% a: M/ y5 q: ?8 S我的王
% b. |6 ~% V) F7 J7 z; q4 E你别走远
& f  r, Q7 F% z4 H* ?1 b/ d穿过这河水
: _  R0 n) X. P我就到
  G. o# F6 N9 e8 q# S你身旁
) q' Z5 |/ [5 H) l# @7 H9 a; ^把你驮起
) ?* J) M/ S! k4 h* N, N魂驰千里
7 g3 X. t% }8 V' `3 ~你依然是
* R8 l/ C1 W& _0 P+ E) f我的霸王
: m1 ^7 B+ E6 W2 e
这个招魂,于其说是招项之魂,不若视为马之陈情,表马之忠烈。其主题为同是英烈(乌骓与项王)的英魂不泯。据传在项刎剑后乌骓也跳江而亡。这里将刎易成了吞或许更气概吧。
& I  k4 y1 q8 y$ H& p/ b. r, C6 G6 Y" ~- D  q
2
1 {1 K% e0 w' ^& ]* j! ~) E我不落泪
$ a: p0 [: }; _5 e: A% q你别悲怆, a& @8 M) ~2 A* K# h/ z
英雄的血
) ]/ A3 y1 y' W0 `0 ], p是火焰- T% n+ W% ~( x
使恨你者; Y+ R- H! ^& G/ h! e! M
丧胆
" \4 n3 a( M9 o' m# {% U4 ~让爱你者
- R  m; l% _- i; @/ q勇猛
3 v9 I# c7 z2 a( E0 Y2 s我的大王
: Y$ `7 Y  f: {2 K* b% z$ g再吼一声! ^  o. C, W+ S8 @" D1 h
我用长嘶  L9 C5 k& D. h. ]' t7 x
吞下+ h2 J/ P, S8 h/ `& c
四面楚歌& N5 a& S2 e  Q$ k4 O2 i& s
吐出你的+ M7 z0 o, E' r5 U! X7 z" b9 m* L
楚天7 X' s0 }! V# R/ R
楚城和) x! u1 F/ ]5 }$ c- m& r6 {
虞姬姑娘
0 I' `3 E* d' B* j% E$ V本节的内容一样是呼唤东山再起,英雄重来。只是更为悲怆。这里的一吞一吐真是气吞山河。咏马者莫过于此。这也难怪自古以来要宝马赠英雄了。因为那样才值得。# O/ b" K6 y0 h
5 X  S* y, h6 ~* l8 P
我的乌鵻
7 _- @* G2 ~( Z% N" W" w. M* h- E- R: w这片水域太小8 w  ?% V' F( ^2 k$ K1 p. V) K
溟灭不了! c$ R9 @2 v2 A5 o0 F
你的头颅2 a$ U6 G5 H- {8 f7 I% Q- U
你猎猎的鬃毛
2 K& \: Y- s+ [$ N矍铄着竖起* h: o0 {' x* T( P
水面漂浮的血
7 D( E8 @) w/ C2 A" P八千铁甲流淌的$ H( K. y0 ^" X9 N1 Z4 I- Y$ R( @. L1 l
一大片晚霞6 U+ D2 a& a/ f) k; J
浸透你的眼
5 ^4 V5 Z0 M4 Z+ C* S8 F- y2 l你看到红光, Y* W9 Q# H& P( Y1 N
像另一炬
4 b% ~9 L% b) i) }! E  Y0 n火把
- l2 p' w4 T6 t. [; R* M照亮楚城
3 ~' N( q) U1 {3 _% P+ `* c+ ]5 {" R& t. r- |
4
$ k% O: f, d" m% K) v8 K7 c8 O* h河草怎能
0 ^- }2 f& N$ w" ?$ z7 g- S羁绊; r2 ~+ X- S7 W) Y( L
你的铁足
) E0 x1 m) R$ o$ s; \$ E% _  I河泥岂能3 R$ T& M6 ^# M( i* \% k: M* r! k; T
溟灭( Y- W( O" [6 [# ?; G1 N
你的神思1 \2 @  \; S( Z8 b& g
你轻轻一摆, g: p6 o  t8 u5 Y) m6 h- H
推开河泥
8 }6 E$ B  d5 }! @" m4 z你用毛发* b: j0 g+ ]& C6 K5 m( N  y
穿透水流: W1 e/ r( ?  X4 G+ y7 [" n; y
你用怒吼5 p8 v, o3 L6 C; V- ]  l+ @
吓退浪潮$ K7 G! n; t$ j( g. z5 E. G) B0 s
你低矮的身躯# r- R, Q  L  ~! @
在水中高大了
+ g5 r5 d8 F1 j/ g! E* `你高邈的志向! Y' z+ o- T% G' i6 ^8 K
在水中缥缈了
% j/ v3 w- {' a& s1 l8 _2 c3 r/ I) c
5
0 [, e1 ~. X; `' b7 r; z5 c你清醒着
0 S# X& _$ x: \. e# Q溟灭着' W+ c1 L; C0 f  |! T5 W
你最终的4 G- z$ m. X9 J- I; m7 l' T: T
沉没
: a9 {& j  @, v# k还是那片$ `4 }8 b4 Y! f% Z8 S2 z; f
河泥
9 ]) f: _: b$ I6 Q左眼不能; F4 i4 V+ t2 e/ S- I; k
看到右眼$ s9 `) x4 x$ s1 y
变做你我
9 b9 F( |; x" A# g( t1 C' c) @6 t永久的
( c2 c( q  t; c, I$ f4 n诀别
2 b) R8 P9 `4 o  U/ l8 q% c3——5诗人假借项之口,进一步完成马颂。或许是英雄气短吧,这三节总体上不如前两节的大气与雄厚,但相对细腻。
. b( J1 l  C! Y0 a4 }# M+ U6/ V" m5 Z7 b6 O6 c6 L9 `
夜色+ s# e# G3 J& p: D7 Z8 w3 P
沉沦
5 _. X3 V0 Y7 d( D遇到水: N5 R' a, ?6 o' y) z3 P
就变白
( Y4 X% b# u% i3 e" m7 E时间亮了
: u4 x2 I! p* X乌鵻的泪
. v/ m1 V0 _9 V" y1 |霸王的悲% K+ t0 C- D0 G8 L
落入深河的
, b( W# a5 p5 M) h2 \' y6 I是那个虞儿 " D$ P3 E, i) {% ]
第六节当然是我在前面所陈述的那个结局了。$ L* `- L5 ^% t3 p7 k: t( s; h1 o' l
全诗主题集中形象鲜明。颂马即是颂主人,但也可以单独出来。项羽没有了,但乌骓马现在仍然存在的。诗人不是粉丝,正如批评家从不做粉丝一样,诗人在情感的汹涌下仍然选择了回归史实。这是非常值得首肯的现实主义的风格。
: y7 X3 b- V2 Z$ C0 }% ^
这首诗的另一特点是它的短促的分行,如同踏踏的马蹄,使人不能自己,而沉溺于其间。此外叙述的大气与细腻的同时兼具也增添了此篇艺术的美感。( T8 o) E# ]3 [% S( v
$ J4 U3 ]7 H. C8 t
                    观云忘我8 ^) k$ o) H) _# [9 Y
                    09-10-22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2 17:5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感谢鸣之,然后才感谢诗人。
0 @0 H$ [" R) _4 j/ b; B" k" L% z/ |$ B8 ?$ E' I+ B# C
是鸣之的评引发我重读了这首诗。如果没记错的话,此前也许不经意地读过此作。所以批评也是要用心才可做得的。
发表于 2009-10-23 01:0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更多的关注,还是应当放在现有会员的作品。$ H) A& P: K% r2 `2 D! [. `
4 o$ I2 P% N+ X1 T4 Y
其实这篇作品所写就是乌骓马在项自刎后的沉江。所以主题就是乌骓马,当然正如楼主所言颂马也是颂人,但首先还是马颂,对本篇而言这个是不应倒置的。
2 L, M1 i) ]2 t' C
' m, d. q7 d( m. o/ C学习二位的诗和评,当然更有鸣之的评。
发表于 2009-10-23 09: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全诗主题集中形象鲜明。颂马即是颂主人,但也可以单独出来。项羽没有了,但乌骓马现在仍然存在的。诗人不是粉丝,正如批评家从不做粉丝一样,诗人在情感的汹涌下仍然选择了回归史实。这是非常值得首肯的现实主义的风格。
. v, Y4 F8 c: x- v, B, u3 `) e# d3 ]) H! K4 Y- q* }
_学习观云的诗评——很认真很准确!!!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3 16:5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平凡。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3 16:5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全诗主题集中形象鲜明。颂马即是颂主人,但也可以单独出来。项羽没有了,但乌骓马现在仍然存在的。诗人不是粉丝,正如批评家从不做粉丝一样,诗人在情感的汹涌下仍然选择了回归史实。这是非常值得首肯的现实主义的风 ...
; X3 {# }/ P& L山城子 发表于 2009-10-23 09:16
+ v0 ~; @( s+ O+ y
+ B2 Z/ u3 R; k  K6 H. h5 m
城子兄夸奖了……; ~7 x$ Q/ G* k: W
) h0 S+ y5 p- r6 O1 k# }$ r
观云的读后感是相当轻率的粗枝大叶。细腻处也不知何年才能从兄处学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