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32|回复: 5

[选稿] 10-09卷首语/ 编后(编审:山城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19 23: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0-09卷首语/ 编后

编审:山城子

助理:小雪


*卷首语

*编  后
 楼主| 发表于 2010-9-19 23: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卷首语

诗歌“假面舞”或可改变我们的写作方向

  一个或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诗人的写作处于那种相对封闭、半封闭的状态,无论崇高、崇低,诗人更多地是从主观的愿望出发,企图确立诗人在诗中的无可争议的霸主地位,乃至于诗也理所当然地成为诗人的配件、玩偶,游戏诗歌一度甚嚣尘上,至今仍在一些年轻的朋友中留下挥之不去的阴影。
  是的,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多变多幻的以商界和娱乐界为主导的社会,人们一边在拼命地挣钱,一边在努力地消费,以求在收与支之间达到普遍的个体平衡,不平衡时——透支,成为新的消费时尚,今天用明天的钱,在股票、楼市、博彩诸多近于游戏的模式中,一部分人财富暴增,而社会也在不断地滋生喜洋洋的局面,如果不是金融危机,不是地震、海啸,不是气候反常所敲响的人类生存环境濒危的警钟,那在商战中的损失可以忽略不计而顺理成章地归纳入成本,发展是硬道理,只要进步了,就无所谓代价。
  与此相对应,在作出了与世俗格格不入的高姿态之后,诗人也成了诗唯一的主人,没有读者,也无须读者,没有批评更无视批评,批评成了诗人的假想敌,而被诗人踩在脚下,恨不得踏上一万只脚,叫批评永远不得翻身,所以我们看到的批评要么是对诗和诗人的无妄的怨言,要么是对诗和诗人迷信的粉丝,几乎难得一现从作品本身出发并毫不回避是诗优劣的真批评。
  之所以如此,就在于诗的边缘化被默认之后,诗成为诗人自己的消费品,在封闭、半封闭的构筑里,建立起诗人幻想的殿堂。很少有作者从客体出发,从写作的参照物出发,去真实地无怨无悔地表现诗人所面对的世界,没有批判也没有礼赞,有的只是从诗人这个本位出发的对客体的嘲讽,对“现实”如此,对现实中的人事更是如此,甚至对性爱与情爱中原不可分割的彼此,也把责任推卸给对方,不要说崇上者的理性寻根、回归,连下半身也归咎于“钉钉子”。这样,诗人在极其自私的写作中,完成了自我虚构,成为诗的王。但,如果放入创作、阅读、批评,这个三位一体里,我们不得不诚实地说出心中的无尽感慨:如今的诗,“只有作者”。
  诗歌“假面舞”这继临屏之后所出现的,诗网络第二个模块,在链接了诗写作由来已久的寄赠唱和、民间对歌后,突然间令人眼前一亮,这貌似交际场的舞蹈,竟然间开出奇异的诗写作奇葩——诗人的写作,再不是单纯的“从自己出发再回到自己”,诗的写作出现了新的牵制方,那个对歌的他(她)。这样,诗人“王者”的地位将不再,而在平等的关系中,看谁离诗更近,诗的“标准”成了对歌双方必然的参照,并尽可能努力地更胜一筹。显然在诗人之上,还有原本就存在在那里的诗。
  由于第二方的介入,使做为第一、二方的材料客体,突然间也变得重要起来,再不是任凭诗人好恶的任意的取舍、残肢或者嫁接,那些“材料”在恢复了本来的面孔后变得真实可信。从而给读者一个可信、可感,也让审美可以寄存的空间,而不是窒息在密不透风的意象里,拥挤在堆积的信息中,迷惑在纷纷扬扬的文字雪片里。诗,突然间清澈、明亮起来,美起来,也诗意起来,因为这是写给同是诗人的对方啊,作者与读者的绝对平等的关系,使之必然相互尊重。
  尊敬诗,尊敬读者,尊重诗写作中所动用的那些原材料,在诗人的共同呼吸里加深对当下诗歌进程的认识与理解,并从前进的角度解析诗歌现象。诗歌“假面舞”所出现的群歌现象,因为主题、题材的相对集中,更有理由让创作者更上层楼,而不是在自我的夜朗自大里。
  由此,当诗人们在接触到新的题材时,也希望更多的尊重题材本身所具有的富藏和诗意,而不是急于从个人的主观得出结论。诗的形象永远大于诗的思想,那些出现在诗中的材料,原本是形象的介质,而非逻辑的推理。
  愿诗歌“假面舞”成为诗写作的新的推力,这个推力不是离诗、离读者、离批评越来越远,而是离诗、离读者,离批评,当然也是离诗人越来越近。

                                         与诗为伍
                                         2010年9月17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9 23:37:26 | 显示全部楼层
*编  后

从假面诗舞想到的
文/ 与诗为伍

    我写东西一向比较慢,那个消化的过程也就长了些,虽然时有心得,但大多不成体统。关于这次舞会的内容,我是按照整个周期来写的……有些内容我还没有见到,所以没有发言权。但对于诗歌“假面舞”这一创作模型的认识,肯定是对的,最起码会在中成得到进一步的验证,相信观云也会努力于这一走向的。当然,这百分百不会排斥创作自由这个主题。
    每个人对创作自由都可以允许有自己的理解。但他理解的方向必须朝向于诗歌文本,朝向文学的那个辉煌页面而不是反面。一个诗人一生的创作可以不鸣,但不能因为要出名而恶作剧。现在,尤其是此前的一些日子是很有些人搞恶作剧的,结果造成了诗的迷失……现在要找回来是不容易的,而且是真的不容易。当下并不缺少好诗,也不缺少优秀的诗人,但他们掩没于整体的喧嚣中……所以要想诗的恢复,必须有一个群体认识和共同努力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要舍得丢掉一些所谓的自由。
    诗原本就是形式主义的,正是她的形式,才能鹤立鸡群,从其他的文体里鲜明出来。而这个形式不是难以辨认的,相反,她是大众一眼就能认出的。如同猫和狗的区别。如果像现在有些作者那样一味地模糊文体的界限,那最终获得的肯定不是诗。既然不是诗,那为什么我们要以诗或诗人自居呢?你既然“非诗”,那么你能否放诗一马?所有这些,我们都应当从根本上去认识它,而不宜全部归结到创作自由里,甚至将所有的诗人行为都理解为创造,那就不仅是当下局部的悲哀,而是诗史的悲壮了……人类数年千年的结累,竟然敌不可个别人的心头一念。
    提到形式,可能有些人只理解为诗的格律或格式化,其实这只是一个表像,诗的形式还包括诗的内在结构,由情感所搭载的主体在内容和主题中的地位,以及对所有内容(包括现在所乐道的信息)的诗化,没有诗化就没有诗。在一些章节里,我们常常读到一些诗意的文字,但这些文字不等于诗,正如青春是一首诗,但同青春不等于诗一样,你只有把它们以诗的形式表现出来它们才是诗。否则为什么不可以是散文或小说呢?!既然是小说和散文,难道我们有理由必须认其为诗么?因此读者的不认可,我们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读者的无知或固执。如果说到固执,我们的一些诗人朋友是不是更固执一些呢?
    创造和创造的愿望都是难能可贵的,但当您产生这种愿望并为其所左右时,您必须明确您在做什么?所以现在中成的这个诗歌“假面舞”大家就是明白的,它不是舞会,它是诗写作,诗的结伴而歌。它的下一步也极有可能形成诗的内在主客体的“对话”。诗人和材料在诗中的平等,而这个正是诗百余年的必须反正。李白的《赠汪伦》大家都读过吧,但有几人从主客体的关系去研读过它呢?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正是这一主客体的平等对接和在诗中的倏然转换产生了这首千古的诗,在二十八个字中为我们诗化了这一同样千古的第一布衣。他的形象比之长恨歌中的唐玄宗与杨贵妃(如果我们不是有更多的唐史了解)琵琶行中的歌女更清晰。所以从这首诗或更多的诗中,我们不难看出诗人的平民性及非贵族倾向。这也是李成为千百年来,百姓所认定的第一诗人的原因。在我们所读古典之中,李白还不富有创造性吗?还是自由与解放么?但谁说过李白的诗不是诗,李白的诗没有形式呢?没有,从来没有人这么说过。因为李白确确实实地光大了古风及歌行体。甚至写作了百代词曲之祖的《忆秦娥》、《菩萨蛮》。

          10年9月20日
发表于 2010-9-20 07:37:01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了……城子!
发表于 2010-9-20 07:4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小雪助理可以担任编审,但城子做助理时,小雪只能作揖了……所以,我调换了一下。
 楼主| 发表于 2010-9-20 14:49:58 | 显示全部楼层
请观云看看为伍的头尾如何?没意见就用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