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241|回复: 47

温故而知新--华语管理主题贴收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29 17:4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个亟须填充的命题) _: u2 D: T* D4 r$ t
——回贴诗的人性化阅读刍议6 o+ ^! V$ |( J( o; J8 m& W

" B  B* q# D+ }8 p9 n  不断地纠正和发现自己的不足,是因为我始终处在完美之外,而为了追求完美,就得从修正自我开始并以此为终结。(观云自勉言)% _8 x5 s! V6 {( J" n" m7 _
我是以一个读者的身份登上网络的,在四年半的时间里始终不敢忘记这个身份,其间虽然曾以版主或总版主的名份参与过个别论坛的管理,也曾挂职过原华语现场及当下的西里西桠在线的站长之职,甚至一直想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论坛,但我上网之后的主要事情就是读贴与回贴,有时一两个小时,有时通宵达昼。
: q! _; @3 f; o$ |  为什么会上网阅读诗歌呢?其起因是马铃薯兄弟编辑的一本网络诗选。这本诗选是我从书本阅读到网络阅读的转折,之后我就很少读文本类诗集了,包括一些当下名家的集子也很少去阅读,所以从自觉地接触诗歌,三十多年来尽管我一直在诗的阅读中,但对诗的认识总是局限与局部的,诗的完整和完美只存在于我的心间存在于诗史的回音里,而反观自己所写的那些堆成撮的分行是那样的不近人意(在网上我很少发贴自己的诗作,所贴作品多以临屏居多,也是我不满意自己文字的见证),网络写作可能会激发濒于湮灭的火焰,也可能进一步导致写作的轻率,现况也证明了这一判断。不过最终的网络写作将同样是严肃的。因为只有严肃的写作才能出作品出诗人。/ F* }' i& X- B* R0 _! ^- O7 |( J
  因为对于“网络诗歌”这一提名的好奇,也是出于对“网络诗歌”的进一步了解,我触网了——在此之前我一直轻视所谓的电脑与网络——此也足见我的愚昧。四年半的时间,至今也没有改变我对“网络诗歌”这一提名的不同观点。初时,我是在接受原华语现场的一则采访里谈到所谓的“网络诗歌”是不成立的,其只是“诗歌在网络上的行为”我们可以称其为“诗歌网络”这一网络包括诗歌的写作、传播和阅读,其最引人瞩目的就是本文的命题——回贴。回贴,说白了就是诗阅读的信息反馈。(诚然在所有网络论坛上,回贴的审视主体是不同的,但作为阅读信息的反馈这一点是一致的)! B6 [1 k/ n" ^
  为什么要回贴呢?一是论坛的主管要求版主们回贴,以其人气吸引更多的主题贴作者;二是尝试或操作批评的话语,实现与主题贴作者的双向交流。此外,另一个主要的潜在动因大概还是在对于主题贴的肯定或不肯定以及主题贴作者质的评价。诗的行为转移到网络这个场,不只是信息化时代对诗歌的要求,也是诗边缘化之后“诗存在”的自我求证!事实证明在这个经济大潮汹涌而至,商品和商品化漫溢全球的今天仍然存在着人类非商品化的属性。诗歌网络行为的出现和集中反馈,体现了现代社会人对商品化的反动,也同时验证了人类克服物质欲望的能力可以渗透到商品社会的任何所在。. ~5 S) ?" V' |. H: A% c/ @! @
  回贴诗的人性化阅读。这一命题的提出既是基于我本人四年半读贴、回贴的反思,也是权衡诗歌网络回贴利弊之后的选择。既然诗歌的现场一而再再而三地告知我们:现代诗歌早已脱离传统诗学(包括东西方诗学)的轨迹,正在做一种无轨的漫步。诗的应用不再有群体效应而只是作者的个体验证。基于此,我们的批评(好的回贴即是批评之论)为什么还要恪守此前的批评教条呢?因此:
  L! j* v6 \/ g- V  第一,不要把诗学的完美理念强加于单个作品之上。要尊重作品和尊敬作品背后的那个创作主体。无论是初习者还了名家我们都要待之以诗人之仪。何为诗人耶,那就是语言之巨子,自由之榜样,艺术之魂魄。现代诗人又可加上一条——孤独之幽灵。仰此,我们便也崇敬和崇高起来。我们的回贴也将基础于语言、自由、艺术、孤独这些因子和作者展开交流。
0 m( t- ]9 f' @7 z6 l$ p  第二,变主体回贴为客体阅读,并将这一阅读过程在回贴中呈现出来。在阅读的进程中尽可能地走近诗歌,走近作者。不要陷入诗一旦完成便成了独立于诗人之外的作品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误区,不要太夸大读者的再创作之能。要之,不要说普通的读者,即便研究诗学的专家也不见有几个读出《诗经》《离骚》李杜之外去的。
/ S, a  ~  j% Y4 ]5 G4 L+ o" h* R  第三,诗的人性化阅读。还体现为平等的交流,在置于读贴之后的善意的批评和诗学己见的陈述。这个批评与陈述不是首先强加于作者、作品的,而是实现与作品的沟通之后,作为进一步研讨诗学与主题贴作者交流的补充,也是提升回贴品位的举措。- q  A% c2 o) M$ h/ ^
  第四,基于上述三点的人性化阅读,如同我们不能将诗学的完美理念强加给单个作品与所有作者一样,也不能强加给所有的版主和参与回贴的每一个人,并且不能据此作为审视回贴的参照,而只是作为一种理想的阅读推荐给读者,并使其成为自觉的选择而通行于网络之上。
  Y* A' L  ~" }  第五,作为对这一人性化阅读的响应,主题贴作者在接受到此类回贴之后,也应“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而不至于以大家自居,对回贴不屑于再顾。这样“回贴诗的人性化阅读”便会蔚然成风,成为新的批评景观,反推批评教条的演变。“诗歌网络”的写作、传播和阅读的链条才不至于脱节,“诗歌在网络上的行为”才能不断推进而有可能真正独立于文本之外。
8 x" M2 E3 N. S1 r3 }, b# N  以当下诗歌网络论坛的情形看,“诗歌网络”是不容乐观的,相当多的论坛只是摆设,给人以退潮后落荒的印记。但我们也看到在几经潮汐之后,作品诗含的加重,作者诗品的提升,一个稳定的诗歌网络写作群体正在或已经形成,落伍的只是我们的回贴还停留在起点的基础上,以为几个字就可以打发作者和作品了,殊不知这样的回贴将会导致诗歌网络行为的回流,使其重归于文本。真不知道诗的网络阅读之外,除去学生的课本,还有几人在阅读诗歌?诗人们集中精力和时间,进行诗的写作,这是无可非议的,但网络的这个场,同时又要求诗人们既是作者又是读者,是要做一些精力和时间的分散的。提出“回贴诗的人性化阅读”这一需要及时填充的命题尚有待于诗友们的理解和支持。也从这贴之后,在论坛的回贴我将实践于这一刍议,验证其可能和可行。
3 {" @9 Q& R! M$ S. Q6 b- N; [( f
6 o, Q( J2 a# c- M2 ^2 |5 {附:
3 J- l8 C8 {6 r0 P) S+ r0 e/ r/ I7 j* ?' v
. N& V9 h5 ^! ]/ D致读者4 G8 ?+ g$ p( }8 O
( l5 o/ {" t# q
你不可轻视+ @9 F1 z. z6 l+ L
来自灵性的分行, V, g1 \9 I+ x
如同不可轻薄- Q) U' G  R9 H% ^* B: y0 M, ~$ x. {" c
你的母语9 u9 g- _6 l' M; a8 G( q

' o5 w9 K! [$ `8 F; A8 B在这个世上
! E9 s; {; s, B唯一的纯洁只有诗) ]* Y, Y  K4 y0 @; y. j+ }+ G
还在坚持
+ t$ r; E! E, V# p# B* x- X% V7 x人文的对话
) t( m" p! K/ K7 Q( c$ o5 @% D  K% m$ r3 \" z5 t$ y
无论是垃圾9 P6 d8 {& l$ G! R: A& ~& P8 W8 k
还是下半身
. Q( T9 g, y7 k% \# m; o或者诗到政治止$ v9 N$ h7 i  Q+ y9 q0 K  ]6 h- L
它们都在和商品化9 ^  _% h0 q- e- ^
作最后的一搏
. C9 A  V+ c  @" d. U, v& Q$ P" H; }, C# L0 ]
恢宏吧
2 m) Z7 _3 V& Z' E6 V只有诗中的性
6 d/ Q( T" q6 E3 [/ {! B才不会成为交易
- Y, Z% J  D6 j. H& O只有分行中的垃圾
; d4 Q8 p- L& v, |! r1 y才不会发出腐败的气味" G7 _) X% h; n% V

3 G! U7 N5 s, w5 f当阳光再一次照亮
8 q7 ^% }; h4 ^5 `每一处记忆的勾回- w) B  _9 ]. E9 z( b
你将会发现- f. S4 {, G: _9 h" o9 Z! K: Z% G' e
一切卑微的
% ^6 ]% y8 b  Z* K/ i: A! ^才是崇高的矿藏
4 d/ H* T" U$ u1 c
* T. N: c; ?% p& l& }) a9 K+ O2007-7-7# v& G( U, T1 Y" h' ?
" B& M$ {( @) E% p8 R& l
这个分行之后,我起先惊诧于这是不是意味着我对诗学理念的背叛,是不是意味着我将挤身于垃圾派、下半身的阵营,不!尽管垃圾派、下半身的写作并不是对诗学核心的扬弃(也许有些作品要排除在外)在"崇低"的这个幌子之下,垃圾派、下半身的写作无疑是对诗界的警告和对现实的抵抗。其所作践的并不是诗,而是诗中的陈列。但它们写作的另一方面也确实糟蹋了诗作为语言艺术的基准,太多的原生场景的摄入和表象的罗列,使其分行产生了令人不堪入目的屏障。一个月来,随着对一些作品(当然不只是垃圾派下半身的诗作,是网络上大量作品)的重新阅读,不排除此前阅读后今日的悟和对批评理念的反思,我终于发现现代诗人这个孤独的幽灵其背后仍存在的并且非常彰显的人性而非物的冲动。在商品化漫溢全球的今天,谁还执着于诗歌,就应当受到起码的尊敬。这就是本文“回贴诗的人性化阅读”的基点,解读诗中的那个孤独的幽灵。) @9 Z  _  F8 h. M/ n' t1 c) T

( s. p2 {' s* I; s5 R- ~                 观云忘我2007-8-6凌晨于诗歌网络 
 楼主| 发表于 2009-4-29 17:44:47 | 显示全部楼层

给周群的一则回贴

周群你好:
9 H8 Y" ], @2 a. i5 {  我仅代表我本人和本栏欢迎你的文稿。时代的进步不正是体现为人的平等与自由么?而人的自由当然包括言论的自由。只是我一直以为自从人类进入等级社会之后这世上就没有绝对的东西,所以马克思主义者包括毛本人他们所强调的大都是相对真理而不是绝对真理。因此他们彻底否定了作为绝对真理的上帝、真主包括神。这种只追求相对真理的精神,使他们的思想便有了前无古人的实事求是的现实价值。就如毛本人的自我批评与评价。之后有谁还有这种胆识呢?毛说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但邓接过来说只有文革是不可以一分为二的。他没有说明为什么,只是果断地给予了彻底否定。之后关于“文革”就一直沿用着十年动乱或十年酷劫之说。
3 b+ T1 u  O, r& S' b+ R6 V- \  说到自由,毛本人虽然也喜欢自由,但毛又是撰文反对自由主义的。为什么要反对自由主义,一来这世上就如没有绝对真理一样也就没有了绝对的自由。且人类的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络印,其自由的言论自然也就缮写了阶级的络印。因此在国家、阶级这一切还都存在着的时候,我们就当毋用奢想绝对的言论自由。因此以我个人的愚见:在当下中国要实现个人言论的相对自由,务必要做到三点——首先是言论者的自审自律。这一点是言论自由的基础,如果连一点自审自律的自觉都没有,那论者的自由与疯人语有何差别。二我们生存在这样的国度里而且我们的主观意识与个体行为都在为着我们的国家与民众。所以必须有一个爱国的底线。这个底线是不可以破的。用最简约的文字表达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就是自由言论的前置,在这个前置下批评与赞扬都是许可成立的。三论者的言语是不是该有个艺术或学术的框架。也就是说千万别让受众觉得是泼妇骂街而是要喜笑怒骂皆成文章。无论代表谁?论者都不要忘记所使用的是文字是语言,而且是用于论述的特有的语言。论者的一大串文字读者是当作一篇文章来读的。. S/ |$ {* G, o- d4 P7 |; [' D' F2 g
  坚持了这三点,我想我们的网警(说实话我不知道是否真有什么网警,但多次见过网警这一提法)和管理者们是可以大放其自由的。* d; y* k' L, I: a4 e' {
  对于文革这个被尘封着的话题。作为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有一点是不可附和的:即我们不能因为某人的一句话,就轻易地从我们的生命历程中抹去十年。纵使为了当下的中国我们也当还其历史的真实。要唯物的辩证地对待文革这样重大的历史事件而不是唯心的形而上学地像邓公那样说不负责任的话。当时或许有些不得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当还它的真相。) j, i) e( b6 G: |2 d! @
  愿你的文字越写越棒!
 楼主| 发表于 2009-4-29 17:47:23 | 显示全部楼层

给黎阳及华语诗友的致谢信

华语诗歌观云忘我网络诗歌研讨会:
( X4 I' c7 c, ?4 l  感谢黎阳,感谢华语文学网的同仁所给予我的这次露脸的机会。华语文学网近期连续推出的会员作品研讨会,(由于太多的原因)尽管收效甚微,但我深信它会记入华语文学网史的并将成为华语文学网重要的里程。
! Y+ c3 }! P3 u9 l' j
  华语文学网作为一个平稳运行的文学网站摒弃了网络的浮躁缺陷,坚持着文学的而非泛文化的方向,这一点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华语文学网的前身叫华语现场一度曾易名为太阳石在黎阳接力后命名为华语文学。它的数任主持人所坚持的安静写作的方针奠定了华语文学网平稳运行的基础。
4 T1 E' v, u8 A1 _' v" v+ |  黎阳这个原本(或现在仍然)活跃的小伙子(以我的推测)在华语文学网之外是相当活泼好动的,是频繁于交际的,有一个好人缘。但其对华语文网所沿袭的安静写作的坚守,这一点就更令人敬佩了。这也是华语文学网虽然不那么热闹,人气也不算兴旺却始终具有一股引力,使人不舍离去。留下来,写作、发贴、回贴。
( n) m" _9 C! M+ f7 Z9 M  华语文学网现在集合着一批尽管先锋意识不强(关于“先锋”我想利用这次研讨会的机会立一专题和各位一起探讨)但却努力潜心于创作的文朋诗友,他们文字的集体亮相无疑在促进华语文学网文学品位的提升。随着彼此的互为参照、鉴别,深信会从其中走出一批有成就的作家和诗人来的。网络这个场现在所担当的正是拯救文学的使命,或许我们这些写字的人还没有认识到,但照观到现实生活——说一句凭心的话如果不上网现在还有几人在阅文学作品包括诗呢?一方面网络崔生了一大批文学新人和后备军,使文学这个脱轨于政经中心的边缘“行业”得以后续有人;另一方面把文学搬到网上令其在当下最前沿的载体上运行,其免费的阅读对文学的传播、普及——套用一句释家语——是功德无量的。& K. _$ z: V6 J, |
  观云忘我所散落在网上的文字更多的属于那种零星式的随笔,其诗作也同样不具有更多的文学意义。现在华语文学网所发布的《华语诗歌观云忘我网络诗歌研讨会》对更多诗友们来说可能是出了一道无从下笔的难题。在此先向各位深表我的歉意,并将非常地珍惜这次与各位共同研习诗学的机会,聆听大家的教诲。务请文朋诗友们不要吝啬你们的笔墨。
8 k9 m' p, d% S5 t: ~9 C! y9 w  新年快到了,在接受华语文学网的这份厚礼的同时,于惊喜之际首先想到的是祝华语的朋友们过一个吉祥如意的春节,该休闲的休闲,该访友的访友,至爱亲朋相聚一处,其乐融融。
# k. N7 c9 V' ]: }# b5 x
3 _9 ^1 ?0 ~% Y  h, A                       观云忘我
) G) A1 M& j1 ]1 p6 K                       丁亥年十二月廿八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9 17:50:11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不仅仅因为我是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才对老人家的话铭记于心。而是因为从主观上讲在一个精神无处着落的时代,在物质的压抑下,从个人长久的或短暂的生存状态来看,也更是本着实事求是、适者生存这样的法则,回过头来,我不得不承认老人家关于精神的论述是那样的至圣而永恒!当我们总是强调客观的甚至具体到每个人的实际遭遇并困惑其间时,我们更有理由相信老人家的话: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 f8 d; n6 T, ~  A, e  那对当今的青年说来“遥远的过去”姑且不论其特殊或者被贬为疯狂的时代下那一代代人是怎样“不可理喻”的生存下来的(严格地说任何历史时期,都是一个客观存在,是中性的。那种对历史时期的随意褒贬其实是人的无知行为。历史是无法变更的,而当它处于某个时段时它是强大的同时也是唯一的。我没有认真研读过历史学,但我认为这是对历史的最起码的认知,也是人处理现实与历史关系时的一个准则。所以插在这里,还因为我所理解的诗人的创作所面对的其实不仅仅是当下,而是过去、当下与未来的整体组合,不了解这一点,正如我们面对一只杯子时,只知道它是盛水、盛酒的器皿,是无法展开写作的。写作只有在想象或联想中才有意义。)就现实现在生活中,如果我们能够稍微客观一点地分析一下所有活跃于当今社会的人们,那些头面人物,不是敌意地也不是阿谀奉承地,放开那些运气、背景、不法、投机取巧、家族传承等等等等被这些人讥议被另一些人羡慕的字眼,我们就不难发现在这所有的背后,执着与追求、锲而不舍、不屈不挠,乃至“贪得无厌”,无一不是他们成功的精神支柱与原动力。如果我们仅仅理解为是对某一方面的追逐,那就错了,因为这正是人的而非一般动物的属性,是人与动物本质的区别之一。人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 x  G6 O- L2 w1 J. p9 t% d
  “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我们可以去掉革命、主义这两对曾被过去时代极端处理过的词汇,现实与浪漫(或称理想)的结合也是人文精神的一个永远值得珍视的主题。它不仅应当体现在诗人的创作中,更有理由潜伏于诗人的实际生活中。因为当我们强调创作主体时,那个创作中的人——作家或诗人就更特别重要和特别有意义。不认识到这一点,我们的创作无论是当下的哪一种提法的写作最终总是难以走出困境的。这不是我的什么主张,也不是对当下或过去任何历史时期创作的非难与指责,而是完善,成就于我们过去、当下与未来的整体趋势中。诗人既是写作诗歌的人,又是现实生活中的人。只有人格的完整方可成就诗的完美。所以当我们极度消弱了人的双重性“物质与精神”中的精神时,我们不得不重新强调人是要有点精神的。0 X/ E4 @( q7 `, c" S
( V- j( z8 M4 W' Q- E9 c
                                   观云忘我   2006-4-29于太阳石
 楼主| 发表于 2009-4-29 17:5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关“古风词韵”一栏的最新释意及其形式思考

  我不知道这个栏目最初的定位是什么?但从所有的发贴来看,基本上以今体诗及词为主。其实古风一词原有的本意并不包括今体诗,换句话说它是唐人对唐以前非格律诗的泛称。包括五古七古,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当数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及唐人李白的《古风五十九首》。因此相对于格律体的今(近)体诗而言它是自由的。自由就自由在不受平仄、对仗、句数的限制。一首诗除了押韵、每行字数一定外,基本上就没有别的太多的形式要求了。至于“词”的概念应是比较统一的。“韵”的概念同样是很重要的,在古体诗作者那里有时韵就是诗的代名词,如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在杂言诗中韵还是分行断句的主要标志。5 b; A- p' D8 m6 O- v( y4 {
  因此从这个专栏的命名和实际运作来看,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宽泛它,不仅不应当局限在唐诗(今体诗是唐诗的主体)宋词,同样不应当局限在古风二字。不仅有古今体诗、词,还有乐府、歌、行、吟诸体之杂言诗。不仅包含古代的一切诗体,还应当包括现代的白话格律体、半格律体,由这样的格律群(相对于现代无体自由诗而言)所组成的诗歌方阵才是足可与现代无体自由诗(以下简称无体诗)相匹敌的。也才更有它的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 T5 s* [  t. C( \3 ]3 w
  无体诗既然已经放弃了诗的一切形体的要求,那么相对于无体诗的格律诗为什么不包融一切诗体呢?从这个角度讲,我以为“古风词韵”这个专栏必须欢迎两组诗群的到来,一是对古代诗体及既有诗体的复读包括外国的诗体如著名的十四行诗等,一是对新诗体的尝试。这个尝试须有两个基因——韵和分行。* W& X) b( C. K% g
  同样的我们的版主和诗人们也应当有更宽泛的形体意识和对形体的审美思考。在放纵表达的欲望时,千万不要忘记诗是的有形。当探讨生命与自由的意义时,如果剥离了物种的存在那是非常愚不可及的。但是关于诗却有越演越烈的非诗(体)倾向。其实为了表达的自由,散文、小说、戏剧有着多么广宽的空间啊,可我们的诗人们,尤其是标榜自由的诗人们一边寄生于诗歌的名下,一边做着戕害诗歌形体生命的勾当。
' z5 D* D/ d! H- ]$ M  诗歌的形体便是诗思生存的所在!!1 `; D& q( M4 k8 b( Y& h
  祝新的一年,古风词韵迎来新的诗群!!
 楼主| 发表于 2009-4-29 17:52:22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坛闲话之阅读是一种需要

  摆脱谁为谁服务,谁为谁着想这些写作与阅读之外的功利性课题,阅读其实也是一种需要。这种需要来自阅读者本人的动机和需求或者无需求式的需要,比如打发日子、消磨时光。或者出于一种嗜好所从事的阅读。因此阅读总是有选择的、主动的。正如有些人喜欢看图,有些人喜欢听音乐,有些人喜欢看演戏,而另一些人则喜欢读剧本一样。
# O- L+ G! s$ N  文字的阅读同思维有关,往往会产生二度思维。这个二度思维的产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审美,不过并不是所有的二度思维都能至达审美的高度,有时也许只是会心的一笑,感觉作者写得不错,有滋有味。所以说“我喜欢”。懂得喜欢或选择喜欢,这对大多数读者来说已经足够,足够了。4 n" A) E) M; h& d  A; n6 ]4 n: J
  但这对网络论坛的版主们来说就远远不够啦。因为这里的需要首先不再是纯粹个人阅读式的需要,而是上升为论坛或版面的需要。这里论坛版主的阅读是一个中介行为,他不能限于自己的好恶去选择贴子,也不能止于会心的一笑。他必须为自己的阅读再续文字,裎亮自己的阅读体会——三言或者二语或者块头的文字——俗称的回贴。
4 |0 Y2 m1 R$ Q$ t  所有的论坛坛主为了论坛的需要可能都希望他属下的版主们能够尽情于阅读感的释放,以期集聚人气活跃版面。因此为了自己的阅读趣味,也为更好地回贴,选择版块这对版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因为趣味不投,你沉默无语,他人还以为你既不尽责,却又无赖着这虚无的头衔呢!所以休眼、辞职都是情绪低落时的当然选择,论坛管理者是不必强人所难的。当然了,论坛坛主在择用版主时初时可能是为了论坛版面及人手的需要,多一个帮助的总归是多一份力气。但接下来(从长久计)我以为论坛的坛主们还是不要忘了结交或挖潜铁杆同好的。% h( l( l' n+ M7 g
  这里我还想提及一下版主阅读的另一层意味:学习。是的学习!一般地说来版主入主一个版面都是自觉选择的结果。他因为自身原有的爱好和兴趣,选择了相应的论坛,并在这个论坛中一边发表自己的主题贴,一边阅读别人的贴子并做出及时的回复。同时面对他人对自己贴子的回复予以倾心的关注。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学习或互相学习的过程。如果一个版主,包括网友,既不回复他人的贴子,也对他人的回复毫不介意,那么面对这样的版主或写手,我要说你还是另择它途吧,何必受这份龌龊。
2 |6 Y( x8 T# O& _: I3 f  诚然如果你仅是我上面所提到的那类读者,打发日子,消磨时光,我还是竭诚地希望你留下来的。成为我们这个论坛的铁杆读者。懂得喜欢或选择喜欢,这就足够足够了。
: E, Q! M, _; P; Z1 x3 T( T2 ?5 I  W/ v" q) }+ ~) z; h
                      观云忘我 06/9/3于华语文学网
 楼主| 发表于 2009-4-29 17:53:49 | 显示全部楼层

给xfatscq

xfatscq:( v' v( i* f0 x# F( {$ D9 y3 j) U
  因为你的光临和你所带来的这些文字,你将成为我最新的网友,这使我非常高兴。在你的这些文字中我读到了一些灵气和新颖,但你如此发贴却是非常不好的。本来我是可以直接把这些贴子合并在一起的,只是当我浏览过这些贴子之后……我想还是你亲自把它们合并一下的吧!这样一来便于阅读,便于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整体的读后感,当然也就便于回贴了,而你现在这样做,与交流是无益的,我想你当然知道在并非个人文集的论坛里,象现在这样一下子见到的通版都是一个人的主题贴是令人不悦的。所以版主也好,其他作者也好,他们会一下子跳过去的。如果你想得到更多的交流,希望你用一个或少数几个主题贴发贴,而把相关或相近的内容以跟贴的形式,贴在那个主题贴之下。如此,如果你的文字是吸引读者的话,你的贴子一定会热起来的。如果你不愿意合贴,我只好在晚些时候为你代劳了,但在合贴的同时若乱了你的“次序”也就怪不得我了。  ]2 U+ E1 v" u5 r; O& ]' A0 y9 m3 a

  u6 C5 Z0 F8 y8 T* E8 x1 t问好:))
/ ~: ?3 [0 d1 u, e5 D( n# L
6 D0 [3 w5 S  R! j* a1 _' k" K8 I! \1 |附言:希望xfatscq或其他朋友以后不要再这样发贴(指一下子在同一个版面贴出若干个主题贴。有人称其为涮贴)如果再发生类似的情况,本版版主无须和作者事先取得联系,即可进行合贴或直接删除部分贴子。这不是针对那个人的,这只是为了页面的管理。望得到支持和谅解。) H* s  R6 h* k, h  z2 f
7 [( |2 c3 K) i* ?4 w# J4 e6 N$ f1 S: n
                        2006/5/1
 楼主| 发表于 2009-4-29 17:5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击——立即实行I(草案)

[hide=10000]  一、创作部构成:
3 h8 w& e  k6 q$ a; f5 ~! R3 R: s9 H*诗文纵横(普通会员专栏):注册会员即可发贴。' ^2 ?5 H$ r- C' }/ s, B6 F: z
*女子文学(为女性作者所设专栏):同时开设女性作者子论坛。
6 S5 h+ j/ ]. z: R% S1 G2 ?*现代诗韵(格律诗、词园地):格律体爱好者论坛。# c: e  i' ^7 w- w" r
*诗苑文林(驻站诗人作家论坛):认证论坛。
" z5 V5 L  a" a1 I*创作部工作室(版主申请、任命;活动策划、运作。):认证论坛。2 ^) H, m. p/ z% _6 P+ r% f; L
二、版主:
! F# I; S9 V8 y: B*会员注册后即可自愿申请诗文纵横、女子文学、现代诗韵这三个专栏的版主。
( U; x7 S) h4 ]三者只能择一,并保证每周必须上线,每月回复(不包括自己的主题)在100贴以上。以系统最后登陆记录为凭证,超过1个月不上线而又不请假者,视为自动辞职并永远不再录用为论坛版主。2 X9 N6 O9 H' u, ?) u
*诗文纵横、女子文学、现代诗韵这三个专栏的版主由本人申该专栏首席版主任命。申请标题格式为《申请XXXX专栏版主》。各专栏首席版主由论坛管理员或创作部统一任命。! ^1 n  y6 O5 y+ k( ~" n- g1 K5 U, b
*责职:熟悉和管理论坛,拥有系统所设计的版主权限,及时回贴加重加精帜顶删除不法贴子,策划和主持本版活动,活跃本论坛。
( u; O1 y( A: Y- F*待遇:太阳石文学社季刊每期推出版主专栏介绍太阳石论坛优秀版主及其作品。- |) F/ `: e" y* o5 ^7 R
三、驻站诗人、作家:(申请表另发)8 a2 B; [% C. b( E& c( ]
*只有现任版主(或曾经在太阳石担任过版主的会员)方可提出申请。+ a% }0 y# E& x; \8 \( W4 i
*除驻站诗人作家为本版当然版主外,创作部将任命本站评论员担任本版版主。评介驻站诗人作家的作品。
- ^: Z0 G. T$ p+ a) C*只有驻站诗人作家及论坛现任版主和评论员可参与两年一度的“太阳石——太阳星月亮星文学奖”的评比。也只有上述人员才能享受由论坛所适当提供的文丛或个人专集编辑出版的的赞助。2 x6 F. a; b$ z9 U: s7 K' l
四、工作室成员
) |! R5 w  K# y* c; A4 r*创作部工作室成员由论坛总版主及各论坛首席版主组成。除论坛活动策划运作外,工作室成员要定期交换意见或提案。
( P' T* q6 ]! `五、本次创作部所属各专栏现任版主包括论坛评论员进行一次性跟贴确认,不跟贴的(在一周内)从各专栏版主列表中除名。以后申请批准后方可列入。[/hide]
 楼主| 发表于 2009-4-29 17:5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关合贴的一点看法》(仅供参考)

  由于论坛近来推出了限量发贴的要求,并明确指出如果要在一日里多贴几篇,最好能合在一起,多余的会被删除(三贴为限吧)。其实这个要求是不过分的。比如对我来说,不要说一日三贴,即便三日一贴也已算够多的了。因此就算对写作勤奋的人来讲,能坚持一日三贴恐怕也是不易做到的。
; I) R: x1 {+ U$ L- r  现在不说每天能发多少贴这回事,只说合贴的问题。所谓合贴就是将几个主题的贴子合在一个贴子中发出来。其实在没有限贴要求前也常有人这样做。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发贴的需要,几个主题相近的贴子合在一起发,便于读者的认知或为了加强单贴的分量,也有因为近几日所写索性合在一个贴子中发出来的。对于后者和现在所要求的合贴差不多,即把几个或许本不相干的主题贴合在一起。3 b8 L# F0 {: Z& e. N5 V( o
  这样的贴子如果不自觉地梳理一下,对作者和读者都是无益的。所以,个人以为这样的合贴,数量不能太大,就诗而言也就在三五十行左右为宜。如果是几首内容毫不相关的诗,最好能保持形式上的大体一致,否则容易给人写作太过随意的感觉,也差强了读者的审美趣味,要知道读三五行的短诗和读二三十行的诗是不一样的。另一方面,比如对我来说我就会认定作者写作的不够自觉与成熟,还处在一种不成熟的磨合状态。, {4 w/ k" D# x$ i5 o) Q  X' t
  诗的形式(我这里仅指诗的长短,当然还有别的更重要的要素)为什么对作者极其重要呢?因为这是诗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如果在一天中,一个诗人写了三首诗,其中一首三五十行,另一首二三十行,而另一首只有三五行或十行以下,我会怀疑作者这首十行以下的诗是不是没有写完或者才与情都不够了呢?要不然作者就是对诗缺泛起码的认知。否则怎么会如此随意地将它们合在一个贴子中当一回事地发出来。(又不是一个人的最后作品。)诗的归类在任何时候对作者本人都是极其重要的。' a1 k# [6 ?) E
  (上面的这几行文字,是有感于近几日所读的几个合贴而生的感慨。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海涵,就算观云多事。但我想对一些人或许会有点启发,所以还是先挂起来,如果诗歌版的版主认为挂之不妥,是随时可以拿下来的。)
) O& u# \9 d' ^/ ~" A2 V3 ~" D8 t" b2 n# }: C# I+ x$ L
                                                                               观云忘我   05.12.1
 楼主| 发表于 2009-4-29 17:5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怎样使你的贴子热起来》

以下是我以前的一个贴子。当时汇总时没有多少人明白它的意义。其实我从来不为自己打广告。当时汇总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回贴,今日再贴还是为了促进回贴,只是这次得把话说得明白些。4 o( H0 q# Z  x* h  ^
楼主,要想你的贴子引人注意,要想你的贴子热起来,首先你自己要关心它,呵护它。对别人给你的回复更要热情地再回复,因为别人是在为你做宣传,无论是肯定的还是否定,他都在替你的贴子说话,帮你贴子的忙,若你本人要么不回复,要么总是一味的打哈哈,或者一副批评不得的样子,别人又何必再跟你折腾呢?回复坦然,有理必争,但要把握分寸,记住不要生气,也不要带刺,尤其不宜反讽。总之你的再回复是第一位的。但愿这个贴子能对大家有点启发。        观云3 w! {( A( w4 U

) p* }8 a, z* j4 s- i4 b9 o8 _, V) `, s5 s3 v+ V
, [. o7 m1 M1 D# r! f2 [/ F
拙作《祈雨》及其回复, R) t& R* b* Q- v4 ]9 r# Q

  C- o" A2 M; a3 o5 Y5 S$ n祈雨' `- Y. p/ ?  d2 T: ^) x! J
——今年的春天特别少雨) {% Z. g& F( z% S8 ?
2 i2 d* {3 @$ x* B* M$ m4 p" d) n3 G$ j
一把把绿色的小伞
1 G, {% \5 `) Z' H2 S! x' `5 h1 |缀在枝头上
% b+ F, i5 u! j$ ]# C! C# @就是不见春走下来
2 @6 M$ q4 s( k* E$ @9 k5 y+ B2 [% G# |8 a2 ]- x, }/ c: P) f
土地叫着干渴
4 D% d7 j+ O4 [+ |9 w9 D庄稼在田里等待春雨5 h" n3 d1 _0 O2 }& K
& |* c3 v0 ^, k2 V
我蒙蒙的心/ p6 M* m- [2 N: p+ |% _1 ]8 r
想着一号文件
' _6 ]8 j' H6 u2 k1 s& B
9 s5 b) K) M) @& p农民的问题/ g" H2 h: _3 D# f3 l
始终是大问题4 W( {( [; L6 a- [4 N. y

" ^6 J! \# b. G  h, L4 z) W8 T! Y粮食土地和春雨2 O6 O  b! N+ l/ ~4 }! h( X+ Q% t

9 G& d  l( c, _+ U04.03.02
4 T# ]/ e1 ?5 s$ _3 J% d2 c( i! X% I' n3 w2 l( V2 @& W
仅以此诗献给今年的春天。
8 \2 w/ y' s  q& g( y, B
7 K( F! O" k2 ]6 t8 z, H0 L) n
- b4 A2 Y! s* a) f, _( W; Q---------------------------------------------------------------------------
& g, j" y7 o+ p& a% F某人:  不带雨字才是真正的雨诗!问好   
6 c7 t3 b* H& j% U# v' k: `8 J6 ~- d8 B7 h/ D
观云:  说得好! $ ]" ]  R! K" ~- S, \3 K# W
     难道带了雨字的就不是真正的雨诗?
; E  ]/ f, z4 p/ s- m     诗的技巧只能服务于情感表达的需要,这是我对诗艺的理解。
3 M' ^! W2 V/ k( v$ \" S9 W, X) d5 E$ Y! P$ @( f9 E
某人:  我没有说你文字需要怎么改。我说出我的感觉,如果是我。我这样结尾:
" j+ K; W2 p" e% k6 W# m4 C
& E2 T, `; P: B6 R- P     我蒙蒙的心
7 v0 {6 C; l  H% V8 ^: e     想着一号文件 ( f: ]& [7 N. R8 N
. I; j" ~+ Z9 B- r
     农民和土地                      & I$ F) \0 Z) X: o1 U3 D  z9 D) g
7 ~6 u6 }, `; C* T) g7 W. q
观云:  这样就只剩下一号文件啦。, W  g3 W0 b" o2 d7 k
     除了这一号之“春雨”外,祈求天然的雨水一直是这首小诗的主线,怎能说丢就丢 呢? 中国的农业仍然是靠天吃饭啊,我的某人兄弟!
4 t: h9 r# ]$ L. @     所以雨,尤其是春雨,对农民太重要了。
7 I2 m8 |1 c& x6 X+ q4 P6 u4 i  H. A, u
某人:  道理非得说出来?你也太小看诗歌的辐射力了!留白是留给谁的?不是你自己而是读者!别低估读者的想象力。你已经写得不错了。如果这个结尾能收得无形的话。马上升华 2 J( F# R; }1 M& x6 u' b( N
) p7 V9 R3 J5 q; `. \) Q
观云:  不完全明白某人兄的意思。 6 E' v0 ?4 `, o
     只是我想说:  一首诗的结尾,其能否升华主题与这首诗的结尾是否收得有形或无形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况且有形与无形之说,也不见得无形就比有形上乘。此其一。 其二,观云从来不敢低估读者的想象力。只要看看观云的诗就明了。 其三,留白与否仍然要屈从于整首诗的需要。多了哆嗦,少了言不达意。若这首诗观云对“一号文件”只字不提,某人兄能想到此吗? 其四,观云也曾认真的考虑了某人的建议,并好好地排列了一下。无奈那感觉反糟。
& I2 c: ~7 ?7 Z" I     谢谢某人的热情了。观云的这首诗我看既不必改也不必再议了。
1 f2 O3 r# r/ k  \! |) k     问某人兄好! 5 L1 _* L9 F* k; m

& i" G) F/ W; f  m古剑:  太直接了吧   ) x! y  k& A* {+ s$ q6 l- A

# |4 K$ n! w0 Q- S* S6 `& j观云:  不知道我能不能以同样的理由回答古剑。
# f5 S1 e2 o* L" X- @     诗的技巧的处理,只能屈从于你所表达的内容或情感的需要。而这首诗所需要的正是直接。 说真的我就差“噫吁呼”了。 . n2 T. H: G* Y* \' f2 `
     问好古剑:)
+ m) C& d3 X4 c2 d7 H% m9 o; P
# F* t$ m% B0 s& Z: ^" _我舞轻狂: 还是不错的!/ n  ]6 S  @3 g# J/ `: n  M4 @
        有诗意就好!没有必要花费很多精力去刻意雕琢文字! 2 w! `6 [7 _$ D+ r' Q1 U) ~
8 ^* d6 y; W( }+ Z
观云:   谢  我舞轻狂  !
8 @, e2 [- x5 r5 ~9 D
; {! h$ q) @: O1 G) m3 O易州米: 结尾一句写得有味,第二段写"庄稼在田里等待春雨"与结尾处的"春雨"有些"碰",我想如果改成"庄稼在田里与农民一起喘吸"是不是好一点?    7 g! n% V1 q" D2 m" P1 K
# c9 k2 Q9 P# [5 P0 I
观云:  谢  易州米  评!
. G# P" `$ z2 k0 C  m     但观云对两个“春雨”的构筑是不一样的。  全诗十句却分为两个部分,前五、后五,而后五又拆分为三节。可见对后五的看重。诚然没有前五句,观云就不敢以诗的形式贴出来了。因此这首诗的第一个“春雨”是就前五句说的,而后一个“春雨”就是对十行的全部概括了。  易州米  的这一建议不同曾度上增强了农民祈雨的主题,但这样一改,后五之重就显得超重了,且庄稼一词与农民已十分密切,一句之中并出就重复了。此外,这超长的句式,也打破了全诗节奏的和谐。: s7 K: M- S5 z9 O% n  v
     再次真诚的谢谢 州米 的提议与点评,尤其是对结句的赏识。
& l8 x/ m0 J% N$ ?6 ~5 k; S     欢迎再次交流问好并祝安!
( d& Z! W7 ~, F4 Z* S0 C) g/ b% w; K3 I& [1 a! ~  B5 a; w
易州米: 谢观云忘我的赐教,经此一讲对诗的认识又进一步,再次感谢
3 ~0 M( ]; }% [+ {% D5 z) C8 u3 z. e% a, k  c8 }2 f
观云:  何言谢字。读者提出疑问,作者释之,本是作者的义务。况且人家读你的作品,给你回贴已是很够意思的了,你若置之不理,怎么说也是对他人的不敬。   h$ @" }2 u8 a( c% ~' M# C4 T
     评手、斑竹的工作纯属义务劳动,你对他人的义务劳动,连一句酬谢的话都不肯说,你还写什么诗呢?交流就是一种平和的对等的往来。相互商榷而后达成共识。首先获益的应该说还是作者本人。 * O4 t* n$ r; V1 A. c/ z
     谢 易州米 及对拙作给予批评的各位朋友!并谢所有的评手、斑竹。对他们的无偿劳动深表敬意!
1 N0 x' v( ]% g# O, A2 W
# E& E/ Q! J5 }) z4 {( O啤酒泡泡猫: 祈雨
( i# x9 _4 r: t/ p, s$ O          ——今年的春天特别少雨1 R8 q* P6 G8 {' v

9 Q) y& X/ V5 l* ?3 u          一把把绿色的小伞
- J$ ?& A$ y1 a' j0 _          缀在枝头上
! O& M2 Z; i" D% O. T          就是不见春走下来……好呵
2 k, p/ h4 A; [) W/ d: K  j, ]" ~! k1 P* N" f; h. z4 Y; L! T
          土地叫着干渴' l5 b) Z( U$ A1 O+ T
          庄稼在田里等待春雨……潜伏的问
9 j# f9 Y- C! F' f, {& f0 J/ p5 q
          我蒙蒙的心) L/ N- y4 @# R$ W' ]* e
          想着一号文件
2 A4 Y' j! _  h' W6 \5 L) B
& q1 T, p$ w% H  f1 Y          农民的问题8 T/ ]" K/ u3 T
          始终是大问题……这两句是回答吧,如果加点俏皮和诙谐就活起来了* C6 N+ ]# D; j$ ^' A( X

: |2 D, h" w! v: V5 {3 N2 n. o+ {          粮食土地和春雨……全境,是好的。- ?4 k1 C" U; z  v& c1 [% M5 {/ d3 F5 o" q
3 @( ]$ T- @* e  y1 b$ A, d! {
          斑竹,妄评了。                           
2 G" {+ Z8 o1 E4 M/ ^0 c# ~8 O
* V, h  h' l% a( [; J+ s) l观云:  泡泡猫  客气啦。此评怎是妄评呢?
6 z; r" M7 _8 e' F     少说也是大体正确。全诗各节皆评,只对那唯一的“我”字,不置一词,可见论者仍留白之高手。问好!7 M6 d* V  e8 p4 f' O+ k/ y

8 r; M, p3 Y: V9 p5 G' c小饮成狂:  农民关心春雨的问题
5 }' H" J. {0 e         少男少女关心怀春的问题
: r% e) Z! F5 }         偶关心偶家猫叫春的问题
$ b2 w" a, ^' S& e         春天8 l9 |. a( t/ P6 a
         事特多                                
4 I2 M7 h9 ^6 O( |% M
  W: }7 ~6 y  K, b观云回:    当然啦! 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关心的问题 ; R7 ]4 A; m! m6 @$ z5 E4 W
         但是你不是农民同样可以关心春雨的问题 ! x. ~" U8 p+ {$ T3 E( d
         你是成婚的男女同样可以谈论爱情
$ O4 P) @; {2 S         如果你只关心你家的猫那我无意论你 : M+ c5 E2 t/ ~5 {6 C0 z; r
         一辈子只关心自己的人还真的难见
- ^% P# I9 M* w2 l+ [         …… * q. d" f: @! ^$ B
8 Y/ ]+ k( D& y, u8 U( l. X  f6 @+ l
        问好啦,暂且不讨论谁该写谁的命题。 $ N0 ?2 z" j& s

1 O% `0 q9 h- ]小饮成狂: 其实吧,偶也关心农民的问题,只是调节一下气氛罢了。
0 h8 N: Z$ C7 B5 {/ c        学究太多,不觉得沉闷么?           
" P. ?/ P0 w& D5 H4 Q$ _  h0 x2 o$ s' [" Z
观云回:   呵哈  谢谢小饮,刚才言重了些,对不起了。
: ^& b3 d4 ^4 f# O        其实在回贴的过程中多一点学究气,也未必不是好事。这总比那些只有两三个字的回贴,值得珍惜得多了。 问好! & j1 S" m: D; i; x9 W
9 C: }6 U1 T# v/ T3 b' C4 z6 P; X! V
小饮成狂:  没啥,' s) |6 Q& g" [# y, F. K6 \
         向各位致敬了!     5 w; V9 D# W1 _) @1 J
2 F8 ^- l$ b) e+ O+ b9 K
茅山风雪: 下面引用由某人在 2004/03/02 04:53pm 发表的内容: ' Z4 U, O1 K* p( a* ]. y! N" }
        不带雨字才是真正的雨诗!问好
* L5 G& Q" Q( v4 K
! V9 A5 T% c7 i. j9 o* d: D        人,说得对。另,缺少祈雨的意境。   3 I% a9 s( d& F5 I5 d
, z6 c/ d7 d) q! s  J7 ?
观云回:   茅山风雪   
% L; k( ]% G$ v! e        我不明白,为什么非得用抽象的写作理念去框套灵活的创作呢? 莫非二位一直都是这样写诗的?那真的不仅令观云佩服也令观云称奇了。
  q  u; e6 u; h2 i3 [+ l        至于“缺少祈雨的意境”,有诗在此,赖也是赖不掉的,就存此一吧。
  F# i" G. `( S* R- X  o2 R0 n        祝安!     ( i/ [: f: R: K7 L

: A! l$ z2 w9 e7 f# V啤酒泡泡猫:  我蒙蒙的心
; w: h5 \0 X; |: Q; \+ C- [           想着一号文件
; z" N" b9 D2 e1 U, P5 _9 m           农民的问题& V0 T) X9 v; v+ N* c- G  @7 _" ~
           始终是大问题
# n4 \, p0 b0 R8 S/ X3 M+ \. A( `0 q! P
           我觉得这处意出来了,色彩亮一些更好!你瞧我又多说了,
: ^# [+ C6 e* |$ Z  W$ q
5 G1 E: |2 A  ]7 j/ D观云回:   再怎么说,作者也不会嫌论者多言啦。 求评本是来论坛的动机又何必掩饰呢? 而作者做一点释疑也应该是许可的吧!% {; u% x; r; F. N3 }; O0 O
        问兄弟好! $ n9 a/ J4 `* q& T+ I5 F3 P
        兄弟能从这不在意之处,见出意来,也是这首诗的庆幸了—— 6 R; j* R  p+ n/ @8 v1 T- L( u
        观云再表谢意:)
4 h, O5 L7 `8 Y* m5 X' [—————————————————————————————————————
- O5 a8 [" d+ m4 J% i8 Y* }+ f观云自检:
. ?5 Y  |2 u9 N) _     
8 [2 Z$ p4 `/ z$ w, u  1  在此次就拙作《祈雨》的往返回复中,观云在后期的回复里,情绪不稳定,显得沉不住气,中断了和某人兄的交流,借此表示欠意。
0 q( S$ v9 N( x  E  2  受此影响,以至啤酒泡泡猫回贴时都用上这样的语气了: 你瞧我又多说了。8 v5 L6 l- Q. L# X9 X
听到此言,观云深感内疚。虽在回贴中已表明了我的心态,但回想起来仍不是滋味。* P9 z7 Y1 {4 e( U+ B
  3  此贴回复有如下特点:4 l( u! A+ V5 w
    *双方回复都很认真,有一点较真的意味,但用语平和。
! f8 Q: R4 {3 o# b/ g5 Z    *观云在回复中所再三重复责疑的:“ 为什么非得用抽象的写作理念去框套灵活的创作呢?”这一点对评者是必须要记住的。 评者首先要尊重作品,而不是用自以为是的理论教条化地要求作者,甚至否定作品。
3 R. g. ?9 l" y+ R; b& O) ~    *往返回复是彼此获益的事。作者从中受益,论者同样可以从中受益。! J/ q- R+ }9 k9 J2 _' h! f! x
    *批评与创作同样应尊守艺术的处理和应用,必须从属于主题和题材的需要。重申这些是必要的。
! {6 t: h; N; t4 `! }% Z; e  4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虽然观云一直强调一个观字。但真正做到客观地看待论坛上的作品与批评的现象,客观地看待自己,确实是很难的。 恳请各位同事同仁,就这次回复赐教于观云。并予匡正。/ A: V: v4 f3 ?1 @5 }# b+ N- d' i
  5  上面的回复原贴见诗歌报论坛诗歌大厅,观云忘我《祈雨》主题贴。
 楼主| 发表于 2009-4-29 17:5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

  今晚抽了一点时间,专程走访了一下女子文学版,却只做了一件事,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这就是为所有的主题贴加了书名号。这其中对个别标题做了些改动,但愿不会破坏原有的意味。
/ R. Q! j8 J/ V% \  d      一首小诗是远远值不得加上书名号的,否则让长篇的作者怎么想?但我还是这样做了。我觉得一首小诗,其实也是一部书,一部厚厚的书,有些甚至是让人读一辈子也不厌倦的书。《李太白全集》洋洋九百多篇诗文,我虽是诗爱者也未能全读。但诗仙的一些短篇名什,却牢牢的记在心里,且时不时浮现上来就像那清水中的芙蓉开在盛夏里永不凋谢。那篇《静夜思》虽然只有四行,大概是诗仙流传最广的诗作了,虽然不那么伟大,但其知名度却可以说:但凡习诗者是无人不知无人不能背诵的。
& r: e0 e3 J4 }3 e7 n" n9 r3 S  其实,许多名篇大作,如果不是专题研究者,我们所能熟记的也不过是十之一二或百之一二甚至只是一些名字或大概的情节而已。但诗不同,诗贵在详记。有些诗作记住几句就够了,有些诗人记住其一两首诗作就可以留古了。不是因为别的,就因为它们是诗。诗不是史,不是传,也不是事,甚至于不是思想,诗就是一束阳光,一场晨雨,一次艳遇,一个偶然,一个不可再复制的独立的存立。诗就是偶然与必然,因和果,只是无论读者和作者,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偶然不知必然,只知果不知因。诗是那样地高高的独立于其它的文艺之上。: Y( {& L! L$ D* b% ^4 |7 d# o
  今晚我做了这样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从诗的一个忠诚的读者的角度来看是值得的。   2005-11-09
 楼主| 发表于 2009-4-29 18:0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又一次构想》(欢迎发表您的意见)

这次的主题是针对创作部的
- Q5 [, ^4 ~/ _9 ^- m% G  V7 \4 \4 X0 |4 H
创作部目前的栏目是:现代诗歌、女诗专版、散文小说、古风词韵、理论学堂这样五个分栏。现提议策划分为:活动论坛、诗文小说、女子文学、古风词韵。这四个分类。理由如下:
3 x8 y. ?, j# d+ N; d1、诗文的合并与太阳石文学社的方向是一致的。当下虽然诗的主题比较多。但散文小说的潜力是巨大的。将它们合并在一起,任其自由发展,谁能成为这个专栏的主角,那就看诗人与作家的努力了。或者各领风骚三五月也是未偿不可的。而文学社的刊物选题正可以随论坛发贴的实况不定期的有所侧重,显其灵活性与重点推介。
' E& F- {  }' i2 h7 l2、太阳石文学社不同于以纸刊或出版社上线的网站。以纸刊出版社上线的网站,说白了,它们是为了稿源或免费的稿件以及为了抢滩网络这一阵地。它们的目的不在论坛本身的交流,不在其读写的互动,所以其回帖与评贴一般说来是比较泛泛而谈的。其网络策划的活动也少。但太阳石文学社不同,虽然它有以前的经历,但近几年来是以论坛为主阵地的,甚至可以说是以论坛为发端的。因此尽管我丝毫不怀疑将来的文学社一定会拿出沉甸甸的书稿来,但其以论坛为主阵地的战略是不可变的。除非有一天它真的成为庞大的出版机构而抛却论坛,但即便如此也要靠论坛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支柱它。因此我们适时的调整,将诗文小说合并起来,取消这个学府式的理论学堂,让理论与实践更密切些。因为对作品的直接剖析,更有助于交流和作者的进步。而对发贴者而言,我们要明白这里没有大师,我不是,你也不是,即便有大师,也同样需要批评才得进步。
, T' q0 L8 N3 q: d# i5 t# D  从当今网络的写作实践来看,一些稍有成绩的作者很快就投城给纸刊了,或以登陆纸刊为目的。如果这样发展下去,个人以为再过十年网络上也不会出现大师。因此我们的主题作者,大可虚怀若谷,回贴者尽可以言者无罪,不要以为你接受了别人的批评,就好象否定了自己的创作似的,其实不是这样的。没有回贴,论坛就失去了意义,没有高品味、高质量的回贴,就不可能建立真正意义上独立于传统媒介的网络文学,它们迟早要再返回于传统媒介中接受审查,这实在是这一新兴的文学类种的悲哀。(有关这一话题,不想在此多做议论。)
+ l) \( m4 F9 ?$ \3、女性作为人类的两大性征之一。其生理、心里及生活沉淀与男性有着质的区别。这不是性别歧视,这是对性别的尊重与首肯。表现在文学里,便是另一种风情,另一道风景。所从在这次提案中不仅保留了这个专栏,还要强化它。古风词韵的定义,实际上已超出了古体诗词的范畴,而我们一直在使用着,当然这没有什么不妥。问题是在这个早已越出原有范畴的大框框内,我们是不是可以把现代格律体也框进去呢?让现代韵律和古韵澈再做一次碰撞,古体诗有结构、有韵律,现代白话诗是同样可以有结构有韵律的,我们的前辈已做过很多的尝试,而现在我们可以做得更好。因为我们有时间、有精力,处于边缘化正可以做许多事情。
" K0 p. [  G. |& h4、活动论坛不只是为了搞一两次赛事活动,也不只是策划几期征文。它的意义在于在瞬间检阅论坛人气的凝聚力与活力及其创作导向。把诗歌散文的活动放在一起,让诗歌和散文的作者各取所需。此外毋用避嫌的说它对作者既是一种写作训练也是写作在择题下的实践。无论此前在活动的实际操作中曾有过什么不妥,它的主体意义是积极的。' `) O7 y4 Q/ c8 [! x4 J+ Y" U5 J
鉴于上述理由,我提议论坛或文学社的高管们,要上第一线来,出任版主而且是长期地坚守阵地,当各个版面人手暂缺时主动顶缺。
  v. ?2 T5 F8 Z" W1 l& k9 `人员配制:, }9 g* x3 V% j% _; }( e' [
创作总部:总版主一名。总版助理两名,其中常务助理一名。1 G' {3 J1 {# X) a- D/ m# H
活动论坛:总版主一名。总版助理两名。版主或称主持人三至五人。专职评论员两至三名。诗文小说:总版主一名。总版助理三名。版主若干名。专职评论员两至三名。4 A0 b5 B3 g5 {2 Y2 y
女子文学:总版主一名。总版助理一名。版主若干名。专职评论员一至两名。2 p& U: `6 i7 H( j5 o0 [, c8 X
古风词韵:总版主一名。总版助理一名。版主若干名。专职评论员一至两名。2 r1 u& z) q, v* Z( @
所有专职评论员平时可以不参与主持活动,不参与回贴,一律免去普通会员会费。各版自建管理人员档案以纪念那些曾在此工作过的同仁。" ^+ p% a4 ]' A1 {& j
# z9 L4 F+ S2 b! a& n7 f
一家之言,请批评,请提出您作为太阳石一员的见地!
 楼主| 发表于 2009-4-29 18:05:03 | 显示全部楼层

[版务活动]您好!您曾在此當過差,回过贴吗?

现代诗歌论坛曾经是,现在将仍然是太陽石最大的亮点!
- h, \' m0 ]4 f6 R. `) _6 Q沒有现代诗歌论坛的闪烁,做为纯文学网站的太阳石便失去了意義!
5 u  y$ B# M$ @- i7 P诗歌,是太阳石文学网的支柱;诗歌论坛的互动(回贴),是太阳石的光芒!
2 B" I  a9 d0 ]; ^6 ~4 }太阳石文学网當下的策划和未來的走向其核心--离不開现代诗歌的运作。而网絡文化不論其未來走向如何,其第一站必將仍就是论坛。
. A& W( e0 G9 @  ^; S( l& R+ [  j& L做为这个论坛曾经的版主頭儿--观云忘我,值此本論壇誠征總版主、版主之際,特向在此當過差,回過貼的新朋老友問個好!
" x" s1 ^# M: l" x7 b你们还在吗?你们在此曾有过的经历,还能唤起你们回來的意愿嗎?
+ N. a- I: I. B3 L  O# h让我们征集一起签名吧,为了这曾有的记忆!
! S/ X- _" s2 l' z5 r
3 [: g* |' r% P2 e( V6 O; H5 F) A  }; L5 T1 i- q9 e" t, e; {5 L
观运忘我  现代诗歌(统称)试用斑竹、斑竹、常務版主、總版主。在这儿我结识了现实生活之外的文朋诗友,又一次开始打磨起诗歌。太阳石-----诗歌论坛,只要你存在著,你就是我心中永恒的所在!       05/10/07
 楼主| 发表于 2009-4-29 18:0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征文《五一 为劳动者而歌》题目自拟 体裁不限 5月5日截稿

《五一 为劳动者而歌》 体裁不限:诗、文、小小说、故事均可。(以短篇为宜。) 题目自拟。欢迎跟贴,如单独发主题贴请注明:“五一征文”字样。 唯一的主题要求是:歌颂。 奖项:1、特等奖1名,加威望2点,奖华币10万; i# P( h" d8 k, y1 k1 {
一等奖2名,加威望1点,奖华币6万
, B6 J6 L2 ~7 N( ?- M二等奖4名,奖华币5万
* G7 c* _) \; u% \4 r* {三等奖6名,奖华币3万* i3 Y' F, A1 z- L, G, S
参与奖若干名。' ]$ D0 O$ L2 x# W3 u9 d
2、获奖作品编入华语网刊专辑《五一 为劳动者而歌》 时间:4月20日——5月5日晚23点。
! E3 }# G4 `' Y7 f华语现场 04。04。19
 楼主| 发表于 2009-4-29 18: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开放华语现场同仁社及设立分区的构想

华语现场:  x9 j8 {8 E$ x# u( _
   自华语现场同仁社开栏以来,离当初愿望之甚远,完全不能履行同仁之职责,徒具虚名耳。此外《百家争鸣》设坛以来几乎成了摆设。现在我们又本着以评引诗吸引人气的愿望增设《华语周评》。现将华语现场同仁社分类区的构想陈述于下:
: \4 i5 A# ?1 D, {$ x一、华语现场同仁社放弃原有申请编制,涵盖所有华语现场论坛版主、休眠版主、贵宾。2 r3 D  G! T/ o& R
二、华语现场同仁社原社长七星宝剑, 副社长观云忘我暂不变更,适当时候重新改选。
$ A5 m; `  Y2 {( o' I三、华语现场同仁社本着包容的精神平等对待一切诗歌流派,尊重诗人,尊重作品。以诗为诗,以文为文,我们深信人类千百年来关于诗关于文学的诸多见解,其本源其核心的部分一定是永存的。
2 `0 N+ w* \# m2 I7 |8 ?- X四、华语现场同仁社接纳所有愿意在社内发贴的论坛版主的贴子,是版主的活动之家。
  }2 c( p+ }) K五、〈华语周评〉由见闻主笔,清泓、林子、观云忘我从之。所评作品来源于各论坛常务限量荐稿。
  {' X3 B# {# H$ Y六、〈百家争鸣〉归于同仁社名下。其宗旨不变。清泓(常务)、七星宝剑、青梗峰、马忠礼、怀虎超侠。+ O# Z1 R6 X& B2 [6 w0 G* s
七、华语现场同仁社是华语现场的一个组成部分,对版主们来说若想参与好同仁社的活动,必须先做好一个合格的版主,认真履行在主版诗歌走廊、另类文字的回贴及其相关操作的义务。
: d) k( g& w$ X) S8 [% C3 j& D/ h八、原同仁社社员为同仁社核心成员,对同仁社的活动及其方向不仅有提案权,半数以上还具有否决权。
" a, T5 a. v: M$ J& \8 h聚论坛之人气,首先要激版主之活力。这是我此次提案的动机。所议不周,请各位复议。
! p8 X, k6 U- g6 t8 R                                        观云忘我    2004/8/7( e. G" I  d5 a
附:华语现场同仁社原社员名单7 W: e6 J! F4 S0 u2 A
NO1********七星宝剑*******
/ I& j2 J$ c: g  pNO2********小鸟凶猛******* : |) `9 `$ h) p+ Y
NO3********观云忘我******* . m9 H& r+ h& F  f
NO4********兰逸尘*********(休眠) ' ~7 J. E4 q" ^) p6 _# t
NO5********方歌吟*********(休眠)
8 J& J* W" s: Y: r8 K7 xNO6********刘新吾********* ) E7 c7 E* _; n
NO7********陈  忠********* 9 ]/ O, S. J7 f# w0 N/ o' Z3 u
NO8********黄果树瀑布*********
" D" v+ D' _7 [3 g$ ^1 p. kNO9********利  子********* 8 d4 n9 H& C8 z: P/ R6 M
NO10******秦  堤*********   p, r$ H! a3 W: Q  s+ Y
N 011 *******沈秋寒********
0 I9 g+ ]+ s2 H! z7 q: H/ n' j' VN 012 *******惘  燃******* 0 D7 _3 e; C5 L
N 013 *******成林子******* ( v5 Q1 ^3 n4 b* E5 S) ~) f2 l! w8 S
N 014 *******红  居******* 注:排名按加盟时间先后  祥细内容各位请阅同仁社的相关贴子。见:
8 o+ e1 Q: r: U7 Lhttp://hyxcw.net/cgi-bin/forums.cgi?forum=76&show=35
 楼主| 发表于 2009-4-29 18: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 给瀑布兄弟!!!

瀑布辛苦:
8 {$ {+ \, a( k; }' u; h/ M9 D8 Q       浏览了一下本期的网刊初稿。感觉篇幅大了些。请再浓缩一下。3 r" R: j# s% R
建议: 1、将收入《同仁网刊作品选》的非同仁社社员的作品从中挪出。转入其它栏目,或以后备用。
, g$ f7 U  ]  [* Q7 v6 n2、同仁社社员,已收入《同仁网刊作品选》的,在《斑竹风彩》栏目中的,尽量挪出,包括利子和我的及其它社员的作品。如瀑布不忍割爱,可以酌量并入《同仁网刊作品选》。
0 x! _4 r# \/ }$ ~4 w3、网刊作品以精短为主,宁缺毋滥。尽量少用50行以上的单个长篇,确实很好的,也只能每期兼顾。因为网上阅读毕竟是匆忙的,没必要考验读者的耐心。 " H8 w: l/ f2 a& Q; x4 A
4、非诗歌类作品其总量不宜超过诗歌作品的三分之一。华语现场以诗歌为主打,网刊也然。 太长的篇幅能割爱的割爱,实在不忍的可以连载。 以上建议供参考。
; {; c+ L, u  o8 _( c0 B$ v0 B8 k) q              
! P4 o! K; D$ A6 y                                   观云   04年4月13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9 18: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投票突然想到的……

从投票突然想到的:" r# _/ y: S* a% J. [" U( {
不要说会员和普通版主了,仅就区版主以上就有19人。如大家都能参加华语的活动,比如这次五一征文投票,一人五票,19人是95票,再加上“诗歌走廊”的全部版主大约 20名,还有参赛的人,起码也该参加投票吧,粗略一算,即使其他会员和版主一票不投该有多济票,大家算一下?
% R" e: A+ a& E- x假如华语的生力军对别人的事都不热心,都不参加此类活动,那论坛的活力如何体现……此事虽小,窥一斑而见全豹………………………呜呼 观云 以求友声
 楼主| 发表于 2009-4-29 18: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移动贴子

各位总斑、' [5 [5 ^0 t( @2 M% b4 _: y5 w
版主:
- [" q0 l: x. B7 w既是为了节省空间也是为了避免事实上的重复发贴。请各位务必注意。即日起凡转移贴子,除转入个人专集、精华标志进入精华区以及直接选入网刊的作品外,转移的同时注意一下具体操作,不要在原版留下贴子。
6 d- M  [; K. D, h' {2 I个人发贴(包括所有会员发贴),一般同一个主题只宜发一次,最多也不得超过两次。而诗歌作品如以短篇发在《先锋短笛》了就不要再到《长歌行板》里去发,反之也是这样。包括同仁社社员的作品在同仁社发贴后,最多也只能再发一次。会员个人收入专栏的不受此限,但不可重复收入。比如一会儿单篇一会儿又以组诗收入了。
: n0 K1 N* r: _% c2 q: O各版推荐到网刊的作品,请直接贴到网刊编辑部,如一时进不去,也可发往《站务讨论》。 网刊编辑在收编的同时,就应将此贴删除。
1 [" [* y8 t7 m4 p3 \
5 O- x+ k5 I' g: J3 W! X向各位问好!. l' [! A) ?5 k7 k
又让大家分心了。无奈!
 楼主| 发表于 2009-4-29 18: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版主黑白的一点点善意的批评!

黑白:
3 x* m# Q) a' @9 K- r   你好!+ I/ N' \" ]* s- ]& X2 ~) D" V2 M$ i
   无意中翻阅了一下你的资料。在看到你的发贴量与回复比例时有些疑问,随后查阅了一下你主题贴及回复。我明白了原因。借此给你提一点点善意的批评!希采纳并予纠正。8 r7 c8 R# x8 c' @7 K
   批评什么呢?你主题贴的量再多,只要不重发,都是受欢迎的。对你的批评是身为版主应负起给他人稿件回复这一责任。这是每个版主第一位的任务。而你现在做得真的很不够。希望你今后上来时多读读他人的贴子并给予回复。要知道论坛是互动的。你不看别人的贴子久而久之,别人对你也不会太关注的。望黑白能明白观云的善意。/ u) ?9 M* u3 C: t9 s5 _% \! U6 S
   此外,现场其他的版主有没有类似的现象呢?或许稍好一些。这里不多说。望各位自珍。
* I' k$ h+ E" U# L   这也是观云的职责啊,知道了不讲也是失职。望黑白和相关人员谅解!                                      观云忘我    05.06
 楼主| 发表于 2009-4-29 18: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通知

]<br><br>近期论坛由于运作的需要,做了一些版面上的调整,有关人员的任命也做了变动。现将具体事项通知如下:<p>一、版面调整。<p> &nbsp; &nbsp;1 、分类区“站务讨论”更名为:《站务策划》。增设论坛《驻站诗人介绍》及其子论坛《华语诗人访谈》。<br> &nbsp; &nbsp;2 、诗歌区命名为《诗歌走廊》。增设论坛《临屏与擂台》。改“短诗快打”为《短笛轻吹》。《华语现场同仁社》增设子论坛《同仁社网刊专栏》。<br> &nbsp; &nbsp;3 、美文区命名为《另类文字》,意即诗歌之外的文体,这样就华语而言函盖得广些。<br> &nbsp; &nbsp;4 、个人专栏里,删掉了个别申请后一直没发贴的论坛。<br> &nbsp; &nbsp;5 、纸刊征稿里的论坛全部改为子论坛。欲投稿者点击《纸刊媒体征稿》即可找到你熟悉的纸刊。<p>二、版主任命。<br> &nbsp; <br> &nbsp; &nbsp;1 、分类区《站务策划》版主:利子、观云忘我、刘新吾。<br>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驻站诗人介绍》版主:肖今。<br>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华语诗人访谈》版主:秦堤。<br> &nbsp; &nbsp;2 、分类区《诗歌走廊》版主:成林子(兼),秦堤,空灵部落,沈秋寒,惘燃,鱼村<br>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之《临屏与擂台》版主:成林子、鱼村、空灵部落、一北、原风。<br> &nbsp; &nbsp;3 、撤消鱼村《长歌行板》版主、空灵部落、一北、原风《先锋短笛》版主的任命。<br> &nbsp; &nbsp;<br>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2004年5月5日 &nbsp;观云<b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