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综艺(责编 山城子)
采风读诗(1-10)
文/ 采风
1、《探石》
人,穷在路边
无人问
富在深山有远亲
石头,只要够大
那就算是你
躲在荒山野岭中
也会有人来把你登门探访
文/刘尚宾潘越雨2015/7/14
写于纽约州allegany state park国家公园
采凤导读:此诗也可以借鉴人生感悟短语形式来写:“《探石》 人,穷在路边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石头,只要够大,那就算是你,躲在荒山野岭中,也会有人来把你登门探访。”
问题是这样写可能会冲淡思想的味道,毕竟诗歌是以思想性的凝练为主打方向的,而散文诗重在行文,或者文的流畅和思想性兼顾(个见),从这点来分析,这首诗不成功的,在于自己的思想没有借助诗体完美表达。分析如下,既然是《探石》,那就必须提取石头的味道来,不同于人类的思考和价值观,人眼里的富贵和石头的“大”是两个平行的观念,缺乏突兀,缺乏突破和上升的点,所以,用“大”字来概述石头,未必独辟蹊径,思路不够新颖,缺乏震撼力,一首短诗如不能借助很少的文字营造震撼的思想氛围,确实不够成功,原因是字数本来就少,艺术手法,通感的运用局促于狭小空间,所以必须借助于思想的呈现,新颖来达到。 个见把“大”字换为另外的“静”,或......(亦在思考中)。
握手
2、《飞蛾扑真》
做人容易
做个好人更易
只要是够圆够滑
溜得跟鹅卵石的一模一样
那你就是
一个名副其实的好人
做人容易
但是,若想
做个表里如一的真人
去剥光自己所有的面具
来赤裸裸地面对这个世界
那就等是飞蛾扑火的
九死一生
做人,容易
做个假的好人,更加容易
但是
想做一只
敢去守候爱情的飞蛾,真难
诗人也,有真有假
但能敢将自己的心底真话
毫不保留地呈于人前
那就必须
要具有一种飞蛾扑火的天性
文/刘尚宾潘越雨2015/7/22
采凤导读:“做个表里如一的真人”,是此诗的眼。确实,如果真的做到了事事处处都能认识到“真”的可贵,或者捕捉到“真”和我们同在,从而不会为任何外界不开心所干扰,所带动,本身已经在“真”之中了。
此诗点出了做人,做事,写诗的核心:从心灵做起,和“真”交朋友;此诗也点出了了一个众人觉得烦恼的所在,飞蛾的来历,即心生一念之后所面临的尴尬,因为世界从来就是这样安排的,从自然理念和人的观念上来说,你心生“恶”念,身边必定会有“善”的一面,包括点拨或修正,紧跟不止,直到相互抵消或向顺应自然规律的方面转化;相反亦如此,所以这个世界永远处于颠簸中的平衡,(这里指人观念的来源和发展方向),弄懂了以上就抓住了通向“真”理的途径:一个“敢”字是无畏的前提,当然重要,一个“静”字遏制所有观念,达到不受后天观念影响,实现同体大悲愿望的“郁郁黄花皆般若”。以上个见
所以此诗结尾“飞蛾扑火的天性”不可助长,若不从人性深处做平静的功夫,想借任何外在形式都难以体悟“真”愉悦。
握握,以上仅仅从诗歌的思想性探讨。
3、夜晚
文/镇州
夜晚降临。我摘下
面具。身体最坚硬部分
一只船,泅渡的工具
赤裸的苦衷
前朝的晨钟暮鼓传来
居然如此合拍。随这指尖的触摸
一块松木板的家具面上荡起涟漪------
无声的音乐飞扬。夜里
你弹拨
如飞鸟演奏天空
采凤读诗:夜晚降临。我摘下
面具。身体最坚硬部分
一只船,泅渡......
从此段和结尾看,《夜晚》一诗仅仅写了一半,属于黑夜的人生和参悟,而且只有当夜幕降临,诗人才肯打开身体最僵硬的部分,和大自然进行亲密交流,虽然很畅快,很彻悟,但是人生无数次从黎明走向黎明的反转和扬升,显然没有点到;所以说,借《夜晚》题写,对于夜的思索这本身没有问题,但是若能轻松借助于白天写黑夜,或者少许点“白”字面,走出黑的局限,这也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思路,考验诗人思维是否有局限,有比对,有抑扬,有更全方位的审视,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一点,或一个面的酣畅淋漓的倾诉或自在表现。
从立体看,此诗属于倾述型,引领和突围性有待......
凤浅见,握握,就诗论诗。艺术呈现方式及韵律等探讨暂略,候补。。。。。
4、风吹故乡
文/王蕾
风在故乡的岁月里吹
在屋顶上繁衍
父亲蹲在屋檐下,小心呼吸
母亲一旁端坐,陪伴着
逐渐降临的黄昏
加重了,他们的苍老
天色暗下来时,风在父亲的肌肉和骨头里吹
有什么在残缺的部分凝结
使他内心坡度
骤然陡峭。他的咳嗽
应该包裹某种隐喻
母亲曾试图,以平稳的语气止住
却是徒劳的
最终,风将我眼窝里两颗硕大的泪珠
越吹越远
与划过天穹的流星
惊人的相似
2015.7.5
采凤导读:此诗以家常语言叙述了风和家人的故事,主打情感是思念以及亲情的温暖与岁月的无情。
结束时情感基调略微上扬乐观些或更好,平静中淡看人生,笑对生死不是更令人怀念么。
另外“惊人的相似”可以去掉,这样更意味深长,人生与相遇,家乡和亲情,在风的眼里,本身就是星星一样在对语,眨眼,互盼;有效拉长诗歌的空间感,让“语言的艺术从自然中来,最终回归自然本身”。一点浅见,班门一回。
5、炳灵寺,十万佛光里的佛
文/云海风帆
我看见了黄河,着青衫而过。
我看见了高峡,随波纹梯次湮没。
佛光。十万佛光,在一处丹崖之上盛大开放。
细腻、斑斓、精致、纯洁。千姿百态。承载着历史的重量、人文的飘逸。每一尊佛像,石雕、泥塑、壁画,站立、端坐、舞动,他们的眼里,都深藏着一片苍生、一代王土、一种天降的撼动。无数国度、无数战场,乃至无数渔家灯火和舟楫,依法传承。
佛啊,你应该是谁要拜得坚守。
是无名的开凿者?
是游弋的水上浪子?
还是将相王侯?
所有的参禅和拜谒,所有的朝圣之路和感恩、忏悔的泪水,凝结成了无数详实的光,横贯天霁。
上千年了,我分不清哪个朝代,小龛上的天、地、日、月、君、亲师,都要经历多少次火的洗礼,煅烧出了如此的蓝、如此的清和如此的静。
长夜漫漫,长路漫漫。
如今啊,我的眼前,只有一团光。
黄河之光。
一层一层推涌,一路一路盛开。
时代的信念之光。
采凤导读:仅仅从思想性作探讨,其实从一粒小石头里面可以见察事物的本性,此诗入题《黄河》,做到了以宏大观渺小,这是第一步,遗憾的,以小观大没有深入,缺乏和平凡事物的沟通和举证;诗语言的华丽,宏大,架构家国人文,本身没有问题,关键没有从这些架构中找到一个足以令心灵震撼的细微的点,也就是精神和情感;若说精彩处,在于将黄河之光和民族精神,和智者的开化有机融化渲染。总觉力度不够,庞杂有余细微尚缺。
6、夜晚
文/镇州
夜晚降临。我摘下
面具。身体最坚硬部分
一只船,泅渡的工具
赤裸的苦衷
前朝的晨钟暮鼓传来
居然如此合拍。随这指尖的触摸
一块松木板的家具面上荡起涟漪------
无声的音乐飞扬。夜里
你弹拨
如飞鸟演奏天空
采凤读诗:夜晚降临。我摘下
面具。身体最坚硬部分
一只船,泅渡......
从此段和结尾看,《夜晚》一诗仅仅写了一半,属于黑夜的人生和参悟,而且只有当夜幕降临,诗人才肯打开身体最僵硬的部分,和大自然进行亲密交流,虽然很畅快,很彻悟,但是人生无数次从黎明走向黎明的反转和扬升,显然没有点到;所以说,借《夜晚》题写,对于夜的思索这本身没有问题,但是若能轻松借助于白天写黑夜,或者少许点“白”字面,走出黑的局限,这也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思路,考验诗人思维是否有局限,有比对,有抑扬,有更全方位的审视,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一点,或一个面的酣畅淋漓的倾诉或自在表现。
从立体看,此诗属于倾述型,引领和突围性有待......
凤浅见,握握,就诗论诗。艺术呈现方式及韵律等探讨暂略,候补。。。。。
7、落日的门栏
文/镇州
因频繁开启而发烫了的锁孔。门的残酷在于明证
一颗雄心浮于半生和不熟之间,又将被墨色涂抹
虚无。这是否意味夜已经怀孕
有了流水意和火焰,一种淬!
唤出缚于坐标的马,授予晚风
仿佛晚餐后的一只苹果,最终消失
而果核部分的命名——夜
将你轻轻吐在灯芯里------
在宁静之上,我和星光置于一地
采凤读诗:1、又见一首和夜有关的诗歌,虚无之后诞生万有,上升后的下落,流水和火焰主持的世界缤纷话语,在此诗尽显,喜欢如此迅疾的语言转换,意境由点及面,慢慢荡开,读此诗犹如品尝时间的冰块,在唇齿,在指尖回味悠长。
2、“唤出缚于坐标的马,授予晚风仿佛晚餐后的一只苹果,最终消失”,此段将固化的空间比拟马,幻化成苹果,通感的运用纯熟,视觉,味觉,触觉兼备,立体呈现虚空。
3、“在宁静之上,我和星光置于一地”,一种彻悟后的宁静,整个融化在星光和大地,这是一种独特的生命体悟,用一个“燃”字可表达,用“夜的对语”可替代诗题“落日的门栏”。
4、首句“因频繁开启而发烫了的锁孔。门的残酷在于明证”,若改为“门的残酷在于频繁开启 而发烫”,或更好,避开“锁眼”和“门“争夺主题,有开门见山效果。
5、“唤出缚于坐标的马,授予晚风”若改为“唤出缚于坐标的马,授予晚风,轻拂门栏”,效果更佳,因为诗题有“落日”二字,通观全诗少了文墨渲染“落日”,建议在此处稍稍点下。
6、诗歌前两句完全可以押韵“i”的,和下句尾字“淬”“失”“里”“地”等字,连贯一气。
7、心灵彻悟类诗歌一直局限在和自我对话,普及和受众局限的难度在于“心灵的魔术师”,虽魔幻少互动,因为少了相同的心灵体验,自己感动未必代表众人感悟,自身升华未必带动身边升华,况且用来“显摆”的道具不像某些现代诗,极尽宏阔壮观的诗语言,极尽贴近现实的打动力。所以说这是一首传统意义上的心灵感悟类诗歌,还需在贴近现实上下功夫,多找一些容易和更多人形成心灵共振的参照物,从而把诗歌能量发挥更大。
8、剑客
文/镇州
时常怀有杀人之心,似蓬勃剑气
杀戮之事在于握剑的手掌操于
疾病,劳作,远行,梦的空白
且以皇帝名义,日日履新登基
徒具旧日河山
得遇一场鹅毛大雪。仿佛弹射出去的刀光剑影
片片削平万千障碍。不忍卒读的伤
及自身,多像颓废之爱显现了漏洞
破败中,你加固曾经废弃的空巢
盛接 宁静
采风读诗:此诗首段把剑客比拟“日日履新“”徒具旧日河山”的皇帝,很有新意,接下来用“颓废之爱”做个承接,“显现了漏洞”是主题,同时也是该诗写虚的一根主绳,虚实并进是该诗的另一特色。
尾句达到共同提升,“宁静”,不错,和本人此时的心灵,共振达到一致。
很有特色的一首,本人视之为成功的“阴阳鱼”,诗歌虚实并进的典范。现实色彩亦很浓厚,容易达到“以己之感悟,推广弥漫至更广人群”。
推荐。能力受限,暂看不出缺陷。
9、画作
文/镇州
上午7:30分。我八岁
捉一只笔象捉一只蝉,或者一只青蛙,玩耍之心占据三分之二
余下的用于绘画,用浓重的墨汁淋头
毕业时,画作接近达成
细节无法完善困境。尽管已经习惯赞美的装饰
和从侮辱里取出大海的盐晶
在路过一个陌生漂亮女人时,内心开始蠕动
脱落一些油彩似的铁锈
“我们赤裸的坦诚相见”
有更多的铁锈阻止诱惑。眼睛是唯一漏洞
采风读诗:1、此诗通过一幅画的诞生,过程走出一个“情有独钟”的赤子,坦诚爱的话题,爱的真意,抽丝剥茧般从世俗,从众人无法体验的情感中,走向升华,走向诗意般的生活,是典型的意向和生活完美融合之诗。
2、此诗自我设定一个极弱的陷阱“在路过一个陌生漂亮女人时,内心开始蠕动”,这是一个普通人无法逾越的陷阱,生理反应指挥情感走向的一道坎,好在“脱落一些油彩似的铁锈”,此句完成了对此诗的救赎,情感的走向明媚,始终积极,避免很多类似流俗、颓废的结局。
3、“铁锈”让人自然联想画作的通红颜色,眼睛是唯一漏洞,同时眼睛也是无数铁锈的聚集地,视觉往往阻止人类情感向更高级的境界攀升,个见,此诗结尾有两重意义,既肯定了画作的主使:眼睛,也否定了视觉作为第一参与者的能力。这一巧妙安排增强了全诗的耐读性和思想性。
4、首句“上午7:30分。我八岁”,让人自然联想8点钟的太阳,扩展一下,此诗没有局限于以情感写人类;人类作为自然的一份子,自始至终和万物保持“赤裸的坦诚相见”,该是怎样的一种诗意呈现,人类的赤子情怀在诗中得以呈现,此乃成功的一种语言暗示和自然联想,有效提升诗歌容量,直达“同体大悲”、“闵怀自然”。
5、不足处在于第3段少了一个连接的关键词,诸如“画作”之类,和题目有了稍许偏移。使得思想游离题目之外,或许这正是作者有意制造的一次“意外”吧。以上浅见,或许解剖式悦读对原诗是一种伤害。恕。
10、雨和雪
文、小雪人
停歇是行走中的瞬间,也是永恒
溢满天空的泪滴,悬垂在屋檐下
停留在雨珠里
停留在一条河流的秒针上
鱼儿追逐的云朵,桨叶上的浪花
四散的鹅卵石,漫长的水草
以及零度以下的一片凝结
都会化作故乡的一缕炊烟
采凤读诗:1、关于时间,瞬间和永恒诗意般呈现,——“停歇是行走中的瞬间,也是永恒”。
2、关于空间,天空和屋檐拉近距离,——“溢满天空的泪滴,悬垂在屋檐下”。
3、关于微缩和膨胀,雨珠居然虹化成一条河流,童话般,——“停留在一条河流的秒针上”
4、关于动和静,卵石和水草亲密对语,——“四散的鹅卵石,漫长的水草”。
5、关于临界的点和面,以上都是对故乡的铺垫,炊烟才是久飘不散的乡音和乡情,——“都会化作故乡的一缕炊烟”。
6、8行文字涵盖浓缩世界的因素,不容易,却做到了,推荐。
7、该诗弱的地方在于诗意有欠拓展,仅仅局限于季节和故乡的思考,关于大自然一切有关《雨和雪》的特质,并没有做深入联想,建议参考镇州的《画作》,借鉴引发式思维,在该诗添加柔和刚,人和自然的思考,建议把整个人类比拟一滴雨,把自然环境比拟一片雪,在更广博的境域重新梳理关于人文,关于回归,关于思乡的话题,可能会不仅仅局限于“亲情”的该诗话题。另,“以及零度以下的一片凝结”,这里的“片”字若改为“切”,会比较深刻。
以上浅见。握手
有爱才有诗
卢兆玉
有爱才有诗。一个没有真爱的时代,定然没有打动人心的诗。
这个时代,其实每个人都爱钱,可诗人们却不去表现它。真爱的无言,不爱的矫情,诗能好到哪儿去呢?!
我爱女人,我爱金钱,我也要好名声。
你会说:“什么都被你占了,你想得真美。”
呵呵,从你的话音中……我听出了和我一样真实的你。你可以写诗了,并将成为一个优秀的诗人。
我想:一切的伟大都源于对时代的忠实。
当后人从你的诗行中读到你所处时代的脉搏,只须明智一点的他们是不会因为你的“贪婪”而视你为丑陋的。相反,或因你的真诚而倍觉亲切。
在“真与美”之间,如果二者必择其一,你选择什么?我选择真。因为美不仅可以整容还可以修饰。当然我不是说所有的“美诗”都是整容或经修饰的。如果一个诗人天性的爱美,他的诗为何不可以真而优美呢?!
呵呵,这只是个伪问题。当你选择了真时,其实已把握了美。真与美是可以兼得的。
反过来,我还是十分敬佩我们当下的一些诗人能够与时代格格不入,能够与真我格格不入,并长期地存在着。他们贪财、好色、图名,却理直气壮地鄙视它。
这正好印证了当下人格与时代的双重分裂,抑郁症。
抑郁的“时代”常产生凄美的诗篇,可是当这“抑郁”立足在虚无里时,“凄美”一样不复存在。有爱才有诗。还是把你的真爱表现出来吧。这是时代所给予诗人的也是给每个读者的权利。
根据19日的网络即兴记录整理。2015.8.20发布。
文艺评论《一字一诗界之-----从文字看文本的生命力》
文/ 晓荷
一、同音字的相互佐证与引申。
“假若海里勒想到自己精心串起的诗歌韵律音珞会变成衡量才智的标准”,原文发表之初无意将“璎珞”写成“音珞” ,后经《东方诗风》网友尘埃提醒,对以下观点达成共识,后因担心多数读者不易理解,遂取其被多数人认可的正解,恢复“璎珞”,当然也代表译者的意思。
理由是,引申为“音珞”,代表音节,编织;引申为“璎乐”(读le ,和“珞”同声母),代表乐器,声音;再度引申为“音乐”,或有关文字激发的音乐性质,可观,可听。
二、“静”字的几种常态:“径”,“镜”,“境”。
“另辟幽静”,当然也可以,不一定非得“另辟幽径”。
理由是,“径”指小路,具备空间,容量,和“幽”组合指辟开相对幽深或不为人知的地域;“静”指心灵或心思长期恒定一定范围的状态,具备不被外界干扰的能力,和“幽”组合,使得这种状态具备空间感;当然“静”也可以用“镜”替代,表示心态被镜面折射、投影、反馈,心灵平面化,具备可观可触的本质,只不过这样比较牵强附会,不符合现代汉语组词规律。
三、汉字“不”和“物”的共享部分(指同韵部分)。
“既然这样何物物质一些”,这句话当初敲写时本想写“既然这样何不物质一些”,无意改动的一个字造成意思大变;仔细想想,有和无绝对区分开,或人为制造有和无的分水岭,就当前人类智慧而言,还做不到,由此分析用“何物物质一些”放进此文本,还是说得过去,或者弄拙成巧吧。
浅见,汉字的谐音,及其放进多种思路、读者、文本的引申、发散、运用,可以实现文本的多重含义,被更广人群接纳,共振,有效延展某一个字或词的局部,使“一字即一诗”、“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芙蓉”得以实现,使文本具备穿越千年,仍被后世读懂,汉字的生命力和巧妙处伴随文学,一起芬芳,绽放。
愿听建言,检验。
山城子八月读诗【1-22】
文/ 山城子
【1】隔着朦胧想象惊心动魄的历史
——学习【中诗简牍】上榜作品<1>
文/ 山城子
沙 漏
文/定军山人
马蹄来自哪里
那些风带走的背影没有回来
石头细碎的尸骨
依然在时间的缝隙达达作响
谁牵回散落四方的嘶鸣
聚在漏斗样的风口
以另一个方式
追问远去的飞驰
读了三遍这首状元卷的美作,我的语言中枢,就推出了我作为学习这首诗的标题句子——隔着朦胧,想象惊心动魄的历史。
诗是隐含的情思(诗旨)与艺术化的诗性语言(诗艺)的完美统一的文学作品。简言,就是诗旨与诗艺的完美统一。
我说“隔着朦胧”,说的是诗艺;我说“想象惊心动魄的历史”,说的是诗旨。连在一起说,就是欣赏该诗的旨艺双馨,非常值得学习。
朦胧是诗性第一要素含蓄的最佳表达方式。这首诗仅用“马蹄”“ 风”“ 尸骨”“ 嘶鸣”“飞驰”等意象,就有效地实现了绰约朦胧的文本行走。这就是艺术化了的诗性语言。正是这样的艺术化了的朦胧行走中,裹胁了诗人对那场长达十四年特别是后来的八年的反侵略战争中流血牺牲的民族英雄们的深深的缅怀之情。这就是情思(旨)与语言艺术(艺)的完美统一。
诚然,这里找不出抗日战争的独特意象,但毕竟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了,北京要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来隆重纪念。作为诗人的定军山人,正是以诗人的方式,通过对英雄们的深深缅怀来纪念这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的。岂有他哉!
2015/8/12于夏云镇
【2】艺在反衬,旨在弦外
——学习【中诗简牍】上榜作品<2>
文/ 山城子
古 镇
文/定军山人
街两旁的石阶,门面,木楼,
不见一个人。静得像一首古诗。
拐过好几个弯,才看见
一家门前,一对石狮子。
我掰开狮子的嘴,把头伸进去,
大喊,里面有人吗?
三小节六行的小诗,藏旨不小。很明显,诗人是厌倦了城市的喧嚣浮华,以及浮华喧嚣中泛起的假恶丑世俗,才来古镇寻找古人的,可惜身处现世,纵然荒诞地“掰开狮子的嘴,把头伸进去”,也还是茫然,甚至怅然。能够让读者读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味道。这应当是商品化了的社会现实,在诗人头脑中的很真实的折射。
以上说的是诗旨,下面说诗艺。
诗艺就是步步反衬。以小镇的“静”,反衬城市的喧嚣;以小镇的古朴,反衬俗世的浮华。而最后违反生活逻辑的荒诞笔法,则是衬以不可能。正是这样的步步反衬,而巧妙地隐藏了“厌倦了城市的喧嚣浮华,以及浮华喧嚣中泛起的假恶丑世俗”的情思。遂使小诗实现了旨艺的完美统一。
2015/8/12于夏云镇
【3】为农民工留下的历史照
——学习【中诗简牍】上榜作品<3>
文/ 山城子
游 子
文/胡有琪
走过的路扛着他的脚印
朝灯红酒绿处吆喝
讨水喝
内心的路却扶着他的膝盖站起来
长成一棵树
每一片绿叶敲响故乡的风
从前三行点染的氛围看,诗人写的显然不是海外游子。我判断是农民工。农民工是中国城市化的建设者,历史的功绩永远不可磨灭。问题是商品社会的剥削深重,一面是剥削者的“灯红酒绿”,一面是“讨水喝”的贫穷光景。
后三行的比喻,真实地反映了他们背井离乡,成为时时思念家乡亲人的“游子”心情。诗旨含着歌颂,也含着批判,充分表达了对这一社会现实的悲悯心情与思考。
2015/8/12 于夏云镇
【4】抵制一回生存的疲惫
——学习【中诗简牍】上榜作品<4>
文/ 山城子
寻找时光
文/木槿子
在这里,我喜欢安静下来的时光
可以随心所欲的懒惰,可以
与这里的小生物互动,进行一场你来我往的游戏
堵截它、圈禁它,或者跟在它的后面
偷窥它们无所顾忌的欢爱,天空如此湛蓝
三尺之上,大片通透的白,是为温暖,是为阳光
三尺之下的泥土里,流动着春天的气息
在这里,停下来,就能听到麦苗拔节的声响
听到心的跳动,听到风在说着
——悄悄话
中国社会飞速地前行,携带着工薪阶层几乎无处不在地疲惫着。客观上是历史前进的主力军,而主观上为一家的老幼奔波,一点喘息的时间都没有。正如一首歌唱的《时间都哪儿去了》。
我欣喜地读到了诗人木槿子的《寻找时光》,仿佛找到了答案一样。原来时间,只要你肯寻找,它很安静地就融合在大自然里。这时,它叫“时光”。
全诗语言明白明净明朗,有拟人有排偶有复沓,甚至有夸张。但描写细腻可人,这样地将身心融化在大自然里,每周有一回,就会缓解生命的垂老。很有益的诗旨,就这样隐含在很艺术的语言中了。
实在喜欢这样有普遍社会意义的小诗。向木槿子学习。
2015/8/12于夏云镇
【5】深层次矛盾在诗里的声音
——学习【中诗简牍】上榜作品<5>
文/ 山城子
无辜的行人请让开
文/等待飘落的树
重重的一声叹息
从日子拥挤的斗室,挤出
透过临街的窗
于十楼坠落
它比风雨扯下的半枯的落叶
要沉
楼下车水马龙的街道啊
无辜的行人,请让开
不管住在十楼的是城里人还是乡下打工的,反正是陷入了切身的困顿之中。本诗歌的留白空间很大。我可以想象这户人可能是遇到了超乎医保的大病,或者是身家性命都被股市给套上了,或者是遭遇了意想不到的人祸什么什么的——反正应当归结到社会前进中所带来的深层次矛盾必然现象出来的一些现象。
语言的艺术,是通过拟物、比较、夸张等修辞手段完成的。不说何以“叹息”,不说“叹息”何以重得都会砸伤“无辜的行人”。于是,诗人反映社会深层次矛盾给一些人们带来窘境的思考与同情,已经跃然纸上了。
2015/8/12于夏云镇
【6】欲言又止的等待
——学习【中诗简牍】上榜作品<6>
文/ 山城子
【原玉】
《春天在远处》
文/丁艳
这个冬天,什么都不必放在心上
包括那些枯枝,那些败叶
那些风声,那些被云彩含在半空的雪
沟壑里的水淌着淌着就断流了
河里的水淌着淌着就结冰了
只有眼睛里的水还是热的
我怕它也被寒冷爱上
这个冬天,没有什么可以放在心上
一只鸟飞进了石头,想说的话
在石头底下,打转儿
【学习】
欲言又止的地等待
那辆车来
那辆载满暖阳暖风暖情的车
已经出发
亲人的微信
已经叮咚叮咚地传来
说都蓓蕾了
只待会合时一起盛开
2015/8/13于夏云镇
【7】谁有疤痕谁共鸣
——学习【中诗简牍】上榜作品<7>
文/ 山城子
【原玉】
结疤成一种思念
文/ 张玉书
走在静水湾畔
收拾着黄昏的心情
两只白头翁
时而低下时而跃起
和谐的叫声
叫醒了我的思绪
风中飘来一片叶
凋零的季节
结疤成一种思念
【学习】
只有黄昏了
才有收拾心情的时间
不经意的两只白头翁
竟掀动了昔日的情景再现
所以结疤
因那甜蜜的曾经一去不返
都环视一回内部吧
谁有疤痕,不共鸣也难
2015/8/13于夏云镇
【8】无论如何也不阻挡自己
——学习【中诗简牍】上榜作品<8>
文/ 山城子
【原玉】
下雨了
文/朵儿
蝶飞走时
雨点就落下来了
问她留在桌上的诗稿
有没有归期
来时的路,被雨雾笼罩
脚印里长出的铃兰花
笑声忽高忽低
我挪了挪身体
光线忽然就亮了
【学习】
不说她走了
只问她留下的诗稿有否归期
又审视来时
为的都是同一个问题
“我”的意思是
别问有没有姹紫嫣红的前途
只要自己
无论如何也不阻挡自己
2015/8/13于夏云镇
【9】这样白色的寂寞太多
——学习【中诗简牍】上榜作品<9>
文/ 山城子
【原玉】
思 念
文/王海云
倘若寂寞也有颜色,一定是白色的
一弯暖暖的幸福,燃白思念
一根牵挂的枝条,只为你弯
一根结不出果子的藤蔓,只为你缠绵
不是一只蜜蜂,就是一只蝴蝶
陷在了春天
【学习】
时代感在于这样白色的寂寞太多
为城市化奉献的农民工太多
于是思念的样式也多
这个样式在于多样的比喻
而“陷在了春天”的蜂蝶的新鲜
可以想象那缠缠绵绵深馅的情感
2015/8/13于夏云镇
【10】冷静到冰点
——学习【中诗简牍】上榜作品<10>
文/ 山城子
【原玉】
摄氏零度
文/ 车行天下
龟息。辟谷。面壁而坐
北坡向阴。水储坡上
花开于朔风,愈冷愈张
有纹如褶皱,如老者
其香内敛,如磐石之不动于风
唯匍匐跪拜者,细嗅,可闻涛声
【学习】
太浮躁的时代
太浮躁的网络诗坛和诗人
太浮躁的诗文
如何才能出精品
车行天下的经验
就是冷静到冰点
“花开于朔风,愈冷愈张”
就是要这般强悍
2015/8/13于夏云镇
【11】《清欢》是如何凄美起来的-学习中诗精品<云卷云舒篇>
文/ 山城子
【原玉】
《清欢》
& 云卷云舒
父亲走后
母亲恋上一个旧枕头
飘着淡淡的汗酸味
母亲说,那是父亲的味道
有些爱,握着握着就化了
掌心,是湿湿的
眼角,是湿湿的
心,是湿湿的
只有时光像干枯的花朵
在窗前摇曳
心里住着一个人,是美好的
玫瑰色的念想
会把寂静的枯井填满芬芳
多少往事,水过无痕
多少拥有,醉你一生
【学习】
本篇诗作情思(诗旨),在于夫妻之爱深深地绵延到永绝之后。
这是母亲的真情,被女儿深深体会之后见于笔端了。
这样的诗旨,是如何被诗艺(文本语言的艺术化过程)隐含并凄美地流露的呢?换言之,这首诗是如何凄美起来的呢?
1)“父亲的味道”——不说气味或气息,偏说味道,就有一种品尝回味的艺术效果了。
2)“握着握着就化了”——可握可化,“爱”的概念就由无形变为有形了。
3)“湿湿的…湿湿的…湿湿的…”——这个复沓式的排比句,以词格本身的力量,增强了哀伤的艺术效果。
4)“时光像会把寂静的枯井填满芬芳”——这个比喻,张扬了一种思念中的凄美体验。
5)“心里住着一个人”——不说“想念~”,也不说“放不下~”或“装着~”,偏说“住着~”,则如活着一样,就像生前。这样,越是生动形象,阅读效果就越是凄美动人。
6)“玫瑰色的念想/ 会把寂静的枯井填满芬芳”——照应那朵“干枯的花”,时光中的想念居然有了颜色,且是玫瑰色。于是“芬芳”的滋润,也就顺理成章地凄美起来。
这样短的一首真情诗,居然有这么多的艺术化手段的处理,如何不成为精品呢?
向云卷云舒诗友学习,并转达我对你母亲的尊敬与问候!
2015/8/14于夏云镇
【12】如何在高度概括中抒情-学习中诗精品<曾瀑篇>
文/ 山城子
【原玉】
蒸汽机车博物馆
文/曾瀑
再没有谁摆老资格,炫耀宗教、技术和蛮力
现在,可以老朋友一样聚在一起,心平气和地唠唠嗑了
这些曾经的莽汉、亡命徒、投机商、殖民者、窃贼、强盗、俘虏
向五岳秀肌肉。对着黄河撒尿。耸着肩,扯着嗓子嘲笑
四分五裂,千疮百孔。挖掘、砍伐、掠夺
一车皮一车皮的独裁、霸权、贪婪、疯狂、卑劣、阴谋、战争
惊叹号、眼泪、耻辱。直到每一个象形文字猛地抬起头、直起腰
才倒过来时差。学会说汉语。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忏悔、赎罪、恋爱、结婚、生儿育女
这些脚踏风火轮的哪吒
不甘落后,后来居上,风驰电掣,吞云吐雾,呼风唤雨的炎黄子孙
食烈火、重口味、精通乘法的重金属。先进生产者、劳模、英雄
忍辱负重,一路呐喊、高歌。一代代接力、追赶、领跑
终于将命运多舛的中国,从大塌方的隧道中成功地拖拽出来
这些不同辈份,来自不同国籍、血统、阶级、信仰、阵营的钢铁
冷却的祈使句、形容词、动词,光荣退休,卸下长长的前缀和后缀
互相舔舐着身上残留的煤尘、松油、泥土、硝烟、唾沫、血污、恩怨、荣辱、意识形态
同一座敬老院,同一种语境下,以纯名词的身份
从容、冷静、客观地陈述着
钢轨上锈迹斑斑的历史
(2015.8.11.沈阳)
【学习】
蒸汽机车博物馆本身,就是一部世界工业革命史的物质陈列。而且还要将中国工业化建设在机车领先世界的背景下,大抒民族情。这么大的题材,太多的素材,诗人是如何驾驭的呢?或者说,曾瀑诗友他是如何在高度概括中实现抒情的呢?
语言的艺术化过程,其技法技巧也是层出不穷的。
本篇语言上最突出的艺术特色就是大量地铺陈了句子的成分排比。这个大量已经达到11/ 20(全诗20行,有11行含了成分排比),而其余的则不是分句排比,就是排偶。这样的传统的修辞方法的集中使用,就使大量的意象纷至沓来。这就是高度概括的语言技巧所在。
诚然,这样大胆的尝试,所以没有感觉语言的碎片化损害了诗性的表达,是因为诗人还有另外的巧妙有效地弥合了语言的碎裂。这个巧妙还是依赖于传统的修辞方法——比拟与比喻格的不断穿插而实现的。例如1-4行是拟人,6-8行是拟物与拟人,至第9行转为比喻。之后是拟人与比喻的不时的变换。
如果说那些成分排比,是珠子与亮片,而拟人、拟物与比喻就是穿起珠子与亮片的丝线,整篇文就是一件亮闪闪的衣裳。这之中,诗人隐藏的民族自豪的情感,则是灵魂,则是穿上这件美裳翩翩起舞的人了。
我觉得我已经说明白了“如何”了。所以我的收获很大。愿与诗友们交流。
2015/8/14于夏云镇
【13】很负责的男人形象-学习带头大哥《我心安处才是家》
文/ 山城子
【原玉】
我心安处才是家
七月过了一半,我就在中途下了车。
我要收集夏天遗漏的每一粒阳光,储存每一撮热量。
冬天的时候,女儿就成了它们的主人。
我还想在屋内再种上一些花草——
顺着玉萝的藤条,我试图攀上格林童话的城堡。重温雪落那年的相遇。
偶尔,我还沿着兰花草摊开的小径,为自己找到更多通向春天的秘语。
我还要打开阳台上的窗子,向天上的流云挥手:
请把我的流浪带走。
世界那么大,我心安处才是家。
【学习】
这标题就很有道理。如今人们的家也多了——原先的家、新购房的家、避寒或避暑的家、长久的家、临时的家、老爹老妈的家、儿女的家、大陆的家、海外的家,家家都不可同日而语了。这是客观存在。
问题那里是真正意义的家呢?带头大哥说:“心安处才是家。”对极了。
对极了,所以用标题突出,所以用落笔扣题。
三口之家的时代,儿或女就是家中的太阳。必须要这个太阳天天快快乐乐地升起。于是“我要搜集…”就很诗性地表达了作为父亲抚育后代的强烈的责任感。
再就是处理好夫妻的关系了。所以“顺着玉萝的藤条…”时时回忆初遇,抚慰现在,增强夫妻的情感。这无疑包含了给孩子的成长创造最好的家庭环境在里边了。
当然,自己也浪漫,所以“向天上的流云挥手……”
总之,做好父亲、做好丈夫、做好自己,就心安了——这才是家,哪怕一家人在旅游途中,坐在车船或飞机上,那也是家。
于是,一个很负责的男人形象就树立起来了。
带头大哥,带头大哥——这个头儿带得好啊!向你学习!
2015/8/17于筑·观山湖
【14】生命的诗意飘逸-阅阿鹏组章之《冉冉云》
文/ 山城子
【原玉】
《花开见禅》词牌名散文诗组章之三:冉冉云
文/阿鹏
我来了,浮哉游哉悠哉。不要问来之何处,去向何方。
停停走走,走一走,是一段人生;停一停,也是一段人生。我的江湖,无处不在,任我自如行走。
一朵、一朵,是我的心花儿开了。
扶摇,攀援,抑或飞升,不曲意逢迎,不厚此薄彼,不差强着意,无需路数,不问归程,驾轻就熟,有量,有度。
心,给予厚土蓝天,爱浮于高山,情付于流水,不计得几许,失了几分。
天,高高,路遥遥,或许我会南辕北辙,走出的路是一线长天,比天高,比水长,但我有我的方向,不问蝶儿赊借一对迷彩的霓裳,因为不想把自己托付在那一抹轻浮的尘土之上;不问鹦鹉租赁一对五色的羽衣,因为不想把自己束缚在那一节高枝的囚笼中;不问蜻蜓索要忽扇忽扇的翅膀,因为不想把自己桎梏在那一段无所适从的累世里。
时势,和顺,也会多舛。知道吗?一路飘飘,那雨儿是我的汗珠,一串,一串,如飞花,似溅玉,所有的眼睛都可以把我当作出世的花朵欣赏;那露儿却是我酿制的玉液,一颗,一颗,巧妆妙饰,点缀人间醉美。
我腾越高山,我漂洋过海,我穿越沙漠……不为什么,只是吸瑞气,只是纳灵气,只是蕴精气,我的情一路留下,我的爱一路留下,但是我不会吐出含在嘴里的骨头,因为骨头一吐,我的灵就没了,我的魂就碎了。
一来,一往,有来有去,聚聚合合。
千年的铁树开花时分,存在了万年的有棱有角的石头已磨成方方圆圆了,菩提树上树下的一粒粒微尘已经被风吹走,只有石头证实了预言:有灵,魂就会行走。除非最后的一颗星辰落下,不再让我担当出世之累,也没有了一个尘世让我担当苦厄,而灵消魂散。
情所致,心与性好古。我知道:一样的宿命,往返于天地间,从生命的原点出发,一样要回到生命的终点,这就是世界的本真。不过身后的石头会遗留下来,烙下我冉冉飞升的影子,等待下一个尘世的开采,出土而横空出世,印证我的存在永存不朽。
【学习】
阿鹏心性好古,居然以词牌为题系列地抒发他生命的诗意飘逸。
我也爱好古典诗词,体会到的好处是可以潜移默化一些文言文简洁而艺术的语言功夫。我想阿鹏的语言功夫里,也大多得益于古典诗词。不然,何以这么荡气回肠地飘逸?
“我来了,浮哉游哉悠哉。不要问来之何处,去向何方。”看这起笔的三“哉”两“何”的各自复沓,不就是“好古”好来的吗!
“停停走走,走一走,是一段人生;停一停,也是一段人生”接下来的这糅合复沓、顶针、复合回环的行走,又是何等地流畅潇洒啊!
“一朵、一朵,是我的心花儿开了。”看见“一朵”“一朵”的反复,读者立刻意识到是“花”了。而读下来偏偏出所料,竟是比喻,竟是“心花”,竟是定语前置的娴熟技巧呀。
再往下,有“心…”“爱…”“情…”的排比,成语“不计得失”的复原活用,“高高”“遥遥”的叠格,“不问…因为…”“不问…因为…”“不问…因为…”的复句排比,又有比喻和反复的诗意穿插,单句排比接着单句排比等等。这一切,用笔自然而活泼,潇洒而飘逸。
飘逸的不仅是语言,还有语言背后的生命之歌。
如果说上面,我是主要学习了阿鹏的语言艺术化技巧与过程,那么与之同步让我感触的则是诗人那颗活泼跳动的心之歌,飘逸潇洒的生命之歌。诗人含蓄委婉的歌唱,就是诗人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诗歌,并付诸实践的温婉情思的飘逸的表达。
这样的情思表达,这样的生命的诗意飘逸,很令我共鸣。但我走不出他这样飘逸潇洒的情态与风格,于是更加喜欢读一篇,再读一遍地,如影相随地快乐着、欣赏着、欣慰着。所以要由衷地谢谢阿鹏。
2015/8/17于筑·观山湖
【15】环保小康家园的历史呈现-阅奎奎《电动车上岗》
文/ 山城子
【原玉】
电动车上岗
& 奎奎
电动车上岗了!
曾几何时,毛驴车在绿洲四处奔流,驮着绿洲人的岁月,赶巴扎,下农田,走亲访友,数百载。
没有毛驴车的日子,不可想象!
如今,毛驴车隐匿在历史深处,厚厚的影像挂在农家厅堂。
电动车乘着岁月的风,在绿洲奔流,将农人的笑脸一路张贴。
我震撼于电动车带来的猛烈风暴,将绿洲的容颜吹洗得异常靓丽。
白发飘飘的老者来了,半大的小伙来了,俊俏的姑娘来了,电动车驶过,眼前飘过一片轻盈。
一袭红衣的少女骑着电动车驶入白杨深处,我分明看见了一朵涟漪在慢慢绽放。
时尚的东西,总是在叩打着绿洲的门扉。常常令人猝不及防。
电动车上的人生,是五彩的。我看到了满满的自信和从容。
有了电动车相伴,谁还愿在毛驴车上度日月?
【学习】
立意(诗旨)决定诗的历史价值,文本语言(诗艺)决定艺术价值。两者统一起来,必然是好诗。
奎奎的这篇《电动车上岗》就是旨艺双馨的好作品。
从立意看,“鸟枪换炮”是社会生活的大进步。写的是“电动”而非先前那些烧汽油的摩托(虽然那也是曾经的进步),这就记录了我国向环保型国家转变的历史进程。这是很现实主义的历史性篇章。几百年后回眸,就是“车辚辚,马萧萧”的诗史了。
从文本语言看,诗性(语言的艺术性)还是蛮强的。开头第一句“电动车上岗了”,就通过拟人而灵动起来了。
接下来“奔流”的比喻性活用,“岁月”的拟物式活用,则延续了语言的活泼灵动的文本行走。
“将农人的笑脸一路张贴”——这个省略了喻词和喻体,只留下与喻体关联的动词“张贴”的比喻格,我们只看这个词的时候,就可以看成是动词的比喻式活用了。这是修辞格的新发展。毕竟此类活用已经大量存在自由体新诗和散文诗中了。(上面的“奔流”也是。)
“我震撼于电动车带来的猛烈风暴”——这里省略了喻词,但作为喻体的“猛烈风暴”没有省略,这就是比喻格本身了。这里可以体验比喻与比喻式活用的区别。
“将绿洲的容颜”,这一“容颜”,就是拟人了。
接下来“…来了,…来了,”…来了”这是传统的复沓排比格的运用,是一种和谐音韵增强表达力量的好技巧。
“我分明看见了一朵涟漪在慢慢绽放”,是比喻。
可以看出诗人的文本行走,是在比较密集的积极修辞中绰约过来的,这就是艺。
落笔在反问格上,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回到诗旨上来。
2015/8/18与筑·观山湖
【16】不忍提及还是要提及令我共鸣-阅陈中明《8•12,我不忍提及你》
文 / 山城子
【原玉】
8•12,我不忍提及你
文/陈中明
8•12从天津塘沽惊天爆炸,到今天我都不想提及你。
我怕提及,就提及到那上升的遇难者的数字。
我怕提及那些殉职于火海的年轻的消防官兵的鲜活的生命,他们的父母有多么多么伤心呵。
老天爷呵,你好不公平。
为什么要让一个个英才,倒在不该发生的灾难中。
我也怕提及那些死于无辜的平民百姓,他们都是我的血脉相连的亲情同胞。
苍天啊,你能回答我吗,谁是制造这次灾难的凶手。
8•12,我不忍提及你。
可今天我还是要说:
我的和平的幸福的安宁的祖国呵,你可不可以把人为的灾难从零归还到零
【共鸣】
不想看电视新闻,我还是打开了电视新闻。
不想看关于“8·12”的网络诗文,还是点开了关于“8·12”的网络诗文。
想歌颂那些无辜的英雄,可又不以为那是董存瑞、黄继光或杨靖宇们。
想骂骂那些玩忽职守的人,却不知道那些背后的污秽如何淹没了人品。
无奈~矛盾~无奈~矛盾~无奈~矛盾~
问责谁去呢?诗人陈中明从“苍天”降落到“和平的幸福的安宁的祖国”。
可是亲爱的祖国啊,斯事若再愈演愈烈下去,我们还能和平幸福安宁么?
我们,十三、四亿的炎黄子孙,还能骄傲于我们是炎黄子孙?
2015/8/18于筑·观山湖
【17】阿鹏的《呼唤》,喊出了国人共同的心声
文/ 山城子
【原玉】
呼 唤——2015.08.12天津•塘沽之殇
文/阿鹏
8.12,一个日子的爆炸,太阳的第三只眼睛喷出了淫火,扫荡塘沽。
火,蔓延,一寸一寸烫伤着良知,一寸一寸烫伤着责任。
问一问:这是谁栽下的骨刺,一根锥入眼睛,一根锥入心脏,如何拔除?如何救治?之疼、之痛、之哀,牙碎了一地,心碎了一地,肝、胆与肺碎了一地。
这个时候本该是雷雨到来的时节,可是雷声早已滚过塘沽,无数的影子在祈祷,无数的声音却在喊天:快落雨吧!
看看头顶,火烧枯了压顶的乌云,雨水恍如隔世,还在来的路上,遥远。
一闪触目,一朵惊心,一声一声惊魂。
蘑菇云,好大好大,还没有散尽,一些良知,一些责任,顺着光影的方向已经出发,不是为了涅槃后重生,只是为拯救那些撕心裂肺的呼唤不被吞没。
勇者的担当,无畏无惧,用身躯扑向火光的那一刻起,如玉帛撕开的声音从四面八方响起来。我抬头看一看头顶灰色的云朵,救赎塘沽之殇的雨没有倾盆,而我的泪已经倾盆。
骨头,一段一段在拔节,含在舌尖上的火苗一次次窜出鼻孔,比对火红还是血红!
可是我打不开第三只眼睛,看一看那些在火中如火凤凰一样飞出飞进的影子,记住他们的名字和面孔。
火,排山倒海,烟排山倒海,风却没有把火切割成线段和距离,划定出哪些是天灾?哪些是人祸?火,点燃着血和骨头,我声嘶竭力,一样喊不住那些不是钢铁浇铸的影子,他们不是火凤凰,却一次次冲进火中,我的目光只能向瓜蔓一样随着他们的身影延伸,只能忍受着穿入炼狱般的阵痛在我的血脉中游走。
手呢?我伸不开无影之手,抚慰塘沽坚强。声音呢?我张不开嘶哑的喉管,喊出一声:十三亿的中国,每人一滴泪,足可以泼灭塘沽这场通天大火!
生命,睃趁,所所有有,一条等高线上,没有高低和尊卑。
这一刻,无论如何一次次重组,无论如何一次次排列,排不出高低错落!我能做的:用良知唤醒那些责任,人间不要人祸。
【学习】
8.12,这个日子的爆炸,炸得全国人民都在哀伤中警醒起来,难抑对这种事件可能愈演愈烈的担心。这种担心,来自于赤子对祖国深挚的热爱,这是毫无疑问的。
我想说,如上同样的情思,亦即同样的诗旨,在不同诗人的笔下的表达,绝对是不一样的。尤其艺术性越是与众不同,就越是上乘的作品。散文诗大家阿鹏的这篇《呼唤》,就是我十二分共鸣的上乘之作。
在情思,亦即诗中所含中心思想基本相同的情况下,那么作品的艺术性越高,其感染力就越强,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就越大。因此,探讨一回“越高”的艺术性的技巧含量,对于我这样的诗歌爱好者,肯定是有益的。下面就是我从中学习而受益的记录。
别人都带着“天津”或“塘沽”的字样,从地缘上称呼这次爆炸;阿鹏则另辟蹊径,称之为“一个日子的爆炸”。这不仅与众不同,而且无形中强调了“8·12”这个日子的不可忘记,同时也给了读者一种毁了这个地方民众的安居乐业的日子的感觉。这种诗感的形成,来自于“一个日子的爆炸”这个意象其足够大的张力。
“火,蔓延,一寸一寸烫伤着良知,一寸一寸烫伤着责任。”这是第二行诗所展示的艺术魅力。魅力在于“一寸一寸烫伤着”的复沓和连带句子的排偶,尤其在于这个偏正式短语的拟物式活用。于是,我读到“良知”与“责任”时,仿佛就“烫”在我的心上一样纠结着那火烧火燎的疼。这,就是语言艺术的魅力!
第二节诗,紧承第一节诗,把读者感觉到的疼痛感,利用“骨刺”比喻,而连续“锥”入眼睛与心脏。这样的艺术笔法,令读者感同身受了。感同身受不算完,还要利用“之疼、之痛、之哀”的成分排比加强,再继续以“牙碎了一地,心碎了一地,肝、胆与肺碎了一地”的分句排比大势强化。一定要读者闭上眼睛,然后感觉到自己也五脏六腑都碎掉了。
如果说第一节是“起”,第二节是“承”,那么第三节就开始“转”了——转到了现场。无数人描摹的现场,阿鹏的笔又是与众不同。他先以“雷声早已滚过”而“快落雨吧(雨尚未落)来比喻规定的事情不落实。这样很形象,留了大量的空间给读者去联想。之后概括现场以“一闪触目,一朵惊心,一声一声惊魂”这样简洁而艺术的排比。艺术在排比中揉入了成语“触目惊心” 的拆词活用,以及“一声一声”的叠格。 当然也没忘记歌颂那些不该牺牲却牺牲了或受伤没受伤“火凤凰一样飞出飞进的影子”的英雄们。 同时也将诗人自己的如入现场的感觉“忍受着穿入炼狱般的阵痛在我的血脉中游走”继续感染着读者。
诗人的笔触,最后合在“用良知唤醒那些责任,人间不要人祸”上,从而大声地喊出了全国人民共同的心声。
是的,长久以来,中国的天灾人祸实在很多了。如果说天灾难防,那么人祸就不应该也难防啊!所以“不要人祸”的呼唤与呐喊,实在到了不能不喊的临界时刻了。如果人祸不绝,我们爱戴的共和国,将何以“国”呢?
2015-8-19于筑·观山湖
【18】透过露的清凉看你真情逸出-阅小月宛初《兰花指》
文/ 山城子
【北诗精品】
兰花指
& 小月宛初
偶尔,我也会在深夜,绿一下
与露水做知己。与风的足音,在柳梢上
小憩,或吟哦平仄
在你的左手边,捻兰花指
数你的静,你的缓慢,波纹
数你的痛,你梳理长发时
漏下的水声。数你作为美人,提着自己
在清凉中,逐诗
【欣赏学习】
很有些时间没读小月的诗作了,就像很久没饮茅台镇出产的高粱美酒了。
没想到小月翘起美丽的兰花指,已经在北诗等着谁了,自然不是我这年纪的人。
但我看到了她露珠一样清凉的真情,一种追求古代美女诗人风范的真情。
应当是哪一位呢?
从“静”“缓慢”“波纹”“痛”“逐诗”中,不由地让我想起了那位才思盖世的东晋女诗人苏蕙。那是何等沉静的美女,一篇不朽的回文诗《璇玑图》,当然是在夜夜的清凉中缓慢完成的——因为八百四十字,要组成许许多多的回文诗来表达思念丈夫的深情。
苏蕙,字若兰。正是这“若兰”之“兰”,才提醒小月以“兰花指”为题的吧?兰花指本来是古代男子炫耀男子风流倜傥的一种习俗,直到近代才被女子夺过来做了示范美丽优雅气质的专利。而本诗中说“在你的左手边,捻兰花指”,正是一种敬仰并决心追求其风范的暗示。
这样的诗旨,埋藏得很深。看来小月这样简洁含蓄,又透着沉静、灵动、干净的文本风格,已经有了心仪的古代美女诗人的风韵与气质了。
问好小月——亲亲地远握。
【19】共鸣于李淑丽《不忘初心》第4节
文/ 山城子
http://bj.xlkf.cn/thread-42401-1-1.html
【北诗精品】
不忘初心
——蓝叶子
& 李淑丽
(4)
母亲的捶棒
却是村里的鼓点
禁不住锤打的太阳
一猫腰就溜回了西山
趁着入夜的空当
我将梦的触须,伸向
天边
【共鸣欣赏】
淑丽你把我也带回了童年
因你母亲那脆快的棒槌声
我家执掌鼓点的是年长我十九岁的姐姐
因母亲体弱多病
事实上,应是一个屯子的合奏
诸多的枣木与青石板一辈子的营生
那浆洗的麻花被面和土布被里儿
被锤得亮光光随顺又平整
下个月我就要回辽西去了
大概只有医巫闾站在天边给我接风
2015/8/20于筑·观山湖
【20】坚守个人独特的风格-阅一笑兄弟之《白石头》
文/ 山城子
http://bj.xlkf.cn/thread-43303-1-1.html
【北诗精品】
《白石头》
文/一笑了之也
执着于原著
蜕十八层皮,也不改动一撇
人潮涌动,追逐蜂蝶
白石头坚硬地不肯融入草色
终,蹲立成孤品
【阅读学习】
说“坚守个人独特的风格”,说的既是一笑兄弟的文本风格,又是这首小诗的情思(诗旨)所在。
一笑兄弟的为诗风格,总是摈弃直叙,而用或喻或拟的意象说话。本诗就是利用“白石头”这个特别而常见的意象,含了“诗人应当像白石头这样坚守自己独特的原始风格”的含义。
“孤品”是很珍贵的,若是文物中的孤品,可就价值连城了。这就是“孤品”这个比喻的寓意了。
诗人没有个人的独特风格,自然是称不起诗人的了。
2015/8/20于筑·观山湖
【21】叙事诗就是要这样写-读楚郑子《胡工长的身后事》
文/ 山城子
【中诗精品】
胡工长的身后事
楚郑子
房子装修好了以后
每年一次
胡工长都亲自登门回访
他眯着眼用手摸墙的神情
就象在鉴定一件易碎的老古董
他说城里人弄套房子不容易
他的工程要让大家一辈子放心
可最近两年胡工长没来
他的电话一直沉默在我的手机里
前几天突然收到一条信息
是他妹夫发来的
用的却是胡工长的号码
说胡工长一年前因直肠癌去逝了
以后由他负责工程的后期维修
他妹夫比胡工长个头略小
却有同样的朴实与诚恳
他进门以后也如胡工长一样
眯着眼睛用手摸墙
在几个地方还停下来仔细检查
说胡工长给每家都建立了检修档案
我家的墙壁有三处易裂点
以前补修过
以后还会裂
胡工长治病花掉大部分积蓄
临终前他把剩余的分为三份
一份留给他还年轻的妻子
一份留给他未成年的儿子
一份交给他妹夫
算是生前所有承包工程的维修基金
钱肯定不够
不足的请他妹夫补上
胡工长躺在病床上
用十分虚弱的微笑
向他妹夫表达歉意
胡工长走了以后
他妻子靠做保洁维护生计
胡工长在北京的一百三十六个客户
听说后都跟他妻子签订了长期保洁合同
我也跟胡工长的妻子通了电话
请她承包我家的保洁
时间自便
并请他妹夫带去家门钥匙一把
他妹夫告别时 我说
以后跟我联系时
请继续用胡工长原来的号码
胡工长这么好的一个人
我怎么舍得删掉他的电话
【学习欣赏】
我说,叙事诗就是要这样写。
怎样写呢?总的说,就是将故事原原本本地如实道来。
具体说语言通俗,小孩子都能看明白,且读起来顺当流畅,没有绕口的地方。
与此同时,当然还要注意诗性的表达。
所谓诗性,当然是区分其它文学体裁的诗的本质属性,亦即语言的精炼含蓄生动活泼形象幽默灵气等等的艺术化表达。
这样的多人物素材所构成的故事,如果写成小说,完全可以是个中篇,而今压缩成了47行的短诗,这本身就很精练了。这样的精炼当然是在选材上狠下了功夫。
主要人物的认真负责精神,诚信善良的品质,就只一个“眯着眼用手摸墙”的小镜头就完成了。而从行文上看,找不出多余的字来,基本就是精炼了。只说这个故事,不加评论,这本身就是含蓄。
当然,行文中不时掀起的浪花一样的句子,则有效地增强了诗性。
例如“就象在鉴定一件易碎的老古董”极贴切的比喻,“他的电话一直沉默在我的手机里”的活泼的拟人。“眯着眼睛用手摸墙”这样关键句子的反复。还有排偶、复沓排比的句子等等。
诚然,在这个正确的写作方向下,语言的艺术化程度还是可以再提高一些的。
盼诗人写出更好的篇章来。
2015/8/23于筑·观山湖
【22】天人合一的情结跃然纸上-读康京凌《褐背雀》
文/ 山城子
【原玉】
褐背雀
& 康京凌
宝贝,别闹,不要惊动这些露珠,还有那些沐浴的花蕾。
宝贝,别吵,我酝酿了一夜的诗境,经不起你的喧闹。
宝贝,我始终把你当成我临窗俊雅的女子,娇羞得万般可人。
我也曾,因为邻居小孩的气枪和弓弩,大伤脑筋。
或许在不经意的一瞬,便生死别离。
我在围墙上又加了围栏,相信这样,你便是安全的。
那些盈花万朵的白木槿,陪衬着你的俊样,请你到我的画境里去。
我喜欢一把蒲扇,一把榻椅。你在枝杈上,唱或不唱,我都爱惜。
我们一样是没有华贵的着装,一样是喜欢平静生活的平民情趣。
生活因为你,我不再孤独,寂寞。
你凝神,啄花,每一个动作,在我的眼里,都是完美的。
你是我的情人啊,宝贝。
阳光和你一起进来,在我的书桌上,啄食我的文字和米粒。
我是个富裕安全感的人,如果,你能徙居在我的臂弯里,那该是怎样的乐趣?
【学习】
很共鸣这首渴望并实现天人和谐的篇章《褐背雀》。所以很共鸣,是我也有这样的渴望。有1906年10月我写的一首自由体诗为证:
走近白鹭
黄昏幽静了渠堤
一团纯白伸出弧线在啄什么
我欲将5米
拉近为3米
多想跟你打个亲切的招呼
你却警觉地飞离
铁砂弹丸对不住你的先群
敌视已沉淀为遗传
而现在
多么需要变异
有什么不可以?高兴
你就栖于我肩梳理羽毛
或者日丽草地,我枕你雪背
轻鼾飘逸……
诗人康京凌则采用散文诗体,以院内树上的褐背雀为素材,表达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达到天人合一境界的情怀。
说“跃然纸上”,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且行且植地植入了深挚的情感。
请看开头的一声声“宝贝”的复沓与排比,再加上揉入的拟人,亲切的感觉一下子就升腾起来了。
(别贬低用修辞,不用修辞我们的汉语言是如何发展到今天这样的丰富多彩富丽堂皇的呢?不用修辞你又如何让语言艺术起来呢?语言不艺术起来,分行的自由体不是诗,就别说不怎么分行的散文诗了。散文诗也是诗,其语言也必须艺术化。)
第二节延续从第一节就称了“宝贝”和“你”的拟人手法,全节拟人。那感觉亲切得就像和亲爱的“情人”(还真的这样比喻了)窃窃私语悄悄话了一般。文字上这样的艺术效果愈强,那么,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对天人合一境界的渴盼,也就愈强烈。正是这样的阅读效果,使我立刻想到了“跃然纸上”这个短语,于是就有了这篇学习笔录的标题。
谢谢诗人康京凌给我带来的共鸣与快乐!亲亲远握!
2015/8/24于筑·观山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