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282|回复: 26

不做严肃的选题,诗也可以闲论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28 23:35: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啊,好诗!( j0 C  ]+ m4 z( E5 Y" k
% r, d! z2 h) x& i3 {6 Q
诗有好诗,臭诗,却没有坏诗也没有香诗之说。这是大众读者在阅读时经常脱口而出的脱口绣:“啊,好诗!”是的,好诗与不好的诗是有区别的,而且大有区别,这区别并不主要取决于读者的个人好恶,而主要取决于通否?即诗从作者那儿出来之后能勾通向读者,并引发知性或感性的共鸣。如果不通,当然读者不会说好。除非读者不识好歹,或以自欺而娱人。. h# ]0 ^+ e9 E- J4 h! b+ I
好诗,必有识者,赏者,如品酒品茗;男人说女人,女人说男人。但作者千万不要以为通即为白,白话(不是现代汉语之称谓)、口水直流、实话直说。通是一门艺术。, ~: W% J0 ?' ?: @
+ n8 m  ?7 o2 E6 O) q/ C" t" d4 \- G
“今夜真凉
8 _; p  z+ a- a: i) X% c2 f) x窗前的明月着一层衣衫
- f# j) A- O% c5 W4 t* a远方的霓虹也像没在牛乳里9 `- f, j8 R0 K

7 ?* Z& T. o8 a; Q+ r夜雾落下来
! L0 o  ~+ M$ P$ t( a轻轻地轻轻地像浣溪纱
: }' T, ]+ j% U' e& J8 H
% z* f! J, e. Z3 ~9 A) B) X——小雪·夜雾”
' S' ~0 N* k& x" p
2 K% [0 l: J5 g+ K5 n7 E5 b没有不懂得的地方,也不是如口水。而此篇通之门在篇首巧着一凉字,凉,真凉。若无此二字,则此篇不知何以言?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8 23:3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抛砖引玉,希望大家一起聊聊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9 00: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诗在未读的诗里 有待发现
1 F* H& x4 w2 K- Y4 c( `( F6 p8 Q* d" m( c' A0 C4 k/ T
如同诗就在那里,等着诗人去书写一样。好诗也在未读的诗那里。如果已经是共认的好诗,那么后来的读者必因先入为主而受其影响,乃至于人云亦云,成为说好好说的附和。
1 _4 X( b: b! O5 Y* x1 K这尤其在当下的网络——阅读远远落后于写作之际,大量的诗因为没有被阅读,而成为垃圾——我是说因为蒙尘而被当着垃圾处理。在一个泛诗的时代,一定有超常量的好诗存在。这是因为量变而引起的质变。所以在我们有限的阅读里,要尽可能地开放我们的视野,张罗一切诗的因素,从当下的语言堆里,发现好诗。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9 01: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诗的要素 完整
6 E. f, y8 P- g6 J& h7 x9 _# i3 H) u+ Q: a2 e) J* y  f% T6 r/ w
和意尤未尽不同,我个人以为一首诗在表意或表情方面应当是尽可能完整的而不是支离破碎。它因为集中而使形象与情感凸现出来,成为活的语言——声音和意义一起和鸣。  {3 T  O9 A. o
完整跟诗的长短没有必然的比例,一首双行可能是完整的,数百行也可能是残缺的。语言的不同组合会形成不同的容积。短诗大多因情感而构筑单元,而长诗不得不借助于线索与结构。因为这样会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任何人,都想事半功倍的。将形象纳入逻辑之中,是诗的捷径之一。反逻辑也是逻辑,但思维必须连贯并关切。
发表于 2010-12-29 09: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学你的“闲论”。闲论不闲,受益匪浅!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9 13: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6 G7 M0 I/ f) D" G5 d* N
: N  s8 K8 B& Y% h0 b
还是希望大家一起来聊聊' J; I% g* ~) M/ f" q8 h* P' f
% ^8 W' `5 a0 N
诗歌的写作可以成为自娱,那么诗歌的批评同样可以是自娱的,不必借名家之言,旁征博引。
9 m/ O7 T1 d+ r, q& ~! K1 G' L6 B  i$ O$ U
一切有道,道在行者脚下,道在思在心中。
发表于 2010-12-29 15:5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诗在不同层次的读者那里,好的层次也不同。+ }- k5 R7 [1 j
有一个网友,写了个思乡的,有个论坛加精了,就求我写评。
, g* a  k$ c; ^5 c我一看,语言没起色不说,写到后来味道也没了,且看不出真情实感来。7 H' W% q. [5 m1 y
人家尊敬我-写吧,一分为二,尽量委婉,也可成篇的。就成了一小篇。# }( Q6 V* U' P, j* u7 Y3 _
我用短信发给他说:我想,就别贴出来了吧!他回短信只说谢谢,没有说是不是贴出来!
, E$ A& b3 e7 o" `) ]+ H  f——我的心里想,他应当问问语言如何创新?或者敢于让我贴出来,我才佩服他!
6 X8 j2 e  R4 R- s——网上的年轻人——一个比一个牛!6 X! f$ N$ Y# l: B8 a5 f" v
——一个写情诗的大学生,一点情也读不出来。我回帖说“怎么就感动不起来的感觉呢?”他回帖说:我只让一个人感动的!——我就无话可说了!!
发表于 2010-12-29 15:57:11 | 显示全部楼层
略说……的《乡愁》! d: v( o) R/ D1 I, }4 B! F5 L( T
文/ 山城子
: N: W6 ]/ @0 _4 o3 J" Q
- A. K  y6 b. F* C; b乡愁,亘古的题材,如实说不太好把握,除非具体的情节能触动更多人的共鸣。比如李白的《静夜思》,选取了夜深人静这个特定的时间段,偏又有月亮明晃晃地照进屋里来,那是远游客最容易陷入思家乡念亲人的时刻,因而共鸣千古。又如余光中的《乡愁》,其选取的几个具体意象,极符合当时亲人分隔两岸,相聚又遥遥无期的惨痛现实,因而极具典型性,而被广泛传播。
( V) X% i0 i; N  g. O$ h~~~的这首,自不能与大诗人相提并论(哈,没有说作者不能成为大诗人的意思),因为整体看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这总是难免的)。
+ v6 A& N$ ^5 Y; t我很看重本诗的前两节。前两节是排偶节,分别意象于“黄河水”与“菊花”。两个意象带出的具体境界,又反复归于点题“乡愁”。俗语说“美不美,家乡水”。水的滋味,代表了对家乡一草一木的怀念。但更为怀念的是曾经一起生活的亲人们,而“菊”就是了吧?“骨气”里包含了许多故事。“佳人”用的比较陈旧,没有现代感,就难于亲切了。
# \# M) h2 a2 y% y1 P  f# N4 O第三节的因以“你”拟人,用“舟”比喻,还是比较诗性的。但到最后三行,表达就相形见拙了。倒数第四行“汹涌的波涛”比喻思乡心情太迫切,但“惊起我思乡的梦”,不论是真意的“梦”,还是喻意的“梦”,逻辑上都很勉强。而最后两行中的“你”,应当还是“是你”“载你”的“你”——就是“乡愁”。那么,与乡愁“诉说乡愁”——总觉得没了诗意。且,与第二节末尾的“诉说的乡愁”,有重复之感,却没有“反复”的艺术效果。, N7 t  N8 ]% ]- Q  e
通篇的语言,都通俗明白,这是很有益于普及的。但没有走出传统,毕竟时代前进了,语言也要创新,要新颖灵动起来。新颖灵动的语言,更能吸引读者。毕竟,诗歌除了是文学体裁,更是语言的艺术。3 I, g: h0 f) U* n$ ]2 r; a3 S* R, O
以上,是我学习这首诗的一点感想与看法,愿与诗人~~~,及朋友们恳切交流。
" d4 i5 J& L% |) q2010-12-27
0 [: W2 O  c% l0 f/ r/ w0 h: Z# _9 ~: P& W
0 z8 Q( W. ], a$ o: h% w
乡  愁
  u9 a! o. Q; \0 [8 Z* d         诗文:~~~
3 y/ @5 M4 }/ m
4 K) \* C2 r, L) b8 |* O* x  m饮一杯黄河水1 [9 ]) s' O7 Z6 @1 |
蜜一样的甘甜
1 e* N3 u0 y1 R" E- h1 u涌上心头# p0 H* B" s9 ]
那滋味
0 v& m2 M  J: d: ^是我今生
/ w& S) v9 R; Q! g/ @. e难以忘怀的乡愁! _! N, \- x6 d  A: Q; n- D

+ g/ m. [6 v. p3 z& W1 s) Q捧一束菊花& q7 w; u, c5 q7 Q
金一样黄的菊花1 N, Q( E9 D4 `1 C5 b
傲立寒霜! h( D1 a0 F, J. v5 c
那骨气' m9 K: e/ j- o9 F+ }' [0 b
是朦胧夜
! X" x( |( `6 k9 J佳人诉说的乡愁2 C+ l% j  {; b$ A) J

8 u! Q+ B$ Z/ ~( @5 o啊!乡愁
5 d: n+ L" g5 T, C/ O& I你是一叶舟( w. u; ~1 ^% Z) f9 r1 ~$ e5 d
我是一汪浅浅的海滩
3 \) @+ b# R" b8 g% [$ e5 ~+ n& d今夜
; }' V0 K+ ]! c轻风四起9 g0 c# `8 e7 y/ Z, T3 L  X
明月高悬
& U- O- j) ~4 e, X9 A) }我要载你重游故地: ~. W( ^1 {0 G: b8 q) l0 S4 c  A
任凭汹涌的波涛
& e  H" {: U7 N8 U. C; L惊起我思乡的梦
/ X& S2 q8 B: o( ~! d与你一起
7 }/ L* `6 r, y& D) K' ^) G诉说乡愁
发表于 2010-12-29 15:59:02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不会到这来,悄悄贴这里参加讨论诗的好与不好的!
发表于 2010-12-30 07:50:30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有好诗,臭诗,却没有坏诗也没有香诗之说。这是大众读者在阅读时经常脱口而出的脱口绣:“啊,好诗!”是的,好诗与不好的诗是有区别的,而且大有区别,这区别并不主要取决于读者的个人好恶,而主要取决于通否?即诗从作者那儿出来之后能勾通向读者,并引发知性或感性的共鸣。如果不通,当然读者不会说好。除非读者不识好歹,或以自欺而娱人。
3 f) R; |) E* M$ X1 S' v) P0 m好诗,必有识者,赏者,如品酒品茗;男人说女人,女人说男人。但作者千万不要以为通即为白,白话(不是现代汉语之称谓)、口水直流、实话直说。通是一门艺术。
2 o4 h. D! K' `( C+ ?( }/ f# ]4 s- M2 F7 t. M
“今夜真凉4 v" z7 y5 b( t
窗前的明月着一层衣衫
. o! {; C; W7 p# {% R* b* n* V9 N远方的霓虹也像没在牛乳里
" a/ @" W; \) i% @
: B+ \2 E2 C! I" Y夜雾落下来1 @- _5 r9 B, P/ i, c9 T  h5 w+ I
轻轻地轻松地像浣溪纱
; D4 p. F0 E: w) X( N7 V  F
. }. Y5 g6 K: [7 N4 M: P9 i2 L——小雪·夜雾”
/ m: ~' x$ a* x# [9 S# {% |& m- X, @2 U% Q
没有不懂得的地方,也不是如口水。而此篇通之门在篇首巧着一凉字,凉,真凉。若无此二字,则此篇不知何以言?
; t5 L! q( z" E5 l, i  L& ~8 a/ D6 I- V# M5 N, W

9 U* d- l. b0 f" ]' \: F$ J云哥哥好!是的,那天夜若不是首先感觉到真凉,就不写下面的文字了。是门也是切入的点。谢谢!!
发表于 2010-12-30 07:5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山城子   [: l+ T: i# A+ I  \/ X

: G1 t" {4 N( G非常受益!!
发表于 2010-12-30 07:5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山城子
* Y3 ?3 _4 D. d3 b9 x( i. J. [& T$ X4 s8 T5 z
能一起参加讨论甚至辩论那就更好了……
发表于 2010-12-30 16: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山城子
% a9 x5 g9 u- g2 N7 u& C8 v  j% l
能一起参加讨论甚至辩论那就更好了……
  c3 t5 O# \9 |+ F7 H. K/ i小雪 发表于 2010-12-30 07:52
7 W$ Y, n& r/ z& x

' d$ G' w) a  o4 |——有那样的局面,大家就进步的快了!
发表于 2010-12-30 19: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喜欢中成这样的氛围。
发表于 2010-12-31 07:0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王芥兄弟所言。下面我也插入一节。
发表于 2010-12-31 07:0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分配自由5 L7 e3 x: c5 `: `9 l* k( k# M3 [0 Y

1 ^8 b' S) l' S我们需要诗歌,首先需要诗的创作自由。这自由包括内容与形式的双相取舍;包括自由诗也包括不自由的诗;包括政治诗也包括去政治的诗,有为的或无为的诗;包括诗名义下的好诗和不好的诗,以及那些文字游戏和不知所云乃至全部的以分行出现的面孔……私密的题材,大众的话题,我们说这些都是诗,是当今广义下的诗歌。但同时我们还需要对诗歌的批评,需要批评者的自由的评论,和如同诗歌一样的畅所欲言。把同样的自由分配给作者、读者和批评家。
/ x* W6 S; M  \# F
* e  _5 u3 }& F& {( x附:6 s. M+ h+ J9 b5 L
) \7 m  k' N: G4 {
提出分配自由(你或许会觉得可笑)是因为当下广义的诗歌,确实有一股容不得批评的不同意见、读者的对某些诗的否定。以为凡诗必是诗性的,没有分别的独专之风。所以我们觉得诗人的写作应是自由的,读者的阅读与批评也同样是自由的,这才是对诗的真正的爱和呵护,才是全象的诗歌。

点评

这是对诗歌现状最深刻的认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9-27 16:31
发表于 2010-12-31 12:4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有兴趣,就置个顶吧。
发表于 2010-12-31 12:4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发表于 2011-1-2 20: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首好诗起码能让读者走进去,又能让读者走出来。如果过门不入,要么读者没读懂,要么只是一堵墙。
发表于 2011-1-2 20:42: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首好诗起码能让读者走进去,又能让读者走出来。如果过门不入,要么读者没读懂,要么只是一堵墙。
; Q% Q) L# l5 N0 O汤成 发表于 2011-1-2 20:17

7 Q0 U. m, w7 N9 f. c; a, C, Z- O' A7 z; K5 a

$ Y+ r1 `+ x5 v' K' E$ r    说的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