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53|回复: 6

[选稿] 10-06《中成评论》栏目选稿跟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12 15:0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0-06《中成评论》栏目选稿跟贴

(编审)与诗为伍、山城子。

选稿编辑:中成评论分区及所属版主

分类:

*阅读与欣赏
*美学进行曲
*文学自由谈
*中成原创主题评论


选稿时尽量标明分类。
 楼主| 发表于 2010-6-24 16:28:30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宁天心的《转圈》
文/ 观云忘我


欣赏!一组当代土地革命的形象史。

以土地的名义掀开的这场革命,正在由于认识到土地的市场价格而引向深入。土地是谁的?或者谁该占有土地?看来这都不是根本的问题。根本问题,在于土地本身拥有无穷的魅力,并且谁最终也不会拿走一寸土地。这样土地的所有权问题,就成了“根本问题”的演示形式。

土地归于国有。这是一个概念。也是疆域的划分。那么,谁更有理由开发土地当下的价值呢?中国是一个长期的农业国,土地归农,大多数人都不会有意见。但当下中国正在进行一场此前从未有过的城市化运动,那么土地划归城市,也在理所当然。城市首先要解决的是居住问题、交通问题、就业问题,及其相关的公共设施。但,现在的疑问是:一、中国有必要如此大规模的城建运动吗?二、当前的楼市所面向的是解决居住问题吗?三、所有的这一切是在为城市市民服务吗?

于是土地问题在伤害了农民的根本利益之后“也不管还有没有土地/又带着流浪狗/在城市流浪”却掉进了“这些土地上的人/身价随着市场走”的怪圈,仿佛成了又一个“这一少部分人/拿着这个海岛/和一大群人谈判/一谈/就是几十年”的一个历史遗留。资本的较量。那么,这也就成了这场革命的最后归属。

中国革命的前景,实际上已展示在所有人的眼前。它还在持续着,但主宰这场革命的手,已发生交换。转圈,恐怕最终已转不回去——这个去,就是当初的理想。因此,我们实在没有必要自欺欺人。

宁天心的这三首诗,前两首处理得较好。语言洗练、意象集中,陈情准确。但第三首结构上相对于前两首而言有些冗长。且主题上没有进一步开拓。是这组诗作的不尽如意之处。天心是长于写组诗的。从他已发到中成的诗作来看,大多贴近现实,形、意结合严密,思想敏锐,且更多的以“客观”的叙说见长,辅之以寓言的形式。

希望天心诗友,在中成多发帖。也将中成的信息传递出去。
远握!

10年6月14日


小雪的留帖:

其起点已经很高,但在回归主题时只是点到为止。

为这一点点钱
打破了头
也不管还有没有地
又带着流浪狗
在城市流浪

这一点睛之笔可能被更多的人忽略。所以上文中,观云忘我先生将它抽出来,是独具慧眼的。如果我们把这场革命,仍然归属于农民革命,那么作为革命者的农民,除了名义了一回之后,实际上没有取得这场革命的胜利。他们是不是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乃需努力”或觉悟起来,继续前赴后继呢?但谁是觉悟者呢?是这些“为这一点点钱/打破了头/也不管还有没有地/又带着流浪狗/在城市流浪”民工吗?显然不是。也许这场革命就以最后的资本化运作土地而结束。未来是难以预见的,现在不觉悟的或许将来会觉悟。


附:转圈, 宁天心
《转圈》

枣树和窑洞
孕育了一种思想
一些人
推着碾子转
一大群人
推着土地转

转着转着
只剩下一个海岛
在一少部分人手里
这一少部分人
拿着这个海岛
和一大群人谈判
一谈
就是几十年


《再转圈》


没收地主的土地
分给农民
后来
又拿了回去
成立了人民公社
土地成了公家的
农民只扛了一回名

再后来
把公家的土地
变成政府的
又分给农民
说是几十年不变
土地什么都知道
只是沉默惯了
什么也不想说


《还是转圈》

一些土地
被划入市场
这些土地上的人
身价随着市场走

这些土地
被有钱人买走
盖起了楼房
这些人
也住进了楼房

一些人的土地
远在天边
连狗也不去撒尿

更多人的土地
白送
也没有人要
种一辈子地
还不如打一年工
地都荒了

一旦
高速公路要通过
要建工厂
给土地一些补偿
知道吗
是给土地
与人没有关系
而且还是平价的
就这
都从城里赶回去
为这一点点钱
打破了头
也不管还有没有地
又带着流浪狗
在城市流浪
发表于 2010-6-25 19:5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刀(阅诗一组)
文/ 山城子

1、
前天去网吧
打开我在长风开设了三年半的小店
突见门楣上悬了一把刀
柄朝下
一伸手就可以握住
是让我解剖什么吗?

2、
刀下,放着个大礼包
写着是2009年选备的
里边有十八样,据说都是名牌
我一件一件打量
其中大多我喜欢
只是在南京购买的那件与几个有夹层的
我的内心不可能收下

3、
“矮过”这词衍生于“高过”
“高过”是从腐烂了的“高度”霉生出来的
不新不旧的
可千万别再搪塞以后
特喜欢“把天喝亮”的意象
活脱出的形象
够小说家敷衍一章

4、
前晚张绍刚邀人说职场
七嘴八舌都不能说得形象
只是你的《2008年》
未见大地震的普天同悲(我是与之同悲的)
也未见奥运的激情荡漾(我是荡漾的)
发诗领奖却紧张得辉煌(我无此殊荣)
我宁愿理解为:你的生存压力
甚至没有时间思念辞世的亲娘(也就顾不及别的了)

5、
关于鸟巢与洪与百灵鸟的分行
都触到了泥土与泥浆
毕竟社会与自然相对应
一如这些天南方的暴雨没法阻挡
喜欢“钢条拧成的麻花”的暗喻
喜欢“细嫩”这种出格的活泼登场
喜欢“黄金的暴乱”
多么形象的转借意象

6、
喜欢“我们酒肉在一起”
这样的通俗
却是传统活用的继承
更喜欢“光亮得像工作或事业心”
这样创新了的比喻
讽刺的意味深而有余

7、
喜欢一些细节的诗性叙述
比如:
“总不洗澡的村长,假借政府官员的腐烂的
算盘,拨打美女银光荡漾的眼珠”
“她用花开白了自己,果实便从身体上
长进了他们期盼了三季的眼睛”
“今天大多的砥柱和被双规的人们
那一年也都手执纸旗,怀揣理想”

8、
用大自然中的梨花的洁白美丽
与当时社会左面的灰暗作对比
这是《刀在1973》的特色
这样的真实,当时而立的我
比那时仅10岁的刀
有更多客观的耳闻目及

9、
最喜欢《刀在1977》
那样的叙述都是活生生的实际
我是在1978弃工从教的
所任都是刀一样十三、四岁的年级
“早恋”之说
都是不再单纯的老师强加给他们的
因为那时我们国家还关着窗子
一点没流进外面不洁的空气

10、
“唉,教科书的编撰原来是弱智者的事业”
这话还真是很有生命力的名句
“学校里找不着北的中年男女
一边做书的学生
一边当人的老师”
是的,直到今天
中国的教育也还是机器培养机器

11、
邓丽君是被解放了
只是她把来大陆的愿望带到天堂里去了
那时我们只在心里
不出声地哼王洛滨的歌曲
“清瘦的身影们,相约出现在
学校的后山,坟地和田埂”
我带的班级每周都课外活动到山上去
说我把学生放野了也不在意

12、
“绝不像今天的上级,老板和师长
谈话时手掌与嘴巴喜欢自上而下从外到里”
我不能理解为百分之百
但也是个相当的比例
其实也怨不得他们
谁让我们的队伍没法绕过商品的沼泽地
不湿鞋是很难的
就像爱诗的人不写诗也是很难的

2010-6-22于黔中文化村


附:
刀:诗十八首(2009)

千里赴约之后

又是一个深夜,都市
在矮过窗户的大地上挤眉弄眼
她像童年的万花筒,变化,高不过艳俗

我现在的身下和周围
都是北京市朝阳区,先往下再往上叫
叫望京和东亚望京中心A座三十一层
我住在这云层下的高楼上
连孤独也显得高高在上,不近人间

我敢肯定,那辉煌在水泥身边的
我目力所及的灯光中,一定有几盏
来自朋友们的豪门与铁窗
可我又不能肯定,这黑暗中的光源
这光源的后面,哪一扇窗是我朋友的家

当然,年轻时我们曾经习惯于千里赴约
先把天喝亮,再把河流喝醉
让她淌满酒的绸缎,绑着硬硬的青春
那时,我们是地上的星星
每一个毛孔都能射出同时具有传承与自然的光明
我们如清泉和宝石的眼睛
一直珍藏着爱情、正义、真理、善良和友谊

但,这也不能改变我们现在同住一城不识家门


2008年

這一年,我不敢開燈睡覺
不敢經過醫院見到白大掛
酒後痛哭,也是這一年最多
這一年我抽煙多到嚇得我不再抽煙
這一年的時間太快,一晃
母親的祭日就來到了餐館
剛才想起這個日子的時候
我正手端酒杯,笑臉陪客

誰來告訴我這是怎樣的一年
一年到頭,我能歌善舞,妙语联珠
男人們視我為哥們
女人們視我為哥哥
我們總是愛到床邊為止
喝到警察下班

這究竟是誰們最喜歡的一年
餐館開業前先開了母親64歲的追悼會
接着為5.12大地震開募捐會
然後兩個分不清誰比誰更殘的奧運會
讓“避孕”一族多過一個民族
後來還忙白連春的腑,蘇非舒的兒
還有沙漠舟的醫藥費

這一年我的詩歌四處發表
我在北京參加名流擁堵的詩會
到南京領最權威的柔剛詩歌獎
還到一些大學給學生頒獎
我的博客人氣上升
有女人離我而去,有朋友為我而來
男人們說我是成功人士
女人們說我是善良的單身貴族

只有經濟危機的晚上,夜深人靜時
我才會暗暗想起供貨商和債主
我幻想把朋友都轉變成新的債主
讓他們當東牆,補我的西牆
但當我陰暗地把大家排列一夜後
又在天亮時無聲無奈地一一劃掉
因為願意幫我的没錢,有錢的不想幫我
而真正會幫我的,已經幫過了

母親,我在您的祭日寫這樣的詩
是想告訴您,一個没有母親的詩人
一代已到中年的孩子
為了生存,會忙得忘了懷念母親

2009年2月17日(農曆正月廿三)


莊家的坐相

他坐在燈光下
一付坐在陽光下的樣子

語言從他口中彈出來
好像不是對對方的耳朵說的
是對他心靈表層的色彩說的
黑的,白的,紅的,紫青紫青的
圓潤,動聽,理性而富有道義
如同早年那個被提拔上來的國企幹部
向要好的同事訴說妻子與上司無染

人們羞愧於聽不懂他的真誠
真相也不如他更有光彩
他的成功讓一代人集體反省光明的亮度
並深深懷疑各自的內心都應居住一位心理醫生


中年忏悔

越过两种死亡
我才来到平静中,说出活人的话
多年的劳作,只是在露天剧场里
又搭了一堆积木似的剧院,把自己
降低到小人的高度,一起狂欢
出演仿佛宏大而有责任心的作品

我现在退了出来,想退回到来时
可一种别人只用一半的主义
把我隔在荒芜中,我远远望着
生活中的活人——老人和婴儿
望着依然红艳的血色玫瑰
映衬少女的苍白
而弥漫着彩色销烟的大地
一团团裹着善意的白云
一直行走,一直走不到天上

她们会在最后的时刻发出羊的哀叫
那些注定要被套死的狗
长着为人而长的脖子
毕生的使命,就是把忠诚伸入圈套
这些,都曾在我翻过院墙渐渐抬高的眼界中被忽略


鸟 巢

林子大了
什么样的鸟巢都有

鸟巢大了
会被鸟语震落到地上
像鸡窝,裹缠着坏蛋

鸟巢如果特别巨大
大到像用钢条拧成的麻花
让人也甘愿被捆绑扭曲在里面
那人们再自大
也小如鸟人


在南京想起一位老人

南京的冬夜
安静得令人心慌
我听到了指头捻断胡子的声音

玲睡着了
我学着那位老人的样子
不穿拖鞋
踮着脚尖悄悄下楼伏案

我与他一样
都是从异乡来
不一样的是
他后来带着他的龄
上了海岛没能回来

而我,将带着我的玲
回到出租屋中的北京
写诗,画画
这四个人,都是基督徒




就这样毫无准备地开始
这个开始,会不会也要
提前走到始的终

今夜的门窗,已不再
只想关闭年龄的细嫩
只要风雨吹不进家
我们就猛烈地卷动口的声音

半夜的帘子半遮半掩
对于天亮,我们在紧搂
的相伴中,半信半疑

要是没有那么多概念对应符号
要是存在就能安全地生活
亲爱的,我们就能还原为人
就能让我们的皮肤弹出的音乐
平息屋外无所不在的黄金的暴乱


百灵鸟

草原上的百灵鸟喜欢雌雄双双飞舞
她们常常凌空直上,直插云霄
在高高的天空悬飞,停留
歌声中止时,骤然垂直下落
待接近地面的一刹那,又再次
从歌声里向上飞起,飞得像开玩笑


她们的巢,筑在大草原地面矮矮的草丛中
草叶和细蒿秆,编绕成她们杯状的家
那是用来睡觉,产卵和孵化雏鸟的窝
雌鸟产卵后就会卧在窝里孵化小鸟
大约十五天左右,雏鸟就能破壳而出


雌鸟孵卵时,会碰上常有的下雨
她那不在乎的样子,如同雨水根本没在羽毛上下
她只顾用温暖呵护着身体下的小生命
要是暴风雨袭来,并下起了冰雹
她就会如同祷告一般将头埋下,像是在祈求
能幸运躲过这来自天上的洁白的水弹


而当冰雹过后,雨水会冲刷着泥浆流进窝中
那被迫离开的雌鸟,着急地在窝边跳动
想着如何抢救被泡在水浆中的冰凉的后代
最后,她获得了神启,她像母亲当年对她一样
用清丽的嗓子,一口一口地喝干了窝中的泥浆
孵化,又重新开始,直到歌声也破壳而出或夭于壳内


宣武门地铁口

这道口子,无数次把我吸入高速的黑
又挤进,慢如人民广场般的白


许多窜动的影子,都消失了
现在,只有外面的绅士
映在时间的玻盖上
光亮得像工作或事业心


那几年我们酒肉在一起
以哥儿们的名义
纠集于“海棠居”私家菜馆
打发内心之外的孤独,时常
也有被认定必将能成气候的新人
穿着友谊的外套和才华
用酒量,算计名利的机率


我们一直喝啊,喝到混吃混喝
大家品着伪画,听人朗诵流行的伪诗
大声唱着电视中的伪歌
我们把天喝黑又把天喝亮
我们“爱到床边为止,喝到警察下班”
我们把自己喝上了媒体
把餐馆喝成了名店
把老板,喝成了植物人


喝酒的日子
大家都觉得朋友越喝越多
我现在全盘不喝了
不喝酒的人们
都清楚自己有几个朋友


如今,我还是时常从宣武门地铁口出来
但只是一个人,走向教堂


贵州!贵州!!贵州!!!


那些年,你們大聲地說家鄉山青水秀
這幾年,你們又大聲地說
家鄉,山青水秀,等於貧窮落後


早些年,你們自從發現了本來就有的
山和水,就占有了酒和酒的美
但後來,山的高度在酒中超過了美的高度
酒,就成了唯一的高度
我知道,在所有人的家鄉
酒的高度,只能高過床
高不過酒桌和酒桌上健康難料的肉身的身份
可是我說不過他們,因為我的舌頭只認味覺
我喜歡我的她,她從不聽從聽覺


今天,我回到這裏
如所有遊子回到童年的真實事界
不管你是一座賭城還是一座酒城
你們可以不上網,不知習水
不知道瓮安,和鳖脚的瓮中捉鳖
不管你給過我少女的初吻還是外婆的呵護
你所擁有的隨心施欲的變態又變形的聲音和面孔
都是我年度遠行時没法躲避的絕對風景
都是我要重复面臨的不管誰當鄉長的家鄉


我會爭取與你們遠距離在一起,小聲說話
就算你們安安心心地在橋面上做腑卧撑
安安心心地在習水喝習酒,做習慣的事
我都不會告訴我的那些親人
我那些14歲以下的女性親人


登陆期


出了家門,走出電梯,踏進自然給的光
穿過街道前,要繞過她那躺在地上的
並不平坦的身子上來來往往的輪子和肚子
然後是草坪,眼神和身影經過了腳下與目光
最後,我坐在餐館一角,上網


出了餐館,大腦又安裝了一天的數據
钻進體制般又燦又爛的夜色
越過路邊没有顏色的植物們
把來的路,往回重走一遍
終點,我坐在家中桌前,上網


路太近了,隨身的筆記本電腦都不需關機
每一天,都有一段很短的時間
網上的朋友見我似在非在
我想告訴你們,這時
是我正在准備的登陆期


這近似於一個男人在床上等另一個人
總有人等,總有人來
近似於一種思想,在國家之外夜遊
總有國家,總有思想,在國家之外


開放在語言之上的花朵


想你,在语言之上,我在想你
亲爱的,你这失去父亲的少女
你是向里开的花,越绽放越紧闭
你从高傲跌落到自卑的速度
快过从少女变成女人,变成本该
不属于眼前这个小男人的女人


我见你罩着一张父亲的脸,真诚,稚嫩
一些衷怨,在眼角的灰光中流动
可我却不能对你说出,生活的真相
更不能带你走出,走出山外
走向宽广如打开的内心,就算
我想如生父一样爱你,对你视如己出


亲爱的女儿,我想代替父亲
再次这样叫你,不管如何痛
我都能感受你定将经历的苦难
你无可奈何的苦一次
我就会发不出声音地痛一回
痛在你的年龄里,痛于你的父亲
我那早逝的战友的情谊之渊


刀在1972(下)

还在路上的人,血,流在脚下的地上
你能见到的,只是几滴,体内却是一腔
真正烫人的血,只从内心流回内心
泪,轻浮地流在忙的深处


电话,打着时间
一个家,在语音中准备,搬


所有的人,终将告别朋友
或者,被朋友不辞而别
死人是这样,活人
也都会向死人学成这样


不老实的年代
出生过一代老实的人们
一张调令,可以两地分居也能一家团聚
如今,老实的人都是只能在家的老人
在家的外面,你们万众万心攻于心计
你们用语言的概念辩认肉身的道德
徒劳如扩招后毕业的市场经济的女学生
在商品世界里任凭前辈们安慰与拍打


虚伪的时代空间,吃饭成了理想的借口
身份高过尊严的红楼中,那个
总不洗澡的村长,假借政府官员的腐烂的
算盘,拨打美女银光荡漾的眼珠


家,都在颠簸中成立
新址的家,没具
四周是村民和自由得无天无法的二流子
不知是一个单位在村庄里诞生
还是一个村庄自孕了一个单位


有树挪死,就有人不一定挪活
一次迁徙,可以是一次奔命
可以是被一个女人,搬到
另一个女人的虚假归宿
无能的理想主义者们的归宿


至此,这个孩子一生都在搬家和被搬


刀在1973

梨花之美,在于她的花瓣
好似少女领口的,褶边
脂质般的白,鲜嫩,薄,甜
透露着春天的体香内部的秘密


她用花开白了自己,果实便从身体上
长进了他们期盼了三季的眼睛
这些果实美如处子的乳房,或者
乳房美到极致,就如同这树上的果实


这是一棵属于孩子们的大梨树,乘凉
用木棍或石头,打梨子打下来抢着吃
农民的树主,是管不住我们们的
孩子太纯真,难以真正统一他们的思想
天下的主人,都管不了本来就不属于他们的
别人体内的童心和理想,哪怕管理正在进行


梨树下的童男童女们,常会获得一些超龄的
体验,有一些事,会让她们先高兴
然后不知高兴是什么,那年春,刀在梨树下放风筝
当厂长的潘叔叔突如急猴,在办公楼上对他大声喊叫
刀听不见他喊什么,只知道那意思一定与梨树上的
高音喇叭有关,第二天,潘叔叔被公安抓走后
才知道是梨花般的喇叭,跳到了台湾台


刀在写这首诗时,突然觉得对不起潘叔叔
即便很讨厌样板戏的唱腔,火药似的窜出高音喇叭
伤心于先被震破,后被震落的梨花们
她们躺在地上的白色耳朵,好像是在听大地的冤屈
那个树下的下午,喊他到厂长家关收音机的叫声很弱
因此,这个一身正气的连职军官
转业当厂长不到一年,就被十岁的刀
间接,整进了大牢


刀在1974


7和4,这两个数字
现在的人大多不喜欢至回避或不用
7是拐杖,不顺,不直。4,是死的谐音
1974这一年,就是不顺利近于死的一年


夏天的一天下午,太阳正好落到路边
梨树的树冠下沿,阳光,正好可以斜射到树干
被捆绑在树上的少年,泪水和汗水都被阳光吸干了
他痛恨今天怎么只有两节课,也后悔放学回家早了
因为第三节课就要下了,放学回家的同学们
都将从路边的这棵大梨树旁经过,从他的屈辱前经过


他是被父母一起,用四只手合力绑在树上的
绑之前,还有耳光的训斥
在他两只手臂和肚子上留下紫色血痕的
是平日里用来晒衣服晒被子的棕绳
那是一个不缺绳索的年代,但捆绑活人于大树
那一带的大人孩子们,都只是
才从《红色娘子军》的声画中得知
可那是阶级在和阶级斗争,是一些想要什么的人
与已有什么的人在斗争,电影里
坏人,一般也不捆绑小孩


他被绑的原因,是父母听说
他搬起石头砸别人的门,车门
这一冤屈,迫使他后来一生做好事过剩
还常常向坏人证明自己是好人
二十四那年,他做到共青团的区委常委
要不是诗歌让他明白生命高于政治
现在,他至少是地市级政治家了
奇巧的是,他后来成名于诗坛的笔名叫:刀
好像是专为割断那条或天下所有的绳索起的名


给刀松绑的,是一个叫张云宣的阿姨
她因为家中有五个女孩,下班总比别人早
回家路过时,救下了背和屁股都贴着树的男孩
她一边解棕绳,一边哭着骂那孩子的父母
嘴里念叨:绑给谁看呢?加把柴火,就成小洪常青了
着什么魔了,为人父母的可以这样?


只有这个时刻,做亲儿子的
才会觉得,父母被别人骂,也是可以听不见的

刀在1975


你,能在为回忆童年而转动的大脑中
找出一些令你高高兴兴地高兴一辈子的事吗
如果不能,不是你不会回忆或回忆不让你回忆
而是,那本是一些无事可欢的岁月
这些岁月的缝隙中,被挤裂的嘴们
都是喜欢张口的张志新,知道她是一个女人时
我己经历了不少都说自己也是好女人的女人


太多的承诺,伴随一个个你容易理解错误的
暗示,谁也分不清好坏,明暗
命中注定的白天,像是开着灯的戏院
一个人的夜晚,你一生都有,即便,是两个人一起黑
莫名的焦虑,如深夜躲你而去的女人
你会想,想她,想她在你谁的眼睛里
那眼睛是在欣赏,还是在意淫
她在为谁而笑,为什么物件而歌


黑夜里的山峰,像咬向天空的石牙
在高原的夜晚,一个人,坐在天下
就如坐在麻布口袋里,闷热,烦躁
星星在高远处,似针眼,象征并不具体的希望
白,如薄膜般苍白浅薄的白天
不能去哪,也没哪可去
童年,像一个人被放风,在,狱中


很想知道山外是什么,不相信山外有山
游戏即将终结,弹弓,胶筋枪,烟盒,竹筒水枪
猪关节骨,石子,杏胡,玻璃彩珠,摆姨妈家家
打游击,捡谷子,小画书,做流事,反银幕,轴承车


现在,在童年之后的未来里
童年,剩下或结束成一些关键词


刀在1976

雨,在下着自己的名字
水帘中的山城,玻璃珠似的眼眶里
装满了水的流水宴
悲怆连着喜庆,从同一条街道
淌进,同一个礼堂的漩涡
再被放大或缩小,最后消散


泥泞的道,游行者踩进会场又跺脚而出
中学中的细腿们,在为不认识的人哆嗦
昨天嘶喊的多个万岁个的一个,睡了
批发到京的国母们也在换班,下台或出台
她们的美啊,在歌声中以歌和身先倾城后倾国
一生的才华,劳碌于用化妆品化妆人


青春,就这样从躁动中悄然寄生
今天大多的砥柱和被双规的人们
那一年也都手执纸旗,怀揣理想
那些浆糊背面的标语和惊叹号,像诗人
自己餐馆中每天卖出的数字,都是有温度的
摇身一变的人,牛逼哄哄地从牛棚中放人
哄哄,这种声音总是从不洁的地方发出


只能包草的草包们,像捏造过爱情的女人
都有揉凌后的柔软,她们被充涨在水的边上
在未决的河堤,中小学生,妇女,军人和工人
都在保护一条没有见过船只的小河
夜晚,睡在安全的地震棚里想象远方的大地震
家长们的沉默,让小孩们在窜棚过后感到心虚
没有人,有人可去的地方
只有等待,等待死亡或不死


1976年,地球东面的这一块山水
好像上帝的沙盘,风雨不由人


刀在1977

脚不拖鞋的家
只是吃饭和睡觉的地方
学校,也只是用来向家长说出的去处
我们终于豆蔻年华,开始
为女生而逃学
为逃学而读书


男生们都懂得了几丝江湖义气
女生们的头发也扎上了花手绢
矛盾而可笑的课本
远不如我们的纸条精彩
唉,教科书的编撰原来是弱智者的事业
学校里找不着北的中年男女
一边做书的学生
一边当人的老师


唱“黄色歌曲”的邓丽君
是我们声音的情人,共同的姐妹
她曾遭全国封杀,死了还在杀
《少女之心》和《流浪者》过后
我们懂得了一起做爱做的事
一起从一首诗中找回自己
但不知放开自己


清瘦的身影们,相约出现在
学校的后山,坟地和田埂
更远处的铁轨,竹林和水塘
男女生因逃学的爱好开始讲话
逃学,是一种文学


是是非非的恋人们背着书包,两手空空
不带钱也没钱带,更不用带套
大家压马路,刷马子只是为了谈心
都习惯于谈了很久也还没拉过手
绝不像今天的上级,老板和师长
谈话时手掌与嘴巴喜欢自上而下从外到里
那时的少男少女们,话题直接而纯粹
到今天,也没在浪费钱财的电影和小说中见过
_________________
刀,被称为“中国第一情色诗人”。以独特的语言风格,丰富了汉语诗歌对爱情和女性的关注。著有诗集《哑河》,香港世界华人艺术出版社出版。
发表于 2010-6-26 14:5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学自由谈

没有钱能做什么

    一直以来,我们陷入了“饿死诗人”的误区,以为当下诗人的写作是一个与世背道而驰的所在,是违反了适者生存原则的。然而,事实上正是适者生存造就了大量的诗和写诗的人,他们不是快要饿死,或宁愿饿死,而是他们选择了在“没有钱能做什么?”时的自由人生。
    没有钱能做什么?
    首先,要明确没有钱的底线。如真的一文钱都没有了,并有继续的可能,在一切向钱看的今天,他只能等待挨饿。这样,“没有钱”只是一个形容或相对的说法。其次,没有钱的实意在囊中羞涩,也就是在维持生计的前提下,没有多余的钱。那么,没有钱能做什么?
    可以乞丐。尽管乞丐一再有成为百万富翁的“传奇”,那你去乞丐看看?估计能从容在大街上乞丐的人不是很多,起码不是每个“没有钱”的人都去了大街上乞丐。因为,乞丐是放弃了人生尊严的没有脸面的长期职业(这是我新撰的说法),有多少人愿意一生没有脸面呢?这才在任何时代真正的乞丐都是极少数。那因人生的突然变故所存在的乞丐行为,是和人生、乃至自然的灾难连在一起的,我们不能界定为乞丐。那灾难,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性相遇。
    可以乞讨。虽只一字之差,其义不同:乞讨是放弃了人生尊严的没有脸面的瞬间作业(同上),也就是说事实上每个人都存在与生俱来的乞讨行为,才有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并一直在持续这种关系。乞讨,必须依赖于施舍,没有了施舍,就没有了乞讨。在大量慈善家存在的背后,必然有大量的行乞者。现实社会告诉人们:那些大资本的背后,正隐藏着无数的乞讨行为,一些写诗的人,可能也身在其中,到了他们支配业余时间的时候,这才不愿意把业余消耗在乞讨里。风光的白领,大多是乞讨者,直到有一天他们自主创业。
   可以打工。这里的打工,是真正的打工族,他们做一天算一天,和老板没有终身的依附关系,甚至没有乞讨与施舍的因果。然而,他们只能在别人的指令下工作,稍不如意,就会失业或走人,从而沦陷在不断的碾转中。打工虽然自由,却是疲于奔命,无论是体力型的还是智力型的,他们都难免在打工的过程中委曲求全,听命于人。
    只有写诗。为什么不说写作呢?因为写作牵出了一个较之于写诗更广的群体,包括那些迎合时尚或社会所需的作家,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能划入没钱人的行列,有的人本就是名副其实的富翁。他们同样是不自由的,尽管他们常常海阔天空,洋洋万言,可毕竟要依赖出卖文字,去维持他们有钱人的生活。只有写诗的人,才是既可能没有钱同时又是自由的人。他们不依赖出卖诗行去维持生计,也不指望通过诗过上有钱人的日子,他们是当今没有钱的自由者,最少在写诗的时候。
    有人,把他们归入小资,那是一个多大的错误!诗人们,(当下)极少有追求时尚和时尚生活的人,他们的眼里没有也不认同等级划分;骨子里的追求平等和自由,使他们在商品和货币统治的时代与“有钱”无缘;在现存的社会结构里,尽管他们依然是事实上的被统治者,但他们是自己的精神贵族。这就是为什么有大量的诗或诗人存在的社会物质和精神基础,也是本文一开始所提及到的那个适者生存。一旦真的到了“饿死诗人”的边缘,那写诗的人必定极限地缩水。包括我们自己。“饿死诗人”是资本对诗人的咒语。
    因为没有钱,我选择了写诗,又因为写诗我成了资本统治下仍然自由的人。这便是更多的写诗人虽然认识到当下资本统治的属性而又不愿为之趋炎附势的志同吧。

                                           卢兆玉
                                           2010-4-24于中成诗界

评判诗歌优劣的标准是什么

文/烽火

当下,多数诗作者判断自己的作品优劣,通常依据以下几条: 1、得到众多诗友的好评。2、得到一些权威、专家的认可与赏识。3、在报刊,尤其是在级别较高的报刊发表。 以上几条看上去都很有道理,但你真的相信了这些“标准”,你将会受其误导。

        我的诗友(也是朋友)K君就深受其害。说真的K君属于先天灵性一般的勤奋型诗作者。诗的主要风格:追求语言标新立异。明智的诗作者早就放弃了的朦胧、谜语式的表达方法,他仍捧为至宝。 他精心地打造了一个博客,拥有了相当多的博友。博客点击居然超过了百万点大关(超过了某些名博点击率)。不断得到诗友的喝彩,也得到几位当今较有名气的诗人赞誉。大小报刊发表了几十首诗,其中两首发在当代顶级的诗歌刊物上。于是他便有些飘……觉得自己是当今名副其实的诗人了。
        决意出版:花了几万元,印了几千册。结果如何呢?给诗友赠了一些,给朋友送了一些,双手捧上又让专家们笑纳了一些,剩下的几乎全放在库房了。 灰心至极的他,在酒桌上不住地发问:这是为什么呢?我得到那么多诗友的好评,为何就没有市场呢?
         话到如此,作为他的朋友,我也不再顾忌他的面子了,直击主题吧:你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你的作品不适应市场。当你不尊重读者时,读者自然就不屑于你的存在。 你主要的错误是弄错了“评判诗歌优劣的标准”或者说是受其错误标准的误导与坑害。
         一、首先说,当今诗坛压根就没什么专家、权威。你认为的专家,多为冒牌或貌似。即使真有专家,其言也只可略作参考。
         二、当今报刊里几乎没有读懂诗歌的编辑。我的一位编辑朋友曾说过:“我选诗歌绝不选大家都能看懂的,那样会有人说我不够先锋,缺少水准。我选大家看不懂的,也许没人说好,但也没人说不好!_因为大家都不懂……”你听了此话我就不用再赘言解说了。
        三、诗友的喝彩含有极大的水份。有时出于礼节,出于安慰。还有时是为了让你回踩一下。另外,博客里的诗友几乎都是诗作者。诗作者不是纯粹的读者,经常看诗写诗反而在欣赏作品方面产生偏激、偏见等。这就好比,经常吃大餐的人觉得点一盘山野菜很合胃口,而那些很少下馆子的农民工却要求来一大盘红烧鸡块。有次我发现一盘山野菜的价格,居然高于另一盘红烧肉的价格。难道真正的营养价值和生产成本是这样的吗?
        返回来再说,博客里的诗友不买你的诗集也很正常。好朋友你赠了,没赠的多在博客里看过了。你出版诗集面对的是普普通通的大众读者,大众读者才是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那么,你端上一盘山野菜对着饿肚子的农民工说:快吃吧,味道很别致,比红烧肉好吃多了!你不觉得这样的举动很愚蠢吗?
       评判诗歌优劣的主要标准应是广大的读者_也就是市场。正如某个公司(或企业)科研出一种民用新产品。专家们说:“设计意识超前,有时代气息”。技术部门结论:“工艺水准绝对一流!”。但决策人绝不可以此凭据投入生产。投入生产的主要依据是市场调研结果(即:可行性报告)。假如产品没有市场支持,无论专家的屁放的再响,也不能投入生产。这就是真理!
         听了我上面的一番话,诗友K君还真的似有所悟,至少不再那么茫然了。
        希望读过这篇文字的你,能和我一起思考诗歌的发展和诗歌的未来。

                                                                                           烽火
                                                                                       2010年4月13日
发表于 2010-6-26 16:3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手记二

天荒一隅


关于海域的思索,东海,还有南海,海无疆,海有域,海无言,海呜咽……

村无大事,草民自生自灭,世代如此。唯一流传下来的,是稍欠整理的族谱,如有族谱可考,那便是幸事。我的村庄便是无人知道的小草。

厄尔尼诺,太平洋的怪兽厄尔尼诺,你直指西海岸--亚细亚大地,杀向云贵,杀向渝川,还有印度支那的那些异邦国度。告急,澜沧江断流,告急,红河干涸。东海岸,美国的飓风暴雨侵袭,更惨。大自然的报复,非人力可抗拒
气候问题,人类只会在会议上空谈。悲剧将继续……

旱情诗,很有气势。此刻,我爱彩云,更要乌云,我想要一枝如椽大笔,浑天一抹,让所有的云彩颜色深沉到黑,然后,呼风唤雨。

道出诗歌的真谛,海波真诗人也。

关于诗和诗人的诗总是那么令人感动和神往。观云、小雪幸福的人,秋日有约!

山高人为峰,是那些淡淡的蓝,薄薄的雾霭,让我们的卑微升腾起来,在这个时代,泰山不再是皇权的象征,极顶的石碑成了我们一介草民观赏的器物。

有些诗,读起来除了舒服,还引人思考。

如何深化主题,颂歌的软肋正在于此。

简约的诗里总是暗藏禅意。这个季节,想起海子,文字都会疼痛起来。

特喜欢第一首,寥寥几笔就描出朦胧的雨中小村的情境,望疯的技艺日臻成熟了。

高平的这组诗读起来相当舒服,也许来自生活、贴近生活的诗就是这样。

娓娓道来的叙述,流露出人生太多的无奈与感慨。正如--“窗外有太多的蛛网,正借着阳光的掩饰  纷纷向我束缚而来”。

佛祖,给我一双慧眼吧,让我看清这个世界佛门与和尚的真假。

在这个春天,命运会顽强地长出抗争的新芽吗?

燕归来,可带来游子的思念……

桨划过的不只是水,还有时光。

大庆,神奇的土地,令人神往的地方。大庆,英雄的土地,

“一个穿着白大褂的医生,灵魂像白大褂一样干净”。诗太娴熟了,正在向大师飞翔!

喜欢这组,精炼、轻灵,读着感觉像蜜蜂在花丛自由飞动。

春梦,让燕子衔走那挡着思乡一帘忧愁。委婉的春怨,可人的小情调。

一组关注现实的佳作,我深爱的土地,让人心碎……

我听见世界屋脊,洁白的哈达被地魔撕裂的声音。萨达尔王,在宽阔广场,你矗立的铜铸之身,焦急地扬鞭策马,你是在为你的子民寻求救世主吗?

我知道一个玉树的苦难,就是整个民族的创伤。让我们一起为逝者祷告!让我们一起为玉树加油!

天安门,太阳升起的时候,把我们的五星红旗却默默地降下来,因为4.21,我们要以国家的名义向玉树志哀。
发表于 2010-6-26 16:4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赵守亚大众化的诗性语言之美

文/ 山城子

语言是诗歌的艺术根本;语言的大众化,则是诗歌生命力的所在。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所以一直流传到今天,其实都与当时大众化语言的提炼有关。诚然,仅有大众化是不够的,还必须诗性起来,亦即艺术起来灵动起来美起来才可以称为诗的。
北国大庆诗人赵守亚的诗歌作品,就很典型地具有大众化的诗性美。笔者在网上搜到诗人的一组作品,不妨在这里与诗友们一起欣赏,来印证一回留给我的这个深刻印象。

1、美在大众化而诗性。
大众化语言,就是从现实流行的口语提炼出来的通俗明白的语言。
“谁见阳光说话/ 告诉明天的绿水在哪? ”“谁说阳光不会说话/ 山野为何长着年年岁岁的庄稼”(摘自《谁见阳光说话》)。小学生都能一读就明白话语,通俗又简洁。
“你能告诉我吗/ 就真切的一句呵”(摘自《比一多一点的想》),“一会儿风来/ 一会儿雨走了/ 一会儿天冷了/ 一会儿又热了”(摘自《不能拒绝的飘落》)。还是小学生都能一读就明白话语,通俗又简洁。
简洁本身,就有了诗性的因素,何况以上所举还不露痕迹地依次使用了拟人、设问、排比的辞格呢?

2、诗性在于积极修辞。
语言的诗性,亦即艺术性、审美性,大多是使用积极的修辞来实现的。诗人赵守亚的诗作里,就很恰当地使用了多种的积极修辞。
“苦痛燃烧的日子/ 云在何处将你柔柔的牵挂?”(摘自《谁见阳光说话》)——这是拟人。被拟人的“云”,就令读者有了美丽的想象空间。这就很诗性了。
“土地是不是我们的母亲/ 月亮是谁放牧的一匹白马”(摘自《谁见阳光说话》)——这是比喻。前者兼用反问,不容置疑;后者新颖,而模糊的“谁”,就有了审美的余味。这就很诗性了。
“有没有比幸福还幸福的欢悦/ 比洁净还洁净的明亮/ 有没有比愁苦还愁苦的人生/ 比肮脏还肮脏的心脏?”(摘自《比一多一点的想》)——这是由递进式复沓构成的排比,而“有没有”的反复,就把思考传递给了读者。这就很诗性了。何况还镶嵌了“欢悦”“明亮”两个形容词的活用呢?

3、修辞最美在于活用。
词类活用与辞格是积极修辞的两大手段。词类活用用得好、有创新,会使语言显得更其活泼新鲜、更其睿智灵动,更其具有审美功能。诗人赵守亚的诗作里,就灵动活泼着许多种恰当的词类活用。
“让山村的秋风告诉你吧/ 我们遗弃的思想/ 已被年迈的母亲/ 一串一串晾晒在屋檐下”(摘自《谁见阳光说话》)。——这里句中的“遗弃”与“晾晒”,是动词的比拟活用方法;“一串一串”,是叠用的数量词的拟物活用方法。古汉语中所未见,是词类活用的创新。
“瘦弱看惯了衰老的模样/ 惬意迈着八字展示着从容/ 心的踉跄不该是酒的罪过/ 歪斜许是一次短暂的失衡” (摘自《透视一种跋涉》)。——句中的“瘦弱”“惬意”“踉跄”“歪斜”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古已有之。这么密集,是传统的发扬光大。“看惯”“迈着”“罪过”,则都是动词性或名词性双音合成词的拟人活用方法。是创新。
“只有用这晶莹的飘落/ 才是唯一的陈述与表达?”(摘自《不能拒绝的飘落》)——句中的“飘落”是动词活用为名词,是传统的继承; “陈述与表达”,则是动词性联合短语的拟人活用,属于创新用法。

如若没有这些积极的活用,语言的诗性就会大为减弱的,而审美情趣也必然淡薄下去。
自然,我喜欢大众化诗性语言的审美,但并不认可“诗到语言为止”的观点。我推崇语言必及情思,否则语言再美,也如塑花一样没有馨香了。而赵守亚的这组诗,其美丽灵动的语言中,都深深地裹藏着诗人的情思的。《谁见阳光说话》是对环境污染和缺失了某些传统美德的担忧;《透视一种跋涉》,则是以哲思宣释一种期望;《比一多一点的想》是对某些缺失社会良知现象的痛楚与呼唤;《不能拒绝的飘落》,是对人性的热切期待。这样的情与思,绝非那种自我囿于个人圈子的呻吟制作可比,那真是天上人间了。
谢谢诗人赵守亚,谢谢这组德艺双馨的作品,让我这个诗爱者受益匪浅。
2010-5-5于贵阳

附:赵守亚的诗

谁见阳光说话

谁见阳光说话
告诉明天的绿水在哪?
苦痛燃烧的日子
云在何处将你柔柔的牵挂?
谁说阳光不会说话
山野为何长着年年岁岁的庄稼
土地是不是我们的母亲
月亮是谁放牧的一匹白马
让山村的秋风告诉你吧
我们遗弃的思想
已被年迈的母亲
一串一串晾晒在屋檐下


透视一种跋涉

一种跋涉
在四季中进行
泥泞不是夏日里的阴谋
雪花并不装饰着所有的寒冷
瘦弱看惯了衰老的模样
惬意迈着八字展示着从容
心的踉跄不该是酒的罪过
歪斜许是一次短暂的失衡
记忆还在养育着记忆吗
走出泥泞会是怎样的平整
谁能让无奈远逝无奈呵
让不死在跋涉中挽起永生


比一多一点的想

我常常想
这个世界上
有没有比温暖还温暖的家
比爱人还爱人的婆娘
有没有比幸福还幸福的欢悦
比洁净还洁净的明亮
有没有比愁苦还愁苦的人生
比肮脏还肮脏的心脏?
有没有比贪婪还贪婪的欲火
比善良还善良的肝胆柔肠
有没有比麻木还麻木的灵魂
比愚昧还愚昧的目光
你能告诉我吗
就真切的一句呵
让我遗失的质朴
回到生命站立的地方


不能拒绝的飘落

无论这尘世怎么嘈杂
一会儿风来
一会儿雨走了
一会儿天冷了
一会儿又热了
雪还在循着它的路
回到一年一年的家
那个不曾看见的暖
是谁生命的母腹?
那个搬不走的沉重
在何处垂挂
只有用这晶莹的飘落
才是唯一的陈述与表达?
面对这场落雪
我们就选择安静吧
让心凝神地看着
最好谁也不要大声说话……
发表于 2010-6-26 22:48:52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学进行曲

《美学杂记》

   哑榴

1。分享美的崇高,捍卫美的尊严。

每一位作者为世界奉献出自己的心灵,这也是他的一生中所创造的最珍贵的东西。比黄金和珠宝更值钱。但是,当他用饱含深情的双手捧出自己的心一样,将作品呈现在人们面前:心凉了。

人类有很强的好奇心,实际的欲望又是很可怕的。低俗的美(或者根本就是丑恶。)更能刺激他的感官。这就像没有爱情的淫欲,他喜好的除了妓女还是妓女。曾经真爱过绝色佳人不是被他抛弃就是离开了他。这一类作品只是为了满足饥渴的性欲,风花雪月的滥调。其腐烂的不仅仅是作品,还有其人品。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美学的创作是崇高心灵的活动。说出来的话来自于心灵的深处。拥有私心杂念者顾此即彼,瞻前顾后,直接导致了欲说的说不出,说出来的偏离了本意。这好比一个花花公子同时讨好几个绝色佳人,他没有一句“我真爱你”是真的发自内心的。谎言总是不攻自破的。

创作者只有一个恋人,那就是他的作品。他必定要与作品面对面对话,自始至终。他必定要摸透自己的良心,所写的是不是自己想说的。他要与作品“共剪西窗烛”,度寂寞,话霜月,同甘共苦。
他的恋人是痛苦的,他的艺术跟着痛苦,在痛苦里寻求解脱;他的恋人是愉悦的,他的艺术跟着愉悦,在愉悦里分享幸福。无论痛苦和幸福,只有分享,独饮,独醉,独舞。

一切美都具有不可赎渎的尊严。一个美人可以朴素,可以娇嗔,可以奢华,但一切美都是自己心仪的对象,至少在你心目中是美的化身。没有美人是十全十美的,作品也不例外。我们付出了真心和爱,用生命浸泡作品,用灵魂注入作品——作品已经占驻你的整个身心,没有她你无法呼吸。

即使如此,别有用心者往往会兴师动众,用层出不穷的理由刁难责罚,非逼你跳楼自尽,一命呜呼。各种主义,流派招旗占山,讨伐异类。真正的美如山野脱兔,雪地美狐无处可逃……
请在你的桃花源收留这可怜的尤物。请拔出你的剑捍卫你的神圣的领地……你的苦心经营只为这一生,这一狐,这千年的知音,还有——这无人路过神秘的风景。

2。卓绝的战士   非凡的艺术

看多了大师的作品。每个人的内心多会产生一种冲动,都渴望写出最美的作品。
大师的作品是与其伟大天才的灵感分不开的,但并不等于说平凡人写不出美轮美奂的精品之作。甚至在某一件作品上有接近或超出大师的天才制作。这就像现代的科学技术可以制作人造金刚石,但俗野之人在无意间也可能拾到天然的金刚石。人工养殖的动植物可以大规模繁衍养殖,大师拥有核心的创作奥秘,有这种繁殖能力。但作为一个不以创作为终身唯一的实践活动的一般创作者,他完全有机会在广阔无垠的自然界垂首偶遇天然的人参,灵芝。这遇见的过程写下来,其作品也是相当真实和珍贵的,更不用说百年一遇的珍稀人参和灵芝一样,生长在原始“感情”森林里的作品。

因此,我们没有妄自菲薄的理由。大师的作品大多烙上了痛苦时代的痛苦,他们的痛苦是人类挣扎和反抗的最尖音。对麻木人类日益沉沦的忧虑无时无刻不在蚕食他们清醒的灵魂。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暴露在笔下伤痛的文字里。他们带动了一个群体,唤醒了一个民族。作为普通读者自然而然受到了震撼,原来大师的内心和我们所想是如此接近,如此吻合——于是,更多的普通人拿起战斗的笔,成为作家,成为星星之火的传播者。大地上的火焰烧透了黑漆漆的黑夜,黎明提前来到人间。美的火焰就是这样,从心灵烧到心灵,让属于大众的美完全注入美的大众的心间。

我们继承的是大师的火种,燃烧的是自己的血肉之躯。这种燃烧是疼痛的愉悦。世俗的流言蜚语如同冰霜雨雪总在覆盖我们内心熊熊燃烧的火焰。我们不免要做出惊人骇俗之举。作为一个艺术家,他总是有超凡的眼力看见常人看不见的远方,他的不合周遭的反常行动,总是在有意无意之间表现出对腐朽现实的强烈的不满和坚决的对抗!这种对抗是寒流和暖气的对决,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李白让高力士脱鞋子已成为千古美谈,这是惊人骇俗之举。我们的世界总是异样的目光打量着我们卓越的艺术家们。但是,我在这里可以无限自豪的说,正是这些思维的“叛子逆臣”激活了人类禁锢得如同铅封的麻木死寂的灵魂——让这些铅封思维如同睡在黑棺材里的衣冠禽兽统统见鬼去吧!——雪莱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听吧,听吧,天空里是谁拔出利剑,目光如炬,我们的艺术家们说出话来,那是春天的惊雷,催生万物的生命之万钧雷霆滚过天庭……

3。艳丽的罂粟    分明的爱憎  

小孩子用手抓火,烫着了,便知道火是让人痛苦的东西,心生畏惧。然后,他用手抓自己的粪便,当泥巴玩耍,他不懂得粪便是很丑恶的东西。初生牛犊不怕虎,他用手抓住刀剑,当作木棒向同伴练习刺杀。并不是他嗜好鲜血。是甜的,即使是毒药,他会毫不犹豫地吞下去。相反,治病的苦药他总会想方设法吐出来。

火,很美,很美。在未被认识其美学价值之前,它和肮脏的粪便并无不同。直到审美意识在大脑里形成,你才明白,这世界,的确有美,有丑恶的东西。你的行动,开始受到大脑的制约,让自己漂亮,做有益于人类的善事,赢得别人的赞赏。对于丑恶的行动,远离之,或者举起自己的矛和剑,或盾,挺身反抗。

罂粟花,含苞待放的蕾,艳丽、妖娆。一夜春雨,片片落丹红。本来,在诗人眼里,见到这妖艳让人迷恋,华丽而高贵的尤物,完全可以吟诵出比“花落知多少”更加红艳欲滴的诗句,可是,她被世人们唾骂,结出结饱含毒汁的果实——毒品,令人想起堕落的风尘女子,骷髅。

罂粟花的意义变成一种能引领走向毁灭的诱惑。这种罪过不能归功于罂粟花。她,很美,很美。爱情也很美。这种美的诱惑极其的强大,——当你将她仅仅当作“美”的本体欣赏的时候,她存在于自然界,更添野花五彩多姿之一种,更加七色人生美幻之变体;当你将她当作一种自我毁灭性的对美的摧残,或者说,完全抛弃“美”的本体价值,将她当作换取不义之金钱,取而代之对“恶”的贪婪的无止境的,疯狂的掠夺;取而代之对爱情的邪恶的淫欲;对亲情和友情的丧尽天良的仇恨和报复;……罂粟花只能是毒品的代名词,是引领自我颓废,走向彻底僵死,崩溃的邪恶的帮凶。
  
每一个生命,从母亲的子宫来到光明的世界,是一种人性的初始的自然美。纯良的他不知罂粟花险恶,不懂这世间纷扰的诱惑力是多么强大,强大到很多人愿意接受这种毁灭,去接受这诱惑,误入歧途,最终糟蹋了美,丧失了宝贵的健康,失去了做人本身的意义,与腐鼠
,苍蝇,蛆虫,毫无二致……由此可见,文学与艺术总是在强烈的对比中发掘美的原始深藏,如同在淤泥里栽种莲花。

艳丽的罂粟花美如斜阳,戮不死,烧不光。她荟萃最“美”与最“恶”于一身。从人的意识里拔光“贪婪”的念头,让人类远离战火,自相残杀……如同蝴蝶从丑陋的蛹内蜕化,美从美的丑陋的“过去”体内化腐朽为神奇。让开花的岁月与美永远相随,舞蹈。岁岁年年,和谐共处。让人类看见蝴蝶们携带者“美”的愿望的翅膀,在头顶的天空飞翔……情不自禁,说出,好美呀,好美呀。——这才是美的贡献,艺术的使命。美让善良者眼里放射更加慈爱的光辉;美使绝望者眼里激起生存勇气的彩虹。

人类的进化史,就是对“恶”的繁衍和变异的微观的更加深入的自我鉴别,剖析,指引,让迷途的人们抛弃虚妄,不断扩大内心被压抑和禁锢的曦光,早日进入如日中天的对美更高境界的宇宙宏观的不懈追求。故古人云:“君子日反省己。” ……时代是一面镜子,每个人,找一找自己。 

4。鲜活的灵魂,乱蹦又乱跳

我们在市场上买蔬菜讲究新鲜。鱼要活的,野生的价值高于人工喂养的。死鳝和死鳖有毒,断然不能吃。野禽的价值高于家禽。野生人参更是稀有,比起人工繁殖的人参简直是天价——物以稀为贵,无可厚非。野生的动植物自由生长在原始的自然条件下,完全脱离了人工技术的催生。它们是乱蹦乱跳鲜活的灵魂。

人类在经济的大潮中浮沉。为了疯狂地掠取财富,灵魂被灌水。避妊药可以用来催生黄鳝,长的比孕妇还要快讯还要肥嫩。砒霜可以用来喂食母鸡,黒冠黑翅,据说吃了可以治疗头晕。工业酒精兑水成了五粮液,茅台。化学药水浸泡红枣,鱿鱼。化学染料苏丹红加入食品,其颜色惹人心动,刺激食欲。三聚氰胺加入三鹿奶粉,如果不曝光,仍然是免检产品,优质名牌。到处是黑窝点,造假工厂。人类一次又一次喝下自己酿造的苦酒,吞下自己种植的苦果。这究竟是为了什么?——

人类迷失了自己,丧失了对美的基本鉴赏能力。缺乏独立的思考,鉴别,是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假象欺骗了人类的眼睛,占据了人类的心灵。一切真正美的事物永远保持着原生的状态,不以人类的嗜好改变自己。人类恰恰是随波逐流,为金钱利诱,被混沌牵制,永远漂浮在灯红酒绿的万恶的时间的臭河……

艺术是苦难催生的一个丑儿。他丑陋而不自卑,固穷而不矢志,操品而不染黑,残疾而不放弃。他的心灵里永远装满地平线上刚刚升起的晨曦——当夜幕下的芸芸众生正在霓虹灯闪烁的狂欢里沉醉,他看见的是一张张被风尘吹皱的陈旧的疲惫的面孔,在漩涡里挣扎,掩脸沉没,无声无息。

艺术是天然美的人性,人性的自然美。它的苦难也是崇高的漫长的苦难之美。艺术的价值在于其是否提供了愉悦人们眼晴的美的元素,是否提供人们心灵栖息的美学空间——美是与你长相厮守居住在一起同枕共眠的少女,或少妇。其贫寒的身世并不影响她的身上固有的丽质,相反只会增加人们对这无比淳朴的喝山里泉水长大的水灵灵的姑娘的喜爱。不需要任何包装,她穿着一件退色的的确良花衬衣就会迷倒无数热血粉丝的眼睛,狂热地拜倒在她并不性感却有万种风情的石榴裙下。

陈年的酒藏在地窖里酝酿千年的秘诀——它出窖的哪一天,就飘出了千年以前的那一缕悠长熏人的芬芳……

5。有限的灵感,无限的创作

生命是有限的,生命的历程留给我们的记忆也是有限的。有时候,我们被一件件事件感动。感动之余,我们觉得脑海里产生了强烈的创作冲动,文字和着泪水见诸于笔端。写出来读一读,文字却总显得苍白,达不到那种感人肺腑的效果。固然,感动的时间已经不再,感动的氛围已经消失,感动的强烈的波动也缓缓地减弱下来……但是,留在内心深处的那一个感动的瞬间却永远的铭刻在记忆深处……

当灵感袭来,我们又会不时地想起那一个瞬间。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创作经验的增益,我们已经成熟了。再一次翻阅以前创作的那些动人的瞬间,看出有些幼稚,不完善,甚至无聊之极。然而,那些幼稚的文字并不是毫无用处——它是一座座通向过往的桥梁,一扇扇打通记忆深处的大门,一把把启迪人生智慧的钥匙。它是画家完成作品以前仓促的草图,是建筑师在一片破败的瓦居上构思的现代家园,是从未创作成熟的诗篇。

沧桑让人生深刻。同一个灵感可以进行很多次重新创作,一个灵感可以写出绝世佳文,是否达到目的,全在于你的使用。现在没有想到的,不代表以后不能领悟。因此,现在写的,今后还有将一般的艺术之蛹蜕变为最美丽的蝴蝶的可能。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创作真的是无限的。同一件作品随着时光的流逝变得日臻完善起来。青涩的果子变红了,缺乏的不是人工的琢磨(当然有时候也需要精工打造,大刀阔斧修正),而是等待成熟的时间。艺术家们便是这结满酸涩果实的果树,守候着红艳艳的秋天……

人间充满太多的酸楚,诗文里写满太多的苦涩。艺术家们要等待啊——不要急着摘下树上的青果,浪费了日益珍稀的美丽的灵感——人生会更甜,艺术无止境。

6。 黑色的闪电    孤傲的海燕

一个合格的艺术家,他总是具有双重的性格特征:一方面,生存的维艰抑压着他那桀骜不驯的苍鹰之志,
活得谦恭而小心翼翼;另一方面,内心的真善美总是促使他成为腐朽现实的强烈的反抗者:他的优秀品质
看上去至少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表现出——卓然超俗的一面:

对新生事物出现的“过敏”质;对现实快速反应的“神经”质;对红尘不屑一瞥的“孤傲”质;对特殊嗜好坚持到底的“孤僻”质。前面我们已经谈到,流动的世界产生流动的美。没有对美的“过敏”质,好似美流过视而不见的眼前。黛玉葬花,是因为她看见花却不是花,是流逝的凄美。“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在《春望》这首诗里,表达了安史之乱后,河山依旧,国事全非,思家忧国的深重感情。大地上的一切悲喜哀乐,都会最疼痛地触动艺术家的每一根神经。

大凡有些艺术气质的作者,在凡人眼里都是或多或少有些“神经”质的。纯粹的艺术与喧哗的世俗是格格不入的。艺术家的眼里容不得一粒黄沙。人性的虚伪在艺术家的眼里只是披着羊皮的狼。艺术家面对凶恶的狼群,像一只敏感的猎狗或藏獒,孤身同野狼搏斗,不怕受伤。当羊群安全转移,没有一只羊回想起心灵正在滴血的异类。人类比羊群更加懦弱,他们视艺术家为“神经病”,——最有作为的艺术家都是铤而走险的“疯子”。

俯视一切,以这种气势观察社会和人生——艺术家站在时代的最高峰上。他们热爱自然,高瞻远瞩。就像光芒的太阳照耀大地,艺术的光芒点燃每一颗小草和露珠;就像柔美的月亮辉撒人间,艺术的慈爱抚慰每一个惨白的梦呓。艺术的甘露洗涤草叶上的尘埃,艺术的清泉澄清浑浊的泥浆,艺术的风暴抽打参天巨木一样的巨人,艺术的冰雪拷问霜天不屈的虬松。

坚持到底!——你是最美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的“孤僻”至今无人可及,“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正是他却用不朽的诗篇《离骚》为我们作了最好的注释,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屈原的“求索”精神,成为后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一种高尚精神。

美是生长在恶草丛中的香草,美是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艺术的骨子里生来就是叛逆的,桀骜不顺的。
但艺术家们为了实现自己对美的毕生追求的愿望,舍弃了除了美以外的一切荣华,甚至幸福和生命。他们为当世所不容,却为后世流下了万古流芳的永恒的美的篇章!时代的进步将要改变人们思维中的陈腐观念,从神经系统里彻底抽掉“麻木不仁”的神经。珍惜艺术就要尊重文艺工作者和艺术家的创作生命——他们是时代的海燕,飞翔在在苍茫的大海上……

“海燕像黑色的闪电高傲地飞翔”——她在歌唱,以英勇的迎战姿态冲向空中去迎接雷声,海鸥恐惧着,海鸭呻吟着,企鹅畏缩着,被轰隆隆的雷声吓坏了……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7。飞翔的天空    瑰丽的想象

没有想象力的创作如同没有翅膀的飞鸟。艺术的想象力是无穷的,也是五彩斑斓的。想象也就是由此物联想到彼物,由彼物联想到更多的彼物。艺术家的想象更加奇幻无比,神异诡秘。平常人的想像囿于思维的定式,或者说定格。难易突破思维的固定的磨子,因而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往往显得灵思枯竭,语言苍白,思想单调。表达缺乏热情,气势,没有艺术感染力。

打个比方,给你一粒石子,你能想到些什么?有朋友说一粒石子不就是一粒么,想起更多的石子;有朋友说想起铺路的平凡;有朋友说想起石子是用石块粉碎而成的,进而想起那些戴着口罩在烈日里工作的碎石工;有朋友说想起一粒石子从水库大坝上溜了出来导致了水库大坝的崩溃……这些联想脱离不了石子本身。当然,还有朋友想到人身体里的结石,生命的沉重……

这些还不够。从一粒微尘里可以看见宇宙,从一滴露水里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我们在学习分子,原子大小的时候,以乒乓球和地球打比方。在艺术上依然可以使用,而且可以无限放大。还是拿起这粒石子,你看它是一块石头它就是,你看它是一座山它就是,你看它是一只地球它就是,你看它是一个宇宙它就是……很小的东西可以写出很有气势的文章,雕塑成很有激情的音乐。

地球是无限的,也是有限的——宇宙也是这样。我说一间石头垒成的房子不就是一块石头么?一座石头垒成的城市不就是一块石头么?一个石头垒成的地球不就是一块石头么?…………生命就是生长在石头上的苔藓…………人类就是生长在石头上的感情植物…………这样想来想去,一粒石子被赋予了无穷的生命,无穷的内涵。这只是一块普通的性手拈来的用来打比方的石子,更何况一块奇石,一只有生命的蝴蝶,一个有血性的人,一个眼里迸出闪电的艺术家。

每一个人的大脑都要发挥奇思异想。艺术是“通感”的艺术,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之间,都是相互联系可以打通的的。我们看见大街上的恶性行为,却仿佛闻见了厕所的臭味,这是视觉与嗅觉的通感;我们听见人间温馨的话语,却似乎正在享受母爱的怀抱,这是听觉与触觉的通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这是嗅觉与听觉的通感。

在日常经验里,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会有温度,说红颜色“温暖”绿颜色“寒冷”,“暖红”、“寒碧”。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体质。譬如我们说“光亮”,也说“响亮”,把形容光辉的“亮”字转移到声响上去。“红杏枝头春意闹。”——借助通感,艺术创造了无比鲜活的形象。

在头脑里产生风暴!——朋友们,让狂风席卷心灵深处的厚厚的落叶,在天空里升腾起熊熊的火焰。

8。 高贵的幽默    风趣的一生

美学离不开幽默。北宋著名画家文与可是苏轼的表兄兼好友,长于画竹,曽画竹子赠苏轼。文与可死后,苏轼在祭文里回忆起昔日的戏谑之语:“刀斧怎么能砍光汉川的竹子,想必是清贫的生活让太守无法生存,把千亩竹子都吞到肚子里当饭吃了。”生前得到此诗的文与可那天正与妻子烧笋做饭,打开信封读诗,笑得将饭喷了一桌子。按理祭文都是写得沉痛的,而苏轼却戏谑之以表达笃厚的情谊,这已经超出了沉痛——这是大师的幽默。苏轼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被贬谪,辗转大半个中国,却始终乐观,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流于笔端。其言言所人未言,大放厥词,思民间疾病凄苦,叱统治娇纵淫奢。没有幽默的美学为此种文字笑出泪水,又怎么立言于当世,流千秋于后人?!……

鲁迅是倔强而果敢、深邃而沉重的,但却是一个全身被幽默感充斥着的人。鲁迅的幽默中带着一种大气、智慧、乐观和风度,那种幽默不是哗众取宠、一笑了之,而是一种从骨髓里溢露出来的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和犀利深刻。他穿着长衫不修边幅,吸低劣的烟,看似落魄于灰尘,但他面对嘲笑、讥讽、辱骂,依然我行我素。他对人们遮遮掩掩的“性”发表看法,风趣地说:英雄是厉害的但不能因为英雄也性交,就称得上“性交大师”;他用手模拟着防毒面具的管子的动作至今逗得我们哈哈大笑;他戏谑沉湎于谈情说爱中的北大教授川岛为“我所敬爱的一撮毛哥哥呀”;一次英国作家萧伯纳见到他说你比高尔基漂亮,听了这样的溢美之言,鲁迅不但没有谦卑之词,还竟然说:“我老了会更漂亮!”;鲁迅对腐朽文人向来是不留情面的,似乎整个文化界知识界都是他的前世冤家,由此可见他的光明磊落,正直坦率。

鲁迅本身就是一个会说幽默和笑话的能手,对幽默和笑话理论还有独到的看法。他说真正的幽默,不只过是轻松好懂、油滑庸俗,用以娱己或朋友间玩笑的东西。鲁迅坚决反对油腔滑调的打诨、装疯卖傻的逗笑、轻薄猥亵的奚落,讲求的是一种机警、深刻、余音绕梁的深意,欣赏水平是很高的。而鲁迅也以自身演绎和证明了这一点——他的文字终是战斗性的,是投枪,是匕首。他的许多文章如《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等,至今读来,仍能感到一股凛然正气。他的一生是在在同旧中国专制统治势力的坚韧抗争中,不断地被迫害被诬蔑,历尽艰辛度过的。没有高超的政治智慧和美学幽默,以变相的方式韧性地持久地旗帜鲜明地同统治政府不共戴天和彻底决裂,单单凭借狂燥和莫名的愤怒,犀利尖刻的锋芒,他很难抵挡风雨如晦,漫天阴霾,军事围剿,文化封杀——魔鬼们如雨的明枪暗箭。

鲁迅集思想家和文学家于一身,是现代文学奠基人。他的许多文字文字带着一种游戏的味道,但也体现了智慧和生趣,其实它是含着苦涩的。他的笔锋语句通俗浅白,文中充满催人警觉和奋进的深刻的思想内涵。鲁迅的悲哀和沉重足以感染每一个人,他的烙于脑骨的幽默气质已为国人所共识, 就连他的遗言“赶紧埋掉,拉倒,管自己生活,否则可真是糊涂虫”都是那么风趣而催人泪下。鲁迅的幽默美贯穿了他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可歌可泣的光辉战斗的一生。

以上,仅仅是以苏轼和鲁迅两个不同时代的文化巨匠为例,也就足以证明了——美是幽默的创造,艺术。

9。蓄势而临空    登高而望远  

美有美的风度。风度是一个人外在的形象,但没有很深的内涵就表现不出来。因此,一切真正的美除了要有美的形式,还要在美的形式里表达深奥的思想内容。从诗经到楚辞,魏晋风骨,唐诗宋词,没有哪一首诗,或文章不是蕴藏着深层的历史沉积和艺术奉献。睹物思人,读诗读人,一些流传下来的艺术家们的逸闻趣事也恰恰印证了——美有美的表现形式和内容,艺术家有艺术家的风度。

还是以李白为例。李白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无与伦比的一代诗仙,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和豪放飘逸的襟怀足以让后来者为之倾倒。他就是盛唐时代精神生动再现在诗文中扶摇直上,搏击云天的大鹏形象,也是诗人自由精神的人格化身。其诗歌想象力超旷飘逸,无限夸张。每一个读“谪仙”诗歌的读着,从其一泻千里的诗句里都能感受到——仿佛,李白还在我们身边,“忽复乘舟梦日边。”——他的自由精神正是时代缺乏的独立的人文精神,他的艺术风范如狂飙从远古卷起,一直狂扫一切时代的枯枝烂叶……

诗人也是普通人,却从平凡的杂草间脱颖而出,成为千秋生灵仰慕的对象。诗人的双脚同样踏在大地上,品尝人间沉重的凄凉——他的灵魂无时无刻不在苍空里展翅翱翔。他那高瞻远瞩的犀利的目光,远望着高空里的闪电,内心里包含着深情的热泪,像暴风雨一样在现实的贫瘠而荒凉的土地上倾洒……

站得高,望得远——才能俯下身来,看见更加广袤的深重灾难的土地,流离失所的可亲可爱的父老乡亲。高天直木为低瓦遮风挡雨,高品诗人为庶民鸣冤喊苦。艺术家们总是以异样的目光俯视芸芸众生,和脚下的土地。站起来是一面旗帜,指引人间不平的道路上颠簸流离的生活,走到平安祥和的光明。他伸出的手臂指向天堂的呵护和慈爱,他吼出的闷声如惊雷让灾难的死神望而却步!——他行走在电闪雷鸣的风暴里,又如巨人咆哮在万里苍穹,让宇宙胆颤心惊……

艺术是高位的强势,不是低洼的宣泄;艺术是不懈的波涛,不是泼出的脏水。艺术家的内心流淌的不是个人的迂腐酸醋,是地底的呻吟,纯洁的感情,如有力的清泉从来不吝惜,不疲软,总在增益低洼,蓄势厚德。直到流入荟萃芳菲的深潭,流向更能实现自我价值的急流,大河,海洋……

我们还能列举更多的风度翩翩的美学题材。不仅是诗人,文学家……政治家更需要深厚的涵养——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第一次在国际会议中露面,与五大国的总理、外长、专家齐聚一堂。他的端庄而潇洒的伟人风范,他的一言一行,刚一露面就立即引起与会代表和记者的高度注意,成为新闻界争相报道的中心人物。他以雄辩的口才和无懈可击的逻辑,赢得了世界的赞赏。

美是古老的主题,美是时代的骄子。美是艺术不凋的鲜花,美是人间永恒的诗篇。美以美的姿态铭刻在历史的记忆,美因美的风范永垂史册……

10。心灵的鸡汤   灵魂的营养


人生是生存的艺术,艺术是雕刻的人生。缺乏艺术的人生犹同没有吃母乳的孤儿,他的孤单是与生俱来的。艺术是一位形影相随的朋友,是心灵的影子。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真正懂得自己的还不是
自己的父母,而是懂得自己的这位朋友。你从他的身上悉知智慧的所得,行动的方向,还有不解的迷惑,爱的困惑。他为你的苦恼而苦恼,欢欣而欢欣。只有艺术懂得你潜伏在大脑里的可怜的志向,给你宽慰,如蛰伏的虬龙凝听人生春天的第一声响雷!……

生存的智慧也是艺术的智慧。生存在这个世界上,仅仅有科学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况且科学本身也是艺术的科学。社会是一个复杂多元化的庞大的系统,科学的各种学科也是有机的有规律的相互通联。不难想象,一个说话不讲分寸胡言乱语的人同家禽家畜有什么分辨。有人说出话来如夏日枝梢的凉风,如冬日凛冽寒风里的火焰。又有些人则恰恰相反,因为鸡毛蒜皮的事儿可能就大发雷霆,因为稍微不顺心
的芝麻粒儿撕破了脸皮,因为想不开的坎儿寻死轻生——这些都是缺乏生存艺术的丑态,他们不是没有生存技巧的。

从学校到社会,从青涩的青少年熟透的壮年,美的自我教育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人类的一切行动都受到一双无形的明眸的注目——美就像走在街头的女人,没就像居室里的鲜花。美的芬芳围绕着我们,美的高尚吸引我们的眼球。人类到达的每一个角落,哪怕是丢下一个烟蒂,一块果皮,……都是与周围环境不协调的,都是应当受到指责的。如果在一个人的心灵深处留下了垃圾,那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君子日反省己”——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美化生存的空间,芬芳清新的呼吸。

做一个平凡人,做一个爱美的高尚人。艺术告诉我们,做一只蜜蜂而不是苍蝇——美深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要懂得它更深奥的内涵。我们享受艺术带给人生游刃有余的畅快之余,不知不觉自己美感的行动总是在有意无意间感染和打动了别人。这就相当于艺术与艺术之间的交流,没总是在交流中变得越来越美。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美学的带领人,自己美体的模特,自己幸福的榜样。我们之间还有人说艺术是艺术家的事情,与我又有何干吗?……  

艺术是灵魂的营养,是心灵的鸡汤。艺术是雕刻家雕刻我们的成人,艺术是魔术师变幻我们的苦难人生。我们自己的作品总在教训我们自己,我们自己的道路总在历练我们的自己。我们创作自己的人生不仅仅是影响了当代读者,也让自己丰富的月魂花魄美丽得一塌糊涂——艺术人生万岁!……

11。根深的劣草   恼人的荆棘

创作艺术是为了满足心灵日益增长的饥渴而进行的思维活动。作者的人生经历各异,学识水平有深有浅,诸多因素决定了其审美观和审美情趣的不同。世界是一个万花筒,创作出作品来更是丰富多彩。对于同一件事物或事件,每个人甚至可以创作绝然相反含义的文章。在读者努力提高自己欣赏水平的同时,创作者务必要尽量做到雅俗共赏。

雅俗共赏不是要降低艺术的思想内涵和美学涵养。雅而不俗,忌讳浅薄,尤其是违心的阿谀奉承。这同风尘女子站在马路边拉皮条客道理是相同的。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艺术性的作品,重在内涵,像是极有教养的美人,也可以穿着朴素的衣裳,人们会更加尊重她节俭的善举。效颦的东施只会给后人留下笑料,陡增把柄。野地的野花多么朴素啊,每一朵都可让人闻得迷人的花香。

艺术家们在进行独立的对世界的创作思维的时候,其主观上的却有一个相对的说话对象,或者说群体。
创作时就必然要让大脑浸淫于那个群体的思想活动。他们在想什么,渴望什么,对作品究竟有些什么期望。当作品赤裸裸的呈现在一个群体的眼前,他们能不能懂——与作品里的主人瓮的命运紧密的联系起来,笑其愉悦,泪其伤痛。让自身在欣赏之中不知不觉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滋养了健康的心灵。

儿童文学作品必然要创作出鲜明爱憎的童趣。以儿童的口气说话,指引其可塑的幼灵。深奥和晦涩是这类作品的大忌。这类作品,成人读起来,不能以自己几十年的沧桑来指指点点,这类作品所包含的道理应当是浅显易懂,生动而活泼的。相反,成人作品相比较而言,显得深奥而晦涩——就像一条通往遥远古堡的羊肠小道,我们远远望见了那神圣的高高的塔尖,必有一条小径可以抵达……

创作者习惯于大肆卖弄自己的学识,艺术水平。在任何一篇作品里,深怕读者看不出其深奥的东西。导致了大肆铺张,灌水。嗯呀哎呦,呜呼哀哉。上下八千年,孙悟空七十二变还嫌不够,总想变出个九千九百九十变来……云里雾里,人间天上,读者读着读着不知所言何物。更有甚者,半肚子水,半生半涩,非要一副九十万禁军教父模样,写的甚是吓人,叫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后脑壳。

百花齐放,人人写,人人发,人人欢喜。这对普及文艺,提高生活质量是大有裨益的。但如何引导大众的欣赏,或者说玩味——确实是迫在眉睫的。文坛杂草多了,等于欣赏不到杂草中的香草,忙碌的人们时间越来越珍贵,浪费读者的时间是可耻的;诗坛荆棘丛生,叫人误以为写的不懂的就是深奥的,就是受到普遍欢迎的。有人说现代诗只是“一排排堆砌的汉字”,在网络上随便组合一下,便诞生了一首又一首……稀奇古怪,黝黑诡异。我们扪心自问,这样随便创作的态度有没有对得起自个的良心?——古人创作,哪怕一字,也得推敲多日。我们的作者,动辄创作了数百万,发表了数十家——到头来读者认可了几篇。

屈原,留给世人的篇章不过数十篇。三曹以很少的流世风骨征服了世界……流芳的美文能不能转世重生不在于数量,而在于精品——而精品恰恰是为民众喜闻乐见的,有思想,有性格,有品德的普通而朴素的美人。我们的作品纵然是愉悦自己的心灵的独白——则更应该精益求精,对得起自己。我们对后代要有所交代——文坛的杂草要锄一锄,诗坛的荆棘要挖一挖根深蒂固的劣根,留下人人喜爱的花坛。

12。粗制的作品,低劣的加工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诗歌是艺术的灵魂。一件艺术品究竟有没有生命力,就要看看它有没有灵魂,而这种灵魂唯有诗歌可以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文字进行完美的表达。诗歌可以描绘雕塑,可以体验音乐,可以对散文和小说进行高度集中的概括。诗歌就像一个活灵活现的影子隐藏在一切艺术品的中心。能够创作诗歌的作者在学习和写作其它作品的时候,就能够很快的抓住创作者的意图,进而进人到艺术美丽的境界之中。

当今,甚至有一些作家谈诗色变,在文中数落诗歌的“劣迹”。他们创作了一些很好的散文,小说,便飘飘然起来。有的干脆在自己的作品里对诗歌进行“诽谤”,几乎想将诗歌一棒子打死。说诗歌没有人读,是文学“疯子”傻颠颠的胡言乱语。这种对文学青年的误导是极其错误的,是有罪的。中华古老的文学艺术从伟大的《诗经》一脉传承,一路走来,诗歌艺术贯穿了五千年文明佳话。我在这里要斩钉截铁的对有这种认识的朋友们说,如果你远离了诗歌,你的文学作品至少是无法深刻的,我不想说“浅显”等字眼伤了他们的心,挫伤了他们对文学的积极性。其实,大凡创作得很好的非诗歌类作品,我们都在有意无意间看见“诗”的影子。

这些流言蜚语的出处何在?——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当今诗歌的粗制滥造,低劣加工。一个诗人,一日数篇,一年可以写出好几本诗集。其它文学题材的作品更是累死多少汗牛死马。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遍地荒草……谁都不愿意静下心来,在远离喧嚣的市井,隐逸蛮荒之地,寻觅汩汩的活泉;还有一部分诗人,走得太远了,从二十一世纪走到了九千九百九十九世纪。我不知道,那时,人类是不是还在地球上居住——我没有有意诋毁这种作者,但是,作为一个他的朋友,我想提醒他:淤泥里的莲子只须过了一千年,是否能够发芽还是个问号。有人反驳说杰出的大师们是孤独的……如果人人都成为“杰出”的文坛泰斗,出口成章,滔滔不绝,诗歌还会走到今天这种“不进心头,却恼眉头”的尴尬地步吗?

诗人们人人高呼:太阳万岁!星星万岁!——太阳是人类思想的一个总体象征。拥有无数星星的星空也是。试想,假如没有一个花花草草的地球,我不知道太阳的存在还有没有意义。花花草草在这里比喻芸芸众生——渴望能够接受人类思想照耀的普通人们。让诗歌回到人民大众的中间,这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诗人的崇高使命。古有樵夫吟诗,今日呢——诗人们全都习惯于居住在象牙塔里,赞叹灯光下自己狂妄的不可一世的影子……

13。传承古典美   凝成现代精

一切艺术作品都是建立在古典艺术传承的基础之上。什么是古典的艺术精华?谁想过这个问题。广义上说,一件艺术品自从问世的那一天起,已经“作古”了。五千年“作古”了多少风花雪月,大江东去,千古风流,千秋绝唱。真正穿透漫长的历史隧道流传至今的——是极其少数,是大浪淘了几千年的含金量极高的沙粒。这些作品都是真金不怕火炼,孙悟空的火眼晶晶。

真正的好作品才能世代传承。流传的是作品,作品——不是诗人的名字,更不是当世玩弄风骚的大官显赫。我们的作者没有必要追风逐浪,唯一值得自己珍惜的是苦心打造的自己的结晶,精华。夸父追日的精神是可歌可泣的,我们不能在狂热的追逐中虚幻一场,到头来化为一具迷失自我的赌徒的尸体。我们要学习的是愚公移山的精神,啃掉眼前遮住望眼的大山,看见更远的鲜花盛开的万马奔腾的平坦的草原……

古老思想的精髓都是是值得吸取的——博大精深。无论出世佛教金典,儒家入世的直面人生,还有道家的简化人生,虽然都是古老的道德规范和楷模,都有其精华和糟粕。不仅是中国,国外流入的大师的作品也是这样——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有警惕着一双批评的犀利的眼睛。如果撇开作者的时代限制,个人的身世等诸多因素对作品产生的与当今时代格格不入的落后的东西,我们要仰视的风骨,傲然正气,中华流传千年的慈爱和美德——是完全没有任何理由在我们的手中丢失的。倘若丢失此种本质的美,我们的创作还能留下什么可供后人模仿和深究的东西——只是一堆垃圾罢了。

不仅如此,传世的经典对诗歌形式很是讲究。有声有色,读起来朗朗上口,抑样顿挫。如清泉流经与白石;如松涛怒吼与幽壑;如日月拱动与大海;如繁星闪烁与苍穹……当今许多制作,不说留给我们多少美感的享受,没有三五天你无法得知其所云什么,云里雾路,十万八千里——凡人的欣赏水品无法抵达他那幽深的万行深渊……

十三亿中华儿女,虽然绝然不能全都成为诗人,但“诗意的栖居”确实是大家追求的共同目标。回来吧——诗神,垂青普通的生活,就像垂露离不开优秀的草木,就像太阳花频繁照耀着朴实的泥土……

14。血管里的血   火盆里的火

艺术作品的深刻来源于久经磨难的生命历程。生命成熟的过程中,时光的刀口无时不在切割我们有限的生命,一寸一寸断下来。与疾病搏斗,与病魔抗争,让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看清了生命正走在通向死亡的路上——没有常盛不衰的红颜,没有永不凋零的人面,没有永久的威仪,没有永恒的辉煌。生命的短暂
让人留恋,让人感叹人生青枯一夜间,生命如流星般讯忽。自然界的风吹草动,飞鸟,无不在我们的记忆里留下清晰的影子——原来,和它们一样,我们也将要飞到它们飞向的虚空……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国破家离,都城残败,遍地乱草,树木空自凄青。杜甫作此诗时,白发衰落,老之将至,愁绪缠绕,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饱含热泪写下这千古名篇。艺术家总是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在他们身上留下了时代悲痛的深刻的烙印,他们留下的艺术作品正是因为浸泡着底层人们的血泪辛酸而不朽!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被后人评为“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的南唐后主李煜, 是一个亡国之君,但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之作,风格主要被概括为缠绵悱恻。正是从君王到囚徒的特殊的生命经历,宫廷中荣华富贵花天酒地到的生活,沦落到自己成为“阶下囚”后的凄凉生活,让李煜大彻大悟,抛弃了风花雪月的歌吟,抒怀出惊天泣鬼的哀痛。

闻一多是中国抗战前“唯一的爱国新诗人”,“也是创造诗的新格律的人”(朱自清)他的诗,追求音乐美、绘画美与建筑美的和谐统一,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他的全部诗作。他的《静夜》如死夜里的炮声;他的《爆一声中国》如黑穹里的惊雷;他的《红烛》如血管的稠血;他的《死水》如绝望的蛙鸣;他的《也许》如泣血的深情……——读起他的作品,不仅仅是那铿锵悦耳的音律之美将我们带到无比美妙的艺术氛围之中,浸透在其作品里从死水中唤起的新生之“歌”,绝望中生出的希望之“火”,更加强烈的颤抖地燃烧着着我们感染的心灵。诗人苦心营造出的清远恬淡的东方意境,蕴含着诗人刻骨思乡念国的深情——“我们的庄严灿烂的祖国,我希望之花又开得同你一样。”

闻一多的诗是血管里的鲜血,是鲜血燃烧愈来愈剧烈的火焰。在西南联大任教时期,闻一多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领导下,积极投身于反对国民党政权的独裁统治、争取人民民主的斗争的洪流。他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却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 闻一多在勇敢地作了《最后一次演讲》后,便被暗杀于昆明街头。国民党反动派残杀了一个多么有价值的学者,摧残了中国学术界不可多得的人才!激起了人们对敌人更大的愤恨。

……抵达深刻。国弱则民懦,国坚则民强。艺术家自身投入到时代的伟大实践之中,当狂风席卷而来,躲在温室里的花儿感受不到高天流云下旷野无边的惊栗……
——抵达深刻。民生疾苦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当代的艺术家们,以笔当剑,为谁说话,为谁秀出锋芒——时代要求我们每个人作出最后的回答!是骡子,是马,牵到民众的中间遛一遛;是好媳妇,是丑婆娘,为人民真诚说话的艺术品无论是什么形式,只要拥有勤劳纯朴的优良品质,都是应该受到热烈欢迎的。相反,整日坐在高堂上,躲藏在空调间里,尖嘴,油腔滑调,只想着不劳而获的“大家闺秀”,纵然是满腹经书,才高八斗,纵然是过年过节送了点小恩小惠给穷苦的“乡情”,却总是忘了探望病重的爹娘,还以为他们还“诗意的栖居”在伟大光明正确的不朽的地球上——直到一命呜呼,才如梦方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