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80|回复: 4

[选稿] 09-12《会员跟踪》栏目选稿、投稿跟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2 06:58: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山城子篇(四)

(编审)与诗为伍

本期主在收录中成会员对山城子诗文的阅读与评论稿。

注意:截稿时限为当月10日。


下期:会员跟踪推荐陈泯
发表于 2009-12-4 17: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

——献给城子老师


无语在
你的诗镜前
忘却了自身的写作
那手指移动鼠标
心在敲着键盘
一行行文字既是生活的写实
又是诗的坐标
城子不是山城之子
是网络的诗翁
一生的经历
浓缩成方块的汉字
在诗园的杂芜里
不打算只听无形的拼音

观云忘我

09-11-02复于中成
发表于 2009-12-6 06:58:04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一种禅境与生活中的切割艺术,有感于山城子老师诗歌“唱到夕阳的情歌 ”

       刘丽君

山城子老师的诗歌风格最近有所转变,通常我读到他生活诗歌比较多,在上一次,我与山城子老师共同探讨和学习刘涛老师的“鹤”诗之后,我们研究了山水国画风格的诗歌,而这次打开诗歌在线网,是我看见山城子诗歌转变风格,有所惊喜。在众多精华作品中选到他的诗,有机会读了一下感受甚好。
山城子老师的诗歌诗歌从七个章节出发,让我感受禅境与生活中的切割艺术,美化生活的风格;感受一种飘逸。
“唱到夕阳的情歌/岩般宁静/再出声/任青苔霜凝/让海滩欣赏/照拉长的两个身影/缓移动”此第一小节表现从“身影”的安静状态,“缓缓”移动做背景,展现一种禅的意境“海滩”是洁美的画面,犹如宣纸铺设在眼前,有“夕阳”“青苔”在虚景的物色中,雾化出诗意的美。而对应的词语是“不出声”,一个“静”为诗意的核心。“是如何从清晨一路唱过来的/不重要/如老了的丹顶鹤 喜欢清静/再年轻时那样/风起云涌 ”此二小节以名词与量词的运用,而终于选择了国画常用的色彩,以及物体“鹤”而展现一种生存的状态,“老了的”“年轻的”对比心态,使之放其为自然的陈述;也是禅的状态,抒写得轻松自然。并且强调“是如何从清晨一路唱过来的/已不重要”很多时候,人们太在意自己的情感与时光,是人类的弱点,如果都看得破、放得下,心灵更接近自然与情境。“一只喙伸向另一只羽毛/梳理,另一只回喙以亲昵/然后都把一条腿收起/松下石旁/静静/相依”此三小节表现突出在空间层次面上,如绘画空间的层次距离;把景物推远的距离。远远的观望两只鹤的活动,描写细微独到,包括“一石”“一松”“羽毛”“梳理”“一只喙”与“另一只回喙以亲昵”形象点点透射一种“大自然”与“人性”的关怀艺术。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远离喧嚣,才是求之不得的宁静,如我们向往的这样“静静 /相依 ”里和谐自然的美景。“仿佛住进了极圈之内 /太阳不再滚落 /不再升起 /回味曾经的坎坷凸凹崎岖 /慢条斯理“此四小节中转笔点晴切入心情,对生活有所追问和沉思。“太阳”代表周遭的环境,以及经历的事物,心情不会为境界所转。似乎做一种禅的呼吸动作,高深、深邃的语言把智慧呈现出来。“翻身时听到轻轻的鼾声 /天亮之前 /越发香甜 /回头时的笑容 /常常化作乍开的牡丹 /儿女团圆 ”此五小节回到以往写作风格,回到生活中,安然自在的风格;写到“牡丹”与前几节的“国画”诗歌色彩接近。有阳光生活的一面,也有国画大师的色彩,也是一种积极乐观主动生活的状态。“竟日里 /衔红叶,艺术白色的沙滩 /拾贝壳,情思虚拟以串串 /各得丰盈的怡然 ”此六小节,强调终日里的生活片段。他多么象那只鹤。自在、随意。这与诗歌融为一体化是创作的手腕,也是成功的特点。“两个身影,夕阳越拉越长 /滩徜徉开阔的音域 /年轻人很难弄懂 /到夕阳的情歌 /任青苔霜凝 /再出声,礁岩般宁静 ”此七小节展现生活场景,那两个身影是搀扶着相依相伴的步履,在海滩徜徉开阔的音域。这是多少人羡慕的事情,现今的年轻人过于喧嚣,怎么能理解这样的境界。一首“唱到夕阳的情歌”让我想到两位老人,晚年幸福安康的生活,祝福山城子老师,谢谢展示心灵的画面,值得学习和向往的生活。
山城子老师用词精美,值得学习,从颜料的色彩上看,没有太多繁华感的切入,所用的词汇都是安逸自然贴近水墨画的风格,也是值得学生们解读和分析的。(2009/11/9)

附:

唱到夕阳的情歌
文/ 山城子

图: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6726470100ewcw.html

1、
唱到夕阳的情歌
礁岩般宁静,不再出声
一任青苔霜凝
只让海滩欣赏
晚照拉长的两个身影
缓缓移动

2、
是如何从清晨一路唱过来的
已不重要
一如老了的两只丹顶鹤
喜欢清静
不再年轻时那样
风起云涌

3、
一只喙伸向另一只羽毛
梳理,另一只回喙以亲昵
然后都把一条腿收起
松下石旁
静静
相依

4、
仿佛住进了极圈之内
太阳不再滚落
也不再升起
回味曾经的坎坷凸凹崎岖
也慢条斯理

5、
翻身时听到轻轻的鼾声
天亮之前
越发香甜
回头时的笑容
常常化作乍开的牡丹
与儿女团圆
6、
竟日里
每衔红叶,艺术白色的沙滩
或拾贝壳,情思虚拟以串串
各得丰盈的怡然
7、
两个身影,夕阳越拉越长
海滩徜徉开阔的音域
你年轻人很难弄懂
唱到夕阳的情歌
一任青苔霜凝
不再出声,礁岩般宁静

2009-10-21
发表于 2009-12-6 14: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与诗为伍

诗翁山城子
Tags: 诗翁, 城子
这样说,丝毫也没有山城子老了的意思。而是一个奇观,一个诗歌网络现象的奇观,当然首先是诗的奇观和人生与诗的奇迹。

在当下,诗是一个冷门,有多冷呢?不太好说,但它已和退出了历史长河的一些传统工艺差不多,也和那些生物消灭了物种时的形情差不多,濒临生存的危机且不受保护。但由于诗曾有的光芒与神性,使得诗虽死尤生,虽枯尤荣,在人世的边缘开出人生灿烂的花朵。

在现实生活中,在生活的需求里,诗是那样的微不足道,或连微不足道一词也让人感觉牵强。是存在的,但是,是可以省略并实际上被省略了的那个多余。有多少人在读诗?有多少人在写诗?又有多少认认真真写诗和读诗的人呢?这虽然是个未知数或者成千上万,但这个数要和现时的总人数相比,才有参考的意义。此外还应和生活的总量去比,这样我们才能为此定性。诚然,假如这世界上只剩下最后一个人在写诗,在读诗,并被发现而得到世文的通告保护,也许会光芒一下的。但现在肯定不是一个人,是若干个人,若干个散在沙漠里的珍珠(请原谅我用这个词,只是为了量比的方便)而且彼此没有联系,他们孤立地存在着,只认识自己而不认识或不愿意认识别人,以为认识了别人就好像否定了自己似的那样的难受。所以在当下的诗界里,要么捧之,要么棒之,要么视而不见,总之在大象上是没有真批评和真阅读的。有,只是个别。相比较写诗和读诗的人,恐怕又是若干个百分之一了。

山城子就是我见到的这少之又少真之又真的诗作者,读者和评论者。一个我一直想做而没有做到的诗的忠诚的读者。一个读者,如果不阅读当下,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读者,埋头在故纸堆中,那是史学家的事。一个读者,或一个诗人,其绝大部分是时间的人,是时间在某一距离上的光谱并与之相对应地折射在相应的空间位置。一个杰出的读者,一个有成就的评论家其对诗的贡献,会大于一般的诗人。因为诗人实际上是一种众生行为,是诗部落的全员。任何时候诗的写作,也不是首先依附于读者,依附于评论家,这正如个体生命的产生不会首先依附于社会结构一样,它是生命的自然产物,诗其实也是这样,首先它是个体的,但个体的诗,如同社会结构下的成人一样,它要从属于某一构件。难以想象,一个绝对孤立的人会有闪亮的人生。当某个,或某些诗人连同旗下的诗,一样地选择了绝对孤立时,他们的命运等同于那些不得意的人生,这才是合理的,否则便是不公,也不是自然的法则。如果绝大多数诗人选择同样的孤立,那当然是同一个结果。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推崇自然,甚至在提倡回归自然,可是自然在什么地方?就只是那些山山水水和它们的衍生物吗?那人类算什么?人类是不是自然之物?由人类组成的社会结构——人类进化的结果,是不是自然之物?或许多少年来,一部分人一直犯一个同样的错误,那就是将人类的社会构成与自然对立起来,而不是将它们共同视为大自然的部分。自然是什么?自然就是一种秩序,一种规律,或者法则,它维持着既存并衍化未来。风花岁月,电闪雷鸣,乃至于人类所恐惧的天灾,未知的宇宙,所演变的不是别的,正是自然之规律、法则和秩序。人类社会从一开始就是所视自然的复合形式,而且是认识的最高形式,并且不断地向更高的形式发展。人类从来就没有独立出自然之外,也不可能独立出自然之外。提倡回归自然的目的,其实是将个体的人暂时从纠缠的人事中解放出来,在自然的启发下,重新认识社会,调节人生。

于是城子回到了生活之中,回到了他六十多年的生涯里,读诗,写诗,论诗。他的诗来自于过往的生活经历,来于当下的即景生情,来自于他从教多年的职业习惯。除了《形象美诗学》这部融阅读与欣赏、动态修辞学、诗美学新诌议于一体的正在写作中的由若干个章节组成的长篇和流行于网络的五言歌谣体《文学史歌》长诗外,城子的诗多数为写景、记事的抒情短章。集中在他目前所编辑的《树的思想》、《情觅别境》、《走出九月》、《情洒毛栗坡》、《诗的日记》等五部网络诗集里,而近年来的诗作则散见于各大网站,包括集中发布中成这样的不名论坛,此为中成之幸,也是我等后学之幸。

城子的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文笔清秀,情绪饱满,舒张自然,结构完整,于众体实践之中而长于修辞。诗作题材广泛,形象鲜明,意象集中,呈现为积极乐观的人生姿态,这和当下诗界的不景气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诗是人生的雅伴儿”诗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的诗始终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小到一朵花,一个日常生活的片段,乃至于他纵横在时空里的幻想,他所说的科幻诗等等,莫不如此。他厚重的生活极其广博的视野——电视、小说、新闻以及其他诗友的诗,都成为了诗的素材,成了生活——诗的——城子式的自然过渡。很显然城子并没有美化(或超现实化)生活,没有用诗去定义生活,没有主题先行的那个先入为主,他所致力的是一个过来人对生活的分行解读,以其坦诚对生活场景的重新构图、剪辑,这对大多数人而言由于“思想、情感”的作祟可能很难维持原来的样子,但城子做到了,或许就象讲解一篇课文那样,除了启发学生的思考外,对原文的忠实也是做为人师的准则。生活其实就是诗,无论它是现实的样子,还是应有的样子,当你把它以诗的形式再现出来的时候,它就是诗,如同你写成小说或绘成画一样。但诗和画和小说是不一样的,客观存在如实的表面潜藏着诗人的情感——从选题到成诗。

城子的诗是没有固定形式的,最起码到现在没有,但他的诗其形式恰如生活一样的缤纷而质朴,关乎人口(接近自然的味道),是你所见到过的一切的诗歌形式的交汇,是形式的万花筒,你想唤之为自由诗——可你绝对感觉那是一种很认真的排列,它们自由但更自然,形式在与内容互映之后,形式退却了,隐藏到诗的背后,正如城子在赏诗时最乐道的修辞,同样在他的诗中是那样波澜不惊而更显老成。对诗的本质而言,一切非诗的努力都是徒劳的,就象兜圈子那样,最终还是回归生活。所以城子选择了最捷近的途径——生活。当然,这不能不首先归功于他六十多年的人生积累,也不能不感谢我们那个曾经的无诗的时代,和诗的边缘化消灭了“诗”的急功近利,转而成为诗的荒芜所呈现的诗歌网络现象——无诗而又泛诗的时代。当然城子是个例外,他的例外除了这大量的诗作外,还同时是一个诗的读者,当今网络诗作的讲解员,他评阅大量的网络诗作,并诉之于文字,形成了以修辞格为主要欣赏手段独具一格的评论文稿,这一点就显得更加弥足珍贵,他实践或正在实践诗歌在网络的可行,成为当下诗歌网络的一个缩影和见证,从而鼓舞人心,令人敬仰。如果在网络上不要多,有一百个城子,诗就热情起来了,而有一千个城子,诗界则必定为世人刮目相看。

就本人另一篇未完稿《山城子其人其诗及其诗评》一文,城子曾做了一个这样的回复:
——山城子其人,不过一个普通的中学退休教师,同时喜欢诗罢了;
——山城子其诗,都是些生活的片段记录;传统的白话分行,加上点辞格或词类活用罢了;
——山城子其评,不过是我在网上学习新诗其内容或技巧收获的储藏而已
城子的这则回复,我想是如实的,但这一如实加上城子自述的上网“学习写作”的时间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起点学习与习作,他上网后的博采众长,请允许我用这个词,从一出手就已超出了当下诗歌网络的他所称为老师的诸多诗人了……为什么是这样啊?因为这是六十年的城子啊,因为它们从一开始就是结晶啊,是成熟的无花果啊,但城子的诗又正如在这个回贴中最后所说的那样:“——还请成人的朋友们多批评,我才能继续有所提高啊!”诗在城子是开始而不是终结。这就是城子诗歌更值得我们珍惜的地方,也是值得我们跟踪的理由。它将至达一个什么样的高度呢?!

在城子的诗中一个最重量极的核元素就是他做为教师和教师的生涯,所给他的永恒的心系于桃李的花季的芬芳,这当然就芬芳了他的诗,也青春了他永远不老的心。

                    与诗为伍
                    2009-12-6写于中成
发表于 2009-12-9 09:54:07 | 显示全部楼层
观云忘我·情至深处 时过境不迁
——读城子的组诗《真心真意过一生》

如果不是那一份至深的爱情,如何能写出如此锦绣的鸳鸯谱。
刚刚读完了与诗为伍论诗的美文《诗翁山城子》,其中写道:“城子的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文笔清秀,情绪饱满,舒张自然,结构完整,于众体实践之中而长于修辞。诗作题材广泛,形象鲜明,意象集中,呈现为积极乐观的人生姿态,这和当下诗界的不景气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是对城子诗作的高度概括和礼赞,也是指导阅读城子诗作的文件,虽然不是公涵却是公论。城子的最新组诗《真心真意过一生》同样印鉴了与诗为伍的论断。
真心真意过一生(组诗)
山城子-李
题记:
2008年1月15日,网友四序惊秋为我制作了一个相册,题为《真心真意过一生》,发在华夏网。这是集图片、音乐、诗歌为一体的网络综合艺术形式,深受网友的喜欢。有留言称是“网络制作的奇葩”,信焉。近日来每上网我就打开欣赏,感激之情油然而生,不知如何表达。今日事闲,想及就其赐题写一组诗吧,或许可算一种礼貌的回应呢!于是欣然命笔。

▲▲ 征兆
还是羊羔的时候
单独邂逅了一条蛇的行踪
对视一眼我就病了
七天七夜起不来炕
屯里的刘大姑会看这种缘分
说一位金仙要进我家
妈妈敬香跪拜的时候
我想那就是伴我今生的仙了


▲▲ 初遇
中学时代的小镇
我们参加建校劳动很喜欢
来来往往地抬土
一件豆绿色的短衫很惹眼

我没法从眼里
拽出你两根活泼的傻辫儿
你的两扇窗户
很亮,很圆


▲▲ 定情
两年后的风雪小站
立着一个雪人站台边
下车的人都走光了
剩下我认识那双注视的眼
于是走成一路洁白的纷飞
先是你送我
然后我送你
谁也没有送到地点


▲▲ 成家
只借用了这个名词
成了家也没有一个家
天河360华里宽
七夕改在节假
41元9毛3的待遇
从省城花到乡下就没了


▲▲ 辽西
一升米交换一捆山柴
烧柴就是烧米呀
一人领着孩子捡拾秋地
一背背的背回家
沈阳的航空工人一筹莫展
挪动一回脚步南下
攀到高原的高山之巅
中秋节与月亮对话


▲▲ 黔中
听说过吗?
迁出的户籍10余年落不下
没有粮票油票豆票布票
吃啥穿啥?
断炊时
已是五口之家


▲▲ 双手
女真之后的强悍
一直停不下  叫卖包子
种菜养鸡饲兔教幼
缝纫机粉笔扫把

青丝白发刹不住车了
义务亲朋拖鞋丝网花
命运不给你一个岗位
却支撑了同一个家


▲▲ 一生
远没有结束
从东北移栽到西南
两株老树
枝叶相搭
你声言活到一百做到一百
我固执相陪到九十八
黄泉路上也从容并肩
牵手九霄外再话桑麻

2008-1-23于文化村

这首诗由各自独立命名的八首短章所组成,分别是《征兆》、《初遇》、《定情》、《成家》、《辽西》、《黔中》、《双手》、《一生》。除《一生》章结句为虚拟外,其它各章应视为实写包括首章《征兆》。
这是一部家书,一部由两个基本元素构成的家书。山城子—李德贵和他的夫人——虽然诗中没有准确地写出姓和名,但由“单独邂逅了一条蛇的行踪” 可以推知夫人的年龄、属相,可能稍长于城子并如果推测不错的话夫人的姓可能就是诗中金仙的金。当然这只是推测,谁要我成了粉丝呢?!
此作时间跨度长达人生六十年,却在看似不经意的八个短章中完成,剪裁得当,结构严谨,环环相扣,从童年到少年,从定情到成家,从辽西到黔中,从特写的双手到演义一生。在看似流水的记忆里,运作匠心。而城子所主张的积极修辞或词类的活用,在本篇中得到了光大,实践着自己的主张。如用羊羔代指童年,用再话桑麻代指未来人生,你的两扇窗户/很亮,很圆,又如两株老树,枝叶相搭(个人感觉)真是美不可言而又朴素有加。但记实却是本诗最见功力的地方,短短数语,一个转折,完成一个诗章,可谓字字玑珠,惜墨如金。
而在八个短章之间除《双手》(其实透过这一双手,我们还应当看到另一双手)为夫人的专节外,其余七章无一不是鸳鸯式的锦绣。这就准确地贴切了标题——真心真意过一生的过字。最有诗趣的是《成家》这个本写两地分居的章节,却别开生面,没有丝毫的酸楚,让人感受更深的至爱“只借用了这个名词/成了家也没有一个家/天河360华里宽/七夕改在节假/41元9毛3的待遇/从省城花到乡下就没了——〈成家〉”也许生活原本就充满诗趣,此节中若非七夕改在节假而是一年一度甚至多少年一回,那就会指向爱情的艰辛了,中国国企的单身职工,在一个特殊的时代里,解决家庭乃至两性关系、维持婚姻的唯一办法就是接家、随矿。在本诗中城子可能略去了接家的内容。不过在〈辽西〉和〈黔中〉的章节里还是提及到了,如“一人领着孩子捡拾秋地”和“沈阳的航空工人一筹莫展” 的对句,〈黔中〉中迁出的户籍10余年落不下这些都是非双职之写实。
由此这样一首写一家之事的家诗,又成了一个时代的缩影,一部分有相似家庭经历的代写,而发生在文革期间从东北到西南一些企业的大搬迁也被揭示了出来,有人说是为了支持西南,有人说是为了防范这些工矿武斗的进一步扩散……但这次大搬迁确实挪动了千家万户,也发展了西南的工业。
正如与诗为伍在《诗翁山城子》一文中所言“生活其实就是诗,无论它是现实的样子,还是应有的样子,当你把它以诗的形式再现出来的时候,它就是诗,如同你写成小说或绘成画一样。但诗和画和小说是不一样的,客观存在如实的表面潜藏着诗人的情感——从选题到成诗。”我想城子的这首诗就是与诗所言的例证。
生活具有永恒的魔力,是一切艺术包括诗的源泉。因此本文情至深处是指城子诗作的反璞归真也是指一个诗人的诗品当言也是指本诗和城子诗作的一贯诗风,而时过境不迁则说的在记忆里和诗里的生活将是永远鲜艳的——常青而不凋谢,诚如诗人普希金所言——而过去了的将成为美好的回忆。只有真心真意过一生的人,才会有真心真意的夫妻生活、爱情、婚姻,包括家庭,才能有城子近年来写实夫妻生活的一系列诗篇。城子的诗《我永远是你的函数》同样是这类诗作中的优秀诗篇,只是更倾向于抒情。
仅以此篇做为我学习城子诗作和与诗为伍文论的开始。做一个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者,而不是停滞在幻想之中。感谢城子的诗给我带来的艺术享受和启迪。
观云忘我,2009年12月8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