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大诗界论坛网刊
主 编:卢兆玉
副主编:山城子
王 芥
编委:与诗为伍
沫若使者
山城子
蜀道人生
天荒一隅
王 芥
陈 泯
阿 洛
立雪白露
鸣 之
庄晓明
覃乙峰
哑 榴
卢兆玉
编辑部
主 任:哑 榴
副主任:沫若使者
本期责编:
山城子
哑 榴
易 湄
制作:天荒一隅
发布:2016/2/29
|
| |
|
|
山城子二月学习诗歌十六首
一、老班长
文/麦笛
.
退伍后他依然穿着军装
去社区当志愿者
去公共汽车上抓小偷
去给山区小学寄转业费
年终带领民工去讨薪
.
军装穿久了,越洗越白
洗出了骨头的颜色
.
每次去十字路口当义交
他都要习惯性摸摸
早已退役的帽徽和领章
有时,面对乱糟糟的人流
脱口就喊出口令:立正
【山城子学习】
人物叙事诗,如何写好呢,麦迪用这首《老班长》做示范。
他是要将诗人对人物的深情掩映在简洁的叙述中间。
而语言艺术性则简单实施为排比复沓、比喻、递进、叠字
遂使老班长立刻栩栩如生。中间那两行,脊梁般精彩。
末节的近镜头是细节特写,为了诗语言的生动活泼与形象,
从军队带回来的军人本色,全在“脱口”中迸发出来。
2016/1/28
于夏云镇
二、欢快的
文/ 淡墨水韵
惊动这个概念时,忧伤不知所踪
我像很多从众的观客一样,不拒绝一丝渗入
随即而来的会是,风是彩色的,梦是真实的
有可能,玫瑰花也会是永不凋谢的,美人不再迟暮
将军不再征战,那些卧听残雪也不再是战事的一个细枝末节
折戟沉沙的波澜壮阔必是感叹史诗给予的福泽,甘之若饴般的
我想一个五线谱定不会篡改快乐的标签,那些律动就
会是性质,谁在人民广场吃着炸鸡,谁在秦时明月对镜花黄
【山城子学习】
这种悠闲而沉静的短句是一种风格,一如淡淡的墨,或者河水流出的韵。
动词“惊动”的拟人效果灵动而美,大词“客观”的用法是模糊得有神。
中间一块平静地渴望和平和谐和睦,理想中隐藏的是诗人善良而美的心。
看到“人民广场”就有了时代背景,俺最不喜欢读不出具体时空的诗文。
2016/1/29
于夏云镇
三、核桃沟
文/ 石棉
核桃沟从不种核桃
核桃沟只有几块
不规则的田地和许多不规则的石头
据说,那里有半亩
属于我的沙土地,朝阳,适合种植花生
我很想去看看
从地里抠出属于自己的果实
我更想把它认领回来
安在城市的一个角落
但是,那块地里埋着爷爷和奶奶
还有新鲜的二叔
我不能毁了
他们在乡下的好日子
【山城子学习】
别样地写到故乡。不说如何想念也不提及父母,只说那块沙土地。
情怀有些复杂滴。但挡不住我学习,只学习那个嘿嘿新鲜的词语。
就是那“新鲜 ”,是给他二叔用滴。
若说新埋就平常,就蹦不出那美丽非常的诗艺。这是一种新活用,
是移就格的变异
2016/1/29
于夏云镇
四、火塘前的红棉袄姑娘
亦然
穿红棉袄的姑娘
至今走不出老屋的火塘
她不住地给这渐入隆冬的家乡添些柴禾
添些芦苇、洋槐树、潇湘竹和腊梅的乡愁
添些不会熄灭的火
还有
太阳花的执著,向日葵的痴傻,牵牛花的惆怅
还有谷雨的雨、归雁的云、放进铁锅熬制成春的雪
一季入怀的鹧鸪和九月
在梦里,她的背影和辫子每出现一次
家乡的好些花朵
开得正旺,正烈
老屋的青瓦和桐油灯早已老了
在又一个新年的爆竹声就要燃放的时刻
我再次梦见一位姑娘掏出红棉袄里的春风
千百次放进火塘
噢,我的娘,我的亲娘
2016年1月 巴河居
【山城子学习】
老屋、火塘,九月、隆冬花朵,及红棉袄里的春风。
故乡的意象啊,故乡的情。
娘亲的影像,在儿子心中永远年轻,又永远地火红。
妙在先不说出,落笔潮涌
2016/1/29
于夏云镇
五、空白
文/ 秋野珺雪
左面种上核桃
右边栽上桔子
麦浪从山下铺上去
却无力登上顶峰
桃花过去是菜花
平原的尽头是河流
一朵白云站在那儿
伸了一个懒腰
在我第一次记忆以前
村里住满了童话
父亲从土地上离开以后
他的影片就断了
一段时光和另一段时光
一个人和另一个人之间
象一个黑洞。更多的时候
我拒绝看见,假装它们
是一片空白
2016年1月29日
【山城子学习】
把对父亲的隔世思念,深深地埋在父亲在世的风景里。
劳作的农田和远眺,让读者对后面的升华一点也想不到。
想不到才震撼,才见笔力,才见真情啊——由不得你不回过头再品。
再将那亲亲的情寻觅。
“黑洞”与“空白”的比喻,刻骨铭心。而最美是“村里住满了童话”这句,
这是动词创新活用的功绩。
2016/1/30
于夏云镇
六、糖的故事
文/ 且行且品且悟
给孩子买巧克力时
他告我
要德芙牌的
可我总想给他买点
苦吃
记得小学时
老子捡了三天的烟屁股
剥出一小包烟丝
卖了两分钱
在商店转来转去
终于
确定要买一种又大又白的糖豆
兴奋地说
阿姨 买两粒大糖豆
阿姨的眼睛翻得比糖豆还白 说
小朋友这是
卫
生
球
孩子们吃糖时
我就吃卫生球的回忆
早已被我吃成了
糖豆
【山城子学习】
那想误买卫生球的,仿佛我童年时代的经历。
而能点出德芙牌的,是我孙辈们的专利。
一首小小的叙事诗,进行了巧妙的对比。
一个贫瘠的时代走远了,如今孩子在蜜罐里。
特喜欢诗人的落笔“糖豆”这个双关语。
含蓄了作者心中的主题,这,客观得很实际。
2016/1/30
于夏云镇
七、黎明
文/ 空也静
女人跪在地上
伸出的手
抓住母牛的奶头
一下一下地挤
黎明的阳光掉进木桶
像一大把硬币
发出哗哗的声响
几头牛犊站在不远处
直直地瞅着
我大声喊了一下
什么也没说
【山城子学习】
我曾长期日订鲜牛奶养身补钙
价格从一块五第次升到五块
(这很正常,是经济发展得快)
但我,很感恩跪在地上挤奶的劳动人民
是他们养活了所有的人
包括四体不勤的中国人
或老外
以为空也静他是在歌颂
没想到他的意思含蓄得比较朦胧
这大喊一声是欲擒故纵
“什么也没说”——
是让你想到犊们的眼睛
属于它们的却不能享用
这里的寓意或象征,毕竟是什么
立时,这诗就让人不能平静
2016/1/30
于夏云镇
八、归来
文/ 周塬
积雪覆盖的世界,清冽安静起来
原野里的乡村,一些树
季节完成一幅最后的素描
路依然铺向远方,期待归来
没有什么可以回报生活
一次团聚,会消融一年的乡愁
此时该收起那些月光下的画卷
母亲又苍老了一岁
她寂寥的岁月比满头霜雪更加苍白
每条河流都将回到沧海
像把泪水洒进故乡的泥土
无以回报,对于生命,只需带上归来的余温
2016.1.30
【山城子学习】
你就这样平静地叙景埋情
客观地说出谁都有的乡愁
不能忘怀的,当然是母亲
苍白的日子一直挂在心头
感恩的心情也会遭遇尴尬
生命的余温是别一种问候
毕竟团聚了
感慨诗人与生俱来的心忧
2016/1/31
于夏云镇
九、明长城遗址
文/阿鬼
它以物质的形式留下来
黄河一样黄
黄得实在,地道,厚朴如历代游牧的民族
瞻仰的人太单薄
经不起深处的拷问
多年来,我们无数次丢失了
自己的骨头,在断裂处
坍塌。风从凹陷的地方
灌进来,在最脆弱的部分
长驱直入
我们在颤抖中活,仿佛战争的后遗症
墩台高大,宛若结痂的疤
连接过往。烽火,硝烟
潦倒的人民在伤心处历遍雨雪
悲喜剧一幕紧一幕
在中原大地上轮番上演
来不及落泪,衣襟已湿透
戍边的高堡!我借大雁的翅膀远眺
你的苦难在这繁华人间
与我的宿命遥相呼应
山城子简评:
新诗中凭吊古迹的不多见,至少我读的极有限了。
读阿鬼的作品,还是第一次。第一次就凭吊古迹。
明长城遗址,我没到过。既然成了遗址,必坍塌斑驳得不能入眼了。
这样的情形,进入诗人的视野,就想到了中华民族那个百年的屈辱。
所以就有了——
“我们无数次丢失了
自己的骨头,在断裂处
坍塌。风从凹陷的地方
灌进来,在最脆弱的部分
长驱直入”
就不能不让人想到八国联军进北京等等,那些订不完的屈辱条约啊!
受苦受难的中国人民,岂是“结痂”“潦倒”可以描摹得透彻的吗?
光一个小日本子进犯中国十四年,我们就失去了三千万骨肉同胞啊!
作为中国人,绝不再掉以轻心了——这是落笔“遥相呼应”的隐旨。
诗,就是这样不直说,但透过含蓄委婉,诗人真实的情思就出来了。
2016/2/1
于夏云镇
十、祭灶
文/蠖蛇之度
这个世间
灶王极好贿赂
滚些糖豆
粘在灶王嘴上
他就不会将你歇斯底里的秘密
秉承帝恭
来年,你大可高枕无忧
该风花你就雪月
该奢靡你就腐化
该投机你就倒把
该囤集你就居奇
该巧取你就豪夺
该浪费你就铺张
你只需要二两糖瓜、二两黄豆,加热
粘在腊月二十三灶王上天之际
好,为来年写首诗
滚些糖豆
2016·2·1·
【山城子学习】
祭灶的习俗
被你细致地记录
却树立起一个糊涂官的形象
他不大贪
只是接受小恩小惠
吃人嘴短
第二节的美丽
在于拆词活用的成语、短语
和“该…你就”的复沓
来概括负面的当下
落笔调侃云云
没有忘记自己是位诗人
2016/2/1
于夏云镇
十一、母亲的呼唤
文/江湖儿女
岁月漫过时光的隧道,转眼千年
转过风,转过雨,转深牵念
一抹乡愁,愁了还愁
左镇人、清流人、东山人在见证
临海水土志可诠释
日月潭清澈澄明,妈祖庙厚实深重
好望角浪花翻涌,自远古奔腾而来
那是母亲的泪水
血肉相连,剔骨的疼
那是母亲的骨血
在东方,母亲果敢执着地呼唤
只因血肉与骨骼相连
卤盐的侵泡让骨骼坚韧非凡
春天正站在枝头微笑
晨曦里,母亲在温暖深情的呼唤
【山城子学习】
半个多世纪了,骨肉尚未团圆,眼看春节到了,作者念及对岸。
不说江山一统,只说母亲的呼唤。诗人走出自我,就应这样谋篇。
2016/2/1
于夏云镇
十二、诗歌的荣誉
文/袁东胜
初学爱好者雪地里翻晒各式文学大奖
讨薪民工一边上访一边刷微信
此处批发中国诗人、世界诗人
奖状五百一位,奖杯两千一樽
2016-02-03
【山城子学习】
诗歌的荣誉已经很不荣誉
想一想李白杜甫何曾追逐过什么可荣耀的奖励
讨薪民工那里应藏着无数的灵感
只是被虚荣的奖杯奖状给悲哀地掩蔽
2016/2/3—— 8:40
于夏云镇
十三、晚餐
广州/梁炳光
小的时候
晚餐,是妈妈做的饭
母爱在里头
我在外头
读大学的时候
晚餐,是一份快餐
时间在里头
我在外头
工作以后
晚餐,是一个饭局
友谊在里头
我在外头
结婚以后
晚餐,是给妻子做的饭
我在里头
妻子在外头
老了以后
晚餐,是给自己做的饭
回忆在里头
我在外头
【山城子学习】
余光中代表作的韵味
在你的晚餐中强烈地显现
或许可谓之
一种顺手拈来的机智借鉴
韵味中体验你的人生轨迹
尽在司空见惯的晚餐
这会给读者带来多少联想
感慨岁月,转眼就是百年
2016/2/3
于夏云镇
十四、明长城遗址
文/阿鬼
它以物质的形式留下来
黄河一样黄
黄得实在,地道,厚朴如历代游牧的民族
瞻仰的人太单薄
经不起深处的拷问
多年来,我们无数次丢失了
自己的骨头,在断裂处
坍塌。风从凹陷的地方
灌进来,在最脆弱的部分
长驱直入
我们在颤抖中活,仿佛战争的后遗症
墩台高大,宛若结痂的疤
连接过往。烽火,硝烟
潦倒的人民在伤心处历遍雨雪
悲喜剧一幕紧一幕
在中原大地上轮番上演
来不及落泪,衣襟已湿透
戍边的高堡!我借大雁的翅膀远眺
你的苦难在这繁华人间
与我的宿命遥相呼应
简评:
新诗中凭吊古迹的不多见,至少我读的极有限了。
读阿鬼的作品,还是第一次。第一次就凭吊古迹。
明长城遗址,我没到过。既然成了遗址,必坍塌斑驳得不能入眼了。
这样的情形,进入诗人的视野,就想到了中华民族那个百年的屈辱。
所以就有了——
“我们无数次丢失了
自己的骨头,在断裂处
坍塌。风从凹陷的地方
灌进来,在最脆弱的部分
长驱直入”
就不能不让人想到八国联军进北京等等,那些订不完的屈辱条约啊!
受苦受难的中国人民,岂是“结痂”“潦倒”可以描摹得透彻的吗?
光一个小日本子进犯中国十四年,我们就失去了三千万骨肉同胞啊!
作为中国人,绝不再掉以轻心了——这是落笔“遥相呼应”的隐旨。
诗,就是这样不直说,但透过含蓄委婉,诗人真实的情思就出来了。
2016/2/1
山城子于夏云镇
十五、讲佛
文/西征
那女人讲佛时
激动
张扬
口若悬河
我想对她说
讲佛的语气,一定要安静
舒缓
犹如天籁之音
像她这样,和佛的距离
越来越远
【山城子学习鉴赏】
我觉得这是在说诗人何以为诗吧?
何以为诗呢?
当然激动可能产生灵感,也可能把灵感给破坏了。
看来还是冷静点好些,所谓冷抒情嘛!
诗可以夸张的,飞流直下三千尺啊!但不宜张扬,一张杨意境就乱了。
至于口若悬河,那与精炼含蓄就不挂钩了,那肯定不是诗。
毕竟,含蓄精炼乃诗所以是诗的第一属性。
安静、舒缓,情性必在。诗人的情思,就会从心底流淌出来。
这种流淌自然得如出山的泉水一样叮咚有声,也就是天籁之音了。
诗人是在告诉我这样的诗爱者,应当怎样写诗。哈,领教了。
而借用讲佛说事,本身就是为了含蓄,而行文却也精炼得可以。
2016/2/8
于观山湖
十六、汽车
山路弯弯
汽车从夕阳的深处穿行。那生机勃发刚刚苏醒的山峡,似展翅的鸟儿欢快喜悦,又有一些顽皮。
早起,它浑身上下劲头十足。车箍看轮胎,车门望车窗,晓阳下,沉淀往事。
阳光柔和的初春,吻醒了一冬的梦。
轻云也舒展长裙,优雅的旅行。疏疏地影子下,汽车故事的情节一路 奔涌。
山林之上,看林人的小石屋,风光十足地望着一览无余的林海。一盏节能灯屋檐下,默默地思索,用明亮的光线渲染自己的威武。
而空旷朦胧的漫漫视野里,楼宇错落,公路蜿蜒,花木葱茏。它们久蓄的热情,在等待包装汽车,包装亲情。
【山城子学习】
看见你开着小车回家过年
很可谓之正能量的现实版
行程是一天还是两天
终于行到山路弯弯的山间
就快到故乡了吧
对看林人及小石屋很情感
可是你的亲人或邻居
苍茫的视野都是新的变迁
2016/2/20
于观山湖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