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诗歌学
卢兆玉
一
我们暂且将诗和歌分开。
诗作为文本的部分;歌作为歌唱的艺术。
在诗的文本中,有一类的诗体在时间的往返中做一种简易循环,如重言,复沓,顶针,这是押韵之外音律最和谐的部分,我们也可以称这类诗体为歌体,但仍然不是歌唱的艺术载体——歌唱是要有长言这一声乐体现的。而即便在诗的歌体中也难以呈现。因为我们根本无法在诗的写作中逐一的用“——”来提示。所以诗中的歌体仍然属于诗。
但由于诗适宜于长言的习性,从而形成了诗歌的合称。
二
诗是言志的。
这里的言即是语言。在文字没有完善或普及之前,言是诗的主要载体。人类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是通过言的口耳相授来实现诗的传承的。尤其是人类早期的创世史诗。为便于记忆。所以韵脚非常重要。也许这就是韵文的主要起因之一。在传统的格式里诗是属于韵文的。但韵文不等于诗。当文字发达之后,尤其在普及之后。比如当今的中国,人们对于诗的创作、阅读、赏析、评论基本上是用文字来完成的。
即兴吟诵而成的诗篇已经非常稀罕。所以现代的诗,基本上都是过脑的。属于思想型的(专题留待后续)。
志,志向,兴趣,爱好,追求,目标,理想,抱负等等都是志的这个范畴。诗言志,直指的就是思想中的这个范畴。
三
中介。
语言是诗的载体,直接的载体不仅锋芒毕露,也简单粗暴且枯燥无味。所以在言与志之间还有一个中介。这个中介就是人类的情感。当然还有事件、事物,事态的发展、变化……这就有了相对更为显性的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以及更为纯粹些的咏物诗、山水诗、田园诗……随着现代人对于“志”淡泊,以及社会的解禁与人类自身行为的相对开放,抒情与叙事作为中介逐渐形成为诗的主体。甚至抒情演进为诗的本质论。
这个情已经不只是作为方法的抒情,而是与志结合的情志。情绪的起落正对接了志的得失。
至于同样作为介质的事物因未触及更深的描绘与细致的刻画,从而更具了象征与隐喻的属性,成为一种代指或能指。
四
意象。
我一直把意象分成意与象两个部分的组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