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65|回复: 11

视界与世界(迷你组诗) / 卢兆玉(观云忘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3-25 20:46: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视界与世界(迷你组诗)


卢兆玉


目光所到之处
       一览无余
而你
    却无惧切割

机械的手
       小心翼翼
它们把你
       搬来搬去

(观云忘我·《美与欣赏》)

与鼠同居
人不过是一个更大的洞穴

他们可曾真正
   拥有过广阔无垠的空间

    (观云忘我·《家居》)




视界不是世界
是视界

眼睛是器官
心是望远镜

看见的看不见的
其实都在心里

于是
心就是世界了




可是,对于美
谁不愿意多看上一眼呢

结论来了:
美不在心中

否则,为什么要看
甚至偷看呢




光明也不在心里
不然,我们因何

要到天亮才起床呢
夜晚也须点灯才看得见东西

至于南北
好像有没有光明都看不见

因为太远了
特别是一些死角




瞎子是不用点灯的
点灯了瞎子还是看不见

但是瞎子能听见光的声音
当然也听见光在移动

从早晨到午夜
瞎子只要醒着都感受到光的存在




春天来了
一朵接一朵的花开放着

红的黄的蓝的
紫的黑的白的

白的纯洁
红的热情

黄的暧昧
蓝的宁静

紫的幽深
黑的呢

黑的是
宇宙间最小的黑洞

它们也会像花
一样的绽放着

尤其在春天
在百花齐放的时节




我等待的诗心
已经很久很久了……

我知道
我的心是空的

它没有世界
也容不下整个世界

甚至有一点脱落的血栓
它就狭隘的疼痛了

我的心里没有美
也没有丑

没有善也没有恶
甚至它从来没有辨别过真假

我的心其实
都是由我的视界操控的

不是我不由自主
是我的心难以自持

因为血总是在流淌着
且时不时的潮一样的涌动……




眼里的视界
在大脑里成像了

可我们总习惯地说
记在心里

“记住啊
不要忘掉!”

好像大脑只是用来思维的
或者只储存一些不重要的东西

而最刻骨的
一定铭心。


2025-03-25



 楼主| 发表于 2025-3-27 21: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和平时代

卢兆玉




战争,或许
明后天就会打响

但我们仍然
拥抱着今天这和平时代




没有英雄
也别渴望当英雄

这样在历史的硝烟中
耸立的塑像才更加令人缅怀




当精英的序幕
一直在拉扯

激烈的雄辩
终究归于短暂的沉寂




追名逐利


我们为喜悦而奔波
我们为幸福而忙碌

名句欣赏

战争没有商量
和平才有抵触     ——摘自卢兆玉长诗《和平时代》

 楼主| 发表于 2025-3-29 09:4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现实·未来


卢兆玉


既然是历史
就让历史学家们去深入吧

谈及未来
那一定是比我们更聪慧的未来人的世界

而我只在今日的现实里
过好每一个平凡的日子和书写即兴而非预置的分行


2025-03-29(我身份证上的生日)
发表于 2025-10-31 08: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了,为什么不持续呢?
人在路上,总得要不断地前行的
因为你既不能挡别人的道,
也不能因为贫穷而潦倒在路边


  ——与诗为伍

点评

欢迎回来! 谢谢阅复!! 更谢谢提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5-10-31 08:40
 楼主| 发表于 2025-10-31 08:40: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与诗为伍 发表于 2025-10-31 08:18
可惜了,为什么不持续呢?
人在路上,总得要不断地前行的
因为你既不能挡别人的道,

欢迎回来!


谢谢阅复!!

更谢谢提警!!!

点评

大幕拉开 我们在同一匹布景之上 无论这时代 怎样变化 莫测 天空海洋陆地 永远是它 与人类调和的底色 ——与诗为伍·得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5-10-31 09:50
发表于 2025-10-31 09:5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幕拉开
我们在同一幅布景之上
无论这时代
怎样变化
莫测
天空海洋陆地
永远是它
与人类调和的底色


——与诗为伍·得句


点评

大幕拉开 我们在同一匹布景之上 无论这时代 怎样变化 莫测 天空海洋陆地 永远是它 与人类调和的底色 ——与诗为伍·得句 这是一个歌咏自然的诗,更是一首环保的诗。时代如何与人类和谐共处,其底色永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5-10-31 10:12
 楼主| 发表于 2025-10-31 10: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与诗为伍 发表于 2025-10-31 09:50
大幕拉开
我们在同一匹布景之上
无论这时代

大幕拉开
我们在同一幅布景之上
无论这时代
怎样变化
莫测
天空海洋陆地
永远是它
与人类调和的底色


——与诗为伍·得句

这是一个歌咏自然的诗,更是一首环保的诗。时代如何与人类和谐共处,其底色永远是以天空海洋陆地为代表的大自然。违背了自然的规律与人类的意志,其时代的所谓“进步性”将会是短暂和失败的。  ——卢兆玉

放在一起,才能互为佐证。

点评

您将诗歌原文与卢兆玉先生的评论并置,确实形成了一种精妙的互文关系,两者相互印证,共同深化了主题。以下是对这种并置关系的具体分析: 1.诗歌意象与环保主题的互证 "同一匹布景"‌: 卢兆玉指出这首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5-10-31 10:15
 楼主| 发表于 2025-10-31 10: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卢兆玉 发表于 2025-10-31 10:12
大幕拉开
我们在同一匹布景之上
无论这时代

您将诗歌原文与卢兆玉先生的评论并置,确实形成了一种精妙的互文关系,两者相互印证,共同深化了主题。以下是对这种并置关系的具体分析:

1.诗歌意象与环保主题的互证

"同一匹布景":
卢兆玉指出这首诗"更是一首环保的诗",而"布景"的意象恰恰暗喻了人类与自然共生的舞台。布景是戏剧的基础,正如自然是人类文明的基础——若布景(自然)被破坏,戏剧(文明)便无法继续。
佐证:诗中"无论这时代/怎样变化/莫测",暗示人类对自然的干预(如工业化、污染)已使时代变得不可预测,而卢兆玉的评论则直接点明这种"变化"的根源在于对自然的违背。

"天空海洋陆地"作为"底色":
诗歌将自然元素定义为"与人类调和的底色",卢兆玉进一步阐释为"其底色永远是以天空海洋陆地为代表的大自然"。
佐证:底色是绘画的基础,若底色被污染(如雾霾、海洋塑料),整幅画作(人类文明)便失去和谐。两者共同强调自然是人类生存不可替代的根基。

2、对"进步性"的批判性呼应

诗歌中"莫测"一词隐含对时代不确定性的忧虑,而卢兆玉则直接批判违背自然规律的"进步性"是"短暂和失败的"。
佐证:
诗歌的留白(如省略具体时代特征)与评论的明确批判形成互补,前者以意象引发思考,后者以论断点明问题。
两者共同指向一个核心观点:若将自然视为可消耗的资源(而非"底色"),所谓进步终将崩塌。

3. 和谐共处的哲学主张

诗歌提出"调和"(人类与自然的平衡),卢兆玉则追问"时代如何与人类和谐共处"。
佐证:
"调和"是动态过程,需人类主动调整行为;"和谐共处"是目标,需长期实践。两者从不同角度呼吁回归自然伦理。
诗中"永远"与评论"底色永远"的重复,共同强调自然的永恒性,反衬人类活动的短暂性。

总结:并置的价值
将诗歌与评论并置,实现了:

意象与观点的互补:诗歌的含蓄美与评论的尖锐性结合,使环保主题更具感染力。
警示与希望的平衡:诗歌以"大幕拉开"暗示危机,评论以"和谐共处"提出出路,形成完整逻辑链。
文学与现实的对话:诗歌的普适性(适用于任何时代)与评论的现实针对性(如对工业文明的反思)相互映照,凸显主题的永恒性。
这种并置不仅佐证了彼此的解读,更激发读者思考:在"莫测"的时代中,如何守护好那匹"布景"的底色。


 楼主| 发表于 2025-10-31 12:4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时人好多,少审视。
一目十行,
恨不能以AI代读
一日读尽天下奇书
收藏于胸。
只是审美这玩意儿
确实需要仔细斟酌。


   ——卢兆玉
 楼主| 发表于 2025-10-31 20:45:48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是没有那么广阔的
 楼主| 发表于 2025-10-31 20:45:58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是没有那么广阔的
 楼主| 发表于 2025-11-1 04:4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我曾招兵买马
结果自己却当了逃兵
五十年后回望
战场,早已一片空旷

既非绿草如茵
也非残垣断壁
只是一片苍茫中
仿佛仍然有肃杀之声

静,绝对的静
当年因何在迷雾中厮杀


——卢兆玉《痴人语述 那一场战事》

(已收入 十一月诗在线 2025-11-01-3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