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白与桑落洲
文/哑榴
《寻阳送弟昌峒鄱阳司马作》,是公元750年左右,李白送堂弟到鄱阳赴任,写的一首送别诗,全文如下:
唐代 · 李白
桑 落 洲 渚 连 , 沧 江 无 云 烟 。
寻 阳 非 剡 水 , 忽 见 子 猷 船 。
飘 然 欲 相 近 , 来 迟 杳 若 仙 。
人 乘 海 上 月 , 帆 落 湖 中 天 。
一 睹 无 二 诺 , 朝 欢 更 胜 昨 。
尔 则 吾 惠 连 , 吾 非 尔 康 乐 。
朱 绂 白 银 章 , 上 官 佐 鄱 阳 。
松 门 拂 中 道 , 石 镜 回 清 光 。
摇 扇 及 于 越 , 水 亭 风 气 凉 。
与 尔 期 此 亭 , 期 在 秋 月 满 。
时 过 或 未 来 , 两 乡 心 已 断 。
吴 山 对 楚 岸 , 彭 蠡 当 中 州 。
相 思 定 如 此 , 有 穷 尽 年 愁 。
译文文/哑榴)
桑落洲,沙洲如云朵相连,青湖不泛起一丝烟霭。
这里岂非绍兴的郯水,倏忽又见王徽之的船?
飘飘然驶向了我,却又迟迟不抵杳然不可及。
那人坐在海平面的弯月,帆船挂在湖中央的云天。
看过这种情景难逢有二次,邂逅此刻远胜过住欢娱。
老弟真是我心中谢惠连,愧为兄长我非谢灵运。
穿着蔽膝朝服手执银章,下放到鄱阳担任司马。
松门山风擦过半途累汗,山石如镜反射出匆匆行踪。
摇着扇子不知不觉走到了干越亭,临水的绰约风姿显得分外凉爽。
虽与你心心相约,期待秋月满时再相聚于此。
也许时过境迁,哪一天两地的音信倏忽断绝。
吴山楚岸相对而视,唯独彭蠡泽淼淼隔在中间。
隔不断的相思水,一直到老了也没有尽头。
[赏析]:
先秦时期的彭蠡泽包括今天长江北岸的的太白湖、龙感湖、黄湖、泊湖等,包括长江,长江南岸的鄱阳湖,也包括今天的长江。那时长江北岸的桑落洲正处于急速的成长期。江水带来的大量泥沙沉积在湖泊里,形成一个个孤岛,孤洲。到了三国时期,周瑜在桑落洲建九洲训练水军。桑落洲到了唐代,从李白这首诗中,“桑落洲渚连,沧江无云烟”可以看出,各洲已成连成了一片,形成了一个大面积的桑落洲。
公元750年左右,李白送堂弟到鄱阳赴任,这是一首李白送别诗。李白站立在桑落洲的一处送客亭上,思绪连翩。“寻阳非剡水,忽见子猷船 。”剡(shan)水又称作剡溪,戴溪、雪溪。涉及到一个典故,王徽之雪夜起兴,驾舟访戴逵,天亮到了戴家门口,又因兴尽而返回。那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王子猷)居住在山阴,他一觉醒来,推开房门,只见门外的雪已经停了。他心情大好,便命人酌酒。初晴的雪夜,月色分外清朗,四野一片皎洁,便开始吟咏左思的《招隐诗》。当他吟到“岩穴无结构,丘中有鸣琴。白雪停阴冈,丹葩曜阳林”时,突然想起好友、画家戴逵(戴安道)擅长弹琴。于是,他当即决定乘舟去见戴逵。
戴家在剡县,经过一夜航行,当王徽之抵达戴府门前时,他却吩咐船家返航。别人不解何故,他回答说:“我是乘兴而来,尽兴而去,又何必非要见到戴逵不可?”李白特别仰慕魏晋风度,尤其钟爱“王子猷雪夜访戴”这一典故,在诗中反复运用。
此刻,彭蠡泽浩荡剔透,桑落洲白沙如雪。李白站立在岸,一个人静静等待弟弟昌峒的到来。因为“桑落诸洲连”,如朵朵巨大的白云连在一起,船是移动的,绕过一片一片沙洲,看起来仿佛就到了,绕了个弯又不见了。
“人乘海上月,帆落湖中天。”错觉新奇又真实。原来李白的思绪早已置身世外,期待着与弟弟的会面。相见总有别时,直到弟弟就要穿上蔽膝朝服,手执银章,本是“上官”,到鄱阳担任“佐”司马。这个“佐”字有屈居第二,辅佐,惋惜的意思,在李白看来,“朱绂(fu)白银章 ”,(绂,蔽膝,系在衣服前面的围裙,用熟牛皮制成),人却显得那意气风发,光彩照人。“上官”与否有何关系,下任求次也可寻得人生另一番境界。“佐”亦放下包狱,轻松上任,他要的是这份爽朗俊秀,安详澄明,自由无羁。无论活在何时何地,处于何等困境,人要活得漂亮,活在洒脱。
李白祟尚“魏晋风度”。率真性情,祟尚自然。一生恃才傲物、放荡不羁,立身不装,处世不折,正乃“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观当下人们攀龙结凤,巴不得一夜鸡犬升天。只能上不能下,只能高不能低,只能升不能降,只能于市不能于村,只能中心不能下野,其结果是时刻活得提心吊担,怕落叶打破头,不敢冒一丝风险,不敢担事,不敢兴事,畏手畏脚,生怕丢了乌纱,有话不敢说,有笔不敢写,有屁不敢放,一见权贵马上就膝盖发软、匍匐低伏,活得蝇营狗苟,窝窝囊囊,真不值也。
王羲之曾在桑落洲牧鹅,跟随卫夫人练习书法,在桑落洲安家。王徽之(子猷)是王義之第五子,出生在桑落洲。340年前后,谢尚袁宏在桑落洲牧鹅林拜会了王羲之,王羲之很欣赏少年才俊袁宏,《袁生帖》就是在桑落洲写的。此时王徽之才两三岁,这位少年才俊就成了他童年时学习的榜样。李白站立在桑落洲的送客亭,想起桑落洲上如许往事,“忽见子猷船”也属意料之中神来一笔。晋袁宏少年时家贫而孤,为人运租米过活。一夜在船上朗诵自己作的《咏史诗》,被当时镇守牛渚的镇西将军谢尚听到,觉得声音清亮,文辞秀丽,于是请来相见,谈至天明,经谢尚推赏,袁宏其名声大增。原来袁宏有袁宏渚(咏史船)典故,王徽之有子猷船典故流传,李白在其《桑落洲》诗中便有了子猷船这个典故。
王義之所写《袁生帖》帖中所载“二谢”为谢安、谢万二人,“袁生”指的是袁宏。王羲之与这三人有着密切的交往,并且此帖的书写时间应当晚于《兰亭序》一年,是王羲之晚年的佳作。帖中的内容表达出了王羲之对袁宏的关心和问候之意,并表达了对他与谢安、谢万二人的友情的赞美与慰问。在东晋,王羲之是右军将军,而谢尚是尚书仆射、镇西将军,这个官职相当于唐宋时期的首席宰相。谢尚,是东晋有名的将领,与同样有名的书圣王羲之将军惜惜相惺。
《袁生帖》:
产妇儿万留之,月尽遣,甚慰心。
得袁、二谢书,具为慰。
袁生暂至都,已还未?
此生至到之怀,吾所尽也。
弟预须遇之。
大事得其书,无已已。
二谢云秋末必来,计日迟望。
万羸,不知必俱不?
知弟往别停几日,决其共为乐也。
寻分旦与江、姚女和别,殊当不可言也。
344年,谢尚为江州刺史。谢尚小舅子的堂弟就是袁宏。这年袁宏16岁左右,王羲之在江州挂职,两人在江州就这样认识了。而袁宏,也就是这段时间和王羲之在桑落洲上牧鹅,才了解桑落洲的历史,为其以后写下《东征赋》奠定了基础。《东征赋》是赞美江东豪杰的一篇辞赋。《东征赋》开头便写到“惟吾生于末运,托一叶于邓林”。这个邓林指桃花林。在中国文化中,一叶代表着生命短暂,无常。邓林象征永恒的生命。有限的人类生命,强烈地向往永恒的时光,其过程“饱尝”时光流逝带来的痛苦,亦如夸父追日。
再回到李白“时过或未来 ,两乡心已断。”与王羲之晚年写给弟弟的《想弟帖》异曲同工“想弟必有過理,得蹔寫懷。若此不果,復期欲難冀。臨書多歎。吾不復堪事,比成此書,便大頓。”释文:王羲之说,老弟你此次路过,我们应该可以见面一叙;如果错过了,以后怕难再得见面了。我已经老了,“不复堪事”,什么事都做不了了,写完这封信,就已经累得不行了。
“人乘海上月,帆落湖中天。”到“吴山对楚岸,彭蠡当中州。”这才是真正的李白,飘逸如仙,仙风道骨,风流潇洒、不滞于物、不拘礼节,独立的风姿,令无数人心神向往。李白长在《春夜宴桃李园序》写道“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人生总在逆旅,是否逆风翻盘,全在于自己活着的姿态,取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