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54|回复: 0

桑落洲:王安石“寻源出奇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6-21 20: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桑落洲:王安石“寻源出奇诡”
文/哑榴

这是王安石担任舒州通判期间,游览彭蠡泽之后写下的两首诗,在此分享一下:
《彭蠡 》
朝代:宋    作者: 王安石

茫茫彭蠡春无地,白浪春风湿天际。
东西捩柂万舟回,千岁老蛟时出戏。
少年轻事镇南来,水怒如山帆正开。
中流蜿蜒见脊尾,观者胆堕予方咍。
衣冠今日龙山路,庙下沽酒山前住。
老矣安能学佽飞,买田欲遡江湖去。

[]译文(文/哑榴)
水无边,浪滔滔,翠云卷向天际。
湖上转舵忽东忽西,万舟回旋、蛟龙出戏。
从南方来到此地,翩翩少年扬帆冲开陡峭如山的波浪。
湖中蜿蜒的蛟龙尾巴,让观者胆战心惊,我也是一脸惊愕,陪笑。
龙山路上行走来一位衣冠齐整的人,
来到庙前沽酒。
一位年老者,不再追求斩蛟的佽飞,计划购买田地远离江湖。

《我所思寄黄吉甫》
宋/王安石

我所思兮在彭蠡,一奁寒晶径千里。
天低绀滑风静止,月澹星渟尤可喜。
亦复可怜波浪起,琉璃崩嵌涌颠絫。
万斛之舟簸一苇,超邑越都如历指。
岸沙雪积山云委,云半飞泉挂龙尾。
跳空散作平地水,牛乳芳甘那得比。
萝茑冥冥荫演迤,稍上寻源出奇诡。
像图释迦祠老子,台殿晻霭相重累。
石槽环除逗清泚,松竹静深无虎虺。
其徒翛然弃尘滓,虽未应真终适己。
黄侯可与谈妙理,视弃荣宦犹弊屣。
每采紫芝求石髓,我欲从之倦游徙。
谷城公孙能若此,五老闻之当启齿。
寄声五老吾念尔,相见无时老将死。

[]译文(文/哑榴)
思彭蠡,一匣冰冻千里寒。
红里带黑,天低垂,也无一丝风,
月澹澹,水波恬静,星光若淀。
一会儿波浪又起,如琉璃倒塌陷落,垒波叠玉哗啦作响。
巨舟波荡,一苇颠簸,越城邑过都市如受酷刑,一路苦不堪言。
岸沙积雪,山云逶迤不断。望半山云中飞泉,凝挂着一条龙的尾巴。
水跳到空中,散落平地,比牛乳芳酪更好看。
萝茑冥冥之中覆荫连绵不绝,禾稍之上探头,源泉神秘莫知。
像图里释迦,祠中的老子,冰雕玉塑,台榭中霭气重重。
凹沟环绕,清激逗响琴瑟,松竹静,如此仙境,哪来虎蛇之毒。
与他们同是类,如轻羽自由无拘,虽不及他们得道,最适合自己同行。
黄侯可与谈妙理,视弃荣宦犹弊屣。
每次采紫芝求之于石髓,我欲跟之不思返还,却倦于不断迁徒。
谷城公孙能这样,五位天神听说了应会感动,开口。
向五老传话我的思念,不知何时能见,可怜我已经老眼昏花。

[]鉴赏:
提起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时人会浮现他的诗词文,诸如:“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处”“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仁宗皇祐三年(1051)初秋,王安石由鄞县知县调任舒州通判。
古庐江郡的舒州(安庆)历史悠久,安庆地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当时这里是古皖国的封地。安徽省简称皖,盖源于此。南宋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安庆府设立,此时的“安庆”仅指涉一个地域,并没有安庆城一说。南宋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安庆城开始建设,并逐渐取代潜山成为“古皖文化”的中心。1662年江南省一分二,安徽巡抚治所安庆开始,安庆再次成为淮西(安徽)省会,以安庆为代表的地域文化——“古皖文化”,加诸于安徽之身,遂简称安徽为“皖”。
王安石担任舒州通判期间,关心民瘼,遍迹山水,不图虚荣、务求有补于世。他多次到达宿松,遍览宿松胜境。史料记载:宋皇佑四年五月,王安石在舒州任通判,闻知九井,决定亲往实地揽胜。在他经太湖、过枫香驿、穿梅墩、进入九井沟,领略到了四井的幽邃、五井的神韵、六井的波光、七井的飞练。据传,王安石曾即兴创作了不少诗文,只可惜岁月沧桑,这难得的丽辞佳句大多已经佚失,留传下来的不多,但他游过九井沟以后,写下《九井》诗一首,从中可以其大气磅礴恢宏瑰丽之一斑:

  沿崖涉涧三十里,高下荦确无人耕。扪萝挽茑到岩趾,仰见吹泻何峥嵘。余声投村欲风雨,来势卷土犹溪坑。飞禽凌兢走骇兽,霜雪夏落雷冬鸣。野人往往见神物,鳞甲漠漠云随行。我来立久无所得,空数石上菖蒲生。中官系龙投玉册,小吏碟狗浇银觥。地形偶尔截险怪,无意未必司阴晴。山川在理有崩竭,丘壑自古常虚盈。谁能保此千秋后,天柱不折泉常倾。

我对这篇诗歌曾作过一点介绍,在此不再详述。王安石到达彭蠡泽之后,写下《彭蠡》、《我所思寄黄吉甫》等诗。黄庆基字吉甫,又字世伦,号灵南,宋江西金溪黄坊村人。庆基与王安石同学,深相亲爱。庆基正直敢言,和王安石亦相契,时有诗词唱和,王安石有《送黄吉甫归金溪》一诗,诗曰:“还家一笑即芳辰,好与名山作主人。邂逅五湖乘兴往,相邀锦绣谷中春。”五湖之中包括其中之一彭蠡泽。《我所思寄黄吉甫》也是王安石写给黄吉甫的一首诗。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其超凡的想象力,卓绝非凡的艺术造诣。江冻冰封万里冰,中流且有一苇渡。像图里释迦,祠中的老子,那是冰冻世界,冰瀑悬冻乳,飞冰上流泉。即使在如此严酷的环境里,仍有松竹静好,琴瑟激越。石髓出紫芝,仙人可引路。真想一去入杳冥,与君同踩踏。然想起自己“倦游徙”,身不由已。这是一种矛盾心理,刻画得栩栩如生。王安石诗中这些意像,用现代诗也难以描绘出如此诡秘惊骸的场景,令当今用意像描写的诗人们也徒有其羡,望尘莫及。这是理想与现实的激烈对撞,勇敢与睿智的天才创举。也是意与像的高度统一,思想与艺术,哲理与诗性的高度融合。
“万斛之舟簸一苇,超邑越都如历指。”暗指王安石一生经历无数坎坷。在一片冻天雪域的恶劣环境里推行改革。北宋立国后极力分化文官、武将的权力,这就导致了大量的冗员出现,官僚机构日渐臃肿,冗员和冗兵的激增导致财政压机骤然升高,官员贪赃枉法。这些问题导致北宋积贫积弱,一些有识人士洞悉到了危机,因此纷纷上书请求改革,其中就有王安石。
不过在宋仁宗时期王安石的变法建议并没有采纳,之后的宋神宗是王安石的铁杆粉丝,大力变法。新法慢慢被人接受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但宋神宗左右摇摆,变法在残酷的成长阶段夭折了。人生路途虽丝布满重重阻碍,“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黄侯可与谈妙理,视弃荣宦犹弊屣。”这是冰涛中之一苇,这便是王安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