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18|回复: 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19 21:5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1.煨

文/哑榴(安徽)


入城这些年。母亲仍改不掉老习惯
搭土灶生火,抱松针煮铁
炉火将熄。在草灰里煨熟一只红薯
剥开,述说我的童年
被奶奶煨在腰蔸、膝盖上
一勺一勺喂食
将那只剩下焦黄橘红的空瓢儿
舔成一脸乌漆墨黑的小馋猫


母亲将草木灰撒在瓜苗上
从来不用打药。剩余的火星
仍在煨着贫瘠的土壤,块茎
每逢春节,煮一锅滚烫的锅巴粥
又将一家人煨到一起
母亲说拆迁的旧城扔掉很多旧家具
雨水里,一根根锈钉弯曲着火苗



【梅元贞赏析】

全诗围绕着柴火灶展开,人间温情,夹带味道。诗人将自己放入其间,一种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用亲身经历,见证往日岁月。

全诗围绕文火“煨”这个中心词,使用了众多动词,串联其间。如“搭土灶生火,抱松针煮铁/炉火将熄。在草灰里煨熟一只红薯/剥开,述说我的童年/被奶奶煨在腰蔸、膝盖上/一勺一勺喂食/将那只剩下焦黄橘红的空瓢儿/舔成一脸乌漆墨黑的小馋猫”,第一节总共使用了10个动词,动作都是连贯的,通过文字,即可让读者自己在脑中回放和复述所描述的影像。感官和经验体系,得以完美建立。

第二节,将使用土灶后的附属产品,进行了描述。体现了环保,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每逢春节,煮一锅滚烫的锅巴粥/又将一家人煨到一起”则体现了“煨”这个动作,又是一根连接亲情,捆住乡愁的绳索。结尾两句,是全诗的高潮,“母亲说拆迁的旧城扔掉很多旧家具/雨水里,一根根锈钉弯曲着火苗”,表面在写绣钉,其实在写传统的“煨”炖厨艺,也将被淘汰,表达一种怀念的惆怅之感!
 楼主| 发表于 2024-5-19 22: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4-5-20 00: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哑榴的这首诗,确实不错。
我们知道一首诗中决定价值的不是别的,尤其不尚空谈,而是细节。
细节的真实,无论它向哪一个方向演绎,读者都无可厚非……欢乐与痛苦,喜悦与哀愁,乃至恨与爱,一切都有根由。
我们期待未来有更好的改观,我们更努力于当下……但我们每一个人尤其是诗人都不应该只擅长表现悲伤……诗人是一个完全的人,他理应当承载人类的喜怒哀乐。


当我快乐的时候
尽管这快乐一文不值
我将仍然
 哈
  哈
   大
    笑
哪怕惹恼了众神的嫉妒

 ——卢兆玉《我有笑的权利》198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