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诗界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观云忘我

李白诗全集(938篇首)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20:40:37 | 显示全部楼层
441


冬日归旧山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未洗染尘缨,归来芳草平。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地冷叶先尽,谷寒云不行。
嫩篁侵舍密,古树倒江横。
白犬离村吠,苍苔壁上生。
穿厨孤雉过,临屋旧猿鸣。
木落禽巢在,篱疏兽路成。
拂床苍鼠走,倒箧素鱼惊。
洗砚修良策,敲松拟素贞。
此时重一去,去合到三清。



古诗简介
《冬日归旧》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在出游成、渝等地,返回匡山时所作的一首五言排律古诗。采用移步换形之法,铺陈描写旧山景象和旧居的荒败,实际上表达了一种即将告别隐居读书生活的留恋之情。

翻译/译文
这首首先写冬归旧山的急切心情,再写归山所见景象。虽然时值寒冬,地冷谷寒,但难掩诗人对旧山的喜爱:万点峰,在阳光下闪烁;爬满青藤的山间小路,依然充满生机。接着近距离描写旧居的荒凉破败。由于离居时久,诗人居所已成雉飞,猿啼、鼠走、兽奔之地。铺陈描写中诗人难以掩饰的叹惋之情表露无遗。最后诗人表示要重新振作,发愤读书,以求闻达于当世,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这首诗采用移步换形之法,铺陈描写旧山景象和旧居的荒败,实际上表达了一种即将告别隐居读书生活的留恋之情。结尾两句收束有力,正是年轻诗人又一次整装待发前的坚定誓言。

注释
①旧山:此指江油境内的大匡山,李白长期在此隐居读书。
②染尘缨:沾满灰尘的帽子。
芳草平:即芳草坪。
④篁(huáng):竹子
⑤雉(zhì):野
⑥素:白色的蛀虫。
⑦素贞:指清操。这两句的意思是要发愤读书,养成青松一样高尚的品格。
⑧三清:最高的神仙境界,比喻朝廷。

创作背景
开元八年(公元720年)冬,李白出游成都、渝州、峨眉山,干谒苏颋李邕未得重用,重返隐居处——大匡山,写了此首《冬日归旧山》。

赏析/鉴赏
这首诗收录在《文苑英华》、《李太白全集》及《彰明县志》,是李白出游成、渝等地,返回匡山时所作。“旧山”就是大匡山,《敕赐中和大明寺住持记》碑载:“太白旧山大明古寺,靠戴天之山”。“冬日”,一般学者认为是公元721年(唐玄宗开元九年)冬天
这首诗首先写冬归旧山的急切心情,再写归山所见景象。虽然时值寒冬,地冷谷寒,但难掩诗人对旧山的喜爱:万点峰,在阳光下闪烁;爬满青藤的山间小路,依然充满生机。接着近距离描写旧居的荒凉破败。由于离居时久,诗人居所已成雉飞,猿啼、鼠走、兽奔之地。铺陈描写中诗人难以掩饰的叹惋之情表露无遗。最后诗人表示要重新振作,发愤读书,以求闻达于当世,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这首诗采用移步换形之法,铺陈描写旧山景象和旧居的荒败,实际上表达了一种即将告别隐居读书生活的留恋之情。结尾两句收束有力,正是年轻诗人又一次整装待发前的坚定誓言。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20:41:27 | 显示全部楼层
442


东海有勇妇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梁山感杞妻,恸哭为之倾。
金石忽暂开,都由激深情。
东海有勇妇,何惭苏子卿。
学剑越处子,超腾若流星。
捐躯报夫仇,万死不顾生。
白刃耀素雪,苍天感精诚。
十步两躩跃,三呼一交兵。
斩首掉国门,蹴踏五脏行。
豁此伉俪愤,粲然大义明。
北海李使君,飞章奏天庭。
舍罪警风俗,流芳播沧瀛。
名在列女籍,竹帛已光荣。
淳于免诏狱,汉主为缇萦。
津妾一棹歌,脱父于严刑。
十子若不肖,不如一女英。
豫让斩空衣,有心竟无成。
要离杀庆忌,壮夫所素轻。
妻子亦何故辜,焚之买虚名。
岂如东海妇,立事独扬名。





古诗简介
《东有勇妇》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五言古诗,此当作于公元745年(唐玄宗天宝四载),当时李白45岁。唐代的复仇现象是流行于民间的一种习。本诗记载了发生于当时的一起妻子为夫复仇的事件。在诗中,李白极力赞扬了女性的嫉恶如仇的任侠情怀,同时,对那些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所谓的“任侠”行为,又予以强烈的谴责。

翻译/译文
的倾颓,是因被杞梁妻的恸哭所感动。
这真是深情所在,金石为开啊。
东海有一位勇妇,其英勇之事迹,一点也不比关东为父报仇的贤女苏来卿差。
她曾向越处子一样的击剑名家学剑,超腾跳跃,快若流星
她为夫报仇,慷慨捐躯。
万死不顾,其精诚可感上苍。
她手执刃,十步两跃,三呼一击地与仇人交战。
结果将仇人之头,高悬于城门之上;将仇人之肠肺,用脚践踏为泥。
以此来报答其夫妻伉俪之情,此举大义粲然,为人称颂。
北海的李使君,将此事上奏朝廷。
朝廷下旨免罪,以警俗。其事迹在东海之畔诸郡厂为传颂。
从此她的芳名著于《列女传》之中,在史籍上万古流芳。
汉朝肘,皇帝因缇萦而免了其父淳于公的牢狴之灾;
战国内,赵国的津吏之女一曲棹歌从而使其父脱了严刑之苦。
由此看来,就是有十个儿子,若都是些不肖之子,也不如一个女中豪杰。
以前,战国时的刺客豫让,空斩赵襄子之衣,虽有壮心而其事不成;
春秋时刺杀庆忌的刺客要离,更是为壮土所不齿。
其妻子儿女又有问罪?竞让他焚死以邀买虚名。
他们哪里能比得上这位东海的勇妇啊,事成之后,在青史上独擅美名!

注释
梁山感杞妻,恸哭为之倾:用杞梁妻哭倒城墙事。参见本集《白头吟》其二注。又,曹植《精微篇》:“杞妻哭死夫,梁山为之倾。”此二句当本此。
金石:《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勇妇:胡震亨:“勇妇者,似即白同时人。”
苏子卿:当为苏来卿之误。曹植《精微篇》:“关东有贤女,自字苏来卿。壮年报父仇,身没垂功名。”
越处子:春秋时越国一个女剑侠。参见本集《结客少年场行》注。
躩跃:跳跃。
掉:悬挂。国门:都城门。
蹴:踢也。五藏:即五脏。藏.原作臧,误。
伉俪:夫妻。
北海:即青州。天宝正午改加北海郡。治所在今山东益都县。李使君:使君,原作史君,误。王绮:“李邕为北海太守,世称李北海。所谓北海李使君,疑即其人也。”
沧瀛:王琦注:“沧瀛,谓东方海隅之地。又,沧州,景城郡;瀛州,河间郡。与青州北海郡相邻近,似谓其声名播于旁郡也。”
淳于免诏狱:淳于公。西汉人,为齐太仓令,有罪当刑。系之长安。其有五女,无男。临行时留其女曰:“生子不生男,缓急无可使者!”其少女缇萦感寓言,乃随父西入长安,上书天子,愿没入为宫婢,为父赎罪。天子伶悲其意,遂下令除肉刑。事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津妾:名娟,赵河津吏之女。赵简子南击楚,与津吏约期渡河,至其时,津史醉而不能渡,赵简子故杀之。津吏之女说其父是为祈祷河神,而被巫祝灌醉的。自已情愿代父罪而死。简子不许。后又请其父酒醒后再杀。简子许其请。后河工少一人,律吏女自请上摇橹,至中流而歌《歌激》之歌。歌中为其父陈情并对赵简子祝福,赵简子大悦,免其父罪,并娶其为妻。事见《列女传·辩通》。
豫让:战国时刺客。知伯对豫让有宠,后知伯为赵襄子所杀。豫让欲为知伯报仇,自漆身为厉,吞炭为哑音,减须去眉,变其形容,两次刺杀赵襄子不成,为襄子所擒。豫让请求曰:“今日之事臣故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虽死不恨。”襄子使人将其衣与之,豫让拔剑三跃,呼天而击之。曰:“而可以报知伯矣。”遂伏剑而死。事见《战国策·赵策》。
要离:春秋时吴国刺客。吴王阖闾欲刺杀吴王僚之子庆忌。庆忌时在邻国。要离请往杀之。为了取得庆忌之信任.乃诈以负罪出奔,使吴王焚其妻、子于市,庆忌始信要离。于是与之同返吴。至中流,要离刺死庆总。要离自省莫非仁、非义、非勇,遂自杀而死。事见《吴越春秋·阖闾内传》。

赏析/鉴赏
全诗分为四段。“梁山”四句为第一段,是比兴性文字,作为发端。言夫妇之深情可以感动无情的土石。前二句言事,后二句言情。“东海”以下“大义明”以上十四句为第二段,写东海勇妇“捐躯报夫仇”。其义,可比报父仇的苏来卿。其勇,可比战胜妖精白猿公的剑客越处子。“超腾”、“躩跃”、呼喊,斩仇首,抛国门,剖仇腹,踏内脏,皆言其勇。“大义明”与“报夫仇”相呼应。“北海”以下“已光荣”以上六句为第三段,写东海勇妇的义举感动朝野,非但免除了其死罪,而且美誉流传,名列史册。末十四句为第四段,用类比和对比的手法,写东海勇妇义举的突出。她的举动可比脱父于肉刑的淳于缇萦和救父免死刑的津吏女;胜过心有余而力不足,空击仇衣的豫让和为刺庆忌,焚妻子、买虚名、为士所轻的要离。“捐躯报夫仇,万死不顾生”为全诗之纲,前者言事,后者言情。
颂美也是古诗的一种原则,李白乐府诗中,属于颂美的篇章也有不少。如《临江王节士歌》、《司将军歌》、《东海有勇妇篇》、《秦女休行》,都是以古今烈士、节妇为对象的颂美之作,同样表现了李白个人的人生理想。整体上看,李白乐府诗创作正是上述言志、讽兴为基本的写作原则的一种有宗旨的写作,体现了力求恢复风雅乐流传统的创作理想。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20:42:36 | 显示全部楼层
443


答杜秀才五松见赠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昔献长杨赋,天开云雨欢。
当时待诏承明里,皆道扬雄才可观。
敕赐飞龙二天马,黄金络头白玉鞍。
浮云蔽日去不返,总为秋风摧紫兰。
角巾东出商山道,采秀行歌咏芝草。
路逢园绮笑向人,两君解来一何好。
闻道金陵龙虎盘,还同谢朓望长安。
千峰夹水向秋浦,五松名山当夏寒。
铜井炎炉歊九天,赫如铸鼎荆山前。
陶公矍铄呵赤电,回禄睢盱扬紫烟。
此中岂是久留处,便欲烧丹从列仙。
爱听松风且高卧,飕飕吹尽炎氛过。
登崖独立望九州,阳春欲奏谁相和?
闻君往年游锦城,章仇尚书倒屣迎。
飞笺络绎奏明主,天书降问回恩荣。
肮脏不能就珪组,至今空扬高蹈名。
夫子工文绝世奇,五松新作天下推。
吾非谢尚邀彦伯,异代风流各一时。
一时相逢乐在今,袖拂白云开素琴,弹为三峡流泉音。
从兹一别武陵去,去后桃花春水深。







翻译/译文
以前我曾经在长安扬雄一样献《长杨赋》,那真是天开日耀欢。
当时作为翰林待诏在承明殿里,朝廷中人都称赞我有扬雄之才,文章可观。
皇上还敕赐我两匹飞龙黄金打的络头,白玉做的鞍,威极了。
可是好日子不长,浮蔽日,小人献谗,我一去不返;佞臣陷害,总像那萧瑟的秋力摧紫色兰花
我头戴道士的角巾,向东出商道去了洛阳;边采秀,边行路,边歌咏芝草
路上人都笑说我是商山四皓。两君分手以来,情况还好吗?
听说金陵是个虎踞龙盘之地,还可以与谢脁将军一同北望长安
秋浦山峦重叠,千峰夹一水,更有五名山四季清凉,可消夏寒。
铜矿井炼铜炉,热腾九天,仿佛当年黄帝在荆山前铸鼎。
陶安公精神矍铄,呼唤赤电火神,神态跋扈,飞扬紫烟。
这里可不是久留之处,来这里是为了炼烧金丹,飞升列仙。
我爱听松风且喜松下高卧,飕飕清风吹尽炎气。
登崖独立,放眼望九州,欲奏阳春白雪,有谁相和?
听说你往年游谒锦城成都,章仇兼琼尚书对你佩服得不得了,对你倒屣相迎。
并飞书奏章向明主皇上推荐你,天子还下诏天书降下恩荣。
可你却傲然不愿去当官,至今到处都传扬你高尚的名字。
夫子你的文章举世奇绝,你在五松山的新作天下推举。吾可不敢说我是谢脁,你是袁宏,但异代风流各一时,各领时代风骚。
和你相逢,其乐无穷,卷卷袖口,咱们拂着白云弹琴,先弹奏一曲《三峡流泉》的音乐
从此一别,我要去武陵山了。去那里以后,桃花春水深,恐怕难以再见了!

注释
⑴旧注:五松山,南陵铜坑西五六里。
⑵《汉书·扬雄传》:孝成帝时,客有荐雄文似相如者,召雄待诏承明之庭,从至射熊馆还,上《长杨赋》,聊因笔墨之成文章,故藉翰林以为主人,子墨为客卿以讽。
颜师古注:“承明殿,在未央宫。长杨,宫名也。在盩厔县中,有射熊馆。”李善曰:“诸以才术见知,直于承明,待诏即见,故曰特诏焉。”
⑷唐制,学士初入院,倒赐飞龙厩一匹。天,御厩之也。黄金络头白玉鞍,马之饰物。古乐府:“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吴均:“白玉镂衢鞍,黄金马脑勒。”
⑸《文子》:“日欲明,浮云蔽之。丛兰欲秀,秋风败之。”
⑹《楚辞》:“采三秀兮山间。”王逸注:“三秀,谓芝草也。”
⑺《汉书》:汉兴,有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此四人者,当秦之世,避而入商洛深山,以待天下之定也。
⑻金陵之地,钟山龙蟠,石城虎踞。谢朓,南朝齐诗人,有《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⑼秋浦,水名,在池州,秋浦县依此水立名。
⑽《唐书·地理志》:南陵有铜官冶。《元和郡县志》:铜井山,在南陵县西南八十五里,出铜。《一统志》:铜官山,在铜陵县南十里,又名利国山。山有泉源,冬夏不竭,可以浸铁煮铜,旧尝于此置铜官场。《韵会》:“敲,炎气也。”《元和郡县志》:荆山在虢州湖城南,即黄帝铸鼎之处。
(⑾《列仙传》:陶安公者,六安铸冶师也。数行火,火一旦散,上行紫色冲天,公伏冶下求哀。须臾,赤雀止冶上,曰:“安公,安公,冶与天通,七月七日,迎汝以赤龙。”至期赤龙至,大,而安公骑之东南上,一城邑数万人众共送视之,皆与辞诀云。矍铄,勇健貌,汉光武称马援语。


⑿《左传》:“禳火于玄冥回禄。”杜预注:“回禄,火神。”《庄子》:“而睢睢,而盱盱。”郭象注:“睢睢、盱盱,跋扈之貌。”
⒀《初学记》:小风曰飕。《水经注》:风飕飕而飀飀。虞蹇诗:“清风送凉气,薄暮荡炎氛。”
⒁《新序》:“客有歌于郢中者,为《阳春》《白》,国中属而和者数十人而已。”
⒂锦城,即蜀郡成都府城。章仇尚书,章仇兼琼。《通鉴》:天宝五载,以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为户部尚书。《宝刻丛编》:章仇兼琼,鲁郡任城人,官至户部尚书、殿中监,谥曰忠。《三国志》:蔡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王粲在门,倒展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
⒃《韵会》:“络绎,连属不绝也。”
赵壹诗:“肮脏倚门边。”章怀太子注:“肮脏,高亢幸直之貌。”
⒅《晋书》:袁宏,字彦伯,有逸才,文章绝美,曾为《咏史诗》,是其风情所寄。少孤贫,以运租自业。谢尚时镇牛渚,秋夜乘月,率尔与左右微服泛江,会宏在舫中讽咏,声既清会,辞又藻拔,遂驻听久之。遣问焉,答曰:“是袁临汝郎诵诗,即其《咏史》之作也。”尚倾率有胜致,即迎升舟,与之谈论,申旦不寐,自此名誉日茂。尚为安西将军豫州刺史,引宏参其军事。
邢邵《遗辛术书》:“足下今能如此,可谓异代一时。”⒇《乐府诗集》:《琴集》曰:《三峡流泉》,晋阮咸所作也。”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20:43:36 | 显示全部楼层
444


赠别从甥高五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鱼目高泰山,不如一玙璠。
贤甥即明月,声价动天门。
能成吾宅相,不减魏阳元。
自顾寡筹略,功名安所存?
五木思一掷,如绳系穷猿。
枥中骏马空,堂上醉人喧。
黄金久已罄,为报故交恩。
闻君陇西行,使我惊心魂。
与尔共飘飖,云天各飞翻。
江水流或卷,此心难具论。
贫家羞好客,语拙觉辞繁。
三朝空错莫,对饭却惭冤。
自笑我非夫,生事多契阔。
蓄积万古愤,向谁得开豁?
天地一浮云,此身乃毫末。
忽见无端倪,太虚可包括。
去去何足道,临歧空复愁。
肝胆不楚越,山河亦衾裯。
云龙若相从,明主会见收。
成功解相访,溪水桃花流。







古诗简介
《赠别从甥高五》为唐朝伟大李白写给其外甥的一首赠别诗。当作于公元749年(唐玄宗天宝八载),当时李白寓居金陵(今江苏南京)。此诗作为一位长辈对晚辈的赠诗,自然不离一些忠告和勉励的话语,同时此诗也抒发了作者理想不得实现的感慨。

翻译/译文
目即使高高堆如泰山,不如一片玉。
贤甥你如同明,声价之高震动天庭。
你是我们家族的杰出人物,丝毫也不减曾经的宰相,宁氏的外甥魏阳元的度。
我自顾我自己没有什么雄才大略,怎么能获取功名呢?
有时候豪赌一气,解解心中郁闷。
厩中骏马空空,客堂上醉人喧喧。
为报故交恩遇,家里黄金早已用尽。
听说你要去陇西长安,不禁使我惊心动魂,
真想与你共同飘飖,可上就要天各自翻飞。
江水或流或卷,旋涡险滩多多,此时我的心情难以言说。
贫家没有钱买好东西招待你,不是不好客,心情复杂,总感觉辞不达意,唠唠叨叨的,我自己也不好意思。
在这新年初始的日子,没有什么好吃的款待你,对着饭菜我也惭愧。
我自笑自己不是大丈夫,一生经历之事多是酸苦。
蓄积下万古大愤,不知道向谁可以述说。
天地一浮,变化无穷,我们人只是其中的毫毛而已。
一切变化与端倪,太虚都可包括。
过去的事情何必再提起,行路之难到时候就自己知道。
所谓楚越肝胆相连,河恰是衣被。
如果云际会,明主或许也会重用。
等你成功之日,如果你想来看看我,就来桃花源的溪流边,我一定在那里看桃花追逐流水

注释
⑴家:一作“居”。
⑵饭:一作“饮”。
⑶解:一作“若”;溪:一作“绿”。
浮云:喻不值得关心之事。
毫末:谓极细微。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八载(749年),当时李白寓居金陵(今江苏南京)。李白另有《醉后赠从甥高镇》诗,词意与此首大致相同。高五似指高镇。彼首有“相逢”句,当作于前;此首云高将“陇西行”,当作于后。高五(镇)生平事迹不详,从诗意中可以看出,诗人与高五极厚善,而遭际亦相似。

赏析/鉴赏
此诗作为一位长辈对晚辈的赠诗,自然不离一些忠告和勉励的话语,同时此诗也抒发了作者理想不得实现的感慨。
诗分四段。开头六句为第一段,是对从甥的夸赞。“目高太山,不如一玙璠”,这起句奇绝高迈,犹如飞自天外,落之玉盘。高如泰山明珠,不如一块美玉。这开头的两句议论,引入入胜,又为下两句夸甥作了铺垫。下两句把从甥比作明月,评价何等之高!明月行天,万人仰看,声价动地,自不必说了。一句“动天门”,反衬动人间,一语两面,可谓奇异妙笔。“能成吾宅相,不减魏汤元”两句,用了一个典故。魏汤元即魏舒,少孤,为外祖家抚养。外家起宅,相宅者云:“当出贵甥。”外家视魏舒少而慧,以为应验。魏舒曰:“当为外视成此宅相。”(《晋书·魏舒传》)此两句诗意,是赞从甥高才,不弱于魏舒。诗人把如明月一般声价的高五,视为“能成吾宅相”,似有贬抑之嫌,其实不然,诗人是从辈份上立论的,显然含有爱惜之意。
“自顾”以下八句为第二段,诗人自述个人境况。他夸赞从甥“能成吾宅相”之后,自比惭愧,所以有“自顾寡筹略,功名安所存”之句。李白未获“功名”,是否因缺少筹略尚无定论。“从政治思想家和活动家的角度看,李白实在不算高明”(王运熙《李白集校注·前言》),但他仕路受阻,主要还是因为权贵谗毁。李白政治上受挫之后,仍怀报国之心,但也时有出世之想,泄气之辞。“五木”以下六句,直叙境况。诗人把自己比作“绳系穷猨”,不得自由,心想五木一掷,摆脱爵禄的羁绊。五木,古代赌博的一种器具。《世说》云:桓宣武与袁修道樗蒲(博戏),“袁修道齿不合,遂厉色掷去五木。”诗人化用此典,内含寓意。李白蔑视权贵,而注重友情。为了报答故交的恩义,他不惜“千金散尽”;为使堂上醉人尽兴,又不惜以骏马。他生性豪侠意气,鄙视黄白之物,每遇故交,慷慨解囊,兴之所至,不惜以“五,千金裘”去“换美酒”,“同销万古愁”(《将进酒》)。此诗“枥中”四句自述境况,充分表现了诗人豪爽重义的情性。
“闻君”以下十句为第三段,转写离别之情。“闻君陇西行,使我惊心魂”。听到从甥将去陇西,陇西郡乃唐代边陲荒凉之地。西行此地,不能不令人为之一惊。以下则写送别时的复杂心情。意思是想与从甥同去“飘飖”,如寒入荒原,天各飞翻。但是诗人心中又有矛盾,没有明说,只言此种心情,如江水流卷,难以陈述完全。“贫家羞好客,语拙觉辞繁”,是说贫家偏偏好客,语拙偏又辞繁,这种自相矛盾难以说明白。因此几天打不起精神,连吃饭也感到无由的羞愧。此番送别之情,写得细密委婉,一语三叹。
“自笑”句以下为最后一段,开解之言。意思是:自笑我不是大丈夫,生来多有苦事难以摆脱。心中积蓄了多少忧愤,何处能得到开豁?想来犹如天地间一层浮云,此身不过是物之毫末罢了;顷刻间即无踪影,终归化入自然之气中了。古代哲人以为“万物散而为太虚”。想到如此,所以“去去何足道?临歧空复愁。”去去,指从甥陇西之行。临歧,面临歧路。此为宽解之语。“肝胆不楚越;山河亦衾帱。”《庄子·德充符篇》云: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诗人借此开斛,既然认为万物皆一,与自然同体,那么山河也就是床上的帐被了。诗人借庄子之言,以表豁达之情。“云龙若相从,明主会见收。”《易乾·文言》云:云从龙,风从虎。意思是龙起生云,虎啸生风,同类感应。后用以比喻君主得贤臣,臣子遇明君。诗人借此是说从甥西行,如果云龙相从,建功立业,那么皇帝会征召入朝的。最后诗人谈到自己,则另有一番深意。“成功解相访,溪水流”,是说:成功之后不会忘了我,找我可到有溪水桃花的地方。晋人陶渊明写了《桃花源记》,那脱离尘世之累的自由生活所在,成为许多政治失意之人向往之处。李白曾有“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古风·郑客西入关》)之句,反映了诗人对桃花源的向往。此诗以“溪水桃花流”作结,暗含诗人隐居之想。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20:44:41 | 显示全部楼层
445

宣城送刘副使入秦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君即刘越石,雄豪冠当时。
凄清横吹曲,慷慨扶风词。
虎啸俟腾跃,鸡鸣遭乱离。
千金市骏马,万里逐王师。
结交楼烦将,侍从羽林儿。
统兵捍吴越,豺虎不敢窥。
大勋竟莫叙,已过秋风吹。
秉钺有季公,凛然负英姿。
寄深且戎幕,望重必台司。
感激一然诺,纵横两无疑。
伏奏归北阙,鸣驺忽西驰。
列将咸出祖,英僚惜分离。
斗酒满四筵,歌啸宛溪湄。
君携东山妓,我咏北门诗。
贵贱交不易,恐伤中园葵。
昔赠紫骝驹,今倾白玉卮。
同欢万斛酒,未足解相思。
此别又千里,秦吴渺天涯。
月明关山苦,水剧陇头悲。
借问几时还,春风入黄池。
无令长相忆,折断绿杨枝。







古诗简介
《宣城送刘副使入秦》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晚年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全四十二句,二百一十字,称赞刘副使,表达惜别之情。

翻译/译文
老兄你就像西晋诗人刘琨,雄豪当时第一人。
在被包围的城头吹起凄清的《横吹曲》,创作慷慨的《扶词》。
你等待着腾跃的机会鸣起舞,枕戈待旦,志枭逆虏,虎啸龙吟。
你用千金骏马,奔走万里追随王师。
结交的都是英勇善战的楼烦将领,侍从的都是威猛的羽林军。
你统兵捍卫吴越之地,豺虎般的安禄也不敢窥探。
你立下大勋竟然没有被嘉奖,功绩如秋吹过。
掌握兵权有季广琛将军,凛然威猛,英姿勃勃。
对你寄有厚望,好好掌握兵权,将来你必定是三公等宰辅大臣之材。
感激你一诺千金,纵横驰骋,两无猜疑。
你将回皇宫汇报,鸣向西方疾驰。
属下列将都来为你饯行送别,帐下英僚痛惜分离。
四筵嘉宾斗,在宛溪岸边歌啸唱咏。
你与东山歌妓携手,我高咏《北门诗》。
富贵我平贱,结交本不易,别伤了葵的根。
感谢你以前赠我紫骝马驹,今天又用白玉卮酒杯倾酒痛饮。
同欢共饮万斛酒,也未能解你我相思之情。
此地一别,千里遥远,秦吴两地,如隔天涯
光虽明媚,关山度越难,陇头水流喘急,水声如人悲歌。
借问你几时回来?如春风再入这里的黄池河。
别让我长期相忆,折断满树的绿杨枝。

注释
⑴按《唐书·百官志》,节度使之下,有副使一人,同节度副使十人。又安抚使、观察使、团练使、防御使之下,皆有副使一人。
⑵《晋书》:刘琨,字越石。少得隽朗之目,与范阳祖纳,俱以雄豪著名。在晋阳,尝为胡骑所围数重,城中窘迫无计,琨乃乘月登楼清啸,贼闻之,皆凄然长叹。中奏胡筋,贼又流涕歔欷,有怀土之切。向晓复吹之,贼并弃围而走。刘越石有《扶风歌》“朝发广莫门,暮宿丹水山。左手弯繁弱,右手挥龙渊”,凡九首。其《横吹曲》,今逸不存,或指吹胡笳而言,恐未的。
张衡《思玄赋》:“超逾腾跃绝世俗。”《世说注》:《晋阳秋》曰:祖逖与刘琨俱以雄豪著名,年二十四,与琨同辟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而寝。中夜闻鸡鸣,俱起曰,“此非恶声也。”
⑷《史记》:“所将卒斩楼烦将五人。”李奇曰:“楼烦,县名。其人善骑射,故以名射士为楼烦,取其美称,未必楼烦人也。张晏曰:楼烦,胡国名。”《汉书》:羽林掌送从。武帝太初元年置,名曰“建章营骑”,后更名“羽林骑。”费昶诗:“家本楼烦俗,召募羽林儿。”
⑸上元(唐肃宗年号,公元760─761年)中,宋州刺史刘展举兵反,其党张景超、孙待封攻陷苏、湖,进逼杭州,为温晁、李藏用所败。刘副使于时亦在兵间,而功不得录,故有“统兵捍吴越、豺虎不敢窥。大勋竟莫叙,已过秋风吹”之句。
⑹《诗经·商颂》:“有虔秉钺。”《南齐书》:秉钺出关,凝威江甸。季公,谓季广琛。《旧唐书》:上元二年正月,温州刺史季广琛,为宣州刺史,充浙江西道节度使。《十六国春秋》:英姿迈古,艺业超时。
⑺戎幕,节度使之幕府。羊祜《让开府表》:“伏闻恩诏拔臣,使同台司。”注:“台司,三公也。”
⑻《汉书》:贯高,此固赵国立名义不侵为然诺者也。
⑼北阙,是上书奏事之徒所诣者。《北史》:“鸣驺清路,盛列羽仪。”章怀太子《后汉书注》:“陷,骑士也。”
⑽《诗经·大雅》:“韩侯出祖,出宿千屠。”
⑾《江南通志》:宛溪,在宁国府城东。
⑿《世说新语》:谢安在东山畜妓。毛苌《诗传》:“《北门》,刺仕不得志也。言卫之忠臣不得其志耳。”
⒀古诗:“采葵莫伤根,伤根葵不生。结交莫羞贫,羞贫交不成。”
⒁《汉书·高帝纪》:“上奉玉卮为太上皇寿。”应劭曰:“卮,饮酒礼器也。古以角作,受四升。”晋灼曰:“音支。”颜师古曰:“卮,饮酒圆器也。”《韩非子》:“今有白玉之卮而无当。”
庾信《荡子赋》:“关山惟月明。”郭仲产《秦川记》:陇山东西百八十里,登山岭东望,秦川四五百里,极目泯然。山东人行役至此而顾瞻者,莫不悲思。故歌曰:“陇头流水,分离四下。念我行役,飘然旷野。登高望远,涕零双坠。”


⒃胡三省《通鉴注》:宣州当涂县有黄池镇。《一统志》:黄池河,在太平府城南六十里,东接固城河,西接芜湖县河,入大江,南至黄池镇,北至宣城县界。《江南通志》:黄池河,在池州当涂县南七十里,宁国府城北一百二十里。一名玉溪,郡东南之水,皆聚此出大江。河心分界,南属宣城,北属当涂。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20:45:55 | 显示全部楼层
446

赠清漳明府侄聿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我李百万叶,柯条布中州。
天开青云器,日为苍生忧。
小邑且割鸡,大刀伫烹牛。
雷声动四境,惠与清漳流。
弦歌咏唐尧,脱落隐簪组。
心和得天真,风俗由太古。
牛羊散阡陌,夜寝不扃户。
问此何以然,贤人宰吾土。
举邑树桃李,垂阴亦流芬。
河堤绕绿水,桑柘连青云。
赵女不冶容,提笼昼成群。
缲丝鸣机杼,百里声相闻。
讼息鸟下阶,高卧披道帙。
蒲鞭挂檐枝,示耻无扑抶。
琴清月当户,人寂风入室。
长啸一无言,陶然上皇逸。
白玉壶冰水,壶中见底清。
清光洞毫发,皎洁照群情。
赵北美佳政,燕南播高名。
过客览行谣,因之颂德声。







古诗简介
《赠清漳明府侄聿》是唐代大李白赠给侄子李聿的作品。这是一首酬赠诗,诗中描绘了这样一番景象:清漳县到处是桃树、梨树,不仅浓阴匝地,而且还溢满香气;碧绿的漳河水从城东南缓缓流过,帆点点、渔歌互答;大堤上长满了茂密的桑树林,高耸的树枝仿佛要伸到天上去,美丽的清漳姑娘不知道化妆,白天成群地提着笼子去采桑叶;晚缫丝的机杼声,百里之外都能听到。对于侄子的执政能力,诗人也大加赞赏了一番:由于没有案件,小经常停留在县衙大堂的台阶上,而县令天天躺坐在床上无所事事;牛羊散于阡陌之间不用人看管,老百姓晚上睡觉连门也不用关,如此民也许只有尧舜的太古时代才有。最后诗人以此赞颂李聿的美政。全诗高古淡远,纵横变化,开唐代五古格高意远,神情横逸,变化神奇的正

翻译/译文
我们李家宗族人丁兴旺,超过百万,遍布神州。
你是天生的青之士,日夜为百姓着想。
在这个小县暂时牛刀小试,以后会升大官的,再宰大牛吧。
你的好名声县内轰动,惠政廉洁犹如清清的漳河水。
你歌颂继承唐尧业绩,潇洒磊落,隐居在官宦之中。
你心与天道合一,推崇太古淳朴的社会风尚。
田野到处是牛羊,夜里大家都不关门睡觉。
问如何把社会治理得如此繁荣安定?回答是:有圣贤之人掌管县政。
全县都栽种桃树李树,既可遮阴又有赏有果吃。
修建了河堤治理水患,桑树绵绵远布天边。
县里的女人都不修饰妖冶的面容,提着竹篮成群采摘桑叶。
家家都在缲丝织布,百里内纺织机的声音处处闻。
没有什么讼诉,公堂无事,鸟飞堂前;你终日高卧披阅道书。
手下官僚也很廉洁能干,用不着怎么监督,堂上挂着的草鞭子,只是摆摆威慑的样子。
夜晚自己对弹琴,心静风来人自凉。
有时候长啸一声,那滋味就是上皇陶然舒畅的感觉。
你纯洁如玉壶心,一见到底。
智慧如日,明察秋毫,体谅民情。
燕赵之地都传颂你的业绩名声,你是个好官。
我路过此地,听到百姓歌颂你的民谣,不禁为你的德行高歌一曲。

注释
⑴清漳:在今河北肥乡县。唐时清漳属洛州管辖。明府:唐人称县令为明府。聿:李聿,《全唐文》卷四五三有小传:聿,玄宗朝官,清漳令,迁尚书郎。
⑵叶:喻宗族支派。
⑶中州:即中国。
⑷青器:能飞黄腾达的大器。
⑸“小邑”二句:《论语·阳货》中说,孔子到了武城,听见一片弦歌之声,莞尔而笑曰:“割焉用牛刀?”后以“割鸡”为治理县政之代称。烹牛,喻施展大本领。
⑹清漳:水名,源出于西阳泉南。经山西和县、河北涉县,南流入清漳。
⑺“弦歌”句:歌颂唐尧的无为而治。
⑻簪组:冠簪和冠带。此指官服。簪,插戴官帽用的簪子。组,系帽的带子。隐簪组:指有隐士风度。
⑼扃(jiōng)户:闭户。
⑽宰:此处用作动词,任县令。
⑾垂阴:树木枝叶覆盖形成阴影。
⑿冶容:女子修饰得很妖媚。
⒀缲(sāo)丝:煮茧抽丝。李白《荆州歌》:“荆州麦熟茧成蛾,缲丝忆君头绪多。”
⒁道帙(zhì):道书的书衣,此指道书。
⒂“蒲鞭”二句:《后汉书·刘宽传》说,刘宽为太士时,对人宽厚仁恕,人有过失,“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蒲鞭,用蒲草做成的鞭子,用来做象征性的惩罚。扑抶(chì):鞭打。
⒃上皇:即羲皇,伏羲。
⒄白玉壶冰:喻品德冰清玉洁。姚崇《冰壶赋》:冰壶者,清洁之至也。君子对之不忘乎。
⒅赵北、燕南:指河北中部她区。

创作背景
李白于天宝十一载(752)春,曾北游广平、邯郸、清漳等地。与清漳县令侄辈李聿相会,别时写了这首赠诗。
李白北游幽蓟的具体动因,他未作说明,但从前后写的诗篇,可窥知大略。他关注国事,向往长安,痛斥权奸的害贤嫉能、祸乱国政。总之表现他的进步思想与污浊社会的冲突。此时北方安禄山身兼三镇节度使,握兵二十多万,多次侵扰边塞外契丹、奚等少数民族,滥用武力,以邀功求赏。李白不了解东北边塞真实情况,只知边塞有战事,“欲报明主恩,投佩向北燕”(《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尉》),“方陈五饵策,一使胡尘清。”意气豪迈,立功边塞,功成名就而身退,实现夙愿。这首赠诗是北行至清漳所作。

赏析/鉴赏
这首诗四十句,每八句用一韵,为一层诗意,共五层诗意。声韵随情而变。平仄互换。诗中描绘清漳政通民和,风俗淳古,礼乐之乡,歌颂贤吏李聿。全唐诗有李聿小传,曾作清漳令,后为尚书郎。从全诗中反映了李白的无为而治的政治理想,并形象地描绘出理想的社会蓝图。充满着自信和豪情。
诗从开端到“惠与清漳流”为第一段,紧扣诗题,概略介绍李聿的才识、气质、治邑的惠政,预示其是前途远大,无可限量的青云人物。开端两句概述李氏家族,传宗百万代(夸张说法),宗干支脉,遍布中州大地。这种介绍法,因始祖为道圣李耳,当今又是李氏天下,颇引以为自豪和荣耀。用以衬托下面对李聿的介绍。李聿是天赋与的才识和美德,作为县令,日日为苍生忧患。这四句以树木的繁盛比喻李氏繁衍百代,而遍布全国。又以天开青云比况其才能德性,正因如此,李聿才日日替百姓着想。为百姓生活能幸福安居,日夜思虑谋。这是李白理想中的贤吏形象,对于现实的李聿,可能更富于理想化了。接着又用四句诗,概括其政绩。前两句化用孔子的话。孔子观子游治武城,闻弦歌声,曾感慨地说:“割鸡焉用牛刀。”李白用此典故是说李聿是治国的大才,治理清漳小邑,如同用宰牛刀割鸡,将来前途如大刀宰牛,必有大用。因其大德大才治邑,德政如声响遍四境之内,其给与百姓的好处,又如清漳水流滋润着全县百姓。这就使“青云器”、“苍生忧”形象而具体化了,开结果了。李聿不愧为李氏的后代,为李氏又争了光。
接着诗人又用八句诗写李聿以礼乐治邑,邑清民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不让太古之风。前两句写李聿如同孔子弟子子游治理武城邑,以礼制教化百姓,以歌声感化百姓,音乐之声,唐尧之曲,深入人心。而县令李聿却是不拘礼法,脱略官服而不顾,颇似隐士。县令风度惠及百姓,民心和而得天真之性,民风淳朴如上古三皇之世。白日牛羊散在田间南北通行的道路上,而入夜,家家不闭户,不担心被盗。中间这四句描绘出一个理想社会图景,人性天真疏放,淳朴自然,礼让谦和,不争不贪,无贫无富之分。正因如此、诗人以惊异之情,询问百姓,探竟其原因,得到了“贤人宰吾土”的满意回答,点逗出诗眼。吏治非常重要,德教也是非常重要。这就具体点明李聿治政思想和个性。
接着诗人再用八句诗,写百姓安居乐业,发展生产,民无游闲好逸之徒,吏无苛政繁扰。县人遍植桃李树,树树垂荫,散发芳香。河堤绕着渌水,桑柘树连排,远及青云。美女不打扮妖冶之容,白天成群结队,提笼采桑。夜间缲丝织布,机杼和鸣,百里之内,声息相闻。八句诗状出百姓,男耕女织,各安其业,社会繁荣,发达兴旺,民富可知。这正是礼乐弦歌教化的结果。从百姓这个侧面颂扬李聿德政治绩。照应“为苍生忧”句。再次证明治政美过于安民,感化人心。唯此才能“我无为而民自化”,李聿正是这样的官吏。惠及百姓后,而心自安无忧。
接着诗人用八句诗,写邑内政治安定,民无诉讼,贤吏逸豫。诗人形象地描写官衙内无讼事,群鸟落在官衙台阶上,而县令却依然高卧北窗下,翻阅着道家书籍。官衙檐边挂着用蒲草编的鞭子,用来对犯罪人行刑,表示羞辱之意罢了。在皓月当空,月光入户之时,琴声清悠。人息静寂,风吹入室,此时县令李聿长啸抒心,无言高卧,如上古的伏羲皇帝,和乐安详。“讼息”一句化用谢灵运的“虚馆绝诤讼,空庭来鸟雀”之意,以示政通民和,民绝诉讼。“高卧”句又用陶渊明为彭泽令,高卧北窗下,翻阅书籍,自称是羲皇上人,抚无弦之琴以自乐。“蒲鞭”二句,又用东汉南阳太守刘宽的典故,人有过失,但用蒲鞭捶打,而不用苦刑,表示羞辱之意,令其知耻而改过。李白在这八句诗中频用典故,赞美李聿如陶潜、刘宽治邑以德,而不唯刑。民知礼而耻过,政治清明。这是百姓乐业在政治上的必然反映,是诗意的深化。
诗中结尾八句,集中笔墨赞美李聿为官清廉,洞察民情,明辨是非,公正无私。诗的前四句,化用鲍照“清如玉壶冰”的诗意,进而比较李聿官清如水,玉壶冰水,清澈见底。清光可见毫发,白亮透明可照群人之情。这四句诗喻人至美,本质圣洁,光采照人,是一位内外一致彻底透明的人物,为官自然清如水,明如镜,为民造福。这就是诗人所称赞的“贤人”。接着诗人再用四句赞美李聿的佳政:燕赵百姓,同颂其嘉政,共传其美名,而我李白这位过客,观赏行人歌谣,因为这个缘故,歌诵你的德政与美好声誉。这八句诗采取比较与间接写法,刻画李聿的形神美,超出清漳,越及燕赵,传名当世,流芳百世。总结全诗,照应开端。收结有力,余音绕梁,回味无尽。
李白所颂扬的清漳县令李聿,体现出他的贤能政治理想。同时对现实中信谗任佞,贪官肉人民,是一个否定。他更希望李氏子弟不辱李氏宗祖,不辱李氏王朝,无愧于百姓的父母官,如李聿一样,治理好地方,惠及百姓。这就是李白以饱满的热情歌颂李聿的原因,也是李白所追求的作人价值。然而李白为社会开出这一良方,没有被当时统治集团所接受。同前贤一样,只能存在古代所谓圣贤的头脑里、口头上、文字中,只是空想而已。李白也不例外,这是由封建统治阶级利益所决定的。
李白这首五言古诗写得高古淡远,纵横变化,开唐代五古格高意远,神情横逸,变化神奇的正风,是唐人五古中的佳作。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20:46:53 | 显示全部楼层
447


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天籁何参差,噫然大块吹。
玄元包橐籥,紫气何逶迤。
七叶运皇化,千龄光本支。
仙风生指树,大雅歌螽斯。
诸王若鸾虬,肃穆列藩维。
哲兄锡茅土,圣代罗荣滋。
九卿领徐方,七步继陈思。
伊昔全盛日,雄豪动京师。
冠剑朝凤阙,楼船侍龙池。
鼓钟出朱邸,金翠照丹墀。
君王一顾盼,选色献蛾眉。
列戟十八年,未曾辄迁移。
大臣小喑呜,谪窜天南垂。
长沙不足舞,贝锦且成诗。
佐郡浙江西,病闲绝驱驰。
阶轩日苔藓,鸟雀噪檐帷。
时乘平肩舆,出入畏人知。
北宅聊偃憩,欢愉恤茕嫠。
羞言梁苑地,烜赫耀旌旗。
兄弟八九人,吴秦各分离。
大贤达机兆,岂独虑安危。
小子谢麟阁,雁行忝肩随。
令弟字延陵,凤毛出天姿。
清英神仙骨,芬馥茝兰蕤。
梦得春草句,将非惠连谁?
深心紫河车,与我特相宜。
金膏犹罔象,玉液尚磷缁。
伏枕寄宾馆,宛同清漳湄。
药物多见馈,珍羞亦兼之。
谁道溟渤深,犹言浅恩慈。
鸣蝉游子意,促织念归期。
骄阳何太赫,海水烁龙龟。
百川尽凋枯,舟楫阁中逵。
策马摇凉月,通宵出郊圻。
泣别目眷眷,伤心步迟迟。
愿言保明德,王室伫清夷。
掺袂何所道?援毫投此辞。







翻译/译文
天籁之音高底起伏,噫然吹拂大地。
天地万物本源的道如袋如箱包括一切,老子紫气逶迤西去。
大唐已经有七个皇帝继承皇运,千秋万代绵延不息。
树大枝叶繁多,仙顿生,庙堂奏起大雅之歌《螽斯》,歌颂子孙繁衍。
诸王如凤如龙,成为藩维肃穆拱卫天庭。
皇上赐给贤兄茅土为封王信物,圣明时代枝叶茂盛生长
你以九卿之爵位领导管理徐国一方,并且文思如潮,有七步成的才华,不逊色于陈王曹植
以前徐王全盛之日,雄豪之名惊动京城。
冠剑上朝登凤阙,龙池里楼上侍卫皇上。
敲鼓鸣钟出朱门深宅,流金飞翠照耀庭院丹墀。
君王累累顾盼,选美色献蛾眉少女。
在皇上跟前列戟护卫十八年,从来未曾迁移。
因为李林甫陷害,小错而得大罪,贬谪流窜到南疆。
长沙不足施展你的才华,且用贝锦写诗。
在浙江西佐郡,病后闲暇杜绝驱驰。
来客稀少,台阶长满苔藓,只有雀在屋檐噪括不停。
时时乘坐平肩舆出入,不张声势回避行人。
在北宅安居休息,欢愉体恤寡妇
也不提往日豪华的梁苑了,曾经旌旗耀日。
兄弟八九人,各自分离在吴国秦国。
大贤通达有先兆,岂能只考虑独自的安危?
小子李白我谢拜你的麟阁,很惭愧能与你雁行肩随。
令弟的名字延陵,如凤毛秀出天姿。
清俊有神仙骨,芬馥葳蕤如兰。
梦得春草佳句,不是谢惠连会是谁呢?
深心爱好修炼紫河车,与我特别相宜相惬。
金丹依然虚无不实,玉液也被人玷污。
卧病寄居在宾馆,宛如住在清清的漳河之湄。
感谢你们馈赠药物,也赠送不少味。
谁说溟渤海洋渊深?我说深不过你们的恩慈。
也知道游子的心意,促织也念叨着归期。
骄阳为什么如此炙手可热,海水也热得可以烁伤龙龟。
百川尽被凋枯,舟楫之便不再是通向各方的交通工具。
摇荡着凉,通宵在郊区赏玩。
临别依恋不舍,泪流滂沱,伤心之极,起步迟迟。
愿劝言皇上明德恩慈,让王室安稳太平。
执袖握别说什么呢?援笔展毫写赠此辞。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20:47:47 | 显示全部楼层
448


军行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古诗简介
《军行》是唐代伟大李白的作品。此诗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刚刚结束时的情景,塑造了一个英姿飒爽、勇猛善战的将军形象,热情地歌颂了将士们为国杀敌立功的勇敢精神,从侧面反映了诗人欲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愿望。诗人用寥寥数笔,就把将士们的英雄气概,胜利者的骄傲神态,形象地描绘了出来。全诗语言精练,格刚健,描写古时战争的胜利,不在于字面,而在于构成一种气氛,生动地表现出战士的飒爽英姿和激昂振奋的貌。

翻译/译文
将军刚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宝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剩下凄凉的色。
城头上的战鼓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将军刀匣里的宝刀上的血迹仍然没干。

注释
⑴骝:黑鬃黑尾的红骏马的一种。新:刚刚。跨:装上,安上。
⑵沙场:战场。胡三省《通鉴注》:“唐人谓沙漠之地为沙场。”
⑶震:响。
⑷匣:刀鞘。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盛唐时期。当时唐朝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在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此诗正是写在一次胜仗之后,反映的是唐军奋勇杀敌、激战沙场的事实。
此诗在《全唐诗》中一作李白诗,题为“军行”;一作王昌龄诗,题为“出塞二首”(其二)。历代学者对此诗的作者存有不同意见。

赏析/鉴赏
这首诗描写了一惊心动魄的战斗刚刚结束的情景。枣红刚刚装上白玉装饰的马鞍,战士就骑着它出发了。战斗结束的时候天已经很晚,战场上只留下寒冷的月光。城头上催战的鼓声仍在旷野上回荡,刀鞘里的钢刀血迹未干。诗人用寥寥数笔,就把将士们的英武气概,胜利者的神态生动地描绘出来。
骅骝骏马,是再好不过的马了,还要给它配上再美不过的白玉鞍桥,可以想见这马上骑手的威风。这英武的骑士是手持“金刀”(即金错刀)奋战沙场的。这骑士披一身月色,顶凛冽寒风,鏖战而归。但他全副精神仍沉浸在烟尘滚滚的沙场,那咚咚的进击鼓声还响彻耳畔。这风度轩昂、勇武不凡、充满自信的骑士,就是诗人心目中唐军将官的形象,也是诗人矢志抗敌、无时无刻不意欲拼搏战场的心灵写照。“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这实在是一个坚定的爱国者从耿耿赤心发出的雄壮的呐喊,也分明寄寓着诗人的殷切希望。


这首诗抒写自信、进取、开拓为特征的传统尚武精神,风格刚健、清新。诗人描写战争的胜利,不在于字面,而在于构成一种气氛。诗歌选取战斗生活的一个片段,以“骝马”“沙场”“铁鼓”“金刀”等战争意象串成一系列战斗生活的面,战斗的激烈与战场的肃杀尽在其中。诗头“新跨”一词将战士风风火火、迎接战斗的激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而诗尾以“血未干”这样一幅看似血腥的场景描写战士的内心——热血并未因为战斗的结束而冷却。这种激烈肃杀的气氛,生动地表现出战士的飒爽英姿和激昂振奋的风貌。
作者在这首诗中抓住战斗刚刚结束的场面加以描写,塑造了一个英姿飒爽、勇猛善战的将军形象,热情地歌颂了将士们为国杀敌立功的勇敢精神。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20:50:15 | 显示全部楼层
449


白纻辞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扬清歌,发皓齿,北方佳人东邻子。
且吟白纻停绿水,长袖拂面为君起。
寒云夜卷霜海空,胡风吹天飘塞鸿。
玉颜满堂乐未终,馆娃日落歌吹濛。

月寒江清夜沉沉,美人一笑千黄金。
垂罗舞縠扬哀音。
郢中白雪且莫吟,子夜吴歌动君心。
动君心,冀君赏。
愿作天池双鸳鸯,一朝飞去青云上。

吴刀剪彩缝舞衣,明妆丽服夺春晖。
扬眉转袖若雪飞,倾城独立世所稀。
激楚结风醉忘归,高堂月落烛已微,
玉钗挂缨君莫违。



翻译/译文
其一
微扬清音,轻发皓齿,好似东邻子歌唱北方佳人之曲。
且吟《白纻》与《绿水》,长袖翩翩,拂面为君起舞。
犹如寒卷霜,一片空蒙;又似胡吹天,飘摇塞鸿。
玉颜满堂,其乐融融。日落时分,馆娃宫中,歌声迷濛。
其二
色清寒,江水沉沉。美人一笑,价值千金
垂罗衣,舞长袖,扬哀音。
且莫歌吟郢中《阳春白雪》,《子夜吴歌》那样的歌曲最动君心。
感动君心,以冀君主赏赐,
愿作天池的鸳鸯双双,有朝一日,飞上青去。
其三
吴国裁缝刀剪巧妙,缝制出七彩舞衣,明妆丽服可夺春晖。
扬眉转袖如纷飞,倾城倾国的美女,独立世上珍稀。
高歌《激楚》《结》,助酣醉忘归。
月落西,高堂烛光微微,玉钗缠挂君王的缨冠,莫辜负春色

注释
⑴白纻(zhù)辞:古乐府题名,一作“白苎辞”。《乐府古题要解》:《白苎辞》,古辞,盛称舞者之美,宜及芳时行乐。其誉白苎曰:“质如轻云色如银,制以为袍余作巾,袍已光驱巾拂尘。”清王琦注:旧史称白苎,吴地所出。白苎舞,本吴舞也。梁武帝令沈约改其辞为四时之歌,若“兰叶参差桃半红”,即其春歌也。
⑵扬清歌,发皓(hào)齿:言露出洁白的牙齿,唱出高亢清亮的歌曲。扬,飞扬,升高。歌,一作“音”。发,启,开。皓,洁白。此二句为倒装句,为了押韵和突出歌声。
⑶北方佳人东邻子:二者皆泛指美人。《汉书·孝武李夫人传》:“(李)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司马相如美人赋》:“臣之东邻有一女子,云发丰艳,蛾眉皓齿。颜盛色茂,景曜光起。恒翘翘(高起貌)而相顾,欲留臣而共止。”
⑷且:一作“旦”。白纻:乐府吴舞曲名。 南朝宋鲍照《白纻歌》之五:“古称《渌水》今《白纻》,催弦急管为君舞。”绿水:古舞曲名。《淮南子·俶真训》:“足蹀《阳阿》之舞,手会《绿水》之趋。”高诱注:“《绿水》,舞曲也。”
⑸“寒云”句:言寒冷的夜晚霜降云卷。霜海,言降霜地域之大。
⑹胡风:北风。蔡琰《悲愤诗》:“处所多霜,胡风春夏起。”塞鸿:塞外的鸿雁塞鸿秋季南来,春季北去,故古人常以之作比,表示对远离家乡的亲人的怀念。
⑺玉颜:形容美丽的容貌。多指美女。战国楚宋玉神女赋》:“貌丰盈以庄姝兮,苞温润之玉颜。”
⑻“馆娃”句:言时至深夜,馆娃宫中歌唱声、乐器声仍然未停。馆娃,春秋吴宫名。吴王夫差作宫于砚石山以馆西施。吴人称美女为娃。故址在今江苏吴县西南灵岩山。濛(méng):一作“中”。
⑼“垂罗”句:谓舞女舞动丝绸舞衣,唱出动人歌声。罗,轻软细密的丝织品。縠(hú),绉纱。哀音,哀伤动人的乐声。
⑽“郢中”句:郢(yǐng),春秋楚国都城。白,古乐曲名。《文选》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zhǔ)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后指高雅音乐
⑾子夜吴歌:《乐府古题要解》:《子夜》,旧史云:晋有女子曰子夜,所作声至哀,后人因为四时行乐之词,谓之《子夜四时歌》,吴声也。
⑿冀:希望。
⒀天池:天上仙界之池。谓不受世俗之约束之地。唐韩愈《漫作》诗之一:“玄圃珠为树,天池玉作砂。”
⒁“吴刀”句:谓用剪刀裁制丝绸服装。吴刀,吴地出产的剪刀。南朝宋鲍照《代白纻舞歌辞》:“吴刀楚制为佩袆,纤罗縠垂羽衣。”彩,一作“绮”,彩色的丝织品。
⒂“明妆”句:谓明丽的服装光彩胜过春天的阳光。妆,服装。夺,胜过。明妆丽服,在修辞上为互文,意即明丽的服装。
⒃“倾城”句:谓这个美女,世间少有。倾城,指美女。三国魏阮籍《咏怀诗》:“倾城迷下蔡,容好结中肠。”
⒄“激楚”句:言奏出节拍急促的《激楚》《结风》的歌曲,舞蹈的节奏也随之加快,说明歌舞进入高潮。《激楚》《结风》皆歌曲名。《汉书司马相如上林赋》:鄢郢缤纷,激楚结风。颜师古注:郭璞曰:激楚,歌曲也。师古曰:结风,亦曲名也。又《文选·上林赋》李善注该条:李奇曰:缤纷,舞也。文颖曰:冲激,急疯也。结风,亦急疯也。楚地风气既自漂疾,然歌乐者犹复依激结之急风为节也。其乐促讯哀切也。
⒅“玉钗”句:言歌者与听者男女亲近,耳鬓厮磨,不愿分离。玉钗,玉制的钗,由两股合成,燕形。缨,男子冠带。

赏析/鉴赏
这三首诗当作于李白漫游金陵(今江苏南京)时期,时间大约在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之后不久。
第一首诗盛称歌者相貌美,歌声美,舞姿美。这首诗把歌女写成西汉李延年所歌的《北方有佳人》那样的倾国倾城之貌,如司马相如《美人赋》中的东邻子那样貌美无双。即使在寒苦的塞外,阴冷的霜天,外边夜卷寒云,秋霜浓浓,也给满堂听众带来无限欢乐。诗分两段。前五句正面描写歌者。后四句以环境反衬诸美的客观效果:胡地之秋夜如此寒冷,唯有塞鸿飘飞到国中。满堂的美女玉颜,乐曲没有终散,日落时分在馆娃宫中传来了阵阵美妙的歌声。
第二首诗写一位歌女舞姿优美,歌声感人。她的目的是想打动一位她所心爱的人,欲与其共结伉俪,双飞双栖。她不唱郢中《阳春白雪》那样的高雅歌曲,因为高山流水,能懂得唱和的人太少了;她唱的是易让人动情的《子夜吴歌》这样的通俗民歌,希望能够打动心上人。“月寒江清夜沉沉”用反衬法,以静衬动,表现乐声的悠扬动人。其作用与“噪林逾静,鸣山更幽”同。最后表达了能与心上人同飞到青云之上做天池的一双鸳鸯的愿望。
第三首诗写一位美丽的歌妓,歌舞至夜深人静时,情绪激动,歌舞节拍急迫迅疾,加之月落烛微,便与听者相拥一起,难舍难分。首二句写歌妓服装之艳丽夺晖:她漂亮的彩色丝制舞衣是用吴地出产的剪刀裁制而成的,她明妆丽服,比今日的春光还要灿烂照人。三四句写歌妓人美,神美,舞美:她的一举一动都是那么迷人,扬眉转袖之间,好像片片雪花在轻盈地飞舞;她的容貌真是倾国倾城,为世间所罕见。末三句写节拍急切,月落烛微,两情至欢:听者陶醉在她的歌声中,忘却了时间忘记了归去。最后写月亮已经落下,屋内烛光已微,歌者希望听者不要违背了她的一片痴心情意。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20:51:22 | 显示全部楼层
450


笑歌行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笑矣乎,笑矣乎。
君不见曲如钩,古人知尔封公侯。
君不见直如弦,古人知尔死道边。
张仪所以只掉三寸舌,苏秦所以不垦二顷田。
笑矣乎,笑矣乎。
君不见沧浪老人歌一曲,还道沧浪濯吾足。
平生不解谋此身,虚作离骚遣人读。
笑矣乎,笑矣乎。
赵有豫让楚屈平,卖身买得千年名。
巢由洗耳有何益,夷齐饿死终无成。
君爱身后名,我爱眼前酒。
饮酒眼前乐,虚名何处有。
男儿穷通当有时,曲腰向君君不知。
猛虎不看几上肉,洪炉不铸囊中锥。
笑矣乎,笑矣乎。
宁武子,朱买臣,扣角行歌背负薪。
今日逢君君不识,岂得不如佯狂人。





古诗简介
《笑歌行》是李白的杂言诗,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66卷第24首。《笑歌行》,在《乐府诗集》中属新乐府辞。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作有《笑歌行》一首,收于《李太白集》中。

翻译/译文
真可笑呀,真可笑,君不见曲如钩吗,古人知此可以封公侯;
君不见直如弦吗,古人知此可要死道边。
张仪之所以愿鼓三寸不烂之舌,苏秦之所以不愿种洛阳负郭二顷田,皆是此由之故也。
真可笑呀,真可笑,君不见沧浪老人唱一曲吗,“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可怜的屈大夫,连自己保身都无术,却虚作《离骚》教人读。
真可笑呀,真可笑,赵国有个豫让,楚国有个屈平,卖身却只买得千载虚名。
许由洗耳又有什么用?伯夷和叔齐饿死也至无所成。
君爱身后之名,我爱眼前之
饮酒眼前即能享乐,虚名身后又在何处?
男儿穷通当有时,今日之不遇,并非将来也没有时机
如今我曲腰向君,君却不明白这个道理。
猛虎向来不食案上之死肉,洪炉也不铸囊中锥一类的小玩意儿。
真可笑呀,真可笑,宁武子和朱买臣,当年也是叩着牛角唱歌,背着柴薪诵书。
这些一时遭困顿的贤土若今日逢君,君却看不出来,岂不令人佯狂而傲世哉!

注释
⑴曲如钩:《后汉书》志第一三《五行志一》引京都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⑵“张仪”句:张仪,战国时纵横家,魏国人。游说入秦,首创连横,先后任秦相、魏相。《史记·张仪列传》:张仪通楚,“掠笞数百,不服,释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观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汉书·蒯通传》:“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舌,下齐七十余城。”颜师古注:“掉,摇也。”


⑶“苏秦”句:苏秦,战国时纵横家,洛阳人。倡六国合纵抗秦。《史记·苏秦列传》:“苏秦喟然叹曰:‘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且使我有洛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二顷田,全唐诗本作一顷田。误。
⑷“沧浪”二句:《楚辞·渔父》:“渔夫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⑸“虚作”句:指屈原
⑹“赵有”句:豫让,春秋战国间人。始事范中行氏而不悦,去而投知伯。知伯宠之。及三晋分知氏,赵襄子最怨知伯,而将其头为饮器。豫遁逃,变姓名为刑人,入宫欲刺襄子未果。豫让又漆身为厉,灭须去眉,自刑变容,又吞炭哑音,一再谋刺襄子,均不果。后被兵包围,请求襄子衣而击之,呼曰:“而可以报知伯矣!”遂伏剑而死。事见《战国策·赵策一》。屈平,即屈原。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⑺洗耳:皇甫谧高士传》卷上《许由》:“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于颖水滨。时其友巢父牵犊欲饮之,见由洗耳,问其故,对曰:‘尧欲召我为九州长,恶闻其声,是故洗耳。’”


⑻夷齐:伯夷、叔齐二人。《史记·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采薇而食之。……遂饿死于首阳山。”
⑼“猛虎”句:猛虎,含有苛政之意。看,观察,注意。机上肉,机同几,全唐诗本作几上肉。指案板上的肉。比喻任人宰割者。《新唐书》卷一二○《桓言范传》:“会日暮事遽,言范不欲广杀,因曰:‘(武)三思机上肉尔,留为天子藉手。’”
⑽“洪炉”句:洪炉,指天地。《庄子·大宗师》:“今一以天地为大炉,造化为大冶。”《抱朴子·勗学》:“鼓九阳之洪炉,运大钧乎皇极。”引申为陶冶锤炼人才的环境,薛逢《送西川杜司空赴镇》诗:“莫遣洪炉旷真宰,九流人物待陶甄。”铸,熔炼金属以成器。囊中锥,比喻有才能而未展露的人。《史记·平原君列传》:“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也。’”周昙咏史诗·毛遂》:“不识囊中颖脱锥,功成方信有英奇。”此句意谓熔炼人才的洪炉,不铸就像囊中之锥这样有才能而未展露的人。也即设有使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⑾宁武子:王本注:“岂武子是戚之字耶。”《吕氏春秋·举难篇》:“宁戚欲干齐桓公,穷困无以自进。于是为商?将任车以至齐,暮宿于郭门之外。桓公郊迎客,开门辟任车,……宁戚饭牛居车下,望桓公而悲,击牛角疾歌。桓公闻之,抚其仆之手曰:‘异哉,之歌者非常人也。’命从车载之。”叩角,指击牛角。朱买臣:汉武帝时人,官至会稽太守。《汉书·朱买臣传》:“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载相随,数止买臣毋歌讴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买臣笑曰:‘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汝苦日久,待我富贵报汝功。’妻恚怒曰:‘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买臣不能留,即听去。其后买臣独行歌道中,负薪墓间。”背负薪,《乐府诗集》作皆负薪。
⑿佯狂,《史记·殷本记》:“箕子惧,乃佯狂为奴。”佯狂即装疯。

创作背景
至德二载(757),李白五十七岁。正,永王军次寻阳,李白下山人幕。作《永王东巡歌十一首》言志抒怀,旨在思抒奇计以济时艰。二月,皇室内讧,兄弟交兵。永王兵败丹阳,李白于乱军中仓皇逃亡,旋陷寻阳狱中。有鸣冤求援之作多首。江南宣慰使崔涣及御史中丞宋若思为李白推覆洗,乃获释。
宋刊本《李太白文集》和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均肯定此诗为李白所作。因李白晚年被诬为永王“附逆”,政治上又毫无出路,甚至于连衣食都发生了困难。杜甫说:“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不见》)可见,李白所写《笑歌行》为狂怪的讽刺诗,是完全有可能的。

赏析/鉴赏
此诗可分为四段。每段都是以“笑矣乎”开头。第一段,诗人化用汉代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来讽刺是非错位、黑自颠倒的丑恶社会现实。接着举了战国时张仪、苏秦的例子来说明“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的现象。张仪和苏秦是战国时有名的纵横家。他们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权诈之术,取得了人主的信任。张仪曾作过秦国的丞相,而苏秦却能佩六国相印,成了纵约长。他们都凭着“曲如钩”的本领,成了显赫一时的权贵。如果他抱诚守直,老老实实在家种地的话,说不定他们早就饿死在道边了。李白的这些诗句,借古讽今,旨在揭露当时国君昏聩,才使得象张仪、苏秦那样朝秦暮楚、反复无常的小人,一个个受宠得势,而象自己守直不阿的人,却只能作阶下囚了。


由于李白自己将社会看透了,认为不值得为统治者卖命卖力,思想反转为出世。第二段就写出了这种思想的转变。“君不见”四句,借用《楚辞·渔父》的典故,先写那位“避世隐身”、“欣然自乐”的渔父,后写抱直守忠的屈原。屈原被楚王放逐,行吟泽畔,遇到了隐者渔父。渔父劝他和光同尘,与世推移,而屈原要坚守正义,正道直行,不愿“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宁赴湘流,葬身子腹之中,也不愿“以皓皓之自,而蒙世之尘埃。”渔父听完后:“荛尔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君足’。遂去,不复言。”李白在这里以调侃的口气,表面上是奚落屈原“平生不解谋此身,虚作《离骚》遣人读”,其实骨子里是对现实社会的冷嘲热讽。在“曲如钩”的社会里,正直如屈原的人,是没有立足之地的。还不如学沧浪老人,“避世隐身”为好。
第三段,诗人运用豫让、屈平、巢父、许由、伯夷、叔齐等古人以不同方式求得“身后名”,深入展开议论。屈平自投泪罗,博得“以身殉国”的美名。豫让,春秋时晋国人,为智伯多次行刺赵襄子未遂而自杀,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刺客”。巢父和许由为古代著名隐者,传说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听后,认为有污自己的耳朵,便逃到颖水边洗耳,当时,巢父正牵犊饮于下流,就责怪许由污其犊口,遂牵犊到上游。伯夷、叔齐为殷朝末年孤国君之子,武王伐纣之后,不食周粟而饿死,被孔子称为“古之仁人”。但是,诗人认为这些古人都是为“爱身后名”的奴役,不如“我爱眼前酒”。这个中的妙理在于“饮酒眼前乐”是实实在在的,“身后虚名”则不是。“男儿穷通”自有机遇,不必强求,即使求得“身后名”,死后人们弯腰向你礼拜,你也不知道了。这一“虚”一“实”的反差,正是李白的牢骚话。“自古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李白《将进酒》)诗人正是以这种惊世骇俗的牢骚话博得千古美名。诗人借用猛虎不屑一顾案头肉和洪炉不熔铸囊中小锥进行类比反衬,表现自己不汲汲于“身后名”的傲骨和大志,嘲笑那些贪图靠“身后名”者不过是些心底狭窄之辈!


最后一段,又以宁武子和朱买臣宕起一笔。宁武子,即宁戚,春秋齐人,有奇才,隐于商旅,齐恒公夜出巡访,他正在喂牛,并击牛角而歌唱,桓公闻而奇之,委以重任。朱买臣,西汉人,家贫,以卖柴为生,好读书,能朗诵《楚辞》,后被汉武帝征用。诗人用这两个古人的事迹,旨在说明穷通有时,应该顺其自然,从而嘲讽那些被“曲如钩”者迷惑了心窍的当权者,即是遇到宁、朱二人,也不会了解他们,他们也只好去佯狂避世了。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20:52:21 | 显示全部楼层
451


自梁园至敬亭山见会公谈陵阳山水兼期同游因有此赠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我随秋风来,瑶草恐衰歇。
中途寡名山,安得弄云月?
渡江如昨日,黄叶向人飞。
敬亭惬素尚,弭棹流清辉。
冰谷明且秀,陵峦抱江城。
粲粲吴与史,衣冠耀天京。
水国饶英奇,潜光卧幽草。
会公真名僧,所在即为宝。
开堂振白拂,高论横青云。
雪山扫粉壁,墨客多新文。
为余话幽栖,且述陵阳美。
天开白龙潭,月映清秋水。
黄山望石柱,突兀谁开张?
黄鹤久不来,子安在苍茫。
东南焉可穷,山鸟飞绝处。
稠叠千万峰,相连入云去。
闻此期振策,归来空闭关。
相思如明月,可望不可攀。
何当移白足,早晚凌苍山?
且寄一书札,令予解愁颜。







翻译/译文
来了,我也随着它来了,这里的瑶花仙草恐怕衰歇了。
来这里的途中没有什么名,那里去弄
昨日渡江黄叶向人飞舞。
敬亭山可以满足朴素高尚的情操,停泊只看月亮的清辉与江水一起流淌。
寒的山谷明丽秀美,山峦叠嶂怀抱江城。
四座嘉宾衣冠鲜明,可与京城人士媲美。
水国多英杰奇士,就像幽幽兰花草在这里潜光隐居。
会公你真是个著名僧人,在那里那里就是风水宝地。
手振白拂尘开堂演讲,纵横高论如天乱坠。
粉壁上雪山横垣,在座墨客挥翰写新文。
与我讨论适合幽栖之地,描述陵阳山的幽美。
白龙天然生成,秋水清澈,明月映影。
黄山望石柱峰,山峰突兀,鬼斧神工。
很久不来了,仙人子安在苍茫何处?
极目望东南,那是个山飞不过的地方。
叠嶂千万峰,相连入宵。
听说有如此美妙的地方,我想扬鞭走,去那里闭关静修。
相思之情如明月,可望而不可攀。
白足和尚何日来,何时凌驾苍山?
来的时候先寄我一书信,让我消解愁苦颜。

注释
⑴子安:传说中的仙人。典出汉刘向《列仙传·陵阳子明》。
⑵白足:白足禅师,即后秦鸠摩罗什弟子昙始。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20:53:53 | 显示全部楼层
452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晋室昔横溃,永嘉遂南奔。
沙尘何茫茫,龙虎斗朝昏。
胡马风汉草,天骄蹙中原。
哲匠感颓运,云鹏忽飞翻。
组练照楚国,旌旗连海门。
西秦百万众,戈甲如云屯。
投鞭可填江,一扫不足论。
皇运有返正,丑虏无遗魂。
谈笑遏横流,苍生望斯存。
冶城访古迹,犹有谢安墩。
凭览周地险,高标绝人喧。
想像东山姿,缅怀右军言。
梧桐识嘉树,蕙草留芳根。
白鹭映春洲,青龙见朝暾。
地古云物在,台倾禾黍繁。
我来酌清波,于此树名园。
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







古诗简介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是唐代伟大李白的作品。这首诗是诗人游历金陵时登上谢安墩有感而作,诗人站在谢安墩上,回顾谢安建立的旷世功业,想到谢安与王羲之的惺惺相惜,勾起了自己埋在心底建功立业的理想。

翻译/译文
昔日西晋王朝的政权崩溃时,中原一代的人民纷纷向南边逃亡。当时的局势多么纷乱,乘机崛起的军阀割据势力日日夜争斗不休。胡人的儿在汉地上奔驰,苻坚率领着前秦的军队威胁着中原。贤明而有才能的大臣谢安察觉到了国家即将衰败的命运,为了挽救危局,抵御侵扰,他迅速地东再起。晋军衣甲鲜明,军容雄壮,气势不凡;沿江陈兵,直到隅,场面颇为壮观。前秦的军队声势浩大,披甲执戈的军士像天上的积一样聚集。苻坚骄傲狂妄,不可一世,他自认兵强多,光是把鞭投进长江,就足以截断江流。然而东晋王朝的局势开始好转,苻坚的军队吓得魂飞魄散。谢安于谈笑间打败了前秦的军队,老百姓都敬重他,希望他能执掌朝政。如今到古城金陵探访古迹,还可以见到当年的谢安墩。依靠着栏杆远望四周险峻的地势,高耸的谢安墩上没有人群喧哗的声音。我想象着谢安当年的姿,缅怀着右军将军王羲之曾劝谢安以国事为重的言语。王羲之和谢安志同道合,都有为国效力的心愿。他们虽已做古,其功绩却长存于世,就像蕙兰留下的芳根一样。白鹭春天的小洲上空飞过,青龙山迎接着初生的太阳。虽然年代久远,谢安墩却依旧存在;只是楼台倒塌,到处长满繁盛的庄稼。我来这喝喝,并将在这墩上建造林园。等到功成名就的时候,我将拂袖而去,到武陵源去过隐居生活

注释
1、这首诗是李白游历金陵谢安墩时所作。冶城:相传是三国时吴国的铸冶之地。故址在今南京市朝天宫一带。谢安墩:在金陵城东半山报宁寺的后面,谢安曾和王羲之同登此墩,后称为谢安墩。
2、晋室,指西晋王朝。横溃,引申为政权崩溃,这里是指西晋皇族争权互相残杀的“八王之乱”。
3、永嘉:晋怀帝年号.永嘉5年(311)匈奴贵族刘曜攻陷洛阳,杀死七民三万余人,中原一带人纷纷南耷避乱。
4、龙虎:喻指当时乘机崛起的割据势力。朝昏,即朝蒋.日日夜夜。
5、,放逸,引申为追逐、奔弛。
6、天骄:天之骄子,本指匈奴.这里指侍坚的前秦。蹙,迫,侵扰。
7、哲匠:指贤明有才之士.这里指谢安。
8、鹏:大鹏,指谢安。
9、组练:古时车卒与步兵穿的战服。楚国,指江淮一带。此句形容晋军衣甲鲜明、军容雄壮。
10、海门:指海边。
11、西秦:指十六国时苻坚的前秦。
12、投鞭:据《晋书·符坚载记》:荮坚进攻东晋时,曾吹嘘其兵力强大,说:“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一扫不足论,一举荡平晋军不在话下,此二句描绘苻坚的骄傲狂妄不可一世。
13、皇运。指东晋王朝的命运。返正,复归于正道,这里是振兴的意思。
14、丑虏:指苻坚的军队,无遗魂,吓掉了魂。
15、“谈笑”二句:据《晋书·谢安传》记载:苻坚攻晋时,谢安镇静如常,与其侄谢玄对局下棋.谈笑自若、遏:阻挡,此二二句意为:谢安谈笑自若地扣。败了前秦军,老自姓希望他执掌朝政。
16、凭览:倚栏远望,周,四周。
17、高标:指谢安墩高高耸立。绝人喧,无喧闹之声。
18、东山,指谢安。谢曾隐居东山。
19、右军言:据《晋书·谢安传》载,谢安与王羲之(右军)同登冶城时.王对谢说:“现在天下大乱,应人人为国效力,不可空谈,荒废正业。”
20、白鹭:白鹭洲,在今南京,李白在《登金陵凤凰台》有“二水中分白鹭洲”之句。
21、青龙:山名,在南京东南。朝暾:初升的太阳
22、云物:景物。
23、清波:指酒。
24、树名园:在墩一上建筑林园。
25、武陵:郡名,在今湖南常德市一带。武陵源即桃花源,晋陶潜有《桃花源记》,这里指隐居的地方。

赏析/鉴赏
从“晋室昔横溃”到“天骄蹙中原”是诗歌的第一部分。西晋末年,军阀割据,朝野纷争不断。“沙尘何茫茫,龙虎斗朝昏”两句诗,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令人窒息的乱世面。“胡风汉草,天骄蹙中原”是指,当时匈奴的军队相继攻陷了洛阳和长安,整个中原已经在胡人的铁蹄之下。此刻如果再没有杰出的将领出来抵御侵略,司马王朝必将灭亡。这一段极力描述局势的纷乱与紧迫.是在为下一段谢安的出场做铺垫。时势造英雄.正是这样危急的情况下.主人公才可更具英雄色彩。
从“哲匠感颓运”到“苍生望斯存”为诗歌的第二部分。谢安于乱世中应时而出,保住了岌岌可危的司马王朝的半壁江山。为了表现谢安的雄才大略,诗人首先描述苻坚领导的前秦军队是如何强大。由“百万众”和“如云屯”即可看出,前秦的兵士众多,气势恢宏,这正与西晋王朝混乱纷杂的局势形成鲜明的对比。“投鞭可填江”,固然是在描述苻坚的狂妄自傲、不可一世,但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前秦的军队之强。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谢安临危受命,凭借卓尔不群的军事才能,在淝水将前秦的军队一举击破,使“淝水之战”成为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又一场著名战役。诗人又用“谈笑”一词勾勒出了谢安从容不迫的气度。战场上刀光剑影,惨烈异常,而谢安依然能够轻自如,从容面对。这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三国时的奇才诸葛亮。“丑虏无遗魂”,写前秦军队的落荒而逃,既和前面大军进攻中原时的浩浩荡荡以及苻坚的不可一世形成强烈的对比,更烘托出谢安战绩的显赫。这一战的胜利为谢安赢得了百姓的尊敬和推崇,使他得以流传百世,受人敬仰。


从“冶城访古迹”到“归入武陵源”是诗歌的最后一部分。诗人的目光从历史上回到了现实中。谢安墩地势高耸,鲜有人声喧哗,这样略显荒凉的场景引发了诗人更多的思考。王羲之当年正是在这里劝谢安以国家危亡为己任,这才有了之后谢安的应时而出、救苍生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英雄之举。“梧桐识嘉树,蕙草留芳根”,王羲之和谢安可谓志同道合,就像梧桐与嘉树一样,而他们的故事也如同蕙草留下的芳根一样,成为了代代相传的千秋佳话。想到这段历史,诗人很自然地就会联系到自己。他从来都没有怀疑过自己的才能,他相信只要有机会,自己也可以像谢安一样,建立不朽的功绩。然而身边并没有像王羲之之于谢安这样的知己,自己空有才华而无人赏识,怀才不遇的苦闷无处排遣。在谢安墩上远望,白鹭在春天的小洲上空飞过,青龙山迎接着初生的太阳。诗人看见的自然景物都蕴含着生机和希望,而身边的谢安墩由于年代久远,楼台倒塌,到处长满繁茂的庄稼。这使他再次感叹功名富贵的不可长存,于是又有感而发:如果有一天自己能建功立业,实现心中抱负,一定会辞去官职,到归隐之地享受田园牧歌的生活。
李白的诗歌字里行间常常带有理想主义的色彩,他渴望建功立业,渴望被赏识被重用,从而可以凭借自己的才能为国效劳。谢安一战而平天下的壮举正是他最大的理想。因而登上谢安墩,诗人才会有这样多的感慨。虽然现实中有诸多不如意,他依然期待着有机会建立不朽的功业,这也是李白和一些归隐诗人不同的地方。很多怀才不遇的诗人在残酷的现实中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小隐于林,独善其身。而李白尽管有归人武陵源的念头,也依然希望是在“功成”之后再将其实现。这成了他坚持一生的信念,也成为其大部分诗篇的终极主题。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20:55:01 | 显示全部楼层
453


下途归石门旧居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吴山高,越水清,握手无言伤别情。
将欲辞君挂帆去,离魂不散烟郊树。
此心郁怅谁能论,有愧叨承国士恩。
云物共倾三月酒,岁时同饯五侯门。
羡君素书尝满案,含丹照白霞色烂。
余尝学道穷冥筌,梦中往往游仙山。
何当脱屣谢时去,壶中别有日月天。
俯仰人间易凋朽,钟峰五云在轩牖。
惜别愁窥玉女窗,归来笑把洪崖手。
隐居寺,隐居山,陶公炼液栖其间。
凝神闭气昔登攀,恬然但觉心绪闲。
数人不知几甲子,昨夜犹带冰霜颜。
我离虽则岁物改,如今了然失所在。
别君莫道不尽欢,悬知乐客遥相待。
石门流水遍桃花,我亦曾到秦人家。
不知何处得鸡豕,就中仍见繁桑麻。
翛然远与世事间,装鸾驾鹤又复远。
何必长从七贵游,劳生徒聚万金产。
挹君去⒃,长相思,云游雨散从此辞。
欲知怅别心易苦,向暮春风杨柳丝。







古诗简介
《下途归石门旧居》是李白的七言古诗。全诗分三段:第一段回忆了他和吴筠在越中和长安生活友谊。第二段写重游旧地及重逢老友的亲切感受。第三段写诗人认识到求仙学道和追求荣华富贵的虚幻。“何必”二句,显示李白藐视权贵、轻视富贵的思想,表现了李白道家影响所形成的旷达超脱、不受外物所役的自由人格。

翻译/译文
高,越水清,握手无言是难以抑制别离时的伤情。
就要告别您扬帆而去,离魂正萦绕着春郊的树丛。
此时我心中的郁结有谁知晓呢?真是有愧于当初承受您对我以国士相待的恩情
为赏春我们一起在春城三畅饮,每当迎接节候,我们一起接受王公贵族的宴请。
我常常羡慕您案上摆满素帛道书,那上面的朱字与素帛就像霞在空中相映。
我也曾为学道而钻研道经与学仙,往往梦中都在仙山上游行。
总盼着有一天会得道解脱而玉,进入那壶中别有日月的仙境。
人生本来短暂,如一样易于凋零,又如同这窗前钟山上的白,飘忽聚散不定。
前次伤别是您去嵩山玉女窗访仙学道,归来时我兴奋地对您这洪崔仙子握手相迎。
隐居山,隐居寺,那里曾留下陶公当年炼丹修行的踪影。
当初我诚心诚意地攀登在那里,顿时觉得心旷神抬,恬然清静。
那里一些人己长寿得说不清自己的年龄,一个个肌肤如,还带着处子的面容。
自从我离开那里,一年年的发生了变化,但今天我还是能够将那一木一石辨清。
莫要悲伤今天的相别不能尽欢,我预料那里自有诗为东的朋友对我远接高迎。
石门就像《桃花源记》里描写的那样,到处是溪水绕着桃花。我要访问的人家也是不知有汉,有唐,更不知世间的情景。
不知从那里弄来的肉、猪羊招待我,人家周围是一片片桑麻丛生。
他们自由自在地生活在世外,有时又骑弯驾,不知道他们的游踪。
有这么好的地方,我何必整天和那些权贵们打交道呢?费心巨力,即使能聚万贯家产也是徒劳无用。
告别您,长相思,往日的欢聚就像云散停。
要想知道我在此别离时心情有多悲伤,您可以看看那傍晚的杨柳春风中依依舞动的情景。

注释
⑴按《太平府志》:横望山,在当涂县东六十里。春秋楚子重伐吴,至于横山,即此山也。实为金陵朝对之山。《真诰》称其石形瓌奇,洞穴盘纡,陶隐居尝栖迟此地炼丹,故有陶公读书堂、石门、古祠、灰井、丹炉诸遗迹。书堂今为澄心寺。石门山水尤奇;盘道屈曲,沿磴而入,峭壁二里,夹石参天,左拥右抱,罗列拱揖,高者抗层霄,下者入衍奥。中有玉泉嵌空,渊渊而来,春夏霖潦奔驰,秋冬澄流一碧,萦绕如练。观诗中所称隐居山寺、“陶公炼液”、“石门流水”诸句,知石门旧居,盖在其处矣。
⑵虞炎诗:“聚学从烟郊,栖遁事环荜。”
⑶五侯,五侯七贵,泛指达官显贵。
⑷《神仙传》:王烈入河东抱犊山中,见一石室,中有素书两卷。按:古人以绢素写书,故谓书曰“素书”。含丹者,书中之字,以朱写之,白者绢色,丹白相映,烂然如霞矣。
江淹诗:“一时排冥筌。”闵赤如注:冥,理也。筌,迹也。言理、迹双遣也。一说:冥,幽也。筌,迹也。冥筌,道中幽冥之迹也。
⑹《汉书·郊祀志》:天子曰:“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屣耳。”颜师古注:“屣,小履。脱屣者,言其便易无所顾也。”《列仙传》:王子乔乘白鹤驻山头,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


⑺《灵台治中录》:“施存,鲁人,学大丹之道三百年,十炼不成,唯得变化之术。后遇张申为云台治官。常悬一壶,如五升器大,变化为天地,中有日月如世间,宿其内,自号壶天,人谓曰壶公。”
⑻《名山洞天福地记》:钟山,周回一百里,名朱湖太生之天,在润州上元县。五云,五色云也。
⑼玉女窗,在嵩山。洪崖,三皇时伎人得仙者。《广博物志》:青城山洞,周回二千里,昔洪崖先生服琅环之华而隐,代为青城真人。
⑽《因话录》:宣州当涂隐居山岩,即陶贞白炼丹所也。炉迹犹在,后为佛舍。
⑾《左传》:晋悼夫人食舆人之城杞者。绛县人或年长矣,无子,而往与于食,有与疑年,使之年。曰:“臣,小人也,不知纪年。臣生之岁,正月甲子朔,四百有四十五甲子矣。其季于今,三之一也。”
桃花注水、鸡豕桑麻,比之秦人之桃源也。
⒀《庄子》:“翛然而往,翛然而来。”陆德明《音义》:“翛,音萧。徐音叔。李音悠。向云:翛然,自然无心而自尔之义。郭、崔云:往来不难之貌。”
江淹别赋》:“驾鹤上汉,骖鸾腾天。”
⒂七贵,泛指达官显贵。庾信诗:“惜无万金产、东求沧君。”
⒃挹,即“揖”也。古字通用。

创作背景
李白天宝九载(750)曾隐居在此石门,故称石门旧居,此诗为天宝十三载(754)在金陵时作。
王琦注:“题下似缺别人字。”至于此诗所别为何人,郭沫若李白杜甫》曾认为此诗为李白逝世之年与吴筠诀别之作。安旗先生《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又认为是李白别其友人元丹丘所作。但都不能作为确论。

赏析/鉴赏
此诗开篇云:“吴山高、越山青,握手无言伤别情。将欲辞君挂帆去,离魂不散烟郊村。”结尾云:“挹君去、长相思,云游散从此辞。欲知怅别心易苦,向暮春丝。”可谓感人至深,然则别人之义却不见于题目。郭沫若先生曾褒扬李白性格中天真脱俗的一面,批评其看重功名的一面,而最后落脚在对李白临终那年写的《下途归石门旧居》一诗的诠释上。他对这首向来不受重视的诗评价极高,视之为李白的觉醒之作和一生的总结,说它表明“李白从农民脚踏实地的生活中看出了人生的正路”,从而向“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整个市侩社会”“诀别”了。
全诗可分为三段,下面就逐段进行分析。
诗的开头五句,是写李白与元丹丘在茅山告别的情形。“吴山高,越水清。”这是点出告别的地理环境,在吴山越水之际。此地应指的是茅山(在今江苏句容县),而不是横望山(在今安徽当涂县东六十里)。因茅山在东汉以来,就是道教的圣地和中心,而且在吴山越水之间。南朝道士陶弘景所隐居之地,据《南史》本传中说是在“句容之句曲山”,即茅山。《弘志句容县志》中记载,陶弘景的隐居之所和炼丹之处也都在茅山。元丹丘在天宝末到江东访道,当在茅山而不是横望山。此五句说,在吴山越水之间的茅山,李白紧紧握着老友元丹丘的手,在默默无言地告别,上就要乘离去了,但是他的心还萦绕在老友的身边不忍离去,河岸边但见烟绕郊树,情景凄迷,一派黯然伤别的气氛。
这对交情深厚的老朋友,在无言泣别之际,几十年交往的情景,都油然涌向心头。以下十四句是他们对往事的回忆。
首先是李白和元丹丘在长安交游的回忆。元宝元年(公元742),元丹丘入长安为西京大昭成观威仪,他曾通过玉真公主(唐玄宗的御妹)将李白推荐给唐玄宗。玄宗一开始像对国士一样对待李白。李白初到皇宫被召见时,玄宗皇帝“降辇步迎,如见园、绮。……遂直翰林,专掌密命。”(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序》)李白对元丹丘这一推荐之恩,终生都不会忘记的,所以在这首赠给元丹丘的诗中,首先就提到这件事。当时二人同在长安。春天,他们一同在长安酒市中饮酒;年节时,他们又一丽封王公显贵家里去赴宴。接着又回忆他们一同求仙学道的事。李白非常羡慕元丹丘道书满架,素书满案。在洁白绢素上写满了朱色的字迹的道经和符箓,在李白看来竟如霞光一样的灿烂。“余尝学道穷冥筌,梦中往往游仙山。何当脱屣谢时去,壶中别有日月天。”这段文字是李白当时热衷道教神仙的忠实写照。“穷冥筌”就是探索成仙得道的奥妙和绝窍。“脱屣’是说抛弃尘俗的牵挂,就像脱去鞋子一样,不值得留恋。“壶中”句是引用了一则道教神仙故事。有一个叫施存的人学道,邂见一个叫张申的老人。此老人常悬一壶,如五升器大。能变化为天地,中有日月如世间,夜可宿壶内。此人自号为“壶天”,别人称他为“壶公”(见《灵台冶中录》,《后汉书·费长房传》亦载此事,文字有所不同)。这里“壶中”指的是不同于人世间的神仙世界,所以说是“别有日月天”。李白为什么这样热衷于神仙道教?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在人间“行路难”,“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他在政治上遭到惨重的失败才不得不遁入道流。另一方面是道教的神仙世界,确实有吸引人的地方。对于在现实中遭受挫折,受到压抑的人们,道教的神仙世界无疑是他们展现精神自由的理想天国。在这里他们受伤的心灵可以得到慰籍,疲惫的身心可以暂时得到休息和恢复。
从“俯仰人间”以下四句,写的是李白与元丹丘从嵩山分别以来到今日茅山相逢的经历。“易凋朽”句,是感叹人生时光易失,二人相别之久;“锺峰五云”句是即目抒情,同时以青山的不朽感慨人生的易朽。“锺峰”是指金陵的锺山,茅山离金陵不远,晴日镳山在茅山可见。“五云”是指茅山的五云峰,二峰在元丹丘茅山的隐居处的窗口上即目可见。“玉女窗”是嵩山峰顶上的一处名胜景,此处代指嵩山。“洪崖”是道教中的仙人,此指元丹丘。开元中,李白曾从元丹丘在嵩山求仙学道,他们曾一同游过嵩山上的玉女窗等风景名胜。后来二人就分别了。如今他们又在道教名山茅山上会面怎能不令人把手高兴呢?以上是本诗的第一段,写李白与元丹丘在茅山告别的情景,并回忆了几十年的友好交往,二人在长安的交游,一同求仙学道具的经历,昔日从嵩山分手,今日在茅山重逢等种种情景。
从“隐居寺”至“遥相待”十一句,是本诗的第二段。描写回忆李白与老朋友见面、重游茅山的情景和感慨。
“隐居寺,隐居山。陶公炼液栖其间。”陶公是指道教茅山宗的开山人陶弘景。他曾在茅山长期隐居炼丹。隐居寺,隐居山自然都是在茅山。此句中的陶公,当也有暗喻元丹丘的意思,说他在茅山修道炼丹。“灵神闭气昔登攀,恬然但觉心绪闲。”此二句是说李白年轻时曾攀登过茅山,那时是步履轻健,如走平地,觉得非常轻。言外之意是说自己的腰脚如今已大不如昔了。“数人不知几甲子,昨来犹带冰霜颜。”此二句是指此次重见面的茅山几个老朋友,他们如今也都是满头霜,鬓发皆白了。“几甲子”,即几百岁之意,一甲子是六十年。说不知道他们有“几甲子”,是故意神而奇之。犹如说他们是“老神仙”,不知道他们有多大岁数。“我离虽则岁物改,如今了然识所在。”此二句说,我离开这里的年岁已久,虽然时过景迁,许多地方和景物都改变了模样,但是,对以前的旧游处,我还是能清楚地辨认出来。郭沫若将“如今了然识所在”一句,解释成“表明李白是觉悟了,要和一切迷信幻想脱离了。”(《李白与杜甫》第91页)这显然是望文生义,是不符合此诗原意的。“别君莫遭不尽欢,悬知乐客遥相待。”意即这次重游虽然时间仓促,旋即告别,君莫要因没有尽欢而感到歉意,在我未来之前你就早做好了迎接我的准备,你的好客之情我是早就予料到的。
从“石门流水”以下的十二句,是本诗的第三段。写李白辞别元丹丘将要回到石门旧居的情况和感想。紧扣了此诗的题目,《下途归石门旧居》。石门竟在何处?这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清人王琦说此诗中的石门在横望山。我们不同意他的说法。冲国叫石门和石门山的地方甚多,有十几处,在李白的诗中就有丘家中去,也不会将朋友的家说成是自己的旧居。鲁郡石门,薄李白东鲁的家很近,极有可能有旧居在那里,但与此诗中所写的石门不合。诗中写道:“石门流水遍桃,我亦曾到秦人家。不知何处得鸡豕,就中仍见繁桑麻。”诗中的石门,显然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的翻版“不知”二句,显然是《桃花源记》中的“有良田美池、桑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改写。李白所说的“秦人家”当是指桃花源一类的避世之所,决非是他,鲁郡故居附近的石门山。而应是李白所一直艳羡的南朝山水诗人所最喜游览的永嘉石门。“康乐上官去,永嘉游石门。江亭有孤屿,千载迹犹存。”(《与周刚清溪玉镜潭宴别》)“缙云川谷难,石门最可观。瀑布挂北斗,莫穷此水端。喷壁洒素,空潆:生昼寒。”(《送王屋山人魏万至王屋》)这个永嘉石门的所在地,就是道书中所谓的“元鹤洞天”、“乃三十六洞天第三十”(《浙江通志·处州·青田县》)的道教胜地,又是谢灵运笔下的名胜之地,当然也是李白所向往的世外桃源了。所以诗中说;“翛然远与世事间,装鸾驾鹤又复远。”就是说他要逃遁世事,远离人间,乘鸾驾鹤,远远地飞向神仙世界。所以说,诗中的石‘门,不可能是他东鲁故家附近的鲁郡石门,而只能是桃源仙境、门,不可能是他东鲁故家附近的鲁郡石门,而只能是桃源仙境、神仙洞天的永嘉石门。


这样,诗题中的“下途”二字也好解释了,就是离开茅山李一自所要去的下一站,就是永嘉“石门旧居”,因李白多次在浙东漫游,永嘉石门也有他的旧居,是极可能的。“何必”二句,显示李白藐视权贵、轻视富贵的思想,表现了李白受道家影响所形成的旷达超脱、不受外物所役的自由人格。可以说这是道教影响,所给予李白的积极面。
“揖君去,长相思。云游散从此辞。”,“云游”一句,郭沫若解释说“这不仅是对于吴筠的诀别,而是对于神仙迷信的诀别。……更可以是说对于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整个市侩社会的诀别。”(《李白与杜甫》第98页)这样解释虽可以拔高李白的思想境界,但可惜大违诗人的原意。李白的意思不过是与老朋友元丹丘揖别而去,从此他们就像云飞散一样,天各一方,彼此只有两地长相思了。仅此而已,并没有与道教神仙、与市侩社会诀别的微言大义。因为在魏晋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儒、道、释三教的思想就像是思想血液中必不可少的成分,流动在每个中国文人的血脉里,只不过各种思想成分的比例在各个人身上不同罢了。或者是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各种思想在他心中的地位,发生了此涨彼落或彼涨此落的变化,但决无完全向某一思想诀别之说。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正如李白此诗最后二句所说。“欲知怅别心易苦,向暮春杨柳丝。”这本来是说他相思别离之情思,绵绵不绝,如同春天的柳丝一样坚韧,不易折断。我们也可以借此解释,说他对道教的感情,就如绵软的柳丝一样的细长坚韧,是很不容易折断的。尽管在他的晚年对道教的神仙迷信确实有所觉悟,但他对道教仍还是一往而情深。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20:56:12 | 显示全部楼层
454


北上行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北上何所苦?北上缘太行。
磴道盘且峻,巉岩凌穹苍。
马足蹶侧石,车轮摧高冈。
沙尘接幽州,烽火连朔方。
杀气毒剑戟,严风裂衣裳。
奔鲸夹黄河,凿齿屯洛阳。
前行无归日,返顾思旧乡。
惨戚冰雪里,悲号绝中肠。
尺布不掩体,皮肤剧枯桑。
汲水涧谷阻,采薪陇坂长。
猛虎又掉尾,磨牙皓秋霜。
草木不可餐,饥饮零露浆。
叹此北上苦,停骖为之伤。
何日王道平,开颜睹天光?



古诗简介
《北上行》是唐代伟大李白曹操乐府诗苦寒行》而作的一首诗。此诗描绘了安史之乱中人民背井离乡,辗转流亡的悲惨景象和愁苦心情,表达了作者对处于战乱中的人民的深切同情。全诗笔触细致,追本溯源,刨根究底,描绘灾民图时由环境而哭声,由哭声而身体,由身体而行动,莫不穷形尽相,格调低沉苍凉,富有感染力。

翻译/译文
北上之苦,是因为上太行山之故。太行上的履道盘曲险峻,悬岩峭壁,上凌苍天。足为侧石所蹶,车轮为高冈所催,真是行路难啊。况且从幽州到朔方,战尘不断,峰火连天,剑戟闪耀着杀气,寒吹裂了衣裳。安史叛军像奔鲸一样夹着黄河,像凿齿一样屯居着洛阳。前行无有归日,回首眷思故乡。在地中挣扎,哭天悲地,痛绝肝肠。身上衣不掩体,皮肤粗如枯桑。想去汲些水来,又被洞谷所阻;想去采些柴来烧,又苦于山高路远。更何况在山中还可能遇到磨牙掉尾的老虎,时时有生命之危。山上仅有草木,打不到吃的东西,饥渴之时,唯有饮些麟水。叹此北上之苦,只有停车为之悲伤。何时才能天下太平,使人一消愁颜,重见天光啊?

注释
⑴北上行:乐府古题。《乐府解题》曰:“晋乐奏魏武帝《北上篇》,备言冰溪谷之苦。其后或谓之《北上行》,盖因武帝辞而拟之也。”
⑵缘:沿着。太行:山名,在今山两与河北之间。北起拒河谷南至黄河北岸,绵延千里。
⑶瞪道:有石阶的山道。
⑷“足”二句:语出曹操《苦寒行》:“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洁屈,车轮为之摧”句。蹶:跌倒。
⑸幽州:地名,在今北京市一带,为安禄山三镇节度使府所在地。
⑹朔方:地名,在今山西西北部朔县一带。
⑺毒:凝成。
⑻严:严冬的寒风。
⑼奔鲸:奔驰的长鲸,喻指安禄山叛军。鲸,古喻不义之人。
⑽凿齿:传说中的猛兽,比喻安禄山。
⑾剧:甚。
⑿陇坂:本指陇山,此指山之陇冈坡坂。
⒀掉尾:摇尾。
⒁零露浆:树上滴下的露水。
⒂骖:驾在车前两侧的
⒃王道平:谓天下太平。《尚书·洪范》:“王道平平。”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至德初年安史之乱爆发初期,当时安禄山攻占洛阳,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赏析/鉴赏
魏武帝曹操有《苦寒行》,又名《北上篇》,概取诗首句“北上太行山”首二字“北上”名篇。李白此诗盖取曹诗之旨,写安史之乱爆发后北方备受叛军蹂躏的苦难状况。全诗格调低沉、苍凉,极富感染力。
此诗以巧妙的设问开篇:“北上何所苦?”为找到答案,诗人以沉痛的心情审视难民们绕行的太行山:“北上缘太行”,找到这因自然环境而致的第一个原因:“磴道盘且峻,巉岩凌穹苍。马足蹶侧石,车轮摧高冈。”山高路陡,车马难行。随即又放眼广阔的政治背景:“沙尘接幽州,烽火连朔方。杀气毒剑戟,严风裂衣裳。奔鲸夹黄河,凿齿屯洛阳。”诗人找到了迫使人们迁徙的战乱这一社会问题,是为另一个原因。虽然明了“何所苦”的原因,诗人却无力为他们排解,只能以更加沉痛的笔触描绘那悲惨的情景。从“前行无归日”到“饥饮零露浆”十二句,诗人描述了“北上行”人们的惨状。接着“叹此北上苦,停骖为之伤。”诗人发出了长叹,停下马车,不忍再看,仰天狂呼:“何日王道平,开颜睹天光?”


这首诗笔触极为细致,追本溯源,刨根究底,描绘灾民图时由环境而哭声,由哭声而身体,由身体而行动,莫不穷形尽相,给人以极深的印象。此时诗人对挥杯的飘逸、抽刀断水的豪迈,统统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两眼含泪的悲哀与深切的同情。
名家点评
元代萧士赟:“北上行,乐府征行曲,太白此词则言从军征戎之苦。”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20:57:29 | 显示全部楼层
455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其一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少年不得意,落拓无安居。
愿随任公子,欲钓吞舟鱼。
常时饮酒逐风景,壮心遂与功名疏。
兰生谷底人不锄,云在高山空卷舒。
汉家天子驰驷马,赤军蜀道迎相如。
天门九重谒圣人,龙颜一解四海春。
彤庭左右呼万岁,拜贺明主收沉沦。
翰林秉笔回英眄,麟阁峥嵘谁可见?
承恩初入银台门,著书独在金銮殿。
龙驹雕镫白玉鞍,象床绮食黄金盘。
当时笑我微贱者,却来请谒为交欢。
一朝谢病游江海,畴昔相知几人在?
前门长揖后门关,今日结交明日改。
爱君山岳心不移,随君云雾迷所为。
梦得池塘生春草,使我长价登楼诗。
别后遥传临海作,可见羊何共和之。



古诗简介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是唐代伟大李白创作的组诗作品。这组诗精彩之处在于作者对自己在长安时那种辉煌气派生活的描绘。

翻译/译文
少年时代不得意,四处流落,不得安居。
愿随超世的高士任公子,去钓可以吞舟的大
一是喜欢饮酒,二是喜欢景,世途也艰难,壮心慢慢地就与功名疏远了。
就像兰花开放在大深谷,没有人培植;又像在高山,空自卷舒,自由自在。
汉家天子用驰骋的驷车,经过蜀道去成都迎接司马相如
我也一样被诏请去九重天门内拜谒唐明皇,龙颜一笑,四皆春。
天庭左右高呼万岁,拜贺明主收取沉沦之隐士。
让我翰林执笔书写文章和密诏,英眄常常回顾,谁可见到麒麟阁的峥嵘高峻?
我承恩初期在银台门待诏,常常独自在金銮殿著书拟稿。
出门骑的是龙钩雕镫白玉鞍的天厩宝,吃得是象床绮食黄金盘上的肥美宴席。
曾经笑我是微贱者的人,都纷纷来与我结交。
当我以病为由辞别朝廷游荡江海的时候,以往的相知又剩下几人?
前门长揖以后,后门立就关了;今日结交的朋友,明日就改了心事。
我喜爱你,对朋友如山岳一样心不迁移,对你的感觉就像谢灵运对他从弟谢惠莲一样喜欢。
一想起你就如同谢灵运一样在梦中得到“池塘生春草”的佳句,顿时使我的登楼诗身价大涨。
分别以后,你从遥远的临海郡传来你的大作,并有文章泰斗的和诗,各自精彩纷呈。

赏析/鉴赏
《全唐诗》在这组诗后有作者自注:“时因饮酒过度贬武陵,后诗故赠。”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遇赦,曾到南平郡(今重庆市),当时李白族弟李之遥被贬为南平太守,此诗当作于这期间。此诗第二首使用了一些夸美之辞,是一般的酬赠诗,没有什么出彩之处。给人印象深刻的是第一首,在这首诗里,李白回顾自己入长安时在金銮殿上被皇帝召见,并得以代草王言,侍从游宴,待诏翰林,准备大用,写得气派十足。这说明李白对那一段生活,一直到晚年都引以为荣,也反映了李白非常可爱的一面。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20:58:44 | 显示全部楼层
456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其二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东平与南平,今古两步兵。
素心爱美酒,不是顾专城。
谪官桃源去,寻花几处行?
秦人如旧识,出户笑相迎。



古诗简介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是唐代伟大李白创作的组诗作品。这组诗精彩之处在于作者对自己在长安时那种辉煌气派生活的描绘。

翻译/译文
东平太守与南平太守,今古闻名的两个步兵尉。
素心只爱美,并不喜欢所谓的太守官衔。
如今你谪官去桃花源,几处寻几处出行


桃花源里的秦时人如同你的旧相识,争相出门笑相迎。

赏析/鉴赏
《全唐诗》在这组诗后有作者自注:“时因饮酒过度贬武陵,后诗故赠。”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遇赦,曾到南平郡(今重庆市),当时李白族弟李之遥被贬为南平太守,此诗当作于这期间。此诗第二首使用了一些夸美之辞,是一般的酬赠诗,没有什么出彩之处。给人印象深刻的是第一首,在这首诗里,李白回顾自己入长安时在金銮殿上被皇帝召见,并得以代草王言,侍从游宴,待诏翰林,准备大用,写得气派十足。这说明李白对那一段生活,一直到晚年都引以为荣,也反映了李白非常可爱的一面。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20:59:42 | 显示全部楼层
457


感遇其一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吾爱王子晋,得道伊洛滨。
金骨既不毁,玉颜长自春。
可怜浮丘公,猗靡与情亲。
举首白日间,分明谢时人。
二仙去已远,梦想空殷勤。



古诗简介
感遇四首》是唐代伟大李白的组诗作品。这四首诗通过运用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表达了作者对韶华易逝、岁难留的感叹等情感。

翻译/译文
我爱王子晋,他在洛水滨得仙道。
炼成金骨不毁,玉颜长春。
那个可爱的浮丘公,与之缠绵可近可亲。
举首就处在白日之间,分明是个避世的人。
二仙已经远去,我倒是梦想殷勤。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21: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458


感遇其二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
虽言异兰蕙,亦自有芳菲。
未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辉。
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



古诗简介
感遇四首》是唐代伟大李白的组诗作品。这四首诗通过运用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表达了作者对韶华易逝、岁难留的感叹等情感。

翻译/译文
可叹东篱边的菊花,茎细叶又小。
虽然说与兰蕙有别,也有自己的芳菲。
没有喝过老陶的满杯,徒然沾上不少清露的光辉。
正当菊花荣盛的时候你不采撷,菊飘落的时候你想采也没有了。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21: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459


感遇其三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昔余闻姮娥,窃药驻云发。
不自娇玉颜,方希炼金骨。
飞去身莫返,含笑坐明月。
紫宫夸蛾眉,随手会凋歇。



古诗简介
感遇四首》是唐代伟大李白的组诗作品。这四首诗通过运用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表达了作者对韶华易逝、岁难留的感叹等情感。

翻译/译文
以前我听说嫦娥窃药以后黑发不变。
她并不以玉颜皎洁为荣,她希望炼成金骨不老。
飞上青天就没有回来,含笑坐在明月的广寒宫。
皇宫里的蛾眉别自夸,随时都有凋歇的危险。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21: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460

感遇其四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宋玉事楚王,立身本高洁。
巫山赋彩云,郢路歌白雪。
举国莫能和,巴人皆卷舌。
一感登徒言,恩情遂中绝。



古诗简介
感遇四首》是唐代伟大李白的组诗作品。这四首诗通过运用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表达了作者对韶华易逝、岁难留的感叹等情感。

翻译/译文
宋玉事奉楚王,本身立意是非常高洁的。
在巫作赋赞美彩,在郢中歌唱阳春白雪
举国上下无人能和,下里巴人都卷舌闭嘴。
楚王听信登徒子的谗言,对宋玉恩情就断绝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诗展公众号|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留言薄|中国成年人诗歌界限网 ( 苏ICP备14046093号 )

GMT+8, 2024-11-18 08:52 , Processed in 0.703030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