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13|回复: 0

801、诗歌以诗歌的形式汇入时代洪流一例《声音里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6-8 14: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801、诗歌以诗歌的形式汇入时代洪流一例《声音里的贵州》
作者:封期任

作者:山城子


欣闻“ 诗话贵州,用声表达——主题诗歌有奖征文结果揭晓”,贵州诗人封期任夺得一等奖。读到这个信息,立刻令我想到许多。首先想到我们的网络诗坛的诸多悲观颓废气馁或目空一切的论调,说诗歌穷途末路的有之,说诗已非诗的有之,说被边缘化的有之,奇谈怪论俯首即拾。说北岛、海子、顾城都不是诗人,而只有他自己才是却愤怒于没几人认可;说别人的诗歌是散文或哪几行是散文,唯自己的作品才是诗,也悲哀没几人认可而喋喋不休……嗨嗨,不一而足。
但读到诗人封期任的这首热情洋溢的赞美和诗意介绍贵州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的自由体朗诵诗,我觉得诸多不切实际的鼓噪皆可休矣。诗歌就是应当主动地融入伟大时代的潮流,在做奉献的同时,也展示自己特有的文学与艺术的风采。这样的诗歌是现实世界蓬勃发展的录影,会为未来的历史留下真实的记忆。因此,这样的诗歌会为新诗的走向,提供可资参考的价值。
说社会抛弃了诗歌的论调,其实也毫无根据。 2014年11月27日,综合广播在中国广播网、凤凰网、新浪网、爱财经网、征集网等知名网站同时推出“声音里的贵州”活动主题诗歌征集的行动本身,正好说明社会是青睐诗歌的。而推出“声音里的贵州——好声音颂贵州”全媒体大型系列活动,借助电波及网络的力量,将贵州各地的旅游资源、生态资源、民族资源、文化资源融入到诗歌朗诵中,并将多彩的贵州传播到全国,甚至全世界。这就使诗歌的文学艺术价值,被推向了国家人文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前沿。这是多么好的发展势头啊!
请阅:

《声音里的贵州》
作者:封期任

(男)云贵高原,是诗情画意的高原。
(女)乌蒙山下,栀子花绽放高原人的豪迈与热情。
(男)滔滔乌江水,倾注人类永恒的心灵。
(女)走进贵州,走进茅酒飘香的世界。
那些经年的往事,永古的神伤,被黄果树大瀑布豪爽的涛声所淘洗。
(女)微笑的阳光,温煦的风,飘过乌蒙山,飘过红枫湖。山色轻灵,总也分不清什么是山,什么是河。
(男)但我知道贵州,知道六百多年前的奢香夫人赴京为民请命的情怀,书写贵州山河千年的传奇。
(女)贵州,我心中的山河。
你那绿,在我心头。
你那清,在我脑海。
(男)你那穿越历史的长风,伴我和我的民族兄弟,一起走过生命的朝朝暮暮。
(女)举着火把,我们跳起彝家的舞。
端起酒杯,我们唱响侗家的歌谣。
我们欢笑,我们舞蹈,我们沉迷于高原的爱情。
(男)故事张开了力量,我们微笑向往。
从夜郎古道的青涩,到喀斯特幽冥的光芒,我们一路前行——
(女)花溪河畔的木叶声声,挽起泼水节的水花,装帧贵州的画卷。
(男)千户苗寨的素颜青衣,染清了我的笔墨。时光,淡雅地前进。
(男)那些曾经的温柔,今天依然安在。
(女)那些燃烧的岁月,汇集成贵州人的沧桑巨变。
(男)这是一个美丽的家园,繁荣的家园,一个鸟儿终身向往的家园。
(女)这里,天蓝,地绿,水清,人和,业新。
(男)这里,雄鹰翱翔,高歌猛进。
(男女)这里的一草一木,牵扯着我们的魂魄,心系着我们的心灵。
贵州——高原,永远是我们心中的图腾。

诚然,诗人封期任的这首分别男女声的自由体朗诵诗,所以能获得一等奖,不仅其诗旨到位,其诗艺也上乘,且两者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我们知道,诗旨(隐约着的情思)与诗艺(语言艺术性)的统一,是诗既区别于小说、散文、戏剧及电影电视脚本、报告文学、杂文随笔等文学体裁,也区别于相声、快板、唱词、顺口溜、三句半等语言艺术的本质属性。其情思越是深挚,语言越是艺术的作品,越是上乘。而封期任这首就是。
基于贵州真实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歌赞,诗人的文本行走,流露出一种雄浑大气的气度与氛围。何以如斯?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生于贵州长于贵州奉献于贵州的诗人封期任,对贵州那份深挚的爱。这就是诗旨。正是这样的诗旨,融入于(统一于)了诗人密集的语言艺术中,从而彰显了上乘的诗性。
以复沓递进起头的高原的“诗情画意”,何尝不是全诗诗情画意的引领呢!
接下来的四行承以山美水美物美人更美。多么大的张力撑起一连串的诗情画意啊!
从第六行开始,就转入了系列自然的、人文的、历史的、现实的艺术展示了。
艺术在阳光可以“微笑”;艺术在引证了奢香夫人的故事这样典型的历史人文之美;艺术在排偶句(9-10行)中对称的词的活用美;还有美丽的排偶之后(12-14行)紧接着的复沓式排比所带来的递进与音韵和谐之美;艺术在“故事张开了力量”,这样创新的拟人;艺术在“青涩”“装帧”“淡雅”“温柔”“燃烧”“牵扯”等形容词和动词的活用而产生的新颖灵动之美;还艺术在参差排偶句中(19-20行)糅入了对比,以及之后连续的句排比中裹挟了成分排比所带来的不断地递进与音韵和谐之美;而落笔的“图腾”之喻,更是为读者留下了绕梁三日的余音之美。
正是这行行都散发着热爱贵州山、水、人、物的情感和语言艺术之美的文本,才是诗的文本,才是诗歌,才是贵州人民(可以放大到中国人民)的心声。
让那些片面唯心的奇谈怪论,在这样客观现实的诗文本面前苍白枯萎去吧。令人欣喜的是已经有许多诗人正在将自己的创作,汇入时代的洪流。

2015-3-1于筑-观山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