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24|回复: 0

045、忧民既忧国——读水九《替一个农民说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8-18 21: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45、忧民既忧国——读水九《替一个农民说话》


这首诗,我从“酷我 北美枫”网下载一个多月了,不时地打开看看。看一回,就感触一回,感动一回。感动的是诗人“替一个农民说话”,忧民之情直言而出;感触的是一些农民的生计,着实艰难、艰苦和艰辛。
忧国忧民诉诸诗者,古之传统也。单从唐诗说,杜甫有《兵车行》“三吏三别”、《春望》、《哀江头》,白居易有《观刈麦》、《轻肥》、《杜陵叟》、《卖炭翁》,顾况有《过山农家》,张继有《野老歌》,元稹有《织妇词》,皮日休有《橡媪叹》。所举半数为直写农民之苦楚,令人怆然而泪下。
水九也是直写农民,且直接以第一人称直言,直言更能剖白农民内心的感受与疑惑,更能产生诗的感染力。但毕竟是现代诗,直言而不直白,还是要用意象说话。请看:
那块地颤抖了/那块地一直伤寒发热/ 谁抽走了中间的河/谁的命令让水干涸/ 我的庄稼还没有种好/别处的荒凉便刺过来,压过来/ 角度尖锐/让人没法结束,让人心疼
“那块地”是用借代格指三农(农民、农村、农业)。“颤抖、伤寒发热”暗喻“三农”工作的薄弱之处。“别处的荒凉”即有环境的被破坏,也有个别地方政策落不到实处所造成的坑农害农现象。这,我们在中央媒体上并未少见。例如乡镇或区县头头不经农民同意强行卖地和征地,弄得农民无田可耕,无业可谋,一筹莫展地靠墙根不知如何是好。前些时中央台披露的某市某区圈地大建区政办公环境,失地农民坐在全新的政府前花园广场上对记者说,原先他经营的蔬菜大棚就在这块地方,可怜的样子还一一在目。
“我用希望筑成的墙/风用失望摧毁了”。这里的“风”,无疑就是那些不顾农民利益一意孤行的不正之“风”了。
“我的一只脚正深陷在黑黑白白之中/拔不出来,而另一只/ …悬在空中”农民的利益受到侵害,就要到处找。告状也好,求助媒体也罢,问题都很缠手“黑黑白白”,亦即是是非非,有时是很难说清的。“悬在空中”,可以理解为难于解决,也可以想象没有了耕地了。
问题是明知道“若我收获粮食/ 便能继续愉悦别人的宴会”,但只要有土地,“我撒入在地的种子/ 也能愉悦我播种的手指”,也心甘情愿了。——朴实得有多大亏都吃得的呀!“然而我无地可种/ 生活着的我正在失去生活”——个别的地方真是这样的呀!尽管比例极小,或者小极,但只要影响到一村一寨,那就是一个个人呀!就是一个个人的生存无着呀!
“苍天的在上之眼/已少有光芒能察入地心深处”——有贪官的地方才有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而还没被揭露的贪官们是最会给上级以假象的。
     “一切就是这样变掉了/一个农民,我,我无立足之地”——民以食为天,以耕为命,命脉没了,食也将断。这样窘迫的状况,在农民眼里可不就是“一切”都“变掉了”吗?
这首诗作者写于2004年9月7日,相信诗人一定是看过哪一宗报道后,控不住自己的情感,当即一挥而就的。应当说这是诗人良知的爆发,良知在忧国,而从具体的犹民表现出来了。诗人很清醒,深知中国农民富,国家才会真正富,那毕竟是一个潜力极大的市场呀!我喜欢这样及时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关注弱势,关注底层的作品。这样掷地有声的诗,比那些东一句西一句的支离破碎,难知所云的诗,要强百倍千倍,千百倍!
2006-7-30


附:《替一个农民说话》
作者:水九


那块地颤抖了
那块地一直伤寒发热
谁抽走了中间的河
谁的命令让水干涸
我的庄稼还没有种好
别处的荒凉便刺过来,压过来
角度尖锐
让人没法结束,让人心疼
/
我用希望筑成的墙
风用失望摧毁了
就为这希望和失望
我奔走呼号
走得脚底发烫
几乎将播种之事遗忘
/
老父催我以农时
而我只忙于辨识下地的路在哪里
我的一只脚正深陷在黑黑白白之中
拔不出来,而另一只
若说悬在空中
怕是会引起你不可思议的猜测
/
若我收获粮食
便能继续愉悦别人的宴会
在遥远处,若是城里的灯光聚焦乡村
我就能连夜耕种
果真如此
我撒入在地的种子
也能愉悦我播种的手指
/
然而我无地可种
生活着的我正在失去生活
聆听不到水声
花朵全在火焰中
苦难的色素越来越深
我的俯仰方式也越来越古怪
当我抬头,我看见
天上的云彩,比我
更加不能忍耐
/
荒凉之上搁着脑袋
没有别的收成
今年我只能出售
极易破碎的真实
而我的真实会被别人的幸福念头否定
我是农民,可我的话
我的词语,已被另一种语言掠走
/
从前生气勃勃的大地
正目睹它自身的死亡
苍天的在上之眼
已少有光芒能察入地心深处
一切就是这样变掉了
一个农民,我,我无立足之地

2004-9-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