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05|回复: 5

[古风] 即兴——见大姐全家老少几近二十多人上坟视屏有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5 12: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即兴
——见大姐全家老少几近二十多人上坟视屏有感


清明时节,
欢声笑语;
祭奠先祖,
告慰在天之灵。


2020-04-05

诗后记:
诗倾真情,如见肺腑。作诗之人,须不得心中先有概念,方能作真切之诗。
发表于 2020-4-6 03:3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明的另一种写法!!
发表于 2020-4-6 03:47:25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是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此诗可证。
发表于 2020-4-6 04: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自远古以来,凡祭奠之事,无不庄严、无不神圣、也无不娱神。


自杜牧清明诗以来,尤其文革后恢复清明祭祖,大凡文人写此大多一片悲鸣……好像非哭不可。今见主编此诗,可见清明真的可以有另一种写法。诚然在此背景下,主编老师还是把备注附上了……一是以证诗为写实,二来以避当下……。

其实诗是个性的东西……并非诗人所言都能关乎国计民生……又由此,我忽然想到:这四十年来诗人要求解放的真正意义:即不要把诗和国家、民族、社会、时代……等大义绑架在一起——具有政治意识及政治家们当然可以写政治家的诗,而一百姓当然首先写百姓人家之事。

诗若以真为审美基础, 我们就更应当尊重情感之出处。
发表于 2020-4-6 04:3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梦小孩 于 2020-4-6 04:36 编辑

由此,我们的一些审美观当生发变化:

一、诗人就是那个写诗的人。
二、阶级、阶层、地位的不同,便是不同的人,自然可以各自写不同的诗,不能按统一的标准来度量。
三、诗的出发:时间、地点、事件、情感的不同,更自然会产生不同的诗,不然就会千篇一律。
四、唯有真实是打开一首首诗的钥匙。
五、经由真实进入审美之门,才不至于牵强附会……
六、在真实的面前,批评家应低下高傲的头颅,从而剥离概念化的教条作评论的依据。
七、作者、读者、论者的这个三位一体,首先还是由作品来决定。
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双月为朋,其意在同好。唯朋友,才能知己。这样当我们浏览一些不可以理会之诗作诗评之时,想到此等原因也就可以释怀了。存在的自然有存在的理由。
九、新诗之不可限量,正在有容乃大。
十、让我们朝向一个彼此放射的方向吧——宇宙有多广,人的胸怀便应有多大……
十一、直到一个集大成者的出现,新诗便会出现真正的阶段性的高峰。


                                  公元2020年4月6日凌晨
发表于 2020-4-19 10:02:5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短短四句写出清明节的内涵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