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诗人的困惑
一、不确切写什么?
主要体现在题材选择的艰难。本来生活是源泉,有什么样的生活就写什么材料的诗。但“新的美学原则”的“不屑”们如同紧箍咒一般,让新诗人无法截取生活,只能滞留于幻想、梦想、玄境……而与活生生的生活的距离,令诗人自己也难以相信:现代诗就该是这个样子吗?宽广的题材越来越狭隘……苦不堪言。
二、不确定怎样写?
题材的就位,必然地引发一定的升华——这就是主题。可是该往何处去?这同样难为了诗人。以“新的美学原则”为代表的“不屑”们自然更不屑于表现与时俱进的一面,那么不与时俱进,就只能背道而驰么?如果诗人的内心不是背道而驰,那他不是一样的苦不堪言?诗人啊,是这个世道最难择的没有功名、没有欢愉、没有亢奋的吸[独]者。
三、与读者的距离
谁都明白。“新的美学原则”的“不屑”们也一样明白:诗是需要读者的。但他们既然与现实的生活背道而驰,那么他们只能潜心地培养他们的读者。但这一时间很长很长,而且有着现实生活中现实对读者的牵引——这个引力定然的大于“不屑”们的努力,所以除了诗人及诗人兼评论家们的自我赏识外,诗外的读者终究是极少而且越来越少……虽然百年的进程,让不少的读者接纳了新诗的形式,但现实生活告诉广大的读者们:这些,不是我们所需要的诗。它们对我们没有一点儿记载或精神上的愉悦与鼓舞,更多的是莫名其妙或潜意识里的旁门……现实不欢迎的,现实中的众生当然也不会有太多欢迎。纵然同样是小众,小众们也不一定都喜欢含沙射影。
但,当有一些勇敢的诗人们,勇敢地贴近现实表现生活时,立马便遭遇了[诗界内]无形或有形的围攻、无情而嘲讽的冷落……
四、与现实
现实是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人民的自信。中国式的安全、安定。中国走在世界的前列——这个前列,还有着社会主义对于资本主义的先进,有着集体主义对个人主义的优势,有着经济一体化之后共同富裕的方向——
而诗人们:朦胧、反思、非诗之后……便不断的坠落——边缘、边缘、再边缘,一个曾经轰轰烈烈的群体,成为了零星的流浪者,生活的弃儿……只能到网络或微信、QQ里聚合,生活的场景里,大庭广众之下,罕见诗人们的身影。
有,他们也披起了非诗的“着装”。他们底内心,何尝不受两面派的煎熬,困惑……曾经的风光不再,不要风光——只要人瞧得起、正眼相向,也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