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23|回复: 3

知道不知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25 20:3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知道不知道


前置:知道时,知和道合成了一个词;不知道,则知和道是两个词,


对于清晰:当一首诗,就那么几句时,读者仿佛知道了许多……由这有限引发了自然而然的联想、审美、判断和享受。
而当晦涩时:诗人写了那么多,可读者就是不明白诗人到底在写什么?

你说,这不奇怪么?怎么写得越多反而越不明白呢?诗是诗人的创作,诗所罗列的那些文字、主旨都是诗人自己的,读者顺着那些文字摸瓜就是了……可读者就是摸不到瓜。原来,那些枝蔓,那些藤条,那些绿叶,那些花枝招展,诗人喜欢得不得了,可读者不喜欢这些,或许生活中的读者,诗读得太多的读者,他们早已熟视无睹得没有什么感觉了,而诗人却始终误认为读者知识有限,恨不得在一首诗中灌得越多越好,结果诗人也没有了宗旨。有,也在朦胧(说得艺术)晦涩(有点抵触)之中。

所以,有一次,我和一个朋友侃侃而谈,朋友说:现在一些诗人只讲知,不布道。我突然灵机一动接着说:对了!问题就出在这里。

诗人只讲知,不布道;可读者(愚笨的读者啊)却硬是不知趣地去寻道。结果:只能南辕北辙。

也许,依据过往的经验,读者自觉不自觉的把这类诗人看得太高了。他们以为诗人总是要高于常人,从而对诗人寄予了太高的期望。结果翻来复去的阅读,失望变成了绝望。

当下,诗何止只止于语言,其实也止于作者。“诗到语言止。”其实不若说成“诗到诗人止。”读者,读者算什么呢?那种反过来寄读者以厚望的声音: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看似把读者抬得很高,其实是把难题交给了读者。怎么说:明明诗人自己没有注入的东西,非得暗示读者去找,否则就是读者的水平太低。不能低啊,不要低估了读者的水平。一个高帽子给读者戴上。好了,诗人怎么写都平安无事,都优秀,都艺术,问题只出在读者的身上。

“我们不想低估你,我们一直声称:不要低估了读者的水平。”可没办法:“你因不知道而竟然说不懂,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你的智商确实的低啊。你看看那么多评论家的评论解析得多好,多到(道)位啊。”机灵的读者,似乎突然觉悟起来。是啊:“为什么不拍拍自己的脑袋,提振一下智商呢?”于是不懂也就装起懂来。懂了,也就什么都知道了。知道了当下的诗人比以前的更杰出,作品更优秀,“画虎画皮难画骨。”可当下的诗人画的都是骨头,这不正对应了那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么?

原来,当下的一些诗人们深入了中国顶尖的《老子》的骨髓里去了。在伟大的先哲的旗帜下,还有什么可以辩驳的呢?不噤声,就叫好!

一出双簧,加入了被忽悠了的读者。知道不知道,只有谁知道呢?

                                                 2019-9-25
发表于 2019-9-28 21:5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您好;诗需要一个基本概念,以有别于散文,微型小说与脱口秀,,,这多少让我想到,名人名言,,名人都是诗人吗?
发表于 2019-10-4 21:2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不想低估你,我们一直声称:不要低估了读者的水平。”可没办法:“你因不知道而竟然说不懂,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你的智商确实的低啊。你看看那么多评论家的评论解析得多好,多到(道)位啊。”机灵的读者,似乎突然觉悟起来。是啊:“为什么不拍拍自己的脑袋,提振一下智商呢?”于是不懂也就装起懂来。懂了,也就什么都知道了。知道了当下的诗人比以前的更杰出,作品更优秀,“画虎画皮难画骨。”可当下的诗人画的都是骨头,这不正对应了那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么?
——————老师,我认为在本文这个意境里用“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来比喻当下一些晦涩难懂或者空洞没有灵魂的诗歌和少数趋炎附势的读者,我觉得不妥。也许我们对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革命家能够有必要崇敬之心,但我们对老子、孔子等古代圣贤也应该有基本的尊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