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327|回复: 13

写给回帖的第一首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23 14:35: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诗在主题帖中,
却和谐在回帖里。

我小心地呵护,
这些精粹的文字,
如同捡拾落地的红果,

想象它们的炽热,
会烙红我的手指,
但我却如此地不舍依依。

10年7月23日
发表于 2010-7-23 14:4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是网络论坛的生命线!!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4:5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7-23 17:38:16 | 显示全部楼层
站长说的极是!
发表于 2010-7-23 17:39: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也是网络之上,以回帖为主题的第一首诗吧。可见观云站长用情至深。

学习!并努力之。
发表于 2010-7-25 10: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象它们的炽热,
会烙红我的手指,
但我却如此地不舍依依。

和谐、友谊的表白
发表于 2010-7-25 11:2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弄明白:行与分行的区别
发表于 2010-7-27 08:0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小心地呵护,
这些精粹的文字,
如同捡拾落地的红果,


好站长 我们共同努力哈
 楼主| 发表于 2010-8-4 07:43:31 | 显示全部楼层
诗在主题帖中,
却和谐在回帖里。

为什么定要用个“却”字做转折呢?在没有文法的唐诗那儿,这就是多余 ...
飘然而至 发表于 2010-7-25 09:47


谢谢飘然!!

由于习惯了通顺,诗才成为新诗。作者写得明白,读得看得清楚。由此也就形成了一个弊端:读者只有接受或不接受,诗的主动权完全在作者那里。这原本是为了接近读者的,结果却走向了反面。因为它抽去了想象的空间,词与词之间的衔接一环套着一环,只有句子而没有独立的单词,而词才是诗形象的独立体。中国古诗的造句特点之一就是从词到词,没有现代文法中的那么多语法结构。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在此后有写作中,我会注意到这个问题的。诗与文的区别,造句是个大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10-8-4 07:44:42 | 显示全部楼层
站长说的极是!
陈泯 发表于 2010-7-23 17:38


陈泯兄要多支持!!
 楼主| 发表于 2010-8-4 07:45:4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也是网络之上,以回帖为主题的第一首诗吧。可见观云站长用情至深。

学习!并努力之。
小雪 发表于 2010-7-23 17:39


不知道。也不清楚。
 楼主| 发表于 2010-8-4 07:4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象它们的炽热,
会烙红我的手指,
但我却如此地不舍依依。

和谐、友谊的表白
穆桂荣 发表于 2010-7-25 10:14


谢桂荣复!!
 楼主| 发表于 2010-8-4 07:4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弄明白:行与分行的区别
王芥 发表于 2010-7-25 11:24


已另文作答,也不知对否?

问好。
 楼主| 发表于 2010-8-4 07:5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小心地呵护,
这些精粹的文字,
如同捡拾落地的红果,


好站长 我们共同努力哈
寒山红衣 发表于 2010-7-27 08:01


盼望有一日始,红衣也能对中成不舍依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