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不限,但题材只有一个——端阳和与之相关的传说及其民俗风情。而我们所推荐的重点则是“端阳—诗人节,写给诗或诗人的一首诗”当然首推屈原但也不限于屈原,可以更现代一点。既可以颂屈原这样的为国人所爱戴的诗人的伟大代表,或称象征,也可以写当下的诗人或诗歌现象,所以又可以既颂且批。
诗体:分行或格律体。
截稿时间:12月底。
优胜作品入选《中成同题诗文》(中成文丛之一)
附:转贴
端午佳节别名多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端”在古时是开始的意思,每月有3个“五”日,头一个“五”月初五即为“端五”,而中国传统干支排序中五月为“午月”,所以“端午”也就专指五月五日。端午节的传统习俗非常之多,主要有吃粽子、避五毒、龙舟竞渡、纪念屈原等,因此端午节也出现了许多别名,多达20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冠。 端阳节这是端午节最为人熟知的别名,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午,属十二地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女儿节古时,端午节是属于女性节日之一,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省亲,在家的女孩要打扮得漂漂亮亮。明代沈榜宛著《杂记》中载:“燕京自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已出嫁之女,亦归宁簪以榴花,曰女儿节。” 菖蒲节古时五月被认为是“毒月”、“恶月”,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邪避毒,人们居家、随身须放置、佩带如五彩丝线、菖蒲叶、虎形葫芦符等民间传统驱毒的吉祥物。由于人们多在大门上悬挂、插放菖叶、蒲叶、艾叶等,菖蒲也成了端午节的标志,因而就有了“菖蒲节”的别名。 浴兰节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解粽节粽子古称角黍,是端午标志性的节令食品,端午包食粽子据传始于先秦,一说是屈原沉江后当地人用竹叶包米投入水中喂食猛鱼以防它们伤及屈原尸身,由此发展而来。其实在更早时,中国已出现了类似的食品。古人端午吃粽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龙舟节龙舟是如今端午节最具象征意义的事物,每至端午节,中国各地乃至世界华人圈都要举行龙舟竞渡活动,鼓乐喧天,飞舸争流,一派热闹场面。龙舟早在上古时期即已有雏形,据考证是古人祭龙的产物,后成为端午节必备的活动。 诗人节这是端午节诸别名中最“年轻”的一个,诞生至今只有60多年的历史。1941年端午节前,郭沫若向在抗战陪都重庆的文艺界人士发出倡议:从当年开始,将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定为纪念屈原的“诗人节”,得到大家的积极响应。当年5月30日端午节,众多文艺界人士在成都举行了首届诗人节庆祝大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