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02|回复: 1

早读,哓松的《借口》,转自微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6 11: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慢生活》微杂志发诗歌一首



《慢生活》微杂志本期刊发晓松(守望黎明)的诗歌作品《借口》,并附有“卢君点评”,欢迎大家阅读、分享与转载。并欢迎有短小,简单,干净的好诗歌作品的作者向《慢生活》微杂志投稿,到时一旦被选发,将由卢君亲自撰写“微点评”,希望亲们踊跃参与!


微阅读│阳光的真实,让一片雪,躲闪不及

……阅读,敬请点击:

http://url.cn/J3jdK



诗歌│借口


○作者:晓松(守望黎明)

这时候,只能沉默
一条河流  就是一路尘封的
暗语。我偏安一隅
靠在一棵树下,守候
春天

多远的距离,能让你的手势
从呼吸中,牵出起伏的气息
转身之后。用刀擦出血迹
也无法割裂,一株小草
企图,返青的欲望

大片的雪花,像一则寓言
轻盈,到最终跌落
陈述的太多,也掩盖不了
真相。黑夜过去
默认与辩解,都没有任何意义
阳光的真实,让一片雪
躲闪不及

还能说什么呢。温暖
让一朵花,在返回春天的路上
开始风言风语,并与我
不期而遇



[卢君点评]:

我一直认为,一首好的诗歌一定要写出——要么思想或哲理,要么发现或情感,否则,诗歌就是没有意义的。而守望黎明这首诗歌就是这样,不但写出了这些,更重要的是写出了经验。确切的说,是写出了个体生命的体悟,比如:“一条河流,就是一路尘封的,暗语”,这句诗歌给人的思考直入个人的生活经验,并且会让读者产生“通感”,河流是什么?暗语是什么,而又是如何尘封的?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解读,幻化为二次“创作”。有时候,这就是诗歌的“美妙”之处。再比如:“多远的距离,能让你的手势,从呼吸中,牵出起伏的气息”,再比如:“阳光的真实,让一片雪,躲闪不及”,等等,让整个诗歌充满了“人格化”的气息,而“人格化”是诗歌写作的核心之所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守望黎明对诗歌的理解与表达已经穿透了“语言”的层面,具有了“向度”的“感觉”,具有了“投影”的“通感”,具有了“非我”的“思考”。
 楼主| 发表于 2018-1-6 11: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晓松(诗黎明) 

还能说什么呢。温暖
让一朵花,在返回春天的路上 
开始风言风语,并与我
不期而遇


哑榴:这个结尾,很喜欢。如初雪之霁,凌风与阳光闪烁在一起。雪已降落成空中剩余的粉末,风言风言不欢而散。而这一刻,诗人内心的霓彩开始闪现,停搁在他內心的春风,开始起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