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50|回复: 1

诗 一个简约的时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 04:54: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诗,一个简约的时代 / 卢兆玉
 
我不敢说:三行诗,是不是源于徘句。但我知道是先有日本和歌、徘句,而后有汉徘。汉徘的历史最少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或更久前,当时的代表人物有赵朴初、林林、钟敬文。我在八零年前后上学时是通读过赵朴初的《片石集》的。这是我的一个学习期。一个技工学校,我却通过喜欢我的政治教师,拿她的借书证,到学校专门的老师图书部借书阅读。为我又一次打下了文学基础。或者说信念上向诗歌迈入了又一步,并且至此——虽然没有成绩,却始终没有回头地直到今天。
现在,网上流行的三行诗,一种自由体的三行诗,也有些年头了。看不出和徘句、汉徘有多么紧密的联系。但三行,是一致的。如果从承袭上,一定要找出最近的关系,我以为只有汉徘或徘句了。这种除却格律的简约方式,是新诗以来自由体诗人所一贯采用的“创新”手法。[十四行]的商赖体西诗,也成了中国式的简约的自由的十四行诗。
中国古典诗体——绝句,有人也改制成现代自由的四行体,还有人直呼现代绝句。其实,四行诗的流传,在中亚已经很久很久……如波斯诗人,莪默·伽亚谟就是世界公认的四行诗的巨匠。歌德在向东方文学的学习中,也曾接受到四行诗的影响。
至于五四时期以冰心为代表的智慧式小诗和湖畔派诗人的短诗,受谁的影响或启蒙,我没有考证过,通常,现代“诗史”也把它们作为新诗进程中的一个自我定型。但仍然是自由式的,或者半格律化的。没有限言、限行、押韵,谈什么格律呢?
这和我们当下所说的分行是一个道理。分行,但不限行,有什么律可言呢?限行了,不限言(如三行诗、四行诗、十四行诗)又有什么律可言呢?所以,百年新诗一直是一个简约的过程。
还有一例可以做为证明的:这就是押韵。
中国的自由诗,即如奠基人郭沫若在内,他的早期诗作也多半是押韵的。你可以说韵式比较自由、随意、散漫,但它们大多是押韵的。一种语言的节奏不只是气息,还有韵味。但现在的自由诗,基本上或大多数是无韵体了。
为什么我还坚持使用“无韵体”呢?因为它们毕竟还是诗。是诗就有和文的区别。押韵是诗的外部形式之一,内容的诗,也是诗,是我们从另一个方面所无法完全否定的。但我们终究不能指着一幅具有浓郁意境的画,说这是诗;而指着另一首具备浓墨重彩的诗,说这是画。形式不能决定内容,但内容一定装在形式之中。你能说思想没有形式吗?思想在智慧生物的大脑之内,你总不能说成是在智慧生物的脚指头上吧?!
简言之,百年新诗,除了内容的极大丰富之外,诗的形式一直在不断的简约,但又始终没有抛弃诗的形式。即如散文诗,作者、读者、评论家们,还是没有忘记标注上诗。是的,为什么不直接题为散文,而题为散文诗呢?说明诗在诗作者的心中还是占着重大的比重。他们可以自由的抒发,但始终没有忘记诗。这就是诗人和散文作者的区别。最起码在意识、潜意识里是这样的。
当一个诗人在写作散文时,尽管诗情画意,但只要还严肃一点的诗人,他都不会标注为诗。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可以去叩问一下诗人的内心!
简约是为了表达,一定的规范呢?当然是为了更好的表达。但我们还是处在这个简约时代的末期。转折,一时间也难以转折到完全的格律里,必当有新形式的出现。格律不是繁琐,格律只是一定的规范。对于言论还有规范呢?何况做为形式的诗呢?
简约之风,格律之制。自由不只是要表达,还要更好的表达。
 
                                       2018-01-01
发表于 2018-1-23 22:25: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过,赞同!卷首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