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68|回复: 6

百年新诗百首选学(系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24 11: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由与光明的梦幻——百年新诗百首选学[1]
学习者:山城子

选:
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麦克昂、羊易之等。四川乐山人。青年时代曾留学日本。“五四”运动后积极从事文化革命活动。1921年出版的诗集《女神》,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同年与郁达夫、成仿吾等创建文学团体创造社。主要诗集有《女神》、《星空》、《瓶》、《前茅》、《战声集》、《蜩螗集》、《新华颂》、《骆驼集》等。

学习:
       逝去的读书时代,选入课本的郭沫若先生的这首诗,给了我最初的奇思妙想的享受。同时也不知启迪了多少少年,走上了业余诗歌道路。
       首先,他的语言艺术,就珠子般明亮在第一节。灯与星的两相互喻,已经没法拿来别的更贴切整齐的排偶句了,简直就像穿着一样的孪生姊妹。还有“无数”的反复,“明星”“街灯”的复沓与回环,加上“远远”的叠词,和“明星”的叠韵,都极大地柔媚了诗歌应有的乐感。仅仅四行而八用积极修辞,却又不着痕迹,天然浑成。这实在是汉语新诗的很标准的诗节。
       当然,这样积极的修辞后三节还有惯性的蜿蜒。比如“定然”的多次反复,比如叠词“浅浅”,比如“流星”喻成“灯笼”,比如“缥缈”双声的出现。但,可以标榜诗史的却是先生奇思妙想的浪漫,其笔法可上溯到《离骚》。这,让我想及汨罗河畔那位可敬的高冠,也想到“天姥吟留别”那样驰骋想象的大家风范。

       更值得学习的是诗旨。那时诗人还是个青年,正在东瀛留学。他心中装着祖国的悲苦与黑暗,于是借助家喻户晓的传说,画出了理想的社会乐园。王母娘娘肯定是被打倒了,天河才可心地变得浅浅,有情人不再受到监视与限制,竟闲步天街,牵着牛儿往返。这与二十年代中国水深火热的现实,形成了怎样的对比与梦幻啊!
       这诗发表于一九二一年。同样梦幻着自由与光明的,还有十几个人坐上了南湖的游船。待诗人也坐上这个船,船已行在南昌,陡然挂起了武装的大帆。之前的大恐怖杀了太多的人,制造了太多的惨案,先生却锐意追求光明,是何等的执着与勇敢!

       向先生学习,他的《女神》更是启迪和引领中国新诗的大帆。

       2016-12-23重修旧稿


发表于 2016-12-28 02:3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梳理一下百年新诗,能真正称得上一代宗师的非郭沫若先生莫属。尤其在新诗形式的全面上,至今也无人超出。

点评

是的!所以排在首位。 但在使用修辞方面,还是后来者更灵活。  发表于 2016-12-28 17:28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8 17:2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月上的明珠——百年新诗百首选学[2]
学习者:山城子

选:
徐志摩的《沙扬娜拉》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硖石人。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小说散文集《轮盘》,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他的作品已编为《徐志摩文集》出版。

学习:
       这一首的优秀,直是一个定格了的历史镜头。让人亲切的不仅是日本姑娘,还有印度的文学泰斗。踌躇满志的青年诗人无疑是太仰慕而追随东瀛陪游。这一游肯定是深度了交往,肯定是深度了诗艺的交流。
       原本是一篇长诗,每章五行地写出了十八首,如一串质地不同的珠子,玉石的,玛瑙的,珍珠的,夜明的缀于后。本来是完整地收入了诗集,再版时竟只要了这个最后。哈,至今已然九十二年过去,这个“沙扬娜拉”早不胫而走。
       所以不胫而走,关键是美的魅力丰蕴在里头。动人是从第一句就开始的,“最”的强调,已把美韵铺就。“低头”既是大和民族女性的送别礼节,也高屋建瓴地呈递给那个“娇羞”。“水莲花”的喻体,质如柔玉,这个视觉效果真切而朦胧。真切在莲,朦胧在肖像。遂把想象借助“不胜”的水莲花递给读者。读者怎样想象,都越发美。貌,已朦胧地在了;情,则立刻以听觉奔流。
      “珍重”复沓“珍重”。这一声的情,比深秋还深幽,难怪“甜蜜”!但毕竟是道别,愈“甜蜜”,自然是愈“忧愁”。啊!还有一声“沙扬娜拉”(再见),应是出自诗人之口。呵呵,精短的五行诗,就鲜活在了新诗永久的街头。只要你来逛这个村落,就会被吸引驻足而美美地享受。
      这是擦肩而过的爱吗,为什么这样地脍炙人口?大多数人都认同为情诗,关键是他写活了一位白莲般的淳美柔秀。会不会别有寄托呢,如果联系他这次难忘的陪游?
      大凡,美被极度建构的时候,就有了多重的魅力。如重瓣的花儿,如音乐的重奏。浅层的美,我们已经直接地感受。那个温柔娇羞有情的女郎,已经不知被多少读者悄悄接受。而深层次的美,或者就在陪游里。说再见的应当是那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那位等身之作的文学泰斗。爱而至深的形象乃是诗人自比,“娇羞”是觉自己远不够成就。“珍重”是分手时由衷的祝福,一老一少的异国友谊旷世难求。遗憾是无法对证那失事的飞机了,在天之灵或可,回我们以轻轻颔首……

2016-12-23重修旧稿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8 17:30: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美”的艺术风格与魅力——百年新诗百首选学[3]
学习者:山城子

选:
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障,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 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戴望舒(1905.3.5-1950.2.28)
笔名有戴梦鸥、江恩、艾昂甫等,生于浙江杭州,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因《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被称为“雨巷诗人”。早年就读于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曾因宣传革命被捕。无论理论还是创作实践,都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戴望舒诗选》《戴望舒诗集》,另有译著等数十种。


学习
    戴望舒的诗歌作品大多是短诗。其艺术成就,呈现出了独特的风格与魅力。公认其诗境的朦胧美、语言的音乐美、诗体的散文美,“三美”为主要特色。
    这首选入中学课本的作品,尽管抒发的是满腔的爱国和对抗战胜利充满信心的情怀,但也一样呈现出了其“三美”的艺术风格。

    先学其诗境的朦胧美。用比喻来说朦胧,就像云雾罩在仙山楼阁,其美景若隐若现。事实上也是实现诗性的主要因素——含蓄的一种手法。这个手法可以隐喻,可以婉曲,可以反衬等等,反正是不直说。“残损”是隐喻,隐喻国土已经大部分沦陷;不说炮火连天,说“灰烬”,不说战争的牺牲惨烈和屠杀,说“血和泥”是婉曲;不说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田园荒芜,而细笔写出“繁花如锦障”、“水的微凉”、“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新生的禾草”,这是反衬。不说抗日根据地如何发展壮大,兵民一致,而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这是比喻。如斯写来,其文本就自然而言呈现着隐约的朦胧美。鉴于本诗的题材,前半部分是一种凄美,后半部分则是一种掩映美。

    再学语言的音乐美。大体说音乐美的构成因素有三:一是平仄交错得铿锵有致亦既具有节奏感;二是汉语言中的双声双韵词语的运用,使语言更其朗朗上口;三是押韵。
先看看这节奏,无疑都很顺口:
我用 | 残损的 | 手掌
  摸索这 | 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 |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 |只是血|和泥;
    再看这些词语的运用:摸索,奇异等是双韵; 芬芳,黄河等是双声。
这首诗的文本,鉴于所表达的情感的沉郁与委婉,采用了不断换韵的行走。其韵脚依次押为“i---ang---u---ao---ui---an---u—ang---uo”韵,凡九变。
以上三方面,只第二个弱,但由于第一与三用得好,因此一点没有影响到音乐美的呈现。

    最后学习诗体的散文美。诗体,就是指诗的外在形式。散文的特点在于夹叙夹议,在于形散神不散。白话文运动以后出现的中国新诗,都有散文化的趋势,但因诗人注意到语言的艺术化,遂使这种散文化的趋势得以矫正,就呈现了一种散文美。比如排偶句或排偶成分的运用:“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那么细,那么软”“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等;再比如喻或拟的运用“荔枝花寂寞地憔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等等。

         2016-12-24初稿于辽西故乡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8 17:3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汹涌澎湃的母亲河——百年新诗百首选学[4]
学习者:山城子


选: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
               她是童养媳,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我是地主的儿子;
          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
          大堰河的儿子。
          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
          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
          大堰河啊,我的保姆。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
          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
          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
          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
          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
          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
          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
          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
          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
          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的掐死之后,
          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我是地主的儿子,
          在我吃光了你大堰河的奶之后,
          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
          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
          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
          我摸着红漆雕花的家具,
          我摸着父母的睡床上金色的花纹,
          我呆呆地看着檐头的我不认得的“天伦叙乐”的匾,
          我摸着新换上的衣服的丝的和贝壳的钮扣,
          我看着母亲怀里的不熟识的妹妹,
          我坐着油漆过的安了火钵的炕凳,
          我吃着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
          但,我是这般忸怩不安!因为我
          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

          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
          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
          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
          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
          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
          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
          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
          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
          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
          她就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
          在年节里,为了他,忙着切那冬米的糖,
          为了他,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
          为了他,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
          大堰河,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
          贴在灶边的墙上,
          大堰河,会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
          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
          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
          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
          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
          ……大堰河,深爱她的乳儿!
                                   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

          她死时,平时打骂她的丈夫也为她流泪,
          五个儿子,个个哭得很悲,
          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
          大堰河,已死了,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大堰河,含泪的去了!
          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
          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
          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
          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
          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
          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这是大堰河所不知道的:
          她的醉酒的丈夫已死去,
          大儿做了土匪,
          第三个死在炮火的烟里,
          第二,第四,第五
          在师傅和地主的叱骂声里过着日子。
          而我,我是在写着给予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
          当我经了长长的飘泊回到故土时,
          在山腰里,田野上,
          兄弟们碰见时,是比六七年前更要亲密!
          这,这是为你,静静的睡着的大堰河
          所不知道的啊!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
          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
          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
          呈给你拥抱过我的直伸着的手,
          呈给你吻过我的唇,
          呈给你泥黑的温柔的脸颜,
          呈给你养育了我的乳房,
          呈给你的儿子们,我的兄弟们,
          呈给大地上一切的,
          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
          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

          大堰河,
          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
          你的儿子
          我敬你
          爱你!
  
          1933年1月14日 雪朝 






【艾青】(19101996)现、当代诗人。原名蒋海澄,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浙江金华人。自幼由一位贫苦农妇养育到5岁回家。1928年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学院绘画系。翌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32年初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在狱中写了不少诗,其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1935年出狱,翌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深挚感情,泥土气息浓郁,诗风沉雄,情调忧郁而感伤。抗日战争爆发后,艾青在汉口、重庆等地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任《文艺阵地》编委、育才学校文学系主任等职。1941年赴延安,任《诗刊》主编.
  生平事迹:
  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1929年在林风眠校长的鼓励下到巴黎勤工俭学,在学习绘画的同时,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比利时诗人凡尔哈仑给他的影响最大。1932年创作第一首诗《会合》,此诗以笔名莪伽发表于同年七月出版的《北斗》第2卷第34期合刊。
  19325月回到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并组织春地画社。7月,被捕入狱,在狱中翻译凡尔哈仑的诗作并创作了名篇《大堰河——我的保姆》。接着创作了《芦笛》、《巴黎》等。
  193510月,经保释出狱。1937年抗战爆发后到武汉,写下《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1938年初到西北地区,创作了《北方》等著名诗篇。同年到桂林,任《广西日报》副刊编辑,又与戴望舒合办诗刊《顶点》,此间较重要作品有《诗论》。
  1940年到重庆任育才学校文学系主任,不久赴延安,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工作。此时代表作有《向太阳》等。1944年获模范工作者奖状,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共产党党员。
  194510月随华北文艺工作团到张家口,后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领导工作,写有《布谷鸟》等诗。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58年到黑龙江农垦农场劳动,1959年转到新疆石河子垦区。1979年彻底平反后,写下《归来的歌》、《光的赞歌》等大量诗歌



学习:


觉得眼睛突然润润地热
鼻头有被什么触动的酸
大堰河的乳汁
哗哗流出田垅一样的诗行
诗人泣血的长吟

——摘自山城子《诗的日记》2007-3-19


艾青无疑是中国现代诗史中令人瞩目的大诗人。尽管当下有些诗家的眼中没给老一代诗人留位置,但老诗人诗艺的光芒是时间无法淹没的。

《大堰河——我的褓姆》是艾青重要的代表作品,写于1933年1月14日。初读时我还年轻,几十年前的事了,记忆里只留下一个淡淡的轮廓。今天得闲重读,印象重被刷新,且被诗人饱蘸情感的笔触给感染了,以至鼻头发酸,眼睛发热,有泪欲下。

有人说读诗是不会掉眼泪的。这可能与当下的“冷”风格有关,而先前的如《大堰河——我的褓姆》的热抒情就不一样了,除非你是个铁石心肠,否则怎么可能呢?不落泪?

何以读下泪来?得找找原因。找到原因,泪才没有白流嘛。

我想关键在于诗人表达的感情太浓烈了。真正的“诗言志”、“诗言情”,以情透志呀!但那情,是如何浓烈起来的呢?当然得凭借诗艺,亦即写诗的技艺和技巧。如果说诗的情,是诗的生命,那么诗的艺,就是诗的形体。生命是无法脱离形体而存在的。同样,情感也是无法脱离一定的艺术表达形态而游离的。毕竟,诗是旨(诗人的情思)艺和谐统一的整体,不可分割的。

从技艺上说,“大堰河”的象征意义,是本诗的隐匿手法。从行文中看,如真实的纪录,主人公的名字就叫大堰河。她是诗中“我”的乳母。她劳作的苦难的琐碎的一生,还没看到梦想(尽管那梦想是一种人性之爱的延长)的出现,就提前走了。做为旧中国的劳苦大众的一个具体形象,她具有典型性。因而,她的名字“大堰河”,就有了象征中国劳动人民的象征意义。我想,诗人艾青正是通过这样的象征,来表达他对中国劳动人民深挚的热爱之情的。特别要指出的是,文本中的“我”是“地主的儿子”,但他却懂得了劳动人民才是养育了所有剥削阶级的“母亲”,因此叛逆本阶级,站到劳动人民一边来改造社会,在黑暗的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对剥削阶级家庭出身的知识青年,有着特别的意义。

诗人要用诗的形式,传达他的情感,和情感背后的某种人文意向,就必须让自己的作品感动人。可以叫作“动之以情”,以达其“晓之以理”的社会功能。
用作品感动人,就得创造一种感动人的氛围、气势和韵味。具体说这首诗就必须创造出催人泪下的氛围、气势和韵味。这就要有技巧了。

艾青的技巧在于语言修辞学知识的娴熟运用。其中最突出的两项运用就是大量的长排比和多反复。全诗108行,分为12节。其中用了9次排比,有句子排比,也有复杂成分的排比。例如第4节的“在……之后” 状语成分排比竟长列为8行。正是这些长排比的恰当使用,使诗的气势沉实而起,持续扩张,以至于给读者造成了一种长歌当哭的感觉。反复修辞格的运用则有11次。其中的10次是整句的反复。例如“大堰河,是我的褓姆”、“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而贯穿全诗的主体词语意象“大堰河”的单词反复高达25次。于是,长歌当哭的感觉便在这种往复咏叹的氛围中,催人泪下了。

诗人还在需要的位置上,还适当运用了复沓、回环、移彩、扩配的修辞格。请看:“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 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这里前句是“养育”的复沓,后句则是承前的复沓而回环。
“紫色的灵魂”——是移彩,就是给抽象的意识现象描摹颜色的修辞方法;
“生活的凌辱”——是活用,属于造成拟人效果的一种词类活用。
想一想,艾青如没有这样厚实的诗艺功底和功力,如何能创作出这样精美的作品来呢?

2016/12/27
重修旧稿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8 20:5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渴望社会和谐美好——百年新诗百首选学[5]
学习者:山城子

选:
繁星  
  / 冰心


繁星闪烁着——  
深蓝的太空  
何曾听得见他们对语  
沉默中  
微光里  
他们深深的互相赞颂了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福州人,现代、当代女作家。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1918年入协和女子学院预科,191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著有《繁星》《春水》,笔风清丽飘逸、隽永脱俗,被人们称为冰心体,影响深远。



学习:

冰心老人的诗集《繁星》,每首都很简洁,且带有童话的味道。这排在最前的第一首诗,因为用了两个“他们”(而非它们),又加之“沉默”“相互赞颂”的介入,不可能不童话起来。从修辞说是用了拟人格,从手法说,就是拟人手法了。
这格,这法一用,太空就不是太空了,星星也不是星星了。太空成了人间,成了社会,星星成了社会上的人们了。
为什么要童话起来?因为是写给小朋友们看的。原先为什么听不见“他们对语”,不够友好吗?看来就是了。而“寂寞中”何以又“互相赞颂”了?看来是寄希望于那个时代的小朋友们了。
隐隐地透出了冰心年轻时代,期望那个不和谐的黑暗社会变得光明和谐美好起来的心情。


2016/12/28
初稿于辽西北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