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47|回复: 1

八月忽略的一首好诗歌 卢兆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3 17:0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八月忽略的一首好诗歌

我们也说现实题材。现实题材通常要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这里我们不说那些怀乡之作、思乡之言的诗是不是现实的,但当他们所呈现的不过是往日的回忆时——换句话说:离现实已远。纵然诗人是那样的思乡之切,说句不客气的话,他们大体上已回不去了。这样的诗乍看离现实很近,表达了当下人文对乡土的关怀,实则是不切身诗人利益的。纵然说情感,这情感也未必就那么深入,一时的感怀罢了。诗人还是诗人,乡土还是那个乡土。不仅物质没有起变化,情感也没有发生潜移。甚至这样的诗多了,也就烂了。是出不了什么新意的。
想象比较于现实总是相形见绌的。生活中的细节,生存的场景也不是依靠未知者的想象来复活的。你见过宰牛吗?你见过用农用车参与宰牛吗?这刽子手!让人怵目惊心。

牛的头拴在
农用车的屁股上
牛眼瞪到了绝望的程度
蹄子被农绳捆的
结结实实
农用车突突地嚎叫着
拖行着早已发不出声的牛
我眨了一下眼的功夫
牛已尸首分离
滴血的牛头依然挂在农用车上
一道道寒光在牛身上
分离着骨肉
鲜红的牛肉被一群人哄抢
农用车载着牛头和一堆白骨
突突地驶向血色的残阳
   
    ——山东 曹勇《一头牛被杀》

来看吧,还有比这更血腥、更麻木的屠宰场面吗?任何诗的修辞、技巧,在这里都失去了艺术的魅力。只有真,真的震撼。我没有见过这场景,我想那些离乡多年的漂泊者大概也没见过这场景。杀牛的专业户和农用车联系在一起。这就是现实题材的实现主义作品。体现出的唯一性的力量。那些爹啊,娘啊,父老乡亲啊,空宅啊,荒村啊……没有现实的写照,相比之下显得多么矫情而苍白,难怪久读之后,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好像这些诗作彼此在抄袭。诚然,我们丝毫也不怀疑这些诗人关注乡村,关怀民情的可贵,游子思乡情感的真切——但,当我们提到诗时,总不能不提艺术的感染力,而停止在修辞或技巧面前。曹勇的这首十五行的短诗《一个头被杀》全由细节组成。干净得就只剩下“牛头和一堆白骨/突突地驶向血色的残阳”。

                                  卢兆玉 2016.9.3
发表于 2016-9-8 21:0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杀牛的专业户和农用车联系在一起。这就是现实题材的实现主义作品。体现出的唯一性的力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