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8-31 22:42:1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回帖
黑子谈诗
*学习。“谈诗”中多真知灼见,少人云亦云。
散人不仅系诗之妙手,也系诗理之大家——读此文已见大家气象。
原原 解析池横的诗
*词藻的堆积决不是文学的目的。它可以视为作者必不可少的基能。但,一篇篇文学作品又是由词汇堆积起来的,这就像房子总是由不同的建筑材料堆砌的一样。但房子是房子,建材是建材。
可能我们常把题材作为文学的材料——这相对于主题来讲是对的。而实则词汇便是一切题材的载体。所以在作家的创作中,题材即词汇的选择。
因此一个作家如果不能准确的把控所使用的词汇,使它们趋向于同一的指向(清晰、朦胧甚至暧昧都可),那这位作家肯定还不是优秀的。
就诗来讲,(一首诗中)由于可用于填充的词汇毕竟受限,那么它的每一个词都不应因为堆积而成为废词。这应是一个最基本的常识。为词藻所迷惑的读者,显然也没有入文学之门。
诚然每一个作者、读者都是喜欢清词丽句的。爱文学的人不喜欢语言那是不可思意的。但喜欢与运用还不是同一回事。
一个稍微有点职业感的诗人,都不应当指望读者从自己所堆积的那些词藻里获得重构。虽然这会形成某些局限,而正是这一局限,让镜框中的艺术品有了更多向外拓展的可能,并且有了镜框内那个不再更改的凭据。否则艺术品的审美也无从谈起。或者只能流于空谈。
2016.8.7于大诗界
张迭迭 学写一醉
*要让古体诗发光,我以为必多写当下题材,多用现代词汇,如果一味地沉浸在唐诗宋词的语境里,充其是不同方式或程度的模仿。
模仿是可以的,在诗写作的起始阶段可能不得不模仿。因为诗写作没有老师——有,就是那些前人的名作。也即优秀的文本引导了后续诗人的写作。但这对一个想长期从事诗歌写作的诗人来说 ——只能是第一站(勤奋、用功、钻研、忘我,面对文本如同恩师)而且不可以长期的滞留(如果不是无可奈何)。因为,“诗”(总量)总是需要新的内容,来富饶她的雍荣华贵、仪态万方。
一个诗人的写作既存,决定了“诗”(总量)能否对他作最后的取舍。所以新是“诗”唯一的取向。
写给《大诗界 2016 中国好诗歌 诗会》与会者
*从这个分行,也让我联想到诗人的创作其实也是人类群体行为中的一个参与程序。多一个不多,但少一个肯定就少了。因此我们对待诗人的写作,首先是致敬的,因为他参与到群体中来,以文字(今天主要是以文字)的方式表明(或表现)诗人的意识形态。这一积极的主体介入首先值得毫不犹豫的肯定——不管诗人的意识形态到底表现了什么,甚至宣扬与群体行为格格不入的“出世”观,也还是诗人的一种参与。 而对于一首诗的评价,更多的可能是从诗界的内部所进行的多重比较和阅读的经验及一些理论的反馈形成的综合分析。
这样对诗的审美,它的起点已远远高于诗人参与了社会的群体行为这一层面,成为诗在比较之下,对于“好”诗的评论,有缺陷诗的批评。这一审美模式本身也毫无问题。因为它已经把作者的文字当成了艺术品的诗来对待,从而多了对诗和诗人的要求。这此要求不应当成为写作者的负担,而停滞写作,相反诗人应当积极的挑战这些要求的高度。使自己的诗成为好诗。而不是某些人所以为的一个人一个标准,乃至无标准。
诗人要相信面对作品,读者不会有无缘无故的喜欢或者不喜欢,也要相信评论者并非对诗一无所知而妄下结论。诗人有诗人的表达,读者有读者的欣赏,论者有论者的评论,如果这样彼此分道扬镳或者南辕北辙,那就失去了诗作为人文支柱的意义——也就失去了诗。诗之所以一直长青,不止于诗人一直参与着人类的群体行为与时俱进,而在作者、读者、论者的三角关系始终不曾断裂。纵然现在诗的读者剧降,也仍然有人在读诗(或阅读);尽管批评失准,但仍然有好诗者不辞余力。
诗人从来不是孤独的,孤独感可能源于不被理解。但为什么不被理解呢?这类诗人如果想到了这个问题(不一定要相通,相通了当然更好),他可能突然间会觉得他的周围事实上有许多的朋友或亲人。 2016.8.9-10
* 作为一个读者,其实有时我也不知道怎样评价自己。但以四十多年的诗歌阅经验来作垫底,如果一首诗让我这样的读者感觉到莫明的读不懂,不清楚诗人到底要表达什么……遇到这种情况(不夸张的说)起码有50%的毛病出在诗人的表达那里,作为读者的我自己打一下板子也有50%的毛病吧。但诗人是不应当把所有的毛病都推给读者,而把自己捧得高高的。
我们不说妇孺皆知吧,起码诗人们之间能互通“有无”吧。美、情感、思想,这些东西如果在诗人们之间都无法顺畅的传递的话,不是表达的问题,就是这些“美”、“情感”、“思想”出了问题。有没有一首诗中在这些方面出问题的呢?肯定有。因此,诗人们总是要摆正并处理好“作者、读者、论者”这个三角关系的。如果一个诗人使这个三角成为铁三角,他一定是对诗花了实实在在的功夫。
当今天,一个如此开放的时代,信息四通八达,一些诗人还在“闭关自守”的自以为是这是怎么也说不过去的.
诗梦仁 我只爱
*是因为拥有而不爱呢?还是因为不爱而拥有?
正如爱是因为挥之不去呢?还是挥之不去而爱?
本诗,所呈现的只是一种情绪化的表达,并没有实际的或能说服读者相信你是至诚的内容。诗不能只是一种空洞的表达。
因此,全诗只表明了一种姿态,而非真切的情感。进而
我不爱城市的
我只爱家乡的
尽管
同一枚月亮
就显然是一种没有由来的偏执了……或者在诗人的心中有由来,但诗中确实没有啊…… 当然这最后的一节有点意思,但放在全篇中几乎没有什么作用。
阿成改口
*阿成有此见地。坚持必有收获。
真是感人的根本,美是漂亮的着装。真和美原本同在,但在某些人那里发生了分离。这一现象也反映在不少的诗作中。
问好!
**给阿成
跟我走吧,明天就出发,
内心的烦恼,
或成为豁达。
人世间多么美好,
尽管时常有太多的坏习惯。
人一旦生下来,
不就是为了看看。
——
人生风景无限!
观云忘我
2016.8.8
小白 雁字加时
*从什么命啊。
首先这不是三首小诗,而是一首诗《雁字回时》的三部小曲。
其二作者以自己的视角为转移,系即景抒情。
其三这首《雁字回时》正应了“一切景语、情语皆诗语”的古论。
其四作者的用笔细腻、沉稳、洗练。但该着力的第三章节,确明显地取巧而收得急了……
我也喜欢小白!
半山 录取通知书
*心拎着,这牵挂
由近及远
由近及远——
直到一次次平安归来的那一脸脸喜悦。
一并凑几个行句。
小飞 江河行
*作者才气纵横。
有历史,更有现实。现实人生才是我们的第一选择。
诗的身子可以长到天空里去,但诗的双脚也即诗人的双却始终离不开大地。
*小鱼儿您好:
首先衷心的感谢您的积极建言和对正在进行中的[中国好诗歌]动态的密切关注!并欢迎您继续提出宝贵的建议!
又因昨日有点私事自中午直至今天早晨,都没有上网。由此未能及时回复您的帖子,现向您表示深深的歉意!!
而王芥所发出的《回小鱼儿的公开信》大体上代表了 大诗界 2016 中国好诗歌 创意活动组委会及我本人对您建议的理解和学习。现只就所谓的“雅间”问题(组委会所称的各队互动论坛)再作如下的几点说明:
一、各队互动论坛的设立,其本意我在快讯里已表达了明确的述意。
二、这只是阶段性的一个“设施”不会影响也不该影响到您所提的初心的指向。它是各队为了推出属于本队的对决选手及作品前的必不可少的甚至对作品进行反复修改的队友间互动,就像一个诗人的写作不会将自己的修改过程展示给读者一样。而这个过程是需要安静的、沉浸的,有时甚至是“痛苦”的割舍。
三、也是最明确的即经由各队互动论坛诞生的选手、作品的信息,将毫无保留的公开的发布在相应的版块,加入集体的亮相与评判。从而结出 大诗界 2016 中国好诗歌 最终的硕果。
四、所有参与这场好诗展的诗友,都将受到我们至诚的接待。一时的冷清,只是因为组队时各自在选择的原因。就大诗界来讲,诗人才是最宝贵最需要珍惜的,没有诗人何来大诗界。因此我们将会以积极的长期的真诚相待所有的诗友。这一点大诗界始终在做。当然还没有做得很好,但我们会继续努力。
“活动”是一时的,诗人的创作、诗友的交流、诗的传递则是长期的,一个优秀的诗人,一首好的诗歌他们的影响力可能更久。这同样是我们的初心。初心无改。这一季中出现的问题也将在后续的场次中得到改正。
问好并慰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