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99|回复: 2

向游子雪松学习如何写旅游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30 10:5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向游子雪松学习如何写旅游诗
文·山城子

【原玉】
我的取景框里只有山水
& 游子雪松

二月四日,和一阵微雨同步抵达江南
抵达晋山,或者称之为甑山
(我一直不喜欢叫晋山这个名字
就像不喜欢别人叫我游子而喜欢别人喊我雪松一样)
这是盛大的节日,春的脚步越来越近
一起汇集姑孰小镇,用友情与文字
喊暖江南"七峰六谷“,踩低壁立百仞
垂柳在春风里抖动发痒的细腰,湖畔
最后一抹残雪还未消融,黎明就醒了
这个春晨,山雀儿吵闹还很单薄
我来造访甑山,人迹稀疏,天气时阴时晴
我的取景框里只有山水,没有风情


【学习】

所以选中雪松诗人这首诗,是第一行吸引了我。半月之后,我将曲道西安,然后也与微雨或夏云同步抵达
江南,南京无锡苏杭上海地看一看。脱离电脑,手机上还是要记录点旅程的。学习一下雪松的旅游诗的笔
法,应当对我准备创作的旅游纪实诗有所启发。

时间是通过拟人而诗意地交代的。地点被带出,偏偏比照自己的笔名,实话实说地括弧了一番,别有趣味。
以上是起。接着承以时节的氛围,春节将至,且长镜头似的给读者带到了“姑孰小镇”。急转至造访的热
烈场面(高度概括在“用友情与文字喊暖江南"七峰六谷”),最后合在个人的抒怀。

不含蓄绝不是诗歌。雪松诗人的含蓄之笔(同时也是点睛之笔),在于“我的取景框里只有山水,没有风
情”的落笔上。山水依然是爱——祖国的山山水水,哪个诗人不爱呢?风情却随着商品社会与市场经济的
变化,不再古朴了。这应当就是诗人的感慨吧?是他留给我的想象空间,能够让我悟出来的。如果含蓄得
不是恰到好处,只是自己深埋着什么,那就叫艰涩了——艰涩了则不是好诗。

这样的旅游诗,雪松写得很活泼。这很能透露出诗人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乐观的情性。应当说,每一首诗都
能把诗人的常态情思,朦朦胧胧地展现出来。于是我想起,某诗歌论坛有个所谓的诗人,老是在我学习的
帖子后面追问“主题是什么?”“你能概括主题吗”“没有主题就不是诗歌”云云,意思我学习的都不是
诗歌,进而证明我不懂诗歌。追问快一年了,看样子还要继续下去,我只好回帖说“嗛嗛,你还是先学学
诗学与美学的理论吧,你不懂何谓诗歌”。

呵呵,上段我不小心有些离题了——拉回来说本诗何以活泼。我体会这是雪松诗人通篇采用拟人手法所呈
现的艺术效果。这种手法就是拟人格的连续运用。诗人前后用“同步抵达”“脚步”“喊”“细腰”“醒”
“吵闹”等词语完成了拟人的活泼。向诗人雪松学习,我去旅游,如何成诗,心里就有底了。

2016-5-30于观山湖
发表于 2016-5-30 13:5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取景框里只有山水,没有风情

此作中之真语也。诚然全由上面铺垫面来。

点评

是的!!——问好兆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6-6 14:15
 楼主| 发表于 2016-6-6 14: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卢兆玉 发表于 2016-5-30 13:57
我的取景框里只有山水,没有风情

此作中之真语也。诚然全由上面铺垫面来。

是的!!——问好兆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