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死与另类死亡+ Z" T% ^$ N N/ b4 W; |! u) T
2 L+ v- V! o5 P- G8 R6 a0 {
观云忘我
/ w7 R4 \2 ?! [. t
2 v) ]& w0 D4 a5 H
2 z+ u! H q/ }6 P+ H 否定之否定是哲学的辩证,也是诗人的辩证。
% E, X0 C- S! p4 a" n' V
* S. |3 {- E* ]1 a6 i 世(俗)人们由于忙碌而跋涉于阳光、风雨、冰雪,跋涉在四季的交接里,跋涉在黑白之间,他们既无闲暇顾及自己的身体,也难以顾影自怜,终于岁月使其衰老令其死亡,他们于不甘心中徒然地垂下了双臂、伸直了双腿、停止了呼吸——死接纳了他们——因为没有最后的余地只好为他们打上了句号。
$ K0 @& q! B. _. ` 而顾影自怜的诗人,却因着优雅迷恋于死亡,虚幻着死亡后的天空,将本应珍惜的文字充填在虚无里,令一些后来的追随者莫名其妙地感叹于这虚无里的充实。
# T% f# z: p" J) b% ^/ L: j 孰是孰非,群体与另类的对比。
" G/ l+ t) z% T; |2 i7 N* R 所以我宁愿相信这红尘里翻滚的虚妄,却难以置信诗人迷恋死亡后的充实。那些礼赞“迷恋死亡文字”的评介,再怎样的被推崇也只是评论中的个别。
4 F! ]- W8 j, F7 ~/ d. G' {/ X 因为人类在跋涉中疼痛且因这疼痛而继续地艰难着跋涉并因这疼痛而痛快着短暂的欢愉——他们生时的充实虽然不怎么充满诗意,恰恰是人生最大的本真。! e: H8 X$ ]5 S! v
' S5 ?7 r0 T- k1 J
2014-10-27 03:11:04
{& G0 I/ m8 J/ }
4 \" _* f& R3 f
1 S6 T3 i2 Q! e. g这是我于2014-10-27 03:11:04在诗歌报论坛所发的一则回帖,今略作修改单独发为主题帖。+ z- \* s$ ^% n9 P% g
# f4 ^+ ^9 F7 A7 B
2 n) X2 a& H$ A0 g& N
. S& |! v* ]# ?3 s6 V' |1 D9 Q A1 A4 q, I9 D6 l- r$ U
% F# Y9 a) `; 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