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诗,就是这样区别散文的-学习王海云《致屈原》 文/ 山城子
 
 
 【中诗简牍九月探花卷1】
 致屈原
 文/王海云
 
 
 这个在史书里隐身又在民俗中复活的人
 被江水带走又被时光送回的人
 在粽子,艾叶,菖蒲里书写怀念的人
 
 有着江风的冷静和忧愤
 似乎为江水而生,又为江水而去
 他的一生被猎猎的江风吹动
 被幽暗的礁石高高托起
 又被隐匿的岸拒绝
 
 他是一截浸透风浪的船板
 他的一生很短,从船头还没走到船尾
 他的一生很长,才刚刚解缆
 
 【阅读学习】
 怎样呢?当然以它的本质属性,简称诗性。就是将诗人真实的情思(这里是对屈原的由衷的赞颂),含蓄在语言的艺术化过程中去。
 第一节的艺术化过程,在于运用暗示与复沓排比完成的。复沓在句子的末尾,还具有了韵脚的意味。
 第二节的艺术在于密集地积极修辞。依次是:拟人糅合于比喻-排偶与复沓-拟物与叠词-拟人与叠词-拟人。
 第三节整节用比喻(三处)和复沓(两处),再加上排偶。
 全诗十一行,共十七处积极修辞,其密集程度极大地增强了文本的诗性行走。而任何散文(全篇),你可见过这样密集呈现的语言艺术嘛?
 细细体会一下,一些偏颇于诗观的人,还可以硬说这是散文,而不是诗嘛?
 
 2015-10-24于故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