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2-20 23:5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附二:老者、小雪名下的几首一句诗( C5 d9 ~4 k8 b! ~
" m K/ ^9 I: Z4 T( ~2 S
《起晨》诗/老者0 ?8 D+ b7 ~) d5 j! v _+ |
掀开窗帘天已亮光了……我怔怔地看着。
3 Y- ~ y) J1 d9 K7 X$ k r10-2-2
5 H N8 }1 q/ f+ A+ q" Z9 l
: h3 C# I* W3 k随后的跟贴及回复:
' c0 A! _: G, s6 X, \* |小雪:( r% N* n+ S4 S
中间有省略号,这算得一行诗吗?我看分两行也行。4 a. o1 G7 J& x( S4 q! [
老者:
* n0 b* }+ h+ i6 \2 |不!是一行诗。
( ^+ @& F. @& r& H1 _: F- |一个完整的句意,包含在一行之中。省略号,是指省略了的部分,不是句号。且一行诗也是要标题的,这和你们讨论了半天的每日寄语不同。寄语属随感式,可标题也可不标题,且在大题之下多数可以不标题,但为一行诗的完整,就必须标题。
1 t b% y& H) h* W" m/ |) F[从一开始,中成会员大都认识到诗完整的重要性。但没有一句诗这个提法。大括号内容为我现在所加。下同。这也是中成诗界一行诗专栏列出后的第一首诗。所以把它收在其中。粗心的老者,起先将掀字打成“欣”了,所以让小雪给揪了出来,成就了小雪的下面那首诗《丢三拉四的老者》。说明,老者的此篇由回贴而来。]1 n/ M( [9 i' b8 I# P
" L$ S( l5 P Q. k& k1 f! s4 P
《丢三拉四的老者》诗/小雪1 B- l' I9 z( }: w
昨日老者把“扌”弄丢了,他今天能找回来么?
, n- G9 J% z0 t2010-2-2
/ ]4 @* K7 ?4 E$ D" V% h
* G$ }- i; Y1 A) D! N8 s[这首诗笔者以为写得很活泼可爱。虽批评了人家,但却充满了敬意,与标题的巧取不无关系。此处的问句答案是肯定的,无需答复,因而是完整的。也是诗性的。]: G7 V* k0 K0 `, B1 M# q: ^
% V: M/ p, v1 j2 Q2 i! m7 `《忽然间想到了成人游戏》诗/小雪. b6 n8 \7 q+ z5 p% z% I
成游啊,那是多么可厌,它教唆人们杀人放火行凶作恶,还美其名游戏,英雄救美,其实那就是十足的愚民政治加商业投机。
* l1 S( u3 z8 e2010-2-3
* o0 a* X7 h+ c& M, g8 y
- A- p9 }/ C9 ^1 L0 g' I" U% U在这个贴子后,小雪发了一个跟贴,第一次提出:“一行诗为什么不能叫做一句诗呢?”
# F4 Z0 s3 t0 }( f' H! u1 U飘然而至:& K& P" w2 K0 ?% g2 v' I6 ~( _9 m
“当然可以!为什么不可以呢?散文化之后的诗其实早已成句了……为什么不可以以句命名呢?!, P G; m. c G2 h& B4 h2 Q* j' ^, |
那就改吧!一句诗(曾名一行诗)”
/ K! p( w4 R+ o2 d5 d0 T7 B G! S: Y0 f+ \2 J" x7 w! ]7 L
[现在看来,飘然的这个认识还不完全正确,它把一句诗理解为散文话的结果。但能迅速地给予肯定的答复,无疑对一句诗在中成的确立起到了引擎的作用。一句诗能概括进如此丰富的现实社会内容,显示了一句诗可能的容量。]2 U* `- z. w( m
# Y/ A' |; g6 V+ _- A8 g- {《给观云忘我》诗/小雪
# g7 W7 w; m7 G( L: G你忘我于每一片云中如同滴水汇于大海。
, @6 ~' d3 [2 ]- G2010-2-4
1 y# y: |, }' g0 B k$ J2 ?( }0 Z/ S4 a( y) m
[这应当是写给我的吧。是表扬、肯定,还是鼓励……全部凝集在这十七个字中。不可谓不了解,不可谓不情深意切。观云者何以能融会(汇)于其间,这里巧用了云海。且赋予云以更真实的含义,同时也是对观云者观云而忘我的再次激励了……]8 B, V7 ]' T0 k c9 o7 T( I
/ T7 S; S3 x6 T下面是有关这首诗的回复。; P5 j- @: q# r# E& }1 ~
与诗为伍:
: l6 j8 w5 b, Z6 m小雪将轻灵灌溉于一句诗之中,久之必将使其立名。可喜可贺!
0 u, W6 f3 }, `8 p8 m6 j覃乙峰:% i5 Z0 Y* O, c9 W: i# H0 A! q
雪 本来就是雨之成型 犹如女儿是水做的骨肉。
, q5 D( [# |3 M$ q7 f# Z. F/ S' c观云忘我:2 p# J$ \1 i; Q
你忘记于每一片云中如同滴水汇于大海。2010-2-4- E( G6 e% X0 a) E" m
小雪 发表于 2010-2-4 07:44 ! C' A3 q: B& Z; T [+ z, l# y9 P
谢谢小雪的鼓励!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当如此。这里云、海都是大象。1 a+ H! N/ U, [% x9 s
小雪:
: {* s* F5 ]' i/ p- ~*小雪将轻灵灌溉于一句诗之中,久之必将使其立名。可喜可贺!" y, ]9 j! g- g) N, b- Z y
与诗为伍 发表于 2010-2-4 07:48
2 [. Q3 R1 j8 }7 \& ~# A一句诗和分行一样,都是中成诗界对诗的命名。它们一定会得到公认的。5 D! d/ v- }+ h. s, G5 M; z
*雪 本来就是雨之成型 犹如女儿是水做的骨肉。
' q+ a) \( v2 _) u$ j( z: E8 S7 g覃乙峰 发表于 2010-2-4 09:26 + @. i4 {" l/ j" S
是的。纵然燕山雪花大如席,它仍然由水而来……问好乙峰!
( a- U5 A2 O3 k3 B4 e. N其实每一个人都有他轻灵的一面。
# q' I3 P+ b. I0 N! H: B/ v*谢谢小雪的鼓励!( Z3 R1 U/ r2 H% W( S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当如此。这里云、海都是大象。
5 n* U7 c. _' o# V4 a$ tl观云忘我 发表于 2010-2-5 07:57 ' {$ H9 L2 ?3 l
一个忘我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当一个人进入忘我境界时,他已经真正在作为了……# j. W0 m9 T8 n* z0 @5 f
7 Z) R, x M& a% |9 ?
《美术家和诗人》诗/小雪; |. b( [- A* ^5 W6 |/ G7 B
美术家迷恋在色彩与形体中,幻美的诗人沉浸在语言里。5 b4 |4 F$ n) G3 A4 l- q7 R# w6 ~2 c
2010-2-4 c1 f" E, `+ W8 x6 p5 \
' ?" b4 {! p$ C
与诗为伍:
3 Y+ g2 s( p) Z# B: S) `4 ~没有语言,诗人何以确立,那是可以沉浸的水,也是诗人的立足之地。小雪看到了诗人的本质。这比写作本身还重要。4 J; G2 v h' s; n; n- H, @- N
小雪:/ w" `7 g8 @, M& k! b
有人曾言:诗到语言至,我看诗还是得有以情为上。
8 L+ P. n0 w% w. s5 v; l2 @/ Q8 x6 G覃乙峰 发表于 2010-2-4 09:25
, _, G) ^: `/ ~: z4 H情由语言浮现出来的,它们是水中的鱼。' _$ W4 Y' @) r. V) R( r+ _
观云忘我:
5 Y7 T6 ~# {( v4 T9 v当然这一切都得以有它们的主题为前置。我从来不相信一个成熟的作者(诗人也好,画家也好)是没有自己的表达主题的。
6 G- r$ F( d, {/ O. p1 K# o6 s( m, L2 ^: v7 [1 z; X
《向领导提意见》诗/小雪
, _7 ^1 l4 y6 e我看见多位领导,只发一贴就走了,仿佛批复“圈阅”一般。! E3 k3 B% b, k
2010-2-4
8 o: B9 A! N+ P! b/ V7 x% e
4 R% V% o1 k$ G; M8 t与诗为伍:
) p* u; ~' l8 p虽然是意见,却是如此亲切的软语。: A1 w/ F/ V z# [
好雪儿!
8 |: U7 \# D$ [! h" t% V; u% R小雪:
* L/ D' y# R5 o接受批评。因为我也曾偶然为之……3 \* ^& Q1 F& z4 w# o8 F( v" q0 n8 ]" O
以后当不再。8 }) \5 k4 ]; m3 a3 c/ ]! N3 d
感动——小雪!" O" e l5 j* V' \1 P* @; t
观云忘我 发表于 2010-2-5 08:03
: H; g3 i/ z9 n/ ]并非只为提意见。我还是当诗来写的。
& L& R8 o; g" J! G/ Z- E! H5 p请批评!
& ]5 x: r! k, k: j C0 {/ g
* p) y( s& n4 _) Q3 |9 K4 {《诗人的天真》诗/小雪) R q8 ]% \5 \2 G
不是诗人要天真,而是诗性使然。——潜台词不要笑我天真。
' G# M O" H/ P* ||2010-2-7
' m1 K, m: x% Y6 y# B
' }- q6 W6 A* B! {* v《心居》(外一篇·人流)诗/观云忘我
( `5 D1 k: W: Y3 r- w$ z当一个人的时候,心安居在自己的陋室里,那就是温暖的家啊!! ^# p* Q/ ~, Q4 V
《人流》
! _. L7 S* B8 G1 K& L我看见了千家万户,家家户户的团圆,还有那正在赶回家的人流……. V) m8 ~" n4 {; C- F3 w7 ]
2010年2月10日& ^1 K5 X; K2 b& o# t" r/ F( ?3 E
7 l. f. Q5 `' M+ J" D8 H
[这一篇是我的练习,相比较小雪的轻灵,显得比较滞重,但还是收在这里了,因为它毕竟是和中成诗界的[b一句诗同时的。是对其的自我实践。并将其扩展到联篇的形式。同时我接受了小雪改标题的建议,可见纵然是小到一句的一句诗也当认真对待。]2 n7 w' K" q4 h( }2 f
与诗为伍:
5 x; l) N a* p8 G% N. z此篇“心安”不可理解为安于寂寞,正如标题当一个人的时候,这个当字同样是很重要的。而与下篇《人流》其实是一篇的上下两个部分。心若不能安居于自己的陋室,何以能看到千家万户,家家户户的团圆呢?如果此处多少还带有一点主观上的祝福意,那么“还有那正在赶回家的人流……”正是安居于陋室者才能远视到的。& b, E+ O2 w O7 {6 T( Z4 t+ f
小雪:
# o4 G" k/ F1 e2 d! C我想到一个更好的题目了,就叫《心居》。
7 @$ `: ^* a8 Z) q3 ~3 Y" h4 F况且,一句诗,若以句首为题总有一种逼得太近的感觉,而且空间也会因此而拥挤……+ f- R( i9 q; n/ j3 {! z% l) U
观云站长不要见怪1 }0 u2 g7 X3 I; v0 J7 [0 P, J
1 a: v5 U7 V" Z- t% n# v说明:
: u& O6 b2 h; P `- ^$ q; ?2 r此贴暂时没有将抱括穆桂荣在内的其他诗友的个别篇什收入。是考虑到作为起点时的纯粹。当一句诗得到诗友们的倾情写作时,它的前景是可瞻的。同时我们期待更多的诗友支持和参与一句诗的写作。5 x2 p8 B! G% H! S# u/ L7 _1 Y
4 E! |# h* G/ ~( B ?5 A 观云忘我
( y: ]3 J9 K1 R 2010-2-20整理于中成诗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