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不得不说的话题
* H( U: V' D% ]+ U' h" {% `1 a/ n
% d: S7 Z. n% |5 _) `* J——散文诗与自由诗及分行
8 p- P) U. w9 `9 t1 Y
/ T) ~, ^* b$ Z( L; C大概除了格律诗外(包括现代格律诗),一些诗作者对散文诗、自由诗及当下分行的概念,还是不太明确的。尽管它们在内容上同归于诗,但书写形式不一。' _7 b: w8 E! G3 @$ }3 d
3 G8 `4 |# i- e& I1 f
自由诗书写的格式是不顾及句子的长短,大体上一句一行,它完全脱离了音步对“行”的制约。惠特曼的诗之所以称之为自由诗,除了他在诗中所表现出的放荡不羁的思想、行为,代表了新大陆蓬勃的力量外,主要的就是指他的诗完全脱离了英诗格律的束缚,置音步于不顾。换句话说:即好比放纵了的长短句。中国新诗受此影响产生了郭沫若式的自由诗,也即今天连押韵也失掉的自由诗。自由诗如果不受书写纸张的限制,一支长句是不另立分行的,转行时也与另立起行有明确的区分。大体上提前两字格或退后两字格。一支长句读者看得很清楚。8 |4 n" k* Y+ w) d$ r9 u5 F
" C$ a) V$ D$ I8 u1 e6 K7 f3 C, S# p* w6 e4 _
当下流行,将长短不一的句子,统一在某种强制分行的格式里,从视角上解决了自由诗排列参差不齐的缺陷,但让句读成为负担,实际上也削弱了自由律的节奏感。如果作者分行是顾及了英诗格律的(主要是音步)约束,那是削足适履的格律派。但大多情况不是这样。其分行是极其随意甚至是任性的。当然这已成为如今的一个流行。好还是不好,留待时间验证。' s) o# J" A6 b! I
( i9 K, `5 E4 A7 b, o" K& h" g
现在的另一个问题来了,这就是如何处理散文诗的书写排列。散文诗不是以诗句为单元而是以段落为单位的。一篇散文诗大体由若干个段落构成,否则内容必定单薄。如果系自由诗而冒充散文诗那是另一回事。作者分不清什么是自由诗,什么是散文诗也是另一回事。但如果放在有责任心、有文体感的编者那儿就又是另一回事了。6 Z3 Z$ i$ X) O- K; {& P
6 E u4 J7 @; P. @! W0 _3 E6 L
关于诗歌,目前有一种新的说法,即可视的诗。也即诗从传统的口语传递(吟诵、听)到如今成为纯粹的文字阅读。一看到分行,即主观上视为诗。这可能多少还是受了当下图像文化的影响,读者(包括作者)看图像、影视多了,对于语言的敏感和经由文字的思维能力弱了……一些琐碎的、驳杂甚至凌乱的意象、“诗意”被放进了视角里,充当诗歌。7 h H/ t2 r6 T
: H+ w/ n$ d! i" T) c- g) Q4 u$ f' `
最后我要说的,即不能再将散文诗强拆为分行了,一句就是一句,一行就是一行,一段落就是一段落。否则散文诗也放到这视角的分行里,真的就没有散文诗了……世人真的何必多此一举:列出个散文诗的文体来。(说明从文体学的角度看所有的诗体都是文体之一种。). y# q' x- b! d( }2 M1 M. R
- d- E( o: |/ C0 L: _当代分行从表达上来推断是极大的满足了诗人表现欲的,但处理得不好确实在凌辱文体。
" w' Z# v: f. i3 n' p( ]. `: c
2 @2 l" T+ Y, W. |0 \( F! N2015年8月3日于海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