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醉老翁

[个性贴图] 图/文:中国历代奇女子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 12:58:33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1、通晓文史 工于诗词 洗尽铅华——顾横波


    顾横波(1619年-1664年)原名媚,又名眉,字眉生,别字后生,号横波。应天府上元县(今江苏省南京市)人。 “秦淮八艳”中,顾横波是地位最显赫的一位,受诰封为“一品夫人”。据清余怀《板桥杂记》记载,顾横波“庄妍靓雅,风度超群。鬓发如云,桃花满面;弓弯纤小,腰支轻亚”,工于诗画,尤善画兰,个性豪爽不羁,与柳如是较像,时人呼之“眉兄”,柳如是自称为“弟”。龚鼎孳年方二十四,来到眉楼,一见顾横波,为之倾倒不已。龚鼎孳为顾画成“佳人倚栏图”,题一首诗:“腰妒垂杨发妒云,断魂莺语夜深闻;秦楼应被东风误,未遣罗敷嫁使君。”崇祯十四年嫁龚鼎孳,洗尽铅华,改名换姓“徐善持”

    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下京城,龚鼎孳仕途亨通,三朝之臣,做到了礼部尚书,顾横波也堂皇受诰封为“一品夫人”。康熙三年(1664年)冬,顾横波一病不起,病卒于北京铁狮子胡同,龚鼎孳在北京长俸寺建妙香阁纪念。

    顾媚善诗词,作有《海月楼夜坐》、《花深深·闺坐》、《虞美人·答远山夫人寄梦》、《千秋岁·送远山夫人南归》等诗词,收入所著《柳花阁集》。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 15:49:23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2、倾国倾城 妖冶王妃——妺喜

    妺喜(「妺」读作mò;音:末),有施氏,又作妺嬉、末喜、末嬉;有施氏的公主,为举国第一美女。夏朝第十七位君主桀姒履癸皇后,淳维后母。生卒年不详。

    在夏代,也就是现在的山东临沂蒙阴县境内,有一个名为“有施氏”的部落,它原本是臣服夏王朝的,年年纳贡、岁岁来朝。但后来由于王室衰败、朝廷腐化,夏王又贪得无厌、横征暴敛、残暴好战, 索要的东西越来越多,一时天下怨声载道。在这种情况下,有施氏部落带头不朝不贡。

    当时,在位的是夏王朝第十七任国王,也是最后的一位君王“桀”, 他为了稳住自己的江山、遏制四方造反的苗头,决定以武力征服有施氏,纠集其他部落带领数万大军开始了东征。有施氏虽然占据了 天时地利,物产丰富、农业发达,在众多的部落之中应该是比较有实力的,但面对的夏王朝和其他部落的联合攻击,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有施部落在灭亡和屈膝之间,部落酋长选择了屈膝求和,献出他们的牛羊、马匹、美女——包括酋长的妹妹“妺喜”。

    传说妺喜有三大癖好:一是笑看人们在规模大到可以划船的酒池里 饮酒;二是笑听撕裂绢帛的声音;三是喜欢穿戴男人的官帽。夏桀得到妺喜之后,沉迷于美色、挥霍无度。史籍记载夏桀在 建造其规模大到可以划船的酒池时,不仅下令处死了阻止其建造酒池的忠谏臣子关龙逢(páng),还“邀请”三千名饮酒高手在击鼓声中下池畅饮,结果他们中的一些人因酒醉而淹死。而被处死的关龙逄(páng)也曾劝谏夏桀,告诫他长此以往是没有好结果的,而夏桀说出了历史上很有名的一句话“天之有日,犹吾之有民。日有亡哉?日亡吾亦亡矣。”意思就是,天上有太阳,正像我有百姓一样,太阳会灭亡吗?太阳灭亡,我才会灭亡。因为妺喜听到撕扯缯帛的声音就笑,故桀为此下令宫人搬来织造精美的绢子,在她面前一匹一匹撕开,以博得妺喜的欢心。在当时的农业时代初期,丝绸织造业刚刚兴起,破坏这种稀有昂贵的物品,无异于暴殄天物。

    此时,强大起来的商国的汤用了苦肉计也派来一位间谍———伊尹。伊尹很快受到夏桀的信任,并与妹喜配合行动。加之夏桀受妹喜这三个奇怪癖好的蛊惑,终被商汤所灭,结束了长达近500年的 夏王朝。从这个意义上说,妹喜曾帮助商灭掉了夏,也可以算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位女间谍。

    据说,妺喜是后世红颜祸水的第一例证,此后陆续出现商朝妲已,周代褒姒„„有历史记载,当越王勾践差范蠡把西施献给吴王夫差的时候,伍子胥曾经想吴王进言:“臣闻:夏亡以妺喜,殷亡以妲己,周亡以褒姒。夫美女者,亡国之物也,王不可受。”

    有诗称赞妺喜的美丽:“有施妺喜,眉目清兮。妆霓彩衣,袅娜飞兮。晶莹雨露,人之怜兮。” 妺喜创造了中国历史上诸多“第一”的女人,“千古第一狐狸精” “中国有历史记载以来的第一个亡国的王后”,“中国第一位女间谍”, “第一个献物”,“第一个淫妇”,“第一个无辜”。妺喜与妲己、褒姒、骊姬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妖姬。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 20:48:38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3、商纣妖姬,古今第一怨女——妲己

    妲己,为中国殷商王朝最后一位君主商纣王的宠妃,河南温县人,人称:一代妖姬。传说姓苏,不过有关苏的来源有不同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其父亲乃是诸侯苏护;另外一种说法是,妲己来自一个叫苏的部落。

  美丽动人,能歌善舞。纣王迷于妲己的美色,对她言听计从。纣王令乐师师涓创作靡靡的音乐、下流的健蹈,在宫中朝夕欢歌。妲己伴着靡靡之音起舞,妖艳迷人。于是纣王荒理朝政,日夜宴游。 妲己喜观“炮烙之刑”,将铜柱涂油,燃以火炭,令犯人行其上,跌落火红的炭中,脚板被烧伤,不时发出惨叫声。妲己听到犯人的惨叫,就像听到刺激感官的音乐一样发笑。纣王为了博得妲己一笑,滥用重刑。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 06:49:41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4、商朝国王武丁第一任王后--妇好


    妇好是商朝国王武丁的第一任王后,是他60多位妻子中的其中一位,是我国最早的女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英雄。 商朝的武功以商高宗武丁时代最盛,武丁通过一连串的战争将商朝的版图扩大了数倍,而为武丁带兵东征西讨的大将就是他的王后妇好。


    甲骨文记载,有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双方相持不下,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武丁犹豫不决,占卜之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此后,武丁就让她担任统帅。从此妇好东征西讨,打败了周围二十多个部落,那个时候作战,出动的人数都不多,一般也就是上千人,和大规模械斗差不多,但是根据记载妇好攻打羌方的时候一次带兵就有一万三千多人,也就是说占都城十分之一的军队都交给她了。


    妇好不但能带兵打仗,而且还是国家的主要祭司,经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类祭典,又任占卜之官。商朝是个迷信鬼神的国家,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妇好又会打仗,又掌握了祭祀与占卜的权力,可能连武丁都要怕她三分。


    商高宗武丁前后立过三个王后,妇好是他的原配。不过武丁有六十多个妻子,妇好只是其中之一。 但值得一提的是妇好并不和武丁住在一起,而是经常待在自己的封地里。这种现象在后来的中国历史上再也没有出现过。 妇好不仅能够率领军队东征西讨为武丁拓展疆土,而且还主持着武丁朝的各种祭祀活动。因此武丁十分喜欢她,她去世后武丁悲痛不已,追谥曰“辛”,商朝的后人们尊称她为“母辛”、“后母辛”。


    妇好墓于1976年在河南安阳发现,墓中出土的大批珍贵文物也可以看得出妇好在武丁心中的地位了。 出土文物中刻有铭文的青铜器有近200件,有“妇好”铭文的就有上百件,其中的两件大铜钺最为引人注目,一件以龙纹为饰,一件以虎纹为饰,这两件武器一件重8.5公斤,另一件重9公斤。学者据甲骨文判定它们曾是妇好生前使用过的武器。妇好使用如此重的兵器,可见其武艺超群,力大过人。据考证,这铜钺在商代也是王权和军权的象征,看到它们仿佛可以看到当年妇好驰骋疆场的飒爽英姿。


    而在妇好之后的中国女将,就再也没有使用大斧的了。甚至还曾有学者考证古希腊的神话中的阿玛宗女战士的标准武器因为也是大斧,所以阿玛宗女战士的传说其实源自亚洲的女战士部落,说不定这些女战士与商朝人的后裔有关。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 14:28:48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5、上书救父-淳于缇萦

    淳于缇萦,女,西汉临淄人,著名医学家淳于意之女。淳于意为使自己专志医术,辞去官职,不营家产,长期行医民间,对封建王侯却不肯趋承。因为挺身救父而向汉文帝上书,文帝因为她的陈情不仅释放了他的父亲,而且感动了文帝从而废除了肉刑这种残酷的刑罚。

    淳于意从前当过太仓令,后来弃官行医,因精于医术、乐于救死扶伤而深受民间尊敬。人们从四面八方,长途跋涉来找他求医。《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文帝四年中,人上书言意,以刑罪当传西之长安。意有五女,随而泣。意怒,骂曰:“生子不生男,缓急无可使者!”大意就是,有个大商人的妻子生了病,请淳于意医。那病人吃了药,病没见好转,过了几天死了。有个大商人仗势向官府告了淳于意一状,说他治错了病。当地的官吏就判了他“肉刑”,要把他押解到长安去受刑。淳于意有五个女儿,没有儿子。他被押解到长安的时候,望着女儿们叹气,说:“可惜我没有男孩,遇到急难,一个有用的也没有。” 淳于意的几个女儿都低着头伤心哭泣,只有最小的女儿缇萦既悲伤、又气愤。她想:“为什么女儿偏没有用呢?”她提出要陪父亲一起到长安去,家里人也无法劝阻她。缇萦到了长安,托人写了一封奏章,到宫门口递给守门的人。汉文帝接到奏章后,知道上书的是个小姑娘,倒很重视。上书曰:“妾父为吏,齐中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切痛死者不可复生而刑者不可复续,虽欲改过自新,其道莫由,终不可得。妾愿入身为官婢,以赎父刑罪,使得改行自新也。”翻译成白话文就是,“我父亲做官的时候,齐地的人都说他是个清官。这回儿他犯了罪,被判处肉刑。我不但为父亲难过,也为所有受肉刑的人伤心。一个人砍去脚就成了残废;割去了鼻子,不能再按上去,以后就是想改过自新,也没有办法了。我情愿给官府没收为奴婢,替父亲赎罪,好让他有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汉文帝阅完缇萦的上述觉得其情可哀,当时官府中的奴婢生活是相当凄惨的,她们日夜劳作没有丝毫人身自由,和囚徒没什么两样。缇萦为父亲免遭酷刑的这种千里迢迢冒死上书的胆识孝心,和这种甘为奴婢的自我牺牲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宽仁贤德、爱民恤民的汉文帝。同时,汉文帝也充分认识到,继续沿用秦代的肉刑,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更不利于政权的稳固。于是,他下令免除了淳于意的刑罚,也没有让缇萦去当奴婢,并在第二天就下令废除汉代初年还保留的黥(刺面涂墨)、劓(割鼻)、刖(砍断脚趾)三种肉刑,责成丞相张苍、御史大夫冯敬等负责修改刑律。同年,新的刑律修成并颁行天下。新刑律规定:黥刑,改为递去头发,以铁束颈服刑四年;劓刑,改为打三百板子;斩左趾,改为打五百板子。史书称,从此以后西汉社会“风气笃厚,禁网疏阔,刑罚大省”。

    汉文帝废除肉刑,作为中国刑罚史上著名的改革措施而引人注目,既顺应了民心,又为农业生产保全了更多的劳动力,有利于自身的统治,合乎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刑罚制度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进步。而少女缇萦为救父不畏艰难和强权,勇敢地上书皇帝,又为汉文帝废除肉刑提供了契机,最终促成了肉刑的废止。缇萦上书救父的事迹在历史上被广为传颂,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曾由衷地赞叹道:“百男何愤愤,不如一缇萦!”还有人写诗赞扬缇萦:“随父赴京历苦辛,上书意切动机定;诏书特赦成其孝,又废肉刑惠后人。”


   《新三字经》中有“缇萦女,救父亲”的句子。缇萦上书救父成为中国孝道的典范,同时对于推动古代法律制度的改革作出了巨大贡献。为此,班固有诗赞缇萦:

    三王德弥薄,惟后用肉刑。
    太仓令有罪,就递长安城。
    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
    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
    上书诣阙下,思古歌《鸡鸣》。
    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
    圣汉孝文帝,恻然感至情。
    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 14:55:55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6、文献皇后-独孤伽罗


    独孤伽罗的祖先是鲜卑贵族,随北魏拓跋氏入主中原而南迁,最终定居在中原境内。独孤伽罗的父亲独孤信是中国历史上十大美男之一,此人雄才大略,曾协助北周宇文泰开创霸业,因而在北周政权中享有崇高地位,并出任大司马、封为河内公。独孤信不仅雄才大略,而且眼光如炬,将第七个女儿独孤迦罗嫁杨坚为妻。


    杨坚生成一副与众不同的身材,上身长下身短,比例严重失调,因为长的丑,杨坚从小就讨厌别人说笑,经常板着脸,别人也觉得他不好相处,所以朋友很少。他的父亲杨忠是北周十二大将军之一,虽然杨坚受到先辈荫庇而少年出仕,但却不怎么得志,由于北周上层贵族的圈子非常窄小,所以他才有幸娶了独孤家的七小姐。杨坚凭着出身的高贵和妻子娘家势力的庇荫,波澜不惊的完成了一系列跑龙套的角色,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渐渐爬到朝中重臣的地位。


    独孤伽罗通达书史、聪明过人,性格刚强果断,具有敏锐的判断力。周宣帝突然病逝,静帝继位,近臣矫诏令杨坚入宫辅政,关键时刻,独孤伽罗对丈夫进言:“骑兽之势,必不得下,勉之!”意思是时机成熟,可以取而代之。妻子的忠告让杨坚顿下决心:代周立隋。独孤伽罗巾帼不让须眉,在关键时刻表现出了果敢善断的政治家气魄。隋朝能够建立,她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当时,隋文帝杨坚已是四十岁,而母仪天下的独孤皇后也已三十七岁,她掌控后宫大权,整饬了宫内体制,废除三妃六嫔之惯例,不允许任何女人亲近皇帝。所以杨坚的五子五女全是独孤伽罗所生。独孤皇后铁腕严治后宫之事,被后世广为传颂,而杨坚也成了历史上有名的“妻管严”。


    文帝借鉴北周亡国的教训,不敢将权势任意转借给外戚,独孤氏也不为她的亲人请功邀赏,她的兄弟做官也不过是将军、刺史而已。她只关心政治,匡扶帝业,这样的皇后在历史上可谓少之又少。

隋朝从草创到强大的发展过程中,独孤皇后和隋文帝一样倾注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她也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在君主执政期间对其终生保持有强烈影响力的后妃。隋文帝对她既宠爱又信服,几乎是言听计从,宫中同尊皇帝皇后为“二圣”。隋朝的政治决策,很难分得清哪些是独孤皇后的主意,定万世之基、成富国强兵的“开皇之治”独孤皇后功不可没。


    独孤皇后在废杨勇立杨广的储君决策问题上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但她无法预料到的是她和文帝寄予厚望的杨广因为急功近利、好大喜功而滥用民力、用兵无度而最终导致了富强的隋朝二世而亡,因此不少史家学者也把隋亡责任归咎到独孤皇后头上。 仁寿二年8月,独孤皇后病崩于永安宫。她的去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隋文帝失去精神支柱,悲痛不已,隋朝为独孤皇后上谥号为献皇后,同年10月,葬于太陵。独孤皇后是中国历史五千年中唯一一个皇帝后宫唯她一人的“霸道”皇后。史学家称她为中国后宫史上第一人。


    泰陵是杨坚与独孤皇后的合葬墓,位于咸阳城西75公里处,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 15: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7、契丹族的辽朝皇后-萧绰



    萧绰是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又一位女性统治者,为契丹族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她摄政期间,辽朝进入了历史上统治中原二百年间最为鼎盛的辉煌时期。在中国军事博物馆里,在历代军事家的展厅里始终悬挂着萧绰的画像。

    因为萧氏是契丹的后族,在耶律阿保机时期曾经立下法律:契丹的皇族只能和后族成婚。因此,辽代历史上的皇后大多为萧氏。正是因为萧氏后族与皇室有着这种姻缘关系,所以萧氏在历史上才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其实萧绰本不姓萧,因为辽朝不论贵族还是平民都比较仰慕中原先进的文化,所以都以在汉族有作为、有影响、有贡献的名臣作为自己的姓氏,萧姓就来自汉朝有名的宰相萧何的姓氏。

    萧绰从小就聪明伶俐,办事利索,对任何事情都有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在一些琐碎的小事上也不例外,这种举动深深赢得了她的父亲萧思温的宠爱。有一次,萧绰的几个姐妹在一起干家务活,其他几个姐妹草草地就收场了,惟独她还在继续仔细地擦洗,家具也收拾得整整齐齐,萧思温赞许到:"此女必成大事。"而萧绰也没有让父亲失望,她在辅佐景宗和儿子圣宗的四十年时间里,她的确为契丹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辉煌伟大的业绩,从此成为一个叱咤风云的女中豪杰。

    萧绰的童年是辽穆宗统治时期,辽穆宗在位时残暴统治,政治日益黑暗,兵疲将弱,根本无法应付紧张的政治局势,因此辽朝进入了一个混乱的时期。而此时,萧绰的父亲萧思温被世宗耶律阮的次子耶律贤拉拢过来。随后,耶律贤在亲近集团的拥立下在怀州继承帝位,号景宗,改元保宁。这时,作为开国功臣的萧思温则权力大增,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臣,还任辽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不久,辽景宗一方面为了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另一方面为了更好的感激萧思温的一臂之力,开始与萧家进行联姻。在萧绰十六岁时,她被选为贵妃,从而进入了皇宫。保宁元年五月,又被选为皇后,与景宗总共育有四子三女。此时,萧绰迈进了政治生涯的第一步,而她父亲则因为"父凭女贵"而被晋升为魏王,从此以后,萧绰便与政治和军国大事分不开了。

    辽景宗是一个政绩不算突出的皇帝,他自幼体弱多病,朝政大事心有余而力不足,萧绰不仅在生活上对景宗无微不至的关怀,还帮忙解决了一些朝廷上难以解决的萧绰则被封为"承天皇太后",并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总摄国家大事。辽圣宗即位之初,为了稳定政局,萧太后已经有条不紊地进行了权力的调整。对一些老的大臣,继续留用他们以便来稳定军心,又重用了一批汉族的知识分子帮助来治理国家,达到契丹和汉族共同治理国家的汉化政策的目的。

    萧绰的军事天才令人叹服,澶渊之战无疑是她军事才能的完整展现。宋辽从燕云十六州打到金沙滩,萧太后一直都是亲自迎战,击败了宋军主力军十万余人,直接导致了整个宋军的全线溃败,还俘获了号称宋朝无敌手的猛将"杨无敌"杨业,也就是佘太君的老公,是赫赫有名的杨家将。从此,宋朝改变了对辽朝的政策,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使得宋朝由主动变为被动,而辽朝则更加主动,这为后来"澶渊之盟"辽朝大肆向宋朝提出许多不平等条件埋下了祸根。

    在签订澶渊之盟之前,宋辽以经有过几次和谈了。由于辽朝提出了要求割地的无理请求和辽对宋朝派出的使者的轻视和不尊导致了第一次和谈以失败而告终。后来经过多次的协商,和谈才得以继续进行,最后双方签订了誓书,即"澶渊之盟"。这份盟约名义上双方是平等的,但是辽朝却从中得到了更多的好处,宋朝每年要向辽进贡银十万两,绢二十万两。可以说,澶渊之战和"澶渊之盟"是萧绰在军事史上的神来之笔,她的军事天才大部分都体现在这场战争上。从此以后,辽宋几十年相安无事,几十年的战争就这样容易的给解决了,双方的农民也有多余的空闲时间从事农业生产,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现在在内蒙古高原南缘的河北省沽源县保存着一座全国罕见的元代古建筑,这就是民间传说的辽代圣宗之母萧太后的“梳妆楼”。当年叱诧风云的大辽国萧太后主持修造了大运河漕运张家湾渡口,全长21公里,用以运兵运粮,后人把这条河命名萧太后河。而在北京通县张家湾镇南门外的一座桥,因横跨萧太后河上,也称萧太后桥。
发表于 2013-12-3 16:5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醉老翁又一大帖。置顶!

点评

谢谢支持鼓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2-4 03:11
 楼主| 发表于 2013-12-4 03: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卢兆玉 发表于 2013-12-3 16:54
醉老翁又一大帖。置顶!

谢谢支持鼓励!
 楼主| 发表于 2013-12-4 03:25:43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8、西汉汉成帝的皇后和汉哀帝时的皇太后-赵飞燕

    赵飞燕,其原名未被正史记载,通常认定为宜主,是西汉汉成帝的皇后,汉哀帝时的皇太后。赵飞燕是一位在中国历史上传奇的人物和神话般的美女。在《汉书》中对她的描述仅仅只有少数几句,正史上对她的记载很少,然而关于她的野史逸书却又很多,赵飞燕与妹妹赵合德的故事是一个不断流传并逐渐丰富发展的过程,尤以《西京杂记》、《飞燕外传》最为影响深远。在中国民间和历史上,她以美貌著称,所谓“环肥燕瘦”讲的便是她和杨玉环,而燕瘦也通常用以比喻体态轻盈瘦弱的美女。同时她也因美貌而成为淫惑皇帝的一个代表性人物。

      水色箫前流玉霜,赵家飞燕侍昭阳。
      掌中舞罢箫声绝,三十六宫秋夜长。
 楼主| 发表于 2013-12-4 04:04:45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9、西汉成帝昭仪——赵合德

    赵合德(?-前7年),为西汉汉成帝宠妃。姐赵飞燕。在姐姐赵飞燕得宠后,经由姊姊的关系,赵合德亦入宫随侍汉成帝,并深得皇帝宠爱。封为昭仪,赵氏姐妹联手迫使班婕妤退出后宫,又联手使汉成帝废许皇后,让姐姐赵飞燕成为皇后。后与赵飞燕争宠,因而姐妹之间产生嫌隙。但两人为获帝宠仍经常联手斗争后宫诸妃与朝臣。后来姐姐赵飞燕因无法产下皇子,也是赵合德为赵飞燕解围,使其免遭被废。传说赵合德生得体态丰腴,较赵飞燕更得皇帝宠爱,留下温柔乡和祸水的典故。后因汉成帝暴毙,赵合德被迫自尽。

    据说赵合德一身肌肤如赛上酥,按照今天的说法是属于油性的皮肤,必然经常沐浴,才能保持通体舒泰。自从汉成帝一次无意间从门窗隙缝中窥见了赵合德洗澡后,就成为他一种新鲜的刺激,是汉成帝的经验里从来没有汲取过的。从而更激发他许多激越的联想。所谓:

    宽褪罗衣玉色鲜,兰汤莫遣湿双莲;
    那能不称檀奴意,自抚凝脂亦可怜。
    玉骨生凉粉汗轻,冰绡拂拭雪肌明;
    锁窗严密无窥处,时听香罗醮水声。

    所以这次为赵合德修宫殿,汉成帝特地关照用蓝田玉镶嵌了一个大浴缸,注入豆蔻之汤,更显水光潋滟。另外再用白玉、黄金、配以翠玉、明珠做成一张特大的合欢床,悬挂着粉红纱帐,帐顶装饰万年之蛤所产的夜明珠,发出璀灿的光辉,照耀得长夜如昼。自此,赵合德浴罢,一身轻敷露华之粉,通体皆香,钻入合欢床上,与早就等在那里的汉成帝欢合。汉成帝于今才真正体会出个中的滋味,几乎有一种不忍亵读的意念,有时甚至都不知道如何是好,只是无休无止地拥抱着、揉捏着。

    赵合德知道了自己入浴的过程,竟能如此地使皇帝神魂颠倒,于是便将计就计地不予揭穿。更运用欲擒故纵的手法,尽量铺排无限的媟艳风光,甚至连浴罢的情态,也加以刻意的美化,以捕捉汉成帝的注意力:

    兰汤晚凉,鸾钗半妆,红巾赋雪吹香,擘莲房睹双。
    罗纨素珰,水壶玉床,月移花影西厢,数流萤过墙。

    隔壁时听滴答声,琉璃春画不分明。金莲带露抬弓半,玉颈环花推水平。
    软比凝脂能绘白,柔于豌豆可弹筝。偷窥未是登徒子,一怒居然百媚生。

    倚丽天姿涉紫烟,伴月欺霜印蝶兰
    乌缠幽丝系云幽幽檀梅缀栖仙
    落雾浓时花始开,秋水明眸陨星来
    绛眉丹唇脂肤玉,化冰捧出西子才
    偷魂黛心求千梦,碾雪借得梨花白
    浓雨洗出红颜貌,稀闻兰麝余香怀
    醉心珠玉与金钗,哪管霹雳落云台。


    赵飞燕听到了风声,也如法炮制地想要吸引她的皇帝丈夫。然则“西施捧心,”愈显其楚楚可人的美态,“东施效颦”则丑态毕露,不堪入目。须知赵飞燕体态轻盈,适合翩翩起舞而有飘飘欲仙之感;而赵合德体腴饱满,最宜斜歌横陈。姐妹各有所长,岂可反其道而行之。史料上多有记载,赵飞燕入浴的场面使得汉成帝倒尽了胃口,自己不但不检讨事情的缘由,硬要说她的皇帝丈夫不解风情,又有什么用呢?
 楼主| 发表于 2013-12-4 04:33:59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50、史上最著名丑女皇后贾南风-贾南风

    贾南风(256-300),即惠贾皇后,小名峕[shí],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东北)人。她是西晋时期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贾充的女儿。因惠帝懦弱而一度专权,是西晋时期“八王之乱”的始作俑者之一。后死于赵王司马伦之手。

  这贾南风应该是所有列举出来的“红颜祸水”中长得最丑的一个了。史载,贾后个子很矬,脸色青黑,眉后有一疵,其丑无比。可是她阴辣险毒,无所不用其极。这里插一句嘴,说说她的丈夫——晋惠帝司马炽。这人是个著名的白痴。有一次他看到青蛙叫,就问:这些青蛙给公家叫,还是给私家叫?(估计他要发工资)还有一次,人家报告:某某地发生饥荒,饿死了很多人。他问:为什么?答:没粮食。白痴说道:真弱智啊,没粮食,他们不会去吃肉么?那就饿不死了。这样一位白痴,当然斗不过贾后了。贾后把他治的对她服服帖帖,白痴皇帝对她又害怕又喜欢(鬼知道他为什么会喜欢这么个恐龙),以致很少去“临幸”别的女人。

  贾后虽然很丑,但是奇妒无比。有一次她听说某妃子怀孕了,居然挺着长戟当飞镖把人家捅死了!同时,这个贾后也内行不修,宠爱“美男子”,搞得短暂的晋朝乌烟瘴气。这还不算,她对政敌也是心狠手辣,频繁利用军阀之间的矛盾拉了这个灭了那个,直接导致了“八王之乱”的发生。可见这个贾后是多么可恶。

  但是,细一想,贾后能干出这些事情来,和男人们的“发贱”有直接关系。首先,是杨骏“发贱”把她弄上来的,以为这个女人好控制,结果不但没有控制人家,反而让人家把自己的命“控制”了。其次,她的丈夫也太过白痴,如此白痴的一个男人,怎能管好家务,更别说国家了!再者,贾后身边也围绕着很多“贱货”,为之出谋划策,甚至出兵出力助纣为虐,这不是发贱么?
 楼主| 发表于 2013-12-4 04:50:12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51、皇太极之最爱-宸妃海兰珠

    宸妃,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蒙古名字叫Harjol,哈日珠拉(含义:美丽的玉),又名海兰珠(满文含义:我所珍惜珍爱的人),生于约万历37年(1609年),清太宗皇太极的宠妃。她是孝庄文太后的亲姐姐,比孝庄文太后大4岁。海兰珠以贤淑文静著称,皇太极封她为关雎宫宸妃,地位仅次于中宫皇后。关雎宫,取自《诗经》中的“关关雎鸠”的名句。历史记载中,在皇太极众多后妃中,天生丽质者不乏其人,然而他惟独钟爱宸妃海兰珠,在她身上倾注了夫妻间全部的感情。

  海兰珠进京时已26岁,虽过妙龄,然丰满成熟娇艳动人,倍受宠爱。她的地位在五宫中位居第二,仅次于其姑母孝端皇后。

  宸妃生下皇八子,皇太极很快就决定立这个婴儿为继承人,大宴群臣,大赦天下。无奈此子福薄命短,二岁而殇。宸妃病逝,皇太极悲恸欲绝,寝食俱废,乃至昏死。为其举行隆重丧礼,赐谥号敏惠恭和元妃,为清代妃子谥号中字数最多的。皇太极对宸妃真情笃意,在历朝皇帝中都是少见的。
 楼主| 发表于 2013-12-4 05:06:02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52、一代名妃、绝代佳人-董鄂妃

    孝献皇后(1639—1660年),董鄂氏,又译栋鄂氏,世称董鄂妃。属上三旗贵族的正白旗,内大臣鄂硕之女,费扬古大将军之姊,是清朝顺治帝一生最钟爱的女子。

    董鄂氏18岁入宫。世祖对其眷之特厚,宠冠后宫。

    然红颜薄命,董鄂氏于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卒。世祖哀痛至极,亲制行状悼念。追谥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康熙二年(1663年)六月,合葬清东陵的孝陵。
 楼主| 发表于 2013-12-4 05:34:26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53、史上最悲情女人—东哥
    全名叶赫那拉•布喜娅玛拉,女真叶赫部的公主。东哥生得一副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是海西女真第一美女。被哥哥许诺嫁给努尔哈赤,后又反悔,待嫁闺中18年,最终远嫁蒙古,引起了努尔哈赤极大愤慨。围绕着她,战争接二连三地爆发。她八次出嫁,哈达、辉发、乌拉、叶赫四个部族均因其而灭,这就是满族历史上有名的“叶赫老女事件,东哥似乎可与希腊特洛伊战场上的海伦相媲美。
 楼主| 发表于 2013-12-8 16:36:39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54、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约623年—680年),吐蕃名甲木萨汉公主,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第二位皇后(第一位皇后来自今日的尼泊尔)。本是中国唐朝皇室远枝,640年奉唐太宗之命和亲吐蕃。

    634年,松赞干布始遣使至唐,唐遣使回访,干布因求联姻。640年吐蕃遣大相禄东赞至长安献黄金为聘礼,唐以文成公主许婚。次年,唐遣宗室江夏王李道宗持节送公主入蕃,松赞干布为公主筑城邑、立屋宇,以为居处。文成公主信仰佛教,在逻些(今西藏拉萨)修建小昭寺,协助泥婆罗(今尼泊尔)尺尊公主(亦松赞干布之妻)修建大昭寺。她从长安带到吐蕃的释迦牟尼像至今仍保存在大昭寺。唐朝僧人玄照经吐蕃往返天竺,曾得到她的资助。松赞干布因娶公主,羡慕华风,派吐蕃贵族子弟至长安国学学习诗书,在唐境聘请文士为他掌管表疏,又向唐请求给予蚕种及制造酒、碾硙、纸墨的工匠。唐人陈陶《陇西行》诗有“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语,可证她对吐蕃吸收汉族文化有不小影响。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结婚的故事,以及推进藏族文化的功绩,至今仍以戏剧、壁画、民歌、传说等形式在汉藏民族间广泛传播。她在喇嘛教中被认作绿度母的化身(度母,藏语中作卓玛,藏族佛教传说中的观音化身。松赞干布的两个妻子分别被认为是白度母,即尺尊公主;绿度母,即文成公主),受到极大崇敬。
 楼主| 发表于 2013-12-8 17:04:01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55、一代小女震古奇—花木兰

       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经好莱坞拍成动画片后更是全球闻名。真正的花木兰历史上确有其人,生卒年不详,魏氏女,西汉谯城(今亳州市谯城区)东魏村人。又名花弧,后称花木兰。其父名应,乃汉初材官骑士。木兰秉承父志,自幼习武,尤工剑术。汉文帝前元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老上单于(冒顿单于之子,名稽粥)大举入塞,杀掠甚众。文帝大征天下民以御,木兰父当往,而年已老迈,弟尚年幼。木兰悯其父老,便替父从征。木兰初为戎卒,以功为小校,后晋升为将军,守燕山南麓之曲逆。驰奔沙场,塞旗斩将,攻城略地,所向辄克捷,莫有当其锋者。单于旋退。木兰从军凡十二年,屡立殊勋,人终不知其为女子。后凯还,天子嘉其功,封尚书郎,不受,恳奏省亲。及拥军还谯,释戎衣,服巾帼,同行者皆骇之。木兰墓位于亳州城东魏村北,冢丘高大,苍松环护,翠竹成林,乡人又为立祠,每年四月初八为木兰生日致祭。木兰戍边之地曲逆,即今河北省顺平县,该地人民为感激木兰的恩德,从汉代起就为其立庙建祠,历经各代,香烟不绝。唐朝乾封元年,木兰被追封为“孝烈将军”。这一年唐高宗偕武则天泰山封禅还朝,路经亳州,朝亳州老君庙和木兰祠,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封木兰为“孝烈将军”。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2 11:33:20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56、愿为黄鹄归故乡——乌孙公主刘细君



    乌孙公主刘细君(前121年―前101年),西汉宗室,汉武帝侄子江都王刘建之女。

    公主刘细君,一位精通书画的扬州才女,西汉江都王刘建的女儿。公元前105年,汉武帝为了联合乌孙抗击匈奴,封细君为公主,下嫁乌孙王猎骄靡,以和乌孙结为兄弟之邦,共制匈奴,刘细君也成为史册上记载的第一位“和亲公主”。细君公主到达乌孙后,猎骄靡封她为右夫人,两年后猎骄靡去世,其孙子军须靡继位,按照习俗新王要继承旧王的所有妻妾,于是细君又嫁给了他。细君公主虽然衣食无忧,但是语言不通,生活不习惯,思念家乡,度日如年,有《黄鹄歌》为证:“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5 11:50:41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57、晋武帝皇后杨芷




杨芷约259年出生,字季兰,小字男胤,是司马炎第一任皇后杨艳的堂妹,274年武元皇后杨艳病危时胡贵嫔得宠,太子愚笨,杨艳怕死后胡贵嫔入主后位,对太子不利,便在死前哭着苦苦哀求武帝自己死后立堂妹为后,武帝答应后才满意的离去。


276年(咸宁二年)杨芷被立为皇后。这时的司马炎,早已沉湎于女色。但是刚满十八岁的杨芷入宫后,因长得美丽纯情,司马炎还是十分的宠爱于她。不久,她就生下了一个皇子,渤海殇王司马恢。283年,两岁的司马恢夭折。


杨芷的父亲杨骏素无才干,也没有名望,曾做过县令之类的小官,也做过骁骑将军的从僚,后来依赖着女儿的关系,被封为临晋侯,做了车骑将军。朝中许多人都轻视他的为人,一向识人知鉴的尚书郭奕曾上书劝皇帝,说杨骏器量狭小,承担不了社稷重任。但是司马炎认为:前朝的弱主当朝、宗室强盛,都是因为重用了像霍光、王莽那样声名卓著、手段强硬的权臣辅政,才会挟持弱主与宗室争权。所以,杨骏的平庸无能,反被司马炎看成是辅佐新君的最佳人选。因为杨骏没能力就不会生异心,就必须搞好与宗室的平衡;其次,他是司马衷的外公、杨芷皇后的父亲;最重要的一点是杨骏“孤公无子”,即使生了非份之想也没有意义。考虑到如上条件,司马炎并没有理会大臣的说法,而是更加的重用杨骏。


杨艳皇后在世时,司马炎按其意立她所生的长子司马衷为太子,并选立勋臣贾充的女儿贾南风为太子妃。贾南风不仅丑陋无比,而且生性妒忌,竟亲手杀死怀有司马衷孩子的宫女。司马炎听到此事,勃然大怒,要将贾南风打入冷宫,另选贤淑女子为太子妃。但杨芷皇后因堂姐临终前将太子和太子妃托付于她,于是力劝司马炎说:“贾公闾有勋社稷,犹当数世宥之,贾妃亲是其女,正复妒忌之间,不足以一眚掩其大德。”才将此事压了下来。此后,杨艳常严厉的告诫贾南风,要她自知悔改。可是贾南风却认定司马炎要废她,全是杨皇后的意思。因此,对杨后十分的怨恨。


289年(太康十年),由于纵欲过度,司马炎的身体时好时坏。于是,他就把朝政交给杨骏,自已深居后宫养病去了。290年(太康十一年)三月,杨骏为了与重臣卫瓘争权,他请求司马炎下诏夺回已嫁卫瓘儿子卫宣的繁昌公主。杨骏说卫宣好酒,经常嗜酒犯错。晋武帝问身边的黄门郎有没有这种事?黄门郎说有后,司马炎准奏。这时,又有人上书要求罢免卫瓘,将卫宣交给廷尉治罪,司马炎没有同意。


不久,卫瓘声称年老请求逊位。这时司马炎才猛然醒悟,杨骏表面是对付卫宣,意在逼卫瓘退位。司马炎召来黄门郎质问他是否与杨骏虚构污蔑卫宣,黄门郎承认了。于是,司马炎想让卫宣与公主复婚,可是卫宣这时已经忧愤而死。而此时的司马炎,身体状况越来越差,神智时而清醒时而昏聩。


有一次,他清醒过来时,抬头满眼看到的全是杨骏替换的新面孔,便令中书华廙起草诏书,召汝南王火速入朝觐见。这时候,司马炎已经明白,他那个貌似憨厚的老丈人靠不住。他只看准了杨骏能力不行,却忽略了另一个问题:越是能力不行的庸人,越是不自量力。志大才疏,这是庸人的一个通病。但他万万没有想到,杨骏竟然将诏令偷着藏下,根本就没有送出宫去。待武帝回光返照之时,才知道已不可挽回,于是带着无限的遗憾逝去。


武帝崩后,太子司马衷即位,杨芷被尊为皇太后,贾南风被立为皇后。杨骏成了唯一的顾命大臣,他根本没有将三十二岁的惠帝司马衷放在眼里。不但住进武帝当年的太极殿,还煞有介事地批阅奏折。这一切都令刚被立为皇后的贾南风所忌恨。


291年(永平元年),贾后策动楚王司马玮发动了宫廷武装政变。同年三月八日,贾南风指使死党上书司马衷,诬陷杨骏谋反。司马衷立即宣布首都洛阳城全部戒严,撤销杨骏的所有官职。接着,楚王司马玮与东安王司马繇奉皇诏亲率400名殿中兵诛杀杨骏。杨太后闻讯,万分焦急,便在帛书上写下‘救太傅者有赏’的字样,用弓箭射到宫外。但被贾后的人拾到,贾后当即把书信公布于众,宣称太后与杨骏共同谋反,并以惠帝的名义下诏幽禁杨芷。她又指使手下的人上书请求废黜皇太后,将杨芷贬为了庶人。


公元292年四月,杨骏死后,被诛灭三族,株连而死的共有数千人。在杨芷的母亲庞氏被绑送刑场之时,杨芷呼天喊地,先是跪在行刑官面前苦苦哀求开恩。泪流满面的行刑官也无可奈何,杨芷万般无奈又夺过卫士的宝剑,割下散乱的头发,表示宁愿为贾后的侍妾以求保存母命。但这仍无济于事,庞氏终于被斩。庞氏一死,杨芷就被押送回金墉城。贾后随后将她的内侍及宫人全部遣散,并不给杨芷食物。


最后,连续8天没有进食的杨芷,于292年3月6日(元康二年二月一日),被活活饿死,死时三十四岁,在位十五年。贾南风并不因杨芷死而罢休。


她听信巫师之言,怕杨芷将事情告诉武帝,于是在杨芷棺材上贴了灵符,并让杨芷面向下永世不得翻身。永嘉元年,追封她为武悼皇后,并恢复她的尊号,但是另立一庙,神主不能和武帝相配。晋成帝咸康七年,才又将她的供奉入祀于晋武帝之庙。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5 12:44:10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58、南朝女文学家--鲍令晖



        鲍令晖生活在公元420年,南朝女文学家,东海人,(今山东省郯城西南)是著名文学家鲍照之妹,其出身贫寒,但能诗文。鲍令晖是南朝宋齐两代唯一留下箸作的女文学家。曾有《香茗赋集》传世,今已散佚。另有留传下来:《拟青青河畔草》、《客从远方来》、《古意赠今人》、《代葛沙门妻郭小玉诗》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