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82|回复: 2

何谓新诗(现代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19 14:26: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谓新诗(现代诗)?

.
中国现代诗.1
所谓中国“新诗”,即指九十年前以胡适为代表的“洋书生”们,模仿“洋诗”的“译诗”的样子所写的自由诗。尽管如此,其实新诗的起始阶段还是有韵有节奏的,句式也并不杂乱,还具有诗的本质,可谓是真正的中国新诗。但刘半农的“无韵诗”的产生,一生下来就没有诗的本质,它根本就不是诗!却冠以“新诗”之名,实际上是对“新诗”这个称谓的盗用。从此,“新诗”就被泼了一头污水,屈辱地被“无韵诗”这个“生命力很顽强的”随附物缠绕着,艰难地走过了九十年。现在人们所说的“新诗”,其实多指新诗的随附物即现代无韵诗。而真正的新诗却少被人们关注,那就是“新韵诗”(含新韵古体诗,新韵民歌,新韵歌词,新韵自由诗)。新韵诗才是真正的中国新诗。而真正的中国新诗的产生与发展岂止九十年!因此,“中国现代无韵诗”,其实与真正的“中国新诗”无关。(重阳JM)

.
中国现代诗.2
新诗即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是诗歌的一种,与古典诗歌相对而言,一般不拘泥格式和韵律。现代诗的发现可以追源到清末,当时,一些从西方引进的诗作已开始用白话进行翻译,但是这些作品量不是很大,所以鲜为人知。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现代诗主要流派为新月派、九叶派、朦胧派。…
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与古诗相比,虽都为感于物而作,都是心灵的映现,但其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现代诗的主流是自由体新诗。自由体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内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
中国现代诗发展至今,多为自由无韵诗。无韵诗已不是诗了(无韵不成诗)。所以称无韵非诗。无韵非诗在新韵兴起之后,必将自然退出中国诗的历史舞台。(重阳JM)

.
中国现代诗 .3
中国现代诗分两种,一是有韵的,是新韵自由诗。新韵自由诗是中国诗歌发展的方向。另一种是无韵诗。无韵诗即无节奏、无韵律,无定义,无格式,无诗体,无边无际,无度自由。像似没有附体的游魂。所以不是诗。无韵非诗死定了。早已死在二十世纪,却还在二十一世纪发臭,还在继续毒害着青少年下一代。
(重阳JM)

.       
中国现代诗.4
中国现代无韵诗,粉碎了传统脊梁,却又不能自立也。
借洋人的手指头,拎起一根脖子筋,骄傲地走向世界。
    (重阳JM)

.
中国现代诗 .5
中国现代无韵诗,鸠占鹊巢令人嗤。
鼓吹诗无韵有罪,无韵非诗谁不知!
(重阳JM)

鸠占鹊巢:意指无韵诗不是诗却强占了中国诗这个名子。
中国现代无韵诗:中国现代诗分两种,一是有韵的,即新韵自由诗。新韵自由诗是中国诗歌发展的方向。另一种是无韵的。无韵诗即无节奏、无韵律,无定义,无诗体,无边无际,无度自由,像似没有附体的游魂。中国现代无韵诗不是诗。无韵非诗死定了。早已死在二十世纪,却还在二十一世纪发臭,还在继续毒害着青少年下一代。(重阳JM)
鼓吹诗无韵有罪:中华民族的诗是一种有节奏有韵律的文体。无韵不成诗。诗体,与内容无关,与好坏无关。是这个样子的是诗,不是这个样子的就不是诗。中国现代无韵诗不是诗!鼓吹诗无韵,致使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们忘诗忘韵忘祖忘族,不知诗为何物,有罪!(重阳JM)

发表于 2013-11-24 23:4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无韵诗不等于自由诗

诗的押韵在历史长河中是它(诗的形式之一)的主流,因此人们关于诗的认识更多的也许就从韵文开始,包括现在的中小学课本和少儿读物中的诗,大多数是押韵的,中国古体诗词的阅读在青少年的记忆里仍占有先入为主的印记。
自由诗(自由诗不完全等于白话诗——白话所对应的是文言——也即发展并成熟起来的现代汉语,用现代汉语写作的诗统称为白话诗,这其中包括自由诗和格律诗。而自由诗也有押韵和无韵的)最初所针对的不是押韵而是格律即以唐诗宋词为代表的平仄律的束缚以及句式的整齐划一的对仗和泥古不化,隔行押韵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并没有成为自由诗最大的障碍而遭到如今完全的摒弃。而无韵诗和自由诗又是不能划等号的两个不同的概念。无韵诗就以莎士比亚为例,即是英语格律诗之一种。所以无韵诗也不等于自由诗。
诚然当自由走到极端时,它所冲击的就不仅仅是格律、押韵、节奏或节律这些诗的形式命题了,而是诗!这是诗的核心命题,诗的形象思维,诗的抒情性(注意这个抒情性不止是抒情,而是涵盖一切抒情、叙事、议论之上的抒情性,也即叙事或议论是为抒情服务的或者可以用另一个并不鲜见的词——冷抒情),诗的凝练、集中、高度概括。当自由走向涣散且抛弃了诗的形式与内容时,便不再是诗。
“没有诗的自由不叫自由诗”——卢兆玉新作《其实诗就应当是这个这样的 或起码是这个样子的》中的主旨句。
从近百年的现代汉语诗歌史来看,自由诗始终在内容上占据着诗的主导地位,但无韵却不是自由诗的主要体征。这一点只要回过头来把近百年的诗浏览一下就明确了。
诗歌底自由主要的是一种精神,一种精神底向往——这就是内容上的无所不包和一切禁区底突破。其形式是自由的舒畅的无拘无束的自然形成的形。这个形可以全部或部分地拥有“格律诗”形式的基因而不等同于格律诗。诗的韵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隔行押韵,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押大至相近的韵,或如十四行诗体式的不停的换韵……不押韵,但仍然保留若干诗基因的仍然是诗,而不一定是非诗。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5 15: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韵” 定  是  非


重阳JM


   诗,是一种有节奏有韵律的文体。所以,诗必以“韵”定是非。即“诗”与“非诗”,最终要由“韵”来决定:有韵的“是”诗,无韵的“不是”诗。
    诗的外部特征是“分行”。当我们打开稿件,或翻阅报刊书册,分行的文字映入眼帘时,首先想到的是“诗”。但最终断定它是不是诗,却是由“韵”来决定的:有韵的“是”诗;无韵的“不是”诗,这就是“诗性”。就象辨别“男性”“女性”一样,是不能由人们意志随意改变的。试将“有韵诗”不分行连着写,人们仍可读出“诗”来,但“无韵诗”不分行连着写,有谁能读出“诗”来呢!不管散文怎么优美,怎么有诗意,怎么断句、分行,样子再怎么象诗,但毕竟是散文而不是诗。所以,诗和散文的区别是“性”的区别。
    瞿秋白曾说:“诗的主要形式,就是节奏和韵律。”
    伟大文豪鲁迅主张:“新诗要先有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让大家容易记,又顺口,唱得出来。”
    诗坛泰斗艾青说过:“我同意鲁迅的主张……。”并明确而严厉地指出:“……那种诗(没有中国情调的无韵诗),假如在作者名字下面加上个‘译’字,我们就会以为是外国人写的,因为它们没有中国的气味(韵味)。我自己就写过不少这类的诗。”艾青早期的不少诗,不是中国诗,艾青自己早已否定了它。而现今的一些新诗大家们仍将那些诗搬出来吓人,特别对青少年们吹捧为“泰斗”的“珍爱的”诗。他们口口声声称“泰斗”,却早已把“泰斗”的话抛到了九霄云外!
    法国象征主义诗派大师保尔•瓦德里(1871—1945)在《诗与抽象主义思维》一文中谈到诗的特征,强调“要做到音韵谐美,节奏和拍,而且要满足各种理性及审美的条件”。
    美国意象主义代表庞德(1885—1972)说:“诗歌韵律应比规定的韵律更美……”(《回顾》)。
    十九世纪中期,美国诗人惠特曼提出“冲破诗与散文之间的形式壁垒”,从而在世界上刮起一股抛弃韵律的鬼旋风,致使无韵“非诗”泛滥成灾!
    但是,当代西方诗家仍是看重诗韵的。50年代出版的《郭沫若译诗集》应是译诗的成功之作,有节奏有韵律,不失中国人欣赏习惯。而现今的新诗大家们向青少年推荐的外国译诗中,有几首是有韵的?真不知现代诗大家们把郭沫若这个“榜样”丢到哪里去了!
    诗是有韵律的文体,无韵不成诗。吸天地之精华,融人类灵魂于节奏和韵律之中,从远古到未来,是永恒的诗性。古今中外如此,不妨说是“国际惯例”吧!
    挑战无韵诗,挑战惠特曼,明确诗与散文的界线!
                                        2002.6.2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