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69|回复: 0

33行比一篇中篇耐读——《百年新诗百首选读-97》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15 10: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3行比一篇中篇耐读——《百年新诗百首选读-97》
文/ 山城子

选:

骨架结构
文/ 博弈

说说小陈
每本书后都有一个隐身的人物
。不说他,他不在字里行间
不必找他,他在那幕后之后
读者不知道他的状态

他的状态?是一个工程的进行式
是这片文字的──骨架结构
他装修着我的房子, 依他的进度
也装修着他的梦

他的梦?
他是福建人
我问他这么好的技术哪里学的
"自小跟着舅舅各地接工"
我问他来美国就做装修?
"没有,人生地不熟;先是餐馆打工来的。"
已婚,老婆还没来。
广东有女朋友很爱他,他竟跟我说
(他说女朋友将来结婚时候
会送她一套装潢,助她幸福)

他说小孩子的教育很重要
他在美国辛苦所为的
就是将来把小孩接来
好好念书
不再做装修
(我想,一定要请他的小孩来看看这厨房)

我认识小陈三年了
瘦瘦的,鼻梁骨挺直
对施工自我要求高
脾气硬,做工很细
很用心

而我,小陈小陈
至今不知道他的全名
惭愧!

(转帖于《北美文学》网站)

博弈:美籍华人诗人,《北美枫》编辑。


读:

    博弈先生很博识,且往往博到诗里来,且往往后现代。山城子寡闻,又没执掌后现代钥匙,所以往往读得一头雾水,不好插进嘴来说啥。而《骨架结构》不然(非马先生都说博弈风格变了,不像他写的),山城子终于不费大力气就能看懂。因看懂而喜欢,因喜欢就想说说了。
    说什么呢?山城子想说诗的写人记事从诗经就开始了,比如《氓》。接下来的楚辞也有浪漫的继承,比如《湘君》和《湘夫人》。乐府诗《孔雀东南飞》、《木兰辞》,更其家喻户晓。到了盛唐,则不仅有乐天《琵琶行》与《长恨歌》的诗双璧,更有诗圣的《三吏三别》。至于新诗,至少有写人的《大堰河,我的褓姆》(艾青),记事的《苹果树下》(闻捷)脍炙人口。而当下网络上写人的莫过于《后审判》(祁鸿升),记事的莫过于《火龙》(和平岛)。不必说诗行于世两三千年以来,本来就是叙事与抒情两体并行的。只是近些年来泥沙俱下的网络上,很有些人不肯承认。你写人,他必斥之为“分行的小说”,你记事就“分行的散文”了。仿佛非梦呓般的呻吟或藏头露尾的黑话,就不是诗了。真个咄咄颠倒黑白了呢!
    有幸的是我读到了博弈的《骨架结构》。点开列表时就看见了这个标题,以为又是个后现代,本不想打开。但也就打开了,一看,却令我喜出望外。虽然标题和第一节的五行还是没走出后现代,但从第二节开始,他诗的脚步分明踏上了现实的土壤。这样的笔法或者就称为后现实,也应当是可以的。毕竟这笔法上带有后现代的气息,而语言与内容则双双地很现实了。
    开头一句“说说小陈”很是亲切。第二句跳跃到“每本书后都有一个隐身的人物”,是暗说小陈这样的一个装修工,其实是可以写一本书的。第三行说“不说他,他不在字里行间”,也是暗说,说这样一位出国谋生的普通劳动者,还没人写他;第四行“不必找他,他在那幕后之后”,继续暗说,说当今舞台上的人物,自然轮不上小陈,甚至服务于台前的幕后人员,也还轮不上他(说皇帝轮流坐那是扯淡)。非常喜欢上面这两行排偶又镶嵌了顶针的诗句,朴实而漂亮。
    第二节问句起兴,是第一节的末句铺垫好了的。这样节与节之间的连贯,非常地紧凑。接下来的“工程的进行式”与“骨架结构”,这被拓宽了的一借一喻,还保留着后现代的口气,及至“装修着他的梦”,就通过灵动的异配句式,过渡到现实的语言中来了。
    第三节问句衔接,又是上一节铺垫好了的。稳扎稳打,绵密而行。开始了半对话的叙述与描写。于是我们知道了小陈的籍贯、简历、婚姻状况及简单的人生理想。这十行诗的概括力很大,分明一部中篇小说的素材,就都厚实在里面了。
    第四节是对小陈人生理想的延展,也写出了当代中国的劳动家庭最普遍的思想观念——下大力气培养和寄希望下一代,希望下一代能实现自己不能实现的高一个层次的人生理想。这里的典型性来自于生活的真实,对我来说特别具有借鉴意义——我在国内司空见惯,麻木地提取不出诗意来,而远在美国的博弈先生,却能在他的与劳动人民的个别接触中,顺手拈来了。
    第五节是对小陈这个人物简略地塑造。外貌“瘦瘦的”,肖像“鼻梁骨挺直”,素质“自我要求高”,性格“硬”,活路“很细”。这样虽简略,但立刻就立体起来了,仿佛一个勤劳而坚强的中国小伙子,就站在我们的面前了。
    第六节两行半全都平复成口语了,却意味深长。长的不在于诗人觉得“惭愧”,而是提起人们对劳动人民——人类社会的脊梁,也就是诗人说的“骨架结构”,是不是应当给与足够的关注呢?比如更亲近他们一些,进而多写写他们。
    这样地梳理一遍,我是从中受益了。我也喜欢写叙事体裁的新诗,但我是从传统过来的,笔法上放不开,很局限。比如我发在《新诗大观》上的一首叫做《脚手架》的,仅八行如下:

吊塔伸着长臂指向脚手架
脚手架亲密着那些黄头盔和胶底鞋
飘下来尽是皖豫的口音
年轻不年轻的心里都不再长麦子
如今改长高楼大厦
大厦高楼密集也不住着他们
他们总是盼着夜餐后趴进棚子
各自搂着个手机说话

    充其量,就是个客观的小录像,绝无博弈先生这首《骨架结构》这样厚实的内容,也没有他这般带了后现代语言气息的艺术风格。华语新诗的前途在于创新,叙事体新诗尤其要创新,让人一看就是诗,而不是小说或散文抑或报告文学。我想我今天就是碰到了指针,遭遇了启迪,调整了努力的方向。因此就特别地感谢远在美国的博弈先生。网上常用的话,叫“远握”了!
   
2013-10-15纳入百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