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242|回复: 14

观云的语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 23:4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个性的体验,只有抵达群体的认知,才能步履诗的高度,而这正是诗人所要努力的。0 X1 u+ T$ ^7 n' \3 w5 c

! y- v# k3 k8 {                    2010-01-01: J) A: {3 _3 q# G" [2 Q! P

5 M- l8 k: ?2 G! H. H语录不一定是由对话形成的,它可能就是一时的心灵之悟,落实于一时的只言片语。1 C2 E* g1 F) {1 T! g, R# Y

% {: g$ ~" G( |1 \7 ?                                                         2010-01-01
发表于 2010-1-2 08:51: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个性的体验,只有抵达群体的认知,才能步履诗的高度,而这正是诗人所要努力的。 / Z, }- g( H% f/ h: N9 T
8 T) o* a) ~7 b; w9 Y# t9 G2 }
问好观云,铭记在心!
 楼主| 发表于 2010-1-4 07:3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有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才能认识人生章节的意义。只有在诗的浩瀚里,才能认识一首诗的价值。- e5 i; {: ?# p: |
                               01年1月4日
 楼主| 发表于 2010-1-4 17:3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不仅是读者和批评家的事,也是诗作者的事。一个只埋头写作而从来不再阅读的人,如果不是天才,要取得成就那是不可思议的。6 B/ O. E& B( @( c5 \

$ G' a# i7 e4 L5 B                          10年1月4日
 楼主| 发表于 2010-1-4 21: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青春期所处的时代,决定了一个诗人的起步。而诗人的成长则仍然和他生活的时代以及生存的场景有关。
1 i; r, q& N9 d
" r  O* \5 ]3 T3 `. R                                                        10年1月4日
 楼主| 发表于 2010-1-5 21:57: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似与不似”的问题,诗在宏观与微观之间。
 楼主| 发表于 2010-1-5 21:58: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自觉的诗人,应当把自己的写作置于诗史的宏观之中,这样你就会链接在诗的链条中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1-5 22: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的形式如此重要,那此名垂诗史的除了大诗人、名著之外,就是形式了……
0 O$ s- t1 i6 b0 m6 d6 R/ M
& h4 f: x3 k  d, }6 w3 ?( ^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骚体、歌行体、律诗、绝句、宋词——词牌太多了,当你浏览完《历代诗余》之后,竟发现那么词人不约而同地去填一些相同的词牌——为什么?( L' l; ?& a, F5 R! j
# C2 X" q# ^& @
而现代诗歌留下什么呢?两个字:自由。8 [& @( J, i; j
自由是可以书写的,也是可以任人忘却的。
发表于 2010-1-6 07:55: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平凡人生 于 2010-1-6 08:03 编辑
% f0 M. G8 `5 O9 n: I
9 f% k" N. R1 k, l& N我看见诗歌的方阵就如丛林,有彼此的交织、纠缠和生存的竟争,却从来没有谁去推倒谁。高者如松柏,低者如小草。松柏不以高为贵,小草不以矮为贱。小草从来没有说过:去吧,松柏。老松从来没有说过:去吧,小草。它们彼此地生长着,朝着自己的方向,而那些该去的会去,该来的也必来。
% g2 F( M( }4 X) F% N: `7 }4 y4 M: r摇旗呐喊是人类的行为,也是他面对自然界的羞愧。
' ]  y" m6 k, }; S. P# ]7 Z10.1.6
发表于 2010-6-26 11:44:3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不变应万变,不动则随宇宙而动。动则因动而易“伤筋痛骨”错位人生。7 r9 e) k1 X" K) U$ c$ h/ Y# }
2 V/ D* f4 _8 @! M. ?( r
妄者思变产生动,其结果摇摆不定;智者若木,垂于天立于地。
. \; @9 {( N! u& L( [" A! b$ H# w1 w0 k9 [
青年时好动,除了激素之内因,还有外界之迷惑。但人之“弱智”还在于“亲身经历”,而不乐于吸收前人之经验教训,所以人类总在不断地犯同样的错误并世代延续。' }# k, S/ G) R9 p9 r, H
+ Z3 c! u9 Z5 l' {
10年6月26日
发表于 2011-2-28 07:45:5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个体的经验,总是固执地认为:诗,一首诗,首先是完整的。这和诗的长短没有关系,只要诗人交付出来它就是一件完整的作品。' b1 \6 f8 }7 w. o! y

# r7 M6 T1 f3 h' Y6 T11年2月28日
发表于 2011-2-28 07:4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叙事诗重在情节,那么抒情诗只在意象抵达的和谐。
# P: m6 Z+ W' n# ?5 c. Q9 @/ M6 P8 b  a) ?) i, `  H! [2 n
11年2月28日
发表于 2011-2-28 10:36:03 | 显示全部楼层
跟踪阅读。
发表于 2011-2-28 11: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蜀道人生 6 L+ V5 X  ?' w
0 D# p% o! |2 [% a$ a7 v3 L5 f: Y
谢谢阅读并鞭策。
发表于 2011-2-28 11:2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和谐即是完整。那么非和谐呢?非和谐只是和谐中的非和谐音节而非群体的噪声。8 Y6 n( M4 e, p( C4 R! G
* c; Y% x+ O2 K. w% r
同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